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诗词论:嘲戏与幽默

合集下载

幽默处世寿自长

幽默处世寿自长

2017.09大师与养生启功先生,集教育家、文物鉴定家、古典文学家、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于一身,著作等身,创作颇丰。

能享有93岁的高寿,与他幽默豁达的处世态度,宽容待人的为人风格,超脱生死的心理修养是分不开的。

启功生于乱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失去老伴,一生没有子女。

被打成“右派”不许教书时,启功却说:“我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

”坎坷半生,虽历经磨难,但先生的生命力就像原上草,顽强旺盛,凭借乐观化解了人生的诸多愁苦。

启功常说,这辈子有两个恩人,其一,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长陈垣。

正是陈垣的慧眼识才,才能让只有中学文凭的启功在辅仁大学任教。

另一位恩人便是他的妻子章宝琛,启功母亲与姑姑生病时,幸得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夫妻间感情深厚。

经历坎坷却不愤世嫉俗,对待荣辱冷暖,启功始终保持着自信、自爱和自尊。

启功先生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却不愿被称作爱新觉罗•启功。

有人曾给他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

”他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央视曾想采访启功先生,一直被拒绝,直到1994年底,在众多同事好友的游说下,启功先生才同意接受央视《东方时空》的采访。

采访时,启功先生坚持只摆学术著作和论文集供节目组拍摄,学生大为不解,启功则说:“我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老师,其次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人员,书法绘画作诗填词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业余爱好。

”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现在请启老作指示。

”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

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启功的书画名满天下,假冒者也很多。

某日,有一个假冒启16祝您健康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堵住。

作假者尴尬得无地自容,哀求启功高抬贵手。

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是真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所以,就连售假的摊主老太太都说:“这个老头好,从不捣乱!”而对于求字者,他是有求必应。

自嘲

自嘲

著名书画大师启功的自嘲诗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虽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岁。

这是他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易原在武大,生活清贫却也无甚抱怨,然而不久一同学病逝,去安慰嫂夫人时,发现其家中家徒四壁,只有小凳子可坐。

易中天题对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年少生计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纵斯文自嘲一分轻薄二分狂,牢落风尘唱别腔.案头每喜词放诞,镜里常悲鬓如霜.亦有薄才难致用,可怜厚颜为稻梁.折尽野梅三千树,墟里寒烟暮苍苍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难堪的事。

“自嘲”,可使人摆脱窘迫和尴尬,已成为现代人平息风波、平衡自我的良药。

在这方面,前人的自嘲诗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范例。

借自嘲以解围古代有位书生叫詹义,他73 岁才考中秀才,不久就来了一位媒人给他提亲。

尴尬的他自嘲道:“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巧用数字加减,使媒人会心一笑,转身离去。

借自嘲以宽慰面对社会贫富不均,差别悬殊,人们心理难免失衡。

唐人王梵志就通过自嘲解决了心理矛盾:“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语言通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借自嘲以讽人元朝郑广曾经是个海寇,受招安做了官,同郡僚属很是瞧不起他。

一日众官论诗时,他上前吟道:“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启功先生去世后,为啥要将这段幽默文字刻在墓盖上?

启功先生去世后,为啥要将这段幽默文字刻在墓盖上?

启功先生去世后,为啥要将这段幽默文字刻在墓盖上?“冷笑话”式的自嘲,对于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良好品德。

而随着地位的提升、名望的流布、恭维的环绕,为了维护一贯伟岸正确的完美形象,一个人总是倾向于端架子、摆谱子,往往一副拒人千里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姿态。

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自嘲更是难以轻易对他人表露的“奢侈品”。

爱讲“冷笑话”的书法家启功,却拥有这份可贵的自嘲精神。

相较一些爱端架子的“成功者”,启功一连串“高大上”的头衔,往往能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我们来看看启功的部分头衔:清雍正帝的第九代孙,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启功晚年像在光环的包裹之后,启功自嘲幽默的“真性情”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读启功的诗如见其人。

他在《启功自述》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年轻时“非常淘气”,“时常针对时局和学校的一些事编些顺口溜”,“编完后还要在相好的同仁间传播一下,博得大家开怀一笑”。

