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合集下载

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学理分析

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学理分析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24年3期(总第429期)No. 3,2021General No.129时政探讨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学理分析贺治方(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06)摘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之一,在中国现代化进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推动 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显著优势并非凭空产生,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机 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制度和文化背景。

新时代要更好地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 “两只手”的作用、始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关键词: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 (2021 ) 03-0033-0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 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就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的显著优势” [1]o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 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図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过程中,有必要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这 一显著优势进行学理研究。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奋斗目标。

建国以来,依靠集中力量办大 事的制度优势,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 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历程,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内容提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推动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形成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新时代,我们要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必须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独特作用,是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原因。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日益彰显。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集中力量办成过许多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体制机制上有了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比如,为了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我国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决策。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分析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分析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分析与探索发布时间:2022-01-07T07:52:57.40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月27期作者:陈元[导读]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势之一,在我们党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反复应正陈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势之一,在我们党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反复应正。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党的领导是根本底气所在,制度优势是自信所在。

本文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集中了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国家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引言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中,习近平强调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1]。

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应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完成了很多前无古人的伟大功绩,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在新时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十字路口,在新历史起点上开始新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就是要把过去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解决得很好”的问题解决好,以新的实践和成就,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为当今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办大事”就是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

要办大事,就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做好顶层设计,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有机统一。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涵与内在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早在西汉《淮南子》中便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论述,这体现出团结一心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思想里[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它是中国人民根据国情和发展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一种独特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 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权机构,始终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

2.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1.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3. 民主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4. 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5. 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价值1. 国家稳定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我国政府性质是: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更好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

