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期末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期末结课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变革和动荡。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一种奇特的意识形态崛起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传播,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历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一.HP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00年-1949年)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理论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主张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它首先在欧洲传播,并成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处于分裂状态,并受到了外国列强的压迫。
东方社会学会是第一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1905年由陈独秀成立,开始翻译并出版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
1919年,五四运动的兴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
此后,共产党员开始走向革命,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中国的革命。
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49-1966)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CCP)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促进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主旋律。
毛泽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领袖。
他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人民民主专政、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战略。
这些理论的重要贡献,使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66-1976)在1966年之后,毛泽东的工作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大革命。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摘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国理论界就此时行广泛、深入的研讨。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形式,更要求它包含切合中国实际所需要的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1]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处的社会背景已发生深刻的变化。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应有地位的争论较为激烈。
如何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于清除各种错误观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思维的角度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座富矿,如何对其进行解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解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论。
[2]此种观点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整个政治学领域内加以宏观地考察,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具体而言,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
它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特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
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点是为人民服务,为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所以,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为人民及其利益服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
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既要正确分析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又要科学把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时代内容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相结合,动态、辩证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解决实践问题。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以及品性深层次的反映,是自身理论真理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时代性的含义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
依据时代变化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的角度具有开创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想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仅要考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所谓的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此过程既是一个理论逻辑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证明过程。
关键词:革命建设改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ies combine to produce a series of theory that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s also the course of Chinese Marxism. This process is both a theoretical logic process is a practice certification process.Keywords:revolution; construction; reform;the course of Chinese Marxis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4)一、发展观的革命-建设指向与毛泽东思想 (5)(一) 革命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 (5)(二)建设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 (5)(三)曲折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6)二、发展观的改革-开放指向与邓小平理论 (7)(一)恢复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生 (7)(二)恢复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7)三、改革开放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 (8)(一)改革开放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和发展 (8)(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9)四发展观的人本-和谐指向与科学发展观 (10)(一)三个代表的人本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 (10)(二)科学发展观的和谐与人本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超越 (10)五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2)(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阶段性 (12)(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续性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引言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和第一要务。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姓名: 学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精髓所在,本文结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划时代成果,以及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十八大,中国化Studies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Zuhua Wang Number: 11419003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Grade 2011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d gripp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hievements are conspicuous for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it were that the science theor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s pointed out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is article combined the epoch-making achievements obtain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arty's 17th and 18th reports,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Key words: marxism,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oretical innovation, 18th party congress , sinicization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系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考试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就是一部提出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就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两次飞越都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试剂盒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都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就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就是一脉相承的,又就是与时俱进的,她们就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简要论述“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29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实践中,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这就告诉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既是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个角度来说的,又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这个角度来说的,更重要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实践中所体现的巨大威力这个角度来说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这一精辟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觉醒。
然而由于毛泽东的地位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他的全新思想没有能够在党内起到决定作用,在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内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神圣化倾向,本本主义依然在党内屡屡泛滥成灾,终使土地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红军被迫长征北上。
“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广大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平凡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的基本出发点。
长征开始后,围绕着红军的战略方针,在党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实质,就是要不要实行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指导方针。
在长征途中,通过胜利和失败的尖锐对比,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方向逐渐为党内的多数同志所认识。
“从黎平往西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烈。
在争论的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反对“左”倾教条主义之时,党和红军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会议以革命的全局和党的根本利益为重,集中全力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使党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首先转入马克思主义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科学内涵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正文: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姓名: 学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精髓所在,本文结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划时代成果,以及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十八大,中国化Studies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Zuhua Wang Number: 11419003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Grade 2011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d gripp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hievements are conspicuous for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it were that the science theor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has pointed out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is article combined the epoch-making achievements obtain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arty's 17th and 18th reports,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Key words: marxism,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oretical innovation, 18th party congress , sinicization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系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和解除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通篇报告中,有六处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字眼,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全文如下:规律,主要是指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强调指出:“规律就是关系。
