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1《集合》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集合》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集合》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预习指导】

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哪些概念? (2)有哪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课堂探究】 一、问题1: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20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

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20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观察上面的例子,指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分组讨论,得出集合的概念)

问题2:

你还能给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学生自己举例子,得出集合元素的特性)

二、1、任意给定一个对象和一个集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符合如何表示?

2、常用的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正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的专用符号你记住了吗?

3、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4、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5、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2,{}2,1是两个集合 B.{}(0,2)中有两个元素 C.6|

x Q N x ??

∈∈????

是有限集 D.{}

2|20x Q x x ∈++=且是空集 2.将集合{}|33x x x N -≤≤∈且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 A.{}3,2,1,0,1,2,3--- B.{}2,1,0,1,2-- C.{}0,1,2,3 D.{}1,2,3

3.{},0.3,0,00R Q N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方程组2

5

x y x y +=??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5.已知集合A={

}

2

0,1,x x -则x 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取哪些值___________.

6.(创新题)已知集合{},,S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尝试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N ∈2

1

B.2∈{x ∈R|x ≥3}

C.|-3|?N*

D.-3.2?Q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y |y =x 2

-1}与集合{(x ,y )|y =x 2

-1}是同一个集合; (3)1,

23,4

6

,21-,0.5这些数字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x ,y )|xy ≤0,x ,y ∈R}是指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以上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3.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3,2)},N={(2,3)} B. M={3,2},N={(2,3)}

C.M={(x ,y )|x +y =1},N={y |x +y =1}

D.M={1,2},N={2,1}

4.已知x ∈N,则方程2

20x x +-=的解集为( ) A.{x |x =-2}

B. {x |x =1或x =-2}

C. {x |x =1}

D.?

5.已知集合M={m ∈N|8-m ∈N},则集合M 中元素个数是( ) A.6 B.7 C.8 D.9

二、填空题

6.用符号“∈”或“?”填空:

0_______N,5______N,16______N.

7.用列举法表示A={y |y =x 2

+1,-2≤x ≤2,x ∈Z}为_______________.

8.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方程x 2

-2x +3=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9.集合{x |x >3}与集合{t|t >3}是否表示同一集合?________

10.已知集合P={x |2

11.已知集合A={0,1,2},集合B={x |x =ab ,a ∈A,b ∈A}. (1)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

(2)判断集合B 的元素和集合A 的关系.

12.已知集合{1,a ,b }与{-1,-b ,1}是同一集合,求实数a 、b 的值.

13.(探究题)下面三个集合:①{

}2|2x y x =-,②{}2|2y y x =-,③{}

2(,)|2x y y x =- (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2)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各集合的含义. 附:

集合论的诞生

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康托尔的不朽功绩

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评价康托尔的工作时说:“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向无穷的冒险迈进”.因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康托尔在对无穷的研究中究竟做出了些什么结论后才会真正明白他工作的价值之所在和众多反对之声之由来.

数学与无穷有着不解之缘,但在研究无穷的道路上却布满了陷阱.因为这一原因,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数学家们始终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无穷,并尽可能回避这一概念.但试图把

握无限的康托尔却勇敢地踏上了这条充满陷阱的不归路.他把无穷集这一词汇引入数学,从而进入了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开辟出一个奇妙无比的新世界.对无穷集的研究使他打开了“无限”这一数学上的潘多拉盒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盒子打开后他释放出的是什么.

“我们把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作自然数集,用字母N来表示.”学过集合那一章后,同学们应该对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但同学们在接受这句话时根本无法想到当年康托尔如此做时是在进行一项更新无穷观念的工作.在此以前数学家们只是把无限看作永远在延伸着的,一种变化着成长着的东西来解释.无限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这种关于无穷的观念在数学上被称为潜无限.十八世纪数学王子高斯就持这种观点.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反对将无穷量作为一个实体,这在数学中是从来不允许的.所谓无穷,只是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当康托尔把全体自然数看作一个集合时,他是把无限的整体作为了一个构造完成了的东西,这样他就肯定了作为完成整体的无穷,这种观念在数学上称为实无限思想.由于潜无限思想在微积分的基础重建中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康托尔的实无限思想在当时遭到一些数学家的批评与攻击是无足为怪的.然而康托尔并未就此止步,他以完全前所未有的方式,继续正面探讨无穷.他在实无限观念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一系列结论,创立了令人振奋的、意义十分深远的理论.这一理论使人们真正进入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奇特的无限世界.

