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成语记古文

合集下载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一、积累重点实词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

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飞禽走兽:走,奔跑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扬汤止沸:汤,热水短兵相接:兵,兵器相机行事:相,仔细看不刊之论:刊,删减不易之论:易,改变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感激涕零:涕,眼泪揭竿而起:揭,举起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无声无臭:臭,气味尾大不掉:掉,摇摆扬长而去:去,离开无可适从:适,去以己度人:度,推测怨天尤人:尤,责怪缘木求鱼:缘,攀援寡廉鲜耻:鲜,少家徒四壁:徒,只有尸位素餐:素,白如释重负:释,放下不速之客:速,邀请文过饰非:文,掩饰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

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

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兵——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穷——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二、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顾:顾影自怜(转头看)、三顾茅庐(造访)、不屈不挠(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心满意足(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游手好闲(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需)。

相:相机行事(辨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彼此)。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同意)、与日俱增(随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谣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托)、因利乘便(凭借,依托)、因材施教(按照)。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提倡;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定:“矢”通“誓”,立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按照;③秀外惠中:“惠”通“慧”,伶俐。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终归:“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萍水相逢: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如覆薄冰:覆,“踩”;②衣锦还乡:衣,穿;③经天纬地:经、纬,计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用作使动的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当鱼肉”;②幕天度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优秀8篇)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优秀8篇)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优秀8篇)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篇1“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的一句话,大意是说:晋朝人孙敬夜晚读书时,为防止自己打瞌睡,把自己的头发悬在屋梁上。

战国人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

他们不需别人教导、督促而能自觉地刻苦学习。

这句话是使我终生受益。

故事是说:深夜到了,孙敬还在奋力读书,他虽然很困,毅力使他不停地读书,但他还是非常想睡觉。

“啪”的一声,头猛地撞在了桌沿上,毅力让他想到了方法:头悬梁,把头发用布绑在房梁上,然后继续读书。

凭着这么想学习的毅力,孙敬终于学有所成。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感叹孙敬、苏秦等等的伟人,他们是多么的有毅力啊!他们是多么的有意志啊!他们是多么的能忍受痛苦奋力读书啊!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他家很穷,匡衡很爱学习,可是他早上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完晚饭才能读书,可是吃过晚饭天马上就快黑了,但是他家太穷了,连蜡烛都点不起,看书时间太短了,匡衡想起来了邻居家晚上是点蜡烛的,匡衡向邻居家借蜡烛了,可是邻居不借蜡烛给匡衡。

匡衡想啊想,有了好主意,想出了好办法,正好邻居家和匡衡家之间有有一堵不厚的墙,匡衡就在墙上挖了一个洞,光就射了过来,匡衡可以读书了,匡衡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毅力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篇2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

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

凿壁借光的小古文翻译

凿壁借光的小古文翻译

凿壁借光的小古文翻译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答案: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
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出自古文的成语

出自古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跟着成语学古文

跟着成语学古文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 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
第一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
抱残守缺、避重就轻、飞短流长、扶强抑弱、扶危济困、改邪归正、好高鹜远、 怙恶不悛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独善其身 (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以……为耻)、不远千里(以……为远)。
六、成语中文言实词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 不刊(删改)之论 不过尔尔(如此) 无可适(去)从 以己度(推测)人 质(询问)疑问难 登峰造(至)极 怨天尤(责怪)人 缘(攀援)木求鱼 引(拉长)吭高歌 寡廉鲜(少)耻 家徒(只有)四壁
尸位素(白)餐 不学无术(本领) 如释(放下)重负 不速(邀请)之客 不期(约定)而遇 文(掩饰)过饰非 出类拔(超出)萃 蔚为大观(景象) 寄(依附)人篱下

有关四字成语的古文

有关四字成语的古文

有关四字成语的古文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生词本基本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贬义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近反义词近义词刻舟求剑固守成规坐享其成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守株缘木缘木求鱼反义词通权达变借坡下驴标新立异见风使舵除旧布新随机应变你的意思是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吧•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古文成语积累

