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

合集下载

C语言迪杰斯特拉实现最短路径算法

C语言迪杰斯特拉实现最短路径算法

C语言迪杰斯特拉实现最短路径算法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加权图中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使用贪心算法的原理,每次选择权重最小的边进行扩展,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无法扩展为止。

下面是C语言中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实现。

```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bool.h>//定义图的最大节点数#define MAX_NODES 100//定义无穷大的距离#define INFINITY 9999//自定义图的结构体typedef structint distance[MAX_NODES][MAX_NODES]; // 节点间的距离int numNodes; // 节点数} Graph;//初始化图void initGraph(Graph* graph)int i, j;//设置所有节点之间的初始距离为无穷大for (i = 0; i < MAX_NODES; i++)for (j = 0; j < MAX_NODES; j++)graph->distance[i][j] = INFINITY;}}graph->numNodes = 0;//添加边到图void addEdge(Graph* graph, int source, int destination, int weight)graph->distance[source][destination] = weight;//打印最短路径void printShortestPath(int* parent, int node)if (parent[node] == -1)printf("%d ", node);return;}printShortestPath(parent, parent[node]);printf("%d ", node);//执行迪杰斯特拉算法void dijkstra(Graph* graph, int source, int destination) int i, j;//存储起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距离int dist[MAX_NODES];//存储当前节点的父节点int parent[MAX_NODES];//存储已访问的节点bool visited[MAX_NODES];//初始化所有节点的距离和父节点for (i = 0; i < graph->numNodes; i++)dist[i] = INFINITY;parent[i] = -1;visited[i] = false;}//设置起点的距离为0dist[source] = 0;//寻找最短路径for (i = 0; i < graph->numNodes - 1; i++)int minDist = INFINITY;int minNode = -1;//选择距离最小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for (j = 0; j < graph->numNodes; j++)if (!visited[j] && dist[j] < minDist)minDist = dist[j];minNode = j;}}//标记当前节点为已访问visited[minNode] = true;//更新最短距离和父节点for (j = 0; j < graph->numNodes; j++)if (!visited[j] && (dist[minNode] + graph->distance[minNode][j]) < dist[j])dist[j] = dist[minNode] + graph->distance[minNode][j];parent[j] = minNode;}}}//打印最短路径及距离printf("Shortest Path: ");printShortestPath(parent, destination);printf("\nShortest Distance: %d\n", dist[destination]); int maiGraph graph;int numNodes, numEdges, source, destination, weight;int i;//初始化图initGraph(&graph);//输入节点数和边数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nodes: ");scanf("%d", &numNodes);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edges: ");scanf("%d", &numEdges);graph.numNodes = numNodes;//输入边的信息for (i = 0; i < numEdges; i++)printf("Enter source, destination, and weight for edge %d: ", i + 1);scanf("%d %d %d", &source, &destination, &weight);addEdge(&graph, source, destination, weight);}//输入起点和终点printf("Enter the source node: ");scanf("%d", &source);printf("Enter the destination node: ");scanf("%d", &destination);//执行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graph, source, destination);return 0;```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图的结构体,里面包括节点间的距离矩阵和节点数。

Dijkstra算法原理详细讲解

Dijkstra算法原理详细讲解

Dijkstra算法原理详细讲解
Dijkstra算法是图论中的一种贪心算法,用于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该算法的贪心策略是:每次选择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作为中间节点,并更新起点到其它节点的距离。

通过不断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并逐步更新起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最终得到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将起点到各个节点的距离记为无穷大或者一个较大的值,将起点到自己的距离记为0。

2. 选择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作为中间节点。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维护一个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集合来实现,初始时集合中只包含起点。

3. 更新起点到与中间节点相邻的节点的距离,即对于每个与中间节点相邻的节点,如果从起点到中间节点的距离加上中间节点到该节点的距离小于起点到该节点的距离,则更新起点到该节点的距离为从起点到中间节点的距离加上中间节点到该节点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不再更新。

5. 最终得到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节点的数目。

如果使用优先队列来维护距离起点最近的节点集合,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为O(NlogN),但是实际应用中优先队列的实现可能较为复杂。

Dijkstra算法可以用于有向图和无向图,但是不能处理带有负权边的图。

如果图中存在负权边,则可以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求解最短路径。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图论是研究图结构及其特性的数学分支。

在图论中,最短路径问题是其中一个经典的研究课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一个有向或无向的图中,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路径上各边的权重之和最小。

本文将介绍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概念,并详细探讨两个常用算法实现: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

一、最短路径问题概述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的解决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路线规划、通信网络等领域。

在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图的构建:首先需要构建一张合适的图,图可以是有向图或无向图。