最能显示出他独创性的是他对无穷集元素个数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用一一对应准则来比较无穷集元素的个数.他把元素间能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个数相同,用他自己的概念是等势.由于一个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建立一一对应――例如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等势,即具有相同的个数.这与传统观念“全体大于部分”相矛盾.而康托尔认为这恰恰是无穷集的特征.在此意义上,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具有了相同的个数,他将其称为可数集.又可容易地证明有理数集与自然数集等势,因而有理数集也是可数集.后来当他又证明了代数数[注]集合也是可数集时,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无穷集是清一色的,都是可数集.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1873年证明了实数集的势大于自然数集.这不但意味着无理数远远多于有理数,而且显然庞大的代数数与超越数相比而言也只成了沧海一粟,如同有人描述的那样:“点缀在平面上的代数数犹如夜空中的繁星;而沉沉的夜空则由超越数构成.”而当他得出这一结论时,人们所能找到的超越数尚仅有一两个而已.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结果!然而,事情并未终结.魔盒一经打开就无法再合上,盒中所释放出的也不再限于可数集这一个无穷数的怪物.从上述结论中康托尔意识到无穷集之间存在着差别,有着不同的数量级,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所要做的下一步工作是证明在所有的无穷集之间还存在着无穷多个层次.他取得了成功,并且根据无穷性有无穷种的学说,对各种不同的无穷大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序列,他称为“超限数”.他用希伯莱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阿列夫”来表示超限数的精灵,最终他建立了关于无限的所谓阿列夫谱系 ,它可以无限延长下去.就这样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超限数理论,描绘出一幅无限王国的完整图景.可以想见这种至今让我们还感到有些异想天开的结论在当时会如何震动数学家们的心灵了.毫不夸张地讲,康托尔的关于无穷的这些理论,引起了反对派的不绝于耳的喧嚣.他们大叫大喊地反对他的理论.有人嘲笑集合论是一种“疾病”,有人嘲讽超限数是“雾中之雾”,称“康托尔走进了超限数的地狱”.作为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革新,由于他开创了一片全新的领域,提出又回答了前人不曾想到的问题,他的理论受到激烈地批驳是正常的.当回头看这段历史时,或许我们可以把对他的反对看作是对他真正具有独创性成果的一种褒扬吧.

公理化集合论的建立

集合论提出伊始,曾遭到许多数学家的激烈反对,康托尔本人一度成为这一激烈论争的牺牲品.在猛烈的攻击下与过度的用脑思考中,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几次陷于精神崩溃.然而集合论前后经历二十余年,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的前景而陶醉了.他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已经达到了.”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不久,集合论是有漏洞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数学界.这就是1902年罗素得出的罗素悖论.罗素构造了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属于R,则R满足R

的定义,因此R 不应属于自身,即R 不属于R ;另一方面,如果R 不属于R,则R 不满足R 的定义,因此R 应属于自身,即R 属于R.这样,不论何种情况都存在着矛盾.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就是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危机产生后,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中去.1908年,策梅罗提出公理化集合论,后经改进形成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简称ZF 公理系统.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理化集合论.与此相对应,在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公理化集合论是对朴素集合论的严格处理.它保留了朴素集合论的有价值的成果并消除了其可能存在的悖论,因而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公理化集合论的建立,标志着著名数学家希耳伯特所表述的一种激情的胜利,他大声疾呼: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赶出去.从康托尔提出集合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数学又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包括对上述经典集合论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模糊集合论的出现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分不开的.因而当现在回头去看康托尔的贡献时,我们仍然可以引用当时著名数学家对他的集合论的评价作为我们的总结.

