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的证券发展史
![中国的证券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8b352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b.png)
中国的证券发展史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庞大的国家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从那时起,中国的证券市场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金融体系,并引进了证券市场的概念。
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到上海。
1904年,在上海外滩的一个小角落里,一家名叫“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机构应运而生。
这标志着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这个初期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由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成立后不久就关闭了。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证券市场才得以重新兴起。
这标志着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证券市场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在计划经济时期,证券市场的功能被限制在集资和分配资源上。
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和企业股票来集资,而个人投资则非常有限。
这个时期,证券市场发展缓慢,交易规模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1984年,中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重新成立。
而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相继成立。
这两家证券交易所的发展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逐渐形成了股票、债券等多元化的交易品种。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1990年代初,中国推出了第一只开放给海外投资者的股票指数市场——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
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21世纪初,中国进一步加快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步伐。
2001年,中国股市开放内地投资者,进一步推动了股票市场的繁荣。
2005年,中国推出了债券市场,并陆续推出了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如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这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更加完善和成熟。
然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200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调整,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风险和问题。
监管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投机炒作等问题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
期货历史故事1
![期货历史故事1](https://img.taocdn.com/s3/m/4c0a7b87b9d528ea81c77940.png)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再来重温一下逼仓的故事往事如烟。
当年期货市场上多空大战“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的惨烈,早被时间冲淡。
曾参与该事件全过程的现浙江永安期货副总陈斌回忆,“当时整个空气都像在燃烧。
”1996年5、6月间,南方和浙江、上海等地券商成为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主力机构,其时相当部分苏州、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
市场上经常充满着各方的谣言,利用着各自力量影响交易所。
而此时江浙资金一直充当资金主力,大战期间,几地的资金不停穿梭,进行协调贪婪1994-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
亢奋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
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
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
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市场冷静了许多。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来的。
1995年12月10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9607、9609合约。
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9603、9605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1996年3月7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
3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
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
查询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历史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模拟交易的概况
![查询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历史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模拟交易的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cce330db4daa58da1114a0a.png)
1、查询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历史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模拟交易的概况。
2、每个人找一只股票重点关注,记录下数据,以便进行绘制K线图。
(请到班长处协调,避免选择一样的股票,每个人一只不得重复,先到先得)1中国国债期货发展历史1992年12月,上交所开放国债期货交易,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
从1992年12月28日至1993年10月,国债期货成交金额只有5000万元。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3年12月,原北京商品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商品期货交易所。
随后,原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也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债期货交易金额逐月递增。
1994年结束时,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总额达到1.9万亿元。
1995年2月,国债期货市场上发生了“327”违规操作事件,对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
1995年2月25日,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月25日,证监会又向各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发出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将交易场所从十几个收缩到沪、深、汉、京四大市场。
一系列清理整顿措施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投机气氛,透支、超仓、内幕交易、恶意操纵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1995年5月再次发生恶性违规事件—“319”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下午,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各交易场所从5月18日起组织会员协议平仓;5月31日,全国十四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全部平仓完毕。
