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最新要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智慧化程度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定量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为后续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涵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包括宽带网络覆盖、传感器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等。
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宽带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传感器密度、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范围和效果等。
2.公共服务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
公共服务指标包括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智能化程度、交通拥堵率、智能公交系统运营情况等。
3.环境保护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垃圾回收率、绿地覆盖率、能源消耗效率等。
4.社会发展指标智慧城市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失业率、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数字鸿沟缩小程度等。
5.创新和创业指标智慧城市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创新型产业。
创新和创业指标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创新投资规模、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等。
6.智慧城市治理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治理指标包括政府数字化程度、数据开放度、市民参与度、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等。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例子,实际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它也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程度,为投资和合作决策提供依据。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是一套用于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发展方面的表现和水平的标准集合。
它涵盖了城市的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基础设施方面,智慧城市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设施,包括宽带网络、移动网络等,以满足居民和企业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同时,城市的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也应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关指标可以包括网络覆盖率、网络速度、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等。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中的交通系统应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调度,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智能交通指标可以包括交通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智能交通信号灯覆盖率、智能停车管理水平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和智能化程度。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考量。
城市应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相关指标如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智能化管理水平等,可以反映城市在能源领域的智慧化发展水平。
环境质量是居民关注的重点。
智慧城市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指标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达标率、垃圾分类处理率、绿化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效。
公共服务是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智慧城市中,教育、医疗、政务等公共服务应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远程医疗的覆盖范围、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率等指标,可以衡量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
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
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制定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信息通信网络:包括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信号质量和安全性等指标,要求城市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支持。
2.物联网设施: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云平台等指标,要求城市建设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的感知和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数据安全等指标,要求城市拥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二、智慧城市管理指标:1.政府服务:包括政府网站、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热线等指标,要求政府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城市治理:包括行政审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城市管理。
3.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等指标,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智慧城市应用指标:1.智能交通:包括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应用等指标,要求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智能化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智慧能源:包括能源监测、能源管理、智能用电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智慧环保:包括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绿色建筑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智慧社区:包括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等指标,要求营造智能化、便捷化和便于居民参与的社区环境。
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1.影响力评价:包括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从综合的角度评价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智能决策等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指标,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供参考使用。
二、基础设施指标1·智能交通指标a) 道路通行能力b) 车辆识别技术覆盖率c) 交通拥堵指数d) 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2·信息通信网络指标a) 宽带覆盖率b)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c) 公共无线网络覆盖范围d) 云计算服务可用性3·智慧供水指标a) 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b) 输水管网安全性能c) 水质监测覆盖率d) 水费及供水服务收费智能化程度 4·智慧能源指标a) 能源消耗效率b)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 电力网络智能化程度d) 节能与环保政策实施情况三、公共服务指标1·智慧教育指标a) 教育信息化覆盖范围b) 学校教育资源智能化利用率c) 网络教育资源开放性与共享性d) 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2·智慧医疗指标a) 电子病历普及率b) 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c) 医疗资源共享水平d) 远程医疗服务普及率3·智慧社区指标a) 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b)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网络化程度c) 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利用率d) 社区安全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四、城市治理指标1·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指标a) 数据采集覆盖范围b) 数据质量评估体系c)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可用性d) 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2·社会信用管理指标a)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b)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管理c) 信用惩戒与奖励机制d)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3·公众参与指标a) 公众意见征集与参与机制b) 公众信息获取渠道覆盖率c)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程度d)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附件:1·智慧城市指标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城市模式。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治理所追求的数字城市模式。
它融合了物联网、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传统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帮助实现城镇化、新型市政管理、企业智能化运营、普遍信息居民化和智能服务。
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智慧城市的完善不仅要看技术本身,还要从综合评估入手,即建立一系列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定量化的方式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方向、动态和成效等。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该从技术、管理、经济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技术指标: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网络覆盖面积、信息化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管控、节能减排、人才培训等技术指标。
(2)管理指标:规划规划、空间管理、信息共享、服务精准度、服务民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控和公共服务等管理指标。
