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
高考前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术语整理(有用)
![高考前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术语整理(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9abbb6dd3383c4ba4cd214.png)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和术语(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段的作用:A内容:交代XX,点明题旨,表达XX感情+B结构+C表达效果上(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4dfd7533c1ec5da50e270de.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dd2bbf05360cba1aa911da2e.png)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高考语文答题术语及万能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类答题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类答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89aa4d05087632311212c4.png)
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类答题解析一、阅读的类型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高中语文复习阅读类答题解析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构作用”的题型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一)就整体篇章而言(二)就文章开头而言(三)就文章结尾而言“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语文阅读答题术语最全汇总
![语文阅读答题术语最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d09c7e1ed9ad51f01df2fa.png)
语文阅读答题术语最全汇总(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e7ee8dec3a87c24028c4f6.png)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感知能力。
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
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
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
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基本术语
![基本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55ceac34ee06eff9aef8070e.png)
②写作特色的评析:根据选文的文体形式,可以从体裁样式 写作特色的评析:根据选文的文体形式, 问答、访谈对话)、布局结构、选材匠心、技法运用、 )、布局结构 (问答、访谈对话)、布局结构、选材匠心、技法运用、语言特色 风格、句式、修辞)等角度有评有析。 年高考第12题 (风格、句式、修辞)等角度有评有析。2006年高考第 题;首 年高考第 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2007春考第 春考第 26题: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答案:文本 。(答案 题 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答案: 选自刘劭《人物志》,结构上层层推进,严谨有条理;写法上对比 选自刘劭《人物志》 结构上层层推进,严谨有条理; 鲜明,例证典型,正反说理,透彻有力; 鲜明,例证典型,正反说理,透彻有力;语言方面多用对称的整句 句式,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句式,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7.“评价”:这类题型在解答时不仅要注意结合材料做分析, 评价” 这类题型在解答时不仅要注意结合材料做分析, 评价 更要注意思辨性(向左看向右看):有肯定也有否定, ):有肯定也有否定 更要注意思辨性(向左看向右看):有肯定也有否定,做到全面客 年第26题 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 观。如2006年第 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 年第 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 有何评价?(解答要有辩证认识:呼吁官员不要置民生于不顾, ?(解答要有辩证认识 有何评价?(解答要有辩证认识:呼吁官员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 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 得志” 从历史的角度讲, 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但“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 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一定的局限性。) 8.“赏析”:一般是对语言特色、意象、诗眼做鉴赏分析。要 赏析” 一般是对语言特色、意象、诗眼做鉴赏分析。 赏析 求结合例句,从形式上解释其特色、得意精妙之处,做到有“ 求结合例句,从形式上解释其特色、得意精妙之处,做到有“赏” 的“点”,有“析”之“例”。
最新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最新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3525787700abb68a982fbc9.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特点”“1、“为什么”“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语文考试术语归纳大全
![语文考试术语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e8b442c850ad02de804154.png)
语文答题术语归纳大全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1840aa10a76e58fafab003c3.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高考阅读02-06 050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位置特点或作用文章(段落)开头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5.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文章(段落)中间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文章(段落)结尾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感情的作用。
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散文(小说)种类及说明记叙顺序交代清楚明白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
倒叙引起悬念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抒情直接抒情 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间接抒情描写细描、白描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件更加形象生动,更好地表达主旨。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74078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a.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专业术语及其作用本文介绍了阅读理解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结构方式,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阅读理解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可以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使叙事清晰,印象深刻;描写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性;抒情可以表达情感,引起共鸣;说明可以阐述事物的原因、结果等;议论可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表现手法阅读理解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其中,象征和托物言志可以使表达含蓄深沉,增强感染力。
三、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对比等。
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拟人可以拉近物与人的距离,排比可以强调特定对象的特性,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借代可以以简代繁,反问可以加强语气,设问可以引起读者思考,对比可以使特定对象更鲜明突出。
四、结构方式阅读理解中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前后照应、铺垫、过渡、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等。
其中,记叙顺序可以使叙事清晰,倒叙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插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富,补叙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解释,平叙可以使头绪清晰。
材料安排则可以根据主次关系和详略关系进行安排。
本文详细介绍了阅读理解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结构方式,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作用。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明确要说明的问题。
其次,按照逻辑顺序,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释。
最后,再将这些小问题综合起来,形成整体性的说明。
说明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用语准确。
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说明文常常采用图表、实例、比喻等手段来说明问题。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c59f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f.png)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高考小说、诗歌、散文、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一、小说阅读【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abf4208fbb68a98271fefa8b.png)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常见术语与套路高考语文答题术语及万能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d785b1e0740be1e650e9a90.png)
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一点看,熟记以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业术语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高考--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高考--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693d2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9.png)
