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分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黑龙江大豆种植区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大豆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其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其进行种植格局细化的研究。从而实现了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格局的划分,为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更为客观的,更具灵活性的依据。
关键词:大豆;种植;划分
1 引言
目前对大豆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和种植区划分前人做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但多数评价往往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且多数集中于气候因素上,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其它因子还有很多。本文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大豆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各自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并对大豆种植格局进行细化研究。
2 基于gis的大豆种植区划分
2.1 大豆单生态因子的量化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应所处的特定环境并形成一定的生态幅,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生态学上将最大上下限阈值和最适区的两端点称为作物的生态
三基点。对于没有明显的最高或最低阈值的因子(如天空生理辐射),其阈值分别取地球上相应作物适宜性最好或最差地域的水平。对于某些定性生态因子(如土壤质地)需按照一定规则将不同质的特征进行数量化描述。如根据黑龙江省土壤质地,参照陈立亭的土壤肥力评分标准[1],将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盐土分别依次赋予级别数值8,7,6,…,1,水体赋予数值为0。如被评价地域土壤为黑钙土,则该生态因子取值7。
大豆各项因子指标均以4月下旬开始种植为基准进行量化的,本文中的大豆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模型是同时评价多种在多个地区
的生态适宜性,因此,在生态因子的量化上也采取统一的格式,以便于在计算机上的运行,这是本方法区别以往其他评价模型之处,同时也是定量地描述大豆的生产和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大豆生态因子量化如表1。
2.2 气候因子插值
由于本文所收集的气象数据只是单点气象测站的观测数据,只能代表其周围小范围气象要素数据,而黑龙江省土地面积较大,气象观测站相对稀少,要获得任意区域内局部的气象要素数据,利用邻近该区域气象站点的资料,通过插值生成研究区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2]。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空间距离进行插值,一般有3种常有方法: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 tension)、
样条函数法(spline)、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ing)。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再研究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模块,选择研究区81个气象测站为样本,选用反距离加权平方法对气温进行空间插值,选用普通克里格法方法对降水量进行插值。
2.3 稀缺性指数分布
利用作物生长指标的无量纲化公式和单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
计算公式,利用arcview软件,得到大豆各单生态因子的分布。2.4 模糊聚类
对满足传递性的模糊关系r*进行聚类处理,给定不同置信水平的,求rλ*阵,找出r*的显示,得到普通的分类关系。当r*=1时,每个样品自成一类,随r*值的降低,由细到粗逐渐归并,最后得到模糊聚类的谱系图。
本研究叠置后根据新产生的叠置图和属性库中的参数,根据模糊聚类计算,应用参数所得的15个类型,在根据近似原理进一步合并成生态适宜等级,形成大豆生态适宜性级别示意图。图中把作物的生态适宜性分为个级别,由高到低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
3 生态适宜性描述
根据大豆生态适宜性级别示意图统计其在不同生态适宜区域的
面积及其所占全省面积的比例(表2),可见大豆在全省最适宜种植的区域较大,占21.30%,说明大豆在黑龙江省较为适宜生长。
从大豆的生态适宜性级别分布的空间特征可见,最适宜种植大豆
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河地区南部、齐齐哈尔市东部和绥化地区东北部的部分县(市),同时,哈尔滨东部、牡丹江北部和鸡西西部少部分地区也很适宜种植大豆。具体县(市)和面积比例如表3。
4 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黑龙江大豆种植区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大豆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其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其进行种植格局细化的研究。从而实现了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格局的划分,为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更为客观的,更具灵活性的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大豆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大豆在全省最适宜种植的区域较大,占21.30%,远高于除玉米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2)根据大豆的生态适宜性级别分布的空间特征,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河地区南部、齐齐哈尔市东部和绥化地区东北部的部分县(市),同时,哈尔滨东部、牡丹江北部和鸡西西部少部分地区也非常适宜种植大豆。
参考文献
[1]刘倩卉,王竞红,王瑞江,等.哈尔滨市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滞尘能力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03:24-26.
[2]顾弘宇,林涛,陈香君.杨树栽植中沼气应用研究设计[j].森林工程,2012,05:23-25.
第一作者简介:李积(1981-),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东北
农业大学,硕士,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