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b077b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8.png)
1.热起来了【教材简析】《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学情分析】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的。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起到了保温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小学科学第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a28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png)
小学科学第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是物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 掌握水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物理特性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概念及特点。
2. 实验方法的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铝制勺子、锅、火源等。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冷、热和温热的物体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向学生提问:“你们曾经在哪些情境中感受到水的温度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Step 2:探究水的热传递方式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热传递方式的实验。
2. 第一组:在实验器材中加热水,用水银温度计测试水的温度变化。
3. 第二组:用烧杯盛满冷水,将冷水注入另一个烧杯并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4. 第三组: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水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特点。
Step 3:理解水的热传导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2. 进行热传导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入热水中,观察铝制勺子的变化。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4:理解水的热对流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液体或气体中物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2. 进行热对流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入温热的水中并观察。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5:理解水的热辐射1. 向学生解释水的热辐射是热量通过辐射传递的过程,不需要物质介质。
2. 进行热辐射实验,将一根冷的铝制勺子的一端放在火源上加热。
3.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Step 6:复习与总结1. 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用自己的话总结水的热传递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热传递方式?”3.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科五下2.1《热起来了 》 2012-3-12
![科五下2.1《热起来了 》 2012-3-12](https://img.taocdn.com/s3/m/522b104fe45c3b3567ec8b4f.png)
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衣服不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 热》
我们觉得很冷时,
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晒太阳Biblioteka 烤火以上都是: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
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
自身运动产生热
晒太阳、温泉、烤火……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 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观测吗?
1、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充分 接触(要放入被测物中,避免接触其他物体);
2、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物体 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3、读数时,做到实事求是,同一个人在同一 个角度平视温度计; 4、记录员、计时员和读数员要相互配合,实 验完毕后整理好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38055f242336c1eb95e47.png)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热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1、热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活动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
备课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2、冷起来了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332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1.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器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位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汗青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XXX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甚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位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进程与办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办法研讨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进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8a4f7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e.png)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主要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热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热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热的现象,对热有直观的感受。
但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难点: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热量、温度、热传递实验现象–> 概念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热起来了》教案
![《热起来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f7b72783e0912a2162a49.png)
《热起来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教材从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目的是引发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一问题。
教材选择“加穿衣服让我们感觉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
可能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衣服可以给我们增加热量,即衣服能生热,但更多的学生会认为衣服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它所能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即可以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教材的第二部分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论证及实验论证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师通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生热的。
光进行思维论证还不够,教材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
在众多的方案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
当然,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又会产生许多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自然界给人体带来热量能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自然给人体带来了热量。
②、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②、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温度计、毛衣、空罐子等。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7e136638998fcc22bdd10d06.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课件PPT 。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谈话: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板书——热起来了)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谈话: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议一议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配图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PPT:连线: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烤火吃热的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开空调开取暖器血液循环加快运动多穿衣服?盖被子(设计意图:利用PPT多种笔的划线功能,师生现场互动,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不同学生针对“多穿衣服和盖被子” 的不同连线,引导学生陷入矛盾冲突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三、暴露前概念,体会研究的必要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反馈器)1.利用反馈器了解学生前概念。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a058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4.png)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热起来了》教案
![《热起来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7a2a928762caaedc33d402.png)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景宁县民族小学 韦国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假设—思辨—设计—验证—分析的过程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记号笔、纸、记录单、温度计、毛巾、本子。
教学过程一、引人初次见面,握手问好。
刚才握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我的手热,你的手冷,我的手的热量传递给了你,让你的手感觉到热。
二、怎样让身体热起来冬天我们总会觉得冷,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指名说,师用记号笔在纸片上书写。
还有吗?请你像老师这样用记号笔在纸上大大地写出来,尽量简洁。
学生小组讨论、书写。
请一小组汇报:将纸片贴到黑板上,其他组有补充的贴上。
师:哪些方法是外界物质给予身体热量的?学生辨别后,师简单介绍其他的是血液循环加快或吃进食物让身体产生热量。
三、衣服、被子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1、学生发表个人观点2、出示给定材料,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2015景宁县团队赛课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边说边演示。
追问: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什么?观察到什么能说明什么?3、回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馨提示4、学生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5、小组汇报数据,师输入各组数据6、数据分析:通过实验你的观点是什么?哪些小组的数据支持你的观点?7、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去测量身上衣服的温度和我们的身体温度。
(师示范)学生测量,填写记录单,汇报。
你还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新的问题?8、归纳:衣服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为什么多穿衣服可以使我扪的身体觉得热起来?四、拓展尝试解释棉被里的冰棍为什么融化得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94e7bc2af90242a995e529.png)
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产生热的多种方法。