顶点表示图中的节点,边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路径,边上可能带有权重信息。

2. 起点和终点:指定需要寻找最短路径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具体情况,起点和终点可以是图中的任意两个顶点。

3. 路径长度度量: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路径长度的度量方式可能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路径长度可以简单表示为路径上各边权重之和;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路径长度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路径中经过的顶点数目。

二、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贪婪算法。

该算法基于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思想,通过不断更新顶点的最短距离,逐步确定起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其基本思路如下:1. 初始化:设定起点为源点,将源点的距离设置为0,其他顶点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2. 迭代更新:从源点开始,依次选择距离最小的顶点,并更新与其相邻顶点的距离。

具体操作是,对于当前选中的顶点,计算其相邻顶点经过该顶点到达源点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相邻顶点的当前距离,则更新相邻顶点的距离值。

3. 结束条件:当所有顶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或者没有可达的顶点时,算法结束。

三、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另一种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常用算法,它可以处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图,如存在负权边的图。

floyd算法c语言实现

floyd算法c语言实现

Floyd算法C语言实现1. 算法介绍Floyd算法,也称为弗洛伊德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图中所有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通过不断更新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来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Floyd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的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中间节点逐步优化路径。

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其中n为图中节点的数量。

它适用于解决有向图或无向图中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处理图中存在负权边的情况。

2. 算法原理Floyd算法通过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图的邻接矩阵,其中每个元素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这个距离矩阵,使得每个节点之间的距离逐步优化,最终得到最短路径。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距离矩阵,将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填入矩阵中,若两个节点之间无直接连接,则距离设为无穷大。

2. 对于每对节点i和j,以及每个中间节点k,检查是否存在从节点i经过节点k到节点j的路径,如果存在则更新距离矩阵中的距离。

3. 重复步骤2,逐步更新距离矩阵,直到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被找到。

3. 算法实现下面是Floyd算法的C语言实现代码:#include <stdio.h>#define INF 99999#define MAX_NODES 100void floyd(int graph[MAX_NODES][MAX_NODES], int num_nodes) {int i, j, k;// 初始化距离矩阵int dist[MAX_NODES][MAX_NODES];for (i = 0; i < num_nodes; i++) {for (j = 0; j < num_nodes; j++) {dist[i][j] = graph[i][j];}}// 逐步更新距离矩阵for (k = 0; k < num_nodes; k++) {for (i = 0; i < num_nodes; i++) {for (j = 0; j < num_nodes; j++) {if (dist[i][k] + dist[k][j] < dist[i][j]) { dist[i][j] = dist[i][k] + dist[k][j]; }}}}// 打印最短路径矩阵printf("最短路径矩阵:\n");for (i = 0; i < num_nodes; i++) {for (j = 0; j < num_nodes; j++) {if (dist[i][j] == INF) {printf("INF ");} else {printf("%d ", dist[i][j]);}}printf("\n");}}int main() {int num_nodes, i, j;int graph[MAX_NODES][MAX_NODES];printf("请输入节点的数量:");scanf("%d", &num_nodes);printf("请输入图的邻接矩阵:\n");for (i = 0; i < num_nodes; i++) {for (j = 0; j < num_nodes; j++) {scanf("%d", &graph[i][j]);}}floyd(graph, num_nodes);return 0;}4. 算法测试我们来测试一下上述代码的运行结果。

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

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

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图论和网络分析领域,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本文将以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为主题,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一、什么是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在1956年提出的,用于求解带权有向图中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在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节点,每条边代表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带有一定的权重。

根据权重的不同,我们可以计算出从一个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二、Dijkstra算法原理Dijkstr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节点的最短路径来逐步找到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创建一个集合S,用于存放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节点。

2. 创建一个数组dist,用于存放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3. 初始化dist数组,将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都设为无穷大,将起始节点的距离设为0。

4. 选择dist数组中距离最小的节点v,将其加入集合S。

5. 遍历节点v的所有邻居节点,更新其最短路径长度。

如果经过节点v到达邻居节点的路径比当前最短路径短,则更新最短路径长度。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所有节点都加入集合S。

7. 最终得到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三、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下面我们使用Python来实现Dijkstra算法。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表示图的数据结构,并初始化图中的节点和边的信息。

这里我们使用字典来表示图,键为节点,值为与之相邻的节点及其权重。

