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爱弥儿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倡导公民意识
01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
是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02
他主张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协作,共
同完成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强调服务社会的精神
03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
总结词
引导法是《爱弥儿》中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方法,主张通过引 导让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
详细描述
卢梭认为,引导法可以让儿童在探索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 ,让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04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介 绍
• 《爱弥儿》简介 • 《爱弥儿》教育理念 • 《爱弥儿》中的教育方法 •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 《爱弥儿》中的教育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爱弥儿》简介
作者介绍
•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倡批判性思维
卢梭认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鼓励孩子提问和质疑开始, 培养他们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不盲目接受权威观点。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主张通过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 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卢梭提倡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培 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
提倡扩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 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师资培训和教 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介绍:18世纪启蒙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了他对于学前教育的思考和理念,即从婴儿时期开始的教育过程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一、“自然发展”学前教育理念卢梭主张从婴儿出生开始,以自然的发展过程来引导幼儿教育。
他强调孩子需要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探索世界,而不是受到过早的干预和束缚。
卢梭认为,幼儿应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创造力,而不是被外界的规则和期望框限。
这种“自然发展”教育理念在今天的学前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充满好奇心的探索中,他们能够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包容、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让幼儿在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中成长。
二、感官体验与情感培养卢梭提到,感官体验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主张,幼儿应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卢梭强调,幼儿在感官体验中能够培养情感和美感,进一步加深对于自然和人类的理解。
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也有启示意义。
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情感和美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感官刺激和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情感互动中感受美好,培养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个性本位与适应社会卢梭认为,学前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为中心,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
他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主张将教育围绕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展开,培养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卢梭还认为,适应社会并不意味着盲目从众,而是要以个体的需求和能力为前提,在获得自由发展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
6、自然教育还可以通过身体教育和感官 教育进行
(1)身体教育与理解力。 (2)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谢谢观赏
第三节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 原则和方法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
(1)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是不自然和虚假 的。
(2)要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
2、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自然教育
(1)“物的隶属”和“人的隶属”的区别 (2)应对儿童进行“隶属于物”的自然教 育。
对教育的关注:在《爱弥尔》一书的原序中, 卢梭提出了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和如何研究教育的 问题。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研究教育要先从研究学生开始。 应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一种实行起来容易的 方法。这种思想和方法就是自然主义的思想和方 法。
“自然教育”的目的观:在《爱弥尔》一书 中,卢梭清晰地表达了自己“自然教育”的目的 观。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1742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结识了 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 的编写工作。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 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49年,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能使道德改 善还是使道德堕落》为题举办征文活动,卢梭参 加了法国狄昂学会的征文并获得了首奖。卢梭的 论文犀利、尖锐,与众不同,社会反响强烈,的目的和本质 卢梭认为,从自然教育的目的来看,自然教 育不是培养野蛮人,而是培养自由人;不是培养 “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 总之,卢梭所谓自然教育的本质是以儿童的 自然倾向为基础,受儿童的自身发展的法则所支 配,培养能够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 自由人的教育。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如下:
《爱弥儿》是法国作家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
《爱弥儿》是一篇很大程度上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
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以及第一部教育小说。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
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爱弥儿》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4、青年期教育(15~20岁)
青年期(十五到二十岁)是儿童发生重 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 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 人,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宗教教育:卢梭认为,宗教教育与道德 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宗教教育就没有真 正的道德教育。
