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琢型的发展与演变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
• 该琢型有下面两种变形: • ①英国方形琢型 • ②英国星形琢型
①英国方形琢型
• 该琢型有一个八边形的台面,四周有8个三角形的 刻面,其间夹有另外8个三角形的刻面;在亭部同 样有8个三角形刻面和4个大的五边形刻面相交于一 个小的底尖,总共有28个刻面。
• 链珠琢型适用于中、低档的半透明至不透明宝石材 料,特别是玉石材料的加工,如玛瑙、翡翠、岫玉、 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玉髓、木变石及某些有 机宝石材料。
4、雕件及奇异琢型
• (1)雕件 • 雕件(carving) 是指通过雕刻手段而产生的琢型。
根据其表现方法可分为浮雕、凹雕和凹浮雕。 • 一般来说,适用于加工成雕件的宝石材料要具有中
• 该琢型常用于0.05ct 以下的钻石和较小的宝石。
3)老单(明亮)琢型
• 老单(明亮)琢型也称八边琢型,具八边形腰棱。 冠部有8个斜刻面和1个台面,亭部有8个斜刻面, 偶尔有底尖。
• 常用于小钻。
4)双明亮琢型
• 双明亮琢型大约在1615年出现,是应马扎林的要求 而设计出来的,故又称为马扎林琢型。
7)三刻面玫瑰琢型
8)盾形玫瑰琢型
9)舟(船)形玫瑰琢型
10)十字玫瑰琢型
11)双玫瑰琢型
12)泪滴琢型
(3)花式琢型
• 花式琢型指单明亮琢型和圆形明亮琢型之外的任何 琢型。
• 通常说花式琢型时常是指橄榄形、梨形、蛋形、心 形、三角形等明亮琢型及正方形、祖母绿琢型等阶 梯琢型。
• 根据花式琢型的外形特点及小面的排列方式可将其 划分为三大类:明亮形花式琢型、阶梯形花式琢型、 新式花式琢型。
宝石的琢形
刻面宝石的琢型与审美摘要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到了20世纪,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琢型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圆明亮型、祖母绿型、橄尖型、心型、梨型、垫型、雷蒂恩型、椭圆型、公主方型成为大众琢型。
刻面宝石的审美从光学角度和美学角度发展,旨在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消费者在选择刻面琢型宝石时的思路。
关键词刻面宝石琢型历史溯源审美刻面宝石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随着钻石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中国钻石消费量已经成功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所以国民在宝石消费中的盲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理性选购刻面宝石珠宝首饰?希望通过对琢型的简单介绍,起到指导购买的作用。
一、刻面琢型的历史溯源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出现的确切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根据市场的推断,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刻面琢型的演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尖琢型。
尖琢型是钻石最早的刻面琢型,大约出现于14世纪。
这种琢型基本保持钻石的八面体晶体原形,只对晶体进行简单的打磨提高对称性、光泽和透明度。
2、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大约出现在15世纪。
这种琢型在尖琢型的基础上打磨掉了一个角顶,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台面,这种琢型的出现标志着钻石规则琢型的出现。
3、玫瑰琢型。
该琢型从正面看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玫瑰琢型大约出现于15世纪或16世纪中叶。
玫瑰琢型基本形状是上部有若干个三角小面,下面一个大平面。
玫瑰琢型样式较美,但会使钻石的火彩、亮度欠佳。
4、圆多面形琢型。
圆多面形琢型是由桌形琢型发展而来,开始的圆多面形琢型为单琢型,类似现在的八面形琢型,后来渐渐过渡到圆。
大约在17世纪法国主教推动单琢型向双多面形琢型演变。
20世纪初期,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2)琢型角度:也称切磨角度。
对于刻面型宝石来说,它是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 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 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
3)圆周分度:也称分度指数。
琢型就是指宝石原石经过切磨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也 叫切工或款式。
2、琢型的组成:
不同的琢型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大多数琢型是由 冠部、腰棱及亭部三个部分组成。还有少数不是。它们 中的一部分琢型是由冠部和腰棱两部分组成,还有一部 分则无具体区分为随形或珠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琢型的要素:
