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因其突发性、致命性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死敌”,全世界都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劳力财力。

近年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强调的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即心搏骤停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心搏骤停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针对心肺复苏(CPR)本质规律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

如何贯彻心肺复苏生存环理念,在围心搏骤停期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开展心肺复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STD-CPR过程中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肺损伤、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 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如此种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应运而生。

1 适应证AACD-CPR适应证包括:开放性胸外伤或心脏贯通伤、胸部挤压伤伴CA且无开胸手术条件;胸部重度烧伤及严重剥脱性皮炎伴CA;大面积胸壁不稳定(连枷胸)、胸壁肿瘤、胸廓畸形伴CA;大量胸腔积液及严重胸膜病变伴CA;张力性及交通性气胸、严重肺大泡和重度肺实变伴CA;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换术者(胸外按压加压于置换瓣环可导致心脏创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继发CA;纵隔感染或纵隔肿瘤伴CA;食管破裂、气管破裂伴CA;胸椎、胸廓畸形,颈椎、胸椎损伤伴CA;11 STD-CPR过程中出现胸肋骨骨折者。

AACD-CPR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等。

2 操作方法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AACD-CPR临床操作方法,即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CA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AACD-CPR,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项关键的救生技能,用于抢救因心跳停止而导致的窒息或心脏骤停。

为了提高CPR 的质量和有效性,国际上广泛采用统一的指南进行指导。

本文将介绍2019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以及其中一些重要的更新和改进。

一、指南简介2019年心肺复苏指南是由国际心脏与呼吸复苏联合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根据大量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制定的。

该指南系统评估并综合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研究,旨在提供最佳的心肺复苏实践建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二、重要更新和改进1.早期急救和心肺复苏的一体化根据新的指南,强调早期急救和心肺复苏的一体化,强调公众和医务人员在发生突发心脏骤停时的重要作用。

提高大众的心肺复苏认知和急救技能,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2.心肺复苏的基本环节指南明确了心肺复苏的基本环节,即“查明状况-救助-召请急救-通知急救服务”。

当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要快速查明状况、开始进行救助,并及时召请急救和通知急救服务。

3.救助者胸外按压技术指南强调了救助者的胸外按压技术的重要性。

在心肺复苏中,进行连续有节奏和合理深度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重要器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指南推荐公众应该广泛学习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 的使用可以在心脏骤停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提高恢复心脏正常脉搏和自主呼吸的机会。

5.心肺复苏药物治疗指南提醒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谨慎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

三、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1. 查明状况在发现有人突然倒下时,要先判断状况是否安全,确认是否需要协助抢救措施。

医海拾贝:解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医海拾贝:解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医海拾贝:解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制定了首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已公布,该《共识》对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与临床适应证做出了规范及原则性建议,现作一简要解析。

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一些病例禁用胸外按压;二是胸外按压易并发生胸肋骨骨折;三是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影响了心肺复苏的生存率。

为提高创伤性与继发性心脏呼吸骤停复苏的成功率,另辟蹊径推广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势在必行。

在学术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此为契机,有学者对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及其复苏仪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并先后在全国数十家大型医院展开,获得了满意效果。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充分运用了腹泵、胸泵及肺泵机制。

当实施腹部按压时,腹腔内压力升高,腹部脏器及容量血管受压,使腹部器官中含有的人体25%的血液回流入心脏,增加动脉压力以及冠脉灌注压;提拉腹部时,腹腔内压力减小,利于心脏输出,同时腹腔大静脉开放,下肢血液顺利回流,为下次心脏输出做准备,实现了腹泵机制。

行腹部按压时,膈肌受压上移,胸腔内容积减小,增加了胸内压;提拉腹部时,膈肌下移,扩大了胸腔的容积,增大了胸腔的负压,充分发挥了胸泵机制。

与此同时,腹腔压力升高,肺脏受压回缩使肺泡内气体排出,促使CPR患者完成呼气动作;胸腔内负压增大,肺脏膨胀使空气进入肺泡,促使患者完成吸气动作,发挥了肺泵机制。

施救者用双手紧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将其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见上图),提压板上方三角形的顶角放在肋缘和剑突下方,负压装置的开口与被救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快速启动负压装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