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2012年2月9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宣布,将于2月13日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
此后将逐步对外开放,分批次发展期货公司、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并在适当时机推向全市场。
2、2)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凸显蝶式套利机会23日,受市场资金紧张、隔夜回购利率升破5%等偏空因素作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遭遇空方主力资金逢高拦截,市场整体下跌,其中近期合约TF1203收跌0. 11元至97.71元,小幅减仓1374手至23961手;主力合约TF1206收跌0.09元至97.79元,大幅增仓7537手...预览分享▼腾讯网 02-22 03:49 12家媒体报道7、中金所:禁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拉客《国债期货启动仿真交易》追踪本报首席记者杨剑峰本报讯上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开启,只有几家期货公司和券商参与首批试点。
期货发展史
![期货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d274aeb0975f46527d3e1bf.png)
期货发展史一、期货起源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
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
到12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的发展规模很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国大宪章正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
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
1571年,英国创建了实际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后来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
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
16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
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
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
二、现代意义上期货的诞生和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期货交易所1.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现代意义上期货诞生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美国大规模进行中西部开发,芝加哥因为临近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所以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中西部的粮食先汇集在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
由于粮食生产有季节性,所以每到粮食收获大量上市时,便大大超过芝加哥当地市场的需求。
但由于当时仓库不足和恶劣的交通运输,使得粮食不能及时运到东部,粮食购销商也因为仓库不足无法大量购买再择机出售。
所以粮食价格一跌再跌。
但是,到了来年春季,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
于是,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刺激下,粮食商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在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再发往外地,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7fabadab9f3f90f77c61b0c.png)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摘要:回顾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我国期货市场未来走势的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发展;展望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史,改变了以前对期货市场的片面认识。
期货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从试点探索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个年头,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第二阶段是清理整顿阶段(1993-2000年);第三阶段是规范整治和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发展的特征,下面就从中国期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来谈一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点和进程。
(一)期货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国务院在当年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试点,并且限制了试点品种,主要品种是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用品,如生猪、杂粮、小麦、麻等。
两年后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建立,中郑粮在得到国务院批准后,逐步引入了以现货为基础的交易机制,使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粮食期货交易所完成了粮食品种的上市后第三年即1992年,深证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金属期货铝标准合约,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市的金属交易品种。
随后国内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
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数量迅速增加。
从1988年开始到1993年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从交易所数量还是从交易品种数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盲目的扩大引起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在这期间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一个无人管理或者很少管理的自由发展阶段,它缺乏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导致了坐庄、联手交易、垄断市场等违规行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期货市场的功能,而且使刚刚接触期货并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者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使得我国的期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现货,成为我国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的绊脚石。
尽管这一阶段的发展增大了期货市场的风险,但是也正是由于该阶段松懈的管理为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规范阶段的进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高了难度。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542c47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b.png)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
一、前言
中国期货市场是一个承载着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厚重使命的市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期货发展史的关键数据,探讨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二、1982年-1992年: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