2021年4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总第34卷第187期)收稿日期:2021-03-06作者简介:郭荣浩(1995 ),男,湖北武汉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㊂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郭荣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㊀要:当代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㊂从历史逻辑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环境中探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经验;从现实逻辑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从理论逻辑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㊂关键词:制度设计;现代化;国家治理doi:10.3969/j.issn.2096-2452.2021.02.003中图分类号:D2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2452(2021)02-0018-05㊀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国家独立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多次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㊂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如何让世界读懂这个饱经风雨㊁创造辉煌历史的执政党?关键是认识㊁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因时因势而变㊁集中力量办大事㊁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㊂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方面㊂微观视角:集中力量办大事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上的制度优势及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贡献㊂[1-3]宏观视角:中国如何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突破弱势窘境向优势跨越发展转变㊂[4,5]但多视角㊁多层面对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㊁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加强㊂我们拟从历史逻辑㊁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三个层面,把握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优势㊂这样,既有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这条主线上的地位与作用,也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创新史提供经验与启示㊂一㊁历史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实践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后发国家对国家现代化的渴望,新中国走上了全面学习苏联的轨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且集中的发展格局与制度安排,取得了巨大成就㊂可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环境中探索出的后发国家独立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经验㊂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缘起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是在向苏联学习的基础上推开的㊂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擘画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㊂毛泽东曾忧虑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㊁一架飞机㊁一辆坦克㊁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㊂ [6]新中国最需要的是发展,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发展㊂既然要发展,那么应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㊂首先,对一个后发国家来说,赶上甚至超越先进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㊂经历过近代以来所受过的屈辱,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自发的深切使命感㊂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不单单是一群革命者,也是追寻国家富强㊁民族复兴的建设者,更是拥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㊂对经历过二十八年武装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相较于干革命,建设的经验可谓是极度缺乏㊂而苏联作为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其集中力量高速推进工业化的建设模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㊂正如毛泽东所说: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就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经验,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经验㊂ [7]其次,新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又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㊁外交和军事上的威胁与封锁㊂既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又需要尽快恢复经济秩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㊁农业合作化还是其他社会改造任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㊂基于这些现实需要,必须集中力量把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领导,着眼于全局来谋划国家的根本利益㊂以计划的方式集中配置资源以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大幅跃升,否则就很容易受发达国家技术和资本的限制,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由弱国到强国的跨越式发展㊂毛泽东指出: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㊂ [8]作为新生的红色政权,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并以此来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只能继续沦为世界列强欺辱的对象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党对国家事务的全方位领导,形成了高效的领导力㊁动员力和执行力㊂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拥有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国家和社会高度整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国家能力㊂2.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就后发国家在追赶先发国家的道路上,因经济基础薄弱和先发国家在世界市场的主导性地位,会面临重重困难,但新中国初期的建设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全国一盘棋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㊂1952年,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㊂[9]明确了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重要目标,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1980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㊂1980年同1952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近1倍,棉花增长1倍多;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㊂[10]特别是 两弹一星 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㊂包括在 一五计划 期间苏联援建的以 156项工程 为核心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铸就了主权安全特别是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并创造了延续至今的相对稳定㊁和平的发展环境,把国家的未来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㊂回顾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建设历史,正是在这种集中力量进行高积累㊁高投入㊁全民动员㊁全民付出的方式下,中国最终完成了基础的工业化㊂也正是这前三十年的积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㊂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启示事实上,任何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特定的制度安排㊂对于新中国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㊂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安排既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国内外局势和苏联模式的影响㊂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初期的经济恢复㊁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客观上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㊂亨廷顿认为, 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集中统一来完成政治制度化,有效地遏制政治动乱,从而实现有利于政治稳定的制度环境㊂ [11]实际上,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制度上实行相对集权的体制对后发国家来说是有利于现代化的要素积累的㊂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党㊁国家㊁社会㊁个人四位一体的历史形态㊂通过党的领导并且强化国家的作用,让个人高度统一于整个国家建设之中,以此来集中一切力量实现国家的目标㊂上述这些制度的运行和深化,真正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包括国民党在内其他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完成的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型的任务㊂当然,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变化,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社会发展模式,再合理㊁缜密的计划都必须不断更新与发展,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㊂二㊁现实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结合,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㊂1.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㊂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㊂ [12]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日益彰显出来㊂这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㊁新时代重大科学技术攻关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并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㊂首先,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各国发展的核心位置㊂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持续强盛,就必须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就是为了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飞跃,从而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㊂为此,必须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㊂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形成突破弱势窘境向优势跨越转变的强劲增长极,实现新时代更大的跨越式发展㊂[4]其次,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大国家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调合作,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整合不同部门的职能,优化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㊂在科技项目攻关上,突出目标导向,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高效的创新协同提升国家科技攻关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㊂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加大投入,依托市场,面向未来增强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实现重大科技项目领域的突破性进展㊂2.