施救者于患者侧方通过提压手柄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按压和提拉的时间为11。

向下按压时垂直用力,勿左右摆动;提拉时垂直向上均衡用力。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1 / 1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气管异物并发心搏骤停案例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气管异物并发心搏骤停案例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气管异物并发心搏骤停案例张开杨春杰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从而导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出现骤然的缺血、缺氧以及功能丧失。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若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将迅速出现全身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走向死亡。

胸外按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复苏措施,但在基层医院急诊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心搏骤停患者合并气道异物,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甚至妨碍气道管理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

因此,国内医学专家发明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在研究中发现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适用于上述特殊病情,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能帮助患者开通上下呼吸道、配合清除气道异物、达到体外腹式呼吸的效应。

本文结合1例气管异物并发心搏骤停患者,探索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应用。

病历资料患者为女性,67岁,因食物卡塞气道后呼吸困难大约15分钟,于1月31日19时10分被家人送入我院抢救。

患者既往体健。

约15分钟前,患者因吃油炸肉丸子时突然出现情绪波动致使丸子卡入气道,紧接着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面色苍白、全身出汗,当时尚可配合简单应答,家人立即拍打患者胸背部未能使其排出食物团块、急送患者至我院;到我院大门口时,家属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我院保安及分诊人员帮助患者家属迅速用车推送患者至急诊抢救室。

查体:血压测不出,呼吸频率为7次~8次/分,血氧饱和度测不出,血糖9.0毫摩尔/升,深度昏迷,间停呼吸,口唇发绀,三凹征明显,听诊双肺呼吸音弱,四肢皮肤湿冷,双侧瞳孔散大等圆、直径约4毫米、光反射消失,心音及颈动脉搏动消失,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

初步诊断:心搏骤停、气管异物。

立即给予持续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经口可视喉镜打开气道,可见一直径约2.5毫米的食物团块随着腹部一提一压逐渐靠近喉部时,用长镊子迅速夹取团块,用呼吸气囊通气两次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操作的医务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考核,操作前征得患者子女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指南和操作仪器说明书。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现代心肺复苏(CPR)历经50余年的实践,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虽有提高,但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1、2]。

完善和发掘CPR的适宜技术与方法,以求提高CPR患者的生存率,是心肺复苏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制订了首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以《标准与指南》的形式同期发布。

本文对其作一简要解析。

1 腹部提压CPR产生的背景1.1 传统心肺复苏法的局限性传统心肺复苏法(STD-CPR)时受其胸外按压禁忌症局限性的制约,而缩窄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

在实施按压时需要足够的力度(45-55 kg)和幅度(>5 cm),有约1/3被救者发生肋骨骨折[3],而对于合并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CA患者,胸外按压因可能加重骨折、导致骨折断端伤及肺脏与胸膜而属于禁忌;且此时胸廓复张受限,难以保证传统的按压力度和幅度,影响“心泵”和“胸泵”作用的理想发挥,继而可降低CPR效果[4]。

因此对于部分具有胸外按压禁忌的CA患者而言,单一的胸外按压方法是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

1.2 传统心肺复苏法的缺陷性STD-CPR存在只能单一建立循环而不能兼顾呼吸的缺陷性。

依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实施CPR时,胸外按压人工循环终止后再给予人工通气,这种按压的中断期予以通气的方式,人为的使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被独立开来,使其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没有人工循环支持,导致通气与血流相脱节,通气/血流比(V/Q)异常,影响肺内气体交换,不能保证CPR时的氧合[5],导致复苏成功率降低。

1.3 传统心肺复苏法的片面性在实际的临床心肺复苏中的,CA大致可分为原发性CA和继发性CA 两类,其中继发性CA多因窒息缺氧引发(如溺水,窒息,呼吸衰竭等),心搏骤停时氧储备可能已经耗尽,故更强调呼吸支持的重要性,此时提供符合生理机制的理想人工通气模式,即在人工循环的状态下给予同步通气,以利于保证肺泡换气的有效进行,确保CPR时的氧和,而单纯的STD-CPR胸外按压是不够的。

心肺复苏应急要点

心肺复苏应急要点

心肺复苏应急要点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维持人体的心脏和肺部功能,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应急要点:
1.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判断患者是否没有意识、没有反应和没有正常呼吸。