1)琢型比例:也称切磨比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椭圆刻面型 结构特征:由椭圆形冠部和亭部共57个面组成。 光路特征:入射光线透过台面或斜面进入宝石内部;
又被亭部刻面所反射。从而构成宝石的亮度。 琢型特征:显色,透亮,对称,保重。
适合对象: 1)颜色美的宝石,因为有大台面可以显色。 2)硬度好的宝石,因为硬度高通常易于多刻面的切割。这
刻面型 珠型 随形
显火彩、显亮度、显闪烁 显色、显光效 保重、显色
必须镶嵌才能佩戴 可镶可串可直接带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1.3.1 弧面琢型分类
常见的弧面琢型为单弧形琢型
按弧变高度分:高弧形、中弧形、低弧形 根据顶底形态分:单弧形、双弧形、挖空凸面型、反凸面型(凹面琢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千禧切工凹面形琢型
千禧切割拥有1000个刻面而得名,1999年左右由罗 吉奥·格拉卡首创,以作为新世纪的特征与挑战的象征 。
宝石刻面琢型的演化和发展_李小菊
图 1 尖琢 型 F ig1 1 Point cut
1. 2 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大约出现于 15 世纪早期。它也是
利用钻石原石八面体的形状加工而成, 只是简单 地磨掉了八面体的一个角顶, 形成了冠部有 1 个 较大的四方形台面和 4 个自然倾斜面的桌形。该 琢型是首次出现的规则钻石琢型( 图 2) 。由于当 时的抛磨机器很原始, 底小面磨损明显, 形成了很 大的底小面, 使得钻石的亮度较低。后来, 桌形琢 型逐渐演变为阶梯琢型[ 3] 。
亭角/ (b) 40. 75 38. 70 40. 80 40. 90 40. 75 40. 48
¹ 陈美华, 郑希本, 何益民. 梅花琢型钻石的特征和市场分析[ C] . 2005 年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5. 47 57。
20 世纪以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和技术的进 步, 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先后出现了几种有重大影 响力 的 宝 石 刻 面琢 型。例 如, 1919 年 M ar cel T o lkow sky 推出了美国理想琢型, 其变化后的琢 型被 GIA 作为评价钻石切工的标准; 1939 年德 国的 Eppler 推 出 了 实 际 精 美 琢 型; 1969 年 Scan. D. N. 地区的国家提出了一套圆多面形琢型 的比例标准; 1978 年国际钻石委员会( IDC) 公布 了理想圆多面形琢型的比例范围[ 1] 。
台宽比/ % 53. 0 56. 1 56. 0 55. 9 57. 5 56. 5
冠高比/ % 16. 20 19. 20 14. 40 10. 50 14. 60 14. 45
冠角/ ( b) 34. 50 41. 10 33. 20 25. 50 34. 50 33. 36
亭深比/ % 43. 10 40. 00 43. 20 43. 40 43. 10 43. 15
珠宝琢型设计与加工
珠宝琢型设计与加工一、宝石琢型的概念:1、宝石琢型的含义:宝石琢型是指宝石的造型,是宝石原石经过琢磨后所呈现的样式,也称宝石的切工或款式。
2、宝石琢型的种类:刻面型、弧面型、珠型、异型四大类型,其中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最为复杂,样式、也是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宝石琢型的各部分名称(以标准圆钻刻面型为例):刻面宝石琢型一般可分为冠部、腰棱、亭部。
冠部——指琢型腰棱以上的部分,一般由台面、冠主面、星面和上腰面等刻面构成。
腰棱——即琢型的腰部。
穿过腰棱的假想平面称为腰棱面,它理论上平行于台面并将琢型分隔成冠部和亭部。
腰棱的平面形状简称腰形,它是宝石琢型进一步分类和命名的主要标志,如圆形、椭圆形、梨形、心形、方形等。
亭部——指琢型腰棱以下的部分,主要由亭主面、下腰面以及底尖或底面构成。
刻面琢型的各种小面的名称:台面——又称桌面、顶面;星面——又称星瓣、星环面;冠主面——又称风筝面、鸢瓣、冠部主环面;上腰面——又称上分裂面、冠部半环面;下腰面——又称下分裂面、亭部半环面;亭主面——又称亭部主环面4、宝石琢型的三要素(刻面宝石琢型为例):(1)、琢型比例——也称切磨比例,指琢型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但通常以腰部直径作为比例基准,用百分数来表示。
(标准圆钻各比例均是相对于腰部直径为100%的比例,花式琢型如果腰部存在长径和短径两个方向的腰径,则一般以腰部短径的宽度为100%)。
(2)、琢型角度——也称切磨角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
(3)、圆周分度——也称分度指数,指琢型的各个刻面在琢型圆周上的分布方位,圆周面平行于琢型腰棱平面,圆周分度轮常用64分度,有时也用96、72、48、32等分度。
“琢型三要素”表示琢型的形状特征和各个刻面的具体位置,从理论上讲,利用刻面角度和圆周分度两项数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精确指示或控制各个刻面在琢型上的具体位置。
钻石琢型的种类