•1982年,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
•198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进入新阶段。
•199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初具规模。
三、1992年-2002年: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02年底,中国期货市场共有三家期货交易所。
•2000年,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中国期货市场版图继续扩大。
四、2002年至今: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与特点
•中国期货市场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中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期货市场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中国期货市场不断拓展金融衍生品和服务范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五、中国期货市场数据总结
•截至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到数十万亿人民币。
•中国期货市场商品种类丰富,包括农产品、工业品、贵金属等。
•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结语
通过对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期货市场的
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中国期货市场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期货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ff7de8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1.png)
中国期货百年史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其中有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与汲取。
为了给中国期货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与期货交易界从事实务操作提供一个系统的历史线索,我们尝试编纂了“中国期货百年史略”,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基本顺序,前溯至唐五代,重点对清代后期直至1992年前中国期货发展的历史及其壮观场面进行了粗略的描述。
一、清代:中国期货交易的萌发时期中国期货的萌发比西方迟,但是它与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第一,中西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先出现古代的预购、赊卖,进而逐步形成了远期交易合同的形式,最后是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
人们一般把远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初级形式。
第二,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虽然与证券交易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西方相似,期货交易的萌发都是先从商品批发交易(特别是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始,然后才有证券交易、商品期货交易与证券期货交易的依次出现。
(一)清代商品交易中的期货交易萌芽在各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一谈到期货交易市场,往往都提及其他国家。
17世纪左右的在阿姆斯特丹开设郁金香交易中心市场,日本江户时代的稻米的远期合约交易。
但是鲜有介绍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
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期货市场起步阶段的起点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但是纵观期货发展的历史,早在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关于赊卖、预购等商业信用活动的发生与记载。
到了宋代,江南、四川等地有关水果、茶叶等商品交易中赊卖、预购等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到了清代,已出现了远期交易合同为中介的贸易形式。
在茶叶出口贸易中,这种贸易形式尤常见。
清代中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美,经营此项贸易的商人往往在收茶季节前就来到茶叶产地,与茶农或产地茶商订立茶叶远期交易合同,品种、价格、数量等预先讲定,并预付相应的定金。
期货发展史数据
![期货发展史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8b3a8381ed9ad51f01df2e1.png)
期货发展史数据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与展望(高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
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一、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范三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 1988年~1993年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
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范,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清理整顿阶段 1993年底~2000年为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6d4bb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5.png)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开展引言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产生与开展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开展过程,并分析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产生与开展过程期货市场的起源期货市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
当农民面临不确定的农产品价格和天气等风险时,他们开展了一种交易方式,即将定期的粮食或农产品交付给买方,以换取未来确实定价格和交付时间。
这种交易方式可以看作是最早期的期货交易。
期货市场的开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开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期货市场逐渐形成并开展壮大。
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和工业化时期,商品生产和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风险。
为了应对商品价格波动和交付风险,人们开始使用标准化合约来标准期货交易,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管理。
20世纪初,随着金融机构的崛起和国际贸易的加速开展,期货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期货市场的开展不仅在农产品领域,还逐渐延伸到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风险管理期货市场可以提供有关各种风险的价格发现和交易,使参与者能够通过期货合约来管理和转移风险。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商来说,期货市场可以帮助他们锁定未来的价格,减少市场波动的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说,期货市场也提供了一种风险多元化的工具,他们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来进行对冲交易,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价格发现期货市场通过交易和流动性的形成,为各种商品和资产的价格发现提供了有效的机制。
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来确定价格,并通过交易来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这种价格发现的机制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为其他相关市场提供参考价值。