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与市场经济逻辑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大国家能力实现了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的再造㊂[5]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驾护航, 新 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㊂因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㊂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驾护航㊂新中国初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多以指令式的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有效激发经济的活力㊂邓小平就曾指出: 缺点在于市场运行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㊂ [13]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跃升,市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市场调节自身也存在盲目性㊁自发性㊁滞后性等缺陷㊂如何避免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集中力量办大事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㊂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㊁重大科学技术创新㊁应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整合国家的优势到最需要的地方㊁最需要的行业㊁最需要的领域,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多主体协同发力,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㊂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重要支撑㊂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巨大的变革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㊂因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民群众将创业精神与科学态度有机结合㊂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就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㊂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群众是重要的力量源泉,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㊂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既要有集中力量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在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推进改革㊂集中力量办大事要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㊁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破解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㊂[14]把社会各方的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不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㊂最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在国家层面制定好规划蓝图,合理规划资源向大事㊁要事集中㊂相较于以单一的计划和行政手段集中力量办大事,当今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央和地方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㊁各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提升各级组织的执行力,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治㊁共建㊁共享㊂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优化中的作用,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下更好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实现新时代的中国之治㊂三㊁理论逻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立足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㊂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新时代,我们一直以科学㊁严谨的态度对待任何一种制度设计,既立足基本国情,也开拓新视野,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㊂1.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恩格斯指出: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㊂ [15]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适应我国经济基础与科技水平㊁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制度设计㊂马克思也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㊂[16]制度设计和生产力发展一样,都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㊁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㊂关键在于任何一种制度设计都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基本国情㊂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做出的重大判断,是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道路的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依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㊂目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当前新的战略目标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因此,立足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解决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生态等方面的新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应的体制机制,从而使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㊂立足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㊂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我们有能力也有自信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㊂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重逻辑2.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开拓新视野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我们都需要对人类理性的局限保持警惕,用历史的眼光和更加广阔的视野认真审视一切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方案㊂理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明灯,而现实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绕过理性的判断直接将理想拿来进行社会实验,必然带来灾难㊂理想越崇高,目标越远大,权威越强大,带来的灾难可能就越大㊂[17]因而,必须以科学㊁严谨的态度对待任何一种制度设计,既要敢于实验,也要及时纠错㊂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关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错误认识,如警惕科研举国体制㊁两弹一星模式不适用于现代的芯片产业㊁集中力量办大事早已过时㊁市场经济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互相矛盾等错误言论㊂但是,事实胜于雄辩㊂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建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㊁三大攻坚战㊁嫦娥四号登月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上的成功实践,有力地回击了这些错误认识,明辨了是非㊂总之,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种制度设计,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审慎的思考㊂回顾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国家的发展并不顺利,即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老大哥 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也并不成功㊂用时过境迁的传统社会主义方案来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就是对历史的遗忘和无视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更广阔的视野㊂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里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㊂二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继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施机制,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施㊂三是努力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㊂四㊁结语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㊂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创新的经验表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因时因势而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 中国之治 的新境界㊂参考文献:[1]傅慧芳,苏贵斌.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15+168. [2]武市红,彭萍萍.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看我国制度优势[J].党的文献,2020(6):28-35.[3]曾宪奎.我国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0(3):26-33.[4]郑有贵.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中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20(3):5-13.[5]廖胜华.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的当代形态与逻辑:中国共产党塑造的独特国家能力探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21(2):67-73.[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7]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 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3.[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A].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44-745.[11]塞缪尔㊃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沈宗美,译.北京: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89:21.[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㊁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6-10(01).[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14]人民日报评论员.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N].人民日报,2018-04-17(02).[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0.(责任编辑:张明海)。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社会主义没有必然联系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社会主义没有必然联系

