有关规程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cac2f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0.png)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1. 背景无损检测是指非破坏性的材料或构件的缺陷检测方法。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机械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建造等领域。
无损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为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为了保证无损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制定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管理要求2.1 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需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证明文件,并符合以下条件:•有专业的无损检测技能;•熟悉相应的无损检测标准;•高度负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服从工作安排,不能被其他工作干扰;•操作设备时,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2.2 设备和仪器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定要求。
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新购设备和仪器应验收合格,加装抵用部件应按相应规定和标准进行。
2.3 检测工艺无损检测应根据相应的规程和标准进行,并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结果。
检测时,应确保检测的位置、方式和时间符合要求,不影响被测构件的使用和使用寿命,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若检测发现需修理的缺陷,应在得到修理方案和方案的批准后,进行修理和重检。
2.4 检测记录无损检测记录是验证检测结果的重要依据。
检测记录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内容应完整、准确、可读、可追溯,如检测位置、日期、检验员、检测设备和检测结果等。
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证书等,也应按要求妥善保存。
2.5 质量管理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以保证无损检测具有可靠、准确、可重复和实效性。
应根据检测生产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包括检测质量目标、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和质量记录管理等。
应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审,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3. 结论无损检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管理无损检测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以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陷,降低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ad31ae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4.png)
1.1目的1.1.1无损检测是确保焊接件,锻件制造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为了规范无损检测的控制程序、内容和活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
1.1.3公司产品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是超声波检测(UT)。
2.2无损检测人员2.2.1公司无损检测人员应按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标准CHSNDT001-2007》的规定,经培训考核取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NDT证书》(无损检测)。
2.2.1.1公司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按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标准CHSNDT001-2007》的规定分为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及渗透检测(PT)三种方法和Ⅱ、Ⅱ、Ⅱ级别。
2.2.1.2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2.3无损检测设备2.3.1公司无损检测设备的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3.2公司无损检测设备需计量的器具应按规定做好检定工作。
2.3.3无损检测人员应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2.4无损检测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2.4.1无损检测委托2.4.1.1产品列入生产计划后,由施工员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送交质量部。
无损检测委托单应详细记入有关产品试件的编号、名称、规格、材质、焊接方法和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检测标准、合格级别等内容。
2.4.1.2无损检测前,经过自检和专检确认外观质量合格(影响无损检测评定结论的表面)。
2.4.2无损检测准备2.4.2.1无损检测人员根据委托单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做好检测准备。
无损检测规定
![无损检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cdb90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0.png)
无损检测规定无损检测规定无损检测是一种能够检测材料或构件内部的缺陷或损伤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它通过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或其他方法,来检测和分析材料或构件内部的缺陷,以判断其性能、品质和可使用性。
为了保证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以下无损检测规定。
1.无损检测人员资质和培训要求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无损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进修和培训,更新知识和技术。
2.无损检测设备和工具要求无损检测设备和工具应具备相应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包括设备的准确度、灵敏度、分辨率等。
设备和工具应有有效的检定和校准证书,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3.无损检测方法选择针对不同材料和构件的不同要求,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程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对于特殊材料和特殊构件,应进行相关前期试验和验证,确定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4.无损检测操作规程无损检测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规程应包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设备和工具的校验和检定、操作流程和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操作规程应经过审批和授权,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5.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无损检测应进行记录和报告。
检测记录应包括检测日期、地点、设备和工具、材料和构件信息、操作步骤和结果等。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缺陷或损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评估和分析、建议的修复和维护措施等内容。
检测记录和报告应签字确认,并妥善保存。
6.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无损检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包括检测设备和工具的校验和检定、操作规程的评审和更新、人员资质的管理和培训等。
质量控制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和评估。
7.无损检测标准和规程的遵守无损检测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程要求。
无损检测人员应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无损检测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可以保证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无损检测在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发现材料和构件内部的缺陷和损伤,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29301e0702020740be1e9b1d.png)
