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之语言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和故事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文学批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批评既能够提供对文学作品的客观评价,也能够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首先,文学批评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文学作品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我们可以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批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观点,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他们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辨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指导作家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因此,文学批评是提高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文学批评有助于促进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产物,它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文学批评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研究,批评家可以提供对作家和读者的启示。
他们的批评意见可以帮助作家改进自己的创作技巧,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文学批评还能够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多重意义和解读空间,不同的读者和批评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方式。
文学批评的多样性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促使他们思考和讨论不同的文学观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讨论,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深入探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文学批评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学观点和思考方式。
然而,文学批评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导致评价不够客观。
此外,批评家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批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观点之间出现分歧。
因此,在文学批评中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多元观点的平衡。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批评在提供对作品的客观评价、促进作品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提供不同的文学观点和解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
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1.引言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
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
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标题: 当代文学批评中的“语境主义”思想
标题:当代文学批评中的“语境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也不再是封闭的艺术形式,它也受到了来自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文学被视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文学的研究也要面向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背景下,“语境主义”思想在当代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这种思想如何影响当代文学批评。
一、什么是“语境主义”?“语境主义”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它起源于语言学,在语言学上,语境是指语言的环境,包括发出话语的人、时间、地点、语言习惯等因素。
在文学领域中,语境主义主要指以语境为中心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批评思想。
它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它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都与其所处的语境联系在一起。
二、“语境主义”思想的影响1.重新界定文学批评的范畴在传统文学批评中,主要依据文本本身来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然而,“语境主义”思想强调文学作品不能孤立于时间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它重新界定了文学批评的范畴。
在“语境主义”思想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下,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文本本身,还要将文本置于其所处的语境中,研究其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等因素。
2.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语境主义”思想强调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因此,它着重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和历史地位。
3.认识文化多样性“语境主义”思想认为文学是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领域。
在文学研究中,它强调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的差异性。
因此,在文学研究中,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语境主义”思想的应用1.基于“语境主义”思想的文本研究基于“语境主义”思想的文本研究主要是研究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例如:《飘》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反映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南方传统文化的沉重。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一、文学批评的类型文学批评的类型是文学批评原则的具体运用的结果,是指文学批评论著所体现的评价取向形态。
1、鉴赏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鉴定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文情趣、审美品位和笔墨韵味的批评类型。
2、认知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学理地评析文学现象、体现认知冲动的批评类型。
3、实用型批评是一种侧重于从社会教化效果评论文学现象、适应社会整合需求的批评类型。
4、消遣性批评是一种侧重于报导文学的相关新闻轶事、投合读者休闲需要的批评类型。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指文学批评过程所呈现的批评视角、阐释重心和评价系统等的综合轨迹。
1、传记批评方法一种注重探寻作品与作者经历和人格的联系的批评方法。
2、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一种通过考察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评价作品的批评方法。
3、感兴批评方法一种侧重呈现作家创作感兴并唤起读者相同感兴的批评方式。
4、语言批评方法一种依托现代语言学而发展起来的关注文学的语言组织及其在文化中的功能的批评方法。
20世纪初期关注“文学性”及“陌生化”的俄国形式主义20世纪20-50年代注重文本语言分析的英美“新批评”20世纪50-70年代运用语言学模型从事文学的语言结构分析的法国结构主义20世纪60-80年代致力于文本“解构”的法国和美国的解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
5、心理分析批评方法20世纪由弗洛伊德开创的从事文本无意识语言分析的批评方法。
弗洛伊德,荣格,拉康6、读者反应批评方法20世纪70-80年代盛行于德国和美国的一种以读者接受为重心的批评方式,强调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解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或反应及其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动作用。
德国:“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美国:“读者反应批评”菲什、卡勒7、意识形态批评方法8、20世纪60-80年代欧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注重文学的意识形态特性和社会政治效果的批评方法。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等法国的阿尔杜塞美国的杰姆逊英国的伊格尔顿9、文化批评方法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注重文学的文化特性的批评方法,它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研究”学派在北美及世界上其他地区扩展的结果。