投机和套利除了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期货市场还吸引了大量的投机和套利参与者。
投机者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赚取价格波动的差价,从而实现利润的增长。
而套利者那么通过利用不同市场或不同合约之间的价格差异来获取风险无风险的利润。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事件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03e141c850ad02de8041ab.png)
• 中国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导致对原油的需求 逐日上升,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也随之 提高,从而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变大。我国 着手推出原油期货的根本目的就是:(1) 增强我国的原油话语权,原油的定价权; (2)为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厂家提供套保工 具,规避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我国为什么没有?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国内最早开展石油期货的是南京石油交易所,但是交易规模最大、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石油交易所。从1994年4月起开始,国家对石油流 通体制进行了改革,国内生产的原油和进口原油资源全部纳入国家计 委平衡分配计划。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生产的原油除油田自用和合理损 耗,以及国家计划下达的其他用项外,全部安排给石化总公司组织各 炼油厂加工,正是由于国家石油流通体制的重大变革,使得我国尚处 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石油期货于1994年4月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 2004年8月25日,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又一次苏醒,燃料油期货品 种在时隔九年后终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燃料油期货合 约的上市标志着一个起点,将为更多石油期货的推出创造条件,这是 我国重启石油期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石油市场还是一个有限开放、相对垄 断的市场,石油现货市场基本没有形成,原油和主要石油 品种的定价机制目前仍实行政府指导价,期货市场的价格 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难以完全实现。所以从近期看,国内 全面推出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宏观层次问题 • 我国现有期货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体系滞后于 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期货市场缺乏成熟规范的法律 法规监管体系,诞生于期货市场清理整时期的《期货交易 管理暂行条例》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其后相继发布的各项 通知、办法、意见等,都体现了其管理执行上的临时性和 弱约束性,这制约了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a64ed5aad02de80d4d8403d.png)
期 贷 交 易相 继被 取 消 。 去 年 开始 , 从 我 国金 融 期 贷 领 域 发生 了很 多 事件 。 国 我 应 以深 化 金 融 市 场 化 改革 为契 机 , 时 适
穗 步开 展 金 融 期 贷 交 易。
【 关键 词】
金 融期 贷 ; 国债 期 贷 ;现 状
一
、
金融期货概 述
维普资讯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的
历史 与现状
耿 琳 武汉 大学经 济与管理 学院 4 0 7 30 2
发 行 量 被 视 为 利 多 消 息 ,“ . 7 3 2 ”国 债 贴 息 消 息 也 日趋 明 朗 ,致 使 各 地 国 债 期 货 市 场 均 出现 大 幅 上 扬 现 象 。 上 证 所 空 方 在 行 情 上 涨 后 蓄 意 违 规 , 空 方 主 力 大 量 透 支交易 ,以千 万手一 笔 的仓量空 单打 压 价格 ,使 3 2 合约暴 跌 3 8元 ,当 日 .7 . 开 仓的多 头全线爆仓 。 “ .7 风 波 以后 ,尽 管 各 交 易 所 采 32 ” 取 了 提 高 保 证 金 比例 , 置 涨 跌 停 板 等措 设 施 在 抑 制 国 债 期 货 的 投 机 气 氛 , 交 易 风 但 波 依 然 不 断 。5 1 ,中 国证 监 会认 为 月 7日 中 国 目前 尚不 具 备 开展 国债 期 货 的 基 本条 件 ,做 出了暂停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 3 股 票 指 数 期 货 。19 年 3 1 、 93 月 0日, 海 南 证 券 交 易 中 心 首 次 推 出 深 圳A股 综 合 指 数 期 货 。 的 出现 为 广 大 股 票 投 资 者 提 它 供 了一 种 规 避 股 价 波 动 风 险的 手 段 。 由于 投 资 者 对 这 一 类 衍 生 工 具 了解 甚 少 , 加 再 上 海 南 证 券 交 易 中心 并 非 全 国性 市 场 , 会 员单位有限 , 导致开市场后 , 成交清淡 , 且 投 机 之 风 盛 行 。到 9 份 ,深 圳 平 安 保 险 月 公 司福 田证券部在 开通 了两天海南深股指 数 期货 后 ,出 现 大 户联 手 交 易 ,打压 股 价 指 数 的行 为 。 关 方 面 认 为 当时 开 展 股 指 有 期 货 会 加 大 市 场 的 投 机 性 ,因 此 9 底 宣 月 布股 指 期 货 全 部 平 仓 ,停 止 交 易 。
中国期市的发展概况与前景.pptx
![中国期市的发展概况与前景.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dfb3be1195f312b3069a51a.png)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
TOCOM
交易石油、贵金属、 有色金属、橡胶。 主要商品:汽油、 黄金等。
LME
交易有色金属。 主力商品:铝、 铜。
SGX
交易金融期货。 商品期货主要为 2019年中11东月原27 油。
SHFE KOFEX
交易有色金属交易金融期货。 及橡胶。 商品期货主要为
谢谢你的阅黄读 金。
NYMEX
交易能源、 贵金属、有 色金属等。 主要商品: WTI原油、 天然气、黄 金等。
CBOT
交易金融、 农产品等, 也有黄金、 白银等品 种。
9
我国期货交易所与上市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
大豆,豆粕,玉米
上海商品交易所 铜,铝,燃料油,天然橡胶
郑州商品交易所
小麦,棉花
2019年11月27
谢谢你的阅读
10
我国各品种成交量比较
2003年
黄大豆1号 豆粕 小麦 铜 铝
2004年
黄大豆1号 豆粕 小麦 铜 铝
黄大豆2号 玉米 棉花
燃料油
2005年以后
农产品 工业品 期权 利率期货 股指期货 外汇期货 ……
2019年11月27
谢谢你的阅读
15
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
金融期货介绍
股指期货 利率期货 外汇期货 新型的金融衍生品
2019年11月27
定价中心的地位还没有形成 投资者结构有待优化
2019年11月27
谢谢你的阅读
13
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
2004全球期货及期权各品种交易量
3% 3% 1%1% 1%
23%
42%
26%
2019年11月27
谢谢你的阅读
股指 利率 个股 农产品 能源产品 外汇/指数 贱金属 贵金属 其他
我国期货市场-327国债期货事件
![我国期货市场-327国债期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f1e87da417866fb84a8ee0.png)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 期货的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成交总 额达28000亿元。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形成鲜 明对照。从1995年1月到5月17日由中国 证监会宣布停止的4个多月时间里,上交 所国债期货的交易量达到49686。09亿元, 是上交所1995年全年股票交易量的16倍。
1995年年初,他正好到美国、新西兰、 澳大利亚出访。按日程应当2月28日回国, 但想到工作上许多事没有安排,所以提 前于22日回到国内。不料第二天,也就 是2月23日,就发生了“国债327事件”。 历史悄悄地将他的证券业生涯打上了一 个休止符。
尉刚回国,就有人说国债期货可能会有问 题。但他当时没有在意。23日早晨一开市, 果然市场上是全线向上行情。他正在办公室 与人洽谈交易所购买外滩市政府大楼的事, 交易部负责人报告说国债期货交易异常,有 人一下子下单200万口。后来查明是辽宁国发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无锡国泰恶意炒 做。当天下午,他陪证监会期货部主任耿亮 在场内。耿说证监会刚向财政部拿下国债期 货的管理权,国债期货管理办法修改完了, 准备发布。尉正在为此高兴,突然发现市场 上气氛不对劲,各地国债市场都是向上的突 破性行情,“327”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突 然放大了许多。出事了!管理办法太晚了!
