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中的接受美学与比较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浅谈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浅谈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懂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对翻译文本的阅读就存在着一个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由于儿童文学在题材、写作手法、故事结构方面都不同于成人文学,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保证译语读者能通过译文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针对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这一特点,译者就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观点去透视原文,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然后再使用小读者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语言去翻译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儿童情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意境,让儿童读者能接受。
因此接受美学就成了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一接受美学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是文学研究领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该理论主要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因此也被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
姚斯和伊瑟尔都坚持文学研究的方向应该从传统的以“作者―本文”关系为中心转移到以“本文―读者”关系为中心。
该理论的基础是研究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两部分:从作者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从作品到读者的接受过程。
接受美学就是一种研究文本接受者读者反应的理论,它研究读者如何实现对文本的潜在内容的理解。
接受理论认为某一文本的意义没有绝对的解释,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文本意义才能被实现,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当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翻译时,译者就成为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观作用就变得非常显著了。
译者,同时也是读者,需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需要预测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和美学品位。
创作儿童文学时,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自身的特点,尽量使文本易于接受;同样,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也要注意译文读者的特点,不仅要关注儿童的普通特征,还要考虑译入语儿童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儿童,并被广大儿童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译本。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儿童文学翻译变得愈发重要。
翻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需要在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接受美学视角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原作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探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强调对原作风格的敏感。
每个作家都有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往往与其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密切相关。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准确把握原作的风格特点,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应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翻译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时,翻译者应尽力保留其幽默风格,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应的幽默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的幽默之美。
其次,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注重对文学形象的诠释。
文学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往往象征着一种情感或者特定的文化意义。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该尽力保留原作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在目标语言中进行恰当的诠释。
例如,在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时,翻译者需要准确表达原作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同样感受到原作中的魔幻之美。
此外,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注重目标语言的音韵美,并尽力保持原作的节奏感。
例如,在翻译童话故事时,翻译者应该注意韵律和押韵等元素,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中的韵律之美。
最后,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策略还要求翻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注重美学情感的传递。
每个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应该注重传递原作中的美学情感,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翻译《小王子》时,翻译者需要准确表达原作中关于友谊、孤独和成长的情感,以便读者能够同样感受到原作中的情感之美。
《2024年浅谈影视名翻译中的接受美学》范文
《浅谈影视名翻译中的接受美学》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名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乎作品的传播效果,更涉及到文化交流与接受美学的应用。
本文将就影视名翻译中的接受美学进行浅谈,探讨其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二、影视名翻译与接受美学的关系接受美学是一种研究受众如何接受和解读艺术作品的理论。
在影视名翻译中,接受美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与受众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影视名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实现跨文化传播。
2. 翻译策略的制定: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应注重传达原作的意境、情感和主题,使译文在目标语语境中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接受。
3. 作品价值的呈现:影视名翻译需要准确地呈现作品的价值,使目标语观众能够感受到原作的情感、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影视名翻译中的接受美学实施策略1. 文化适应性:翻译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目标语文化的特点,避免直接照搬原作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应尊重目标语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以实现文化适应。
