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整个国家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银行同业之间存在一个拆借市场,对于完善货币市场以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在实际的运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促进同业拆借市场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我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的有关问题势在必行。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要想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同业拆借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微观层次上,同业拆借市场就是指金融机构调剂流动性余缺资金的主要场所。

另一方面。

在宏观层次上,同业拆借市场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场所,它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整个金融市场上利率变动的趋势以及资金供求变化的情况,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

总之,同业拆借市场就是指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短期资金调剂和融通的市场,是构成货币市场的主要子市场和重要部分。

(二)同业拆借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起源,所谓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指为了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的制度。

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银行往往会出现资金剩余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从而就要求银行间进行同业资金拆借,这就为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至今为止,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1.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5年底,1984年我国对银行体制以及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允许银行间互相拆借资金。

2.规范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96年到1998年,我国为了使银行间的拆借行为更加规范,在1996年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彻底改变了同业拆借市场分割的状态。

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09—2010学年第1学期)课号: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同业拆借市场的介绍一、同业市场的定义原始意义上的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市场。

现代意义或广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即不仅限于弥补或调剂资金头寸,而且已发展成为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以及充分、有效运用资金,减少资金闲置的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

2、融资期限较短。

当今已发展成为解决和平衡资金流动性与盈利性矛盾的市场,从而,临时调剂性市场也就变成短期融资市场。

3、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手续比较简便,因而成交时间较短。

4、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交易。

5、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

四、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都具有不同的期限性。

2、金融机构追求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则是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动力。

3、中央银行实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推动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921年,纽约首先出现了会员银行之间的储备头寸拆借市场,以后逐步发展为较为规范的联邦基金市场,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同业拆借市场。

现在,各个国家特别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拆借市场已形成全国性的网络,成为交易手段最先进、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市场;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化的市场。

五、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1、金融机构是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资金的供需双方。

另外的参与者则是交易的媒体,即经纪人和中介机构。

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限定。

2、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的多为大的商业银行。

第四章 同业拆借市场

第四章 同业拆借市场
本票 支票 承兑汇票 同业债券 转贴现 资金拆借借据
3、同业拆借市场的价格:利率 同业拆借的拆款按日计息,拆息额占拆借本金的比例 自20世纪60年代初,该利率即成为伦敦金融 为“拆息率”。 市场借贷活动中的基本利率。目前,伦敦银 行同业拆借利率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 种关键利率。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特别说明见备注)
人民 银行 现行 同业 拆借 管理 规定 内容
交易双方 对各金 必须签订 融机构 拆借合同 拆借限 来确立成 额的规 定 交事实
拆除资金限额不超过各 内容包括:拆借金额 项存款的8%,拆入限额 、期限、利率、资金 不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 用途和双方权利、义 (存款类金融机构)
务。
美国1913年立法
1921年,联邦基金市场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法定存款准备金 制度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1
融通资金期限短,流动性高。 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3 2
技术先进,手续简便,成交时间短。 信用交易且交易数额较大。
4
5
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随行就市。
四、同业拆借市场的分类

实验: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知识
一、同业拆借业务交易规则
(点击:见图6: )
二、我国现行同业拆借管理规定内容
(点击:见图7)
三、同业拆借业务岗位设置结构及职责
(点击:见图8) 四、同业拆借业务流程 (点击:见图9-12:) 五、我国同业资金拆借业务的文件示样
同 业 拆 借 交 易 规 则
签订书面 交易方式 交易对手资格 资金清算 形式合同
1、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外国银行的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
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走出了过去仅仅重 新分配准备金的圈子,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和范围也进一 步扩大,并促进了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