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 (形象、准确) 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 (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 、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 (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 、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 (1) 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 (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 ;(2) 0 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 (3) 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4) 看是否是一语双关 (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褒词贬用 (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等; (5) 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 (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88c725227916888486d78b.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589e86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8.png)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高考语文答题术语一、阐述高考作文中,阐述是考察考生对一个话题或观点进行充分阐述的能力。
阐述需要结合文章所提供的素材和个人见解,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论证,全面展开论述。
阐述时应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内容重复和离题。
二、分析高考语文答题中的分析是要求考生对文本或者图表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中的线索和内涵。
分析题要求考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细节和矛盾之处,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三、评析评析是高考语文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对文本提供的观点、论据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
评析时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理性分析,对文本的价值、立意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判,并支持个人观点。
四、比较比较题是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探讨各个文本的优缺点。
比较题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个人理解,找出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结合事实和理由进行权衡和取舍。
五、解释解释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文本中的词语、词组或句子,对其含义进行准确解释。
解释题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推理和联想,将词语的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且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
六、诗词鉴赏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是要求考生对诗词作品进行赏析和解读。
要成功完成诗词鉴赏题,考生要熟悉中国文化和文学历史,对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有所了解,能够理解诗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深远。
总结:高考语文答题术语的掌握对于高考语文考试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为考生,我们要熟悉这些答题术语的含义和要求,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除此之外,平时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都能在高考语文答题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2020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术语和方法
![2020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术语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7c108980eb6294dd886ccd.png)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的答题术语和方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8cbd76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高考语文阅读题11个万能答题模板大分享
![高考语文阅读题11个万能答题模板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590a62bc08a1284ac950435d.png)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高考语文阅读题11个万能答题模板大分享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是拉开分数的一大重要题型,有的时候是每小题相差不起眼的小几分累积起来,有的时候是别人答满答对而你无话可说的七八分。
其实语文阅读理解题也是有章可循的,有万能的答题思路和保阵地不失。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非常实用的答题模板。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
02
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
02
他,他们
体现出客观真实。
常用的表现手法
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等等
常见的有:对比、象征、衬托、比喻、幽默、讽刺、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1.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3.主旨句的作用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题答题术语
写在前面
懂原文,懂题干,懂表达。
懂题干靠题干术语,懂表达需要专业的答题术语。
命名为术语其实带有相当的功利性,更准确的角度来说,这类答题术语应该被叫做鉴赏文学作品的专业词汇。
在浮躁喧嚣的今天,我们也赶一回时髦,叫做答题术语。
所谓答题术语,就是抛却内容不谈,在表达不同的内容时经常要用的组织答案的基本词汇。
这一块可以从各类参考答案中总结提炼归纳得到。
如此简单的归类,土鳖侥幸赶在别人之前先做了,故而,土鳖又冒充一次“答题术语创始人”。
阅读题答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概括题,靠提炼词句组织答案;另一种是含义作用题,从内容中心结构艺术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靠提炼词句组织答案,抓好关键点、同类合并、分条表达即可,不需要用到答题术语。
内容中心结构艺术性,从这个维度组织答案就会用到高频术语,从原文提炼词句的注意词句的准确性和语句通顺即可。
下面将由答题术语创始人来揭露答题术语的用法……
蟑螂才尽
20XX年11月2日授课目标
针对命题方向,展示组织答案的高频术语及使用方法
教会学生总结提炼与创新
高考阅读题命制方向一览表
达了什么内容,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高考阅读题型一览表
高频答题术语一览表
内容
描述XX内容、描绘XX画面、渲染/营造XX氛围、交代XX事实/背景、运用XX手法、突出XX形象
文章会通过某种内容来表达情感或观点,通过哪些内容?无非是我们常见的人事物景。
具体体现为内容、事实、场景、氛围、画面等。
如果运用的是手法,要结合手法分析所表达的内容。
中心
表达了XX观点、抒发了XX情感、表达了XX心情、流露出XX情感、寄予了XX愿望、批评了XX现象、倡导XX行为、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中心有两种,观点或情感。
具体的表达要根据内容来选择上面的组合。
结构
引出下文XXX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奠定全诗/文情感基调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XXX,引出下文XXX
为下文XXX做铺垫/埋下伏笔
呼应标题/开头/呼应前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结构的作用就是和上下文或者全文的联系。
纵然这种联系是内容上的联系,但是从上下文的角度来界定,其确实需要被称作结构上的作用。
艺术性
形象生动,准确传神,鲜明深刻
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新颖别致,风趣幽默
委婉含蓄,引人深思
富于感染力,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想象的空间
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文化气息、历史气息、可读性、趣味性
富于音韵美、节奏美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这些术语都是使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者巧妙选材等艺术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在正确运用各类艺术手法时,其所起到的艺术效果是生动可感的、鲜明具体的。
答题术语讲究灵活的搭配,这种搭配的和谐程度体现着我们对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
常见答题术语搭配表
对本表格做一下解读。
首先,这种搭配是相对固定的。
如此搭配既便于同学们记忆,又在这样的分类中涵盖了文章所有的对象:景物、场景、氛围、手法、事件、形象、观点、情感,几乎全部涵盖,确保了在答题过程中的实用性(掌握这些之前不需要再去广泛收集);
其次,这种搭配展示了一种总结的方法,相对灵活,便于同学们补充。
有心的同学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必可至化境,写答案也会成为一种艺术;
第三,具体答题过程中不一定会用到这些术语,或者很少用全这四步,要学会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取舍;
第四,在死记硬背之后要忘记这些内容,具体答题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才算真正的灵活掌握。
常见情感逻辑一览表
情感的表达在古诗词中属于必考内容,在散文小说中也会涉及到作者情感态度的问题,此处的总结几乎可以将常用的组合总结够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继续拓展。
至于观点类,则多源于对具体原文的归纳,其具体内容并无像情感态度这样的规律。
艺术手法类答题的具体内容,需要参考《常见修辞手法》和《常见表现手法》。
例题示范
【2010海淀一模】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
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
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13.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
(200字左右) (10分)
参考答案
12.①C(3分)
②(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
【2012东城一模】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7分)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东城区:
13.(7分)
①(3分)B(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联想)
②(4分)
【答案要点】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