上世纪50年代后,启功转向编排自己来“博大家开怀一笑”。

比如他所作的《终夜不寐,拉杂得句,即于枕上仰面书之》中就说:“九秩今开六,吾生亦足奇。

登楼双腿拙,见客眼单迷。

春至疑晨暖,灯高讶日西。

乌乎余一点,凡鸟闼中栖。

”启功把自己比作老态龙钟的糊涂人:登楼两腿发软,见客常冲盹儿,春天到了也不知道,还把吊灯错认为是太阳。

诗末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总结自己是栖息在门闼上的一只“凡鸟”。

“凡鸟”是魏晋时吕安讽刺嵇喜的故事:“嵇康与吕安,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

题门上作‘凤(鳳)’字而去。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启功论词绝句

启功论词绝句

启功论词绝句论词绝句作者:启功瞑色高楼听玉箫,一称太白惹喧嚣。

千年万里登临处,继响缘何苦寂寥。

(李白)词成侧艳无雕饰,絃吹音中律自齐。

谁识伤心温助教,两行征雁一声鸡。

(温庭筠)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距上游。

末路降王非不幸,两篇绝调即千秋。

(李煜)新月平林鹊踏枝,风行水上按歌时。

郢中唱出吾能解,不必谦称白雪词。

(冯延巳)词人身世最堪哀,渐字当头际遇乖。

岁岁清明群弔柳,仁宗怕死妓怜才。

(柳永)柔情似水能销骨,珠玉何殊瓦砾堆。

官大斥人拈绣线,却甘词费燕归来。

(晏殊)潮来万里有情风,浩瀚通明是长公。

无数新声传妙绪,不徒铁板大江东。

(苏轼)斗酒雷颠醉未休,小梅花最见风流。

路人但唱黄梅子,愧煞山阴贺鬼头。

(贺铸)叔世人文品亦殊,行踪尘杂语含糊。

美成一字三吞吐,不是填词是反刍。

(周邦彦)毁誉无端不足论,悲欢漱玉意俱申。

清空如话斯如话,不作藏头露尾人。

(李清照)夕阳红处倚危栏,青兕归朝杀敌难。

意气干云声徹地,群山不许忘长安。

(辛弃疾)词仙吹笛放船行,都是敲金戛玉声。

两宋名家谁道著,春风十里麦青青。

(姜夔)顾影求怜苦弄姿,连篇矫揉尽游辞。

史邦卿似周邦彦,笔下云何我不知。

(史达祖)崎岖路绕翠盘龙,七宝楼台蓦地空。

沙里穷披金屑小,隔江人在雨声中。

(吴文英)万绿西泠一抹烟,情深不碍语清圆。

碧山四水难争长,玉老田荒恐未然。

(张炎)欲把英雄说与君,词豪一代几曾闻。

笔端黄叶中原走,多事横图画紫云。

(陈维崧)纳兰词学女儿腔,数典文人病健忘。

伊徹曼殊家咫尺,梭龙何故号诸羌。

(成德)渔歌响答海天风,南谷齐眉唱和同。

词品欲评听自赞,花枝不作可怜红。

(《东海渔歌》)妄将婉约饰虚夸,句句风情字字花。

可怜老夫今骨立,已无馀肉为君麻。

(伪婉约派)豪放装成意外声,欲教石破复天惊。

闭门自放牛山屁,地下苏辛恐未能。

(伪豪放派)。

读启功先生的诙谐诗愚牛

读启功先生的诙谐诗愚牛

读启功先生的诙谐诗愚牛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起臭。

这首诙谐幽默的诗,是1978年启功先生妻子新丧之时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启功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博闻强识,业绩甚丰。

虽然功成名就,对自己却谦虚谨慎,笑对人生。

在此《墓志铭》中,寥寥七十二个字,把自己一生来了个盖棺定论。

那种幽默、诙谐、潇洒、旷达的气韵飘飘乎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

启功先生(1912.7.26—2005.6.30)字元伯,也作元白。

满族人,生于北京。

全名爱新觉罗·启功,是清雍正皇帝九世孙。

擅长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

曾在辅仁大学任教,解放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

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启功先生写这首《墓志铭》的时候时年六十六岁。

丧妻心痛,思妻心切,豁然写下这首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妻子的怀念,对名利的淡泊,对跌宕人生的坦然以对。

文中:“计平生,谥曰陋”。

把自己“谥曰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视自己为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把名族、名人放在眼里。

事实也是这样。

在他看来,爱新觉罗不再是他的姓,他姓“启”名“功”。

“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好,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可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启老成名后,有人给他写信,信封上写着“爱新觉罗·启功收”。

启老或是置之不理,或是在信封上写“查无此人,请退回”。

有人花重金向他请字,他却婉言谢绝:“我给人写字,从不向人要钱!”晚年,他把义卖的巨额资金捐献给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助学基金,用来帮助那些贫困学子,而且基金的名称不许用自己的名字。