2. 语义传递:在传达原作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关注语义的细微差别,使译文在语义上与原作保持一致。
这有助于目标语观众准确理解影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 情感表达:关注原作的情感表达,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将情感传递给目标语观众。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4. 风格再现: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艺风格和文化特色,使目标语观众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独特魅力。
这需要翻译者在保持语义一致性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四、实例分析以某部国际知名影视作品为例,其名翻译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传播。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充分考虑了目标语观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采用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名在语义、情感和风格上与原作保持一致。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的探讨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的探讨【摘要】文学翻译在英语文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递着美学价值的意义。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对原著中优美文字、情感表达和文学风格的忠实传达上。
中美文学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美学差异,翻译中需要审美选择,以确保作品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能够被理解和欣赏。
翻译对读者的审美体验也有着重要影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
文学翻译还具有跨文化交流的价值,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中美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展望未来,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推动中美文学翻译的发展。
最终,通过对美学价值的探讨和跨文化交流,中美文学翻译能够为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美学价值、审美选择、跨文化交流、中美文学、读者体验、发展方向、重要性、思考总结1. 引言1.1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Literature trans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bringing different cultures closer together and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allows readers to access works of literature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languages, providing them with a window into the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 of various cultures.1.2 美学价值的涵义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涉及审美、艺术和美的本质等方面。
在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指的是翻译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审美标准。
通过翻译,原作品中的文学风格、语言美感、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美学元素可以得到重新表现和诠释,使读者在欣赏翻译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
论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20050501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众所周知,阐释学的兴起与发展拓宽了文学翻译研究的范畴。
19世纪60年代末期,与阐释学有着密切关系的接受美学风靡了整个欧美文学界。
这一理论以其全新的观点,对整个文学领域乃至文学翻译领域都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
姚斯和伊瑟尔是这个理论的两个代表人物。
他们都十分重视文本的歼放性以及读者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在他们看来,读者的参与是文学文奉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在因素。
迄今为止,围绕着接受美学及其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者已展丌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
然而,中国译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凶此,从理论发展水平及研究成果上来比较,则落后于西方国家。
同时,在理论引进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缺乏系统性,也带来了不同层次的误解和问题。
由于接受美学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及观点,将其引入并应用到翻译理论界,其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针对现状,本文对接受美学的概念和观点做r充分而又透彻的研究,并总结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
为了让读者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翻译领域的地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首先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翻译界的运行轨迹。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如何引进一个全新的理论,以及如何对待理论引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文章--1能进一步地证明将文学界的接受美学理论引入文学翻译领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由于现存的很多研究很片面,缺乏系统性,文章将会系统而又客观地阐述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各个范畴所产生的启示。
除此,文章还会提出并解决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问题(比如,如果承认了文本的丌放性,如何看待不同译者的不同阐释?如何界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阐释的自山度?)此外,文章的这一部分还将运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和争论,从而进一步论证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引进价值。
科研课题论文:接受美学视域中的文学译文研究
美学论文接受美学视域中的文学译文研究翻译的任务是将原语中包含的逻辑或艺术映象完整地以另一种语言展现出来,翻译任务中的艺术映象指的就是文学翻译,它既涉及逻辑问题,也涉及美学问题。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一场重大革命,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阐释学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直接推动了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的诞生。