第2章 同业拆借市场

第2章 同业拆借市场

三 1998年至今: 规范发展阶 段
2.3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及运作实务
2.3.2 当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基本情况 1)同业拆借市场运作体系基本确立 2)同业拆借市场成员不断增加 3)拆借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4)同业拆借已成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管理的 首选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市 场成员普遍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 非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金融机构,可以与任 何一个有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同业拆借交易
2.2
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机制
2.2.5 同业拆借市场的结算系统
同业拆借市场的结算过去多以支票转移、人工方式为主。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发达国家已经广泛
采用了电子结算支付系统,大量地代替了繁琐的手工劳动。目
前所采用的电子结算系统主要为以下几种:
1
2 3
中央银行经营的实时总额结算系统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
back
办理资金划账
图12 同业资金网上拆出业务流程
银行间信用拆借拆出成交单(参考文本)
成交日期:2005-10-20 成交编号:I200510200006 交易员 XX
back
示样
银行间信用拆借拆出成交单
产取得即时可用的资金,但在出售金融资产时,
出售者与购买者签订协议,在一定期限后出售人
按约定的价格再购回此项金融资产。
(5)利率市场化
2.1
同业拆借市场概述
2.1.4 同业拆借市场的分类
3)按组织形式划分
2)按交易性质划分
• (1)有形拆 借市场 • (2)无形拆 借市场
PART 3

2023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深化,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

同业业务是指各商业银行之间相互开展的资金交易和业务合作。

同业业务的发展对于整个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市场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同业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自从2004年之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放宽,各银行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随着同业市场不断拓展和创新,同业业务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银行业同业市场以暂停同业拆借为标志分别出现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7年,同业市场总规模缓慢增长;第二阶段是2008-2013年,同业市场迅速扩展,规模加快增长;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今,同业市场规模达到顶峰,银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化趋势明显。

据统计,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人民币,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

其中,同业存单这一板块已经成为同业资金流转的重要工具,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发行同业存单,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以上。

此外,同业拆借、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券市场等也为同业业务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同业业务覆盖领域不断扩展同业业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交易,更包含了财务工具、我的资产管理、票据业务、利率互换等广泛业务的交易。

近年来,同业业务的覆盖领域和交易方式也在不断扩展和创新。

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重点逐渐由单一交易向链式交易和跨品种交易转移,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银行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也愈加多变和灵活。

以票据业务为例,同业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支持方式逐步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市场系统平台更为透明,信息和价格更加公开,极大的推动了市场转型发展。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例如贷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汇率等等各类市场化利率均已经通过该市场完成,同业业务的整个交易链路也更为高效和便捷。

三、同业业务风险管理得到重视同业业务涉及的风险比较大,风险把控越来越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新格局。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浅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摘要】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该市场进行概述并定义,同时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

在正文部分中,将分别从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影响因素、市场功能和监管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在将总结该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分析,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影响因素、市场功能、监管机制、市场现状、发展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利率市场之一,也是银行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稳定利率水平以及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利率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各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调整自身的资金结构,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该市场也促进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执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市场利率的形成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监管的深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将会更加规范和健康地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提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2 定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商业银行之间以央行批准的质押品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在该市场中,参与各方可以通过借入或出借资金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或调整资金结构,从而平衡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实现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调剂和流动性管理。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关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论文报告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互换方式,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参与者、市场特点、市场风险和市场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探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关键问题。

一、市场规模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规模庞大,不断壮大。

截至2021年3月底,银行间同业拆借余额为633.33亿元,较2020年底增加了8.11亿元,增长率为1.30%。

其中,有272家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村镇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二、市场参与者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交易对手和中介机构。

交易对手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它们可以是借出方或借入方。

中介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本行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本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扮演着定向调控和供应流动性的角色,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则负责制定各项规则和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三、市场特点1. 长期性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期限较长,通常在一周至一年之间,有时甚至可达三年以上。

这种长期性有助于借款方更好地规划资金,同时也减少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2. 借贷双方需具备一定信用评级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需要借贷双方均符合一定的信用评级要求,以保障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

这也间接促进了各家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的不断提高。

3. 利率波动性较强由于市场需求和供应不稳定,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波动性较强。