古文成语积累

古文成语积累古文和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积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文成语及其解释: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意为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

泛指通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认识和体验。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意为在安逸的环境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指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危险的存在。

任重道远:出自《论语》,原意为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出自《论语》,原意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指为了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鞠躬尽瘁: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意为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意为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虚心请教。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原意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原意是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意为塞翁失了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

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后多指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策略和方法。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多指包抄敌人的后方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的战略。

出自古文中的成语

出自古文中的成语

出自古文中的成语
1. “画蛇添足”!你看啊,就像那次绘画比赛,有的人画完已经很棒了,非得再去多画几笔,结果不就成画蛇添足了嘛!
2. “叶公好龙”,嘿,生活中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嘛,嘴上说喜欢什么,结果真见到了又吓得不行,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嘛!
3. “亡羊补牢”,就像我那朋友,发现问题后及时补救,也还来得及呀,这就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 “狐假虎威”,哎呀呀,想想那爱仗势欺人的家伙,不就是借着别人的威风在那狐假虎威嘛!
5. “滥竽充数”,咱那个团队里不就有个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人嘛,真让人无语!
6. “杯弓蛇影”,你说有些人是不是太敏感了,稍微有点动静就疑神疑鬼,跟那杯弓蛇影有啥区别!
7. “画龙点睛”,哇,那次表演那个人最后的结尾动作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呀!
8. “掩耳盗铃”,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就像那小偷掩耳盗铃,还以为别人发现不了呢!
9. “守株待兔”,咱们可不能学那守株待兔的人,光想着不劳而获呀,得积极努力才行!
我觉得这些出自古文中的成语真的很有意思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好好理解和运用它们呀!。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1.爱:o成语: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助记:该成语意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其中“爱”字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同情、怜悯之意。

2.鄙:o成语:肉食者鄙(ròu shí zhě bǐ)、卑鄙龌龊(bēi bǐ wò chuò)助记:“鄙”在这些成语中表达的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或品质恶劣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常指粗俗、鄙陋之人或事物。

3.坐:o成语:坐以待毙(zuò yǐ dài bì)、坐吃山空(zuò chī shān kōn g)、坐怀不乱(zuò huái bù luàn)、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 iān)、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助记:通过这些成语可以记住“坐”的多种意义,包括停留、等待、安坐不动、保持端庄等,以及引申出的位置、状态、行为方式等义项。

4.使:o成语:假使(jiǎ shǐ),使臣(shǐ chén)助记:“使”在成语中体现了其连词“假如”和动词“派遣、命令”的意思,进而可以联想到文言文中类似的用法。

5.族:o成语:灭族(miè zú)助记:“族”在成语中的意思是整个家族被消灭,从而帮助记忆其本义“同性亲属”,进一步引申出“聚结”和“众多”。

6.患:o成语: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助记:“患”在成语中意为困苦、灾难,在古文中同样表示祸患、忧虑。

7.益:o成语: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损人益己(sǔn rén yì jǐ)助记:“益”在此表示增加、增多,在文言文中也常常用于表达增益、好处等含义。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文言文实词积累记忆方法

文言文实词积累记忆方法

文言文实词积累记忆方法作者:李俊仙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着眼文言文阅读积累,重点介绍了文言文实词的积累记忆方法:借助成语记忆法、本义勾连法、顺口溜记忆法、例句记忆法、集中处理法,以期指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关键词:文言文积累记忆实词方法【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D-0035-02《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也就是说高中文言文学习不是古文研究而是能够理解语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就可以。

“浅易”一词很重要,说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难度不会太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必争之题。

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古代优秀作品的学习,了解、积累和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活用、虚词、句式等知识,并能在阅读中举一反三,把课内积累的知识迁移到课外。

高考文言文分值是19分,比重不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这部分知识内容多得分的目标是很容易实现的。

教师指导就需讲究策略,方法适宜,常常会事半功倍,方法不仅仅指教学方法,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积累记忆方法。

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前期学生知识积累必不可少,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应用。

