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历史发展PPT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 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 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17
五、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时期创办的学校: 爱国学社:蔡元培、章太炎 爱国女校:蔡元培于1902年创
立 大通师范学堂:1905,陶成章、
徐锡麟;秋瑾曾主持校务。
1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
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 应该是“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机会均等。 • 六、儿童教育思想
46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 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 幼稚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志着 “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 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大 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 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新政时期的教育:留学高潮兴起(梅贻琦、胡 适、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清末学制包含资 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 物。
科举制度被取
消後,很多人
都以北大(京
师大学堂)为
科举的替代品,
以此为仕途捷
径。1917年,
蔡元培接任北
大校长,对北
大进行了大规
模的改革,使
北大呈现了完
全崭新的气息。
京师大学堂匾
14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校钟
红楼旧校址

[课件]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PPT

[课件]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PPT

育方式,因此可以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同时,传统 文化中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 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 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有 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创造一定的 真实情境来加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理解 与领悟。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 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 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 分。
• 1、国学教育不是万能良药,应以塑造性灵 为主。说到底,国学教育只是一种独特的 教育方式,而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仅靠 国学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的多样化,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2、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形象生动,灵活变 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最好的教
庠——《三礼义宗》中说:“虞舜 之学名庠”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教育性质)
2、原始群落的老人担任教育工作(师资)
3、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口耳相传,实践中教育(教育手 段)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我国教育史 上最早关于 学前教育的 记录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课程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 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 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 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 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 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 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 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 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4、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 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 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 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
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 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改革。“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 名翟(dí),汉族,我国战国初期宋 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是战国时 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 代表人物。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 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天志”、“明鬼”、 “非命”、“非乐”、“节葬”、 “节用”等观点。墨子创立的墨家 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 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 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 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

教育学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ppt精选版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全文1229个字,集中论述了教学论问题。
1.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 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2.尊师重道。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要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 又对老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习与休 息兼顾,使学生乐学而亲师。
ppt精选版
13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设施 代表人物:
库姆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 究所首任所长菲利普·H·库姆斯 )
依里奇(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 育学家)
ppt精选版
14
家庭教育
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 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 教育和无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
➢代表作 :《论语》《学记》《师说》《语录》等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
ppt精选版
26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一、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历史演进共50页PPT资料

教育的历史演进共50页PPT资料

三、古代形态的教育
(一)奴隶社会与教育
• 1.学校教育的产生:学校是奴隶社会经 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问题:学校产生后,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融
合的自然形态的教育教育还存在么?为什么?
2.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 (1)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斯巴达军事教育
•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 立。事例
(二)教育的交往活动起源说

叶澜认为,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
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生产劳
动。
(三)研究教育产生的思路

应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来
研究教育的产生;就在人类为教育准备
了产生的条件,人类呼唤教育问世的情
况下,教育来到了人世间。
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
•二、完善了学校教育系统。
党的领导;
•三、实行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 式
•二、教育内容具有先进性; •三、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平等
•四、教育内容丰富,大量增加 自然科学课程。
•五、设备手段更新。
•六、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四、消除了民族和种族歧视
•五、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 宗教影响。
•七、宗教教育仍占有一定地位。
蒙昧高级时代 使用铁器
文明时代 文明低级时代 产生了文字、但仅限于少数人 掌握
文明中级时代 科学技术开始兴起、读写水平 提高
文明高级时代 文字等被普遍掌握
二、原始形态的教育
• 原始社会的状况及其教育特点食人族 • 1.教育的非独立性
• 思考: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完全融合在 一起吗? 为什么不能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 密切相结合”?
• 2.教育的原始性(或贫乏性) • 3. 教育的同一性(或原始全民性)