二、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 (一)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 工作压力(表压)≥0.1 MPa(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 工作压力(表压) ( 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 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 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 ( 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并且圆整。 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并且圆整。一般 应当扣除永久链接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应当扣除永久链接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 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 盛装介质为气体、 沸点的液体( 沸点的液体(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标准沸点 的液体时, 的液体时,如果气相空间的容积与工作压力的乘积 ≥2.5MPa·L时,也属于本规程的适应范围)。 时 也属于本规程的适应范围)。 • 另外有八种压力容器应尊循本规程的总则、设计、制造、 另外有八种压力容器应尊循本规程的总则、设计、制造、 的要求。 的要求。
2、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 包括直接连接在压力容器 上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上的安全阀 、 爆破片装置 、 紧急切断装置 、 安全 联锁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 联锁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 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壳体、 3、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壳体、封 端盖) 膨胀节、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 头 ( 端盖 ) 、 膨胀节 、 设备法兰 , 球罐的球壳板 , 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 36以上 以上( 36) 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 ,M36以上( 含 M36)的设备 主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的接管和 250mm 主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的接管和 管法兰。 管法兰。 • 上述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 上述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 )、安装 检验、修理和改造, 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 规定。 规定。
无损检测项目
![无损检测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ed9a22e2af90242a895e5de.png)
8mm≤t<12mm
0.15 t与1.5mm中较小值
0.20 t与2.0mm0.15 t与2.0mm中较小值
0.20 t与3.0mm中较小值
t≥20 mm
3.0mm
0.20 t与5.0mm中较小值
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并且设计压<4.0MPa的管道;
2.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3.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
道;
4.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二)管子的碰伤,应打磨消除,打磨凹坑按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级;其它管道组成件的碰伤,不影响管道安全使用的,则可定为2级,反之则可定为3级或4级。
(三)管道组成件的变形,不影响管道安全使用的,则可这为2级,反之则可定为3级或4级。
若气孔率不大于5%,并且单个气孔的长径小于0.5t与6mm二者中的较小值,则不影响定级,否则定为4级。
注:气孔率指在射线底片有效长度范围内,气孔投影面积占焊接接头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射线底片有效长度按现行行业标准《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的规定确定;
3.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4. 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1.输送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及《建筑防火规范》GBJ16
6.错边缺陷
错边缺陷,按表7定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有关条款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有关条款](https://img.taocdn.com/s3/m/3725aaa2b0717fd5360cdcda.png)
81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第条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1999296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应做3.T 100%表面检测。
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4.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5.第条87除本规程第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应做局部无损检测,并 85应满足第条、第条的规定。
局部无损检测的部位由制造单位检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8486指定。
但对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开孔区将被其他元件覆盖的焊缝部分必须进行射线检测,拼接封头(不含先成形后组焊的拼接封头)、拼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100无损检测(检测方法的选择按第条规定),拼接补强圈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超声86100或射线检测,其合格级别与压力容器壳体相应的对接接头一致。
拼接封头应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若成形前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应在圆弧过渡区再做无损检测。
搪玻璃设备上、下接环与夹套组装焊接接头、公称直径小于的搪玻璃设备接250mm 管焊接接头可免做无损检测,但应按做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切实可行的焊接工艺JB 4708规程,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执行。
上、下接环与筒体连接的焊接接头,应做渗漏试验。
经过局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则应进行不少于该条焊接接头长度%的补充局部检测;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条焊接接头全10部检测。
第条88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执行。
JB 4730对压力容器对接接头进行全部(%)或局部(%)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测10020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级,其合格级别为Ⅲ级,且不允许有未焊透;当采用超声检AB 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Ⅱ级。
对、等标准中规定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第三类GB 150GB 151100压力容器、焊缝系数取的压力容器以及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1.0其对接接头进行全部(%)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100AB 级,其合格级别为Ⅱ级;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Ⅰ级。
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26ac0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3.png)
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无损检测工作,保障无损检测环境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适用于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制度是无损检测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无损检测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合理、果断、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无损检测工作不断提高。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五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无损检测环境管理负责制度,明确无损检测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内容。
第六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无损检测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无损检测环境安全教育,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第八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无损检测环境管理档案,依法保存相关的无损检测环境管理记录材料。
第九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检测环境管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无损检测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比。