面对离我们所处年代非常久远的古代语言,让没有太多生活体验的学生独自完成积累文言文知识的任务,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所以说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不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

大多数语文教师虽然强调让学生积累,但不太注重教给他们积累记忆的方法,教师作了很多梳理总结,最后发现学生收效甚微。

其中原因很多,学生懒散是其一,教师方法指导欠缺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梳理总结知识让学生积累是不够的,最好是能教给学生积累记忆的方法,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五年级成语故事五年级成语故事11、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2、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4、负隅顽抗出处《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隅(即隅),莫之敢撄。

释义“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他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巧用成语学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文言文
中教学 , 学生 “ 使 具有 初步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 然而 , 文言文又是历来语 文教学的难点 , 如何让学 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 而掌握 课文 中的实词 、 进 虚 词、 句式等知识 , 就成 了语 文教师必然要思考的问 题。 很多老师认为 , 学生 没有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 境 ,毫无 文言 文的文 化底 蕴 ,巧 妇 难为无 米 之 “ 炊 ” 于是就让学生 去死记硬背 大量的实词 、 词 、 , 虚 句式 , 费时不少 , 却成效甚 微 , 文言文 也被贴上 了 “ 学生难学 , 老师难教 ” 的标签 。其 实 , 如果 在文言 文教学 中若 能从 学生从小 就熟悉 的成 语人手 , 巧 记成语学习文言现象 , 以起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可 成语是 一种相沿 习用 的特殊 固定语 组 ,主要 来源 于古代 神话 寓言 、 历史 故事 、 诗文语 句 、 时 古 口头俗语 以及后世 口语等 。 从来 源不难 看出 , 成语 绝大部分来 自文言篇章 , 以, 习成语也是学 习 所 学 文言文的一把钥匙 。