它是对无限最深刻的洞察,它是数学天才的最优秀作品,是人类纯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

超限算术是数学思想的最惊人的产物,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中人类活动的最美的表现之一.

这个成就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伟大的工作.

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是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对数学的最令人不安的独创性贡献之一. 注:整系数一元n 次方程的根,叫代数数.如一切有理数是代数数.大量无理数也是代数数.

如根号2.因为它是方程x 2

-2=0的根.实数中不是代数数的数称为超越数.相比之下,超越数很难得到.第一个超越数是刘维尔于1844年给出的.关于π是超越数的证明在康托尔的研究后十年才问世.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预习指导】

1.集合间有几种基本关系?

2.集合的基本关系分别用哪些符号表示?怎样用Venn 图来表示?

3.什么叫空集?它有什么特殊规定?

4.集合之间关系的性质有哪些? 【自主尝试】 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①{}{}1,2,3,2,1,3A B == ②{}{},,,,A a b B a b c ==

2.判断正误

① {}0是空集

{}5的子集的个数为1

【课堂探究】

一、问题1

我们知道实数有大、小或相等的关系,哪么集合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1.{}{}1,2,3,1,2,3,4,5A B ==

2.设集合A为新乐一中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设{}{}

|,|C x x D x x ==是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4.{}{}|,|213A x x D x x =≥=-≥2.

观察上面的例子,指出给定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 问题2

你还能举出有以上关系的例子吗? 问题3

①{}{}1,3,5,5,1,3A B ==

②}|{D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x x x x C == ③{}{}1,|10A B x x ==-=

④131(,)|,(,)222x y A x y B x y ?+=????==-?????-=????

?

上面的各对集合中,有没有包含关系?(归纳出集合相等的概念) 问题4

①{

}

{}

2

|10,|5A x x B x x =+==是身高在米以上的人 观察上面给定的两个集合,归纳出空集的概念 ②总结以上规律,归纳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ⅰ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ⅱ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都有A?C(传递性) 【典型例题】:

1.写出下列各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 {}{}{},,,,,,a a b a b c ?

2.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求k 的取值范围.

3.已知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

,1b A a a ??

=????

,{}

2,,0B a a b =+,若A=B,求20102010a b +的值.

4.已知集合{}|03A x x =<<,{}|4B x m x m =<<-,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错误的个数为( )

①{}10,1,2∈ ②{}{}10,1,2∈ ③{}{}0,1,20,1,2? ④{}{}0,1,22,0,1= A 1 B 2 C 3 D 4

2.集合{}{}|12,|0A x x B x x a =<<=-<若A B,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 3.已知集合{}

{}2

|560,|1A x x x B x mx =-+===,若B

A 则实数m 所构成

的集合M=__________.

4.若集合{}

2|30A x x x a =++=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已知{}

|22,M x R x a π=∈≥=,给定下列关系:①a M ∈,②{}

a M ③a M ④

{}a M ∈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④ C③ D①②④ 2.若,x y R ∈,集合{}(,)|,(,)|

1y A x y y x B x y x ?

?

====????

,则A,B的关系为( )

A A=B B A?B C AB D BA 3.若,A B A

?C,且A中含有两个元素,{}{}0,1,2,3,0,2,4,5B C ==则满足上述条件

的集合A可能为( ). A

{}0,1

{}0,3

{}2,4

{}0,2

4.满足{}a M ?{},,,a b c d 的集合M共有(

)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二、填空题

5.已知{}{}{}

A B C ===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则集合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6.已知集合{}

{}2|320,|10A x x x B x ax =-+==-=若B A,则实数a 的值为__. 7.已知集合{}{}|40,|12A x R x p B x x x A B =∈+≤=≤≥?或且,则实数p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

8.集合{}|21,A x x k k Z ==-∈,集合{}|21,B x x k k Z ==+∈,则A与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9.已知A={},a b ,{}|B x x A =∈,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写出满足{},a b A ?{},,,a b c d 的所有集合A.