性教育:他认为人要获得性知识的年龄, 是随人所受的教育以及岁自然的作用而有所 不同的,因而应尽可能延迟这个年龄的到来, 可使年轻人体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7/17/2020
【农村孩子】 总体评价:农村孩 子不愁住;农村孩子也不怕所谓 的“居室污 染”,他们的家一般 都是平房,不用装修的,外表看 起来天然无雕饰,而室内拙朴无 华,绿色健康。绝对保证了呼吸 的畅快无阻,实在是舒爽之 极。
【城里孩子】 总体评价:用电脑,毁眼;用 手机,花钱;用MP3,伤耳;用文曲星,偷 懒;用小车,污染;城里孩子都生活在钢筋 水泥的丛林里,幼儿园的孩子,出了家门有 专人专车接 送;一到放学的点,小学校门外 的马路准堵车;中学生出门都跨上各种各样 的山地赛车,要么就搭公共汽车,招手拦的 士也不是新鲜事了。大部分孩子不用走路, 体质差,都缺乏体 锻炼哇!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 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 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 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卢梭《爱弥儿》读后感1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
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
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
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
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
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
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
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的根据。
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2《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
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
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1卢梭在他的《爱弥儿》第一卷里写道:“母不母,则子不子。
”是啊,母不母,则子不子。
如卢梭说的那样:“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尽她的义务,则对方也将不好好地尽他的义务。
”如果一个母亲没有好好地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那么她的孩子必定也不会好好地去做他该做的事。
当然,还应该加上:“父不父,则子不子。
”一个熟人,和我一样是一个高三孩子的母亲。
孩子很不听话,已经上高三了,却成天上网,连睡觉都躲在被子里用手机上网。
老师常把她找去,让她管好孩子,可没什么效果。
一天,她问我的老公:“你的孩子那么听话,学习那么自觉,从来不需要人催,你是怎么教育他的?”老公回答说:“这个一下子可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父母只顾着自己玩,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其实,这位母亲就是一位贪玩的母亲。
有一次,住校读书的儿子打电话给她,说这个双休日学校放假,他要回家吃饭。
但到了双休日,这位母亲却在同事家打了两天麻将,让儿子自己去吃快餐。
儿子之所以打电话给她,就是希望妈妈双休日能和自己在一起,并能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感受感受在学校里不能感受到的亲情。
但是妈妈的做法却让儿子大失所望。
我可以想象那个小家伙是如何怨气冲天地去了学校的,也可以想象当他的妈妈教训他的时候他是如何理直气壮地顶撞的。
因为当妈妈的没有尽职尽责,说出的任何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都没有任何说服力,不能让儿子服气。
“母不母,则子不子。
”还强调了作为母亲的榜样作用。
一个母亲,不仅作母亲要是称职的,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对待事业与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榜样。
很难想象,一个泼妇似的母亲,她的孩子会有多高的教养,一个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的母亲,她的孩子会爱学习,长大了对待工作会有多么负责任。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以坚贞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赋予她们的极其高尚的使命的好母亲们,卢梭这样写道:“根据最简单的道理得出来的结论,根据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人曾加以反驳的事例,我敢向这些可敬的母亲保证,保证她们将得到她们丈夫的坚定不移的爱情,保证她们将得到她们的孩子的真诚的孝顺,保证她们将得到人人的尊敬,保证她们分娩顺利,毫无痛苦和不良的后果,保证她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最后,还保证她们终有一天将高兴地看到自己的女儿学她们的榜样,看到其他的丈夫叫他们的妻子以她为模范。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15篇)
《爱弥儿》读后感(精选15篇)《爱弥儿》读后感1《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
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但作为一位准妈妈,我也非常能理解父母们的想法,也常常纠结以后自己要不要变成这样的家长。
但在读了这本书后,我真的想通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孩子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
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教育学名著_卢梭《爱弥儿》的介绍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1、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 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 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 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 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例如卢梭举例说,如果孩子弄坏东西,大人只要不去修理,让他感受到没 有那样东西带来的不便,就可以让他在事物中明白,自己做的是不对的。
语言有时是很伤人的利器。所以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不要口训,更禁止 体罚,让孩子在自然事物中寻到答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2、卢梭重视孩子童年的快乐。
我赞成在孩子的儿童期应该给更多的欢乐给孩子,而不是磨 难。大人应该帮助孩子,让他们度过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卢梭十分反对超前教育。 现状:拔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教育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不及待 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们看来有用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完全 忽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年龄段可以掌握什么。
《爱弥儿——论教育》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一个人 是有意识和情感的。我国现实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在社 会、家庭、学校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基础, 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论述男子教育的改革,揭穿法国封建教育的腐朽荒谬,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借爱弥儿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子女的革新。
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围绕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而展开。
这本书全面体现了卢梭的教育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而今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
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
而《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
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
