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1)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熟悉怀古诗和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

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点读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咏怀古迹其三》设计:一、创设情境,背景导入:唐代大历年间羁旅沧桑、饱经风霜的杜甫漂泊到了夔州的白帝城,这是三峡西面地势较高的地方,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他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PPT 1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师:咏怀古迹是七律组诗,一共有五首,每一首分别吟咏一个对象,首先,我想请全班同学将《咏怀古迹(其三)》集体齐读一遍,初步感知一下。

(生齐读全诗)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情感似乎还不是很饱满,下面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歌有个别字需要同学们来正一下音并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

师配乐示范朗读,正音。

三、问题设置,鉴赏要点。

提问:1、这首诗歌吟咏的人物形象是谁?(王昭君)。

2、在诗歌中找出点明人物感情的词语?(怨恨)“诗眼”。

3、同学们从哪些诗句里面可以读出她的怨恨?她在怨恨什么?明确:(颔联、颈联)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②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和皇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师:皇帝昏庸糊涂,看图不看人,所以才造成了昭君终老塞外的悲剧,因此,作者在最后一联当中点明主旨“千载怨恨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什么千百年来琵琶声总是撩人愁思的音调?原来正是昭君在诉说了不得回归故里的怨恨。

PPT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生再次朗读全诗。

四、以意逆志,探究讨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___的三首诗教学目标:1.了解___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熟悉怀古诗和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

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点读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咏怀古迹其三》设计:一、创设情境,背景导入:唐代大历年间,___漂泊到了夔州的白帝城。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他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PPT 1: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___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师:《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七律组诗,共有五首,每一首吟咏一个对象。

首先,我想请全班同学将《咏怀古迹(其三)》集体齐读一遍,初步感知一下。

(生齐读全诗)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情感似乎还不是很饱满。

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歌,有个别字需要同学们来正一下音并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

三、问题设置,鉴赏要点。

提问:1.这首诗歌吟咏的人物形象是谁?(___)2.在诗歌中找出点明人物感情的词语?(怨恨)“诗眼”。

3.同学们从哪些诗句里面可以读出她的怨恨?她在怨恨什么?明确:(颔联、颈联)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②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和皇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师:皇帝昏庸糊涂,看图不看人,所以才造成了___终老塞外的悲剧。

因此,作者在最后一联当中点明主旨“千载怨恨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什么千百年来琵琶声总是撩人愁思的音调?原来正是___在诉说了不得回归故里的怨恨。

PPT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生再次朗读全诗。

四、以意逆志,探究讨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

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重难点:1.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

2.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课前预习:知识链接1.昭君出塞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君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2、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76年,这一时期正是时任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诗人回想起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诗歌主旨。

3.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初步掌握咏史诗的特点,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鉴赏形象,把握情感及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作者)一、导入余秋雨在《人生风景》中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他告诉我们“咏史怀古”是我国传统文学中最重要的抒情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赏读诗圣杜甫所作的《咏怀古迹(其三)》来学习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二、解题《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咏怀古迹”的意思是古人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首是其中的第三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王昭君(板书:王昭君)。

三、整体感知1、划出七言律诗的节奏。

生范读,其余同学注意有无读错的字。

师指出重点字音字形。

2、生结合课下注解自读,理解诗歌大意。

四、合作探究1、师范读,生找出直接点明人物情感的词语。

明确:怨恨。

(板书:怨恨)2、结合具体诗句,分组讨论:昭君为什么怨恨?明确:生讨论后写出,派几名代表读出来,师引导。

(板书)画图省识远嫁朔漠魂魄空归3、生范读、齐读,读出“怨恨”的情感。

4、为什么诗人能感觉到昭君的怨恨?明确:诗人处境与昭君相似,同病相怜。

结合背景。

PPT展示杜甫一生的几个时期。

师生讨论后明确。

(板书)怀才不遇无辜遭贬漂泊难回5、咏史是虚,抒怀是实。

咏史诗就是借用历史人物(典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升华限时训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1)

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 朗读感知 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9/24/2020
内容:
《探究案》1、2、3
要求: 1.先一对一分层讨论,明确答案。 2.小组长主持跨层交流,达成组内共识。 3.组长时刻关注成员立体交叉目标的达成。 4.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本组展示的内容。
9/24/2020
合作探一
怨恨
(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昭君怨、恨什么?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昭君的不幸是如何造成的呢? 诗中是怎么表现这种怨恨的? ………………)
9/24/2020
昭君的不幸是如何造成的呢?
“画图省识春风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委婉回答, “环佩空归月夜魂”也说明了皇帝的昏庸。
目标: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
9/24/2020
自主探究: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
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
一:地杰人灵,作者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佳 人之奇美。 二:在作者心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不只是 一个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 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所以,群山万壑之景用在此处是较为和谐的。
咏怀古迹 (其三)
杜 甫
西施
貂蝉
杨玉环
背景与解题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 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 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 人物的故事深人人心,千古流传。《咏 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 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 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作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作业