11.已知集合{}{}

22,,,2,2,A x y B x y A B ===且,求,x y 的值.

12.已知{}{}|25,|121A x x B x a x 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预习指导】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集合有哪些基本运算?

2.各种运算如何用符号和Venn 图来表示.

3.集合运算与实数的运算有何区别与联系. 【自主尝试】

1.设全集{}|110,U x x x N =≤≤∈且,集合{}{}3,5,6,8,4,5,7,8A B ==,求

A B ?,A B ?,()U C A B ?.

2.设全集{}{}{}|25,|12,|1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

A B ?,A B ?,()U C A B ?.

3.设全集{}{}{}

2

2

|26,|450,|1U x x x Z A x x x B x x =-<<∈=--===且,求

A B ?,A B ?,()U C A B ?.

【典型例题】

1.已知全集{}

|U x x =是不大于30的素数,A,B 是U 的两个子集,且满足

{}{}()5,13,23,()11,19,29U U A C B B C A ?=?=,{}()()3,7U U C A C B ?=,求集合A,B.

2.设集合{}{}

22|32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实数

a 的取值集合.

3. 已知{}{}|24,|A x x B x x a =-≤≤=< ① 若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② 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③ 若A B A B A φ?≠?≠且,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全集{}

22,3,23,U a a =+-若{}{},2,5U A b C A ==,求实数a b 和的值.

【课堂练习】

1.已知全集{}{}{}0,1,2,4,6,8,10,2,4,6,1U A B ===,则()U C A B ?=( )

{}0,1,8,10 B {}1,2,4,6 C {}0,8,10

D Φ

2.集合{}{}

21,4,,,1A x B x A B B ==?=且,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值为 ( ) A 1或0 B 1,0,或2 C 0,2或-2 D 1或2 3.若{}{}{}0,1,2,1,2,3,2,3,4A B C ===???则(A B)(B C)= ( ) A {}1,2,3 B

{}2,3

{}2,3,4 D {}1,2,4

4.设集合{}{}|91,|32A x x B x x A B =-<<=-<

你能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个总结吗?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集合的运算应注意些什么?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设集合{}{}|2,,|21,M x x n n Z N x x n n N ==∈==-∈则M N ?是 ( ) A Φ B M C Z D {}0

2.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 {},a a b ?

{}{},,a b a c a ?=

C{}{},,b a a b ? D {}{}{},,0b a a c ?=

3.已知集合{}{}1,1,2,2,|,M N y y x x M =--==∈,则M N ?是 ( ) A M B {}1,4 C {}1 D Φ

4.若集合A,B,C满足,A B A B C C ?=?=,则A与C之间的关系一定是( ) A A C B C A C A C ? D C A ?

5.设全集{}

{}|4,,2,1,3U x x x Z S =<∈=-,若u C P S ?,则这样的集合P共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8个

二、填空题

6.满足条件{}{}1,2,31,2,3,4,5A ?=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__________. 7.若集合{}{}|2,|A x x B x x a =≤=≥,满足{}2A B ?=则实数a =_______. 8.集合{}{}{}0,2,4,6,1,3,1,3,1,0,2U U A C A C B ==--=-,则集合B=_____. 9.已知{}{}1,2,3,4,5,1,3,5U A ==,则U C U =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集合A,B,定义{}|A B x x A -=∈?且B ,A⊙B=()()A B B A -?-, 设集合

{}{}1,2,3,4,5,6,4,5,6,7,8,9,10M N ==,则M⊙N=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全集{}|16U x N x =∈≤≤,集合{}

2|680,A x x x =-+={}3,4,5,6B = (1)求,A B A B ??,

(2)写出集合()U C A B ?的所有子集.

12.已知全集U=R,集合{}{}|,|12A x x a B x x =<=<<,且()U A C 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3.设集合{}{}

22

|350,|3100A x x px B x x x q =+-==++=,且13A B ???=-????

A B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集合的三种运算.