2. 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如果有其他人在场,立即通知他们拨打紧急救护电话,确保专业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3. 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将患者仰躺在坚硬的平面上,站立在患者的一侧。

双手掌心贴合,放在患者胸骨正中间,用力压下至少5厘米,每分钟100-120次。

4. 进行人工呼吸:单人施救时,施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双人施救时,可以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由另一名救援者进行人工呼吸。

5. 注意呼吸道通畅: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可以检查是否有口腔内有杂物或痰液,并采取措施将其清除。

6. 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在附近,尽快使用它。

按照AED的操作指南,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部,然后按照语音指示进行电击。

7. 继续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如果没有专业急救人员在场,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有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请注意,这只是一份简要的指南,实际应急情况中最好接受专业培训,以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

关于心肺复苏急救要点

关于心肺复苏急救要点
心肺复苏的要点
某些心跳骤停发生前会有一些警示信号,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1.胸痛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
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的头痛
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不同的年龄段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不尽相同,小儿防意外,青少年防疾病,中壮年防劳累,老年人防慢病。中、壮年则应该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而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对老年人应该防控慢性病。
1.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
位置: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
姿势: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按压: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 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比例: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2.腹部提压CPR
腹部提压CPR是基于胸外按压CPR使用禁忌证而诞生的、避免按压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心肺复苏方法。
操作方法:为施救者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双手紧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的提压手柄将提压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压板上方的三角形顶角放在肋缘和剑突下方,负压装置的开口与被救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快速启动负压装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贴合。
施救者于患者侧方通过提压手柄以100次/分的频率连续交替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按压与提拉的时间比为1∶1,向下按压时垂直用力,勿左右摆动,提拉时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压力度控制在50kg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kg左右。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心肺复苏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 CPRB. ABCC. CBDD. DCM2、在心肺复苏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什么评估?()A.呼吸评估B.脉搏评估C.意识评估D.以上都是3、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是什么?()A.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B.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D.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4、心肺复苏中,每分钟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多少?()A. 60-80次/分B. 80-100次/分C. 100-120次/分D.以上均不对5、在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什么?()A.口对口人工呼吸B.口对鼻人工呼吸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D.以上均不对二、简答题6、请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61、请简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611、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为什么要特别注意按压的深度和力度?6111、请简述在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简述在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1、心肺复苏的英文缩写是CPR。

2、在心肺复苏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意识评估。

3、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是:C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4、心肺复苏中,每分钟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60-80次/分。

5、在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6、心肺复苏的步骤为: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有无脉搏,如无反应则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注意避免按压中断;然后开放气道,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500-600毫升,频率为每分钟8-10次;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急救人员到来。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情况;其次注意按压的深度和力度;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7、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听呼吸音、触摸颈动脉等方式进行。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2) 高/ 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异常
(3)高/ 低体温
①低体温:延长CPR时间、当核心体温< 30 ℃时不考虑起 搏和除颤及药物治疗、复温是对该类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 ② 高体温:CPR 时除遵循标准方法外,应进行持续降温
特殊原因
(4)低血容量
复苏时首要的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容量(大量常温血制品或晶 体液快速输注)的同时,立即针对病因治疗及控制出血
CA 中期的 “三化”方 法
CA 后期的 “三生”方 略
02
1
前期的“三预”方 家庭预防 针 医院预防
社区预防
医院是CA 救治的关键主体,既是对OHCA 患者高级生命 和复苏的终点站,也是院内心搏骤停(inside 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整体防治的主战场
CA 前期的家庭预防
(8) 中毒
当遇到原因不明的CA,特别是不止1 例患者时,应警惕 中毒可能,且应注意施救者个人安全
特殊环境
特殊人群
孕妇
腹式CPR
患者低龄、原发病为AMI、能够去除引发CA 的病因(如低体温、 肺栓塞)等特征预示患者预后良好,故因人而异或“超长CPR”也 可以抢救成功并康复。
3
CA 后期的“三生”方 复生 略 延生
(5)张力性气胸
使用针刺减压法,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
(6)心包填塞
胸外按压无法有效实施也可以酌情考虑 其他有效的CPR 方法(如开胸直接心脏挤压)
特殊原因
(7)血栓
①肺栓塞:CPR 的同时考虑静脉溶栓治疗、CPR 的时间至少 60~90 min ②冠脉栓塞:CPR 成功后应尽快安全转运到能进行PCI 的医院 实施介入治疗、院内、院外无缝隙连接和配合,迅速将患者送 入导管室。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课件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如心脏疾病、创伤、中毒 等。
禁忌症
对于有腹部损伤、腹腔内大出血、妊娠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
02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确保安全环境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应确 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对 施救者和患者造成二次伤 害。
检查意识与呼吸
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 、是否有正常呼吸,以及 是否有脉搏。
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相比,自动体外除颤器需要专业人员操 作,而且设备成本较高。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则可以在任何情 况下由非专业人员实施,具有更高的普及性和实用性。
04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临床应用情况
适应症
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呼 吸、心跳骤停的急危重症 患者,如溺水、窒息、药 物中毒等。
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与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比较
01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CPR)是一 种新型的心肺复苏方法,通过按 压腹部来产生胸腔压力,从而促 进血液循环。
02
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腹部提压 心肺复苏具有更高的复苏成功率 ,并且可以避免肋骨骨折等并发 症。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比较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给予电 击除颤的设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非常有效。
社会认知与接受度提高
公众科普宣传
01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该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政策支持与引导
02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为其推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最新资料推荐------------------------------------------------------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2019 心肺复苏指南(AHA) 2019 年 10 月 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隆重登场,5 年的时间,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修改呢?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14 大要点更新: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1.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2.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心脏按压、通气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二、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俩链:即院内急救体系链和院外急救体系链。