这也使得市场参与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调整投资方向。

4. 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大银行之间由于规模和信用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量较多,而小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交易量相对较少。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l 交易的无担保性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拆借大都是信用拆借,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这是因为同业拆借的期限大都比较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参与市场拆借的主体一般 仅限于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或是相互之间有其他业务往来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双方知己知彼,且都不愿意失去信誉。
l 高效率、分散的市场
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拆入的资金是“立即可用的资金”,在极短的时间内,资金可以在 不同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转移和调动。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同业拆借市场有 一套高效率的交易机制和结算机制。
然而,由于市场建立时间不长,管理缺乏经验,整个市场比较混乱,出现了违章拆借、 拆借资金资本化的现象,违背了建立拆借市场的初衷。于是,从1988年下半年到1991年上半 年,人民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举行了整顿,并与1990年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 通过三年整顿,拆借市场的混乱状况有所扭转。
(2)1992年-1995年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整顿
1997年-2004年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
与此同时,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由下图可以看出,2000年市 场加权利率为2.42%,2003年利率为2.89%,虽然04年利率有所下降2.64,但总体趋 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2000年-2004年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3)拆借期限进一步缩短
成员的发展情况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
(2) 交易量有所上升,市场利率在波动中上升
下图所示的是自96年以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情况。由图可以看到,在经 历了1998年的大幅度下降后,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1998年市场交易量仅989.58亿元 ,2003年底则高达22220.33亿元,是98年的22倍。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在逐渐缩短。如:1998年,20天以内 的拆借市场仅占市场全部的42.94%,其中,期限为1天、7天和20天的拆借分别为5.91% 、22.51%和14.52%。到了2004年,同业拆借的期限明显缩短,20天以内的拆借市场仅 占市场全部的97.37%,期限为1天、7天和20天的拆借分别为20.36%、74.82%和2.19%, 这说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准备金头寸调剂功能在逐步加强。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2010年08⽉17⽇星期⼆下午 2:41中国外汇交易中⼼暨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简称交易中⼼),为中国⼈民银⾏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银⾏间外汇交易、⼈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交易系统并组织市场交易;办理外汇交易的资⾦清算、交割,提供⼈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的清算提⽰服务;提供⽹上票据报价系统;提供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信息服务;开展经⼈民银⾏批准的其他业务。

交易中⼼是国家外汇体制改⾰的产物,成⽴于1994年4⽉。

根据中国⼈民银⾏、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展市场的战略部署,交易中⼼贯彻“多种技术⼿段,多种交易⽅式,满⾜不同层次市场需要”的业务⼯作⽅针,于1994年4⽉推出外汇交易系统,1996年1⽉启⽤⼈民币信⽤拆借系统,1997年6⽉开办银⾏间债券交易业务,1999年9⽉推出交易信息系统,2000年6⽉开通“中国货币”⽹站,2001年7⽉试办本币声讯中介业务,2001年10⽉创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02年6⽉开办外币拆借中介业务,2003年6⽉开通“中国票据”⽹,推出中国票据报价系统,2005年5⽉上线银⾏间外币买卖业务,2005年6⽉开通银⾏间债券远期交易,2005年8⽉推出⼈民币/外币远期交易。

以电⼦交易和声讯经纪等多种⽅式,为银⾏间外汇市场、⼈民币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提供交易、清算、信息和监管等服务,在保证⼈民币汇率稳定、传导央⾏货币政策、服务⾦融机构和监管市场运⾏等⽅⾯发挥了重要的作⽤。

 组织原则:国家外汇管理局为外汇市场的监管部门,中国⼈民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为外汇市场调控部门,交易中⼼负责外汇市场组织运⾏。

会员构成:外汇市场实⾏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凡经中国⼈民银⾏批准可经营结售汇业务的外汇指定银⾏及其授权分⽀机构可成为外汇市场会员。

交易⽅式:外汇市场采⽤电⼦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

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主报价,交易系统按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廖乐一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_廖乐一
6.同业拆借市场业务运作效率不高,虽然 经多次清理整顿,但同业拆借市场层次繁多的 弊病仍未根治。在纵向上共有国家、省、地 (市)、县四个层次,横向上有区域资金融通中 心和各金融系统内部的拆借市场,还有临近地 区的无形市场,整个市场层次繁多,加之市场 调查困难、信息传递迟缓,特别是金融系统内 各自拆借上相互封闭,拆借活动缺乏统一调
5.同业拆借二级网络有待进一步规范、完 善。一方面我国二级网络的建设参差不齐,有 些二级网络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全省联通,有些 只有一部分联通,而且各网络系统设计不一, 与一级同业拆借市场配套衔接差;另一方面我 国二级网络在拆借利率的形成上仍存在一定 的主观随意性,无法反映同业拆借市场资金的 真实价格,各网络间拆借利率存在较大差异、 统一性不足、关联性不强、权威性有待提高。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10)01-099-02
一、同业拆借市场简介 同业拆借市场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 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 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 施流通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银行制定 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融通 资金的期限比较短,我国同业拆借资金的最长 期限为 4 个月,因为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金 融机构短期、临时性资金需要;二是参与拆借 的机构基本上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在拆 借市场交易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该账户 上的多余资金;三是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 借,拆借活动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 条件较严格,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与拆借 活动。 二、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作为金融改革的重 点项目之一,起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它经历了 起步、快速发展和规范化统一三个阶段。 1986—1991 年是起步阶段,那时同业拆 借市场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经营资金拆借业务的机构混乱,拆借资金用途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金不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