……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1]“每一个事物的运动,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在实践中把规律找到了,按照规律办事,事情就办得顺。
”[2]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长春同志在“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更是强烈呼吁,“要注意充分研究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
”[3]对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人们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只有系统掌握和严格遵循这些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根本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去想问题,办事情,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有效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主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的展开过程是有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它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同质属性,也彰显着中国化进程独有的特质要求。
这一点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展开进程中所不容忽视的一个规律性特点,这种同质的形成和特质的展现是奠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是我们条分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的开关,尤其是深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毛概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曙光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这个曾经站在世界巅峰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反封建社会,面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妥协退让,国家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空前的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序幕,到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从以“自强”、“求富”为名的洋务运动,到爱国民族企业家的“实业救国”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推翻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中国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
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决心,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斗争,革命力量十分薄弱。
最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人们不禁发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何方?就在人们看着祖国被人宰割欣然心痛之时,就在人们依然为寻找救亡图存之路而苦苦探索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革命人民,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在革命的历程中,党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克服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题论文

小视角浅析中国化特点,大方向畅想全球化期待【摘要】本文实际学习生活角度出发,概括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于细节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体现出的本土性性理论特点并从本土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三个角度加以阐述;最后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至高点上大胆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球化畅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期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性社会主义发展期待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况简述1、概念总结多数人都听闻或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2、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3、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潜移默化形成的特点——本土性这里之所以写本土性而没有写一般学者专家提出的民族性,是因为学习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深感民族性其本性便是中华儿女血液深处的本土性。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内容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带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斗争中去。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要强调的是结合实践。
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强调的是发展,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时代性。
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强调的是当代性和中国形态。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民族品格相结合,使之具有不可忽缺的中国特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用实践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旨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亦即中国是否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际社会需要。
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口号的提出和强调具有其时代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面的抉择在中国近代“中国向何处去”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论文2500字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精髓即以自身充分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能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彻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中国化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
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在创造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探索和发现中国建设规律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概括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集中概括和新的阐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论文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总结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并保持与时俱进不竭动力。
【关键字】三个过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这一切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进程可以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意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段时间中国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直接产物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论文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这一精辟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觉醒。
然而由于毛泽东的地位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他的全新思想没有能够在党内起到决定作用,在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内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神圣化倾向,本本主义依然在党内屡屡泛滥成灾,终使土地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红军被迫长征北上。
“左”倾错误领导不仅使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广大苏区几乎全部丧失,而且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又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平凡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的基本出发点。
长征开始后,围绕着红军的战略方针,在党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实质,就是要不要实行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指导方针。
在长征途中,通过胜利和失败的尖锐对比,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方向逐渐为党内的多数同志所认识。
“从黎平往西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烈。
在争论的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反对“左”倾教条主义之时,党和红军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会议以革命的全局和党的根本利益为重,集中全力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使党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首先转入马克思主义轨道。
会议对李德和博古的批判,始终限制在党内斗争的范围,一方面,对他们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有说服力的批评,取消了他们对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另一方面,没有单纯追究个人责任,在进行严肃批评之后,博古在党内不再负总的责任,但仍保留在中央领导核心内。
这样就集中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将政治路线问题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逐步解决。
既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
在改组中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长征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在长征中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历史地看,包括长征在内的党在各个时期的成败得失,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上的成功与失误密切相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红军长征所蕴含的历史启示,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长征为毛泽东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正是通过惊心动魄的长征风云,毛泽东被全党推举到党和红军实际的领导核心位置上。
“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这句话道出了全党全军经过长征而形成的坚定共识。
如果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原本是一种不幸,那么,在这一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问题和指导理论终于在全党范围内得到了解决。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离开中国特点来
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就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道路上由被迫到自觉转变过程的完成。
1942年,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党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得到了彻底清算,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最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成为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根本法宝,而且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选择。
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章,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