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社会语言学二十一世纪的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涵盖了认知、社会和语言三个方面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在新兴
的学科领域中,它以其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兴趣。

本文将探讨认知社
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在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

它强调语言习得、
语言使用以及语言变化的认知和社会成分,并着眼于语言与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密切关系。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位关键人物对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力量。

其中,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的荷兰社会语言学家Andreas A. J. Koenig(安德烈斯·A·J·科尼希)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社会认知的研究。


们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反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认知社会语言学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问题和理论。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包括语言与认知、
语言与行为、对话分析和语言变化。

在这些研究方向中,有很多经典案例,比如Hopper和Thompson(1980年)的语言变化研究、Heritage和Sacks(1979年)的修正性反向(修正预先暗示的信息)和钩子(引导交谈话题)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的认知社会语言
学领域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认知语言学

社会认知语言学

社会认知语言学
社会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将社会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相结合,研究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该学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语言的社会性:社会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和演变。

语言的使用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制约。

2. 认知与语言的关系:该学科试图揭示人类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基础,如概念形成、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等,可以深入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语言变异和变化:社会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和语境中的变异现象,以及语言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它探讨语言变异的社会和认知因素,以及语言变化的机制和规律。

4. 跨文化交际:由于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社会认知语言学也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和理解问题。

它关注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和解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地进行沟通。

总的来说,社会认知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学路向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学路向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学路向胡鸿【摘要】认知社会语言学融合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但同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重视人类自身思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认知与语言和文化的交互作用,以及认知的社会语境等,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语义及言语变异理论探讨、认知文化模式研究和语言政策研究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等.通过将实证方法与心理学实验、神经生物学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相结合,认知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亚文化模式、语言类型学和跨文化交际等三个领域展开了各种讨论,集中体现了对语法系统再语境化的趋势,也代表了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路向.【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12【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学路向【作者】胡鸿【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 70年代中后期,它以经验现实哲学(主要是非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反对当时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学。

由于该学科打破了以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为主的研究范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

20世纪 80到 90年代,该学科发展迅速,在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研究者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与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认知语言学开始与社会语言学合流,处于萌芽状态的认知社会语言学开始慢慢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07年,“第10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0)”在波兰克拉科尔(Krak ó w)召开,此次大会正式确立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地位,明确其为认知语言学的分支。

2008年,在由布莱顿大学承办的“语言、交际与认知”大会(由英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上,首次鲜明地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议题。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性语言。

为了掌握这门语言,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其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更需要了解其语言学理论。

本文将介绍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是研究语言习得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该理论认为,语言被视为是一个纯粹的行为,是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的口头练习获得的。

这种行为型学习被称为“习得论”,强调外部的因素对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在英语教育中,该理论支持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回忆来获得英语能力。

二、语用学理论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 theory)是研究语言运用规则的一门学科,与语法学(Syntax)和词汇学(Lexicon)并列成为语言学三大分支。

它强调语言应用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意义,并分析语言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

在英语教育中,语用学理论为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和语气、联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派别,它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知识的认知和构建方式。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认知语言处理机制产生的,语言的规律来自于认知建构活动。

在英语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将语言的概念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Sociolinguistics)分析语言在社会上的使用和使用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发展。

在英语教育中,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语言。

总之,语言学理论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供帮助。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对语言学理论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学习当中。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1. 引言1.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概念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的学科,它将认知学和社会学相结合,旨在探究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和社会交往中发挥作用。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被看作是思维和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

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学会和使用语言,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现实。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语言、认知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认知社会语言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引言结束】1.2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语言多样性和交流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对语言的认知及社会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及规则,忽视了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而认知社会语言学正是从这一不足出发,探讨了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认知过程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多,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范式和实证数据。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背景既有理论探索的需求,也有社会实践的压力。

通过对认知与社会因素在语言习得、交流和变化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促进语言学科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字数:252】2. 正文2.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认知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

在认知方面,认知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产物,语言表征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认知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语言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语言学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语言学(20 c初—60s)、功能语言学(约1950s兴起)、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兴起)和认知语言学(70s末兴起)几个主要流派。

从时间上看,认知语言学无疑是语言学研究最年轻的学科。

然而,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与它之前的流派相比,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语言学流派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哲学发展密不可分,所谓“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Robins,1967:103),“语言学源于哲学……”(赵彦春,2005:10)。

那么,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国内很多学者论述了这个问题,如王寅、赵艳芳等等,他们都认为是体验哲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Lakoff也这样认为。

但是,回顾一下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哲学舞台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正是后现代哲学在世界哲学舞台唱主角的时候。

那么,难道这二者是一个东西?或者说二者基本观点吻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二者的基本观点。