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而由于同业拆借市场在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更应得到优先发展,以早日建成成熟的货币拆借市场,服务于整个金融市场。

标签: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1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1.1 1984年-1995年底:初始阶段我国的同业拆借始于1984年。

1984年前,高度集中统一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银行间的资金余缺只能通过行政手段纵向调剂,不能自由地横向融通。

1984年10月,二级银行体制已经形成的新的金融组织格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也实行了重大改革,允许各专业银行互相拆借资金。

1988年9月,面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严重失调,国家实行了严厉的“双紧”政策,治理整顿宏观措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规模大幅度下降。

到1992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趋于好转,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

1993年7月,针对拆借市场违章拆借行为频生,国家开始对拆借市场进行清理,市场交易数额再度萎缩。

1995年,为了巩固整顿同业拆借市场的成果,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了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奠定了基础。

1.2 1996年1月-1998年:规范阶段为了改变同业拆借市场的分割状态,更好地规范拆借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建立。

这个市场由两级网络组成:一级网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交易,由各类商业银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银行牵头的融资中心参加;二级网由融资中心牵头,经商业银行总行授权的分支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交易。

1.3 1998年至今:发展阶段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决定逐步撤销融资中心,致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出现交易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人民银行主要从网络建设、扩大电子交易系统、扩大交易主体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概述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1.1997 年之前的发展2.1997 年至 2007 年的快速发展3.2008 年至 2017 年的稳健发展4.2018 年至 2022 年的改革与创新三、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与挑战四、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一、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概述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

该市场成立于 1997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1.1997 年之前的发展在 1997 年之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以场外市场为主,交易品种有限,市场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改革,债券市场的发展开始受到关注。

2.1997 年至 2007 年的快速发展1997 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在这个阶段,银行间债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交易品种逐渐丰富。

同时,市场的参与者也逐渐增多,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3.2008 年至 2017 年的稳健发展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交易品种和参与者进一步增多。

同时,市场的监管也逐步加强,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

4.2018 年至 2022 年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个阶段,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以规范债券借贷业务,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

此外,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规范。

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1.市场部分主体缺位和发育不全
西方国家货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府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五个主体,而在我国,通过对货币市场的整体层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市场主体缺位和发育不全,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市场向前发展的速度。
第一,政府部门未能成为短期金融工具的主要供应者,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货币市场服务机构,财政部作为货币市场短期工具的主要供给者也远未能发挥作用。
从目前看,要完善银行同业市场一是继续加大银行业开放的力度,不仅包括对外资银行还应包括对民营金融机构的开放,以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度,降低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二是要继续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改革,以进一步解决不良资产和避免新贷款风险的产生。三是要强化央行的制度建设和宏观监管服务职能,通过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和监管、服务制度,使我国银行业纳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四是银行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尤其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开发新产品、形成经营特色等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五是探索建立交易中介机构,以发挥中介经纪机构调剂货币市场的作用。
第三,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操作工具贫乏,交易秩序混乱。
第四,企业作为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缺乏健康的企业信用作基础,难以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货币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缺乏市场交易中介组织,交易供需难以匹配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金融机构规模相差悬殊,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市场交易的中介组织。这种中介组织的功能包括:(1)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2)组织调剂当地中小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使其完成在本地融资活动。(3)融通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原来这些功能基本由各地的融资中心承担,融资中心撤消后,由于缺乏这类交易中介组织,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信息不畅通,由于缺乏集中交易的载体,金融机构间很难了解其他机构的供需情况,从而出现了一方面资金供给过剩,有资金拆不出,另一方面资金供给不足,有需求拆不到资金的情况,这也导致同业拆借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二是资信问题,由于同业拆借是一种信用融资,交易风险相对较大,而我国当前还缺乏针对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机构、资信信息披露制度和经纪机构,所以当融资中心退出同业拆借市场后,其原来承担的市场风险转由各金融机构自行承担,加上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经营不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又缺乏有效的法规约束,导致市场主体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幅上升,大小金融机构之间和中小机构之间很难成交。因此,缺乏活跃市场的中介组织是当前货币市场不够活跃的原因之一。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部 分间分配 资源 的最 重要的渠 道 , 在推 动 中国经济发 展和 对外 开放 中发挥 着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其发展 客观上 要求相
互调 剂和 融 通资金 ,同业 拆借 市 场便 应运 而生了。 国银 我
起 步阶 段 : 9 4年 前 开 端 日 1 8 18 9 4年 至 1 8 年 以 《I 96 r 华人 民共和 国银行 管理暂行 ・
导 向性作用 。 由此同业拆借 市场成 为中央银 行制 定和实施
货 币政 策的重要 载体。