(3)经济与社会指标:技术运用、就业率、投资率、运营效率、社会公平、环境友好、满意度等经济与社会指标。
以上是构建一种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原则与方法,这些指标体系可以可以根据特定城市的需求做一定修改,以实现合理评价。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有效地体现了技术的发展、管理的完善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它不仅可以帮助城市优化改善,而且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依据。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以提高城市内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智慧城市标准的工具,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详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供工信部及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二、基本概念⑴智慧城市定义: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⑵智慧城市指标: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及其定义。
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描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通信设施、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
⑵交通基础设施:涵盖道路、桥梁、交通信号、公共交通等。
⑶水、电、气、热基础设施:考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情况。
⑷公共设施: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
四、城市治理⑴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政务服务水平等。
⑵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⑶社会管理:居民联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⑷企业管理:企业注册、税务管理、营商环境等。
五、公共服务⑴教育服务:学校数量、教师素质、教育资源配置等。
⑵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医生资源、医疗设备等。
⑶文化服务:文化机构数量、文化活动举办情况等。
⑷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服务、老年人照料等。
6、经济发展⑴产业结构:考察城市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⑵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人才资源等。
⑶产业竞争力:企业数量、产值、出口额等。
七、环境保护⑴空气质量: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情况。
⑵水质和水环境: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情况。
⑶垃圾和废物处理:评价城市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情况。
⑷生态环境:评估城市绿地覆盖率、植被保护情况等。
八、社会满意度调查⑴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程度。
⑵企业满意度调查:调查企业对城市经济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及指标制定要求如下:
首先,该指标体系遵循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确立了指标的制定原则,给出了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指标分类及描述、指标元数据等。
该标准适用于城市运行指标的制定,也适用于城市运行相关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其次,该指标体系从系统化层面构建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有助于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呈现城市各方面的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最后,该指标体系的核心元数据包括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数据类型、计量单位、属性值、备注等,这些核心元数据为描述城市运行指标提供了基础。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城市运行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全面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
总之,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旨在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等功能,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评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满足全面性、先进性、高效能、简洁性及智慧性的要求,因此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有高标准的网络技
术和设备。
(2)智能化管理评价:智慧城市只有通过智能化才能在管理上更有
效率,从而实现了智慧城市的目标。
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智慧城市的
安全、高效、可持续等综合发展。
(3)服务能力评价:智慧城市需要有丰富的、便捷的城市服务,这
需要有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服务体系,以支持全面的服务质量保障。
(4)公共安全评价:智慧城市的人口、财产安全必须非常严格地进
行管理,而智能化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安全的效率,改善安全的水平,减少
暴力行为,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5)精准社会治理评价:精准社会治理通过采用信息化、智能化、
社会化和参与式技术,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以解决智慧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维护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旨在全面评估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首先,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高速稳定的网络覆盖是关键。
这包括宽带网络的普及率、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速度等指标。
一个城市如果大部分地区都能享受到快速的网络服务,无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运营,都将更加便捷高效。
交通系统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因此在指标体系中,智能交通管理的相关指标不可或缺。
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程度、公共交通的实时信息提供准确性、道路拥堵情况的监测和预测能力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智慧化水平,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在能源管理方面,智慧城市应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指标可以包括能源消耗的监测和分析能力、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推动城市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之一。
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智慧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使用便利性、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程度、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城市在公共服务领域是否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城市的治理能力也是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社会治安的监控和预警能力等。
一个具备强大治理能力的智慧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发展也是衡量智慧城市的重要维度。
科技创新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状况、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等指标,可以反映出城市在推动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效。
在环境方面,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等指标能够体现城市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然而,要建立和应用这样一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运行和管理进行智能化的感知、分析、决策和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能源、环境、医疗、教育、政务等,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城市各项指标的评估,可以明确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其次,它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城市之间比较和竞争的标准,激发城市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最后,它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推动城市的发展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管理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各个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的定义应清晰明确,数据的采集应简便易行,计算方法应简单易懂。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1.3 前期研究概述2.指标体系概述2.1 智慧城市概念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3 指标分类和层次2.4 指标体系结构3.经济发展类指标3.1 城市经济总量3.2 创新能力3.3 产业结构调整3.4 就业与人才引进3.5 资源利用效率4.社会发展类指标4.1 教育水平4.2 医疗卫生服务4.3 居民生活质量4.4 社会安全与治安状况4.5 绿色保护与环境改善5.基础设施类指标5.1 交通基础设施5.2 能源供应与利用5.3 水务与排水系统5.4 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5.5 公共设施和服务6.智慧化程度类指标6.1 数据共享与应用6.2 智能交通系统6.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6.4 智能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6.5 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7.评价与测度方法7.1 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7.2 数据收集与处理7.3 指标综合评价方法7.4 指标测度与追踪方法8.指标体系的应用8.1 基于指标体系的智慧城市评价8.2 指标体系在政策制定与规划中的应用8.3 指标体系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8.4 指标体系在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附件:附件1:指标数据表格范例附件2:智慧城市指标问卷调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2.指标体系:指根据智慧城市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构建的用于评价和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套定量指标体系。