院外急救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在院外急救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

三、按压深度的变更 1.首次规定了按压深度的上限: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深度5cm<6cm(就是说按压深度至少 5cm,但不得超过 6cm。

1 / 5)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超过 6cm 会出现并发症。

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2.包括小于一岁的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所有儿童,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为婴儿 4cm,儿童 5cm。

青少年的按压深度应与成人的按压深度保持一致,即按压深度5cm <6cm。

四、按压的频率 1.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 次/分。

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发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过快(>140 次/分),则导致按压幅度不足。

2.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适当的速率(100-120 次/分)和深度(5cm<6cm)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CPR方法甚为关键。我们创造腹部提压装置充分
发挥了“心泵”、“胸泵”和“肺泵”作用, 经过
提拉与按压腹部实现心和肺复苏并举, 是CPR方法
一次重大创新。伴随临床和试验研究深入, 腹部提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第16页
心肺复苏新方法部提压
第10页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第11页
腹部提压CPR复苏前、复苏中、复苏后1h HR、BP、SpO2改变( x ±s)
项目
例数(n) 复苏前
复苏中
复苏后2h
HR(次/分)
18
0
135.25±10.11* 124.16±12.51*
MAP(mmHg)
18
0
72.58±7.46*
76.82±9.23*
SpO2(%)
18
*: 与复苏前比较p<0.01 #: 与复苏中比较p<0.05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36.25±4.10 78.39±8.41*
95.90±7.36#*
第12页
三种复苏方法对肺潮气量影响( x ±s)
方法
n 潮气量(ml) 通气量(L/min)
腹部提压 16 565.03±47.11** 11.3±0.94**
腹部提压概念
是一个经过腹部提压对心脏骤停患者进 行心肺复苏(CPR) 方法。其利用负压装置吸 附于腹部并进行有节律提拉和按压,使膈肌 上下移动,充分发挥 “心泵”和“胸泵”作 用,又能起到一定通气作用。在防止造成肋 骨骨折等并发症同时,真正实现了心与肺复 苏并举目标。
心肺复苏新方法腹部提压
第1页
腹部提压背景
以往胸外按压约1/3发生肋骨骨折;遇有
合并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血气胸、胸部

2019心肺复苏指南精品文档10页

2019心肺复苏指南精品文档10页

2019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五部分电生理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电除颤、心脏复律、起搏治疗(Electrical Therapies: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 and Pacing)本章旨在为体外自动除颤仪(AEDs)除颤、人工除颤、同步电复律和起搏治疗提供一个临床应用指南。