接受美学就是建立于胡塞尔现象学与海德格尔阐释学根底上的文学批评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
接受美学认为,应该从接受、受众出发,研究读者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从而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手段与较为完整的“解读空间〞。
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出发点,探究文学翻译中假设干问题,以进一步了解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一接受美学的理论概述在20世纪中期,哲学家古斯塔夫?伯格曼出版了著作?逻辑与实在?,他认为语言是哲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所有哲学家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世界的,这样将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志着“语言学转向〞的诞生。
“语言转向学〞的开展直接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变革,将以文本语言结构为依据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中心论〞开展为以读者接受为依据的“读者中心论〞,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就是一种“读者中心论〞的观点。
接受美学以英伽登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伽达默尔与海德格尔的阐释学以及结构主义学说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根底,主张以阐释学理论为方法论解释文学作品,并将“解释循环〞、“水平融合〞、“效果史〞等作为根本概范畴。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的五位年轻的文学理论家和教授:尧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他们被称为“康斯坦茨学派〞。
接受美学突破了“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等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束缚,将读者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接受理论认为,应将作品、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将读者的阅读、反响、想象与创造性理解作为理解文学作品及其意义的依据。
接受美学得到了文学翻译界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与文学翻译之中。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 通过详细阐述相关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次演示旨在促进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的进 一步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接受美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引言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在我国学术界逐渐受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内 外学术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这种 跨学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翻译过程和接受美学在其中的 作用。本次演示将回顾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研 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成 果
在成果方面,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从不 同角度探讨了接受美学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例如,一些 学者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读者的接 受程度。另外,还有学者到译作与原作的关系问题,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 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们对翻译过程和接受美学的认识具 有积极意义。
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的 不足
然而,尽管我国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 不足。首先,多数现有研究过于理论层面,而忽视了翻译实践的复杂性。未来的 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次,当前研究尚未充分 挖掘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的多元,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接受程度、译者的 审美观念等问题探讨不够深入。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一领域 的探讨。
翻译研究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进行了深入 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翻译结果评估等方面。近年来, 随着跨文化交际和比较文学的兴起,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探讨翻译在文化传 播和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一、本文概述《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接受美学理论如何影响和指导文学翻译实践。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中生成的。
而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活动,其目标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审美体验的共享。
因此,将接受美学的理论引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如何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包括读者的主体地位、文本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等。
然后,结合具体的文学翻译实例,分析了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和体现。
文章指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原文审美价值的最大化传递。
文章也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译者应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符合目标读者审美需求的译文。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和启示作用,以期推动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为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接受美学理论概述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其代表人物是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
这一理论主张从读者的接受角度研究文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以及作品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审美效果。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被挖掘和创造的。
姚斯在他的著作《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中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基于个人文化背景、审美经验、阅读习惯等因素形成的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预期。
浅谈接受美学