2.灵活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

1.已知集合{}

{}2|15500,|10A x x x B x ax =-+==-=,若A B ?≠Φ,求a 的值.

2.已知集合{}{}|23,|15A x a x a B x x x =≤≤+=<->或,若A B ?=Φ,求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

22|340,|220A x x x B x x ax =--==-+=若A B A ?=,求a 的取值集合.

4.有54名学生,其中会打篮球的有36人,会打排球的人数比会打篮球的多4人,另外这两种球都不会的人数是都会的人数的四分之一还少1,问两种球都会打的有多少人.

【课堂练习】

1.设集合{}{}|32,|13M x Z x N n Z n =∈-<<=∈-≤≤,则M N ?= ( ) A

{}0,1

{}1,0,1-

{}0,1,2

{}1,0,1,2-

2.设U为全集,集合,M U N U N M ???且则 ( )

A U U C N C M ? B U M C ?N C U U C N C M = D ()U U C M C ?N 3.已知集合{}3|

0,|31x M x N x x x +??

=<=≤-??-??

,则集合{}|1x x ≥是 ( ) A N M ? B N M ? C ()M N ?U C D ()M N ?U C 4.设{}

{},A B ==菱形矩形,则A B ?=___________.

5.已知全集{}

{}{}22,4,1,1,2,7U U a a A a C A a =-+=+==则_______.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满足{}{}1,31,3,5A ?=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 ( ) A 3 B 4 C 5 D 6

2.已知集合{}{}|23,|14A x x B x x x =-≤≤=<->或,则A B ?= ( ) A {}|34x x x ≤>或 B {}

≤x|-1

1≤<-x|-2x 3.设集合{}

{}|23,|8,S x x T x a x a S T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a -<<- B 31a -≤≤- C 31a a ≤-≥-或 D 31a a <->-或 4.第二十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

{}

A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

B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

{}C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A B ? B B C ? C A B C ?= D B C A ?= 5.对于非空集合M和N,定义M与N的差{}|M N x x M x N -=∈?且,那么 M-(M-N)总等于 ( ) A N B M C M N ? D M N ? 二.填空题

6.设集合{}

{},(,)|1A B x y x y ==-=-(x,y)|x+2y=7,则A B ?=_______. 7.设{}{

}2,|20,U A x x x N

+

==<∈x|x 是不大于10的正整数,则U

C

A =____.

8.全集U=R,集合{}{}|0,|1X x x T y y =≥=≥,则U U C T C X 与的包含关系是__.

9.设全集{}{},|U A x ==x|x 是三角形x 是锐角三角形,{}

|B x =x 是钝角三角形,则

U C A B

?()=____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

{}|2,M N y y x x R =∈==-∈y|y=-2x+1,x R ,则?M N =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

222190,|560A x ax a B x x x =-+-==-+=x|, {}

2280C x x =+-=x| ①.若A B A B ?=?,求a 的值. ②.若A C C ?=,求a 的值.

12.设U=R,M={1|≥x x },N={50|<≤x x },求U U C M C N ?. 13.

{}{}

2|(2)()0,,|560A x x x m m R B x x x =--=∈=--=,求

A B ?,A B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堂练习】

1.D 2. C 3.B 4. 73,22????-?? ?????

5. 15

0,1,x ±≠ 6.D 【达标检测】 选择题 1-5 BADCC

填空题 6. ∈ ? ∈ 7. {}2,4,5 8. {}

2|230x x x -+= 9.是 10. 6 解答题

11.}4,2,1,0{=B 集合A 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 中。 12.(1)若1,0a b b =-=-=

(2)若,11a b b a =-=-=则(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1,0a b =-= 13.(1)不是

(2)集合①是指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集合②是指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与集合{}|2y y ≥-相等 集合③是抛物线2

2y x =-上的点所构成的集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自主尝试】 A=B A B

,??