美国学者Lakoff &Johnson 在1980年出版了轰动世界学术界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该书不仅仅是要谈谈隐喻遍及我们的概念系统,是我们思维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两位作者有远大的报复:想要彻底改变传统认识论,改变2000多年来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客观主义神话”,批判的矛头直指西方思想的核心主张:绝对真理。

在1999出版的《体验哲学》一书中,作者更系统地实施了整个计划。

他们把西方哲学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统称为客观主义哲学,进而提出了第三中选择:新经验主义,即体验哲学。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应该排除人的主观因素镜像地认识世界,追求绝对真理。

而体验哲学认为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思的、思维是隐喻的;没有独立于人的理解的绝对的客观的真理。

对社会语言学的体会与认识

对社会语言学的体会与认识

对社会语言学的体会与认识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组织和文化活动的基础。

在我看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够给我带来很多启示和帮助。

首先,社会语言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

比如,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某个地方出差,当地的人们说话的速度非常快,用词也非常生硬,让我有些无法适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地学会了跟当地人交流,并且对这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使得我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能力。

其次,社会语言学还让我厘清了语言对人们交流和社会组织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不仅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就业、权利和权益等。

在这方面,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社会语言规则、等级和权力,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并且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最后,社会语言学还帮助我认识到语言与个体发展和认知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不仅为人们感知和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符号系统,还通过言语互动的方式对人类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灵活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文化及其背景的元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学科,具有多重启示和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且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言学界为 生成语言学所主导并为客观主义哲 学思想所包围的语境下,认知语言 学以发现各种语言事实幕后具有系 统性和普遍性的体验性认知为其历 史使命。
认知和语言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人类对经验现实的识解不仅受普遍的躯 体经验和人作为同类的生物有机体的躯 体特征、神经解剖结构的影响,还受到 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把认 知的生理和物理语境进一步置于社会文 化语境,把认知研究上升到文化层次。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1. 语言及语言政策的文化模式研 究
2. 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意 识形态研究
3. 语义变异和言语变异研究
Kristiansen & Dirven. (eds.). 2008.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Language Variation, Cultural Models, Social Systems. Mouton de Gruyter.
体验性与普遍认知
实用主义论者反对二元论,主张人的身 体和大脑是统一的有机体,统一于与环 境的互动,即经验。任何关于思维的特 征和运作的解释,包括最抽象躯体活动的有机体功能 (Johnson & Rohrer, 2007:23)。
体验性与普遍认知
认知社会语言学: 二十 一世纪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兴起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末,并于2007年在波兰克
拉科尔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 言学大会上(ICLC10 in Kraków, Poland)正式被确立为认知语言 学的一个分支。
认知语言学 (体验性)
语言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文化认知的开放性决定语言也是一个 动态的、开放性的适应系统:人类语 言的某些特征可以被调整以表达新的 概念化方式,而一门在新环境中发展 出的语言变体也可以被新的使用者用 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以语音学和文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和描述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文字形态。

例如,古代语言学家波斯尼亚的彼得洛维奇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对语言的音系和词汇有了深入的研究。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它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系统,研究语言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出发。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提出的音位学研究和捷克语言学家特拉格尔斯基的句法学研究都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生成语法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人类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句子的生成规则和语义结构。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和意大利语言学家卡拉泽卢的篇章生成理论都是生成语法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四阶段: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义、语用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莱维-斯特劳斯的符号学和美国语言学家拉卡托斯的语用学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五阶段: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近代发展最快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一、引言在当代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规律。

而认知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语言与社会、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以便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二、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主要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认知和社会。

首先,认知指个体思维与认知习惯方面的因素,涉及到个体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

其次,社会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旨在探索和揭示个体思维与社会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在界定认知社会语言学取向时,需要明确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语料库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对个体的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并分析数据,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及其与实际情况的符合度。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定,并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研究则是通过构建大规模的语言样本库,对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普遍规律。

理论框架方面,认知社会语言学借鉴了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力求在个体的认知机制与社会因素之间建立起联系。

在认知语言学方面,就有人们认为语言知识与人们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无法割裂。

因此,认知社会语言学强调的是如何将个体的思维与社会语境相结合,以实现对语言使用的更全面的研究。

三、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外延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外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拓展。

首先,从认知角度来看,它不仅关注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也关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对个体思维的影响,以及语言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认知社会语言学也可以研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律和变化趋势。

例如,可以研究社会角色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探索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
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姆菲尔德、哈里斯和卡内基学派。

他们主张所有语言都有一个结构性组成,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这种结构。

2.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法规则的内在结构。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查姆斯基和洛卡斯。

他们主张语言是由内在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并且这些规则可以解释语言的所有特征。

3.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林顿、哈斯和哈利德。

他们主张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使用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福瑞和克罗格。

他们主张语言是认知和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认知机制来建立的。

这些语言学流派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试图解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新的研究和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

论认知语言学的概述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语言的认知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包括句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篇章分析等。