而自己居陋室,吃素饭,就连带老伴出去旅游都成了终生遗憾。

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中学生,副教授”。

启功先生12岁进入小学读书,插班四年级,升入中学直接念初二。

启功先生的幽默

启功先生的幽默
启 老 曾 多 年挤 公 共 汽 车 上 班 ,
7 0 年代北 京交通业 不发达,车 少人 多 ,乘客饱受其苦 。启老作《鹧 鸪天》 八 首,这里选两首 ,以 见启老自嘲之 勇 气。
“ 铁打 车 厢 肉 作 身 ,上 班 散 会 最 艰辛 。有 穷弹 力无穷 挤, 一寸 空 间 一寸 金。 头屡 动,手 频伸 。可怜 无 补费 精神 。当 时我是 孙行 者, 变 个 驴 皮 影 戏 人 。”
启老的诙谐幽默常表现在他勇于 自嘲 上。勇 于当 众自 嘲是 一种 难得 的思 想境界 ,若 无过 人的 勇气 和坦 荡的 胸襟 恐难 做到 。它基 于对 世界 对知 识无 限广 阔的 认识 ,又能 够清 醒地 客观 地审视 自己 。说 到底 ,启 功先 生是 站在 高处 、参透 宇宙 人生
启 功 先 生 的 幽 默
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闹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大家想想看中国的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分量
启 老与 夫人 感情 异常 笃厚 。夫 人 病逝 后, 提亲者 络绎 不绝, 启老 不 胜 其 烦 ,做 诗 直 拒:“ 何 词可 答 热 情洋 溢良 媒言, 但说 感情 物质金 钱 生理一 无基础 只剩须眉 男子相 。
清 雅的 诗词, 启老 一生 写了 上 千 首。 但因内 容需 要, 也能写 得如 此 通 俗 谐趣 。 可 见令 人 赏 心 之俗 , 也 是以 大雅 为根 基的 。
○ 陈 启 智
之 人 。 对此 ,《 沁 园春 ·自 序 》 表 现最为突出:

启功大师的幽默

启功大师的幽默

启功大师的幽默启功先生去世后,留下满满一柜子遗物,人们都以为留下的是一些珍贵的字画文物古董。

等到柜子一打开,在场的人都傻眼了,竟是一柜子儿童玩具!老人曾说,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一语道破天机。

启功先生活了93个年头,算得上高寿了,若问他的长寿秘诀,怕是与他的风趣幽默有关。

在北师大校园内,学生见面总爱称他“博导”。

启功便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

启功则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

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启功生说,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

但偏偏有人给他写信,爱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他只是一笑了之。

后来越来越多,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有一则广为人知的笑话,说的是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来客看了,会心一笑,转身就走,不再打扰他老人家。

这笑话传得久了,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连启功先生的一些学生都将它言之凿凿地写进文章中。

“其实,我写的是这么四句话:启功冬眠,谢绝参观。

敲门推户,罚一元钱。

字条在门上只贴了一天,就被人揭走了,从此,来‘参观’的人更多了。

”启功说,“我还有自知之明,哪敢自称国宝呢?”早在1978年,66岁的启功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其诙谐幽默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一个幽默的“老头儿”

启功,一个幽默的“老头儿”

启功,一个幽默的“老头儿”由于在生活中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是喜欢的,有些是不喜欢的,但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启功都能轻松周旋,巧妙应对。

随口奉上一个小段子,轻松化解尴尬,又能博人一笑,温暖人心,毫无架子。

三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领导附庸风雅,出行或参加一些活动喜带诗人、书画家作陪。

或问先生曰:“此有说乎,”答曰:“有,此谓之'三陪诗书画’。

”问:“若以此五字做上联,请拟下联。

”先生迅捷对之云:“一扫毒赌黄。

”对仗工稳,问者惊讶之余,问:“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瘾,一样危害个人及社会,我辈能不戒之!”不急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

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部长开飞机中国书协换届,启功先生推荐某先生出任。

有人不解,问他:“某先生会写字吗?”启先生反问:“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长会开飞机吗?”胡言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

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不花钱也行启功先生与一个朋友到无锡游览,朋友用高价买了条丝绸内裤穿,并对先生说:“虽然很贵,但穿着真舒服,真轻便,穿上就跟没穿一样。

”先生应声说:“我不花钱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倾倒之印一次,启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