《文学批评》练习题库及答案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定的革新态势,(语言学转向),批评的理论化,(批评的全球性)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是:摒弃(主体),标举(关系);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规则)。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刀子),把批评比作(磨刀石)。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袁枚)。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复数)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单数)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客观需求)与(主观能力)进行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对立)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渗透)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定精神是评论者(独立意志)的体现。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是(无意识)、(性本能)。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论著体)、(随笔体)、对话体、(书信体)和(序跋体)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诗经》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古希腊)和(罗马)。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把(历史)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文学批评_精品文档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的一种理论活动,旨在发现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审美特点和艺术手法,并对其进行评论、评价和解读。
文学批评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批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如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每种批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基础,通过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对同一作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评价。
在传统批评中,文学作品被视为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沉淀。
传统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解读。
该方法注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对作品内部逻辑和结构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内部结构,认为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和结构关系。
结构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对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品的隐含意义和文化象征。
结构主义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符号和隐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关系和语言运用的分析,探索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蕴。
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认为文学是一种游戏和模拟,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通过对作品的颠覆和重构进行分析,探索作品的多重解读和反思。
无论是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还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文学批评的目的都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作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批评对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批评分析和评价,可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潜力和创新,促进文学的进步和变革。
文学批评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的品质和深度。
同时,文学批评还可以为文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语言学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革命
文学院 0801班汉语言文学李梅 2008101010137语言学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革命20 世纪是语言学的时代,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革命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使文学批评家认识到语言才是文学真正的本质。
语言学给文学批评提供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 60 年代掀起了结构主义批评思潮, 在文本、功能、叙事的研究方面出现重大的突破。
解构主义批评继续沿着语言学的思路, 进一步拓展文本理论。
索绪尔在语言学领域里进行了划时代的“哥白尼革命”,语言学得到空前未有的发展,他的理论引发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在西方学术界,语言学的模式被借用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艺术等许多学科领域,也促使其他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
语言学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言学本身的突飞猛进的革命进程,更主要的是由于在哲学、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里先后发生的“语言学转向”。
本文着重考察这种“语言学转向”以及它给文学研究与批评带来的重大变革。
(一)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发生在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上。
根据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与世界。
然而,既然语言的“表征”能力受到质疑,那么,文学这面镜子就同样不能忠实地反映它所面对的事物,它本身就完全可能是一面哈哈镜;既然文学无法模仿自然“, 再现”实在世界,既然在人与世界之间隔着一个由语言形成的符号世界,那么文学创作的直接对象就应该是语言符号本身,因此文学创作也转向挖掘这个符号世界。
先锋派作家认为:语言符号世界本身存在无限的神秘性和潜能,创作的任务是对语言潜能的开发。
在现代派的文学创作中,语言的普通功能被逆转过来,语言不再是创作的手段,而是目的。
诗歌、戏剧、现代小说的一切实验都是建立在这个特性上,作品停止对一种体验的简单的表达,而是追求语言的表现潜能的实现。
马拉美、瓦莱里从词源意义入手创作诗歌的情景。
词语本身产生、构成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没有参照外来世界的任何东西。
先锋派作家认为:文学创作不再是去认识或再现世界,而是符号世界对实在世界的一种补充、一种创造。
(完整版)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
▪ 康德:对于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意象形式的判断 ▪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一种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评价
二、现代批评模式
▪ (一)心理学批评 ▪ (二)语言学批评 ▪ (三)文化批评
(一)心理学批评
▪ 心理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 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 进行分析, 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 以获 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格式塔心理学派
考夫卡(Kurt Koffka,1886 —1941)
完形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 和苛勒曾是韦特默似动现象的 助手和被试。明确认定心理学 的任务乃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 理场的因果关系,主要贡献是 于发展心理学中贯彻完形理论。
主要著作:
<<心理的发展>>(1921)
<<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
▪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生前 很少文章发表,死后,他的 学生和同事整理课堂笔记, 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对所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 大影响
▪ 能指与所指 语言与言语 共时性与历时性
艾·阿·理查兹(I.A.Richards, 1893—1980)
语义分析学