第十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检测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三章环境保护第十一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检测环境的保护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的保护。
第十二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加强对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监测和维护,确保无损检测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三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加强对无损检测废物的收集、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制定无损检测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第十五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检测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环保规定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和处理。
第四章安全生产第十六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建立无损检测环境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第十七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当加强对无损检测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消除无损检测环境安全隐患。
有关规程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有关规程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81def412b160b4e767fcf4a.png)
有关规程和标准中 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有关承压设备的规程和标准比较多,这里只重点介绍以下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1.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锅规》); 2. TSG R0004 -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以下简称《固定式容规》); 3.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 》 (以下简称《管规》); 4. GB150.4-2011《压力容器 第 4 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以下简称“ GB150” )。
《锅规》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4.5.4 无损检测 4.5.4.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技术等级 的无损检测工作。
4.5.4.2 无损检测基本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涡流(ET)等检测方法。
制造单位 应当根据设计、工艺及其相关技术条件选择检测方法并且制定相应的检测工艺。
当选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时,应当与脉冲回波法(PE)组合进行检测,检测结论以 TOFD 与 PE 方 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4.5.4.3 无损检测标准 锅炉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 NB/T 47013 (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
管子对接 接头 X 射线实时成像,应当符合相应技术规定。
4.5.4.4 无损检测技术等级及焊接接头质量等级 (1)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I 级; (2)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3) 表面检测的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4.5.4.5 无损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并且遵循以下原则: (1)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焊接完成 24h 后进行无损检测; (2) 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焊接接头,应当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复验; (3)封头(管板)、波形炉胆、下脚圈的拼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成型后进行,如果成型前进行无损检 测,则应当于成型后在小圆弧过渡区域再次进行无损检测; (4) 电渣焊焊接接头应当在正火后进行超声检测。
无损检测控制规定
![无损检测控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ad185bebcd126fff7050bff.png)
更改记录1 目的规定了无损检测的人员、检测工艺、检测过程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原材料﹑零配件及焊缝的无损检测。
3 要求3.1无损检测工艺要求3.1.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针对公司的特点和设备技术条件进行编制。
3.1.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详细、明确、便于操作,检测的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3.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有具备无损探伤资格的II人员编制和审核,必须由III级人员批准。
3.2 检测过程的实施3.2.1 无损探伤操作人员必须至少I级以上,报告评审人员必须至少II级以上人员;3.2.2对从事API规范产品的无损探伤人员,必须还按SNT-TC-1A标准进行资格评定;3.2.3无损检测工作必须在外观检查合格并经检查员对检测工件进行确认后进行。
3.2.4 检测人员要明确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对易产生延迟裂纹材质的焊缝的无损检测时间,一般应在焊后24小时以后。
3.2.5 焊缝返修部位的重新检测应由检查员确认返修后,方可重新委托检测,并加注返修次数。
3.2.6 检测人员要完全理解并掌握检测项目的实施细则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卡确定的检测工艺进行现场检测。
3.2.7 检测人员要加强自检和互检,当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每次作业前,要清理作业现场,划定安全作业区(警戒绳、警示灯、警示牌)并再次检查现场后方可进行作业,以免误伤他人。
从事x、γ射线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
3.2.8 检测中有争议的问题应相互协商,向及时反映,由无损检测质控负责人协调处理。
检测结果评为返修部位者,射线检测下发返修通知单,超声波.磁粉.着色检测在实物上标注缺陷位置。
对检测委托书上注明检测方法、数量、执行标准、合格级别、工件的材质和规格及焊工代号等进行复核,返修委托书还应说明扩检内容。
3.2.9 无损检测焊口的选取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对“T”形接头应优先选作检测对象。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d3659d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4.png)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4.1 公司项目部:4。
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4。
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4。
1。
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4。
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4。
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
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4.1。
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4。
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4。
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
4。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4.2。
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4。
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4.2。
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4.2。
5 根据项目HSE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f9891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4.png)
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和组件的完整性,而无需破坏或损伤被检测的对象。
该技术在工业、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保障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人员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和注意事项。
首先,操作人员应确保在进行无损检测之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持有相关的证书。
了解不同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熟悉使用仪器设备和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非常重要。