```pythongraph = {'A': {'B': 5, 'C': 1},'B': {'A': 5, 'C': 2, 'D': 1},'C': {'A': 1, 'B': 2, 'D': 4, 'E': 8},'D': {'B': 1, 'C': 4, 'E': 3, 'F': 6},'E': {'C': 8, 'D': 3},'F': {'D': 6}}```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函数来实现Dijkstra算法:```pythondef dijkstra(graph, start):# 初始化距离字典dist = {node: float('inf') for node in graph}dist[start] = 0# 初始化已访问节点集合visited = set()while len(visited) < len(graph):# 选择距离最小的节点min_node = Nonefor node in graph:if node not in visited and (min_node is None or dist[node] < dist[min_node]):min_node = node# 更新最短路径长度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min_node].items():new_dist = dist[min_node] + weightif new_dist < dist[neighbor]:dist[neighbor] = new_distvisited.add(min_node)return dist```我们调用该函数并打印输出结果:```pythonstart_node = 'A'distances = dijkstra(graph, start_node)for node, dist in distances.items():print(f"从节点{start_node}到节点{node}的最短路径长度为{dist}")```运行上述代码,我们可以得到从节点A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matlab代码实现

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matlab代码实现

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的matlab代码实现如何用Matlab实现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图中的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

该算法以一个起始节点为基础,通过不断更新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直到找到最短路径为止。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如何使用Matlab实现Dijkstra算法,以及如何在Matlab中构建图并求解最短路径。

第一步:构建图Dijkstra算法是基于图的算法,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在Matlab中构建一个图。

图可以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等方式表示。

这里我们选择使用邻接矩阵来表示图。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矩阵来表示邻接矩阵。

假设我们的图有n个节点,我们可以创建一个n×n的矩阵来表示图的邻接矩阵。

如果节点i和节点j 之间有一条边,则将邻接矩阵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设置为边的权重,如果没有边相连,则将元素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例如无穷大)表示不可达。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构建邻接矩阵。

这里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6个节点的无向图,如下所示:0 1 2 3 4 5-0 0 4 3 0 0 01 4 0 1 4 0 02 3 1 0 2 1 03 04 2 0 3 24 0 0 1 3 0 25 0 0 0 2 2 0在Matlab中,可以将邻接矩阵表示为一个n×n的矩阵。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邻接矩阵:G = [0 4 3 0 0 0;4 0 1 4 0 0;3 1 0 2 1 0;0 4 2 0 3 2;0 0 1 3 0 2;0 0 0 2 2 0];第二步:实现Dijkstra算法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循环和条件语句来实现Dijkstra算法。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Dijkstra算法的实现流程:1. 创建一个数组dist,用于存储从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

初始时,将起始节点到自身的距离设置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dijkstra算法代码实现

dijkstra算法代码实现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经典算法,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迪克斯特拉在1956年提出。

该算法主要用于计算一个顶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图G中顶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从源点s开始,初始时只有s的已知最短路径,用集合S记录已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

利用S中顶点的最短路径来更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直到找到从s到其余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创建两个集合,一个用来保存已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S,另一个用来保存未找到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V-S。

2. 初始化距离数组dist[],将源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源点到自身的距离初始化为0。

3. 从源点s开始,将s加入S集合,更新源点到其余各个顶点的距离,如果存在边(u,v),使得dist[v] > dist[u] + w(u,v),则更新dist[v] = dist[u] + w(u,v),其中w(u,v)表示边(u,v)的权值。

4. 重复第3步,直到将所有顶点加入S集合为止,此时dist数组即为源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根据以上实现思路,我们可以使用代码来实现Dijkstra算法。

以下是Python语言的Dijkstra算法实现示例:```pythondef dijkstra(graph, src):dist = [float('inf')] * len(graph)dist[src] = 0visited = [False] * len(graph)for _ in range(len(graph)):u = min_distance(dist, visited)visited[u] = Truefor v in range(len(graph)):if graph[u][v] > 0 and not visited[v] and dist[v] > dist[u] + graph[u][v]:dist[v] = dist[u] + graph[u][v]print_solution(dist)def min_distance(dist, visited):min_dist = float('inf')min_index = -1for v in range(len(dist)):if dist[v] < min_dist and not visited[v]:min_dist = dist[v]min_index = vreturn min_indexdef print_solution(dist):print("顶点\t最短距离")for i in range(len(dist)):print(f"{i}\t{dist[i]}")```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dijkstra函数,该函数接受图的邻接矩阵表示和源点的索引作为参数。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详解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详解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详解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图算法,用于求解带权图中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从一个固定的源节点到图中的其他节点的最
短路径。

以下是详细的算法步骤:
1. 初始化
一开始,将源节点的距离设为0,其余节点的距离设置为正无穷,在未访问的节点集合中把源节点压入堆中。

2. 确定最短路径
从堆中取出未访问节点集合中距离源节点最近的节点v,标记其
为已访问。

之后,对于v的邻居节点w,计算从源节点到v再到w的距离,如果经过v的路径比已经计算得到的路径短,则更新路径。

更新
后的距离先暂时放入堆中,如果后边有更短的路径,则更新。

3. 重复第2步
重复第2步,直到取出的节点为终点节点,或者堆为空。

4. 算法结束
算法结束后,各节点的距离就是从源节点到它们的最短距离。

Dijkstra算法的复杂度是O(NlogN),其中N是节点个数。

其优
势在于只需要算一次即可得到所有最短路径,但是要求所有边的权值
必须非负,否则会导致算法不准确。

总之,Dijkstra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最短路径算法,其实现也比较直观。

在处理如飞机和火车等交通路径规划问题中有较好的应用。

路由算法中的Dijkstra算法实现原理

路由算法中的Dijkstra算法实现原理

路由算法中的Dijkstra算法实现原理路由算法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指导着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路由算法中的Dijkstra算法是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算法,它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选择数据传输方案,进而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实现原理。

一、Dijkstra算法的概述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带权图最短路径的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维护一个当前已知的最短路径集合S和距离源点最短的节点v,然后以v为基础扩展出一些新的节点,并计算这些节点到源点的距离并更新路径集合S。