浅谈接受美学摘要接受美学是由德国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所提出的概念,该理论对于研究文学理论及文学翻译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要理解该理论是非常难的,文章的目的就是对接受美学进行初步的介绍,以求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接受美学。
关键词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翻译德国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提出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s)这一概念,和以往翻译关注的焦点不同,接受美学不以作者或者作品为中心,转而将读者或者受众作为出发点,去解释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属于一种读者反应,是“文本与译文的对话”(贺微)。
姚斯认为,一个作品的完成需要由读者阅读这一步骤的实现。
文章的目的便是介绍接受美学,因此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总体上对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作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将谈到接受美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将对接受美学的概念理论进行相关的介绍,主要谈谈姚斯和伊瑟尔两位学者的观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总结。
一、历史背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的文学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提出了接受美学,在当时德国盛行美学的大背景下,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美学研究应当“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过程。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反应,反对历史客观主义。
该理论经历了海德格尔(Heidegger)、伽达默尔(Gadamer)等人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研究是接受美学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的理论也对接受美学的产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但是,在后期发展中,美国的费希(Fish)将接受美学发展成了“读者决定一切”,这样的结果是走了极端的,该说法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并不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辩证的关系。
二、概念介绍姚斯的接受理论将历史辩证的思想加入到了读者中心论中,而解俄国形式主义忽略历史,社会学理论忽略文本他希望能够和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试谈翻译中的美学(精)
试谈翻译中的美学论文导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还需要体现其美学功能。
而对化妆品说明书等此类实用文体的美学翻译探讨得很少。
使原文中美的“因子”传递给译文呢?本人试以化妆品和诗歌分别作为实用文体和文学语体来谈谈翻译中的美学。
关键词:翻译,美学,化妆品,诗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论文参考网。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雅”,即“美”,即原文或译文的美感。
另外,王佐良在《中国的翻译标准》一文中也指出: By now we can leave translation standard behind, for wehave come to the point where esthetics takes over.?可见,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还需要体现其美学功能。
??对于翻译美学,中外学者多侧重于从文学语体的美学角度来探讨,而对化妆品说明书等此类实用文体的美学翻译探讨得很少,因此使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翻译美学只关注文学语体的翻译,与实用文体的翻译无关。
而实际上,在实用文体如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中,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美的体现。
所以美学原则或者说美学观同样适用于化妆品说明书等的实用文体的翻译。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英语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的风格, 语言上最忌重复累赘,追求一种自然流畅、简洁之美。
汉语表达典雅、委婉含蓄、工整对偶、节奏铿锵的特色,诗情画意盎然,极大地迎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
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识反映到英、汉文体上,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方面各有讲究, 美学标准和文体风格可谓大相径庭。
因此翻译时如何完美地照顾到中英民族的审美差异,使原文中美的“因子”传递给译文呢?本人试以化妆品和诗歌分别作为实用文体和文学语体来谈谈翻译中的美学。
翻译审美及翻译对比美学刍议
所谓 审美 , 众 说 纷纭 。有 人认 为 , 审美 是 一 种 主 观 的精 神现 象 , 比如 康德 ( 1 0 6 4 ) 就 曾提到 , 美 的表 象 和客 观 事物 是没 有联 系 的 , 审美 之所 以产 生 , 是 与 主 观、 与情 感联 系 的 。 n 他的观点貌似合理 , 却 具 有 局
享受 。
式, 是 人 与 自身 生活 的世 界 形成 的一 种单 纯 的 、 形象
的、 情 感 的关 系状 态 。审美 就是 要在 理智 与 情感 、 主
观与 客观 的具 体 统 一 上 追 求 真 理 、 寻求 发 展 。从 美 学 的观 点看 , 审美 就 是 在 接 触 到 美 的事 物 时 所 引起 的一种 感 动 , 是 一 种赏 心悦 目和怡情 的心理 状 态 , 是
尤其是在引进翻译心理学及翻译美学之后翻译的最终方向提升至美的角度译文不仅要体现出源语的语言美和思想美还要通过译语为目的语为读者服务呈献给读者一篇属于适合本民族文化风格的美文这些在对源语的审美以及译语的对比鉴赏中均可体现从而培养出在中英文之间传情达意的翻译人才
2 0 1 5年 0 5月
内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Ma y .2 01 5
象 。马 克思 的话 对 翻译 美 学 很 有 启 发 , 让 我 们 意 识 到 在进 行 翻译 实践 的 同 时也 应 该 进 行 审 美 教 育 , 融 翻译 教 育 和审 美 教 育 于 一 体 。 因此 , 培 养 译 者 的审 美 意识 就成 为 翻译 教学 的重 要任 务之 一 。
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美学价值
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美学价值摘要: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所具备的美学价值可以从三点考虑,首先是翻译中审美的创造性,其次是翻译审美的形式价值,再次是审美的主体价值。
文学翻译本身并不是机械地对作品进行语言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对真实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追求。
本文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美学价值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让我国的翻译领域有更高的突破。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美学价值我国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经过多年的沉淀,英语翻译理论中最主要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直译与意译,翻译意境以及翻译风格。