3.综合评价方法: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各指标的加权计算,综合评估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4.城市竞争力评价:指利用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估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应达99%以上;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覆盖率应在99%以上;1.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宽带接入渠道可实际享受的网络带宽;主要包括2个三级指标;1.2.1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智慧城市的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在30M以上;1.2.2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实现的室外网络连接的平均实际带宽;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平均接入水平应在5M以上;1.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指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包括2个三级指标;1.3.1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1.3.2传感网络建设水平;指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传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保持较大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以上;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5个三级指标;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指可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应在90%以上;2.1.2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指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的全程电子监察率;智慧城市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监察率应达100%;2.1.3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智慧城市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应达到100%;2.1.4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区域内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企业在与政府有交互行为的企业中的比例;智慧城市中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80%以上;2.1.5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市民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60%以上;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2.2.1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指经常关注各类交通信息的市民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应在50%以上;2.2.2公交站牌电子化率;指电子公交站牌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应在80%以上;2.2.3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服从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智慧城市驾车出行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率应在50%以上;2.2.4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指安装停车诱导系统的停车场在城市所有停车场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应在80%以上;2.2.5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指各类交通信息传感终端在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中的安装率;智慧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应在100%;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应达到100%;2.3.2电子病历使用率;指城市内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医院电子病历使用比例应达到100%;2.3.3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指城市内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共享的医院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应在90%以上;2.4智慧化的环保网络;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主要是大气、水源等进行实施监测、预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智慧城市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应达100%;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智慧城市重点污染源监控比例应达到100%;2.4.3碳排放指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智慧城市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以上;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包括5个三级指标;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智慧城市的智能表具安装率应在50%以上;2.5.2企业智能化能源管理比例;指企业中应用各类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平衡能源消耗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智慧化能源管理比例应达70%以上;2.5.3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指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的路灯中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比例;智慧城市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应在90%以上;2.5.4新能源汽车比例;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比重应达10%以上;2.5.5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智慧城市建筑物数字化节能应达30%以上;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2.6.1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指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在主要食品药品种类中覆盖比例;智慧城市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2.6.2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指一年内对城市遭遇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台风等及时发布预警的比例;智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应在90%以上;2.6.3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智慧城市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建设率应达100%;2.6.4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指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区域在总区域中的比例;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应在99%以上;2.6.5危化品运输监控水平;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智慧城市危化品运输监控比例应达100%;2.6.6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跟踪;指对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详细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跟踪;智慧城市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库应覆盖99%以上的城市内人员;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智慧城市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5%;2.7.2家校信息化互动率;指各类中小学中,通过各类信息化技术,实现家校互动的比例;智慧城市家校信息化互动率应在90%以上;2.7.3网络教学比例;指城市中各类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比例;智慧城市网络教学比例应在50%以上;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主要包括4个三级指标;2.8.1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拥有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应在99%以上;2.8.2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指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向社区居民主动推动各类服务信息占信息总量的平均比例;智慧城市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应在95%以上;2.8.3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指对社区实际提供的养老监护占需要监护的老人的比例;智慧城市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应在90%以上;2.8.4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指城市内具有独立物业的居民小区中安全监控类传感器的安装率;智慧城市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应达95%以上;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3.1产业发展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主要用于衡量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应在10%以上;3.1.2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区域经济运行的电子化程度包括以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采用电子商务手段销售的相关生产和服务型企业;智慧城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应在30%以上;3.1.3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上;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4个三级指标;3.2.1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指