巧 用 成 语 l 文 言 支 掣
贵 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 中学 黄 娅
文言文在高 中语 文教学 中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
二 、 语 和 词 类 活 用 成
在古汉语 中有些词可 以灵活运用 ,在句子 中 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 这种现象就叫词类 活用 。 词类活用 一般在动词 、 名词 、 形容词 之间 , 殊 的 特 有使 动 、 意动 、 为动。 在教学 中, 老师往往要花费很 多时间讲解 不 同词性 的语法功能 ,或者从 句子结 构 的角度进 行讲解。 其实 , 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学生 耳熟 能详 的成语 ,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比如 , 会 “ 星罗棋 布” 的意思 为“ 星星和棋 子那 样分 布” 像 , 其 中的“ 和“ ” 星” 棋 就是名词 活用 为状语 ,天 长地 “ 久 ”“ 、 草行露宿 ” “ 、 玉洁冰清 ” 是这种用法 ;一 都 “ 鼓作气 ” “ 、衣冠 禽兽 ” 是名词 活用作动词 ;扬 长避 “ 短 ”“ 、 拈轻怕 重 ”是形 容词活 用作名词 ;完璧 归 “ 赵” “ 、汗牛充栋 ” “ 国殃 民”是使动用法 ;不 耻 、祸 “ 下 问” “ 、梅妻 鹤子 ” “ 、厚古薄今 ” “ 、幕天席地 ” 意 是 动用法 。 这样 ~来 , 学生会 发现“ 词类活用 ” 并不是 那么 陌生和难懂 ,从而消除对古文语法学 习的畏 难情绪 。 成 语 和 一 词 多义 三、 成语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 中的一词多义 ,是 文言学习 中最基础 特殊 句式是 高 中文 言文教学 的重 点和难 点 , 也是最繁杂的一项 内容 ,仅仅是 大纲规定 的 10 2 涉及 到的知识点 比较庞杂 , 为判断 句 、 分 倒装 句 、 个 实词 , 就能让学生“ 一个头两个大” 何况就算花 被动句 、 。 省略句和 固定句式 。 当地结合成语进行 恰 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全部记住 了 , 高考也只涉及其 中 教学 , 能使 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个知识点 , 而得到 从 部分 , 还有很多 内容是 在大纲规定之外 的。 当 巩固和提高 。 恰 比如“ 岁不我 与”“ 、时不我待” 都是否 地运用成语 , 通过记一些相关 的成语来掌握 , 就会 定 句 中代 词 作宾 语 前 置 ; 何 患无 辞 ” “ 罪 之 “ 、何 轻松很多 。 比如“ 爱不释手 ”“ 、爱财如命 ”“ 、爱莫能 有 ” “ 去何从” 、何 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 置 ;唯利 “ 助 ” 三个 成语 中的“ ” 词义 就有差 别 , 这 爱 , 分别 为 是 图 ” “ 命是 从 ” “ 马首 是 瞻”等 等词 中 的 、惟 、唯 “ 喜爱” “ 、吝啬 ” “ 、怜悯” 记住 这些词义 , 。 再遇到后 “ ”为宾语 前置 的标志 。“ 是 持之 以恒 ” “ 于泰 、重 就可 以代 人求证 。“ 百姓 皆以王为爱也 , 臣固知王 山” “ 、相濡 以沫 ” “ 、相敬如宾 ”“ 、运筹帷幄 ” 是状语 之不忍也。”《 (孟子 ・ 粱惠王》 将这三种词义一一 后置 ;人为 刀俎 , 为鱼 肉” “ ) “ 我 、 民为邦本 ” 是肯 定 代入 , 再联 系上下 文 , 就会选 出 “ 啬 ” 吝 这个 意义 。 判断 ;人非草木 ” “ 是否定判断 。 除此之外 , 遇到一些生僻 的词义 时 , 以通过对成 可 联系成语学 习文言文 ,不仅对文言文 的阅读 语的联想来完成词义的辨析 。 比如 《 游褒禅 山记》 有帮助 , : 而且从文 言的角度去学 习成语 , 会使学生 “ 可胜道也哉” 何 中的“ 与成 语“ 胜” 不胜枚举” 中的 对成语 的理解更为准确和深刻。 比如“ 文不加点 ” “ ” 胜 同义 , “ 、 的意 思。 同理 , 有 尽 完” 苟子 《 劝学》 “ 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 于物也” 中“ ” 句 假 字与“ 狐假 虎威” “ 、不假思索 ” 中的“ ” 假 同义 , 都是 “ 助” 借 的 意思。由此可见 , 文言文中较难掌握的多义词 , 也 可以通过熟记成语 来把握 , 反之 , 熟记 一定量的成 语, 对理解文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很有帮助 。

形容少年的成语古文

形容少年的成语古文

形容少年的成语古文1.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2.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饮中八仙歌》3.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4.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苏轼《定风波·重阳》5.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6.濯濯如春月柳。

——《世说新语.容止》7.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晋书·谢安传》8.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顾况《杂曲歌辞·行路难》11.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蒋捷《虞美人·听雨》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15.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16.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17.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18.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19.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世说新语关于借东西的典故

世说新语关于借东西的典故

世说新语关于借东西的典故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言行录,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名士之间的言论和故事。

其中有一个典故与借东西相关,是关于晋朝名士王羲之和陆机的故事。

据记载,在晋朝时期,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而陆机则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

有一天,陆机去拜访王羲之,看到王羲之正在写字。

他非常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便向他借了一支毛笔。

过了一段时间,陆机还没有归还王羲之的毛笔。

王羲之见状,心中有些不悦,于是给陆机写了一首诗:“缘憾新迁鹤,笔迹断长空。

遗歎千金帛,还君一刷洗。


这首诗意味着王羲之感叹陆机没有归还毛笔,比喻这个小小的物品对他来说价值连城。

最后一句“还君一刷洗”表示王羲之只要陆机将毛笔还回来,就能一笔勾销这件事。

这个典故传达了一个道理,即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尊重他人的财物,不要因为小事而损害友谊。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亲友和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