社会历史批评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 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 作品里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 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 一个种族的心理。从这方面看来,一首 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 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 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因而一 个作家应该去“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 代的生存方式” 。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 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 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文学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思辨性批评方法论。
它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探索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读者提供对作品的客观解读和评价。
文学批评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也推动了文学创作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批评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模仿(mimesis)”的概念,强调文学作品模仿现实世界,通过模仿来表现人类的品质和行为。
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批评理论,并成为了文学作品批评的基础。
在中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受到宗教的影响,批评家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和宗教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批评家开始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强调作品的结构、风格和语言。
例如,乔维亚尼的《辩证论》提出了许多对于文学批评至今仍有影响的观点,如“艺术来自自然的美”和“艺术要追求真实的效果”。
到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开始关注作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弗在《美学论》中,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为社会改革做出贡献。
而德国诗人歌德则在其作品《悲剧》中,强调了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作品的情感表达。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多种流派的出现和发展。
存在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都对文学批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美国批评家布鲁斯·霍默在其著作《理论的魅力》中,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所代表的观点和主题。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则通过解构主义的思想,批判了语言和理性在文学批评中的固有局限。
文学批评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批评实践和审美经验的总结。
通过文学批评理论的运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并从中获取纯粹的审美享受。
同时,文学批评理论也在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和创新,激发了作家们的思想和想象力。
尽管文学批评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观点,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 文学批评的模式
▪ 能指与所指 语言与言语 共时性与历时性
艾·阿·理查兹(I.A.Richards, 1893—1980)
语义分析学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 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在作品 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分析。文学 作品中的文字不仅互相起作用, 不仅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 而且受到一切出现过的上下文 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其《文学理论在今天的功能》
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兴起
▪ 20世纪90年代 ▪ 市场经济兴起发展,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
巨大变化,高雅文学的式微与通俗读物、 通俗视听作品等的迅速兴盛,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从而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 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面对现实
▪ 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向何处去? ▪ 一是市场经济兴起发展的现实, 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
心理批评——弗洛伊德
(1)内容:一切心理批评都有一个预设认知 前提,即艺术与梦的目的一样,都是隐秘 地满足了人们在幼儿时期被压抑的欲望。 后来,还被用到读者上,认为读者阅读文本 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在文 本的障眼法下,读者满足了本我的欲望。
(2)缺陷:作家=精神病人(寻找性的符 号);无法再次作审美欣赏
1930—2002
——《文化资本与社会冶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 》
问题
▪ 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 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 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 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1、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由视角、 方式、结构、功能等组织的存在形式。
文学批评
一、名词解释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2、社会历史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3、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4、本体论批评:本体论是新批评对文学本质的理解。
他们认为作品是独立自主、不依赖外界任何东西的生命有机体。
提出语言的诗性功能,致力于文本的语义阐释,不考虑文本创作的外在因素,而是运用结构原则,建立结构分析模式,分析作品的语言和意象,从中深探情感内容和思想意义。
5、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其主要内涵是“原始意象”,其实质是人类祖先在谋取生存的过程中重复了无数次的同一类型的经验,这是人类原始时代积淀下的一些心理残迹,是一些包含着形象、情绪、意念张力的心灵碎片。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
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
6本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二、解答:1、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特色: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2、印象批评的主要特征①推崇主体的创造性和个性色彩:印象批评把批评家的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李健吾曾告诉人们,批评若有标准,那不是别的,便是自我。
文学批评导引简答、论述题
文学批评导引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
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其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和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的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5、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6、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如何体现中西文论的融合的?王国维的“境界”说一方面在这一传统术语中注入西方美学的内涵,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同时又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寻找契合点,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把中西文学理论批评对这一问题的表述自然地糅合在一起。
文学批评
第八章文学批评知识要点: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和意义文学批评的历史和发展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文学批评的主体文学批评的写作学习重点:认识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类型和方法学习难点:认识语言批评方法的特点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一、文学批评的含义和性质(一)文学批评的含义:人之异于禽兽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并重的动物。