“集中力量办大事”与社会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李文顺(邯郸大学社科部 056005)李潇洋(内蒙古师大地科院学生)[内容提要]有人有意无意地把“集中力量办大事”当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点,这在事实上是虚妄的,在逻辑上是不能证明的。

这种论调误把强国家(或强政府)所具有的能力与社会主义作了不恰当的嫁接,有可能将过去某种社会主义僵化模式的缺点当成优点,对人们的实践产生误导和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大事能够只能制约效率如果有人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不必对此感到奇怪,这句话表明我国的国家是强有力的;但是,真理再往前走不恰当的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有人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等等,那我们就不能苟同。

前一层意思不具有排他性,“张三能做这事,李四也能”;后一层意思具有排他性,“只有张三跳高能过1米,其他人都不能”。

这就荒唐了!说后边这种话的人会抖落出一些事(如两弹一星)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往往是借事证明了前一层意思,但这不能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与集中力量办大事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从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来看,人们看到了无数事实并不证明后者[1]。

中国很多人都知道, 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又北击匈奴、南征岭南,还续修万里长城;1000多年前隋炀帝征高丽、凿大运河等等,叫不叫集中力量办大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都干过大事,那他们搞的是什么主义?秦始皇搞的是国家独大、掌控一切的军国体制,古人沿袭了秦制,这种体制的优点是集中资源能办事,能成就一时的辉煌,缺陷是国强民弱、压抑社会活力、不能持久。