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l990年创刊的《认知语言学》杂志,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此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一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发展的产物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而认知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由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从多角度来探索思维的奥秘。

人类思维的结晶是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方式之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体验、文化、社会、风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语言学一方面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的认知能力,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二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范畴理论“范畴化”categoriz ation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认知活动,是指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类,使无序的世界变成有序的、分等级的范畴体系。

这个过程即范畴化的过程就是认知,或者说是认知的第一个环节。

范畴化使人类从千差万别万事万物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将可分辨差异的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类别,从而形成概念。

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完成更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判断和推理。

认知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形成概念和范畴的过程,它是一种以主客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1]。

正如Lakoff所言:“没有范畴化的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

”[2]范畴化的现象很早便引起哲学家的注意,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系统论述了自己对范畴的观点,经典范畴观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综合了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探索语言对个体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该学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的使用、语言习得和语言变异等方面,通过分析社会因素对语言认知的塑造和语言教育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对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进行探讨。

近年来,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题也日益多样化。

一方面,研究者关注语言的使用和教育,探索语言在社会互动中的功能和效果。

研究发现,不同的语境、社会角色和社会变量可以对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研究者还关注语言习得和变异。

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个体对语言的习得过程和对语言变异的处理方式,揭示了社会经验和认知机制对语言习得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教育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启示。

研究结果为语言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影响,教育者可以创设更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研究结果还对跨文化交流和社会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得和运用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语言行为,避免误解和冲突。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分支,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社会因素。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学习者在各种情境下使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认知社会语言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语用学研究。

在当时,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例如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影响,语言使用者的推理和推断等。

这些研究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以后,认知社会语言学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两个核心领域。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包括语言理解、产生和习得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则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如社会身份、社会关系、语言规范等。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结合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并试图探索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之一是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关系。

传统上,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被看作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语言习得者在实际语境中的语言使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语言使用对于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语言习得者的认知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还关注了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研究人员发现,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不仅受到语言结构的影响,还受到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并揭示这些差异背后的认知和社会因素。

认知社会语言学还关注了语言使用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方式。

在不同社会场合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展示自己的社会身份。

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的语言使用情况,研究人员可以揭示社会身份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它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它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和机制,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规则、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它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前提。

2. 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是指人们将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

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语言的非语言化表达形式,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3. 语言认知语言认知是指人们对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

它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知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2. 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它探讨语言使用的语用、语境、语言变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关系。

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人类思维过程。

它探讨语言的概念、类比、隐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的关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来探讨语言认知的机制和规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理解带有否定词的语句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反应时间更长,错误率更高。

这表明否定词对语言理解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2. 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影像技术是认知语言学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来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fMRI技术发现,当人们听到语言信息时,大脑的听觉区、语言区和认知控制区都会被激活,说明语言认知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

专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变化。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专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语言学知识。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语言的结构是其意义的基础。

它关注的重点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语言中的音素、语法和句法结构等组成要素,揭示出各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性。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则,通过这些结构和规则,人们才能获得对语言意义的理解。

二、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是通过一套内在的语法系统来实现的。

生成语法强调句子的构建过程,它通过语法规则和转换规则,从句子的基本结构推导出各种句子形式。

生成语法理论在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其他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而非简单的传达工具。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吸取灵感,研究人类使用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在这个理论中,语言被视为人类对世界的主观构建,通过语言,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关注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强调社会因素对语言习得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例如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语言接触等。

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

五、功能语言学理论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存在的工具。

它关注语言在交际和表达中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这个理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使用场景、语用规则和言语行为,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目的和作用。

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它反对将语言看作是刻板的结构体系。

专业的语言学史与语言学派

专业的语言学史与语言学派

专业的语言学史与语言学派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它以探究语言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为主要目标。

在这个学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历史和学派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专业的语言学史和语言学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学科。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派别,它强调语言结构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有弗迦(Ferdinand de Saussure)和布洛伊斯(Leonard Bloomfield),他们对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语言单位的差异性、语言符号的意义、语言系统的结构等。

这些概念在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生成语法学派生成语法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派别,它强调语言的生成和解释过程。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生成语法理论。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的结构是由一系列产生式规则生成的。

这种理论不仅解决了传统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局限,还揭示了语言生成和理解的机制。

三、功能语言学派功能语言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派别,它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哈斯肯斯(Michael A.K. Halliday)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功能语言学理论。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工具,它不仅仅用于表达意义,还承担着社会和文化功能。

这种理论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认知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派别,它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拉卡托斯(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这种理论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社会语言学派社会语言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派别,它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以及这些方向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强调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机制反映在语言中,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

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拓展了对语言本身的认识,还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一研究方向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

通过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实现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应用,提高人们处理语言信息的效能和准确性。

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研究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和作用。