在基本生命支持阶段(心肺复苏第一阶段),施救者和医务人员通常使用AEDs为患者进行抢救,而人工除颤、心脏复律和起搏治疗则在进一步救生的过程中(即心肺复苏第二阶段)使用。

除颤+心肺复苏术:关键性联合早期除颤对于救活心脏骤停(SCA)病人至关重要,其原因如下: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纤颤(VF);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4.短时间VF既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目前已有数个研究证实了电除颤的时间效应和CPR的旁观者效应。

在没有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每过一分钟,VF致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则下降7%到10%。

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则病人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下降3%到4%)。

从目击SCA发生到除颤,CPR能够使生存率增加2-3倍。

如果旁观者对VF型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CPR,尤其是在SCA发生后大约5分钟内予以除颤,则能救活病人并使其神经功能免于受损。

CPR可以延长VF的除颤时间窗,并提供少量的血流为脑和心脏输送一些氧气以维持代谢的基本需要。

然而,仅有基本CPR则不太可能终止VF 和恢复有效灌注心律。

新指南推荐CPR和AED联合为了成功救治VF型SCA病人,施救者必须能够迅速地联合运用CPR和AED。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必须采取一下3个步骤以为病人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1.激活急诊医疗服务(EMS)系统或急诊医疗反应系统;2.立即进行CPR;3.熟练运用AED。

202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全文)

202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全文)

202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全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ctive abdominal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PR [AACD-CPR])是源于临床上针对心脏骤停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禁忌证的限制而产生,且在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过程中约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传统胸外按压技术的实施,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由此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应运而生。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改变胸腹内外压力,发挥“腹泵”机制,进而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并重的心肺复苏之术。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有着共通之处,即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履行起死回生的使命(如图1-2)。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是如何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呢?它是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其吸盘吸附于心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由抢救者手持手柄,主动提拉与按压腹部,使腹腔内压力发生变化,驱动胸腹之间的膈肌上下移动产生的“腹泵”机制,继而改变胸腔内容积与胸腔内外压力梯度,发挥“胸泵”“心泵”“肺泵”多泵效应,增加心排血量的同时完成体外腹式呼吸,进而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并举的心肺复苏技术(见图3-4)。

图3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图4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操作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能发挥什么独特的作用呢?一是可以对胸廓不完整(胸肋骨骨折等)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而弥补了以往胸外按压不能对胸部创伤患者行心肺复苏的缺陷;二是对可进行胸外按压的胸廓完整性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同救治,达到了胸腹联合心肺复苏的较大化效应;三是可以驱动胸腹之间的人体主要呼吸肌——膈肌完成体外腹式人工呼吸效应(图5)。

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所使用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针对成人患者设计,不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及体重小于40 kg大于150 kg的患者等)。

腹部提压cpr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cpr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cpr操作方法腹部提压(Abdominal Thrust)也被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用于紧急情况下解救窒息患者的急救方法。

以下是腹部提压的操作方法:1. 当你发现有人窒息时,首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腹部提压。

要确认患者确实处于窒息状态,可以询问他们是否能够发声或咳嗽,如果患者无法回答该问题,或者手指、嘴巴周围发现有明显的异物,那么就需要进行腹部提压。

2. 站在患者身后,将拳头放在患者腹部的中央位置,略微上方的位置。

确保拳头不会直接压在患者的胸骨上,以免导致骨折。

3. 右手抓住左手的拳头,用力向内和向上进行腹部提压。

这个动作类似于在拳击时的拳头冲刺的动作。

4. 使用适度的力量进行腹部提压,力度要足以将窒息的物体从患者的气道中排出,但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内部器官受伤。

5. 进行6~10次腹部提压,每次都要用力使腹部向内和向上移动,同时观察患者呼吸道的情况。

6. 如果在进行腹部提压时患者突然失去知觉或变得无法行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操作腹部提压时,要确保患者是站立的。

如果患者是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地上,需要让他们站起来。

2. 腹部提压只适用于成年人和大儿童,不适用于婴儿和儿童。

3. 如果窒息患者是婴儿或儿童,应使用专为他们设计的背后拍击或胸前拍击方法进行急救。

4. 在进行腹部提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太大的力量,以免造成胸骨骨折或内部脏器损伤。