中国人看外国又发现,美国人二战时期动员50万人、动用全国1/3电力、花费20多亿美元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动员2万多家公司120所大学共400万人花费25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2]日本人开凿青函海底隧道,英法之间修建英吉利海峡隧道,欧美的一些国家如法国美国等(政府外私人也起相当大作用)开凿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等,叫不叫集中力量办大事?你认为它们搞的是什么主义?如果有人认为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彼自称之为自由民主政体和市场体制的国家就软弱无效率、社会是一盘散沙没有动员凝聚力、因而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那是你对事情的误读,你的这种想法下英美等国能打赢两次世界大战就不可想象!其实,细究起来,“集中力量办大能”这句话,其中一些意思点是模糊不清晰的。

深刻把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

深刻把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

深刻把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重要的实践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重大工程需要集中力量加以推进,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并需要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同时,随着全球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也需要更加集中力量实现“弯道超车”,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解决重大问题的必要手段。

其次,充分发挥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势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当前,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丰富的资金储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需要更加精细和集中的规划和组织。

只有集中力量推进重大工程,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再次,加强国家治理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国家治理对于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有通过集中力量,使各方面的力量高度协调和互相配合,才能加强国家治理,促进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最后,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已经正式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集中力量推进一系列的环保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都需要我们深刻把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性。

只有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作者:石伟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1期文_ 石伟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论断的重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特别是今年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高频词。

当今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随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将会更加复杂。

在新形势下,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从更深层次上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什么至今仍葆有巨大的制度生命力?归根结底,这源于其在政治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有机统一。

政治逻辑:社会主义政党性质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曾经鲜明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政体都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应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单一主权国家。

这样的国家结构以及相衍生出的国家组织形式,为我们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中,自上而下的信息指令才能迅速下达执行,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才能迅速调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变成现实。

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制度机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制度机理

中旁这%教学参考-m ail : ***************彳时代礼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制度机理〇陈宏达摘要:在实践中扬长补短,在思想上把制度自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制度机理。

先进社会制度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源泉,科学制度体系是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现实支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度保障,党的自我革命是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效能转化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机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 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 么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呢?如何科学回应“国家资本 主义”和“威权主义”的质疑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 就不能止步于我们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而应当深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机理。

只 有这样,方能一方面充分总结经验,扬长补短,在实践 中更好地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另一方 面,把坚定制度自信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有效 回应质疑,为强国时代的新飞跃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社 会环境。

一、先进社会制度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源泉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 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 点……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决心要下,明年就要开 始。

现在资金太分散。

”因此,社会主义是超越资本主 义的先进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最根本的来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 优越性。

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够集中力量办 大事,超越资本主义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 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为集中力量 办大事奠定了根本性国家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嵌藏于资本主义制度 架构核心部分的根本缺陷,决定了资本主义并非如国 民经济学家们所言的自然的、永恒的社会形态,而是 有其历史性和暂时性。

第九集: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九集:集中力量办大事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40年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定地开拓着千百年来的梦想,通江达海,一个个世纪工程建成使用。

规划版图,一个个发展高地,跃然出世。

前进道路上,无论多少艰难险阻,中国人都能变优势为胜势,成就事业的自信来源于中国独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西出阳关,平均海拔3200米,11个少数民族的1万多人在这里生活,当地第一条铁路,从敦煌至格尔木的敦格铁路正在修建。

修建中的铁路,早就让孩子们的心飞向了远方,努阿恒一家已经给敦格铁路的工人们送了六年的羊奶,再过几个月,铁路就要全线贯通了。

这条铁路沟通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省区,衔接兰新铁路青藏铁路,他们将和另一条即将在2026年建成的川藏铁路组成我国西部重要的铁路运输网。

火车通过当金山隧道,只需十分钟,但为了打通这条中国最长的单洞单线隧道,建设者们坚守了两千多个日夜。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三年铺通京九铁路,这是张开新的前辈们建设京九铁路时的场面,这条当年刷新过中国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双纪录的铁路,全长2400多公里,贯穿大别山、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20万筑路大军全线九省区人民相助。