重复这一过程,一直到源点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集合已经确定为止。

该算法求解的是一个有向带权图中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其中「带权」表示图的边权值是一个非负实数。

二、Dijkstra算法的实现Dijkstra算法可以使用多种数据结构的实现,常见的有数组、链表、堆等。

这里我们以使用优先队列为例进行实现。

首先,定义一个数组distance用于存储源点至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

初始状态下,将源点与其它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正无穷大。

同时,构建一个优先队列,用于维护已经遍历过的节点。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初始化distance数组和优先队列。

将源点源加入优先队列中,与源点相邻的节点按照距离增序加入队列中。

2. 从队列中取出距离源点最短的节点u,然后遍历所有与节点u相邻的节点v。

通过计算distance[u] + w(u,v)可得到源点到节点v的距离。

如果这个距离比已经存储在distance[v]中的距离更短,则更新distance[v]的值,同时将节点v加入到优先队列中。

3. 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节点都已经加入到队列中,并且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都已经被确定。

三、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寻找当前距离源点最短的节点的过程。

如果使用数组实现,该过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n为节点数量。

图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

图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

图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dijkstra算法 求某⼀顶点到其它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已知某⼀顶点v0,求它顶点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径,该算法按照最短路径递增的顺序产⽣⼀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所有最短路径。

对于图G={V,{E}};将图中的顶点分为两组: 第⼀组S:求出已知顶点的最短路径的集合 第⼆组V-S:尚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开始为V-{v0}的全部顶点)该算法将最短路径以递增顺序逐个将第⼆组顶点加⼊到第⼀组顶点中,直到所有的顶点都被加⼊到第⼀组顶点集S为⽌。

dijkstra算法和最⼩⽣树中的prim算法类似,都是把顶点看做集合,向所求集合中加点#include <iostream>#include <vector>#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INF=0x3f3f;class Graph{private:int num;int e;vector<vector<int> > arr;//存储图的邻接矩阵vector<bool> visit;//标记该结点是否⽤过vector<int> path;//从v0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public:Graph();void dijkstra(const int &i);};Graph::Graph(){cout<<" num"<<endl;cin>>num;cout<<" e"<<endl;cin>>e;visit.resize(num,false);path.resize(num);arr.resize(num);for(int i=0;i<num;++i)arr.at(i).resize(num,INF);cout<<" 边的起始点和终点&&权值"<<endl;pair<int,int> p;for(int i=0;i<e;++i){cin>>p.first>>p.second;cin>>arr.at(p.first-1).at(p.second-1);}}void Graph::dijkstra(const int &index){//⾸先存储的是index结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的值for(int i=0;i<num;++i)path.at(i)=arr.at(index-1).at(i);//初始化visitvisit.at(index-1)=true;for(int check=0;check<num-1;++check){int Min=INF,flag=0;for(int i=0;i<num;++i){if(!visit.at(i)&&path.at(i)<Min){flag=i;Min=path.at(i);}}visit.at(flag)=true;for(int i=0;i<num;++i)//如果由于v0结点的加⼊导致index结点到其它接点的值变⼩更新path{if(path.at(i)>path.at(flag)+arr.at(flag).at(i))path.at(i)=path.at(flag)+arr.at(flag).at(i);}}for(int i=0;i<num;++i)cout<<path.at(i)<<"\t";cout<<endl;}int main(){Graph g;g.dijkstra(1);return0;}floyd算法 如果要让任意两点(例如从顶点a点到顶点b)之间的路程变短,只能引⼊第三个点(顶点k),并通过这个顶点k中转即a->k->b,才可能缩短原来从顶点a点到顶点b的路程。

图的最短路径与最小生成树算法实践

图的最短路径与最小生成树算法实践

图的最短路径与最小生成树算法实践在计算机科学中,图(Graph)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Vertex)和边(Edge)组成。

图的最短路径和最小生成树是图算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它们在网络、交通、社交网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实践。

一、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实践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用于求解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常用的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 Algorithm)和弗洛伊德算法(Floyd Algorithm)。

(这里可以介绍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思想和流程,注意使用文字和图示来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最短路径算法可以被用于许多场景,比如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物流配送中的最优路线选择等。

例如,在一座城市中,我们需要规划出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来求解。

二、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实践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用于找到一个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最常用的算法是普里姆算法(Prim Algorithm)和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 Algorithm)。

(这里可以介绍普里姆算法和克鲁斯卡尔算法的思想和流程,注意使用文字和图示来说明)最小生成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电力系统的最优输电线路规划、通信网络的构建等。

例如,在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中,我们希望为每个区域之间建立电缆线路,以便实现高速、稳定的通信,可以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来求解。

三、图的最短路径和最小生成树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图的最短路径和最小生成树算法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1. 路径规划最短路径算法可以用于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

通过输入起点和终点,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以便在导航系统上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路线指引。

2. 物流配送在物流配送中,最短路径算法可以用于选择最优路线,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通过计算各个配送点之间的距离和路径,可以帮助物流公司规划出最佳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

