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412a6f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9.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11.19•【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施行日期】2013.1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并制定印发了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
在方案及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总结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估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总结及评估工作,我司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及样稿(见附件,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供各中医医院在撰写总结分析报告时参考。
各中医医院也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增加总结分析的内容。
三、根据要求,中医医院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每个科室至少选择3个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组织实施,并对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2013年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2013年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9d26f0f705cc175527095e.png)
2014年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基本情况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共32例,平均住院日12.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外治法(隔姜灸)。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28例(93.33%),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0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例(70.0%),耳针治疗30例(100%),外治法(隔姜灸)治疗20例(66.67%),内科基础治疗30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耳针治疗及外治法(隔姜灸),而口服中成药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不稳定,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3.耳针及外治法(隔姜灸)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推荐的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5.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https://img.taocdn.com/s3/m/8cae00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8.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4732c96c85ec3a86c2c53e.png)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一、基本情况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自2011 年至2013 年12 月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以来,共依照路径管理住院患者共72例,完成70 例,平均住院18.2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烫熨、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6 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 例(93.8%),针灸治疗81例(100%),推拿治疗41 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 例(28.4%),烫熨治疗81 例(100%),内科基础治疗79 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https://img.taocdn.com/s3/m/c74c1d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c.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优势病种是指在特定的诊疗条件下,中医在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效果的疾病。
中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一些病种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中医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
一、中医优势病种及其诊疗方案实施情况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药物治疗:中医的药物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消食化痰、理气调脾等方法,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量,减轻心绞痛症状。
(2)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中成药和中医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给患者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中成药包括复方丹参片、冠心宁胶囊等,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中医针灸可以调整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在实施中,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还注重患者的生活调摄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
(1)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降血压类中药,如天花粉、山葵籽、白芍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管的弹性、舒张血管等,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增加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内关、太冲等。
(3)中医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的通畅,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实施中,中医将辨证施治的方法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8b0b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4.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优势病种是指中医药在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疾病或病种。
其治疗方
案的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针对具体的疾病或病种,中医药在治疗方案设计上具有一定的
独特性。
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调节,
与西医以症状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在实施中医疗效分析时,可以
对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整体性、个性化进行系统评估,并与西医的治疗方案
进行比较,以评估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
其次,中医药在一些特定疾病或病种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例如,中医在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方面具
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针对具体的疾病或病种,可以对中医药的治疗方案进
行系统分析,评估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上的疗效,并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
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等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中医药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也显示出其优势。
中医药注重
以人为本,讲究个体化调理,注重刺激人体自愈功能。
因此,在妇科疾病、儿科疾病、老年病等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针对这些人群,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积极调理人体阳气、阴气、气血等方面的
平衡,提高患者的自愈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疾病或病种的治
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可以更系统地了解中医药在特定病种中的疗效和应用优势,从而为中
医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力的依据。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4d6e2716bd97f192379e94f.png)
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我科自2013年7月底成立以来,对本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本年度总结。
一.总结: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以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A中风: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69例病例中,中药汤剂4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69例,针灸治疗55例,康复训练57。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康复器械治疗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凤阳上扰9例,风痰阻络6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辩证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⑤治疗周期:平均13.7天;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我科室新成立不久,团队年龄整体偏于青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缺乏群众信任度,加之我科室中医特色运用比例不够,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
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
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B眩晕: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32例病例中,中药汤剂12例,用中药静脉制剂32例,耳穴压豆25例,针灸治疗10例。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b6482c4028915f814dc27e.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06485ebb68a98270fefa4a.png)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一、基本情况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自2011年至2013年12月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以来,共依照路径管理住院患者共72例,完成70例,平均住院18.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烫熨、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8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6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例(93.8%),针灸治疗81例(100%),推拿治疗41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例(28.4%),烫熨治疗81例(100%),内科基础治疗79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1b68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7.png)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
疗效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并对中医疗效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优势病种的定义和分类,并论述中医在优势病种的诊疗中的优势。
其次,详细分析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方案制定、临床应用和评估等环节。
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评估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疗效,并结合具体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优势病种的定义和分类2.1 优势病种的概念和特征
2.2 常见的优势病种及其分类
2.3 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优势
第三部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3.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
3.1.1 方案制定的目标和原则
3.1.2 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
3.2 临床应用情况
3.2.1 方案应用的基本步骤
3.2.2 方案应用的效果评估
3.3 方案评估情况
3.3.1 方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3.3.2 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改进措施
第四部分:中医疗效分析
4.1 疗效评估指标
4.2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疗效评估方法4.3 中医在优势病种中的疗效分析4.3.1 疗效实证分析
4.3.2 中医疗效的可能机制分析
第五部分:综合举例分析
5.1 优势病种样本选择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第六部分:讨论与展望
6.1 诊疗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2 中医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潜力6.3 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ff7d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f.png)
研究目的
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 系统总结和分析。
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 参考和指导,促进中 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和 应用。
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在 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 适用性。
02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定义