知识研究的系统化,成科学。
综合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哲学。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
文艺从它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
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
《神曲》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
《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的信仰。
文艺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宇宙观念,使它能执行“人生批评”和“人生启示”的任务。
——宗白华《美学散步》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主流与非主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表现: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相互渗透情感性与认识性二、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结论:1.文学批评是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统一。
既要客观地认识文学批评对象,又要从人与社会发展的立场做出价值批评。
2.文学批评要坚持反映论,但要借鉴建构论的观点。
1.文学批评既是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又超出文学理论的范围,既要遵循文学理论规律,又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促进理论更新。
当代文学批评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探索
分析建构假设和理论 。K Wibrt . k eg1 给我们做 了一个 很好的
总结 , 统的语篇分析 是个案式 的 、 态的 、 观到宏观 、 传 动 从微
意义和形式 互动的定性分 析 : 而运用语料库手段进行的语篇 分 析则是批 量式 的 、 静态的 、 从形式 到意义 、 微观与宏观互动
的量化研究 。因此 , 语料库语言学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一套 实、 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描述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 ( et , Tx)在语料库语 言学研究 中也必然会作 为一种全新 的选 择. 而受到更多学者的关 注。
量 分析 , 以统计 出整个 文本 的字节数 (ye) 形符 数 ( — 可 bts 、 t o
湖 北 社 会 科 学 2 1年 第 4期 01
当代文学批评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探索
赵 永 刚
( 同济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 上海 2 0 9 ) 002
摘要 : 文学与语 言学的融合形成 了独立的语体 学学科 , 广泛应 用于诗歌 、 小说 和戏剧研 究。 语料库语 言学的快速 发展 , 给新时期的文学批评 注入 了一股新 的活力。语料库语 言学中的语料标注 、词块分析” “ 等方法为进行文 学作品 分析提供 了一种 可能 , 也使得 3代 文论 家能逃 脱简单繁琐 的人 工劳动 的藩篱, - " 迅速便捷 准确 地检 索和统计各种文本
复杂的语法结构会产生有歧义 的结果 没有广泛的词汇语义
知识 , 对任何给定句子会有许 多种不 同分析 。 其次 , 完全 的语
学作品都被加工成电子文档 . 这就给文学批评 的语料库处理 法 分析程序通常基于某一种理论背景 . 体现其语法形式 。如 方法提供了方便 。 文学批评 是定性 的 、 阐释性 的, 以阅读体验 果研究人员 的句法观点与语法分析程序的基本 理论相悖 , 那 为基础的研究 ; 而语料库方法则是量化的 、 描述性 的 . 以概率 更 系统 . 也更为可靠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不仅可 以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近代以来,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学科,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最初的纯粹评论性质发展到如今的研究性质,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文学批评的理论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理论、现代学派理论和文学理论等。
古代经典理论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判,强调修辞技巧、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例如,古希腊的诗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喜剧与悲剧的区别,认为喜剧通过喜剧人物的过错产生嘲弄,而悲剧通过悲剧人物的悲剧遭遇产生悲哀,从而引发了后世对于喜剧与悲剧的广泛研究。
现代学派理论是文学批评的另一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新批评、阐释学和后现代批评等。
新批评注重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与意义,强调作品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的存在。
阐释学关注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并试图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作品,强调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后现代批评则更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解构,关注各种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经典理论还是现代学派理论,文学批评的方法都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具体手段。
方法多样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学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
语言学方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风格。
心理学方法强调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进行剖析,以揭示人物形象的深层次内涵和作品情感的渗透。
结构分析方法则侧重于对作品结构和叙事方式的研究,强调作品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特点对作品意义的塑造。
此外,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等也是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
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为我们深入理解作品提供理论基础。
社会文化则主要从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去研究文学作品,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要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和语言技巧进行剖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文学批评之语言学批评
特殊的 语言形式, 批评的任务是在作品 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分 析。文学作品中的文 字不仅互相起作用, 不仅受上下文(语境) 的影响,而且受到一 切出现过的上下文和 其他因素的制约。
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 1980)
《写作的零度》文学写作“无作者”, 遮蔽主体性。
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
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兰塞姆
法国结构主义:罗兰·巴特、列维-斯特劳斯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 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
这些批评派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广义上他们都可以叫形式主义或结构主 义,但实际上,都主要运用语言学来研究 和批评文学,所关心的语言结构及在结构 中的能指性,转换性,象征性。
文学批评之
语
言
学
批
评
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与美学界发生 了一次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 一译语言论转向)语言问题从而取代了 原来的理性问题而成了许多思想者关注 的中心。
以这样的视角来打量20世纪西方所出现的诸 多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 评以及结构主义等)
语境: “语言学转向”(lingustic turn)、索绪尔
○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
论》把叙事文学文本分
为功能级、行动级和叙
述级三个级别。
○
在《S/Z》中由结构主
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
结构主义批评寻求 批评的恒定模式, 探询文本的深层机 构。