传统的翻译方式更加注重美的体现,对规范性并不追求,但现代翻译在强调美学的基础上,更加尊重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质,并强调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翻译美学所要追求的境界永远都是译文同原文一样,能够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并和原文具有同等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不被语言壁垒阻隔,如果译者能够达到这一标准,那么可以说实现了翻译的最高水平。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本文通过从翻译活动、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三方面入手,对其中所涵盖的美学价值进行探究,力求进一步理解英语翻译中的审美价值,突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关联。
1.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创造性1.1文学作品翻译的内涵与特征我国著名学者们,对翻译的内涵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如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一定要避免言辞的生硬转化,要在保持原作品起承转合的基础上,还要留存其中的风韵。
茅盾先生也认为文学翻译就是将文学作品用其他的语言传达出来,对其艺术性要十分注重。
可见,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将外文作品转化成本国语言这样简单的工作,更多的是要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译者在原文的基础上用本国语言将内容转述出来,翻译过程中不能破坏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能破坏作品中的艺术特质,更要使全文流畅连贯,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除却如科学知识、社会学问题等非艺术性的文本外,译者在翻译艺术性的作品时,也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义的对应,要保证作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准确无误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且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艺术性。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的探讨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的探讨文学翻译也可以认为是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拥有比较复杂的艺术特征,文学翻译学者主要探究的内容也就是文学翻译的审美。
美学思想对于所有的英语文学翻译来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的影响,美学隶属于哲学的范畴,艺术是美学主要的探究内容,然而翻译却是一种艺术活动,美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文学翻译的整个过程都会受到美学的制约。
一、突出形象,独显特色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借助文学形象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
英语文学翻译经过自己对原文的了解和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表达技巧,对原文进行二次的创作,将原文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不同的翻译者会翻译出不一样的作品,不同的翻译内容表现出了原文多角度的美学内涵。
有的翻译者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反映在翻译作品里,有的翻译者只是简单的进行探究,不同的翻译方法表现出原文不一样的特征,文学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译文,是将译者真实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不去追究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去追究是否与原文内容一样,文学翻译是一种美学体验,将美学的不同面展现出来。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依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展现作品的价值,有的译文简单明了,有的译文荡气回肠,有的译文温馨和煦。
翻译者依据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对原文的了解来翻译文学作品,不管翻译者会翻译出怎样的译文,他们都体现了不一样的翻译特色和对文学的感知水平。
二、传达美感,彰显价值英语文学翻译是借助文字将作品的艺术特色尽情的表现在作品中。
所有的文学作品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翻译的美学意义也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展现。
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美学感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有属于自己的特征表现在里面,作品的美学价值表现在译文中,通过译文来彰显原文的美学价值,传达原文的内在美感。
作品的魅力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读书论》是英国学者佛朗西斯.培根著名的散文代表作,国内有许多的翻译版本,王佐良先生翻译的作品最具有影响力。
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one by one;but the general counsels,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come best,from those that are leared.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谋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论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
素 ,因而有 待于读者 在 阅读 活动 中加 以具体化 、充实 化。 在文本与读者关 系的探讨 中 ,伊塞尔提 出了 “ 空白”这一 概念 ,指文 本中需要 读者根据 自己的想象加 以填 充的 “ 未 言部分 ” ,读者与 文本 的交 流就是在 这些 “ 白”处 发生 空 的 ,因为正是这些需要 读者靠思 考去填补 的地方 ,才把读 者引人到文本所描述的事件 中,以提供未言部分 的意义 。 尧斯则 提出了 “ 待视野 ”这 一概念 。所谓读者 的 “ 期 期待 视野” 。是指 “ 读者接受文学作 品时 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思维 定 向和先在结构 ,包括伽 达默尔 的历史 视界和个人视界 两 方面的内涵” ,即文化修养 、心理素质 、个性气质 、知识水 平 、生活阅历 、审美情趣 、鉴赏水平 等。一方面 , “ 第一
不断更新 的 【 l 1 。接受 理论 的创始人 是德国南部 “ 康斯坦 茨 学派”的五位年轻 的文学理论 家和教授 ,其 中最著名 的是
伊塞尔 ( f agI r 和汉斯 ・ Wo gn e) s 赫伯特 ・ 尧斯 ( n oe Has b ̄ R Ju ) a ̄ 。他们对作品内部研究 的沸沸扬扬 的美学思潮提 出挑 战 ,对文本 中心论进行 反驳 ,确立 了以读者为 中心 的美学
摘
要 :本文认为译者须以原文文本为依据 ,同时还要相信译文读 者的接受能力。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6 7 (0 0 4 0 8 - 7 2 2 1)o 堋 7—0 8 2
关键 词:接受美学 ;文本意义 ;创作 自由度 ;接受能力
关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探讨
智库时代·202·智库理论一、前言关于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前人曾做过不少研究,探讨也较为透彻。
但这个话题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一千人有一千种见解,不存在完全的正误之分。
本文将着重从美学价值概览着手,进而分析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让读者对本文所探讨的主题有初步了解之后,再进一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指导译者或是外语学习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体现作品的美学价值,达到神似。
二、浅析美学价值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指对事物美的本质及意义进行研究的学问,它从属于哲学,可以说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如此,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艺术。