钻石琢型的种类钻石的琢型是如何演化的呢?确切时间已无法考究,但从现存的珠宝首饰推断,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amulet case),但真正有文字记录的大约出现在11世纪。
下面由泰勒伯顿钻石小编来为大家一一介绍吧。
钻石的成型品造型究竟是有哪些形状?下面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 一) 尖琢型尖琢型( point cut ) 是钻石的最早抛磨形状, 大约出现于14世纪。
仅限于将八面体的8 个晶面磨得光滑。
由于八面体面本身无法抛磨, 故所抛磨的面与八面体面有小的交角。
抛磨的目的是改善对称性, 获得透明的钻石。
( 二) 桌形琢型桌形琢型( table cut )大约出现在15世纪早期。
只是简单地磨掉八面体的一个角顶, 这样就形成了冠部4 条自然倾斜棱的桌形, 进而又演化为阶梯状小面型琢型。
( 三) 玫瑰花琢型玫瑰花琢型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为平底、拱顶琢型, 顶部为小的三角形小面覆盖,。
这种琢型质量损失小, 外观更漂亮, 很适合扁平晶体制成玫瑰花琢型, 其缺点是火彩不足。
尽管如此, 玫瑰花琢型还是流行了数十年,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钻石就是这种琢型。
( 四) 单多面形琢型单多面形琢型( single cut ) , 是桌形琢型向圆多面琢型发展的过度琢型, 它类似于现代的八面琢型( eight cut ) , 但外观不是圆形。
它是4 个角顶被磨掉的斜截的桌形琢型。
( 五) 双多面形琢型双多面形琢型( dou ble cut ) 由单多面形琢型转变而成, 许多人认为这是由马扎林(Mazarin) 主教倡导的结果, 故又称之为马扎林琢型。
其外形似垫子, 总共有34 个小面, 其中16 个在冠部, 16 个在亭部, 再加1 个台面和1 个底面。
( 六) 三重多面形琢型据认为, 三重多面形琢型( triple cut ) 是威尼斯的钻石抛磨工匠帕鲁兹( VincenzioPe ruzzi) 设计的, 他把小面数增加到58 个, 其中包括台面和底面。
《宝石琢型设计原理》课件
项链的琢型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如圆形、水滴形、心形等,不同的琢型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 气质。
手链琢型
手链的琢型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如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不同的琢型可以展现出 不同的风格和气质。
琢型设计与宝石价值的关系
琢型设计对宝石价值的影响
琢型设计是影响宝石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琢型设计可以提升宝石的美感和价值, 使其更具吸引力。
市场需求与琢型设计
市场对不同琢型的宝石需求不同,琢型设计需符合市场需求,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 高宝石的销售量。
05
琢型设计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琢型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琢型设计风格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琢型设计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风格,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琢型设计材料多元化
未来琢型设计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宝石材料,还将探索更多新型、 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如人造宝石、再生材料等。
琢型设计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琢型设计将运用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 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实现更复杂、精细的设计。
琢型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展望
数字化技术在琢型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琢型设计的数字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预见 性。
智能化琢型加工设备的研发
未来将研发更多智能化琢型加工设备,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加工等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和精度。
现代琢型设计方法利用计 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 计,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 精确度。
多元化风格
现代琢型设计方法融合多 种风格,包括抽象、具象 、极简等,以满足不同消 费者的审美需求。
