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小学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小学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核心理念:植诚立信
学校愿景:和乐相融的学习乐园,
诚信相伴的成长沃土。
校训:诚以养正,学以知明
校风:思诚致美,习雅成趣
教风:以诚立身,以责立教
学风:言行立诚,学思蕴乐
学校精神:勤勉偕行,锐意开拓
培养目标:厚德,明智,健美,尚美
理念诠释:
学校理念以“诚”、“学”、“乐”三字贯之。
“诚”,即诚信:诚,是为人的基本素质;信,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为信用,是人的内在“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亦即取信于人。
诚是基础,信者即为诚的典范,植诚于心,方能立信于人。
“学”,即学习:使师生时刻成长于求知的氛围之下,进而使
其人格素养得到提升,学识储备日益丰富,广阔视野不断拓展。
“乐”,快乐:意旨成长快乐,通过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快乐,通过和谐的、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
一、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优秀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学校这一团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奋进: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
创新:义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阔视野,奋发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摆脱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创造全新的业绩。
三、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爱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爱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取:出自《论语》: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奉献: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四、学风:文明勤奋博学慎思
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勤奋: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博学慎思: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
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诠释

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诠释办学宗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诠释:立:树立。
德:德业。
立德:树立德业。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对“立德”进行了概述。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了第一位。
孔颖达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都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
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
从古到今,对“树人”最好的诠释是《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树人的重要与不易。
学校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确立为的办学宗旨,这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传扬,又是对现当代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深化。
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使学生明德、修身,懂得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的哲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理念。
校训:臻于至善博学致远臻:基本字意为至,到;引申为达到(美好的)或(达到)完备的。
至善:善的极致。
出自《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为学的根本在于广大人本身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 教风 学风 校训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臻对般民族学校“三风一训”阐释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其核心理念就是“信”,“两信”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核心,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师生的品性、道德蜕变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同时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两信”就是学校一切“教导”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爱人。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
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心成事”,自信心就是顺利的关键。
存有自信心,才存有缔造;存有自信心,就可以淡然;存有自信心,才可以顺利。
心中存有斗志,坚信自己,苍劲存有为,淡然淡定,方能够成就自己,无私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其核心理念就是“和”,“和”就是协同,就是合作,就是沟通交流,就是亲密,“人与自然”就是学校氛围的终极崇尚,就是同时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人与自然有序”就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就是指秩序,秩序就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就可以确保学校活动有序展开;“人与自然”则就是学校工作的终极崇尚,教师人与自然发展,学生人与自然蜕变,师生人与自然共入,学校沦为人全面发展、社会人与自然进步的源发地,就是我们崇尚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
五十多年风雨坎坷路,臻坚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昂扬的姿态,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
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臻坚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细致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细致——严苛慎重,一丝不苟,这就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建议。
学校理念文化梳理——浅析“一训三风”

学校理念文化梳理——浅析“一训三风”“一训三风”并不是随便一句口号,其表述虽言简意赅,但精炼文字背后蕴含的深邃内涵和生动故事往往能唤起共鸣、为人铭记。
接下来就来浅析一下学校的“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是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总结提炼建校积淀的学校精神、充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训三风”发挥着文化传承和导向激励的功能,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是广大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的重要依据。
“一训三风”是什么?“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灵魂所在。
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其体现的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要让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就要明确学校的一训三风,以校风带动师德师风,以教风促进学风,以学风树立良好的校风,彼此相互促进,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的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训知书·知礼·知尚·知行知书出自《论语·学而》“礼义廉耻懂事理,知书明理善为先。
”学校希望学生成为有文化,懂礼仪,有教养的人。
这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知礼出自《论语》“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教育每一名学生都应懂得礼貌,待人友善。
知尚出自《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尚即高尚,学校希望学生都能保持自身品德的高尚,做一个大度、英勇、真诚、清廉的人。
知行出自王守仁《传习录》卷上:“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有所得,努力践履所学。
校训从道德、礼仪、品质、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校风——与书为友理礼同行与书为友“以书为友,岁月留香。
与书为伴,清净恬淡;以书为友,不见忧愁。
”诗书是良师,博览群书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可以充实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及解读)

眉县育才学校校训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解读: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并把旧知与新知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勇争第一,永不言败.
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
解读:成功之人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创造来自广泛的博学.勤劳的蜜蜂需采过许多花才会酿出蜜来;读书更是如此,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需要勤奋,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持之以恒;学知识,学本领,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
解读:“做事严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为人师者,做学问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无论是学习还是教书育人,皆应精益求精;“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者的伟大成就主要来自于无限的勤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勤奋加无私的园丁才会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解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尊重知识的表现。
古往今来,许多动人的尊师故事告诉我们,做到尊重老师就会求得学问,只有尊重知识,守纪、律己才能学好知识。
学校是少年儿童的摇篮,大家团结一心,学知识,求进步,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

