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4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旧金山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
毛里求斯唐人街
鸿 东罗马帝国使节 胪 寺 官 员
东北少数 民族使节
高丽帝国使节
唐高宗驾崩,有61个国家和 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 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 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 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 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地黄
黄芩
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 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 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建筑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唐文化的学习力 跟随哥哥早年出家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手迹《请经书帖》 被日本视为国宝
鉴真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 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 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
二、唐文化的传播力 医药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麻黄
五味子
丹参
当归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百多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遣唐使葬身大海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

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
要是为了
( C)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
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该诗句与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的高僧有关,他是 A.李白
()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原因: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 · 素养培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七年级的师生对“山川异域,风月 同天”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线上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鉴古知 今话中日”的探究活动。
历史上的玄奘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与小说
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入
本课的学习。
《西游记》封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2.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日本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 19 次,(2) 材 料 二 反 映 出 日 本 派
实际上到达唐朝的有 15 次,其余 4 次, 出 的 遣 唐 使 团 有 什 么 特
要么受命未行,要么到达了朝鲜半岛。遣 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虚 心
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 其余成员有水手、工匠、留学生、留学僧 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 等,人数为 250 人左右到 800 人不等。 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问题三:你喜欢哪种文化?
Chinese New Year or
Lunar New Year
韩国服饰or汉服? 泡菜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
隐性的文化输出
问题三:你喜欢哪种文化?
Chinese New Year or
Lunar New Year
韩国服饰or汉服? 泡菜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
中秋节的创始国?
③ 货币
④ 建筑
鉴真东渡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2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3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4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5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鉴真,唐朝时期高僧,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在日本留学僧 恳请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日本、新罗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中国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同舟共 济的立场与决心。
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
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
宴请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他们均有使节来到大唐。 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僧侣和留学生。
(1)该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 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提示:可从朝代、交往国家、 机构名称、交往礼节、交往方式等方面回答)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中医
鉴真东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
( hào )京、史称西周。
牧野决战
四 西周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
西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的 分
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

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前言 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 商汤灭夏 三 武王伐纣 四 西周的分封制
前言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

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课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育教学|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工具
主讲人:XXX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 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 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 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
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
一 夏朝的建立
与“家天下”

历史:第4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

历史:第4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元世祖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继承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迁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 1279年统一中国。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西夏和金的灭亡 2.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3. 元朝统一中国与文天祥抗元 4. 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1.民族关系发展的背景 2.契丹、女真与汉族的融合 3.回族的形成
民族关系的表现
探究活动
思考与讨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课堂练习


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A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C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鲜卑族
宣 政
院 琉 球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 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 国领土的一部分,你 有那些证据?
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澎湖和琉球。 元朝设置 宣 政 院,管辖 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
马可·波罗对大都商业的描绘: “汗八里(元大都)城内包括和12个 城门相对应的12个卫城,居民之多,以及 房顶的一望无际,真是超出了一个人的想 像„„ 。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东西,都能 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 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这里出售的 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马 可·波罗游记》
元朝统一全国
1271年,忽必 蒙古(元) 烈建立元朝, 后定都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巩固元朝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课件第4课

七年级历史课件第4课

商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西周 1046年
镐京
武王
厉王
国人暴动
讨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 么会取得胜利?
1、 桀和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 的不满和反抗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3、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 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建立时间 都城 阳城 建立者 禹 暴君 桀 重要事件 世袭制代 替禅让制
夏朝
公元前 2070年
问题一: 为什么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
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问题二: 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民主选举 公天下
王位世袭 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建立时间 都城 殷 建立者 汤 暴君 纣 重要事件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三、西周分封制
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对象: 亲属、功臣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 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 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作用:开发边远山区,巩固统治, 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 周 分 封 制 等 级 示 意 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下节课再见!
桀把人当做坐骑
“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夏 朝
夏桀
(残暴荒淫无 度百姓怨恨到 了极点)
你这太阳什么 时候灭亡啊?
夏被推翻!!
公元前1600 年进攻夏朝
商朝 建立
商部落
汤 (日益强大)


1、残暴统治 2、政治腐败 3、残害忠良 4、赋税沉重 5、连年征战 6、荒淫无度 7、刑法残酷 8、贪图享乐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政策)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交通)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依据图片材料,说明当今为什么把华人在 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第四篇
随处可见的唐人街 —— 影响深远通有无
影响篇 对外交往发展产生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试从世界角度和中国角度谈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A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2、右图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向 交 流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
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的流行与
民间
第二篇
两个人的佛法修行 ——佛法无边“日印”行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62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62张PPT)教育课件
玄 唐代高僧,法相宗 奘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西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行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不山至谷天积竺雪,,终春不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东陵归犯一。步…!…”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宁难可以就全西生而。死,
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D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三、玄奘西行
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
唐与新罗的关系
3
玄奘西行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是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时,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的使者,当时称为“遣唐使”。由官员、医 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5.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
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
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三、玄奘西行
你知道唐僧的 原型是谁吗?
玄奘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 “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 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 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 的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职贡图》(局部)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2.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国家安定统一; 实行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1.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学习唐朝的博大胸怀。
三 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 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 府那烂陀寺游学,成 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 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日本文化的恩人”
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唐往来频繁。
双向交流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 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相关史事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 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入唐求学, 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 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 今。
A 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张赛通西域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西行是指去哪?什么时候去的? 天竺(古印度),唐太宗时期
2、为什么要去? 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研习佛法的主要地点在哪? 那烂陀寺
4、带了什么来? 大量佛经
5、哪部文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人, 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 )
( )