琢型设计技巧与实践
了解宝石特性
琢型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 宝石的特性,包括硬度、 韧性、颜色、纹理等,以 便选择合适的琢型。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
亭深比例 (%) 43.1 46
42.5-51.5 49 35
45-51
A、百日红琢型
B、向日葵琢型
C、大丽花琢型
D、金盏花琢型
E、火玫瑰琢型
③心箭琢型
邱比特琢型在“心和箭观察仪” (FireScope目镜)镜下的图象
④ 千禧切工凹面形琢型
巴西千禧切工水晶
(4)混合琢型
• 混合琢型是指同一颗宝石的冠部和亭部切磨成不同 类型的款式。
• 其腰棱为垫形,共有34个刻面,包括16个冠部刻面、 16个亭部刻面、1个台面和1个底尖。
• 该琢型有下面两种变形: • ①英国方形琢型 • ②英国星形琢型
①英国方形琢型
• 该琢型有一个八边形的台面,四周有8个三角形的 刻面,其间夹有另外8个三角形的刻面;在亭部同 样有8个三角形刻面和4个大的五边形刻面相交于一 个小的底尖,总共有28个刻面。
• 对于钻石,圆形明亮琢型已有了几种被认为是能最 好地显示亮度、火彩并保持重量的理论比例,如美 国理想琢型、艾普洛琢型、国际钻石委员会琢型及 斯堪的纳维亚琢型等。
①美国理想琢型
• 也称“美国明亮琢型”或“托尔可夫斯基理论明亮 琢型。
• 目前,一般认为美国明亮琢型或托尔可夫斯基明亮 琢型的标准比例为:台宽为53%,冠高16.2%,冠角 34°30′,亭深43.1%,亭角40°45′。
• 该琢型常用于0.05ct 以下的钻石和较小的宝石。
3)老单(明亮)琢型
• 老单(明亮)琢型也称八边琢型,具八边形腰棱。 冠部有8个斜刻面和1个台面,亭部有8个斜刻面, 偶尔有底尖。
• 常用于小钻。
4)双明亮琢型
• 双明亮琢型大约在1615年出现,是应马扎林的要求 而设计出来的,故又称为马扎林琢型。
8.4.1 宝石琢型概述
1988年,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顾 问G.托尔可夫斯基设计的用于钻石的5种花 形琢型,构成一个系列,包括大利花琢型、 向日葵琢型、金盏花琢型、百日红琢型和火 玫瑰琢型。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向日葵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2、随形琢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三、琢型的现况
以钻石为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一、琢型的现况
20世纪末叶后,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宝石琢 型设计产生了卓越的帮助,使设计效率大幅 提高,不仅更好地体现了宝石的光学效应及 最大程度地保重,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的消 费者的特殊需求,使宝石更加多姿多彩。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四、异形琢型的种类
异型琢型简称异型,是指宝石琢磨不受上述琢型的限制,根据 需要琢磨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包括自由型和随形琢型两种。此种方 法一般不对宝石原石作过多的加工,而仅根据宝石原石的形态、颜 色、块度和纹饰等特点创意确定,略加修饰抛光而成。其特点是腰 截面形态为原石的自然形态,而冠、亭部各组小面及台面组合配比 由加工者自由创作设计。 1、自由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琢型的概述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宝石琢型的基本概念
所谓宝石琢型是指:通过琢磨方式赋予宝石的空间几 何形状。而这些形状是依据几何光学原理设计而成的, 也就是说宝石琢型既要具备工艺美学的要素条件,又要 符合几何光学的科学规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一、琢型概述
1、琢型的定义:
琢型就是指宝石原石经过切磨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也 叫切工或款式。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宝石鉴赏-宝石的琢型
全球最大的是军火(9000亿美元)、其次是毒品 (5000亿美元),但这是非法的,合法的交易中, 珠宝的营销额仅次于服装,高于化妆品,居世界 第四位。宝石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宝石资源 的供应及世界经济两大因素影响。由于资源的有 限性,天然宝石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会改变,世界 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宝石价格看好的局面就不会 改变,且会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2)粒度
颗粒的大小也对价格有明显的影响,宝石的质 量是作价中最易评价的,重量越大,越稀有,价格 越高。如一克拉重的祖母绿,标准售价为1300美元, 而18.35克拉的祖母绿耳环,售价为52万美元,平 均每克拉为28349美元。3克拉重的黑欧泊,售价为 每克拉325美元,但5克拉的每克拉却价值6000美元。