高一语文作业·必修三(人教版)
第五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Βιβλιοθήκη 写作背景。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 (其三)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开篇不直接写昭君,而是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2、走进杜甫的情感世界,赏析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3、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
” 。其诗多写社会动荡、政治
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 “ 2、写作背景 ” 。杜甫是
” ,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
●能力提升
天,是一组 、 律诗。杜甫借吟 的感慨。 1、 “看一看” :朗诵小技巧 (1)把握情感的基调 (3)读准诗歌的字音 (5)注意音调的高低 荆门( 省识( ) ) 朔漠( 环珮( ) ) 2、 “比一比” :谁的朗诵更精彩 3、 “试一试” :谁能快速的背诵《咏怀古迹》 (其三) (2)展开逼真的想象 (4)掌握语速的快慢 (6)适当的表达仪态 , 同时也抒发自己
《咏怀古迹》 (其三)作于大历元年(766 年)的 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
●自主探究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万壑( 青冢( ) )
2、请解析下列加横线的字。 (1)一 去 紫台 连 朔漠: (2)独 留青冢 向 黄昏: (3)画图 省 识 春风面:
1
●巩固练习
请完成《自主学习能力测评》中的“课时作业” 。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3)产生昭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难点
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诗中点明情感的词语是?这份情感的由来又是什么?

《咏怀古迹(其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咏怀古迹(其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咏怀古迹(其三)》,作者为冰心(1900-1972),北平人,本名谢婉莹,以小说、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著称。

她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深刻描绘人物性格和心理。

本课文写作于1945年,反映了当时临清市的状况。

本课文是一篇抒情诗,通过对古建筑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上半部分是对临清城有名的四处古迹的描述,下半部分则是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反思。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对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态度。

(2)认识临清市的四大古迹:孔子故居、开元寺、帝王陵、泰山祠,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3)掌握抒情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习运用音韵美和节奏感来表达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读、诵读、讨论、仿写等,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和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临清市的四大古迹,认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诗歌性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难点:掌握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感,表达情感的合理性和自然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和解读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讲解四大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解读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学情分析:教参按时间顺序第一次入编唐代杜甫诗歌,所以务必详细介绍杜甫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文化特征及其时代精神,便于横向迁移到其他作家作品的阅读,能够很好的知人论世。

重点难点:1.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

2.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板书)二、题解及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

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三、听示范朗诵,学生正音并认真品味诗歌情感。

明确诗歌风格:沉郁怨愤的感情。

四、诗歌大意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准确背诵课文;
(2)归纳出“咏史怀古诗”的一般鉴赏方法和常见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等感悟诗歌内容;
(2)通过引导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
(2)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此次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诗歌的鉴赏方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通过朗读也能基本把握诗歌的大致内容,已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但多数学生的知识是零碎的,能力是不系统的,他们渴望逐步形成系统的诗歌鉴赏过程。

因此,我在教授诗歌鉴赏部分时,就树立了教学上的专题意识,故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指导学生鉴赏《咏怀古迹(其三)》的基础上归纳出鉴赏“怀古诗”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艺术手法。

三、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历史人物命运,体会深沉的感情。

2、学习难点:学习运用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导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什么的?是在说谁?
体感知
题《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借古迹来抒发诗人心怀的,共五首。


讨诗句
(1)、找出本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
(2)、赏析四联(分组讨论)
(3)、《咏怀古迹》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的情怀,与标题“咏怀”矛盾吗?明确:不矛盾
(4
)归纳。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一等奖3 篇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一等奖3 篇

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教案篇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杜甫与王昭君的生平经历并明确其共性2、掌握咏史诗的基本特征与鉴赏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与品读感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探讨诗歌内涵2、掌握咏史诗的一般特征与鉴赏方法,最后以课堂实战巩固所学知识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诗人蕴涵于诗歌中的深沉情感2、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美感鉴赏二、教学策略设计本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旨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从新知识的预习、知识的问题化以及合作探究的设计等处着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注重课堂的连贯性,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掌握咏史诗特征,运用咏史诗知识赏析具体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片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2、多媒体展示王昭君与杜甫的图片3、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大美女个人或整体的看法,着重明确王昭君的生平经历。

4、思考杜甫诗中以王昭君为人物的用意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二)知人论世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他小组适当补充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的积累1、以小组为单元在预习的基础上分享王昭君、杜甫的基本情况,其余小组适当补充3、知识的归纳整合。