但这种对艺术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具体的,表面的现象,而更多的关注艺术中隐含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对美学价值的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哲学的研究。
进行美学价值的探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区别于动物,这种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独特的感官感受,人怀有一种追求艺术特性的倾向,这种对美学价值的追求实质上也是人价值的自我满足。
另一方面来说,美学价值是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但这种属性需要被发掘,被放大,对美学的追求也是对事物自身价值的完善与实现。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与生俱来必然体现着一定的价值意义,或是在哀婉人性的黑暗,或是在赞颂某种美德[1]。
文学作品处处都在斟词酌句,这些精心雕琢的词句一经翻译,就容易失去原有的风韵,这也是很多人在读译版文学作品时经常一头雾水的原因了。
因此,想要真正体会到一部文学作品的韵味,须得品读原版作品抑或是选择翻译较明朗的版本。
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时,传神的体现其美学价值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一部译文的成败。
总的来说,英语文学翻译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性,更需要传达源语言的美学价值。
三、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不同题材的作品在翻译中各有技巧和特点。
通常,人们将翻译分为以下几种:商务类翻译,医学类翻译以及本文所探讨的文学类翻译。
探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
38作者简介:陈洁天(1989-),女,满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探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陈洁天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大量的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在这个基础上,翻译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翻译是一门艺术,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理解原文的意思,再加以体会,然后再融入自身的理解。
在保证翻译准确,保留原文的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要将其翻译成恰到好处的中文,以供我国的读者更好地阅读。
这就需要翻译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翻译水准。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体现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美学价值一、前言美学价值起源于美术界,是对美术界的一种追求。
而在英语翻译中,也对美学价值有着很强的追求,它会将原著的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体现出来。
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对英语文章的一种简单翻译,它需要翻译人员足够了解该著作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精神世界;再结合美学的相关价值和知识。
在能突出英语文学的艺术特性的前提下,再结合全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英文著作翻译出来。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把英语文学地美学价值体现出来,让我国读者更加容易体会外国作品地魅力和精髓。
二、浅析美学价值何为美学价值?美学价值是一种美的体验,是一门研究探讨美的价值意义的学科,是对美的一种追求。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可以说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但是对于这门艺术的研究并非表象的,它相对注重隐藏在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相较于动物而言,人类会去追求美,这是人类跟动物的一大区别。
美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官感受。
人类天生对美学有着追求的倾向,人类在追求美学艺术的过程中,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满足。
对于事物来说,美学价值是它们的固有属性,人们会对它的这种属性进行挖掘和放大,从而实现对这些事物的美学价值的完善。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天生就存在着它特有的价值。
浅谈接受美学的翻译观
浅谈接受美学的翻译观
王 婷妹
摘 要 : 绍 了接 受 美学 关 于作 者 意 图、 介 文本 意 义 与读 者参 与 关 系的基 本 观 点 。 读 者 的 阅读 是 一 个创 造 的 过 程 . 预 测 和 是 期待 的过 程 , 读 者 情 感 参 与 的过 程 。 按 照接 受 美 学理 论 , 译 就是 在 文 本 和 读 者 、 者 和读 者 间反 复进 行 对 话 的双 重 是 翻 作
弃、 否定或改正不符合 自己需要 的对象 。 这样 , 主体在审
美 情感 的引导 下 , 在对客体对 象的选择 中 , 断调节着 不 主客体之 间的价值关系。 因而 , 在文学欣赏 中, 情感 的参 与及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接 受 美学 把 开放 性 和 不确 定性 视 为所 有 文学 文 本 的本 质特 征 。 样 , 这 文学就具 有很 强的 活动空 间 。 读 者是 文学作 品意 义的建 构者 , 是文学作 品必不 可少 的
收稿 日期 :0 9 1 8 2 0 —1 —0
出现 于 2 0世 纪 6 0年代 中后期 的接受 美 学 是 一 种文 艺美 学 思 潮 。代 表人 物 是 姚斯 ( oe a s) R b  ̄Jus 和
直接参与了审美 的选择和创造 , 引导着 审美 主体 自觉或
不 自觉地选择 符合 自己心理 、 生理需要 的对 象 , 同时舍
重 庆科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第7 0 年 期 1
Ju a o C ogigU i rt o Si c n eh o g (oi c ne d i ) N . 00 or l f hnq n e i f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 n o7 2 1 n n v sy e o a e t o
浅谈接受美学的翻译观
浅谈接受美学的翻译观王婷妹【摘要】摘要:介绍了接受美学关于作者意图、文本意义与读者参与关系的基本观点。
读者的阅读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预测和期待的过程,是读者情感参与的过程。
按照接受美学理论,翻译就是在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间反复进行对话的双重交流过程。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2【关键词】接受美学;文本;读者;阅读;翻译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接受美学是一种文艺美学思潮。
代表人物是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
他们是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认为单纯的作品文本研究与单纯的作家心灵研究,都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因为它们都只抓住了文学总体活动中的一个纬度。
文学活动本是一种动态连续的过程,它包括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以往却把这一过程认为是静态封闭、互不相连的领域,从而忽视了人的交流和文学的社会接受程度。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接受美学建立在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美学的基础上,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的“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概念是其核心。