会 试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
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 中世纪亚洲次大陆的历史一片黑暗,玄奘是
唯一的光芒。”
——西方历史学家
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思考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 请填写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事件 内容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
---郭沫若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 俗习惯传到日本,如 五月初五的“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 ”七夕节“、七月十 五的”中元节“、九 月初九的”重阳节“ 等,就是那时从中国 传去的,有些节日一
直流传至今。
5、 读下列材料说说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拂菻
长安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一、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一)遣唐使来华
1、概念: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节。
2、读下列材料说说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华?
材料一 唐朝疆域辽阔,政治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科技繁荣,各民族融 洽相处,且热情欢迎各国来唐友好交流 。
三、玄奘西行
《西游记》 的故事家 喻户晓, 历史上唐 僧西游的 真相是什 么呢?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 结…“…冰不暴。至风经天奋途竺发险,,终阻飞不,沙寒雨风石惨,烈遇,者多丧没暴,龙难,以难全陵生犯。。 东归一步!” ——《大唐西域记》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
传法。天宝元年(742)应日本留学僧荣叡和普照之邀,决定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

2.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中体现出 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 力。 3.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 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 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 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崔致远(857—— ?)
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 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 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 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 山鼻祖,有“东国儒 宗”、“百世之师”的 称誉。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 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 贵的历史文献。
4.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 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 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 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1、时间: 唐太宗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
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
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知识探究: 中日文化交流
鉴 人物:扬州大明寺高僧
真 次数:6次(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

内容: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 书法: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为什么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唐人街?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 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史实。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 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
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
共同财富。
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僧人。他 13岁出家,法号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 师。他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这 个人物的原型。
1.玄奘西行的时间
公元629年
2.玄奘西行的原因 玄奘在研习当时的佛教经 典时,感到说法众多,无 法解答。
C.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鉴真 东渡
你能在图中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 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长安
试 一试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茶香幽幽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以茶会友 美酒千杯难知已,清茶一盏也醉人 。
以 茶 入 诗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
“盛装舞步”
戴帷帽骑马的女俑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 代 圆 领 袍 衫 及 幞 头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组:衣 2组:食 组:住 4组:行
二、衣食住行时尚
1.吃(喝)
饮茶习俗 、 胡食在唐朝风靡全国 2.行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3.穿
唐朝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中原地区的双 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新疆
4.住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二、衣食住行时尚
· 喝/吃在唐朝
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
· 穿在唐朝 · 住在唐朝 · 行在唐朝
( B)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B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 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
度,强调以( A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 重明经考试。
5、茶是故乡浓,有关唐朝茶文化内容不正确
的是(C )
A.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 活必需品。
B.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 蔚然成风。
C.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
D.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茶成为中 原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
科举制度
创立: 隋朝 完善: 唐朝 原则: 以才能为选官标准 科目: 明经 进士(受人民推重)
儒家经典 策问、经史、杂文
考查治理政 事的能力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1、科举制的目的: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
明 考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核 内 进 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 容 士 力。
A、才能
B 家世背景
C 人品
D 修养
4、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
析不正确的是( D )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 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 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 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老外扎堆长安城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讨论〗
你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的 盛唐精神是什么呀?
体现了: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展示了: 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活力 激荡着: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练习:
1、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 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二、衣食住行时尚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同学们,今天我 们一起乘坐时光列 车超越时空隧道, 做个出身贫寒的读 书人去唐都长安赶 考吧。赶考的人很 多,竞争很激烈, 你一定不要输给别 人哦!
〖知己知彼〗
1.科举制度创立于何 时? 完善于何时? 2.以什么为选官原则? 3.设有哪些科目?考核 内容各是什么?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 后,要题名大 雁塔,考中进 士称为“雁塔 题名”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 后,举制作用
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 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 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政府办 事效率,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与创造精神。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瓒绂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7、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
具是( A )
A.骑马 B.肩舆
C.骑驴 D.驿驴
8、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
的是:(B )
A.博大宏放出现的原因是:国运鼎盛,政局安定, 制度创新。
B.唐朝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 和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 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9、下列描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的诗句的含义不正确的是D( )
A.李白激昂奔放,自我肯定的精神境界 B.表现出盛唐无所羁束和激昂豪迈的精神风貌 C.李白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复杂感情 D.唐代社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非常突出
科举制度的确立,使没有家世背景的人可 以指望通过它来提高门第,世家大族也可 指望通过它来维持高门,否则都将导致家 族的衰败。
〖你说我说〗
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中央政权 →扩大社会基础 国家机构 →增强活力和办事效率 士子 →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社会 →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出发咯〗
恭喜你!如今你已金榜 提名落户长安。请带我们一 起走进长安人的日常生活, 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 行吧!注意别忘了展现博大 宏伟的盛唐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