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

《求解最短路径:应用迪杰斯特拉算法》一、介绍Dijkstra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它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在1959年发明,用于求解从源点到其他所有结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张图中,从源点到每一个结点的最短路径是从源点开始,经过最少的边到达每一个结点的路径。

Dijkstra算法的实现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有向图,该图由顶点和边组成,每条边都有一个权值,表示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

然后,从源点开始,每次选择最小权值的边,继续查找下一个顶点,直到找到终点。

最后,将所有路径之和求出,即为源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张有向图,其中有A,B,C,D四个结点,以及AB,AC,BD,CD四条边,其中AB,AC,BD边的权值分别为2,3,1,CD边的权值为4。

如果要求求出从A到D的最短路径,则可以使用Dijkstra算法,首先从A出发,选择权值最小的边,即BD,则A-B-D的路径长度为3,接着从B出发,选择权值最小的边,即CD,则A-B-D-C的路径长度为7,因此,从A到D的最短路径为A-B-D,路径长度为3。

Dijkstra算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实现方便,时间复杂度低,它可以用于解决路径规划,车辆调度,网络路由等问题,同时,它也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最短路径问题。

因此,Dijkstra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讨论Dijkstra算法的应用及其优势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它的应用和优势非常广泛。

首先,Dijkstra算法可以用于解决交通路网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例如,在一个城市的交通路网中,如果一个乘客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那么他可以使用Dijkstra算法来查找最短的路径。

这样可以节省乘客的时间和金钱,也可以减少拥堵。

此外,Dijkstra算法还可以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Dijkstra算法步骤详述

Dijkstra算法步骤详述

Dijkstra算法步骤详述Dijkstra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步骤和实现。

1. 初始化首先,我们需要将算法的输入进行初始化。

假设我们有一个带权重的有向图,其中节点集合为V,边的集合为E。

对于每个节点v ∈ V,我们设置初始距离d[v]为正无穷大(INF),表示从起点到节点v的距离为无穷大;同时,我们设置起点s的初始距离d[s]为0,表示从起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2. 确定最短路径接下来,我们将在图中逐步确定起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首先,我们从起点s开始,将s标记为当前节点。

然后,对于s的所有邻居节点v,我们更新其当前最短路径,并标记v为下一个当前节点。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a. 对于节点s的所有邻居节点v,计算通过s到达v的距离。

如果该距离小于d[v],则将d[v]更新为该距离,并将s作为节点v的前驱节点(即最短路径上v的前一个节点)。

b. 从剩余的未标记节点中选择一个距离最短的节点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

具体而言,从未标记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u,使得d[u]最小,并将其标记为当前节点。

3. 更新最短路径在上一步中,我们确定了起点到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现在,我们将以已选择的当前节点继续执行第2步,直到所有节点都被标记为止。

具体而言,重复进行以下步骤:a. 在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中,更新其最短路径并选择下一个当前节点,过程与第2步相同。

b. 如果不存在未标记节点,则算法终止。

4. 输出最短路径当算法终止时,我们可以得到从起点到达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对于每个节点v,最短路径可以通过回溯每个节点的前驱节点得到。

具体而言,从目标节点开始,通过前驱节点一直回溯到起点,即可得到最短路径。

总结:Dijkstra算法通过逐步确定起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从而找到整个图中的最短路径。

它的步骤包括初始化、确定最短路径和更新最短路径。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引言:图论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表示物体间关系的图及其性质、结构和相关算法。

其中,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类经典问题,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算法实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图论问题。

一、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特性在图论中,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有向图或无向图中找到连接两个顶点之间路径长度最短的路径。

根据具体的问题,最短路径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如边的权重、顶点的权重等。

下面介绍最常见的两种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和全源最短路径。

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给定图中,从一个源顶点出发,找到到达其余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其中,最短路径可以使用不同的度量标准来定义,如路径长度、路径权重等。

研究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常见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贝尔曼-福特算法。

2. 全源最短路径问题全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给定图中,找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全源最短路径问题可以通过多次应用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来解决。

在常见的全源最短路径算法中,弗洛伊德算法和约翰逊算法是两种常用的解法。

二、常见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1. 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是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贪心算法。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从源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直到找到最短路径。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初始化距离数组dist,将源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或一个很大的数),源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0。

- 在未访问顶点集合中选择距离最短的顶点,将其标记为已访问。

- 更新源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如果经过当前顶点的路径比之前记录的距离要短,则更新距离数组dist。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顶点都被标记为已访问。

2. 贝尔曼-福特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

与迪杰斯特拉算法不同的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可以处理带有负权边的图。

最短路径 算法

最短路径 算法

最短路径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图形学中,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找到一组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这些算法广泛应用于路由算法、GIS系统、模拟导航系统等领域。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最短路径算法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如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导航路径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基于贪婪策略的最短路径算法,适用于图中不含负权边的图。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源节点开始,逐步计算源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每次选择当前已知最短路径的节点,并更新其邻居节点的距离。

实现步骤如下:1. 初始化:将源节点的距离设为0,将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设为无穷大。