教师读书笔记《爱弥儿》
教师读书笔记《爱弥儿》《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体形式的著作。
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开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开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兴旺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
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开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和风气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种教育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的,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
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开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开展。
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
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
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影响了后世很多教育家。
其中,卢梭提出的“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今天教育的影响。
一、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的主要内容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与传统教育截然相反的观点:要以孩子的天性为出发点,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强制孩子接受成人的教育。
其中,卢梭提出的以下观点是其思想的核心:1.自由教育:孩子需要自由,需要有充分的发挥自己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卢梭认为,成年人应该尊重儿童,给他们自由和权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生长。
2.自然教育:卢梭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基础,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发展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性教育:卢梭认为,孩子的感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
感性教育包括感性陶冶和感性锻炼,让孩子在感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4.专门教育:卢梭极力反对让孩子过早接受智力教育,他主张儿童应该首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例如写字、数学和阅读等,以便顺利完成智力教育。
5.个性教育:卢梭认为,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存在,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教育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展开,并给予他们专门的关注和培养。
二、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的影响及启示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深刻影响了世界教育,并为今天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启示。
1.开创新的教育方向: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开创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向,这种方向是基于对孩子天性和自然的理解所形成的。
不再把孩子视为空白的“废纸”,而是把孩子视为有着自身属性的生命个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天赋和才华。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把孩子塑造成父母希望的那种形式,而是让孩子在自然的条件下发挥自己天赋和才华。
2.推进课程的改革:卢梭爱弥儿教育观点提出了儿童个性化教育的想法,这就促进了课程的改革。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再强调传达知识,而是注重学习和发展技能。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一、本文概述《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教育巨著《爱弥儿》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
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对于后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卢梭及其《爱弥儿》进行简要介绍,概述卢梭的生平和教育背景,以及《爱弥儿》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随后,将重点分析卢梭在《爱弥儿》中所阐述的自然教育观、儿童中心论、阶段性教育等核心教育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评价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分析其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精髓,认识到其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当今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卢梭教育思想概述卢梭,这位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其杰作《爱弥儿》深刻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当时社会教育制度的批判。
他坚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自然人,即一个自由、独立、道德高尚的人,而非被社会习俗和偏见束缚的人。
卢梭强调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他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纪律约束的教育方法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压制了他们的天性。
相反,他提倡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卢梭看来,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
因此,他主张通过情感教育、榜样示范和实践锻炼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他也强调教育者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道德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儿童。
卢梭还关注到了女子教育的问题。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0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0篇)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0篇)卢梭《爱弥儿》读后感1《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
卢梭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思想家,卢梭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子。
爱弥儿是他假想的学生,一个他要真心教育、成就的学生。
卢梭认为,对人的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人的教育、物的教育、事的教育。
只有三种教育的有效结合才可以说得上真正的教育。
按现代教育的观点就是,教师、家长等人的教育、客观环境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观察、思考。
卢梭也认为,教育中存在着别有用心的教育,存在着试图把人教育成某些人奴隶的教育,这要值得我们警醒。
教育要先把人培养成为人,让他懂得人的权利,人生而自由和平等,谁比谁也不高贵,谁比谁也不低贱,人首先要做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自由人。
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该哭就哭,该乐就乐。
压抑孩子的自然需要,压抑人的自然需要是违背教育道德的。
不承认人的自然需要的合法性的,一定是伪道德,一定是欺骗性的道德。
卢梭认为要培养人的感受美的能力,道德、技术、艺术无不是自然界中美的化身,在人的一生中追求事业、家庭和人生价值的成功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人是不断追求完美的、打造完美的。
教育的重要目的,还在于能够使人善于比较各种关系,在比较中抓住要害关系。
