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3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68fb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c.png)
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三部份内容。
其中“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协作学习、探索、讨论,让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态、成因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学生清晰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
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的思想。
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工作生活,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开辟河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措施,达到可持续发展。
1.地理实践力:学生能运用地图或者视频观察、识别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进而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意识和能力。
2.综合思维:能运用基础知识,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特定区域(如居住周边、旅游地区等)的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并简单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1.运用资料,理解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重难点)2.掌握并能说明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重点)1.导学案(预习、探索、拓展) 2.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多媒体手段、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
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卡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引起学生感官上的兴趣,并介绍我国山川壮美,地表形态多姿多彩。
有的地区怪石嶙峋,发育喀斯特地貌;有的地区怒涛拍岸,发育海岸地貌;有的地区高山宏伟,发育冰川地貌。
请学生思量问题:1.上述地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2.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地貌形态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 教师点拨: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都与“水”的作用有关,但又各具特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b31ca74afe04a1b171de4e.png)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学案及反思第一课时一、预习环节:(一)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优秀品质。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综合概括的学习能力。
(二)预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三)预习难点:练习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四)预习提纲: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根据课题质疑。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生字对应的词语,试着找出根据课题质疑的答案,积累好词、佳句。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4、自学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写出来。
如:枣(zzǎo)(一7画)(囫囵吞枣)5、结合生字找形近字,并组词。
如:悼()嗽()搞()详()……掉()漱()槁()()……6、找本课中一字多音或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如:zhā扎zházā7、速读课文,按空行标志理清文章的条理。
8、默读课文,完成问题: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分别是:、、、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9、我给各部分加的小标题是:、、、、,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是:。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课堂上预习的,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预习结果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随时在小黑板上展示,为其他学生继续做好预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展示交流环节: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全班交流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及答案,交流好词、佳句。
2、全班交流预习提纲中的4、5、6题,同桌互查,部分疑难问题可以问老师。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697be52c1c708a1294a4472.png)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分享到: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
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一、目标点击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
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
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
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
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
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口器对树皮有力的作用么?当汽车停在山坡上时,汽车对坡面有压力么?磁铁吸在墙壁上,磁铁对墙壁有力的作用么?咱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力的方向又比较全。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8c863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7.png)
导学案是什么导学案是什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它是教师事先为课程内容设计的一份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自主地学习和合作探究。
导学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当具有明确的内容和表达,以便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学习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当将学习目标列出,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读和引导学生理解。
导学案包含课前预习内容。
在课前,教师需要将相关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预习内容可以包括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查找资料等。
提供预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导学案中应该设置一系列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应当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学习任务可以包括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小组合作等形式。
通过任务的设置,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导学案应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可以是教材、参考书、网上资源、多媒体资料等。
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拓宽思路,深化理解。
导学案促进课堂互动和反思。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能够激发思维、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设计工具。
它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预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以及促进课堂互动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00c8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f.png)
导学案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导学案逐渐成为教师们备课的重要一部分。
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所教授的教材内容,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将预习、自学、讨论、实践等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整理成一份文件,供学生进行学习和针对性的讨论。
导学案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预习和课后巩固中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和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导学案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或提供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生在接受正式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拓展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同时,导学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实例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 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导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和课堂互动。
这种互动与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便于教学评价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进度,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便于进行个别或集体的诊断和评价。
这样,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以及便于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善于利用导学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cd647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0.png)
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教案和导学案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的重要工具。
虽然教案和导学案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使用的文档,但它们在目的、内容和使用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一、教案的定义和特点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
教案通常由教师在备课阶段编写,用于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的特点如下:1. 教学目标明确:教案中应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既定的目标。
2. 教学内容详细:教案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案例分析等。
3.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提供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教师如何展开教学,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 教学资源准备:教案中还包括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二、导学案的定义和特点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制定的一份学习指导材料。
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的特点如下:1. 学习目标引导:导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案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学习资源引导:导学案指导学生如何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 学习活动设计:导学案中包含了学习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1. 目的不同:教案主要用于教师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是一份教师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编写的教学计划;而导学案主要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2. 内容不同:教案主要包含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着重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而导学案侧重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有多重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有多重](https://img.taocdn.com/s3/m/a82f0e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f.png)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有多重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而导学案是指为学生研讨课题或解决问题准备的素材和指导材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灵魂,它在教学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学习内容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评价等方面。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及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导学案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评价以及学习心得等内容。
教师通过导学案将学习内容组织起来,并提供一定的指导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导学案通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一个有趣的导学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教学设计和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
教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偏重某些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内容。
其次,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任务和压力。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9b74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9.png)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在教学中起到了多重作用,它是一种教学设计的工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下是导学案的一些主要作用:
1.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明确了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
达到了什么水平。
这有助于学生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2.引导学习过程:导学案提供了详细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按照有序的过程进行学习。
这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3.激发学生兴趣:导学案通过设计生动的问题、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富
有趣味性。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独立学习。
通过
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化教学方法:导学案中通常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这样
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6.评价学习效果:导学案中设计了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也能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7.提高教学效果: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它有助于教
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体而言,导学案通过详细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多元化教学方法,发挥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支持。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2fe4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a.png)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全员积极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特就如何使用导学案,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作以简要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的现实意义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从易到难,从外表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稳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到达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种类。
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编写编写导学案的根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
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在编写导学案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备课:由原先备教案备学案转变。