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学校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校训:诚信、博爱、砺志、自强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学校总体概况:作为西乡街道最偏远的一所村办小学——黄麻布小学,创办于一九三五年,至今已走过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以及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使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倍受鼓舞,近年来,学校本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办学,务实求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坚持以科研促兴校、科研促教,推进学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开创科组特色教学,使办学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学校办学理念意义说明:学校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办学的目标、宗旨及学校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含义是保证学校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应当看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和长远的利益,避免只顾眼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出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使学校保持活力,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硬件和软件都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小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摇篮,它对一个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启蒙性、深远性、综合性、根本性的基础影响。
它主要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确定人的理想信念,打好广博而坚实的学习基础,形成生存能力的确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对他终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育必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这样的基础。
校训说明:诚信——诚信既是为人之道,更是立业之本。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臻坚民族学校“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
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
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谐有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是指秩序,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活动有序进行;“和谐”则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
五十多年风雨坎坷路,臻坚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昂扬的姿态,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
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臻坚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校风、校训、学风、教风

办学目标:启迪心智,言行合一,润泽学生未来。
释义:启迪学生之心智,乃立校之魂。
通过教授者之言传身教,使学生言行合一,获得立足之技能,成为栋梁之人才,乃学校之本。
心智已启,言行统一,学校之教授将相伴学生至未来,润泽人生。
校训:砥砺风节,厚德雄毅,兼容并包,创新于理
释义:学校以技能教授为主,多为热血男子。
砥砺风节,意为磨炼品格、节操,磨练学生之人格。
厚德雄毅,则意为学校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刚强雄毅。
兼容并包,创新于理则在学校办学理念上树立楷模,即吸收诸子百家家之长处,又踏实进取,不断创新。
校风:明德善学,身体力行,达观博爱,寸阴是惜
释义:为学者,明事理,讲品德,善学之际身体力行。
眼际达观,心爱万物,珍惜寸阴,搏击长空。
学风:善思则通,善行则得,思行交融,以学为用
释义:我校以技能教授为主,随思与行不可分割,行中有思,思中有行,学成均为报效国家之用。
教风: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皆成才
释义:教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
只有不合格之老师,没有不合格之学生。
启迪心智,因材施教,乃我校教育之本。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学校“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
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
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谐有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是指秩序,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活动有序进行;“和谐”则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
五十多年风雨坎坷路,臻坚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昂扬的姿态,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
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臻坚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办学理念

段柳小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
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
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谐有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是指秩序,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活动有序进行;“和谐”则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
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
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段柳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中心小学教育教学

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北票市宝国老镇中心小学办学目标:创名校,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正确发展;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校训:勤劳、务实、和睦、进步校风:团结奋进文明守纪教风:敬业、民主、善导、创新学风:乐学、善思、好问、惜时一、“一理念及一训三风”内容解读1、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就是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成为智慧学生、阳光少年、责任公民,为学生此后创建幸福生活,服务社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确立坚固的基础。
同时在促使学生发展过程中引领广大教师踊跃进步,实现专业成长,创建职业幸福。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义务教育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生发展确立基础。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最合适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供给最合适的成长环境,让其潜能获得更好的发挥,让其个性获得充足的发展。
“幸福的人生”主要表现为:一是形成学生快乐、爽朗、踊跃、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梦想、兴趣、能力。
三是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质量和能力。
四是帮助学生与别人、自我、自然成立踊跃的、建设性的关系。
五是教会学生吸纳人类优异的文化、经验、中心价值,建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单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世的幸福负责。
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心里的光明、人品的挺秀与伟岸,带给学生对自我、对生活、对将来、对人类的自信,好的教育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建者。
2、校训:勤劳、务实、和睦、进步勤劳:指对学生而言,要勤于学习,勤于研究,勤于思虑,勤于实践,唯其勤,方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这是为人学子最应具备的态度与作风。
对教师而言,则要勤勤奋恳地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勤苦努力,奋斗有为。
“业精于勤”,勤劳是教育事业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务实:要求师生认仔细真念书、老老实实做人。
在教育和学习上不行故弄玄虚,在学识眼前,做老实人,求得才华横溢,做到脚踏实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
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
“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
“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
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
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
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
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
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善用:“善用”一词取“基用之学而以为,善尔”之意归纳而成。
意思重在讲求学习目的,规避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
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