() 2拆借金用途 不尽合 理 , 资金短 贷性 质明显 。 同业拆
借 资金主要 应用于弥 补存款 准备金 的不足、 据清算的差 票 额 和解决 临时 性周转 资金 的需要。 但是我 国一个月以上 的 短 期拆借 比重过 大, 从某种程 度上具 有短期贷款 的性质。 () 乏有效 监 管。 行 间市场 在 为金 融机 构 提供 短 3缺 银
行 同业拆 借市 场 , 起始 于 1 7 — 1 8 年 的金融 体 制 改 其 98 94
有法人 资格 的金 融机 构 及经法 人 授权 的非 法人 金融 机 构 分支机 构之 间进 行短期 资金融 通 的行为 , 目的在 于调剂 头
寸 和临 时 性资 金余 缺 。同业 拆 借市 场 是银 行与 其他 金 融 机 构 之 问以货 币借 贷 的方 式进 行融 资 活动 的短 期 资金市 场, 是货 币市 场 的主要 子市场 和重 要组 成部 分。 在微 观 层
条 例》 为标 志 问、 拆借 业 务开 始发 展 日 J k
乏及 时明确的 规划 和管理办 法 , 缺乏合理 又规范化 的业务
18 9 8年至 1 9 年 【 政 府 “ 95 = 『 ] 双紧 ” 政策和对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历史沿革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地区差和时间差进行同业拆借。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

其后,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并在广州、武汉、上海等大中城市成立了资金市场、融资公司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

1988年,由于部分地区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资金拆借的规定,用拆借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拆借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同业拆借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撤销了各地的融资公司,对融资中介机构进行了整顿。

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专门的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拆借市场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发展。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受当时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又出现了严重的违规拆借现象,大量拆借资金被用于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项目及炒卖炒买股票,一些市场中介机构乱提高拆借资金利率,一些商业银行绕过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超负荷拆借资金。

这种状况造成了银行信贷资金大量外流,干扰了金融宏观调控,使国家重点资金需要无法保证,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扰乱了金融秩序。

为了扭转这一混乱状况,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整顿拆借市场的要求,把规范拆借市场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个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再一次对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整顿,撤销了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同业拆借市场中介机构,规定了同业拆借最高利率,拆借市场秩序开始好转。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同业拆借市场的混乱现象,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一、现状同业拆借市场是我国银行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间资金市场的核心。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按照一定期限和利率进行的资金借贷交易。

同业拆借市场在我国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银行间市场规模最大、参与主体最多、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二、问题尽管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规模不断扩大,但流动性短缺。

由于政策导向和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同业拆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市场流动性短缺的矛盾还未完全得到缓解。

2.资金价格波动大,缺乏长期资金。

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波动大,缺乏长期资金,导致市场缺乏可持续性,同时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3.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问题。

同业拆借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三、建议为了解决同业拆借市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应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

2.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流动性。

“稳增长”和“抑通胀”需求下,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而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就是银行间资本市场之一,必然受益。

要多方面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优势产品推向市场。

3.实施优质资产支持机制,促进市场长远发展。

国家在提、提供优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方面,考虑适当采用PPP模式,充分利用同业拆借市场,发行流动性好、换息率和信用评级高的优质“资产支持证券”,以实现同业拆借市场的长远发展。

总之,要促进同业拆借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流动性,建立健全的市场发展机制,完善市场基础设施。