2、理解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学生对热现象的探究兴趣。
2、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重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实验道具: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帮助冷的发抖的小明想办法热起来。
同学们需要在图片中发现小明身处的环境是寒冷的地方。
二、授课:1、讨论可以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2、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归类3、引导总结(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晒太阳、泡温泉、烤火···)(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吃东西)(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运动)(4)、保温的。
(穿衣服、盖被子)4、讨论穿衣服盖被子能不能产生热,并通过实验验证想法。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参考方案:利用毛巾替代衣服包裹课本,看一定时间里课本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1)、将毛巾与课本叠好。
(2)、将温度计玻璃泡轻轻插入叠好的毛巾中,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物体。
(3)、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毛巾中,不能取出来读数;(4)、读数时,做到实事求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角度平视温度计;(5)、记录员、计时员和读数员要相互配合,实验完毕后整理好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注意事项: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不能将手盖于毛巾上实验结论:衣服不能生热。
学习评价表:5、结束:(1)布置课后思考:多穿衣服身体为什么会觉得热起来了呢? 我们怎样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衣服的功能?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吗?(2)小结产生热的几种方式。
三、板书设计: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东西(外界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7763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c.png)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五下第2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温度与热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帮助学生建立温度和热量之间的概念联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热量传递的例子,如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水逐渐冷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进行的活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种温度的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温度,然后将热水加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最终温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量会使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和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 l 教科版.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 l 教科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a57c274028915f814dc280.png)
《热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生热。
(2)理解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产生热的方式。
【教学难点】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的原因。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课前准备】毛衣、温度计、书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动画片:《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的小女孩最终被冻死在寒冷的冬天里,可见小女孩是多么需要热量啊!因为热量可以产•生温暖的感觉,能抵御'•严寒。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小女孩热起来呢?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手冷了,我们相互摩擦双手,就能使手热起来。
那么,冬天感觉身体很冷,有什么办法使身体热起来呢?例如:运动,运动加快了能量转换一一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分解代谢,转换成了热能;吃食物,食物里有很多的热量,身体吸收后会产生能量,就会发热;晒太阳、烤火、电暖气,阳光、火、暖气为我们带来了热量;穿•衣服、盖被子等。
增加热量有很多种方法,那么穿衣服、盖被子能增加热量吗?(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推测:1.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一一衣服能生热。
2.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一一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止冷气进入。
推测之后,我们来假设一下。
如果衣服能增加热量,那衣橱里挂满了衣服,衣橱的温度会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后,•衣橱里的衣服会燃烧起来。
虽然衣橱里挂满了衣服,但没有自燃的现象,因此这与假设的结果是不一致的。
根据我们的假设,想一想: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來,被窝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是热吗?这说明了什么?实验名称验证加穿衣服是否会给身体增加热量实验器材衣服、温度计、书本实验步骤用温度计测量折壳的毛衣的温度,测量书本在外而的温度,书本的温度,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度数是不是上升了,再把书本放到毛衣里测暈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a07d1694aeaad1f347933f2d.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热起来了》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开篇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衣服是不能够自己产生热的。
我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五年级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
教师用书也明确提出本课的一个以往不曾进行指导的环节,即:思维论证。
授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一、创设了“蓝猫”这一被学生广为熟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
让蓝猫贯穿于整洁课,增加童趣,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二、增加思维论证环节。
以往科学课中也时常遇到一些类似的实验课,在教学时仅仅是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想或猜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让蓝猫说出“衣服能自己产生热”这样不真实的结论。
再让学生对此说法进行反驳。
在学生举例进行反驳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思维的论证,他们能从事物的另一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从对学生思维训练角度来说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是本课值得深究的一个亮点。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实验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依据,同时又不限制学生所采取了办法。
学生经过讨论设计,介绍方案,互评修改,在反复交流、质疑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实验方案,使方案变得切实可行具有说服力。
四、通过为蓝猫解决如何在冰箱坏了的情况下保存雪糕,给予一个良好的启示,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出发,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讨论与探究生活问题,并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离开教室,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课也有几个不足:1.当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实验假设进行验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以通过大量事实来说明道理,不能急于求成。
2.学生的思维活跃想出了许多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学并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才更有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起来了》教案
1、谁愿意和老师握握手(握手2-3人)
2、握着问:我俩谁的手凉?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手热起来?(搓手)
3、搓手真能热起来吗?
4、好!我们一起搓搓手,亲身体验一下。
5、热了吗?为什么?(两只手相互摩擦产生了热)
6、那么,除了搓手,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
(黑板左侧竖着写:食物、太阳、运动、衣服……)
7、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8、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又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A、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食物中哪种成分能直接为人体提供热量?(吃食物后就感觉到热、吃热的食物、脂肪……)
B、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
C、跑、跳……运动怎么就能使我们热起来呢?这是咋回事?(心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也就是血液循环加快。
)
D、盖被子、穿衣服我们就会感到温暖,那么,衣、被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
9、衣服能否给我们提供热量,首先我们要弄清衣服本身能不能发热。
你认为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为什么?(交流……)
10、假如衣服能发热,设想你家衣柜里的衣服会怎样?商场里的服装会怎样?实
际上是怎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衣服不会发热)
11、晚上,当你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那么早上被窝怎么却是暖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被子起到了——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止冷空气进入)
12、衣服到底能不能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衣服能否产生热吗?请各小组讨论讨论。
13、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
(引导提示:1、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温度,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人体,然后给它穿上衣服?通过连续测量水温变化就可以知道衣服是否发热,如果衣服发热……;2、好!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7页,参照教材27页上的图片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看看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
14、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有2张实验记录单,在记录单上有老师针对这个实验的设计,供大家参考,下面就请各小组组长打开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都看一看(给学生点看的时间)。
有什么问题没?
好!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有几点要求和提示。
播放ppt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另外:如有必要教师应该在分组前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指导)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的话,小组内就可以开始分工实验了!(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5、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衣服自己能发热吗?那我们穿衣服感觉暖和是咋回事?
16、那么哪些方法能让人的身体热起来?
17、实验告诉我们衣服不会自己产生热。
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就会觉得热起来?为什么天越冷,衣服要穿得越多?
18、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食物提供热量
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衣服?
教具准备:
每组1杯温水(带盖子的水杯、提前打壶热水)、2支温度计、2张实验记录单、衣服(学生随身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