借景抒情的成语

借景抒情的成语

借景抒情的成语
杨柳依依、秋水茵茵、秋波盈盈、白雪皑皑、波光粼粼、薄暮冥冥、长夜漫漫、余音袅袅、风雨凄凄、曲径幽幽、柳絮飘飘、紫月幽幽
1、杨柳依依: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出处】:《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举例造句】: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宋·张孝祥《丑奴儿》。

2、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

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近义词】:银妆素裹
3、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

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举例造句】: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近义词】:波光鳞鳞。

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

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

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篇1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如果把人类的语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载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欢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故事是凿壁偷光,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人,非常爱读书。

可是他的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晚上没有东西照明,他就没办法在夜里读书了。

匡衡的邻居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子里被照得通亮。

匡衡想:“要是能在这么明亮的光线下读书,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于是,他就想到邻居家去看书,邻居不耐烦打发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偷偷地在墙壁上早了一个小洞。

就这样,他把书对着这束亮光,认真的读了起来。

后来,他发现财主家有很多书,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你把书借给我看就行了。

财主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

匡衡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偷光学习。

而我们不但有好的学习条件而不去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成语故事的读书笔记篇2我囫囵吞枣的看完了一本《成语故事》,经过简单的阅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成语,成语言简意赅,深刻隽永。

阅读《成语故事》能够了解历史,通大事理,学习知识。

凿壁偷光说的是汉代学者匡衡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

囊莹映雪讲的是晋代有个叫车胤和孙康的人,因家境贫穷没有灯,把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用其发出光束当灯来读书。

水滴石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将厚厚的石板滴穿。

与之相同的还有一个叫锲而不舍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苟子的《劝学》一文,其中一段写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弃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段,可是如果不听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够把它们刻穿。

凿壁借光拼音版古文

凿壁借光拼音版古文

凿壁借光拼音版古文一、什么是《凿壁借光》?1.1 古文来源《凿壁借光》是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源自中国古代记载智慧和勇气的文献。

这则故事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

1.2 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李斯为了吴起不能成功,便将起的家变得阴暗,企图阻止起的政治事业。

吴起经过三次努力最终成功凿壁借光,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二、故事背景2.1 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不安的时期,各国争霸,百家争鸣。

在这个背景下,李斯和吴起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2.2 李斯和吴起李斯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具有极高的智慧和谋略,曾为秦始皇奏章统一文字,推行法令,史称《李斯法》。

吴起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和军事家,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誉为“兵仙”。

三、凿壁借光的含义3.1 “凿壁借光”的成语来源“凿壁借光”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

3.2 含义解析“凿壁借光”指在面临困难或逆境时,通过创造条件,借用他人资源或力量来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坚持和智慧,勇敢地面对挑战。

四、故事分析4.1 李斯设局李斯为了阻止吴起的事业,阴谋在起的居所设立隔墙,让起的家变得十分阴暗。

4.2 吴起坚持吴起发觉李斯的阴谋后并没有退缩,他决定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4.3 第一次努力吴起首先尝试逆墙忍耐,寄希望于李斯会因为自己坚持不懈而放弃阴谋。

