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题及解析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解析考查关联图的阅读和图文转换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工艺流程:1吨厨余垃圾--分炼--一部分为杂物,一部分为有机物生产沼气,剩下的一部分为用于提取生物油脂20KG,获得工业油脂的同时,产生有机渣用于生产沼气--产生沼气可用于发电150KW.h,还产生废渣。
厨余垃圾成为了其他产品的原料。
所以选B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考查关联图的阅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工艺流程:1吨厨余垃圾--分炼--一部分为杂物,一部分为有机物生产沼气,剩下的一部分为用于提取生物油脂20KG,获得工业油脂的同时,产生有机渣,用于生产沼气--产生沼气可用于发电150KW.h,还产生废渣。
A选项中是生产沼气产生废渣;B、D选项是厨余垃圾--分炼一部分为用于提取生物油脂20KG,获得工业油脂的同时,产生有机渣,用于生产沼气.所以选C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解析考查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读图分析能力。
“已不再成为”说明以前是而现在不是,黄河下游区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而珠江下游区以前是,而现在不是,以前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主要稻谷产区;现在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等原因导致不再成为主要稻谷余粮区。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Ⅲ)(附答案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 出口数量扩大B. 运输成本上升C. 流通效率提高D. 储存难度增加6.(2021·河南省·月考试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高考真题》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母题来源】2019年海南卷第21题【母题题文】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4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试题解析】(1)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可从降水增多、湖水外溢、湖泊联通等角度分析。
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可从湖水面积增大、湿地扩大、加剧冲刷、形成新河道等角度分析。
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可从内外流区变化引起水系变化、湖水性质尤其是盐度变化、湖水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分析。
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命题意图】本题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及河流自然演变为情境,通过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前世、今生、未来的发展变化之线索,把湖泊、河流、地形、气候、水文有机地联系起来,试题设计突出综合思维(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多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得分要点】通过信息加工可发现,此题提供的信息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链”,信息之间相互交叉、彼此独立,为试题设问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保障(气候变化—降水增加—水位上升—湖水外泄—贯通河湖—水系改变—河湖地貌—盐度变化—生态演变),重点是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进行分析。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C. 整体性特征 D. 差异性特征2.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3.旅游爱好者王晓名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在游行日记中绘制了祖国轮廓图和一些地形剖面图、景观图,并写到“美丽的中华,不论你怎么看她,都有一种诱人的美。
”读图,完成下题。
王晓名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沿g—h线自西向东所遇到的情形有:地势坦荡—阴雨连绵—青翠茶园B. 进入六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尘暴肆虐—阴雨连绵C. 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外江南”的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D. a—b自北向南依次为:雪峰连绵—驼铃叮当—峡谷众多、水能丰富—地面平坦、山青水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 喜光喜湿B. 喜阴喜湿C. 好热耐旱D. 耐寒好旱5.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1)在T1A. 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B. 自然带⑦为苔原带C. 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D. 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2)在T2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B. 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C. 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D. 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6.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题。
(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纬度(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A. 温带草原带 B. 热带稀树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分布考点01 植被与自然环境(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
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12. 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1. B 12. C【解析】1. 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
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旅游安全的内容:(1)交通安全;(2)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
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
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辽河口潮难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18.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答案】17.D 18.C【解析】17.阅读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从海洋向陆地,植被的变化为光滩—翅碱蓬—芦苇,随着泥沙淤积,潮滩向外拓展,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相同,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019版)_高考通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考通关题组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年1月15日在伦敦发布《2020全球风险报告》。
报告中提到未来10年的全球五大风险全部与环境相关。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制约性C.整体性D.平衡性2.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自然要素主要是()。
A.气候B.地貌C.水文D.生物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
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
怪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
下图示意怪柳灌丛沙丘剖面。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
A.绿洲边缘B.砾石海滩C.高山灌丛带D.泥沙淤积的河床4.怪柳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由于其()。
A.根系发达B.喜光照C.植株矮小D.耐盐碱5.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A.土地沙漠化加剧B.地下水资源增加C.风蚀作用增强D.植被覆盖率降低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7.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8.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分离,现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
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长期与大陆隔离C.动植物的天敌少D.垂直地带性明显10.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干燥D.高温多雨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第11题。