③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人民币三 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 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 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 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 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贴补, 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 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 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 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中国期货历史上几件重大事件
![中国期货历史上几件重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15dd16650e52ea55189858.png)
你知道中国期货历史上的这几件重大事件么?(上)上周末,国务院原则上同意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
再一次将期货推到投资者的眼前。
回顾中国期货的发展史。
风雨迭起,那往日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
你知道中国期货历史上的这几件重大事件么?期货历史故事(一):327国债期货事件1995年5月18日,一纸《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将金融期货在中国的继续试点之门紧紧关上,而这距离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出这一期货交易品种仅仅过去了不到两年半时间。
“坦白地说,当时全国上下对于国债期货的交易确实一知半解,所以才导致了恶性事件的爆发,后果就是交易被暂停,而这一停就是十多年。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阚治东坦言。
阚治东,申银万国证券前身——申银证券——总经理,“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亲历者,对于已经过去13年的那场曾经震惊中外资本市场的“金融地震”,仍然无法平静。
或许,在先后体会了躁动、疯狂、恐慌,以及幸运之后,目前在阚治东心里,一直残留、并在不断滋生蔓延的更多的就是遗憾,遗憾彼时监管层的监管方式,遗憾金融期货在中国的多桀命运。
初衷:推动国债发行《21世纪》:我们知道国债期货在中国正式上市是在1992年,那么为什么当时管理层会首先选择这一交易品种?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阚治东:现在很多人都知道“327国债期货事件”,而不知道早期国债发行的情况。
实际上,在我看来,当年高层选择国债期货成为第一个金融期货试点品种,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国债的发行,而不是因为当时投资品种太少,不是为了便利投资者投资。
要知道早年的国债是发行不出去的,国债都是要当政治任务来摊派的,国家每次也要成立国债推销办公室。
每个干部按照行政级别,每个月均要求拿出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购买国债,各省市概莫能外。
而每年国债的发行量也从区区几十亿到一百多亿不等。
国债期货开出来之后,由于投资者能把预期的收益都能提前收回,比如国债本来是3年期的,但是由于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变不能流通为能流通”,随时能收回预期收益,所以大家都愿意(参与),这就改变了国债发行不力的尴尬局面。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850f7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2.png)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王钰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股指期货为具有某一股票指数资产的标准股票合约。
合同期满后,买方和卖方按照商定的价格水平以现金方式结算。
股指期货具有风险规避、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功能,是衍生市场中重要的金融工具。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式形成。
文章回顾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影响,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股指期货;现金结算;风险规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8 0381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我国最早在1993年3月第一次在“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布了“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股指期货合约。
但这次股指期货交易尚未得到有关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属于当地越权审批。
股指期货各方加大市场猜测,然后没有设定股指期货的条件,很快就决定关闭股指期货。
随后,1997年引进香港红筹指数期货,引入香港H股指数期货为2003年引进国内股指期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1999年股指期货指数(沪深300指数原型)为国内股指期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随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设计,监管及股指期货交易的技术工作。
2001年1月,国务院同意进行证券公司融资业务试点和引进股指期货品种。
最终,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正式上市运行。
2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2 1 提供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可以减缓股市暴跌的股票套期工具。
一方面,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机制可以减少股市抛售压力和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股指期货通过套利机制可以减少股市的波动。
这些对于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均有重要的意义。
2 2 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不成熟、相关机制不完善、缺乏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各类市场之间的融合并不强烈。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47e2640519e8b8f67d1cb956.png)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期货由现货衍生而来,目前国内的期货其实包含两种交易模式,第一为远期纸货,即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以确定的价格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合约,其交易流通场所是市场自发形成。