4.4 第二次努力当李斯仍旧不放弃,吴起通过寻找孔明灯的帮助尝试寻找解决之道。

4.5 第三次努力最终,吴起成功找到了一个地势更高、光线更明亮的屋子,解除了李斯设置的阴谋。

五、故事启示5.1 勇敢面对困难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不怕挫折和艰难。

5.2 保持智慧和坚持吴起用智慧和坚持战胜了李斯的阴谋,告诉我们在面临逆境时也要保持智慧和坚持。

5.3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吴起寻找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要灵活思维,勇敢创造条件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用成语巧记古义
1.责无旁贷.宽恕
2.螳臂当.车阻挡
3.怨天尤.人怨恨
4.嫉.恶如仇恨
5.自以为是.对的
6.唯利是.图宾前标志
7.不以为然.对的
8.弥.天大谎满
9.欲盖弥彰
..更加;清楚
10.不虞.之誉料想
11.尔虞.我诈欺诈
12.余勇可贾.买卖
13.大放厥.词其,他的
14.方兴未艾.停止
15.自怨自艾.惩罚
16.狐假.虎威借
17.盛气凌.人超过
18.颐.指气使脸色
19.前倨.后恭倨傲
20.巧言令.色美好的
21.休戚
..相关美好;悲伤
22.相.夫教子辅佐
23.披.沙拣金分开
24.如薄.西山迫近
25.形影相吊.慰问
26.夙.兴夜寐早27.载.歌载舞一边一边
28.相见恨.晚遗憾
29.举.家迁移全家
30.不胜.枚举完
31.情不自禁.控制
32.苦不堪.言能够
33.含辛茹.苦吃
34.高山景.行大
35.与.人为善称赞
36.惩前毖.后谨慎
37.文.过饰非掩饰
38.事必躬.亲亲自
39.功败垂.成将要
40.永垂.不朽流传
41.孔.武有力十分
42.讳.莫如深隐讳
43.付诸.东流之于
44.寡廉鲜.耻少
45.安之若素.平时
46.扬汤.止沸热水
47.屡试不爽.差错
48.见.笑大方被
49.百战不殆.危险
50.如丧考妣
..先父,先母
51.毁家纾.难解除
52.苦心孤诣.到
53.天高地迥.远
54.闻名遐迩
..远近
55.应接不暇.闲暇
56.博闻强志.记
57.良莠.不齐狗尾巴草
58.义愤填膺.胸口
59.贪得无厌.满足
60.偃.旗息鼓倒
61.揠.苗助长拔
62.被.褐怀玉通“披”
63.俾.众周知使
64.戮力
..同心合力
65.人才辈.出一代一代
66.原形毕.露全
67.鳞次栉比.排列
68.朋比
..为奸勾结
69.惊魂甫.定刚刚
70.敬谢.不敏推辞
71.手足无措.放
72.力有不逮.及
73.危.言危行正直
74.响遏.行云阻止
75.罄.竹难书完
76.沽.名钓誉买
77.死有余辜.罪
78.破涕.为笑泪水
1
79.三顾.茅庐访问
80.怙.恶不悛.依靠;悔改
81.化险为夷.平安
82.亟.来问询屡次
83.亟.待解决急切
84.迄.今为止到
85.呼天抢.地撞
86.扪.心自问摸
87.图穷.匕见到尽头
88.赍.志而没怀着
89.因.人成事依靠
90.夹.道欢迎在两旁
91.三缄.其口缄默
92.将.信将疑且,又
93.揭.竿而起高举
94.茕茕孑.立孤独
95.荒诞不经.常理
96.以儆.效尤使人惊醒;过失
97.不刊.之论改变
98.振聋发聩.耳聋
99.百无聊赖
..依靠
100.语无伦次
..条理
101.无与伦比
..类比
102.论.功行赏评定
103.冥.思苦想深
104.死不瞑.目闭
105.俗不可耐.忍受106.难以匹.敌比
107.居心叵.测不可
108.方枘.圆凿榫头
109.鼎力相.助偏指一方
110.众矢.之的.箭;目标
111.狼奔豕.突猪
112.欺上罔.下欺骗
113.国泰.民安安定
114.细大不捐.放弃
115.惟妙惟肖.像
116.信.手拈来随手
117.谑.而不虐.开玩笑;伤害
118.待字.闺中嫁人
119.不相伯仲
..兄弟
120.陟.罚臧否
..赏;赞誉批评
121.置.之度外放
122.饮鸩.止渴毒酒
123.日臻.完善达到
124.动辄.得咎就
125.明火执仗.武器
126.钟灵毓.秀养育
127.不言而喻.明白
128.忠贞不渝.改变
129.焚膏继晷.日光
130.轻歌曼.舞优美的
131.海清河晏.安定的
132.同舟共济.渡河
133.作壁.上观军营
134.文不加点.删改
135.少不更.事经历
136.刚正不阿.阿谀
137.不矜.不伐.夸耀
138.格.物致.知推究;求
139.党.同伐异偏袒
140.信.言不美真实的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