总的感觉,人生真正的学习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才能够看懂一些过来人的真实体会和感受,才懂得一些道理的珍贵。
记得上大学时,教心理学的老师让大家读读这本书,但怎么也读不进去。
今读爱弥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感觉心有灵犀,卢梭的想法与现代社会教育理论竟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不得不佩服啊!卢梭《爱弥儿》读后感2首先,来谈一下《爱弥儿》这本书。
此书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创作。
撇开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不谈,我看到得是爱弥儿在教育家的指导下,由婴儿长至成人并与自己的所爱结为伉俪的过程。
爱弥儿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
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从出生得那一刻,他的人生轨迹已由父母绘制好—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不少于2000字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不少于2000字示例文章篇一:《读〈爱弥儿〉有感》哇,最近我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这可真是一本超级有趣又让我想了好多好多的书呢!《爱弥儿》里讲的是一个叫爱弥儿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卢梭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老师,在书里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怎么去教育爱弥儿,让他成为一个健康、善良、聪明又独立的人。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教育故事呢?就好像我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盒,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宝贝。
书里一开始就说,要让孩子自然地成长,就像小树苗一样,不能老是把它绑得紧紧的。
我就想啊,我们平时在学校里,有时候老师管得可严了,是不是就像把小树苗绑得太紧了呢?比如说,我们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有时候会规定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活动,这是不是就有点不自然呢?我跟我的小伙伴小明就讨论过这个事儿。
我对小明说:“你看,爱弥儿要是在咱们学校,他肯定不喜欢课间只能在那么点地方玩。
”小明就说:“是啊,我也想能在操场上到处跑呢。
”书里还说,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教育。
这就好比做菜,不同的菜要在不同的时间放不同的调料才能做出美味。
对于小孩子,卢梭说不能给他们讲那些很深奥的大道理,就像不能给小娃娃吃硬邦邦的骨头一样。
我们小孩子的脑袋就像一个小口袋,只能装得下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我爸爸跟我讲股票的事儿,我听得一头雾水,就像在听外星语一样。
我就跟爸爸说:“爸爸,你说的这些我根本听不懂,就像你给我看一本全是生字的书一样。
”爸爸听了之后,就再也不在我面前讲那些复杂的股票的事儿了。
这就是卢梭说的,要给孩子合适的知识嘛。
爱弥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去接触大自然。
卢梭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我特别同意这一点呢!我每次去公园玩,看到那些花花草草,就觉得特别开心。
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小红一起去公园观察昆虫。
我们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一块很大的面包屑,小红就说:“你看这小蚂蚁多厉害啊,这么小就能搬这么大的东西。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分阶段教育
卢梭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 不同的阶段,针对每个阶 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 教育。
实践教育
卢梭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 儿童亲身体验知识,认为 这种教育方式更有利于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
《爱弥儿》中的教育哲学
个性化教育
卢梭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 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育 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育
未来教育应更加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其兴趣和特长,提供多 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方式。
培养创造力
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 和尝试新事物。
家庭教育与社会责任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家长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了儿童独立 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但过度 强调个体自由可能导致忽视集体和社 会责任的培养。此外,卢梭的教育理 念过于理想化,难以完全实现,在实 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难和挑战。
实践局限性
《爱弥儿》中的教育理念虽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 在一些问题。例如,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强调儿童天性的自由发展,但这种 教育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于大多数家长和教育机构来说可能难以 实现。
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了儿童天性的自由发展,反对过度干涉和强制教育。然而,在当今高度竞争 和功利化的社会中,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可能难以完全放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爱弥儿》 中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受到限制。
理论局限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自然主义 教育理念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 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 争议。例如,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 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堕落。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些学 者认为人性并非本善,而是具有复杂 的多面性。
对卢梭爱弥儿的写作结构
对卢梭爱弥儿的写作结构
卢梭的《爱弥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爱弥儿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回忆。
卢梭在这个部分中描写了爱弥儿母亲的逝世和自己做养父的情况,以及爱弥儿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和与卢梭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爱弥儿成年后的生活。
在这个部分中,卢梭描述了爱弥儿在城市生活中的孤独和困惑,以及她对卢梭的依赖和感情。
第三部分是卢梭对于爱弥儿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个部分中,卢梭探讨了自己为什么对爱弥儿那么痴迷、为什么会把她看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以及他自己对于这种痴迷的看法和后果。
同时,卢梭也分析了社会和家庭环境对于爱弥儿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整部作品的结构清晰明了,逐步分析了爱弥儿的成长和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卢梭对于自己与爱弥儿之间感情的复杂心理和思考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爱弥儿》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日内瓦,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
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
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
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