典型例题: 1. ?,1

个; {}

,a ?,2

个; {}{}{},,,,a b a b ?,4

个;

{}{}{}{}{}{}{},,,,,,,,,,,,a b c a b a c c b a b c ?,8个

2. 2k

3.∵0a ≠ ∴2

1,,a a b a =+=得0b =,2010

2010a

b +=1③ 4.①若B =Φ,4,2m m m ≥-≥

②若B ≠Φ,4043m m

m m ->??

≥??-≤?

解得12m ≤<

综上m 的范围为{}|1x m ≥。 【课堂练习】:

1.A

2. 2a ≥

3. 110,,23??

????

4. 94a >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ADDB 二.填空题

5 .B A C 6. 0,1或1

2

7. {}|4p p ≥- 8. A=B 9.B A ? 三.解答题

10. {}{}{},,,,,,,A a b a b c a b d =

11. 104112

x x y y ?=

?=????=??=

??或 12.①若B φ=,121,2a a a +>-<

②若B φ≠,21121512a a a a -≥+??

-≤??+≥-?

,23a ≤≤

综上3a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 【自主尝试】

1. {}{}{}3,4,5,6,7,8,5,8,()1,2,9,10U A B A B C A B ?=?=?=

2.

{}{}{}|13,|12,()|2125U A B x x A B x x C A B x x x ?=-<

3. {}{}{}1,1,5,1,()0,2,3,4U A B A B C A B ?=-?=-?= 【典型例】

由Venn 图可得{}2,5,13,17,23A =,{}2,11,17,19,29B = 提示:{}1,2A =,∵A B A ?= ∴B A ?

44a -<≤

3.①2a ≤-; ②4a ≤; ③24a -<≤

2235a a +-=,4a =-或2a =,3b =

【课堂练习】 1-4:ACAA 【达标检测】 选择题 1-5:ACACD 填空题

6. 8

7. 2

8. {}3,1,3,4,6A =-

9. φ 10. {}1,2,3,7,8,9,10 三.解答题∵

11.(1)∵{}{}2,4,3,4,5,6A B == ∴{}{}2,3,4,5,6,4A B A B ?=?= (2) ∵{}{}1,2,3,4,5,6,2,4U A == ∴{}(){}1,3,5,6,3,5,6U U C A C A B =?= ∴()U C A B ?的所有子集是:{}{}{}{}{}{}{},3,5,6,3,53,6,5,6,3,5,6φ 12.①当1a ≤时,(){}

|12U A C B x x x R ?=≤≥≠或,∴1a ≤不合题意; ②当12a <<时,(){}

|2U A C B x x a x R ?=<≥≠或,∴12a <<不合题意; ③当2a ≥时,(){}|U A C B x x R R ?=∈≠符合题意 所以实数a 取值范围是2a ≥

13. ∵13A B ???=-????

,∴13

-是方程2350x px +-=和2

3100x x q ++=的解,

代入可得14,3p q =-=,∴{

}

2

1|31450,53A x x x ??=--==-????

{}21|31030,33B x x x ??=++==--????,1,3,53A B ??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1. {}5,10A =

若B φ=,0a =,A B ?=Φ不合题意

B φ≠,1B a ??=????,1

15,5a a

==或1110,10a a ==

2. ①若A φ=,32,3a a a +<>

②若A φ≠,32121,2235

a a a a a +≥??

≥--≤≤??+≤?

综上:3a >或1

22

a -

≤≤ 3. 提示:{}1,4A =-,因为A B A ?=所以B A ?, 44x -≤<

4. 设54名同学组成的集合为U,会打篮球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A ,会打排球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B ,这两种球都会打的同学的集合为X ,设X 中元素个数为x ,,由Venn 图得:

()()136401544x x x x ??

-+-++-=

???

,解得28x =,所以两种球都会打的有28人。 【课堂练习】

1-3:BDD 4. {}

正方形,5. 3a =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5:BDADC 二.填空题

6. 58,33??

???? ?????