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人员才能准确地进行无损检测,并正确解读和评估测量结果。
其次,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
每种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如美国无损检测工程师协会(ASNT)制定的标准。
这些规范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设备的校准要求、操作步骤和评估方法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无损检测之前,操作人员还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校准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而维护则是保障设备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精度,并根据要求进行校准和维护。
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或错误使用设备。
在进行无损检测时,操作人员需要注重安全。
一些无损检测技术使用的是高能辐射或高能电磁波,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辐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操作人员还需遵循现场安全操作规范,如戴好安全帽、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防护手套,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注意事项也包括对被检测对象的准备和监测环境的要求。
被检测对象应经过适当的清洁和表面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可能对表面状态有不同要求,操作人员应根据要求进行处理。
此外,监测环境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温度、湿度和照明条件等,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无损检测规程
![无损检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d7278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f.png)
无损检测规程1、目的对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职责、设备等作出规定,确保无损检测的正确性、可靠性。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质船舶的制造与修理和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控制。
3、职责3.1 无损检测人员负责无损检测的作业,并对记录的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负责。
3.2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无损检测记录的审核及无损检测设备的管理。
3.3 无损检测人员有权拒绝受理不按相关标准和本规程规定的任何检测内容。
4、程序4.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1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国家或行业有关部门签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4.1.2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必须持有有效的Ⅱ级以上(含Ⅱ级)无损检测资格证书。
4.1.3 未取得无损检测资格证书及资格证书超期的人员不得从事无损检测作业。
4.1.4 不得超越无损检测资格证书规定的合格项目从事无损检测作业。
4.1.5 无损检测人员的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每年检查—次。
4.1.6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和色弱。
4.2 无损检测设备.4.2.1 无损检测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应满足产品无损检测的需要。
4.2.2 无损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4.2.3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按《无损检测设备操作规程》操作。
4.2.4 无损检测工作室应持有《工业射线放射装置许可证》,确保人身安全。
4.3 无损检测场所射线检测场所应设置标志与明显的安全警戒线。
夜间应设红灯,尽可能将检测场所内及附近的任何可能的散射源清除干净。
4.4 无损检测4.4.1 无损检测前,焊接接头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应检验合格,对需进行无损检测的产品或材料应作好表面准备。
4.4.2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位置的确定、检测有效长度、透照与底片质量、检测合格等级均应符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0条—93条、GB150《钢制压力容器》10.8条、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
170215无损检测相关规程规范知识
![170215无损检测相关规程规范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f4bb2d43323968011c921b.png)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 检验、检测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 构中执业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格。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 证的,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三年内,负责特种 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 申请。 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行为要求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 人员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 人员应当依法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 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检验、检测 服务。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 人员对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 有保密义务。
(二)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 的,责令改正,对机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 严重的,吊销机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 (一)未经核准或者超出核准范围、使用未取 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检验、检测的; (二)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 检测的;
按照GB/T20801.5-2006《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 道》规定,检查等级为Ⅳ级的压力管道焊缝不 用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 √ )
Hale Waihona Puke 八、思考题不妥之处 敬请指正 2017年2月15日
五、GB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 的要求
按照GB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的规 定,用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制造的球罐, 应在焊接结束至少经36小时后,方可进行无 损检测。 ( √ )
固容规-承压设备规范与标准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固容规-承压设备规范与标准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ea953eb9b89680203d82539.png)
TSG R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节选)2.5 钢板超声检测2.5.1 检测要求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在湿H2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3)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4)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要求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5.2 检测合格标准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进行。
符合本规程2.5.1第(1)项至第(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符合本规程2.5.1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5.1 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5.2 无损检测方法(1)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电磁检测等;(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或者无损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计图样要求和JB/T 4730的规定制定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工艺;(3)采用未列入JB/T 4730或者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按照本规程1.9的规定。