优势病种是指在一定地区、一 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医治 疗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疗效 较好的一类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 分析报告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引言 • 优势病种介绍 • 中医诊疗方案 • 临床疗效评估 • 总结分析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性疾病方面。
临床实践认可度
选择那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 可,且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更具有实践基础。
优势病种特点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较大
优势病种通常病情较为复杂,可能涉 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病变,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
优势病种通常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 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 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了
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制定中医诊疗方案时需
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f70d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f.png)
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优势病种的疗效分析入手,总结其治疗的优点,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优势病种是指在特定的领域内,其中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这种优势主要是基于研究证据的支持,以及临床医生的经验积累得出的结论。
首先,优势病种的疗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通过对疗效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措施。
其次,优势病种的疗效分析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患者往往关心的是治疗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得到好的疗效。
通过对优势病种的分析,可以让患者更加信任医生和治疗方案,并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再次,优势病种的疗效分析可以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对各种病种的疗效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普遍适用的治疗原则和指南,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通过对优势病种的研究和应用,还可以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优化病种疗效方面首先,优化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病情的准确评估和治疗效果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此外,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强患者教育和治疗合理用药。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合作性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通过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理,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此外,医生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避免滥用药物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次,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
优化病种的疗效需要一个完善的医疗团队来共同实施。
医生、护士、药师等各个职业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需要协作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治疗目标。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团队合作机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013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2013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64710990c69ec3d5bb75e3.png)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一、基本情况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饶河县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
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连续三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
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
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10.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8.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推拿、中药雾化吸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推拿、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013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2013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93c42e6e2bd960591c6779e.png)
2013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1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 编码:BNF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1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 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 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https://img.taocdn.com/s3/m/9904e33beefdc8d376ee322a.png)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6例:气阴两虚证14例,肺脾气虚证8例,气滞血瘀证3例,痰热阻肺证1例,肺阴虚证0例。
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4例,痰热蕴结证1例,痰毒互结证1例,肺肾阴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2人(97%);②一般:1人(3%);不满意:0人。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7acacf192e45361166f54e.png)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面瘫)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面瘫)面神经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1例,完成51例,平均住院日2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电针,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中药薰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临床路径的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98%,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推拿使用率80%,中药薰洗使用率78%,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治疗51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45例(88%),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8例(94.1%)。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5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51例(100%),体征改善51例(100%),;临床痊愈43例(84.3%),好转8例(15.7%)。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面神经分级标准分为6等级,Ⅰ级:正常,Ⅵ级:完全麻痹。
每个等级有测量面神经运动部位的具体内容。
测量抬眉及口角的运动幅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再将这些结果转换成6等级。
Ⅰ级: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
Ⅱ级: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
Ⅲ级: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即并发症),但是额部有运动,额部运动的出现表示神经功能没有完全变性。
Ⅳ级:明显不对称,没有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或集团性运动。
Ⅴ级: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没有运动,面部功能没有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
Ⅵ级:患面部没有任何的运动或肌张力消失。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
2013优势病种分析、评估、总结
![2013优势病种分析、评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fde2f9453610661fd9f4b2.png)
2012年肛肠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里外痔(混合痔)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就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现就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一、分析、总结和评估1.混合痔临床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坠胀、异物感、疼痛、肛周潮湿瘙痒,专科检查指诊和镜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
诊断依据操作性强。
2012年收治混合痔患者50例,临床上诊断率100%。
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和舌脉辩证,分为,4型: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中气下陷。
直接明了,2012年收治病例大部分为湿热下注型。
2.痔疮术式在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术式变化多。
如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段切除结扎术、套扎术,pph等术式,各有利弊。
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及参考外院科研资料,诊疗方案中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是传统经典术式,疗效肯定;消痔灵注射术采用中医“收敛固托”治则,使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促进痔块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痔变组织粘连固定于肠壁的肌层,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在防止创面水肿,保护齿线、肛管皮肤、肛门括约肌方面较优于其他术式。
3.中医根据痔疮多属于湿热下注,以致肠癖为痔,术后根据不同时期病情的变化,以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固脱的具体治则。
熏洗法、栓剂、药物涂敷疗法是中医外治代表方法。
熏洗法(亦称坐浴法)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
2012年混合痔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4.混合痔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创面延迟愈合是临床中常见并发症,是困扰临床难题。
2012年我科采用术后针刺关元、阴凌泉、水道、气海等穴位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起到一定的疗效;术后换药,创面外敷生肌散加利多卡因凝胶对术后止痛有良好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我科自2013年7月底成立以来,对本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本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以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中风: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69例病例中,中药汤剂4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69例,针灸治疗55例,康复训练57。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康复器械治疗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凤阳上扰9例,风痰阻络6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辩证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平均13.7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由于我科室新成立不久,团队年龄整体偏于青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缺乏群众信任度,加之我科室中医特色运用比例不够,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
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
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B眩晕: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32例病例中,中药汤剂12例,用中药静脉制剂32例,耳穴压豆25例,针灸治疗10例。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痰瘀阻窍2例,风痰上扰26例,肝火上炎4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平均11.4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
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37.5%,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治疗方法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诊疗方案的全部治疗内容,中药汤剂运用较少,有部分病人不能及时追踪和随访。
还需在今后的治疗中进一步完善,解决,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C头痛: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4例病例中,中药汤剂3例,用中药静脉制剂4例,耳穴压豆4例,针灸治疗2例。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以及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肝阳上亢3例,肝肾亏虚1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平均17.5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头痛症状易与他病互相兼夹,应认真辨证分析,提高诊疗的准确性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