1996年京九铁路如期通车,沿线两亿人直接受益,像这样的高难度的建筑,过去靠人力,今天则要靠科技。

当金山隧道如何通风的世界级难题,需要5个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光通风专家就有40多名,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从山顶开凿一口竖井,直插山体下方的隧道。

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的集体智慧,让每一次爆破后的通风,都极为顺畅,不论在什么时代,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都是中国人建设家园的制胜法宝,40年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5万多公里增长到12.7万公里,列车时速从只有40公里,到今天最高时速已达350公里,与铁路相比,40年间,中国的公路建设毫不逊色。

这些年轻人,已经在太行山区奋战了一千多个日夜,他们同时挑战着太行山区5段高速公路。

太行山高速公路全长651公里,是覆盖740万人的扶贫大通道。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就“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就“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就“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作者:刘迎来源:《求知》2020年第08期古人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

一、树立“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坚定维护核心、整体谋划的具体实践。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重大原则。

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巴黎公社遭到灭亡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而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战胜了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力量。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创造出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无数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守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才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正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实践。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这种优越性,汇聚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力量,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充分发挥了党中央总揽全局、整体谋划的核心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2.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强化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生动体现。

警惕阻碍改革的两大理论误区——“国家经济安全”、“集中力量办大事”之析

警惕阻碍改革的两大理论误区——“国家经济安全”、“集中力量办大事”之析

警惕阻碍改革的两大理论误区——“国家经济安全”、“集中力量办大事”之析绿u1l2009年第5期警惕阻碍改革的两大理论误区——"国家经济安全""集中力量办大事"之析张曙光摘要:面对目前的危机形势,既不能单纯用宏观政策调节经济,也不能单纯为保增长而保增长,而应抓住危中之机,以改革应对危机,以调整促进增长,实现体制转型,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争取这样的前景,有必要梳理"国家经济安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大理论,从中提升认识:好的目标需要有效的手段.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仍然是重增长,轻调整;重行政控制和政策调节,轻体制转型和机制改革.最近以来,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如新医疗体制改革,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等,有的有所进步,如医疗改革坚持了有管理的市场化;有的问题不少,如城乡统筹很多是变相征地.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目标很好,措施很差:有的政策措施无法实施;有的政策措施与目标矛盾.其原因就在于,保增长易,调结构难,改机制更难.保增长以扩大投资为主要手段,以把饼做大为目标,大家都可以取利;而调结构和改体制,则要改变相对利益关系,削减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避之唯恐不及..形势好时不需要调整和改革,形势不好时又不能调整和改革.改革只有在日子混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动真格的,而目前的情况是,经济虽然遇到了困难,但相对而言,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财政收入虽然有所减少,但政府依然是财大气粗,日子不但能过,而且还过得很好.不仅如此,还有两个似是而非的理论,一直左右着我们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安排,阻碍着调整和改革的推进.在目前的危机形势下,这两个口号也就更加诱人.因而有讨论的必要.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着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等.108繁饬【皤救的蛹火沦一,深究"国家经济安全"不错,国家经济安全是个重大问题,值得重视.然而,现在一提这个问题,似乎就成了禁区,谁也不敢去碰.究竟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则需要深究.比如,在我们的实践中,很多人坚持,只有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实行和加强国家垄断,才能保障国家安全.为此,政府对一些国有企业百般呵护,大力扶植, 资源拨给或授予国有企业,通过租金向企业进行利益输送,把资源要素租金变成垄断者的超额利润,有的还要对其所谓的"亏损"给予补贴.一些重要的高盈利的关键领域,或者不允许民营企业涉足,或者即使进入,也让你死不了,活不旺,只能惨淡经营,勉强度日.一些垄断部门利用其垄断地位,已经富甲天下,称雄四方,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假冒伪劣也不少,然而,我们还要给其注资,让其做大再做大一一拟议中给三大媒体的450亿投资就是如此.再如,粮食安全确实关系到l3亿人的吃饭和生存状况,而且粮食安全有传统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会不会出现粮荒,也有像毒奶事件这类现代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的国有媒体曾经为其大做广告,我们的质检部门曾经为其掩盖开脱,事后也没有严肃问责,其中的利益交易非常明显.这里单就传统粮食安全做一点讨论.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政府决定加强耕地保护.但在这个问题上,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耕地保护,而在于保护多少,如何保护.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违背了激励约束相容和利益一致原则,与其说是保护耕地,不如说是鼓励侵占耕地.须知,在现行政策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是冲突的,地方与农民的利益也是冲突的,而地方与开发商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样一来,首先,最应当保护和最能够保护耕地的农民不保护耕地,因为,种粮食的平均收益太低,现行政策实际上是让农民承担了耕地保护的全部成本.其次,地方政府不保护,因为地方政府既要扩大城市用地面积,又要从征地和变相征地中为城市建设融资.再次,开发商更不保护,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最后,只有远离农村,信息最少,最没有办法的中央政府要保护耕地.所以,现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实际结果是,让农村和农民处于贫困状态,更谈不上致富,耕地保护政策也无法贯彻落实,土地违法事件层出不穷.二细问"集中力量办大摹"集中力量办大事曾经被一些人抬到吓人的高度,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109绿叶{200【lj年第j期性,这使得人们对此陷入一种不思的状态.其实,它是集权体制的共同特征,是这种体制下政府强制动员能力的一种表现.这里的关键还在于如何集中力量,如何办大事.比如,政府要举办一项公共工程,例如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一个机场,或者城市中的大学城,大广场或者政府办公大楼之类,有关负责人大笔一挥,在地图上一圈,于是,按照政府制定的管理办法,征地拆迁就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农民和业主只有签字同意的义务,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以至发生强行拆迁中种种恶性事件.农民和业主只能通过层层上访,请大老爷开恩,这就要看你的运气如何,能否碰上铁面无私的"包公";如果主动组织集体维权,~些地方就会以危害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为由,动用公检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力量集中了,大事也办了,但代价却是基本制度规则的践踏和破坏,民心的疏离,政府威信的丧失.再如,我们为了集中力量创建世界一流的名校,不仅展开了大规模地合校并校,而且搞了2l1工程,985T程,~期不行二期,二期不行三期,钱花了不少,教育质量没有提高多少,有的反而下降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大学完全纳入了行政系统,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使得大学失去了起码的独立性,整个大学教育走上了行政化,商业化,技术化的道路.由此可见,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时只是长官意志主观臆断的别名.这样的事情越大,潜在的损失也越大.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好的目标需要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由于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的扭曲,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国进民退,改革反复.这值得反省与警惕.(责任编辑:邓守亮),I本文据作者2009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摘编而成.110。

“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什么优越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什么优越性

“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什么优越性作者:王占阳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09期如所周知,邓小平既着力否定“权力过分集中”这个苏式政体的总病根,也肯定“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种优越性。

这是两点论,不是一点论。

因此,如果我们现在只讲后者,不讲前者,或者是强化后者,淡化前者,那就会从根本上淡化、甚至是取消对于中国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革命任务,进而淡化政治体制改革舆论,以至在实践中重新强化“权力过分集中”的旧体制。

“集中力量办大事”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等等,无疑证明了现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但是,由此出现的过高评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倾向,以至由此出现的认为现行政治体制就挺好、挺优越、无需改革的思想倾向,却已走过了头。

把“集中力量办大事”说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实际是某些学界人士对于官方、舆论和民间的严重误导。

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造福人民,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

“集中力量办大事”则是所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所共有的优越性。

秦始皇集中力量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皇陵,就是中国历史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第一人。

“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办大好事,也能办大坏事、大错事。

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这是集中力量办大坏事。

我们搞“大跃进”,这是集中力量办大错事。

我们集中力量“搞两弹一星”,这又是集中力量办大好事。

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实际只是这种政体的效能优越性,而不是它的价值取向的优越性。