4.5.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无损检测4.5.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1)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超声检测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做为附加局部检测;(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3)焊接接头的表面裂纹应当优先采用表面无损检测;(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4.5.3.2 无损检测比例4.5.3.2.1 基本比例要求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者等于20%)两种。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范本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703af5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c.png)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损检测工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无损检测相关工作的人员及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无损检测技术人员、无损检测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等。
第三条无损检测是利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对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病态进行检测、评定和诊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第四条无损检测的目的是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为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控制、故障诊断等提供依据。
第五条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遵循科学、谨慎、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第六条无损检测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测。
第二章无损检测人员管理第七条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国家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书,熟悉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程。
第八条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守职业秘密,不得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和信息谋取个人私利。
第九条无损检测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保持专业能力的水平。
第十条无损检测人员在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测方案和程序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无损检测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守纪律,禁止擅自调整检测方案或使用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检测。
第三章无损检测设备管理第十二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具备国家认可的无损检测设备,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确运行。
第十三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十四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测量精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无损检测单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无损检测工作程序第十六条无损检测工作应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等内容。
无损检测操作规程
![无损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06a1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6.png)
无损检测操作规程1. 概述无损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材料测试方法,通过使用一系列测试技术来评估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完整性,而不会对其产生剧烈的变形或损坏。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无损检测操作人员执行检测任务时的指导,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员要求2.1 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并持有合适的资质证书。
2.2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操作经验,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它们。
2.3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并能够准确判断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3. 设备准备3.1 确保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校准日期符合要求。
3.2 准备所需的测试介质、探测器、探头和标记物等。
3.3 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确保无干扰源的存在。
4. 检测对象准备4.1 清理待检测的材料或构件,去除表面杂质。
4.2 标记出待检测区域,以便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
4.3 确保材料或构件处于稳定而安全的状态下,以避免对其产生额外损坏。
5. 操作步骤5.1 根据待检测材料或构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
5.2 对待检测区域进行预处理,如使用耦合剂、涂覆磁粉等。
5.3 配置和调试仪器参数,确保能够获取清晰的信号和图像。
5.4 进行扫描或传感器移动,并记录检测数据。
5.5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完整性。
5.6 生成无损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果、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等。
6. 安全注意事项6.1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6.2 避免直接接触有害介质和辐射,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6.3 确保检测设备和仪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设备和仪器维护7.1 每次使用后,清洁和存储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
7.2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7.3 处理设备和仪器故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修理或更换。
无损检测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无损检测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守规程中的各项操作要求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8da0f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6.png)
• 另外有八种压力容器应尊循本规程旳总则、设计、制造、 旳要求。
• (二)压力容器范围旳界定
本规程合用旳压力容器,其范围涉及压力容器 本体和安全附件。 1 压力容器本体界定在下述范围内: (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旳第一道 环向接头旳坡口面、螺纹连接旳第一种螺纹接头 端面、法兰连接旳第一种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 件或者管件连接旳第一种密封面; (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旳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3)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旳连接焊缝。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该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 ;
(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 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旳焊接接头应该进行 表面检测;
(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旳表面检测应该优先 采用磁粉检测。
2、无损检测百分比
1) 基本百分比要求
压力容器对接接头旳无损检测百分比 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不小于或 者等于20%)两种。碳钢和低合金钢制 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旳百分比应 该不小于或者等于50%。
(五)无损检测旳实施时机
(1)压力容器旳焊接接头应该经过形状、尺寸及外 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拼接封头应该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假如成 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还应该对圆弧 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