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
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
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
1760年发表文学著作《新爱露意丝》,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
《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
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
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
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
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
1778年病逝。
《爱弥儿,或论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 ION,1762)卢梭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
中译本《爱弥儿》于1923年由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8年,李平沤又根据法文原版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地名译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59.7万字。
《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现以以下五个方面作一评介:(一)“自然教育”的目的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
在他看来,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祖国,能履行职责的公民。
可是,在现存的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的主权被摧毁,人的天赋自由被践踏,不平等达到了顶点。
在这种国家中没有公民,只有专制君主的臣民。
因此,在既无“国家”,又无“公民”可言的社会条件下,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然人”。
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可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他在第一卷中写道:“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二)“自然教育”的作用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
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
《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绐它添加什么东西。
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他指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
他在第一卷中写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
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
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即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二是人的教育——即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三是事物的教育——即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的良好经验。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就能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达到他们的目标,生活得有意义。
否则,便会摧毁儿童的天性。
使他们成为‘没有味,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乃至烂掉。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
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
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
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
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
他在第二卷中写道:“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
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
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他写道:“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
”(四)教育阶段论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两岁为婴儿时期;从2岁到12岁为童年时期,从12岁到15岁为少年时期;从15岁到成年是青年时期。
他主张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1.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2岁)卢梭在第一卷中论述了婴儿时期的教育。
他指出,儿童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甚至觉察不到其自身的存在。
因此,教育应从出生开始。
(他写道:“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
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种观点,他反对对儿童娇生惯养,要求选择好的保姆和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清淡的素食、衣服要宽松、多呼吸乡村的新鲜空气,洗冷水浴等。
与此同时,卢梭也非常重视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认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意识和意志,只有感觉,但这时的感觉器官尚未成熟,感觉到的只是快乐和痛苦。
因此要帮助儿童去发展他的感官,如通过触摸了解物体的冷热、软硬、轻重、大小;在活动中获得远近的观念;在行走中学会判断距离等。
此时的婴儿也无善恶的观念,因此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使他习惯于看新事物,看丑恶的和讨厌的动物,看稀奇古怪的东西,直到对这些东西都习惯了,用这种方法克服儿童的恐惧心理,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
卢梭认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关联的,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全的精神;虚弱的身体会使精神也跟着衰弱,而放纵和刺激欲望也会摧残身体。
他写道:“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身体愈壮,它愈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婴儿时期的教育,通过对儿童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使儿童学说话、学吃东西、学走路,尽早使他们自由地支配身体,自己控制自己,还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
2.儿童时期的教育(2岁一12岁)卢梭在第二卷中论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
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
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
他写道:“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当心灵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辽阔的思想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但这并不意味着卢梭主张这一时期不要智育和德育。
事实上,卢梭是针对封建教育不顾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律灌输宗教道德信条,学习单纯书本知识,提出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在智育方面,卢梭指出:“在我们身上首先成熟的官能是感官,因此,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
”对于如何发展儿童的感官。
卢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见解。
认为,人有六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共通的感觉(观念)。
其中触觉最重要。
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感觉,从触觉得来的材料,比其他感觉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