这种效能优越性本身是中性的,它能与不同的“主义”(重要价值取向)和决策相结合,产生各种不同的以至截然相反的社会效果来。

这种优越性当然也可以在政治发展的某个阶段上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从而提高社会主义的办大事能力,但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所在。

所以,正像我们不把市场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一样,我们也不能把“集中力量办大事”说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特别是不能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优越性之所在。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陈继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中考事实政治版》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一座里程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

载人
【总页数】1页(P9)
【作者】陈继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熊光清:中国决策机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J],
2.历史让“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优越性——邓小平“集中力量办大事”思想不容被解构 [J], 彭才栋
3.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J], 王时杰
4.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J], 谌才杰;邓以新
5.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时事政治:辩证看待“集中力量办大事”

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时事政治:辩证看待“集中力量办大事”

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时事政治:辩证看待“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很大关系。

在此方面,近年有关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成就的文章、著作中已有很多论述。

毫无疑问,“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优势。

但是,优势的正确有效发挥总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优势有时也与劣势相互关联、乃至相互转化。

近年来,对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在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不能科学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道理,结果也做出了不少违背科学发展的事情。

因此,有必要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辩证地分析,以防止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错误。

首先是“事”字,即办事的性质上,要分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优势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所办的“大事”是好事、是正确的事。

如果所办的是坏事、错事,那么它就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了。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见。

秦始皇集中力量造阿房宫、修秦皇陵,以及建驰道,也算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了,但所办的并非是“好事”。

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据估计要10万人修建近30年,也是那时的大事,但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这些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事情,政权的性质决定他们办事的价值取向。

我们今天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优势,是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价值取向与他们根本不一样。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也曾出现过集中力量办诸如“大炼钢铁”之类的事情。

即使改革开放以后,有的地方和部门也出现过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面目,搞一些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等所谓“大事”。

这些实际上反映的是某些地方官员的意志,并不符合人民利益。

这些对社会发展、国计民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在进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所办的事情符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第6期文| 康媛璐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卓越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成就生动证明,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立场,依靠集中力量、组织动员群众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的制度优势,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一显著优势,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我国之所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在于我们党和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民主集中制发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并贯穿于我们国家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不断展现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成为一种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

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的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政治优势,应该继续坚持并充分加以运用发挥。

”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遵循的一种特殊模式和理念,它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刻体现。

本文将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路径、特色和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之一,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的整体优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持续进步。

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对外开放、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农业国到制造业大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创新型国家的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之二,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坚持改革创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从模仿跟随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之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探索和积累的成功经验,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必然选择。

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变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4.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之四,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首先是“事”字,即办事的性质上,要分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优势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所办的“大事”是好事、是正确的事。

如果所办的是坏事、错事,那么它就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了。

因此,在进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所办的事情符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为是“大事”,一旦办坏了、办错了,可能就是大坏事、大错事,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其次是“大”字,即办事的规模上,要统筹大事与小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诚然不错,但不能只偏好办“大”事,而忽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小”事。

只有将大事和小事统筹起来看,才能做总体评判。

在真真切切办好小事的基础上,办好大事才是正途。

如果只办大事、不办小事,用大事挤压小事,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要大打折扣。

第三是“集中力量”,即办事的机制和方式上,要讲究民主和效率。

究竟是集中力量好,还是分散力量好,要看办事效率。

需要集中的就集中,需要分散的就分散。

社会主义中国应当强调民主的集中,因为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没有民主而搞强制的集中,不符合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

而且,没有民主的集中,就会放任长官意志,办出事情的效果也多有悖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时期,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在社会动员方面长期形成的好传统、好做法,同时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新实际,努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民主建设相结合、与民生建设相结合,推动科学发展,以发挥优势,抑制劣势。

具体来说:一是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不能因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放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

也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集中力量办大事”,回到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做法上。

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积极性作用二是与发扬民主相结合。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是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

民生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办大事”也是为了改善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