自然地理整体性
37.(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3(年天津卷•节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2)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201海8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①②.②③.③④.①④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枯水期集中放水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8JS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9.该201年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植物截留.地下径流.转化为固态水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1北8京卷】40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1卷及答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Ⅰ地理卷高清原题、答案与解析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答案1-3BDA解析:本组题考查新兴工业特点,第1题由“村村冒烟”可知该县村办企业是工业空间布局分散,题目没有体现原料和燃料分散,也没有体现产品市场分散。
故该题选B;这道题直接来自高中课本必修二《新兴工业区》一节中意大利和温州乡镇企业。
第2题中由题目中: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这等于合并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可以减少非农业用地,同时壮大集体经济,而对劳动力变化和基础教育没有多大影响,故本题选D;第3题由题目中“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属于城乡新的发展模式,而不属于生活方式、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故选A。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5C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8 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A 局部地区气候得到改善B 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 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D 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9—10题。
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化合作用是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
(2)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
答案: (1) C(2)C
典题2、据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要素
。
13、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 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
材料2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
材料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
(1)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经营,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请说明理由。
近五十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小时了1000多个。据此回答2—3题:
2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 加剧长江洪涝灾害B 生物物种减少C 加剧土壤盐碱化D 湖泊环境容量增大
3 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 扩大水田面积B 退耕还湖C 加强中上游堤防 D 禁止在长江采沙
(2)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河、山应当综合治理。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11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答案】11.D【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7.(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2019年全国文综1卷地理高考题分析
凸显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第(1)问,设问很清晰,就是从地貌、水文、气候三个角度作答即可。
而这三个角度都必须跟山脉隆起有关,还必须对里海产生影响。
通过地形变化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问题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脚于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实现了学科原理与区域关联和更高层次的迁移、应用。
这道题很考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地理综合思维。
第(2)问,考察“淡水湖”这一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见的淡水湖为外流湖。
但是这次考的是封闭式的淡水湖,是内流湖。
内流湖却是淡水湖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困惑,但是只要是把握淡水湖的思维本质就可,从湖水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作答。
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末次冰期晚期”,那肯定冰川融水量大,补给的多,蒸发的少。
命题者其实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地理概念中的本质和内涵。
同样的考查方式,也可能出现在冷暖气团、寒暖流、人口比例与数量等内容上。
第(3)问,怎么又变成“咸水湖”啦,这就是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注意重要的提示信息“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淡水湖时补给为冰川融水,现在为河流水,也就是说河流的汇入会携带盐分,盐分在此聚集,随着强烈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盐度升高。
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表述能力,还得有一定的理科常识。
第(4)问,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前面分析了里海的变化,后面就用到黑海和地中海,真的是学以致用。
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总结:近3年37题都是对纯自然地理简答题的考察.今年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地理综合思维。
需要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该类试题难度适中,但是区分度较大。
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综合思维的培养围绕教学主题选择区域,引领学生识别区域位置、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从整体性的视角综合分析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关注某一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乃至整体特征的改变。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季节性”,即“不误农时”。
冬小麦的种植时机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播种过早不好,过晚也不好。
过早的话气温过高造成小麦的旺长,而过晚的话,温度低对于出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最终都可能导致减产,所以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分布的典型地区,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流传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古老谚语。
下图为我国24节气图(每隔15天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早播种冬小麦,可能导致减产的原因是()A.生长周期缩短B.收获期提前C.春季返青快D.冬季或早春易受冻害2.近年来,山东省南部地区将该古谚语改成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种修改的依据可能是()①土壤比原来更肥沃②气候变暖的影响③小麦良种的培育应用④改善了水源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根据材料推算最可能在霜降时播种小麦的省份是()A.黑龙江省B.河北省C.四川省D.甘肃省1979年某考察队对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进行植被取样调查(如下图所示),发现植被以多年生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其中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