2. 遍历所有与源节点相邻的节点,并更新其到源节点的距离。

3. 对于每个相邻节点,如果通过源节点到达该节点的距离小于当前距离,则更新该节点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节点的距离都得到更新。

二、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一种适用于包含负权边的图的最短路径算法。

该算法通过多次迭代来更新节点的距离,并使用松弛操作来检测负权环。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图中节点的数量。

实现步骤如下:1. 初始化:将源节点的距离设为0,并将所有其他节点的距离设为可能的最长距离(例如正无穷)。

2. 对于每个相邻节点u,从图中移除边(u, v),并更新v的距离(如果存在)。

3. 在没有剩余边的情况下,重新初始化所有节点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边的长度被增加到所有v的权重的加和+ε或被更改为新权重的节点变为可达状态。

如果某个节点的权重减小或为负数(因此没有负权环),那么就从结果集中移除它,并将邻居的权重减小对应的数量到其它节点中对应邻居的权重处(对权重相同的情况仍然可采用轮转机制确保统一更新)以优化该点下一步的可能选择空间和对应的下一个邻居的可能状态下的可能性一致。

最短路径计算过程

最短路径计算过程

最短路径计算过程
最短路径计算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主要目的是寻找图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常用的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 algorithm)和动态规划算法等。

以迪杰斯特拉算法为例,其计算最短路径的过程大致如下:
1. 初始化:选择一个起点,并设其余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为无穷大,只有起点到起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为0。

2. 访问顺序:按照估计值递增的顺序访问顶点,即每次从未访问顶点中选择估计值最小的顶点进行访问。

3. 更新最短路径:对于每个访问的顶点,考虑通过该顶点到达其他顶点的路径,如果这条路径的长度小于当前记录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则更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和前驱顶点。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到达终点或者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

5. 路径重构:通过保存的最短路径前驱顶点,从终点反向追踪至起点,得到最短路径。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算法对图中边的权重和是否有负权边的支持。

迪杰斯特拉算法仅适用于有权图中没有负权边的场景,而贝尔曼-福特算法则可以处理包含负权边的图,但其时间复杂度相对较高。

动态规划算法则适用于更为一般的情况,尤其是当最短路径问题可以通过分解为子问题来解决时。

dijkstra算法 原理

dijkstra算法 原理

dijkstra算法原理Dijkstra算法原理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加权图中最短路径的算法,它以荷兰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W. Dijkstra的名字命名。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逐步确定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来实现。

Dijkstra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创建两个集合S和U,其中S是已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U 是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2. 初始化起点的最短路径为0,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为正无穷大。

将起点加入到集合S中,将其他顶点加入到集合U中。

3. 对于集合U中的每个顶点,计算从起点出发经过该顶点到达所有其他顶点的路径长度,并更新最短路径和前驱顶点。

4. 从集合U中选择路径最短的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并从集合U中移除。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集合U为空。

Dijkstra算法的核心在于每次从集合U中选择最短路径的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确定起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并且保证每次加入集合S的顶点都是当前最短路径的顶点。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是图中顶点的个数。

这是因为在每次迭代中,需要对集合U中的每个顶点进行更新操作。

当顶点数量较大时,Dijkstra算法的效率可能较低。

然而,可以通过使用优先队列来优化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优先队列可以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中保持元素的有序性,从而减少查找最短路径的时间。

通过使用优先队列,可以将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优化为O((V+E)logV),其中E是图中边的个数。

Dijkstra算法广泛应用于网络路由、地图导航和资源调度等领域。

在网络路由中,Dijkstra算法可以用来寻找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从而实现数据包的快速传输。

在地图导航中,Dijkstra 算法可以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指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

在资源调度中,Dijkstra算法可以用来分配有限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任务的需求。

解最短路径问题的两种方法及其应用

解最短路径问题的两种方法及其应用

解最短路径问题的两种方法及其应用
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张带权图中找到两个节点之间最短的路径。

最短路径问题是许多计算机科学和应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方法:
1.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
基本算法,它是基于贪心思想的。

该算法首先确定起始点到其他节
点的距离(记为d),然后不断扩大已确定最短距离的节点集,直
到覆盖所有节点。

Dijkstra算法适用于单源最短路径,即从一个节
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2. Floyd算法:Floyd算法也是一种经典的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的算法,它是一个动态规划算法。

该算法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通
过比较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经过第三点(中转点)的路径长度,更新
路径长度。

Floyd算法适用于多源最短路径,即从任意两个节点之
间的最短路径。

这两种算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科学和应用领域,如网页
排名算法、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
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算法。