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水平;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指数应在85以上;3.2.2企业网站建站率;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网站建站率应在90%以上;3.2.3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智慧城市的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应在95%以上;3.2.4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应在95%以上;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4.1市民收入水平;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包括1个三级指标;4.1.1人均可支配收入;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或超过中等以上发展国家水平50000元人民币;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包括2个三级指标;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应在30%以上;4.2.2城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对基本科学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智慧城市的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应在20%以上;4.3市民信息化宣传培训水平;主要指市民接受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宣传培训的水平;包括1个三级指标;4.3.1每年相关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这是保障城市居民不断更新信息化知识、提升对智慧设施和系统认知及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的年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应在8%以上;4.4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3个三级指标;4.4.1市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上网率应在60%以上;4.4.2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指移动终端用户中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应在70%以上;4.4.3家庭网购比例;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智慧城市家庭网购比例应在60%以上;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5.3生活的便捷感;指市民在出行、就医、教育等各方面办事的便捷程度;包含5个三级指标;5.3.1网络资费满意度;用户对缴纳的网络资费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网络资费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3.2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对交通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的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5.3.3城市就医方便程度;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对时间花费、医院态度、医疗手段和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就医方便程度的主观感受应在8分以上;5.3.4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办理和政府管理和服务相关事项时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政府服务便捷度的感知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3.5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就学、再教育等方面的便捷感知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便捷获取教育资源的感知度应在8分以上;5.4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防控犯罪安全等方面安全满意度;包括4个三级指标;5.4.1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5.4.2环境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环境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3交通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交通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4防控犯罪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监控、预警和处理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防控犯罪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5三、备注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注:阴影类指标为核心指标,其余为一般指标。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
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设施。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首先是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改造,确保城市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是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此外,智慧安防系统的完善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应急预警等方面。
2. 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应用创新给予了重视。
在市政管理方面,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方便、智能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化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数据资源共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开放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还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数据接入和交换机制。
总结: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手段。
通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制定、隐私保护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智慧城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提高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来评估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下面就是一份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评估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全面性:希望所选的指标能够覆盖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
2.可衡量性:智慧城市指标应该是可度量、可统计、可计算的,能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3.可比较性: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可以通过对各种城市指标数据的比较来确定各城市的智慧城市水平差异。
4.指向性:所选指标应该具有一定指向性,即能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以及对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指标分类1. 智能交通:指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等。
2. 智慧环保:指城市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保指标,以及城市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推广等。
3. 智慧旅游:指利用信息技术推广本地旅游资源,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游客满意度等指标。
4. 智慧医疗:指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快速响应等指标。
5. 智慧教育: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生态型教育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教育服务等。
三、指标具体细化1. 智能交通1.1 平均通勤时间1.2 拥堵指数1.3 公共交通可达性1.4 交通事故率1.5 交通智能化水平2. 智慧环保2.1 空气质量2.2 水质量2.3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4 垃圾处理效率2.5 建筑节能率3. 智慧旅游3.1 旅游观光率3.2 旅游消费水平3.3 旅游体验质量3.4 旅游服务满意度3.5 线上旅游平台使用率4. 智慧医疗4.1 医疗资源共享率4.2 医疗服务响应速度4.3 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4.4 医疗信息化率4.5 医疗信息安全程度5. 智慧教育5.1 学校教育水平5.2 优秀教育资源数量5.3 家长满意度5.4 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5.5 教育资源共享率四、指标分值和权重的赋值1.给出每个指标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明确分值上限和下限。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朝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转型。
为了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套新型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
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电力网络、交通网络、水电气等公共设施。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为智慧城市,需要考虑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覆盖面积。
比如,一个拥有高速宽带网络、配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拥有充足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城市,智慧程度显然要高于没有这些设施的城市。
二、数字化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数字化城市必须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内部各个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同时,城市还需要开发出各种智能应用程序,以提高城市生产力、社会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水平。
数字化还包括城市数字化的管理和行政管理体系,使城市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
三、环境保护智慧城市不仅要数字化,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评价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需要考虑这座城市的污染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垃圾处理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