第二为电子盘期货,是指在国家层面合法合规设立的交易所中交易标准化合约。
二者相比来说,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执行风险,远期纸货无强制性履约保证,在交易标的价格大幅波动时,交易对手有可能因为亏损过大而不执行合约,由此给对手方造成巨额损失;二是合约的标准化程度,远期纸货灵活性大于电子盘期货,其交易标的数量、交货标准、交货地点均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而电子盘期货则是交易所统一制定好的标准化合约,规定了交易标的质量、数量、交货选择地点等合约细节。
本文讨论的期货则是属于第二种,电子盘期货。
在电子盘期货中,又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交易标的为实物,交易对象是国民经济生产中实实在在要用的实物商品,例如原油、各类农产品等。
金融期货指各类金融衍生品的期货交易,例如股指、国债等。
本文只论述商品期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目前国内的商品期货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农产品板块、金属有色板块、黑色板块、能源化工板块。
现代规范的期货市场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
当时芝加哥是美国的谷物集散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固有的特质给其供需双方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
例如农产品生产季节性问题导致了生产淡季价格高企,旺季来临时,随着供应短期剧增,需求仍旧平稳释放,农产品价格下跌不止,而且运输问题导致的供需时间差也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给产消双方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和损失,故在1848年由粮食商人在芝加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较为规范的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这个商会组织下一系列远期现货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货交易的弊端,但远期交易存在的不规范,违约风险等仍旧困扰着上下游,故于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来第一张标准化合约,标志着电子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776e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7.png)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避险的渠道。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早期发展期货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在古代,人们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将来某一时间以固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
这种形式的交易为期货交易的雏形,为后来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进行期货交易。
这标志着期货市场的正式诞生。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期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之一。
当时,美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为了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以农产品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这一举措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商品领域。
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各种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交易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三、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此外,衍生品的创新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权、期权期货、跨品种套利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期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提高了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期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之一。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操纵等事件使得监管机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越发严格。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
![中国期货发展史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85d1b5430242a8956aece4b2.png)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与展望(高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
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一、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范三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 1988年~1993年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
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范,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清理整顿阶段 1993年底~2000年为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
![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史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02cf663af1ffc4ffe47ac18.png)
随 着 国 内期 货交 易 所 和 交 易 品种 的 日益 增 加 . 以及 国 内期 货市 场 交 易 的不规 范 性 .国务 院 和证 监 会 于 1 9 98
第 一 阶段 是初 级 发展 阶段 (9 8 19 18— 93年 ) ;
第 二 阶段 是 清 理 整顿 阶段 ( 9 3 2 O 1 9 — 0 0年 ) ;