图的最短路径——详谈 Floyd算法 和 Dijkstra算法

图的最短路径——详谈 Floyd算法 和 Dijkstra算法
{
if(Chara[i][k] == MAX || Chara[k][j] == MAX) continue;//暂时不通
if(Chara[i][j] > Chara[i][k] + Chara[k][j])
{
//如果经过下标k顶点路径比原两点间路径更短
//将当前两点权值设为更小的那一个
Chara[i][j] = Chara[i][k] + Chara[k][j];
void Dijkstra(int src) //src传入的起点
{
for(int i=0; i<m; i++) //初始化起点到所有点的距离
{
dis[i] = Chara[src][i]; //起始位置到i点的距离
vis[i] = 0;//初始化visit
p[i]=0;
}
dis[src] = 0; //到自身距离为0
我们用一个带权图表示这个铁路系统,权值表示城市之间的铁路里程,于是最短路问题就归结为在带权图中找出顶点x0到其他顶点y且具有最小权的路径。
更一般的最短路问题的提法是:设(D,w)是有正值加权的简单有向图,x0是D中的一个固定顶点,寻找从x0到其他顶点y且具有最小权的有向图。
(2)求图的最短路径算法
求图中两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可归结为①源点(起点)固定,终点不确定的两点间最短路径②求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算法思想
在具体讲Dijkstra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对比,Floyd算法是穷举了整张图,得到一张二维表,n个点一共n行,第i行的一系列值就表示表示以i为起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Dijkstra是源点确定时该源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哎,这么说来,假如Dijkstra中的源点为i0,那么我在Floyd的二维表找到第i0行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恭喜你,答对了,就是这样。事实上Floyd中的第i0行就是我们所要求的结果。但是在最开始的两种算法的比较中也提到了Floyd的时间复杂度是n的三次方,他把每一行全都求出来了,而许多实际问题中我们只需要特定的那一行,并且在数据较大的时候,在算法竞赛中非常容易超时,此时就需要用到Dijkstra算法了。(由此可见Dijkstra其实就是Floyd的一种特殊情况,所以笔者想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叙述方式)

Dijkstra算法的实现和复杂度分析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案

Dijkstra算法的实现和复杂度分析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案

Dijkstra算法的实现和复杂度分析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短路径问题一直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

为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荷兰计算机科学家Dijkstra提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算法。

本文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实现过程,并进行复杂度分析。

一、Dijkstra算法的简介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带有非负权重边的带权重有向图中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贪心算法。

该算法以源节点为中心逐步计算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每一步中,选择具有最小路径长度的节点作为下一次循环的起点,并使用该节点更新其邻接节点的路径长度。

二、Dijkstra算法的实现Dijkstra算法的实现分为以下步骤:1. 创建一个距离集合,用于存储起点到每个节点的路径长度。

将起点的距离初始化为0,其他节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2. 创建一个已访问集合,用于标记已经计算过最短路径的节点。

3. 在未访问的节点中选择距离最小的节点作为下一次循环的起点,并标记为已访问。

4. 对于该节点的所有出边,更新其邻接节点的路径长度。

如果经过当前节点到达邻接节点的路径长度小于已存储的路径长度,则更新路径长度。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或者没有可以访问的节点为止。

三、Dijkstra算法的复杂度分析Dijkstra算法的复杂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初始化和迭代更新。

1. 初始化在初始化阶段,需要为每个节点初始化其路径长度和已访问状态。

对于有n个节点的图来说,初始化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 迭代更新迭代更新的次数不会超过节点数量n次。

在每次迭代中,需要在未访问的节点中找到路径长度最小的节点,这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为O(n)。

然后,需要更新该节点的所有邻接节点的路径长度,这一步的时间复杂度为O(m),其中m为边的数量。

所以,迭代更新的时间复杂度为O(n*m)。

综上所述,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在稠密图中,即m接近于n^2的情况下,算法的效率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班级:计算机112班姓名:李志龙指导教师:郑剑成绩:_______________信息工程学院2013 年1 月11 日目录一、题目描述 -------------------------------------------------------------------- 11.1题目内容-------------------------------------------------------------------- 12.2题目要求-------------------------------------------------------------------- 1二、设计概要 -------------------------------------------------------------------- 22.1程序的主要功能----------------------------------------------------------- 2 2.2数据结构-------------------------------------------------------------------- 22.3算法分析-------------------------------------------------------------------- 2三、设计图示 -------------------------------------------------------------------- 4四、详细设计 -------------------------------------------------------------------- 5五、调试分析 -------------------------------------------------------------------- 8六、运行结果 -------------------------------------------------------------------- 9七、心得体会 ------------------------------------------------------------------- 11参考资料 ------------------------------------------------------------------------ 12一、题目描述1.1题目内容设计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8个。

以图中顶点表示学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的名称、景点介绍信息等;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信息。

要求将这些信息保存在文件graph.txt中,系统执行时所处理的数据要对此文件分别进行读写操作。

2.2题目要求1.从文件graph.txt中读取相应数据, 创建一个图,使用邻接矩阵表示图;2.景点信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介绍;3.问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

选做内容:1. 修改一个已有景点的相关信息;2. 增加一个新景点及其相关信息;3. 增加一条新的路径;4. 删除一个景点及其相关信息;5. 删除一条路径。

二、设计概要2.1程序的主要功能⑴现实校园主要的经典名称;⑵查询各个经典的信息;⑶更改景点的信息;⑷删除某个景点;2.2数据结构校园道路是双向通行的,可设校园平面图是一个带权的无向图,用邻接矩阵表示此无向网。