教育历史ppt课件

教育历史ppt课件

04
教育科技与技术
教育科技与技术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教育与社会文化
教育与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的定义
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文化传承是指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教 育和传播活动,将人类的知识、价值 观和行为方式代代相传的过程。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媒介,而文 化传承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功能。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政治体制需要教育的支持和保障,而教育也需要政治体制的规范和 引导。
06
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信息化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
个性化教育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元化教育
私立教育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教育的商业化,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体系。
优点在于灵活性、创新性和个性化教育;缺点在于收费较高、 质量参差不齐。
家庭教育
定义
家长自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的教育形式,不依赖于学校或其他官方教 育机构。
特点
家庭教育通常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家庭教育通常具有自主性、个性 化、家庭教育通常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家庭文化传承等特点。
现代教育注重多元化发展,包括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等,以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现代教育也受益于科技发展,如计算机、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 教育质量和效率。
02
教育体系与制度
公立教育
定义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 持的教育系统,通常由政府管
理。
特点
公立教育通常具有普及性、免 费或低收费、标准统一等特点 ,旨在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基 础教育。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课件
研究儿童绘画发展规律,技能技巧训练和儿童个 性、创造性关系。《创造的艺术》
艺术一定要教,什么时候教、怎样教? 九、十岁以前,想象,天真作品,儿童个性。 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优于技能技巧。 1923年南京我国最早幼儿园——鼓楼幼儿园
PPT学习交流
9
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建立我国幼儿教育理论 。
陈鹤琴造型游戏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 儿童心里之研究》《家庭教育》专章论述造型性 游戏和手工制作玩具,“儿童以游戏为生活”“我们 应当以儿童年龄,给以各种游戏工具,使他有适 当的游戏”,“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 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 习惯”。
艺术教育要求,通过美育全面发展儿童身心 德国夸美纽斯《大教学法》,周全教育,道德、
知识、身体和艺术,艺术教育发展儿童首创精神。 诱发内在动机,主动学习。“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
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可以给他们快乐, 他们的想象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 实践中学习,“雕刻中学雕刻,画图中学画图”
将儿童美术教育从注重技术训练立场,重视儿童 艺术创造性和表现性上。
PPT学习交流
20
英国家里德、美国罗恩菲尔德、艾斯纳、古力等。 里德人格发展,儿童与生俱来艺术才能,具有不
同表现类型。 罗恩菲尔德艺术个性和创造性,儿童自我表现你,
儿童自己方式。 艾斯纳和古力美术课目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美
术能力教育结果。
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发展外部感觉、数学、自 然、语言、绘画、唱歌、泥塑等。“恩物”,游戏幼 儿教育基础,造型性游戏。
PPT学习交流
19
三、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希泽克,第一个“发现 了儿童绘画”。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PPT演示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PPT演示课件
14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 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 体制。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 出兴旺发达的势头。
15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 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 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 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 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 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 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
4
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被肆意歪曲。 2.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 3.高等教育规模被压缩。 4.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停滞,教学设施遭受严 重损耗。 5.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国家教育教学水平全 面下降。
22
23
211949年新中国教育改革建设起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高考制度废除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改革开放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的中国教育事业再次起步和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日益完善使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国不断普及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教育的兴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行各业的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7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 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 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 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 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
根据教育目标、学生需求、教学 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实用的 课程设计原则,包括系统性、灵
活性、创新性等。
课程发展的阶段
介绍课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 初步设计、试行、修订完善等, 以及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
决方法。
课程评估与改进
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进,以确保课程的有效
性和合理性。
教学策略与方法
内涵
教育学关注人类教育现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等方面,并深 入研究教育与人、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关系,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教育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教 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普及化是教育学发展 的长期目标。
详细描述
教育公平关注不同地区、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获得公平 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普及化意味着 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面向全体人群,实现 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人本主义学习 理论则强调个人经验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理论
总结词
教学理论是探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 技能的理论基础,它为教育者和教师提 供了指导和建议。
详细描述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个人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帮助个体实现 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增强个人竞争力。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目的是培 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发生和演进》课件

《教育的发生和演进》课件
全球竞争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教育将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 力的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将培养出具备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育方式
古代教育
01 古代教育概述
古代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缺 乏系统性和组织性。
02 古代教育形式
古代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和宫廷教 育等,这些形式的教育内容简单,缺乏科学性和 系统性。
03 古代教育特点
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 和模仿,缺乏创新和思考。
中世纪教育
面对面授课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 识传授,教室为主要场所 。
集体化教学
统一的教学计划、内容和 进度,强调共性而非个性 。
教材为主导
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学习资 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 连贯性。
在线教育方式
远程授课
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 授,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数字化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分享 课程资源,如视频、音频 、电子书等。
总结词
教育的起源地点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等文明古国。
详细描述
这些文明古国在古代时期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如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古代中国的官学和私塾、古代 印度的婆罗门教寺庙学校等。这些教育机构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才,推动了人类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02
教育的发展历程
03
社会流动与分层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和分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
4. 学校教育体系日渐完备,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型日益多 样化。
5. 国家注重教Βιβλιοθήκη 立法,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特性日益明显
6. 班级授课制成为取代传统个别教学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11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2. 另一基本特征是教育的普及性,及随着生
西方——存在着“青年之 家”的教育机关。古希腊 和雅典已经有了多种类型 的学校。学校教育的产生, 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质 的飞跃
封建社会 中——学校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在中国漫长的封建 社会里,出现了官学、私 学和书院三种大的类型的 教育形式。
西方——在欧洲中世纪出 现了骑士教育和教会学校, 以及后来随着手工业和商 业兴起而兴起的行会学校 和商人学校等
6
7
8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 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统治
的手段,劳动人民基本上没有教育权利。 3.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治术之才,
政府一级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4. 教育内容以古典人文学科和治术学问为主,有比较
系统的文字教材(四书五经) 5. 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为主,学习方法强调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
主讲人:
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 轨迹及其相关背景。 掌握教育历史发 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和 原因。
2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 态。我国原始社会包括以获取 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原始人 群时期(北京猿人)、学会畜 牧和农耕的氏族社会时期(母 系和父系)。
月革命为起点,中国则 以1911年辛亥革命或 1919年“五四”运动, 作为现代教育的起点。
包涵了资本主义教育和
社会主义教育两种不同
社会性质的教育
10
近代社会的教育
1. 组织形式——个别教学为主,学习方法——死记硬背, 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对学生实施体罚式管理,在欧洲 中世纪尤其突出。
2. 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教育的生产性功能日益突出, 不仅改变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互分离的局面,在教育内 容上也改变了古代教育对古典人文学科的过分依赖
产力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逐步延 长 3. 教育形式多样化 4. 在劳动力的培养目标上的通才性、全面性。 5. 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方式的有效化 6.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信息化、民主化
12
下节课回顾教育的 历史发展,希望同 学们好好复习
13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决 4 定了原始社会教育的独特性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非独立性,与生产生活紧密相 连,没有从生产生活中分化;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 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 育机会均等;
3.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 方法单一
5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 中——瞽宗、辟雍、泮宫、 庠、序、校等施教机构就 出现了。
死记硬背,比较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对学生实施 体罚式管理,这在欧洲的中世纪表现是比较突出的。
9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学校教育
以欧洲资产阶 级产业革命作 起点
是资本主义上 升发展时期的 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在美、英、法、西德、
日本等国,基本上是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起 点,前苏联以1917年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