”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

”于是举座重欢。

挂上与扮上启先生曾云:书画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挂上”。

这就好像检验一个京剧演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扮上”,他究竟够不够“角儿”,一扮上就看出来了;是不是书法家,一挂上也就看出来了。

妙解执笔法启先生讲课时,曾有人递条请教执笔法与书法优劣之关系。

启功先生----幽默中的世事洞察力

启功先生----幽默中的世事洞察力

启功先生----幽默中的世事洞察力今年是启功先生诞辰95周年、逝世两周年。

作为一个文化大家,启功先生的声名远播海内外,他治学的严谨,做人的谦逊,处世的豁达,待人的宽厚,谈吐的幽默,性格的爽朗,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捡启功先生生前留下的音像资料,重新聆听启功先生那机智幽默的谈话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为深刻。

■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曾涛("科学人生"电视节目主持人):有人说,启功的意义并不只是他个人的意义,他就像一部历史教科书,折射了现当代历史的许多痕迹;如果推及他的家族,还能再现晚清以至近现代的历史片段。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启功先生就完成了自己的主要学术著作《诗文声律论稿》。

为防止被抄家毁坏,他将修改15次的书稿用很薄的油纸抄了一份,包在衣服里,压在箱底。

1976年11月,就在粉碎"四人帮"一个月之后,这部书稿由中华书局影印手稿出版。

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学术见解、精美的书法,使这部书在4个月内一售而空,以后又连续印刷5次,创中华书局个人学术著作出版的罕见个例。

赵仁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关于中国诗歌史的发展,这个是很难总结的,中国的诗歌有这么丰富的悠久的历史,这么多的作品。

启功先生就说了这么几句话,他说:我以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生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真情的流露;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明清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因为我们都说明清先后七子学堂。

你看,长、嚷、想、仿,我觉得这四个字儿概括得太好了,太科学了,太生动形象了,而且有幽默感。

■"胡说的诗"曾涛:启功先生不仅研究古典诗文声律,他自己也创作旧体诗词。

他说,这得益于小时候跟着姑姑和祖父念古诗。

启功:我小时候我祖父抱着我坐他腿上,给我念苏东坡的诗,我打小就知道什么叫平声,什么叫仄声。

比如朱寿昌的:"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启功先生的幽默好口才

启功先生的幽默好口才

启功先生的幽默好口才双关,利用语言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

启老具有浓厚的语言文化功底。

在他的言谈中,信手拈来的双关幽默比比皆是。

在北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才,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博士生导师。

启老乐呵呵地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启老是我国最早一批“博导”,学术精深,德高望重,不像后来的某些“博导”滥竽充数,“一拨就倒”。

他的话表面上指自己年岁已大,所以“一拨就倒”,和“垂垂老矣”相互映衬,说自己“一驳就倒”,实际上是说自己虽然是博导,但是在学术上绝不倚老卖老,以权威自居。

启老利用谐音双关,巧解“博导”,以谦和的态度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成就。

从中,我们足以看到启老淡泊名利,洒脱人生,超然物外的境界。

对照现在某些并无真才实学,却顶着“博导”之名招摇过市的人,这些人在启老面前,难道不感到惭愧么!启老晚年身体不是很好,常闹些不大不小的毛病。

即使生病,他也不忘幽默一番。

前些年因心脏病几次住院,他就笑对人说:“我的心坏了坏了的!”面对着藐视病魔,笑对人生的启老,为他的健康忧心忡忡的亲友,悬着的心恢复了平静。

启老在这里运用了语义双关的手法。

“我的心坏了”,表面上“心”是指心肠、心眼儿,实际上是指身体器官“心脏”。

熟悉启老的人都知道启老有两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

他能笑看世界,傲视万物。

疾病和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豁达的胸襟,这样乐观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自古及今,名人似乎或多或少有点名人的傲气和架子。

这种傲气和做派在“国宝级”的启老身上很难找到。

以做人论,他的谦和与幽默是有口皆碑的。

他自觉地将自己作为一介平民放到市井中体验。

这使得他的见解比那些高深莫测的学者多了一层亲近感。

启老的自我解嘲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1995年11月的一天,数十位学者会聚北师大讨论启老的新著〈汉语现象论丛〉,大家对这部别开生面的著作给予高度评价。

启功先生幽默个性的理解

启功先生幽默个性的理解

启功先生幽默个性的理解启功先生说话慢条斯理,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其实他平时并不是爱说爱闹,喜欢张扬的人。