2.3算法分析Floyd算法又称为弗洛伊德算法,插点法,是一种用于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核心思路通过一个图的权值矩阵求出它的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矩阵。

从图的带权邻接矩阵A=[a(i,j)] n×n开始,递归地进行n次更新,即由矩阵D(0)=A,按一个公式,构造出矩阵D(1);又用同样地公式由D(1)构造出D(2);……;最后又用同样的公式由D(n-1)构造出矩阵D(n)。

矩阵D(n)的i行j列元素便是i号顶点到j号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称D(n)为图的距离矩阵,同时还可引入一个后继节点矩阵path来记录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采用的是松弛技术,对在i和j之间的所有其他点进行一次松弛。

算法描述a)初始化:D[u,v]=A[u,v]b)For k:=1 to nFor i:=1 to nFor j:=1 to nIf D[i,j]>D[i,k]+D[k,j] ThenD[i,j]:=D[i,k]+D[k,j];c)算法结束:D即为所有点对的最短路径矩阵算法过程把图用邻接矩阵G表示出来,如果从Vi到Vj有路可达,则G[i,j]=d,d表示该路的长度;否则G[i,j]=空值。

定义一个矩阵D用来记录所插入点的信息,D[i,j]表示从Vi到Vj 需要经过的点,初始化D[i,j]=j。

把各个顶点插入图中,比较插点后的距离与原来的距离,G[i,j] = min( G[i,j], G[i,k]+G[k,j] ),如果G[i,j]的值变小,则D[i,j]=k。

在G中包含有两点之间最短道路的信息,而在D中则包含了最短通路径的信息。

比如,要寻找从V5到V1的路径。

根据D,假如D(5,1)=3则说明从V5到V1经过V3,路径为{V5,V3,V1},如果D(5,3)=3,说明V5与V3直接相连,如果D(3,1)=1,说明V3与V1直接相连。

三、设计图示四、详细设计void creat()//从文件中读取景点信息{ifstream inFile;inFile.open("graph.txt");int flag=0;while(inFile>>n>>m){for(int i=1;i<=n;i++){string tmp;inFile>>tmp;g[tmp]=i;point[i].name=tmp;inFile>>point[i].intro;}for(int i=0;i<m;i++){string u,v;int key;inFile>>u>>v;inFile>>key;Map[g[u]][g[v]]=Map[g[v]][g[u]]=key;}}inFile.close();}void search()//查找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int s,t;for(int i=1;i<=n;i++)for(int j=1;j<=n;j++)if(i!=j){if(Map[i][j]==0)gm[i][j]=INF;elsegm[i][j]=Map[i][j];}else gm[i][j]=INF;for(int i=1;i<=n;i++)for(int j=1;j<=n;j++)path[i][j]=i;for(int k=1;k<=n;k++)for(int i=1;i<=n;i++)for(int j=1;j<=n;j++){if(gm[i][j]>gm[i][k]+gm[k][j]){gm[i][j] = gm[i][k]+gm[k][j];path[i][j]=path[k][j];}}while(1){system("cls");menu();while(1){printf("请输入起点: ");int tmp;cin>>tmp;s=tmp;printf("请输入终点:");cin>>tmp;t=tmp;if(s<1||s>n||t<1||t>n){printf("\n\n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n\n");}else break;}int mpath[MAX];int cnt=0;int p=t;while(p!=s){mpath[cnt++]=p;p=path[s][p];}mpath[cnt++]=s;if(gm[s][t]>=INF) printf("没有直达路径!\n");else{printf("\n最短路径为:");for(int i=cnt-1;i>=1;i--){cout<<point[mpath[i]].name<<"->";}cout<<point[mpath[0]].name;printf("\t 路程为:%d\n",gm[s][t]);}printf("\n是否返回主菜单? Y/N: ");char ss[10];scanf("%s",ss);if(ss[0]=='Y'){system("cls");return ;}}}void deletepoint()//删除某一个景点{while(1){if(n==0){printf("没有景点!");return ;}menu();int key;printf("请输入要删去的景点的标号:");scanf("%d",&key);for(int i=1;i<=n;i++)if(Map[key][i]!=0){Map[key][i]=Map[i][key]=0;m--;}for(int i=key+1;i<=n;i++){point[i-1]=point[i];for(int j=1;j<=n;j++)if(Map[i][j]!=0&&j!=key){Map[i-1][j]=Map[j][i-1]=Map[i][j];Map[i][j]=Map[j][i]=0;}g[point[i].name]=i-1;}n--;printf("删除成功!是否继续删除?Y/N: ");char ss[10];scanf("%s",ss);if(ss[0]=='N'){system("cls");return ;}}}五、调试分析调试过程主要是运行编制好的程序,然后遇到错误后根据系统的提示,找到相关的问题所在。

本系统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如下面介绍.运行完程序一次有错误提醒原因是上次运行程序后没有关闭操作界面当点击编译时会有一个错误提示,解决方法:将上一次运行时的操作界面关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