表15
结婚周年
一
结婚纪念简表
结婚周年
十四
纪念称谓
纸婚
英文
Paper Wedding
纪念称谓
象牙婚
英文
Ivory Wedding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布婚
皮婚 丝婚 木婚 铁婚 铜婚
Cotton Wedding
Leather Wedding Silk Wedding Wood Wedding Iron Wedding Copper Wedding
Poltery Wedding Tin Wedding Steel Wedding Linen Wedding Lace Wedding
四十
四十五 五十 五十五 六十 七十五
红宝石婚
蓝宝石婚 金婚 祖母绿婚 钻石婚 钻石婚
Ruby Wedding
Sapphire Wedding Golden Wedding Emerald Wedding Diamond Wedding Diamond Wedding
玉石的雕琢发展史
玉石雕琢技术源远流长,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神圣材料,常被用来制作宝石首饰、皇家徽章、祭品和葬礼品。
玉石雕琢技术在不同文明中都有所发展,其中包括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中国古代,玉石雕琢是一项高超的手工艺。
玉石雕刻师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包括切割、打磨、抛光、描金和镶嵌。
玉石雕琢艺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宫殿、寺庙和皇家徽章。
在古埃及,玉石雕琢被用来制作宝石首饰、金属器皿和墓地装饰品。
古埃及人使用了多种技术来雕琢玉石,包括打磨、切割、镶嵌和抛光。
他们还使用了一种叫做“尖峰磨”的技术来制作出精细的花纹。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玉石雕琢也是一项重要的手工艺。
古希腊人使用玉石来制作宝石首饰、雕塑和建筑装饰,而古罗马人则使用玉石来装饰宫殿、教堂和皇家徽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雕琢技术在不同地区也有所发展。
在欧洲中世纪,玉石雕琢被用来制作宝石首饰、教堂装饰和皇家徽章。
许多著名的玉石雕刻作品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其中包括英国传统的“红宝石碑”和法国的“圣母降生”雕塑。
在现代,玉石雕琢仍然是一项技术高超的手工艺。
现代玉石雕刻师使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数控机床和激光雕刻机,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玉石雕塑和宝石首饰。
玉石雕琢技术在现代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玉石雕琢是一项源远流长、技术高超的手工艺,在不同文明中都有所发展。
它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玉石雕塑和宝石首饰,并且在现代仍然被广泛应用。
古代晚期域外宝石微雕的发展和东渐
古代晚期域外宝石微雕的发展和东渐“宝石微雕(Engraved Gems)”是域外文化中一类具有悠久历史、又极富技巧性的工艺,于欧洲、北非和中、西亚都有数千年的传统,在南亚北部和东南亚也曾长时期流行。
“宝石微雕”制品具有材料珍贵、装饰性强、可随身佩戴等特点,因此往往被视为高价值的奢侈品,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地方广受欢迎。
罗马帝国贵族中流行的大型“凸雕”玻璃模制的“宝石微雕”华夏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并无“宝石微雕”这一概念。
在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中,极具地域特色的玉石材料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治玉工艺、玉文化等占据了主流,或许因此阻碍了“微雕宝石”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夏文化完全排斥“微雕宝石”制品。
恰恰相反,在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域外交流频繁的时期,“宝石微雕”制品也曾作为舶来的奢侈品受到宫廷贵胄们的青睐。
而在西域,在和域外有着更密切文化关联的人群中,“宝石微雕”制品的使用甚至一度呈现更为常态化的状态。
本文依赖已知的出土文物资料,对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宝石微雕”对中国的影响略作分析和解读,并探索此类奢侈品流入的动机和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时间段实际较一般认为的古代晚期有所扩展,涵盖了古典时代的末期和中世纪初期,即大概从公元前后至公元九世纪,但这样更能保证讨论的完整性。
并且实际上由后文可以发现,在这个时间段的最初三分之一(大概300年)和最后四分之一(大概250年)中涉及东亚的样本数量其实很少。
01“宝石微雕”概念的厘清以及和其他“名类”的关联就字面来看,“宝石微雕”这一称法不仅明确了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小块的宝石,也包括了工艺手法的归类。