通 过 第 一 次清 理 整 顿活 动 .规 范 了我 国期 货 市 场 的 国家 的金 融市 场 ,国 内期货 市 场 还 经不 起 考 验 。在 19 98 年 的亚洲 经 济 危 机的 挑 战下 ,我 国的 期 货 市 场 经 历 了 一 次 大 的考 验 .并在 这 次 危 机 中发 现 了我 国 期 货 市 场 的 缺 点 和不 足 。于 是 国务 院 决 定 于 当年 8月 1日对 我 国 的期 货 市 场进 行 第 二 次整 顿 , 下 发 了 《 于 进 一 步 整 顿 和 规 并 关 范 期 货市 场 的通 知 》 此 次 整顿 的重 点是 交 易 品种 缩 小 化 。 和交 易所 集 中化 。 发挥 规 模 经济 的作 用 。在 这 次 整 顿 中 , ( 海 、 连 、 州 )交 易 品种 也 限 制在 特 定 的几 个 交 易 上 大 郑 , 品种 。 且交 易 所 之 间不 得 重 复设 置 交 易 品 种 。 样 我 国 并 这 的期货 交 易 的集 中度 就 得 到 了空 前 的提 高 。在 这 次 整 顿
后, 逐步引入 了以现货为基础的交易机制 , 使我 国期货市 发展。 尽管第一次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但相对于发达
展 。无 论 从 交 易 所 数 量 还 是从 交 易 品种 数 量都 得 到 了快 间我 国 的期 货 市 场 是 一个 无 人 管 理 或 者 很 少管 理 的 自由 发 展 阶段 , 缺 乏 中国 金 融 业发 展 的政 策 指导 , 致 了坐 它 导 庄 、 手 交 易 、 断 市场 等 违 规 行 为 。 样 不 但 发 挥不 了 联 垄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期货百年史期货交易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期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历程,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生命力,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与汲取。
为了给中国期货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和期货交易界从事实务操作提供一个系统的历史线索,我们尝试编纂了“中国期货百年史略”,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基本顺序,前溯至唐五代,重点对清代后期直至1992年前中国期货发展的历史及其壮观场面进行了粗略的描述。
一、清代:中国期货交易的萌发时期中国期货的萌发比西方迟,但是它和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第一,中西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先出现古代的预购、赊卖,进而逐步形成了远期交易合同的形式,最后是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
人们一般把远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初级形式。
第二,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虽然与证券交易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西方相似,期货交易的萌发都是先从商品批发交易(特别是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始,然后才有证券交易、商品期货交易和证券期货交易的依次出现。
(一)清代商品交易中的期货交易萌芽在各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一谈到期货交易市场,往往都提及其他国家。
17世纪左右的在阿姆斯特丹开设郁金香交易中心市场,日本江户时代的稻米的远期合约交易。
但是鲜有介绍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
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期货市场起步阶段的起点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但是纵观期货发展的历史,早在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关于赊卖、预购等商业信用活动的发生与记载。
到了宋代,江南、四川等地有关水果、茶叶等商品交易中赊卖、预购等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到了清代,已出现了远期交易合同为中介的贸易形式。
在茶叶出口贸易中,这种贸易形式尤常见。
清代中期,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美,经营此项贸易的商人往往在收茶季节前就来到茶叶产地,与茶农或产地茶商订立茶叶远期交易合同,品种、价格、数量等预先讲定,并预付相应的定金。
当时,蚕丝交易中也常见这种交易方式。
据考证中国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最早萌芽于宋元代,在明朝初期以“开中制”为标志的中远期交易得到蓬勃发展,简单地说,明初是商人把内地的粮食、粮仓运到边防,然后官府以盐引来补偿,相应的运多少粮食给多少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商人赚的是差价,这个叫开中制。
所谓盐引,就是垄断运销盐的凭证,实际上是将盐产区的盐货交易与边境地区所实行的纳粮开中制度相结合,从而国家以远期交割的盐引套取民间商人垫付资金供给边疆军需,保证国家在盐粮交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中国朝野政权的更替使得远期交易方式徘徊不前,甚至多次倒退。
清代道光年间洋商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他们常在鸦片船到达中国之前,预先向中国人出售鸦片订货单,等鸦片船到岸后再由持单人凭单提货。
中国南方许多旅行商人携带鸦片,把它当做白银的替代品适用。
鸦片不仅被当做货币适用,而且鸦片订货单通常也被看做是货币。
“用鸦片订货单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最终实现价值的不是现金而是鸦片,这样,鸦片订货单就成为了一种临时货币。
”鸦片在内地被适用。
上海宝顺洋行将鸦片预付给广州茶商,以收购内地茶叶。
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太平洋行、旗昌央行和琼记洋行都同样垫付鸦片给中国茶商。
1851年,A·G·达拉斯评论上海盛行鸦片贸易:“我现在发现,其他大多数商行都在用鸦片支付,我认为现金并不重要。
” 鸦片战争后由于鸦片贸易的盛行,这种鸦片定货单居然在中国沿海一些地方成为类似于过去日本“米券”一样的流通媒介,充当起了“货币”的角色。
因此一些专家把这种鸦片定货单交易视为中国期货交易的萌芽之一。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有关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记载中,就已经有了“期货”一词。
不过,那时的所谓“期货”,还只是一种远期交易,与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还根本不同。
中国期货的萌发比西方迟,但是它和西方有两个相似之处:第一,中西商品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先出现古代的预购、赊卖,进而逐步形成了远期交易合同的形式,最后是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
人们一般把远期交易合同作为期货交易的初级形式。
第二,中国期货交易的发展虽然与证券交易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西方相似,期货交易的萌发都是先从商品批发交易(特别是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始,然后才有证券交易、商品期货交易和证券期货交易的依次出现。