(3)有延迟裂纹倾向旳材料应该至少在焊接完毕二 十四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旳材 料应该在热处理后增长一次无损检测;
二、本规程旳合用范围: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c5491e29e3143323968933f.png)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2.5 钢板超声波探伤2.5.1 检测要求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在湿H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2(3)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4)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要求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5.2检测合格标准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执行。
符合本规程2.5.1第(1)项至第(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符合本规程2.5.1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的规定。
4.5 无损检测4.5.1 无损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5.2 无损检测方法(1)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或者无损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计图样要求和JB/T4730的规定制定无损检测工艺。
(3)采用未列入JB/T4730或者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按照照本规程1.9的规定。
4.5.3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4.5.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1)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作为附加局部检测;(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先采用X射线检测;(3)管座角焊缝、管子管板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表面检测;(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无损检测相关要求
![无损检测相关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4476b09bb68a98271fefaba.png)
无损检测相关要求目前,公司所施工的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无损检测制约着管道系统试压进度工作及交工资料整理工作。
所以,管道安装工程的无损检测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做好管理工作。
一.无损检测内容:(一)射线检验(RT)射线检验(RT)按照射线源的不同分为X射线、γ射线。
其主要特点有:1、射线照相法用底片作为记录介质,可以直接得到缺陷的直观图象,且可以长期保存。
通过观察底片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出缺陷的性质、数量、尺寸和位置。
2、射线照相法容易检出那些形成局部厚度差的缺陷。
对气孔和夹渣之类缺陷有很高的检出率,对裂纹类缺陷的检出率则受透照角度的影响。
3、射线照相法适用于几乎所有材料,它对试件的形状、表面粗糙度没有严格要求。
(二)超声波检验(UT)与射线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检测厚度大,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特点,特别对裂纹、未熔合等高危险性的面状缺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但也有判断缺陷不直观,难以定性和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经验、责任心的影响等缺点。
在焊接结构(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过程中,常常是射线与超声波配合使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磁粉检验(MT)磁粉检测是用来检查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磁粉检测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对于有色金属、奥氏体钢、非金属不能采用。
(四)渗透检测(PT)渗透检测包括着色法和荧光法两种。
渗透检测是检查工件或材料表面缺陷的一种方法,它不受材料磁性的限制,除多孔材料外,几乎一切材料的表面缺陷都可以采用此法,但操作工序比较复杂。
二、与无损检测相关的规范及要求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其7.4.3条要求:管道焊缝检验的射线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100%检测比例的对接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1.输送剧毒液体的管道;2.输送设计压力≥10 Mpa或设计压力≥4Mpa且设计温度≥400℃的可燃流体、有毒流体的管道;3.输送设计压力≥10 Mpa且设计温度≥400℃的非可燃流体、无毒流体的管道;4.设计温度<-29℃的低温管道;5.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的100%检测比例的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规程和标准中 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有关承压设备的规程和标准比较多,这里只重点介绍以下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1.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锅规》); 2. TSG R0004 -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以下简称《固定式容规》); 3.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 》 (以下简称《管规》); 4. GB150.4-2011《压力容器 第 4 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以下简称“ GB150” )。
《锅规》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4.5.4 无损检测 4.5.4.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技术等级 的无损检测工作。
4.5.4.2 无损检测基本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涡流(ET)等检测方法。
制造单位 应当根据设计、工艺及其相关技术条件选择检测方法并且制定相应的检测工艺。
当选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时,应当与脉冲回波法(PE)组合进行检测,检测结论以 TOFD 与 PE 方 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4.5.4.3 无损检测标准 锅炉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 NB/T 47013 (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
管子对接 接头 X 射线实时成像,应当符合相应技术规定。
4.5.4.4 无损检测技术等级及焊接接头质量等级 (1)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I 级; (2) 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B 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3) 表面检测的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 I 级。
4.5.4.5 无损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并且遵循以下原则: (1)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在焊接完成 24h 后进行无损检测; (2) 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焊接接头,应当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复验; (3)封头(管板)、波形炉胆、下脚圈的拼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当在成型后进行,如果成型前进行无损检 测,则应当于成型后在小圆弧过渡区域再次进行无损检测; (4) 电渣焊焊接接头应当在正火后进行超声检测。
4.5.4.6 无损检测选用方法和比例 (1) 蒸汽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方法及比例应当符合表 4-1 的要求; (2)B 级及以上热水锅炉无损检测比例及方法应当符合表 4-1 中相应级别蒸汽锅炉要求,C 级热水锅炉 主要受压元件的主焊缝应当进行 100%的射线或者超声检测; (3)承压有机热载体锅炉的无损检测比例及方法应当符合表 4-2 要求,非承压有机热载体锅炉可以不进 行无损检测。
1有关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注 4-1:壁厚小于 20mm 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方法,壁厚大于或者等于 20mm 时,可以采 用超声检测方法,超声检测仪宜采用数字式可记录仪器,如果采用模拟式超声检测仪,应当附加 20% 局部射线检测。
注 4-2:水温低于 100℃的给水管道可以不进行无损检测。
(4) 蒸汽锅炉、B 级及以上热水锅炉和承压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管子或者管道与无直段弯头的焊接接头应 当进行 100%射线或者超声检测。
4.5.4.7 局部无损检测 锅炉受压部件局部无损检测部位由制造单位确定,但是应当包括纵缝与环缝的相交对接接头部位。
经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果在检测部位任意一端发现缺陷有延伸可能时,应当在缺陷的延长方2有关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向进行补充检测。