2015年对取样带重新调查发现灌木严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甲处相比,影响乙处积雪厚度较大的因素是()A.气温B.海拔C.坡度D.坡向5.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的特点可反映当地()A.昼夜温差大B.日照时间短C.冰川广布D.风力强劲6.近年来灌木严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可能是()A.病虫害增加B.土壤肥力提高C.大气降水增多D.土壤水分减少下图为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测该岛火山喷发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该岛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温和湿润B.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C.雨热同期D.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等图为2020年11月底拍摄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某公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跟踪检测 ] (时间: 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 1~2 题。
1.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
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
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解析: 1.B 2.B 第 1 题,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第 2 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3~4 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B.④
C.⑦D.⑩
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
A.水文B.地貌
C.植被D.气候
解析: 3.A 4.D 第 3 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
第 4 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5~6 题。
5.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6.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 5.A 6.C 第 5 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 6 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18·牡丹江模拟 )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结合下图完成 7~8 题。
7.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解析: 7.B 8.C 第 7 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
气温低,发育了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②对应空气稀薄,③对应太阳辐射强。
第 8 题,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故 A 项相符;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故 B 项相符;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是较薄,故 C 项不相符;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故 D 项相符。
(2018·新化模拟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 181 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
据此回答9~11 题。
9.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B.纬度
C.地形D.洋流
10.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 A.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
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C.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D.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
11.各国游客来瓦尔德斯半岛旅游,看不到的动物是()
A.海狮B.河马
C.企鹅D.海豹
解析: 9.C 10.D 11.B 第 9 题,瓦尔德斯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小,靠近海洋但降水少,所以海陆位置和洋流都不符合条件。
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不是其降水少的原因。
根据材料提示,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可知瓦尔德斯半岛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虽然靠近海洋,但由于受地形阻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所以不能生长高大树木。
第 10 题,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域适宜海洋动物生存,生存环境好。
读图可知,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材料提到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
半岛上有盐湖,但海鸟和海洋动物是生存在海洋里,所以 D 项所述不是其原因。
第 11 题,根据图中信息有海狮、企鹅和海豹动物的信息,再结合瓦尔德斯半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半岛不会出现热带的动物河马。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
12.读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20 分)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 附近大陆西岸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20 分)解析:解题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原理,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要素的联系进行描述。
答案:地形隆起使山地东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减小,逐渐演变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湖减少,地表水匮乏;植被退化,以耐旱植物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肥力下降;大风天气增多,风力加大,风蚀地貌广布。
13.(2018·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6 分)
2016 年 1 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 17 天。
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
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10 分)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16 分)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10 分 )
解析:第 (1) 题,由图示可知,该地西北部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从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冬季盛行西风影响该地区。
由于山脉的阻挡,西风带来的海洋气流不能向东深入。
在北部,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
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者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山地地区垂直高差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第(2) 题,由材料可知,“河水浑浊度是
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体中的悬浮物越多,浑浊度越高,根
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1 月,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冲刷力度大,携带能力强,再加上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岸人口密度大,排污水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所以导致河流浑浊度高。
第 (3) 题,生物的物种较多,说明该地的生态环境较好,能够为生物提供生长 (生存 )条件,由图示可知该地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良好,能够提供多种食物,再加上该地人类活动较少,干扰少。
答案: (1) 图中山脉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西风向东深入,导致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 浑浊度较高。
原因:图中甲地所示河流均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1 月份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径流侵蚀作用强;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
(3) 乙地区有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 (饮水水源充足 ) ;靠近河、湖地带,
植被生长良好 (食物来源丰富 ) ;距离人口稠密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优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