一个全面实现环保、降低能耗的城市智慧程度肯定比没有这些措施的城市高。
四、社会服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便利、高效、贴心的社会服务。
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先进的社会服务体系,如智能医疗、智能互联等方面的设施和应用。
同时,智慧城市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文化、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以推动城市的全面人文发展。
五、创新和创业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创业,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城市要加大对创新和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在城市内创新创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交流、协作和治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评估城市社会交流、协作和治理水平。
这个方面包括城市内部各个层级的协作、区域间的协调、产业间的联动等方面。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个三级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一、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新型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依托智慧网络实现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作,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化服务,并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协调的现代智慧城市。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建立在智慧政府、智慧总体规划、智慧交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二、指标体系详细介绍
(一)智慧政府
1、政务服务能力:包括政务服务提供能力、政府服务创新能力、信息服务资源完善程度、信息安全能力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力等指标;
2、政务服务质量:包括政务服务质量、政务服务公平性及公众满意度等指标;
3、政府信息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网上信息服务程度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指标;
4、政务流程简洁:建立政务服务审批流程的透明化和简洁化,降低政府服务的操作成本;
5、智慧数据管理能力:包括建立数据库能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能力及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指标。
(二)智慧总体规划
1、城市发展理念: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改进城市管理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全面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指标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基础设施: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互联网接入速度、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各类传感器的分布等。
2. 运输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停车位管理等。
3. 能源基础设施:评估城市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
4.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医疗、教育、公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二、治理能力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城市运转和改进的核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评估城市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决策支持:评估城市决策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包括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
3. 服务效率:评估城市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
4. 城市安全:评估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等。
三、创新能力指标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环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评估城市科技创新的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2. 创新环境:评估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载体建设,包括科研机构和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
3. 创新应用:评估城市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情况。
2. 社会公平与包容:评估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网上办事
指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
政务服务体系
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劳动就业服务
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垃圾分类与处理
指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供热系统
指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照明系统
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指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能源
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设情况,包含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环保
指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情况,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国土
指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情况,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现代服务业
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包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
其它新兴产业
反映城市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智慧支付
指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
智能金融
指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包含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产业与经济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
指城市产业规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公示及实施的情况。
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信息安全
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智慧建设与宜居
城市建设管理
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
指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建筑市场管理
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排水系统
指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
节水应用
指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燃气系统
指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状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社会保险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社会服务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智慧应急
指城市智慧应急的建设情况,包含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安全
指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包含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
智慧物流
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水平,包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建筑节能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绿色建筑
指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城市功能提升
供水系统
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残疾人服务
指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
基本住房保障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专项应用
智能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
指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附件2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政策法规
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
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
创新投入
指城市创新产业投入情况,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
产业升级
产业要素聚集
指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
传统产业改造
指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指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
房产管理
指通过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房产管理,促进政府提升在住房规划、房产销售、中介服务、房产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园林绿化
指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
智慧社区
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包含社区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
智能家居
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状况,包含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
医疗卫生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公共文化体育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