当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当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各进行不少于 200mm 的补充检测, 如仍然不合格,则应当对该条焊接接头进行全部检测。
对不合格的管子对接接头,应当对该焊 T 当日焊接 的管子对接接头进行抽查数量双倍数目的补充检测,如仍不合格,应当对该焊工当日全部接管焊接接头进 行检测。
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锅炉受压元件,制造单位也应当对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责。
4.5.4.8 组合无损检测方法合格判定 锅炉受压部件如果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则应当按照各自验收标准进行评定,均合格后, 方可认为无损检测合格。
4.5.4.9 无损检测报告的管理 制造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无损检测记录,正确签发无损检测报告,妥善保管无损检测的工艺卡、原始记 录、报告、检测部位图、射线底片、光盘或者电子文档等资料(含缺陷返修记录),其保存期限不少于 7 年。
《固定式容规》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2.5.1 钢板超声检测 厚度大于或者等于 12mm 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 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⑴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 ⑵在湿 H2S 腐蚀环境中使用的; ⑶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10MPa 的; ⑷本规程引用标准中要求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
2.5.2 检测合格标准 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照 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进行。
符合本规程 2.5.1 第(1)项至第 (3)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符合本规程 2.5.1 第(4)项的钢板,合格等级应当符合本规程引用标准 的规定。
3.1.6 (对设计的)无损检测要求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当根据本规程、本规程引用标准和 JB/T 4730 的要求在设计图样上规定所选择的 无损检测方法、比例、质量要求及其合格级别等。
4.1 无损检测 4.5.1 无损检测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 术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5.2 无损检测方法 ⑴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电磁检测等; ⑵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或者无损检测机构应当根据设计图样要求和 JB/T 4730 的规定制定压力容器的无 损检测工艺;3有关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⑶采用未列入 JB/T 4730 或者超出其适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按照本规程 1.9 的规定。
4.5.3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无损检测 4.5.3.1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 1 )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超声检测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 超声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做为附加局部检测; (2)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当优先采用 X 射线检测; (3)焊接接头的表面裂纹应当优先采用表面无损检测; (4)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4.5.3.2 无损检测比例 4.5.3.2.1 基本比例要求 压力容器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者等于 20%)两种。
碳钢和低合 金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当大于或者等于 50%。
4.5.3.2.2 全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 A、 B 类对接接头(按照 GB 150 的规定划分), 采用 RT、 UT、 UT 的 TOFD、 脉冲反射法(可记录与不可记录)方法进行全部无损检测: (l)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1.6MPa 的第Ⅲ类压力容器; (2)按照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 (3)采用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 (4)焊接接头系数取 1.0 的压力容器或者使用后需要但是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 (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 540MPa 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厚度大于 20mm 时,其对 接接头还应当采用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检测,该局部检测应当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 部位; (6)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4.5.3.2.3 局部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 不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其每条 A、B 类对接接头按照以下要求采用 RT、UT、UT 的 TOFD、脉冲反射法(可记录与不可记录)方法进行局部无损检测: (1)局部无损检测的部位由制造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但是应当包括 A、B 类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将 被其他元件覆盖的焊缝部分; (2)经过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果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当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 位各进行不少于 250mm 的补充检测,如果仍然存在不允许的缺陷,则对该焊接接头进行全部检测。
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也应当对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责。
4.5.3.2.4 表面无损检测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焊接接头,需按图样规定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制低温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 (2)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 540MPa 的低合金钢、铁素体型不锈钢、奥氏体一铁素体型不 锈钢制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 (3)焊接接头厚度大于 20mm 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制压力容器上的焊接接头; (4)焊接接头厚度大于 16 mm 的 Cr-Mo 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上的除 A、B 类之外的焊接接头; (5)堆焊表面、复合钢板的覆层焊接接头、异种钢焊接接头、具有再热裂纹倾向或者延迟裂纹倾向 的焊接接头; (6)要求局部射线或者超声检测的容器中先拼板后成形凸形封头上的所有拼接接头; (7)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4.5.3.3 无损检测的实施时机 (1)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当经过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4有关规程和标准中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2)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如果成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还应当对圆弧 过渡区到直边段再进行无损检测; (3)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当至少在焊接完成 24 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 当在热处理后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 540MPa 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在耐压试验后,还应当对焊 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4.5.3.4 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 4.5.3.4.1 射线检测技术要求 射线检测应当按照 JB/T 4730 的规定执行,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如下: (1)要求进行全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 (2)要求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 (3)角接接头、T 形接头,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 AB 级,合格级别不低于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