“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要求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考虑到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否能发生“视野融合”。
只有二者发生了交融,创作的文本才可以称作是被读者接受和理解的文本,也才能谈得上是文学作品的实现。
“空白”在文学创作中并非一种缺陷,而是让读者来激发各自的想象力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
因此,一个作者要想取得文本上的成功,他必须使文本与读者的预想不断出现矛盾,并产生激烈的反映,也就是要留下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空白。
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与背景的读者,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会有所不同,这样,他们对一个文本的欣赏情节也不同。
一般而言,文学欣赏离不开情感的参与。
审美心理学认为,审美情感是一种人对客体审美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生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独特的、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有变异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翻译中的接受美学与比较美学
作者:费丹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艺术活动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到实践,人们总会研究在不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
在对文学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人们总会注意美学,本文通过对翻译中的接受美学与比较美学进行研究,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对翻译美学的可能性。
关键词:翻译;接受美学;比较美学
作者简介:费丹妮,1993年生,女,汉族,辽宁省西丰市人,辽宁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前言:
对文学的翻译是翻译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关翻译的著作,从国内到国外可以说是多的数不胜数,其中绝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对文学翻译进行的研究。
如何准确的翻译文学,不管是从翻译理论到实践,每个人的研究角度都略有不同,对文学翻译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其中,翻译美学是文学翻译中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翻译美学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本文通过对翻译中的接受美学与比较美学进行研究,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对翻译美学的可能性。
并且对这些年在国内外的翻译美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简单的进行了概括,使得文学翻译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欣赏品。
一、翻译中的接受美学
对文学进行翻译时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转述,不能只进行静态翻译,应该将动静相结合,将作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个情况下,翻译人员要建立一个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联,是这个关联贯穿整个翻译之中。
对于接受美学的理论起源是对原作者的作品和读者对作品的欣赏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理论价值的体现能提高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的价值。
从而研究文学翻译可以进行自身的独白以及让读者与文本能够进行对话,提供了一个在文学翻译上的新思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把原作品只是进行简单的语言转换,这不代表完成了翻译,在此之后,读者的参与、阅读才是关键,读者对能够接受和感悟译者的作品是决定着该作品翻译的是否成功。
在此之后,翻译人员必须虚心接受读者对翻译作品的反馈从而将翻译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让翻译作品完成得更完美。
对文学进行翻译不是主要目的,作品是给读者阅读的,只有读者能够接受才是该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读者在对作品进行的审美评估也决
定着文学翻译的审美价值。
如果没有读者欣赏,该作品就不存在本身仍具备的任何价值。
读者和需求量体现出文学的价值以及对文学的审美取向,文本中的某些特点在读者心中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时,可以说这个作品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提高读者的地位,也要遵循适度原则。
接受美学在60年代的德国开始流行起来,给当时对翻译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带来了巨大影响。
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过分注重接受美学,译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过度地进行翻译,偏离了原作的中心思想,让读者没有了从原著中那种思考的过程。
这看似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更加简单,但事实上这种翻译不能让读者和书本进行对话,如果没有交流,那就是对接受美学的误解,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要把译者和读者相结合,将读者放在核心位置,还要让译者和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作用,而不是对成分的夸大。
但是译者和读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将他们之间进行完美的融合,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提出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所以提出的任何理论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都要权衡利弊。
每个理论都会有其使用条件,将美学和翻译的研究相结合,盲目跟风只会不利于对翻译理论的发展。
二、翻译中的比较美学
本文通过将国内外的翻译理论在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多角度进行了整理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方法,把翻译与比较美学结合起来,并把翻译中的美学特点、意识状态和思想文化精神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索,促进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做到任何文本都能合理地进行翻译。
经过较为细致的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在进行美学翻译的缺陷,完善和发展自己独特的美学翻译。
通过对比较美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国翻译理论思想中的内在,让我国对翻译的研究更加完善,把各种理论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挖掘文学不仅仅看重表面的感性美,更要看重深层次的内在美。
通过文学翻译表达出来的不仅要押韵,更要对词组构造进行美化,又拥有在内心深处去发现其中蕴藏的内在精神美,比如崇高精神、民族精神等。
对于文学翻译中比较美学研究,绝对不能仅仅表达出翻译作品的表层结构和意识形态,应该对作品中所蕴藏着的在文化上的不同所带来的特点特征和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所拥有的独特思维合理的做出美学价值的评估,进而掌握其审美的价值观。
翻译人员和作者进行合理的对比,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都要做一个全方位的对比,将自己的对审美的态度转换成与原作者相同的处境,做到知己知彼,身临其境,缩小译者与原作者本身之间的差距,将文学作品中“美”进行完美转移。
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宓庆.翻譯美学导论[M].书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