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实施愉快教育一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选用色彩鲜明的教具来激发儿童感知的积极性。因为一切知

识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死搬硬套课本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直觉去施教。低年级儿童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占优

势的阶段,对学习的注意往往来源于浓厚的认知兴趣,如果将抽象

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具体事物之中,就更容易引起儿童强烈

的注意和极大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诱发学生思维取得

较好效果。

2。以设疑激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如,我在教“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设计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1)红花

的朵数比黄花多2朵;(2)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提出后,要

求学生判断,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时,我又进一步提问:(1)谁跟

谁比,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2)如果只知道黄花的朵数,不知道红花的`朵数,我们能说"多"几吗?(3)多几是几个数

比较中得出来的?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如:我在教“笔算两位数

加法”出示例题“39+28”后先通过摆小棒为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积累

感性认识,丰富其表象,接着让学生逐步脱离学具,用语言概括操

作过程,把“三动”――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结合起来,使学

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

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实施愉快教育二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二、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三、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

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

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

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

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

只鸡”。

实施愉快教育三

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习要求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教师先请学生用3、4、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能被2整除的数(354、534)和能被5

整除的数(435、345),并让学生说出能被2和能被5整除的数各

有什么特征。然后,教师又问:用3、4、5三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

个能被3整除的数呢?学生想: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

征都只看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大概也在个位上吧,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组成的数是(543、453),他们还为自己的发

现而高兴。教师针对此种情况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吗?你能举例说明吗?通过举例,学生发现象16、23、19等数不能被3整除。于是引起矛

盾冲突,他们迫切希望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教师再让

学生用卡片3、4、5、三个数字组成345、435、354、534四个数,

看看这些个位上不是3、6、9的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感到好奇。

用3、4、5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能被3

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激发了。

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

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完成

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

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

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

例如,圆锥体的教学,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老师

推导学生听”的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

参与探求求知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猜一猜。出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容器,提问:圆柱与圆锥

联系密切,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让

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实验验证已成

为迫切需要。

2、倒一倒。让猜过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学生观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问:

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再演示(不等底不等高的

较小圆锥容器),让学生往刚才圆柱容器倒水,使学生直观地感知

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圆锥体积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

让学生重新观察前面的圆柱和圆锥,并分组讨论。在学生得出“圆

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后,再

用与小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让学生再次实验验证。学生为自

己观察所得的结论被证实而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