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会倾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会倾听

简短的故事已经透露出了好多道理,当观众这时笑得东倒西歪,可是孩子的两行热泪已经夺眶而出。好在这位主持人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仍保持着倾听者应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耐心,所以才能听到了小朋友最善良最清澈的心语。

其实有时候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再等等,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耐心倾听,不妄下论断; 误会往往源于急躁与臆断;事情往往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发展。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有不逮;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但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或是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很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会加深学生对你的信任。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学生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学生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学生零距离接触。

其实学生都是很好学的,他们期待与教师交流,因而,教师一定是学生忠诚的听众。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鼓励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特别当遇到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更多耐心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大胆说话找到自信。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和学生真心交谈,达到心灵沟通。雅斯贝尔斯说:“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开,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行为,均会使人类萎缩”。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就应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与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交流,使学生少一份胆怯,多一份信任;少一份压抑,多一份自由。教师不应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面的良师,更应是能倾听学生情感的益友。倾听,让教师领悟到学生的潜能,体察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倾听,让学生感觉到时接纳和包容,体验到理解和信任;倾听,让师生关系变得民主、和谐;倾听,为学生拓展了一片展示自我的自由天空。

作为一名教师,让我知道在学生的种种表现面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倾听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我刚接手我们班时,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黄,由于高考失利,决定再备战一年,所以在班级里几乎不说话,平时就笑嘻嘻的。只有同学主动找他交谈时,才会和同学聊上几句。然后我就在他到我办公室背诵的时间里和他东一句西一句的聊聊天,渐渐地,他的话开始变多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这就是倾听和沟通相辅相成的最佳结果。

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因素,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学生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被教养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着影响。

一、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中外心理学家就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从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据报道,在美国、英国等文化发达地区,歇斯底里患者较为罕见,而忧郁患者却很普遍;在文化水平低、文盲多的地方,如印度、埃及等国家,歇斯底里患者较多,忧郁患者却较少。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的,中学生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观察,也可来自于别人的见解传授,如,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如,暴力电视或电影会引起中学生的攻击和犯罪行为。

二、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与中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曾一度刮起过“走后门”、“一切向钱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

叶蛋的”等不良风气,都曾使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要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净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学习生活环境。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如生活在城市的中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居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还有研究发现,人口密度过大与青少年犯罪率有密切关系,精神疾病以及其它心理变态也与人口密度有关。大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了大量过量信息的产生,使人们的心理严重“超负荷”,拥挤使人们更容易产生矛盾、争吵,生活在其中的中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四、社区环境是指若干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内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如街道、住宅小区、村庄、小镇等。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传媒和社区环境产生的。学校和家长充分发挥社区对中学生心理的辅导作用。如,有选择地组织中学生观看健康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电影、电视;欣赏音乐会、美术、摄影展等;充分挖掘社区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绿地认养、照顾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心理会变得更加成熟。

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言,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三方面因素的协同努力。总之,作为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学生要亲切、有耐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看似平常,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行为表象的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深处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