总之,语言学批评是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简答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答复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文学做为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种理论视角〕:作者〔主体〕、世界〔基础〕、作品〔中介〕、读者〔最终完成〕关系:对话性结构,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交往结构,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诗歌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诗歌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诗歌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创作和理解离不开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文学理论及相关的批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诗歌的文学理论1.抒情主义抒情主义是诗歌创作中最为常见的理论之一。
它强调诗人对真情实感的表达,通过内心的体验来传递思想和情感。
抒情主义注重诗歌的个人表达和情感共鸣,以及对自然、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2.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较为抽象和富有隐喻意义的诗歌创作理论。
它通过比喻、符号和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象征主义追求诗歌的深远意义,鼓励读者在解读诗歌时进行联想和想象。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的诗歌理论。
它关注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并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
现实主义诗歌常常以写实和细腻的风格刻画社会和人性。
二、诗歌的批评方法1.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重视诗歌形式特征和艺术结构的批评方法。
它关注诗歌的韵律、韵律形式和押韵规律,并探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式主义批评者认为诗歌的形式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2.语言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是一种通过语言学理论来解读诗歌的方法。
它探究诗歌中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语言学批评关注诗歌的语言运用,注重对语言形式和语义的分析。
3.历史文化批评历史文化批评是将诗歌作品置于其时代和文化环境中进行解读的方法。
它关注作品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的关系,分析作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
历史文化批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4.心理批评心理批评是一种注重揭示作品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描写,深入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心理批评关注作品对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冲击。
三、诗歌理论与批评方法的作用1.拓宽诗歌创作思路诗歌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诗人拓宽创作思路,深入探讨不同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方式。
文学批评的语言学阐释
文学批评的语言学阐释一、人称代词的指称游移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其基本用法是指称明确的所指对象,是指代明确的语言符号。
不过,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各人称均有可能不同水准地出现指称转移(referencetransfer)现象。
南博格提出的延指现象实际上是指从一个话语指称对象转移到另一个话语指称对象的指称转移现象。
Kuno认为,当说话人将自己认同于话语中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中的一个参与者时便是移情。
按照移情原则中的言语行为移情等级体系(SpeechActEmpathyHier-archy,简称SAEH),用公式表示为:SAEH:Speaker>Others,说话人本身总是能够比别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移情值。
相对于其他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所指对象能够获得更高的移情值。
基于这些论说,以下概括性地讨论《一间自己的屋子》中第一人称单数发生指称游移后的认知与表达效果,而非对各指称游移现象做穷尽性的描述。
作品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我利用一个写小说的人所有的自由与特权,建议讲给你们听我来这里以前两天的故事———在你们放在我肩上这个繁重的题目以后,我怎样负了这重任反复地思量它,应用它到我日常生活里去,由生活里寻求这题目的材料。
我用不着说明,一切我所要叙述的并非真事。
”该部分仅115个字,第一人称单数出现了7次。
这里的第一人称单数叙事,按照热奈特对于在叙事者与故事之间关系的分析,属于同故事(homodiegetic)叙述,即叙事者在故事内,以故事中人物身份讲述故事。
它表达了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
而因为人称代词指称游移现象都不同水准地与移情相关,高频率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不但能够让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还能够抒发强烈的亲切感,激发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让故事更具认同感。
作品的第一章中,作者踏入了牛桥大学。
在这里,“我”所遭遇的事情让内心逐渐失衡。
先是“我”穿过一个草坪时被一名警卫愤怒地拦阻,然后去图书馆又遇到一位的老者的挡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
• 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与美学 界发生了一次语言学转向 (linguistic turn ,一译语言论 转向)语言问题从而取代了原来
的理性问题而成了许多思想者关 注的中心。
可编辑ppt
2
• 以这样的视角来打量20世纪西 方所出现的诸多批评流派(如象
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以及 结构主义等)
可编辑ppt
7
罗兰· 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
• 《写作的零度》文学写作“无作 者”,遮蔽主体性。
•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把叙 事文学文本分为功能级、行动级 和叙述级三个级别。
• 在《S/Z》中由结构主义向后结 构主义转变。
结构主义批评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探询文本的深层机构。
可编辑ppt
3
语境: “语言学转向”(lingustic turn)、索绪尔 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 各布森
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
兰塞姆
法国结构主义:罗兰·巴特、列维-斯特 劳斯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
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
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
可编辑ppt
4
• 这些批评派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从广义上他们都可以 叫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但实际 上,都主要运用语言学来研究和 批评文学,所关心的语言结构及 在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象 征性。
可编辑ppt
5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生前很少文章发 表,死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整理课堂笔 记,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对所有 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眼,文势和气韵 • 赋比兴角度评价 •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可编辑ppt
12
中国古代语言批评与20 世纪西方语言学不同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8
• 总之,语言学批评是从俄国形式 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共同
看重的批评模式,抓住文学语言 开展批评的。
• 语言学批评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它 的弱点所在。
可编辑ppt
9
可取之处
• 探讨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含义技巧 方面
•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揭示方面 • 语言表意层次的探究 • 疏远化与陌生化效果的精细化
能指与所指 语言与言语 共时性与历时性
可编辑ppt
6
艾· 阿· 理查兹
(I.A.R析学
•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
的
语言形式,批评
的任务是在作品的范围内
进行文字分析。文学作品 中的文字不仅互相起作用, 不仅受上下文(语境)的 影响,而且受到一切出现 过的上下文和其他因素的 制约。
可编辑ppt
10
弱点
• 过于语言化,他们把文本当成封闭的自 足体,抽掉了文学的内涵,与社会历史 的关联
• 混淆了语言学与文学的概念,将文学变 得枯燥,繁琐抽象的语法结构和结构分 析,技巧分析
可编辑ppt
11
中国古代的语言批评
• 讲究语言表现的张力,弹性和效能 如 • 讲究得意忘言,意在言外等 • 讲究一少总多,讲究推敲注重诗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