他的幽默是骨子里带出来的,反映了正直善良,豁达开朗的老北京人的本性。

有一次,他和朋友逛潘家园,看到有人公开卖他的假字儿。

朋友让他当面打假。

他笑道:“都不容易,给人家留口饭吃吧。

”朋友说:“您可太宽容了。

”他笑道:“他们仿我的字,是看得起我。

再说他学一手字也下了不少功夫。

他要是跟我借钱,我不也得借他吗?”朋友拿字画请启功先生鉴定。

他一眼就认出是别人仿他的字。

朋友问他:“是您的吧?”他微微一笑说:“他们的字写得比我好。

”朋友不明其意问道:“好在哪儿呢?”启功先生笑道:“我的字是劣而不伪,他的字是伪而不劣。

”您瞧他多幽默吧。

启功先生的幽默是典型的北京人的幽默,不是像相声小品似的,为了搞笑,才去设计台词,而是随口说出来的,耐人寻味。

一个客人到启功家造访。

他给人家倒水泡茶。

客人说:“您别麻烦了。

我出门从来不喝水。

”他笑道:“你这不是进门了吗?”一次,启功先生给人写字,没留神印章盖反了,人家在旁边直着急。

他笑道:“我就想让它盖反的。

”他在钤印旁补了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

”嘿,您说老爷子有没有绝的?当然有些幽默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的话,您说,别人不觉得可笑,但他说就能让人笑喷了。

有一次,我在国际饭店参加一个活动,正好碰上启功先生。

一个老板听别人介绍他,赶忙跟他握手说:“您可是国宝呀!”启功先生一听,赶紧把手缩回去说:“国宝?我不是成熊猫了吗?”另一次,他参加一个活动,主持人介绍他是大师。

他说:“我得更正一下,她少说了一个‘犬犹儿’,我是那个狮子的狮。

”朋友见了面问他:“身体怎么样?”他淡然一笑说:“我鸟呼了。

”什么叫“鸟呼”?您琢磨去吧,那不是差一点就“乌呼”了吗?说起来,启功先生这辈子也挺坎坷的。

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晚年丧妻,没有子女,但他心宽,眼宽,把人生的一切都看明白了,所以就跟烦恼无缘了。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

幽默启功:不玩笑,不谈话“将小儿送托儿所”1976年夏天,启功旧病复发,卧床一星期。

见我来到,起身交谈。

我问:“已到中午想吃什么?”他指指搪瓷杯,说里面还有点馄饨,用开水一冲吃下去就行。

我见暖瓶是空的,便去外面冲了开水。

他将半杯馄饨吃了,指着书架上的图书、碑帖对我说:“零乱成堆,无力料理,你来得正好,帮我整理运回去,捐给安徽省博物馆,了我的心愿。

”启功我见他情绪不好,知是病体折磨,又无亲人照顾,一时感到苦楚。

他的收藏是他一生做学问必备的珍贵实物、资料,哪能随便抛弃?就劝他说:“我把书籍整理好,这次先带回去一两种捐给馆方,试看是否重视,以后再做处理。

”启功连连点头,捡出《郁华阁藏墨簿》和《谷园法帖》两件说:“前者是清代著名收藏家盛昱记载明代徽墨的专著,后者帖内有宋代合肥人包拯的手迹,两者都与安徽文献有关。

”启功书画作品我把这两件文物带回合肥,由于当时安徽省博物馆已改为“安徽展博馆”,馆领导对启功捐献不是太感兴趣,仅发给20元奖金了事。

我说:“启功捐献没有提奖金,待我写信征求意见再说。

”启功回信说:“所示墨簿等拟付奖金,弟完全遂从,何能更有意见。

此物本是愿得其所,今归博物馆,譬如将小儿送托儿所,不见收托儿费,反付奖金,安有不欣然接受者乎?一笑。

”启功说,肯德基先生和自己很像启功此信幽默,耐人咀嚼,他把珍藏文物视如自己心爱的小儿,捐献给公家保管,以物得其所,了此心愿,毫无计较奖金的意图。

《郁华阁藏墨簿》是启功祖上所遗之传家宝,盛昱藏墨评为当时之冠,是著名的传世孤本。

启功后来走运了,我对他说:“启老,你当初幸亏没有把这些东西处理掉,现在起作用了。

”他说:“对,你的眼光比我远,你能看到我将来走运,不简单。

”我说:“这是我长寿的关系,我早死了,还看不到你走运。

”“熊猫病了,请勿打扰”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书法热”上升,启功也时运好转,何止连升三级,那时的他已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之后又当选名誉主席)等等头衔一大串。