7. {}5,6,7,8,9,10 8. U C X U C T 9. {}直角三角形 10. R

三.解答题

11. (1)因为 ??A B=A B 所以A=B={}2,3所以25

196

a a =??-=?得5a =

(2)因为A C C ?=,所以C A ?,又因为{}2,4C =, 2

2198

a a =-??-=-?无解

所以不存在实数a 使A C C ?=。

12. {}{}

|1,|05U U C M x x C N x x x =>=<≥或,{}

|01U U C M C N x x x ?=<>或 13. {}1,6B =-

当2m =时{}2A =,{}1,2,6A B ?=-,A B φ?=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1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书中介绍的中国古代的三个问题的算法。 ②能力目标:通过算法的Scilab 程序,使学生初步具备编程能力的思想。 ③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了解算法思想,体验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自主学习】 1、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 所谓“割圆术”,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去无限逼近圆周并以此求___________的方法。 3、 阅读教材p36页《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理解秦九韶算法的步骤。 【典例分析】 例1 求132与143的最大公约数。 跟踪练习 求下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8251,6105 (2)1480,480 例 2 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x=2时的函数值。 143)(2367+-+-=x x x x x f 【快乐体验】 一、选择题 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1.3的值时,令;; …;时,的值 为( ) 654322.5666.38.135.02)(x x x x x x x f +-+-++=x 60a v =501a x v v +=056a x v v +=5v A.-9.8205 B.14.25 C.-22.445 D.30.9785 2.数4557、1953、5115的最大公约数是( )

A.31 B.93 C.217 D.651 二、解答题 3.用等值算法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约数. (1)63,84; (2)351,513. 4.用辗转相除法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约数. (1)5207,8323; (2)5671, 10759. 5.求三个数779,209,589的最大公约数. 6.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时的值. 5365127)(2345-+--+=x x x x x x f 7=x 【反思回顾】 总结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你收获了哪些思想方法?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1)新人教A版必修1.doc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 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2~ P 3,找出疑惑之处) 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 8 月 15 日上午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 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 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 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 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 ~ 20 以内所有的质数;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④ x2 , 3x 2 , 5y3 x , x2 y2; 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方程 x2 3x 0 的所有实数根; ⑦隆成日用品厂2008 年 8 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 年 8 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 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 新知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set ) . 试试 1:探究 1 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 探究 2:“好心的人”与“ 1,2,1 ”是否构成集合? 新知 2:集合元素的特征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 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

高中数学 必修三 导学案:3.3

§3.3 几何概型 课前预习案 教材助读 预习教材P135-P136,完成以下问题。 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课内探究案 一、新课导学 1.模拟方法:通常借助____________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模拟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对于某些无法确切知道概率的问题,模拟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其概率的近似值。 2.几何概型: (1)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落在的概率与G1的成正比,而与G的、无关,即P(点M落在G1) =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G也可以是或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或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飞镖游戏:如图所示,规定射中红色区域表示中奖。 问题1:各个圆盘的中奖概率各是多少? 问题2: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整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问题3: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实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新知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型例题 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例2 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图1、图2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选讲)在区间[-1,1]上任取两个数,则 (1)求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不大于1的概率; (2)求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的概率。 例3 取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大于1米的概率是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a 2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a r r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平面上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习题

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与集合,且,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B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71{<<=x x A ,集合}521{+<<+=a x a x B ,若满足 }73{<<=x x B A ,求 实数a 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必修一集合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 对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三个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____;正整数集____(或____);整数集____;有理数集____;实数集_____.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若A?B,则需考虑A=Ф和A≠Ф两种可能的情况.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 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 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但x A,则A是B的真子集; 若 A?B,B?C则A C. 若A中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2)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 .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 ={x |x ∈A ,或x ∈B };交集:A ∩B = ; 补集:C U A = .U 为全集,C 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交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补集的性质:A ∪(?U A )= ;A ∩(?U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课本19页,第14题 变式:1、已知集合}54{≤≤-=x x A ,}242{-≤≤-=a x a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范围? 2、已知集合A ={-1,1},B ={x|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 例2:已知集合A ={x |0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4全套学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 [基础自学] 一、角的概念 1.角的概念 (1)角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 顶点:用O表示; 始边:用OA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角的始边; 终边:用OB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角的终边. 2.角的分类 按旋转方向可将角分为如下三类:

1.象限角:若角的顶点在原点,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则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2.轴线角: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则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三、终边相同的角 设α表示任意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本身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可记为{β|β=α+k·360°,k∈Z}.[自我小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研究终边相同的角的前提条件是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 (2)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但第一象限的角不一定是锐角.() (3)象限角与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提示:(1)×(2)√(3)× 2.做一做 (1)下列各组角中,终边不相同的是() A.60°与-300°B.230°与950° C.1050°与-300°D.-1000°与80° 答案 C (2)将-885°化为α+k·360°(0°≤α<360°,k∈Z)的形式是________. 答案195°+(-3)×360°

课堂合作探究KETANGHEZUOTANJIU 1 终边相同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与α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β=k·360°+α(k∈Z),即两角相差360°的整数倍. 2 如何表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和象限角? 提示: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的角:α=k·360°(k∈Z); 终边在y轴上的角:α=90°+k·180°(k∈Z); 第二象限角:90°+k·360°<α<180°+k·360°(k∈Z). 题型一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例1下列结论: ①锐角都是第一象限角; ②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 ③第二象限角是钝角; ④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直角或锐角.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写上). [解析]①锐角是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终边落在第一象限,故是第一象限角,所以①正确; ②-330°角是第一象限角,但它是负角,所以②不正确; ③480°角是第二象限角,但它不是钝角,所以③不正确; ④0°角小于180°,但它既不是钝角,也不是直角或锐角,故④不正确. [答案]① 角的概念的理解 正确解答角的概念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象限角与锐角、直角、

高一数学必修1 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方程x2+1=0的解; ⑸某校2011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练:A={2,4,8,16},则4∈A,8∈A,32?A.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3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Word版含答案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84~P91,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变量之间除了函数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 提示:相关关系. (2)当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关系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提示:当两个变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时,散点图中的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3)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提示: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另一类是相关关系,变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完全用解析式来表达. (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①散点图 将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应点画出来,得到表示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散点图. ②正相关 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③负相关 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负相关. ④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这条直线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方程,简称回归方程.

(3)回归直线方程 ①回归直线方程 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 ,…,(x n ,y n ),则所求回归方程是y ^=b ^x +a ^,其中b ^是回归方程的斜率,a ^ 是截距. 其中????? b ^=∑i =1 n (x i -x )(y i -y ) ∑i =1 n (x i -x ) 2 = ∑i =1 n x i y i -n x y ∑i =1 n x 2i -n x 2 , a ^=y - b ^x -. ②最小二乘法 通过求Q =(y 1-bx 1-a )2+(y 2-bx 2-a )2+…+(y n -bx n -a )2 的最小值而得出回归直线的方法,即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问题思考] (1)任意两个统计数据是否均可以作出散点图? 提示:可以,不管这两个统计量是否具备相关性,以一个变量值作为横坐标,另一个作为纵坐标,均可画出它的散点图. (2)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回归直线方程吗? 提示: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方程的前提是先判断所给数据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可利用散点图来判断),否则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无意义. (3)根据a ^=y -b ^x 及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 ,判断点(x ,y )与回归直线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由a ^=y -b ^x 得y =b ^x +a ^ ,因此点(x ,y )在回归直线上. [课前反思] 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相关关系: ; (2)散点图: ; (3)回归直线方程及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方法步骤: . 瑞雪兆丰年,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小麦就长得越好. [思考1] 下雪与小麦丰收有关系吗?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课时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A?(或B?A) 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注意:B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导学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通过例题分析,体会算法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P2-5, 完成下列问题. ZXXK]算法作为一个名词,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它的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 ? = + - = - ② y x ① y x 1 2 1 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2.试写出求方程组()0 1 2 2 1 2 2 2 1 1 1≠ - ? ? ? = + = + b a b a ② c y b x a ① c y b x a 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提炼: 一、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 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