然而,“宝石微雕”工艺有其特殊性,因此无法和玉石雕刻简单类同。
在西方传统的手工艺和对应制品的研究中这种特殊性是默认的,但并没有反映在命名中。
“维基百科”中特别强调了“宝石微雕”制品“在西方传统中通常仅在一个面上有图案或铭文”。
在这个较为严格的意义上,大部分玉石圆雕件,甚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片状玉器都被排除在外。
第1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
第一章宝石琢型与加工概述第一节宝石加工工艺分类根据宝石饰品的类别及其加工技术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宝石加工工艺大致划分为如下六类:1、钻石加工工艺钻石是宝石中最珍贵的品种,也是硬度最大、加工难度最大的宝石材料,因而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特殊的工艺方法来进行加工,可谓是宝石加工中的特种工艺。
2、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刻面型宝石主要是由若干个小平面组合而成的几何多面体饰品,需要使用适合研磨平面的刚性磨具来进行加工,加工设备的专一性较强,但加工工艺方法较为复杂,操作技术难度相当较高。
3、弧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弧面形宝石主要是由简单的凸形弧面组成的宝石饰品,需要使用柔性的磨具来加工弧面,加工设备一般比较简单,工艺方法也比较容易。
4、链珠型宝石加工工艺宝石项链可以由多粒形状相同或不同的链珠组合而成,链珠的琢型不同,加工工艺有别,如刻面型链珠的主要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与刻面型宝石加工工艺基本相同,而圆珠型和随意型链珠的加工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加工设备和特殊的加工方法。
5、异型宝石加工工艺这类工艺主要是加工一些异形挂件和特殊形态的工艺品,其加工设备要因产品的特点灵活选用或者专门设计制造,加工工艺也随宝石特点和造型需要而灵活选择。
6、玉雕加工工艺玉雕指玉器产品的雕琢工艺,有时也指玉器。
所使用的加工设备比较简单,主要是玉雕机和各种辅助磨具,但玉雕加工的手工特点很强,玉雕的造型千变万化,是一门创作性极强的手工艺技术,属于特种工艺。
第二节宝石琢型及其相关概念1.2.1宝石琢型的含义宝石的琢型是指宝石的造型,是宝石原石经琢磨后所呈现的式样,也称宝石的切工或款式。
宝石琢型的种类繁多,可分为刻面型、弧面型、珠型、异型等四大类型,其中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最为复杂,也是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研究中的最重要对象和内容。
1.2.2宝石琢型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不同种类的宝石琢型,其形状构成有一定差别。
下面仅以圆明亮式琢型为例,说明刻面宝石琢型的一般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石琢型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赵博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从宝石琢型的发展与演变出发,以常见宝石琢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改进、成熟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现当代流行宝石琢型的特点。
从而为结合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理念开发新款宝石琢型提供合理可靠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宝石琢型;宝玉石;设计
1 宝石琢型的起源与演变
宝石琢型指宝石原石经过琢磨抛光后所呈现的样式,也称切工或款式,其种类繁多,发展历史悠久。
最早的宝石琢型应为弧面琢型,弧面琢型(cabochon)是指表面凸起的,截面呈流线性的,具有一定对称性的宝石琢型,其底面可以是平的或弯曲的以及抛光的或不抛光的,它们的腰线轮廓可以是圆、椭圆、梨形、心形、马眼形、矩形、方形、八角、垫形、十字形等。
弧面型宝石的制作需要先将宝石磨出轮廓形状,然后将顶部用精细的磨料打磨、抛光成圆顶状。
该琢型主要适用于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材料;对于某些含较多包裹体或裂隙的宝石材料,又结合其特性发展延伸出了星光、猫眼、变彩、晕彩等不同宝石品种。
随着人们对宝石感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宝石琢型逐渐向着更高的复杂度,更好的精确性发展,刻面琢型也应运而生。
刻面琢型也称“翻光面型”“小面型”“棱面型”。
该琢型的宝石由许多刻面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对称的多面体。
刻面琢型适用于所有透明宝石(有色或无色均可)。
其优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宝石的体色、火彩、亮度和闪烁程度。
2 现代流行宝石琢型特点
刻面宝石琢型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各成体系的款式造型,经过市场的凝练,有以下7种款式作為标准产品大量生产投放市场:
2.1 明亮琢型(SRBrilliant cut)
也称圆钻琢型,圆形切工的标准刻面数为57。
该琢型的刻面从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按照规定的比例磨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使进入宝石的光从亭部很少漏出,以提高其亮度。
适用于所有的透明宝石(无色或有色),其优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宝石的体色、火彩、亮度和闪烁程度。
2.2 椭圆形琢型(Oval cut)
椭圆形切割的宝石标准刻面有69个,一颗切工很好的椭圆形宝石几乎与圆钻形一样光彩夺目,火彩耀眼。
其经由圆形琢型沿横向延伸变形而来,对于一些异形的石料有较好的保重效果,同时还有不错的色彩及亮度展现。
2.3 马眼形琢型(Marquise cut)
马眼形又叫橄榄形切割,其标准刻面数为57,此种切工的宝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长宽比为2∶1,同时宝石的深度比率极为重要。
如果深度比率在59%~63%之间,同时冠部比率在11%~16%之间为最佳。
2.4 梨形琢型(Pear cut)
梨形也叫水滴形,其标准刻面数为71,结合了椭圆形和马眼形切割的特点,切割的宝石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一般长宽比为1.5∶1,以获得最佳的外观。
许多白钻、黄钻、粉钻都会切割成水滴形。
2.5 祖母绿琢型(Emerald Cut)
该琢型是一种典型的阶梯琢型,由于被广泛地应用于祖母绿的加工之中,故而得名。
祖母绿形切工的宝石刻面数为50。
其台面和外形均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个角被切掉。
台面被2、3或4排与腰平行的梯形的冠部和亭部刻面所环绕,底部终止于1个斧形的底尖。
该琢型的台面较大,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宝石的体色,但亮度受些影响。
加工成这种琢型比加工成明亮琢型的重量损失较小,但火彩不如其他琢型,并且祖母绿形切割对于台深比例要求很高,如果比例不好,则会严重影响宝石的颜色。
2.6 公主方琢型(Princess Cut)
该琢型由法式切工(French Cut)发展演变而来,标准的76个刻面呈现出更强的火彩,最佳的比例是四面等边、棱角对称的正方形。
公主式切工的优势不只限于钻石,这种切割法还可用于其他许多宝石的切割。
公主式切工对于颜色较淡的透明宝石来说,通常效果最佳。
公主式切工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宝石的光辉。
3 宝石新琢型设计思路
宝石新琢型设计开发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宝石的美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因材设计琢型选择加工方法。
对于透明度较差的宝石材料应选用弧面琢型,以体现其浓郁的色彩厚度与内涵质地,如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出产的彩色玛瑙,经过处理制成弧面琢型宝石后得到了类似葡萄果肉般的良好效果。
若透明度好的宝石材料中内含某些纤维状杂质或包体时,可按照垂直于纤维状杂质排列方向将材料切磨为弧面宝石,以产生优美的星光、猫眼等特殊效应,如含有纤维杂质的金绿宝石经过处理制成猫眼石。
对于透明度较好、质地干净的宝石材料,多选用刻面琢型,根据材料的折射率数值计算刻面琢型的冠亭角度,以更好地体现出宝石的光彩与晶莹。
特别是色彩浓艳的彩色宝石,选用合理设计的刻面琢型设计,可以突出宝石的特色与价值。
例如,广西梧州利用人工方法制造的合成红蓝刚玉、合成立方氧化锆,多切磨为多刻面的明亮琢型;品质优良的绿柱石多切磨为阶梯琢型(也称祖母绿琢型)。
此外,大众的消费观念对于市场上宝石琢型有较大影响。
年长者多喜爱弧面琢型宝石或祖母绿琢型,因其保重好,佩戴多显沉稳富贵;青年人则多喜爱各式复杂多刻面的彩色宝石,色彩艳丽、造型灵动,彰显青春活力;新婚夫妇则多选择标准切工的钻石镶嵌于信物之上,象征爱情恒久,未来日子红火和美。
故新的宝石琢型的开发除了遵照“因材设计”的原则之外,还需紧跟市场需求及客户观念的变化,如1977年有日本宝石匠人设计推出的“八心八箭”切工(又称“丘比特琢型”),因其切工在良好的亮度和火彩的基础上赋予了钻石“爱神之箭”及“永恒之心”的特殊含义,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参考文献:
[1] 周汉利.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2] 杜广鹏,等.钻石及钻石分级[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7.
[3] 陈炳忠,等.宝石琢型设计机加工设备[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7.
[4] 李小菊,周汉利,李举子.宝石刻面琢型的演化和发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9(4):37-40.
[5] 周汉利.宝石琢型电脑设计[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1,3(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