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学案。
由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组成。
预习学案为第一步,预习什么,即学情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根底、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设计。
课堂导学案为第二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6443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e.png)
《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设计及导学案:《人无信不立》【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任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3.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找到生活中的启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信用在社会中的作用。
2.引入寓言故事《人无信不立》,并提出问题:“你对信任有什么理解?信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与讨论(10分钟)1.学生阅读寓言故事《人无信不立》。
2.学生讨论寓言故事中的教育寓意和道德意义。
三、分析思考(15分钟)1.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关系。
2.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小商人是否重视信任?为什么?”“故事中贝露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四、活动训练(2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信任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制作海报,展示各组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讨论各组制作的海报,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信任的重要性和寓言故事的启示。
2.学生回答问题:“你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你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信任?”3.学生扩展思考:“信任不仅是对别人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你同意吗?为什么?”六、拓展活动(30分钟)1.学生选取一个和信任有关的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其他同学的短文,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请写一篇关于信任的故事。
”2.提醒学生注意用词、条理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导学案分析】通过本次导学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任的重要性,也能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在阅读与讨论的环节,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教育寓意和道德意义,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训练和拓展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进一步深化对信任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导学案是什么意思
![导学案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9c26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4.png)
导学案是什么意思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它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份材料,其中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
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导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深入地探究学习内容。
导学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导学案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学习目标:明确指出本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和期望结果。
2. 学习内容:列举本次学习的具体内容,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学习任务:提供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
5. 学习过程:详细描述学习的步骤和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
6. 学习评估:明确学习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帮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学案,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工具。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导向的学习辅助工具,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导学案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设计和指导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的学习。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3848e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c.png)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指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份教学指南,通常包含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习任务、问题引导、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信息。
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教学步骤:设计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发展、总结等环节,有助于教师有计
划地进行教学。
3.学习任务: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
实用性。
4.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知识点。
5.教学方法: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促使学
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学习体验。
6.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是作业、小测验、项目作品等,以及及时的
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方向感和目标感。
同时,导学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活跃地探究知识。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7e190219e8b8f67d1cb9e7.png)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在导学案开发和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不会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不会分解单元总目标,同一目标多课重复;二是抓不住重点目标,旁逸斜出地胡乱延伸。
如:学习小说《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要学生思考“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习《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却引导学生分析“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三是不会取舍,平均用力。
四是目标固化,缺少根据学情变化的调整和修改。
二、生成问题的处理在“高效课堂”实验中,对于问题生成单的设计,不少教师以自己预设的问题来取代学生的生成问题,其理由是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还是习惯于以前传统教学忽视学情的大包大揽。
二是对学生如何生成问题在方法上缺乏有效引导,对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问题的收集、整合、提炼不及时。
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将学生生成的问题纳入其中。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实质依然是教师个人的预设,依然将学生这个主体拋在一边。
因而,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三、学习内容的侧重不论是问题导读评价单,还是问题训练评价单,老师设计的内容往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内容大意概括多,精彩句段品味少,线索思路提炼多,逻辑关系探究少,知识性问题设计多,开放性问题设计少,简答表述训练多,阅读练笔实践少。
四、设计意图的表述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述过程中,由于教材挖掘的不到位,意图提炼的不精准,出现了言不达意、过分细化、拘泥于字面含义的题干表述偏差问题。
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中,一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问题二,是这样表述的: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
想一想,这个计策“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如问题三: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军队,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本体的设计意图是想叫学生概括贺龙同志的人物形象特点,属于会聚性问题,而所要求采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则要求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语言描述,属于发散性问题,再加上题干的文字量较大,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审题、答题的难度。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fc4f9eb5ef7ba0d4a733b5e.png)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26cb96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a.png)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学案和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术语,它们都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文件。
学案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案侧重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
学案是指教师为学生备课的指导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步骤以及学习评价等。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学习反思五个部分组成。
学案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学案通常包括一些启发性问题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学案中的内容和学习活动。
不同于学案,教案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制定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指导文件。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案的目的是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的特点是注重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以及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控制。
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展开、教学步骤的详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准备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施的效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案和教案之间存在联系和互动。
学案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提供了学案实施的具体指导和规划。
学案和教案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过程。
同时,教案可以根据学案的反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学案和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案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教案侧重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
学案和教案之间存在联系和互动,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b1f1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2.png)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教案、学案、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设计工具。
它们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尽管这三者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设计目的、内容安排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引导和规划教学过程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教案旨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教案通常按照教学步骤进行组织,包括引入、导入、展开、总结等环节。
教案的编写要求清晰明确,结构合理,以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案通常按照以下结构编写: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2. 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概念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
3. 教学步骤:详细描述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包括引入、导入、展开和总结等环节。
4. 教学方法:列举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教学评价:说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以便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学案学案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指导和学习建议的文件。
学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
学案通常是教案的一个补充,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制定。
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学习。
学案通常按照以下结构编写:1.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具体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2. 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
3. 学习步骤:指导学生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学习活动,包括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环节。
4. 学习方法: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5. 学习评价:说明学习者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三、导学案导学案是一种针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辅助材料,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水平。
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
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使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使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能够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能够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实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
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实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
这些内容能够以天空的形式来填。
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能够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能够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
这样学生针对学案实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能够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能够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口器对树皮有力的作用么?当汽车停在山坡上时,汽车对坡面有压力么?磁铁吸在墙壁上,磁铁对墙壁有力的作用么?咱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力的方向又比较全。
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我们让学生来画里的示意图,进而让学生比较这些力得出压力的定义。
然后再用一用,用的过程中主用是区分压力和重力。
最后让学生来总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如果是文本性的知识,建议老师们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
维。
如何写好导学案
总来说之文本解读这个部分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达标测评
这部分的题目是基本题及中等学生的水平升级题,题量控制在
4—8个,最好有1—2道涉及本节课知识点的中考题。
四、学习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节所定的三维目标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提升
这部分题基本上是针对优等生的水平升级,避免这部分学生课上
吃不饱的现象。
但题量不宜太多,应控制在1-3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