学生积累知识,为诗歌分析奠定基础(三)《咏怀古迹》诗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2、教师补充完善,并要求学生积累相关知识3、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分享积累知识,明确组诗体例4、学生了解《咏怀古迹》其余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组诗体例,并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分享知识的习惯(四)文本把握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纠正诵读断句、读音等2、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3、与学生一起串讲诗歌,达到文白互换的效果4、预留时间,要求背诵(1)学生诵读诗歌,个别诵读、集体诵读,把握断句以及个别字音(2)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情感基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1)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 能力目标:理解咏史诗歌中所言的“志”及写作特色。

3.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同一时期所作的三首诗,此首诗处于尾篇,有关作者及创作背景信息前两篇均有所涉及,但该篇是咏史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要触动当代高中生是有难度的。

一是因为世易时移,时空间隔遥远;二是因为以学生的人生阅历难以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充分铺垫,联系类比,情感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借古抒怀的好处。

三重点难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

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

(三)整体感知1通读全诗,整体感悟:诗人怀念的是谁?主要写了她的什么经历?明确:王昭君出塞2 诗人笔下王昭君对其“出塞”之事有何感受?明确:怨恨(四)赏析诗歌1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着一“赴”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

人教语文必修3《5咏怀古迹(其三)》[史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语文必修3《5咏怀古迹(其三)》[史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小组合作探究: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
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 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才华 横溢的杜甫西入长安却进取 无门,困顿十年,有才不得 重用。安史之乱爆发,流亡 颠沛又为敌所俘。后投奔排挤,无辜被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晚年杜甫漂泊在西南 一带,远离家乡直至逝世不 得归。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内容: 情感: 表现手法: 鉴赏方法: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关键: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内容:吟咏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凭吊古迹。 情感:抒发个人情怀,讽刺时事。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烘托、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鉴赏方法: 步骤一:弄清史实(我们首先链接昭君出塞的故事) 了解所描写的古人、往事的内容意义。 步骤二:联系背景 明确诗人为何要写这段往事或这个古人(以昭君自比)。 步骤三:体悟情感(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故乡难归) 作者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借古人、往事表达了什么 主旨。 关键:找准连接点
任选一首诗歌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连接点—人生经历) 注: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 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这女首如诗花歌满的春主殿旨,是只什今么惟?有(鹧连鸪接飞点。—人生经历) 这这是是李李白白的的一一首首最最有有代代表表性性的的怀怀古古诗诗之之一一,,它这主首要诗传歌达 怎的样主的旨主是旨什?么?(连接点—今昔对比)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诗歌中抒情的词句研读明妃的形象,体会作者寄于明妃形象的深沉的情感。

2、通过回顾解读诗歌的思路,总结出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步骤,学会初步鉴赏咏史怀古诗。

重点难点:1、抓住诗歌中的词句,通过联想和想象研读明妃的形象。

2、研读表达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寄予明妃形象的深沉的情感。

3、通过回顾解读诗歌的思路,总结出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步骤,学会初步鉴赏咏史怀古诗。

预习指导:1、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划分朗读节奏。

2、阅读知识链接,想一想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哪一个最打动你。

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活动设计1-1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在打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

活动2【活动】活动设计1-2听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朗读,明确诗歌节奏的划分。

【点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活动3【活动】活动设计2-1再读诗歌,思考:诗歌题目是《咏怀古迹》,这里的古迹是哪里?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能否在诗中找到一个词来概括诗中主人公的情感?【点拨】古迹是昭君村,所咏的主人公是王昭君。

诗中王昭君的情感是怨恨。

活动4【活动】活动设计2-2请同学们细读诗歌,研读作者笔下的王昭君在怨恨什么?学生研读,逐句细读诗歌。

【点拨】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一去紫台连朔漠,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夜月魂三怨:画师无耻,元帝不识美貌——画图省识春风面。

活动5【讲授】小结诗中的王昭君远离故土,死后葬身沙漠,只有魂魄在月夜回归故里,她将无限的思乡之情和不被皇帝关注的怨恨融入到了琵琶曲中,传唱了千载。

活动6【活动】活动设计3-1作者将王昭君的怨恨之情通过同学们描述的几幅画面传达给了读者,在这字句当中作者对王昭君是什么感情?能否从诗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字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点拨】抓住“独”、“省”、“空”进行分析。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 故国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 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添加标题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基 本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单击此处添加文 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杜甫诗三首《咏怀 古迹(其三)》教案 一等奖(人教版高一 必修)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诗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 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用典等手法,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讨论可以激 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诗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杜甫诗 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咏怀古迹(其三)》省级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获奖