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角色和语境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变异、语言变体和语言变迁的研究,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对语言政策、教育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依据大规模语言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语言描述和更可靠的语言推断。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使得语言学研究不再依赖于狭隘的数据样本,更加贴近实际语言使用,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语言变异的文化理据
一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互动而产生浮现性(emergent)的宏观文 化认知系统,其“文化”标签一则突显文 化差异,二则体现其浮现性和集体性。同 时,文化认知在文化社团成员间的分布是 非均质的,文化认知形成于文化社团成员 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磋商互动而具有动态 性、开放性(Sharifian,2009:166)。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1.
2.
3.
语言及语言政策的文化模式研 究 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意 识形态研究 语义变异和言语变异研究
Kristiansen & Dirven. (eds.). 2008.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Language Variation, Cultural Models, Social Systems. Mouton de Gruyter. Geeraerts, Kristiansen, & Peirsman.(eds.). 2009. Advances in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Mouton de Gruyter.
认知语言学 体验性) (体验性)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社会文化制约下的语言 变异) 变异)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的社会文化 认知的社会文化 语境制约性) 语境制约性
关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 的语言变异, 的语言变异,并在该文化 的认知模式即文化认知中 寻求变异的理据
体验性与普遍认知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立场决 定研究的方法
1.语言与认知关联 语言与认知关联 2.语言系统基于 语言系统基于 语言使用 3.认知和语言受到社会 认知和语言受到社会 文化语境的制约 心理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 神经生理学实验
语料库 心理学实验
语料库 社会语言学方法 人类语言学方法等
语言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文化认知的开放性决定语言也是一个 动态的、开放性的适应系统:人类语 言的某些特征可以被调整以表达新的 概念化方式,而一门在新环境中发展 出的语言变体也可以被新的使用者用 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倡导者如Dirk Geeraerts, Farzad Sharifian, Renè Dirven,, HansGeorg Wolf, Stefan Grondelaers, Gitte Kristiansen等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原型 理论,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理想认知模型、 概念隐喻及转喻理论等应用于语言变异研究, 发展和丰富了自Lakoff & Johnson(1980)和 Langacker(1987)等以来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文化模式研究
社会认知语言学同语言变体研究的结 合进一步表明,语言扩张产生的本土 化变体能承载本土化的隐(转)喻认 知方式。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论证了认 知语言学关于对语言的浮现性、动态 性和开放性论断,还有助于深化对语 言、认知和文化及其关系的认识。
意识形态研究
隐/转喻理论及理想认知模型、意义的 原型范畴观被用到企业、性别、教育、 商业及政治领域的语篇分析,通过语 篇的隐/转喻映射模式来透视相关的企 业文化模式、性别文化模式、教育的 商业化模式、政治体制特征和政治冲 突。
体验性与普遍认知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言学界为 生成语言学所主导并为客观主义哲 学思想所包围的语境下,认知语言 学以发现各种语言事实幕后具有系 统性和普遍性的体验性认知为其历 史使命。
认知和语言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人类对经验现实的识解不仅受普遍的躯 体经验和人作为同类的生物有机体的躯 体特征、神经解剖结构的影响,还受到 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把认 知的生理和物理语境进一步置于社会文 化语境,把认知研究上升到文化层次。
语义和言语( 语义和言语(lectal)变异研究 )
以Langacker(1987)认知语法的象征单位 模型为基础,Kristiansen(2008)进一 步将象征单位中的语音空间同社会方 言变异结合起来,通过音位变体同方 言范畴、社会范畴间的转喻模式扩展 了语音空间象征的语义空间,创立了 音位变体对社会意义的建构模式。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应用类型
1.同一语言的研究 2.语言类型学研究 3.语言变体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应用类型
1.在某一种语言中考察同一文化团体 中不同的亚文化模式的对立和冲突:
George Lakoff 1996 Moral Politics: 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 Chicago, Il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体验性认知的思想植根于美国实用主义 哲学对笛卡尔二元论思想的批判 (Johnson & Rohrer, 2007:47)。根据二元论 思想,身体和大脑(思维)具有本体差异, 语言和认知以大脑中的符号表征为基础, 与人的身体无关。第一代认知科学受到 二元论的影响。
体验性与普遍认知
实用主义论者反对二元论,主张人的身 体和大脑是统一的有机体,统一于与环 境的互动,即经验。任何关于思维的特 征和运作的解释,包括最抽象的概念化 和推理,都必须基于感知、感觉、对客 观物体的操纵和躯体活动的有机体功能 (Johnson & Rohrer, 2007:23)。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 二十 一世纪的认知语言学
张 辉 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编辑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知社会语言学(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兴起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末,并于2007年在波兰克 拉科尔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 言学大会上(ICLC10 in Kraków, Poland)正式被确立为认知语言 学的一个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