5. 如果在进行腹部提压后,患者依然无法呼吸,应及时通知急救人员或前往医院急救。

总之,腹部提压是一种紧急情况下解救窒息患者的急救方法,但在实施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操作技巧,保持冷静并尽快联系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最重要的是,及时采取行动,为窒息患者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以避免因窒息而造成严重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2019)要点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因其突发性、致命性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死敌”,全世界都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劳力财力。

近年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强调的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即心搏骤停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心搏骤停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针对心肺复苏(CPR)本质规律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

如何贯彻心肺复苏生存环理念,在围心搏骤停期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开展心肺复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STD-CPR过程中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肺损伤、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 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如此种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应运而生。

1 适应证
AACD-CPR适应证包括:开放性胸外伤或心脏贯通伤、胸部挤压伤伴CA且无开胸手术条件;胸部重度烧伤及严重剥脱性皮炎伴CA;大面积胸壁不稳定(连枷胸)、胸壁肿瘤、胸廓畸形伴CA;大量胸腔积液及严重胸膜病变伴CA;张力性及交通性气胸、严重肺大泡和重度肺实变伴CA;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换术者(胸外按压加压于置换瓣环可导致心脏创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继发CA;纵隔感染或纵隔肿瘤伴CA;食管破裂、气管破裂伴CA;胸椎、胸廓畸形,颈椎、胸椎损伤伴CA;11 STD-CPR过程中出现胸肋骨骨折者。

AACD-CPR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等。

2 操作方法
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AACD-CPR临床操作方法,即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CA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AACD-CPR,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AACD-CPR标准化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标准化操作方法包括:跪在患者一侧(身体中线与患者肚脐和剑突的中点一致),双手抓紧手柄(图2A);启动仪器,将仪器放置患者的中上腹部自动吸附;吸附完毕后,根据指示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下压力度:40~50 kg,上提力度:10~30 kg;提压过程中肘关节不可弯曲(图2B、C);提压时面板要与患者平行,使用过程
中垂直进行提压(图2D)避免前后左右晃动;操作完毕后,双手指按压吸附处皮肤,移除仪器操作完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标准化操作方法适用于有适度空间的医疗场所等。

2.2AACD-CPR多元化操作方法
2.2.1 AACD-CPR头腹位操作方法
2.2.2 AACD-CPR肢腹位操作方法
2.2.3 AACD-CPR胸腹联合操作方法
2.2.4 AACD-CPR与球囊面罩配合操作方法
2.3AACD-CPR个体化操作方法
2.3.1 AACD-CPR站姿侧卧位操作方法
2.3.2 AACD-CPR坐姿侧卧位操作方法
2.3.3 AACD-CPR半卧侧卧位操作方法
3 操作要义
通过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临床操作方法,AACD-CPR为高质量CPR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临床四大效应:一是开放气道的海姆立克效应,AACD-CPR按压腹部时腹腔内压力上升致膈肌上移,迅速产生较高的呼出流速,排出气道和肺内储留的异物,帮助患者畅通上下呼吸道。

二是人工呼吸的通气效应,AACDCPR的呼吸模式在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腹、胸腔内压力,促使肺部完成吸气与呼气动作,充分提供氧合。

三是人工循环的增强效应,AACD-CPR 为患者建立人工循环时,当其提拉与按压腹部可驱使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尤其是增加腹主动脉压的同时,提高了冠脉灌注压,增加了心排血量,建立更有效的人工循环。

四是争分夺秒的时间效应,AACD-CPR为患者进行复苏时,对上身的穿刺、气管插管等其他相关操作影响较小,充分提供血容量并提高了协同配合效率,同时为患者实施体外电除颤时,不需要停止按压,不影响腹部提压操作,充分为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CA患者无胸外按压禁忌证时可协同运用AACD-CPR和STD-CPR技术。

AACD-CPR可以对STD-CPR的抢救环节进行协同加强,提高CPR的效率和效果。

当CA患者存在胸外按压禁忌证时,可运用AACD-CPR方法开放气道、协助呼吸、建立循环、放置电极贴片除颤而不需要停止按压,均能在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上发挥作用。

本指南从CA患者实际出发,结合实地环境,通过临床实践而颁布的标准
化、多元化、个体化临床操作方法,将为临床开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提供指导性参考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