《咏怀古迹(其三)》省级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获奖
4、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测试与拓展
咏史怀古诗: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或登临旧地 ,、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 以称作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6、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昭君 墓、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岳 飞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题解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 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
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杜甫少年时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 二韵》中写到“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我自认为自己才能很突出,很快就可以踏上高位, 建立功勋。我的理想是辅佐和尧舜一样贤良的君上,我的壮志是 使社会风气比上古更真淳。)。后应试不第,漫游各地。唐玄宗 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 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后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无辜被贬为华州司功。 后来他弃官西行,投靠四川节度使严武,定居于成都。严武病逝 之后,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辗转到达夔州,住了两年。 此诗就作于杜甫客居夔州期间。
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作者为什么选取怨恨的角度写昭君,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的同时,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昭君的古迹,既怀念古人,也另有深意。在咏叹昭君 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漂泊不定,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 不幸。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1)
引领学生结合写作背
六、探究诗词主旨
提问:杜甫为何与 其他诗人表达的情 感不一致呢?或者 说,为何杜甫可以 触摸昭君的真实内 心呢? 提问:杜甫与王昭 君有哪些相同或相 似之处呢?
结合诗人的际 遇、才华进行思 考。
景来赏析诗词,对内 涵及情感的把握能够 更贴近于客观与真 实。
从相同的情感入手, 思 考 二 人 的 个 对不同人物进行对比 性特征、人生际 分析,挖掘写作的现 遇与命运结局。 实意义,铺垫主旨。
感,激发学生的同情、
哀伤与悲愤。
提问:这三首诗歌 表达了作者对王昭 君怎样的情感呢? 提问:与杜甫笔下 的昭君相比较,你 认为哪种情感更为 真实呢?
对比阅读三首 诗词,交流评价 作者的情感。 体会杜甫沉郁 顿挫的写作风 格。
赞美与歌颂只是作者 一厢情愿,并非女子 的真实内心。通过加 深杜甫诗词的悲剧印 象,为本诗的写作情 感作铺垫。
种恨,仅仅体现在 文 字 的 内 涵 和 目的。
尾联之中吗?
表达力量。
了解王昭君的命运,
提问:昭君在怨什 讲 述 王 昭 君 的 为人物真实内心世界
么?她又在恨什么 传说和故事。 的探究作准备。
呢?如果你是昭
为探究杜甫的写作风
君,你会有怎样的 归纳昭君“怨” 格作铺垫。
想法呢?
归纳昭君“恨”
创设“和亲”的现场
七、课堂总结
提问:咏怀古迹, 四个字表现了怀古 诗怎样的特点呢? 提问:鉴赏怀古诗 词的步骤或是方法 应该是怎样的呢?
思考怀古诗词 的作用——借 古喻今,或借古 讽今,点拨学生 将古今结合,进 行对照分析。
根据本课诗词赏析实 例,总结步骤和要点, 获取能够实际运用的 方法,为此后的人物形象,理解诗词内容; 重点 2.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探究情感形成的缘由及诗词写作目的;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优质课件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优质课件
•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美、 同情,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安危依托于女子 的深沉的感慨。
鉴赏咏史咏怀诗的三步骤 :
• 1.分析诗中描写的古人、史事。(弄 清史实)
• 2.分析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古人古事的评价和态度 (体悟感情)
• 3. 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探究与古人古 事的契合点,分析作者情感。(归纳 主旨)
【课堂拓展】题木兰庙
• (1)诗中的花木兰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巾帼英 雄,她勇敢善战、渴望和平后回归故乡。“弯 弓征战作男儿”,写出了她的善战不输男儿, “梦里”“画眉”写出了她的女儿本色,渴望 和平后换回红妆,“思归”直接点出她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尾联“祝明妃”写出了她与昭君 同命相怜为国牺牲的英雄气概。

怀

迹杜
( 其



• 1、在这首诗当中,作者笔下的昭 君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2、反复吟诵诗句,发挥联想和想 象,将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体
会昭君在怨恨什么?
• 3、作者将昭君的怨恨之情通过几幅画 面传达给了我们,在这字句之间作者 对王昭君是什么感情?结合具体的字 句说明。
• 4、诗人的感情与昭君的感情有什么相 似点吗?作者要借王昭君的命运遭际
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背景介绍
•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 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他弃官西行, 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朋友去世 后,他结束了相对安定的生活打算离蜀东去, 开始漂泊的生活。此诗正写于大历元年(766) 年秋天,当时诗人流寓夔州,漂泊西南,想要 回到故乡洛阳,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唐 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唐朝 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国家动 荡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 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 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 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பைடு நூலகம்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
探究一: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谈谈 你的理解。
(诗眼: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 的字或词。)
探究二:前人在评论此诗时说杜甫“悲昭 君以自悲也”。你又有何理解?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 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 间的连接点。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诗歌按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 歌。
②咏物言志诗,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 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 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 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总结: 通过学习本诗,你认为怀古诗的特点是 什么?
言在此,意在彼。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 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 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