第二章_同业拆借市场

第二章_同业拆借市场

• (二)按拆借资金的保障方式,可将同业拆借市场划分为有担保拆借市 场和无担保拆借市场 • 有担保拆借市场,是指以担保人或担保物作为安全或防范风险的保障而 进行资金拆借的市场。这类拆借多是由拆出资金方从拆入资金方手中买 入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债券或短期金融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即拆 入资金方卖出高流动性证券,以取得资金的融通。有担保的资金拆借, 有时也会采取回购协议的方式进行拆借。有担保拆借一般适用于较长期 限及资信一般的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 • 无担保拆借市场是指拆借期限较短,资金拆入方资信较高,可以通过在 中央银行的账户直接转账的拆借市场。这是由于这类拆借期限非常短, 多为一天或几天,确定担保或抵押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只能建 立在良好的资信和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四、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根源于存款准备金 制度的实施,并伴随着中央银行业务和商 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而发展。 • 同业拆借市场最早产生于美国 • 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普遍强化了中央银 行的作用,相继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手段。与此 相适应,同业拆借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 展。
• 第三,同业拆借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一是同业拆借市 场及其利率可以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可以 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使同业拆借市场的银根紧缩或放松,影响同业拆借市 场的利率,并进而带动其他利率的变动,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和信贷规 模。二是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反映了同业拆借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是中央银 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中央银行可以结合当前的通货膨胀、 就业及经济增长情况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从而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 • 第四,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作基准利率,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金 融市场银根的松紧以及整个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往往会通过同业拆借市场的 交易量及市场利率得到反映。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水平及其变化可以反映出整 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及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宏观经济也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此,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视为货币政策的中 间目标。此外,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被看成是基准 利率,各金融机构的存放利率都在此利率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中课题论文题目:学院: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财经学院金融学101 班姓名:贾贝贝时间:2012年11月15日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1、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1)概念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要。

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

(2)类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业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

各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头寸不足或盈余的情况,银行同业间为了互相支持对方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使多余资金产生短期收益,就会自然产生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交易。

这种交易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主要通过电讯手段成交。

期限按日计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长期限为120天,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

拆借的利息叫“拆息”,其利率由交易双方自定,通常高于银行的筹资成本。

拆息变动频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每笔交易的数额较大,以适应银行经营活动的需要。

日拆一般无抵押品,单凭银行间的信誉。

期限较长的拆借常以信用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为抵押品。

短期拆借市场短期拆借市场又叫“通知放款”,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

其特点是利率多变,拆借期限不固定,随时可以拆出,随时偿还。

交易所经纪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向银行借款。

具体做法是,银行与客户间订立短期拆借协议,规定拆借幅度和担保方式,在幅度内随用随借,担保品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借款人在接到银行还款通知的次日即须偿还,如到期不能偿还,银行有权出售其担保品。

(3)特点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

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多余资金。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中课题论文
题目: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学院:财经学院
班级:金融学101班
学号:***********
姓名:***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1、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概念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要。

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

(2)类型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业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

各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头寸不足或盈余的情况,银行同业间为了互相支持对方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使多余资金产生短期收益,就会自然产生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交易。

这种交易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主要通过电讯手段成交。

期限按日计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长期限为120天,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

拆借的利息叫“拆息”,其利率由交易双方自定,通常高于银行的筹资成本。

拆息变动频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每笔交易的数额较大,以适应银行经营活动的需要。

日拆一般无抵押品,单凭银行间的信誉。

期限较长的拆借常以信用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为抵押品。

➢短期拆借市场
短期拆借市场又叫“通知放款”,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

其特点是利率多变,拆借期限不固定,随时可以拆出,随时偿还。

交易所经纪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向银行借款。

具体做法是,银行与客户间订立短期拆借协议,规定拆借幅度和担保方式,在幅度内随用随借,担保品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借款人在接到银行还款通知的次日即须偿还,如到期不能偿还,银行有权出售其担保品。

(3)特点
➢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

➢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多余资金。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

同业拆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存款支付的需要。

2、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自1986年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重要市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1)起步阶段
➢时间:1986年—1991年
➢背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行际差、时间差、地区间进行拆借,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一时调整不过来,资金拆借量很小。

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条例》明确专业银行间资金可互相拆借并出台政策鼓动其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得以真正启动。