现代意义的期货市场交易从1990年发展至今,仅有24年的历史。
但是再往前追溯,中国期货市场萌发能追溯出一个世纪之远,充分显示了期货交易的顽强的生命力。
了解中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也是回归本源,追溯本身发展命脉的过程。
(二)晚清证券交易潮的起落及交易所的出现1862年,《上海新报》上曾有人刊登广告出售自己的股份。
这表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零星的有价证券交易。
到1869年,上海已有专门从事股票买卖的外国商号了,其中最早的是长利公司(J.P.Bisset&Co.)。
但是,由于这些商号在当时主要从事外国企业股票的买卖,因此,其社会影响还很小。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股票交易在沿海一些地方发展开来。
到了1882年,在中国已出现了“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的景象,形成一种热潮。
其时,股市上交易的股票达30余种,其中多为中国企业股票。
股价呈上升趋势。
例如,招商局面值100两的股票,1876年的市价为40-50两,到1882年则已高达200两以上。
1882年10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
该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确定每日股票市价,“逐日悬牌”,并送登《申报》,“务使涨则实宜涨,跌则实宜跌”;(2)抵押股票;(3)代买卖股票。
该公司本身亦采取股份制组织形式,“招股十万两,分一千股”。
其内部组织则设正副执事二人,董事数人。
该公司成立后,每天在公司交易的股票达30余种,股价时有变化。
该公司的设立促进了当时股票交易的逐渐规范化。
1883年发生了一场金融风潮,这场风潮使中国股市受到沉重打击,引起股价猛跌,上述平准公司亦在这场风潮中消失,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股市才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1882年的水平。
1891年西方商人在上海创设了“上海股份公所”(Shanghai Sharebrokers Association)。
这个所谓公所实际上是一个西方证券掮(qián)客公会,已具有证券交易所的雏形,只是由于那时的中国股市还处于有行无市阶段,该公所的业务量还很小。
1905年洋商又在上海设立“上海众业公所”,原“上海股份公所”并入其中。
这个公所已经是当时在上海从事证券和物品投机交易的专门场所。
公所经营重点为外商企业股票和橡皮股票。
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席卷上海,累及该所,会员中破产者为数不少。
(三)清末关于创办证券市场的舆论准备1904年,梁启超撰文倡办“股份懋迁公司”(即证券交易所),期望以此推销公债。
他的这个倡议是当时民族工商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证券市场的反映。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个倡议在当时没有产生任何结果。
1907年,袁子壮、周舜卿、周金箴、叶又新等人重新提议创办证券交易所,并提出可以仿照日本“取引所”的办法进行组织。
但由于腐朽的清政府未能给予重视,结果这个也未能付诸实践。
然而,这些倡议为日后创办证券市场提供了必要的舆论基础。
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期货市场的形成及大风潮的发生(一)民初关于创办中国期货市场的呼声再起辛亥革命前后,随着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股票发行数额逐渐增多,流通也渐广,上海的一些钱商、茶商、丝商等已经开始以股票买卖为副业。
由于他们是在茶馆聚会、商谈股票交易的,因此,人们还将这一时期称为证券交易的茶会时代。
1912年北洋政府工商部在北京召开临时工商会议,各省工商界巨子100多人参加。
当时任工商总长的革命党人刘揆(kuí)一主持会议。
会上讨论了交易所设立等问题,决定在通商大埠酌量分设。
从此,股票交易被正式提到了历史的前台。
1914年秋经农商部批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正式成立。
当时会员有13家。
会址设在上海九江路,集会时间为每日上午9-11时,交易证券主要有政府公债、铁路公债、股票等。
当时,上市股票约20余种,可以同时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
交易方式仍沿用“茶会”习惯,但集会有一定场所,交易有一定时间,买卖有一定办法,已具交易所的基本构架。
因此,可将这一时期称为证券交易的“公会时代”。
随着股票交易的兴起,物品市场发展滞后而赶不上经济发展需要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
于是,形成固定的交易场所、开办商品期货交易问题便提到了日程。
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机械面粉公会附设贸易所,开始进行面粉现货和期货交易。
上海金业也有了金业公所组织,关于黄金交易已定有较为完备的规划。
所有这些实际上成了当时中国期货市场的雏形。
1914年12月在著名实业家、农商总长张謇(jiǎn)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法出台。
该法明确规定设立证券交易所须经农商部核准,同时还对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经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要求一切证券交易所都必须接受农商部的监督。
1915年5月,北洋政府公布《证券交易所法施行细则》26条及《附属规则》13条,使该法进一步完备。
从这段历史看当时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立法水平要高于市场实践水平。
这对推动中国期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6年冬,孙中山先生准备在上海筹建经营证券、花纱、金银、皮毛等交易的综合性交易所,试图通过经营交易所为当时的国民革命筹集资金。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与虞洽卿联名上书北洋政府,要求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并拟定了交易所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批准。
但是,当时农商部只许举办证券交易所,加上后来孙中山先生发起护法运动而受到北洋政府通缉,因而他也就同时被取消了上海交易所发起人的资格。
不久上海股票、金业两公会亦各自呈书申请举办交易所。
然而,由于《证券交易所法》规定一地只能设一所,这种规定导致上海各交易所发起人间的长期争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推迟了交易所的应有发展。
(二)北京、上海等地交易所的成立1918年春,北京商界和金融界人士王景芳、岳荣、曲卓新等呈请农商部批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由于北洋政府发行公债的品种和数量不断扩大,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助于推行政府公债,再加上王景芳他们主张只办证券,不像上海交易所那样兼办物品,所以很快获准成立。
同年6月5日该所正式开业,资本额100万元,经纪人60名,王小宋任理事长。
该所一经成立,其“市场组织,悉照欧美日各国交易所成例”,交易分现货、期货两种,期货又分本月期、下月期、再下月期三种。
上市证券有公债券、中外银行发行的钞票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