然而,1988 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一些金融机构“短拆长用”,投资固定资产,不顾自身清偿能力;许多地区将办信托和成立金融性公司作为来钱渠道,资金拆借市场严重混乱。

➢存在问题
一是急功近利,央行尽其所能去扩大空白的市场,然而这种单纯的扩大却缺乏风险意识和控制手段、规避工具。

二是用途不当,许多地方政府把资金拆借作为筹集长期资金的渠道,一些银行把其作为弥补信贷资金缺口的主要手段。

虽然某种意义上它为缓解当时各地经济发展迫切所需资金做了重大贡献,但它严重影响了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流动性和进一步发展。

三是法律不健全,一直到1990年,同业拆借市场都在基本没有相关市场管理法规的状态下运行。

➢主要成就
1989—1991年,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量分别是2200多亿元、2370多亿元和2900多亿元。

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还下发了《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专门法规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做了系统化的规定,使得同业拆借市场有了一定的规范和发展。

(2)快速发展阶段
➢时间:1992年—1995年
➢背景:面对当时市场的混乱形式,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199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借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借贷种类、数量、期数、用途及交易主体都进行了严格地规定。

经过这次清理整顿,拆借市场只需有了明显好转,市场违规大大减少,拆借市场开始步入正轨化。

➢存在问题
一是货币市场与资本试产不平衡。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而管理滞后,受利益因素驱动,同业拆借市场资金便通过各种渠道流向资本市场,既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风险,又助长了资本市场得不正常波动。

二是同业拆借市场与债权、票据市场不平衡,同业拆借市场一直独秀,这样
就难以通过债权的抵押、质押规避市场风险。

➢主要成就
1993年经过整顿市场,年末收回违规拆借金830 亿,当年拆借交易量达到300亿元左右;1994年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量达到了5000亿元,1995年交易量则突破万亿大关。

(3)规模发展阶段
➢时间:1996年到现在
➢背景:1996年1月3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网络建立并试运行。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了第一个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价权平均利率( CHIBOR ),它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开始。

当年6月1日起取消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上限,全面放开市场利率,实现了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的转变。

➢存在问题
一是拆借交易量逐年大幅减少,从1995年的10000亿元锐减到1998年的989亿元。

二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具备加入一级市场交易条件,网络延伸受到限制。

三是融资中心,央行终于自食了参与市场,从事买断资金交易的苦果,而之后对融资中心信心的丧失和撤销确有无形中为日后的交易增加了障碍。

➢主要成就
在风险资金方面,人民银行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清理回收逾期资金160多亿元,清理连还债400多亿元。

1999年9月人民银行批准一批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市场主体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2006年同业拆借市场上,机构数目比1996年增加12.8%,交易量突破2万亿。

3、当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缺陷
➢交易相仿,市场的主体缺乏进一步的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大银行的资金比较充裕,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往往是资金的需求者,前者拆出后者拆入,但是由于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由于信用等多方面的问题,拆入资金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障碍。

另一方面,政策规定中资银行市场拆借率不得超过4%,由于银行是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交易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市场的活跃下。

➢拆借资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
在银行间市场中存在着拆借本身临时性头寸调剂行为,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组织大量资金进行证劵回购、股票投机等缺乏有效及时的监管造成拆借市场流动性不足和风险增加,严重扰乱拆借市场。

➢缺乏经纪人制度。

当今,两家商业银行直接进行洽谈利率及期数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这样的
交易方式虽然弹性大、成本低,但是限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拆出机构对拆入机构的资信状况不清楚甚至完全不了解,并且在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信息评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条件下,拆除银行就会承担脚打的信用风险。

➢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本是市场的基准利率,可反映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趋势和资金供求状况,在我国政府对利率有着较大的影响,这样就达不到向中央银行传递资金供求状况的目的,从而货币政策的制定失去了依据。

4、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建议
➢让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拆借市场。

开展多币种的拆解业务,还需要在外汇市场上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首先,对市场交易主体进入市场的条件进行严格的限制,拆解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

其次,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交易主体定期向市场提供自己的资金流动和信贷偿还状况的报告,提高信息的透明化程度。

➢放宽外汇头寸制度的限制,行间市场开展外币拆借业务。

充分发挥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的主体性作用
➢坚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更好的基础设施,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致力于市场交易系统的升级,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运行效率,逐渐与发达国家接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