启功的幽默诗词

启功的幽默诗词

启功的幽默诗词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8年第11期启功先生在他66岁那年,曾自撰“墓志铭”。

全文共72字,每句三字,合辙押韵,风趣幽默,用以概括自己一生。

在朴实无华中令人深思: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溢日陋。

身与名,一齐臭。

写此铭的前三年,启功先生的妻子章宝琛在1975年病逝。

其时年过花甲的启功先生自己也多病缠身,不时住院治疗。

在医院病床上,先生用病历纸写下了《沁园春》词“致病魔”: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

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

郑重要求:“病魔阁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愛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纠缠?”多蒙好友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

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

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巨毒,管你平安”。

住院期间,因骨质增生,须做颈椎牵引术。

在理疗室里又写《西江月》词:七根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

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

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

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启功先生声誉日隆。

老先生对此却有清醒认识,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读书人,并不高人一筹,因此他拒绝“大师”“巨匠”“泰斗”等称谓。

据说当时央视“东方之子”栏目组多次要求采访,他都婉拒,称自己“顶多算是‘东方之孙’,不够你们的条件”。

为此写下一首自嘲自乐的《沁园春》词:检点平生,往事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全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晓,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

收拾起,一孤堆拉杂,敬待摧烧。

(伊群/文,摘自《老年博览》)。

启功的幽默

启功的幽默

启功的幽默作者:赵仁珪章景怀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8期赵仁珪章景怀启功,自称“姓启名功“,实为爱新觉罗氏,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本刊刊名“语文教学与研究”即为启老题写。

93年的漫长人生,启老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是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

但是,乐观善良的性格,使他能够超然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

正是这种淡泊名利、不屑社会权威的性情,使得启功先生的人生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自嘲,晚年更似老顽童般谦和、幽默。

启老有过很多趣言妙语,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名萌萌的段子手,启老的段子幽默风趣又折映人生,今天摘抄几则供诸位一乐。

●倾倒之印一次,启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

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

”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

”于是举座重欢。

●您姓阎吗有人来访,见到启先生就说:“您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先生立即反问道:“您姓阎吗?”问得来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先生又徐徐道来:“阎王爷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么也知道?”说得来人与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博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启先生创建北师大文献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

寒暄之际,好事者多称其为“博导”。

先生总云:“我不是那个博导,而是那个驳倒,一驳就倒,不驳也倒。

”闻者在笑声中不由地联想到1957年那段被打倒的风波。

●胡言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看完请回一位画商到启功先生家叩门拜访,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宝。

但此商人声誉不佳,启老久有耳闻,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商人说:“来看您。

从启功先生的幽默说起

从启功先生的幽默说起

从启功先生的幽默说起作者:廖代聚来源:《初中生(一年级)》2008年第09期看过《水浒传》的读者,无不被武松打虎的精彩情节所吸引。

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那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针对有人主张减少汉语的用字量,说一个“搞”字便能代替很多动词的说法,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以《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为例,幽默地说:老虎一“扑”,武松一“闪”;老虎一“掀”,武松一“躲”;老虎一“剪”,武松再一“闪”。

虎来人往,有声有色。

如果我们换一种写法,用上万能动词“搞”字,那会是怎样一种结果?老虎这么一搞,武松那么一搞;老虎再这么一搞,武松再那么一搞……这样一来,《水浒传》还能列入四大古典小说吗?于是,出版家郝铭鉴先生感叹道:“可见,在写作中是不能用72个‘死了’的,而应该像孙悟空那样,学会72种变化。

”语言要生动传神,才富有感染力。

怎样让语言生动起来呢?可以通过四种途径来实现:准确使用动词,让语言具体化,让语言口语化,让语言幽默化。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词类,在写作中如果能够用上几个精彩的动词,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文章增色。

文学史上许多炼字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无不生动说明了准确使用动词的重要意义。

使用动词要准确,尽量少重复,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要“平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武松打虎中动词的使用就很精妙,这里不再重复。

教材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背影》中父亲过铁道的描写,“蹒跚、探、穿、爬、攀、缩、倾、拭、搀”等等,这些动词是对父爱的最好诠释,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语言怎样才能具体化呢?下面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倪萍在主持节目时对一些串联词的修改为例。

例1.原串联词:邻居是什么?是互相帮助的朋友,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命中相互给予的人们。

直播时改为:邻居是什么?是你正在炒菜时,发现酱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门要点酱油的那家儿;是你出差了可以让他帮你看看门锁是否被人撬开的那家人;是你家房子冒烟了能第一个去打119的那些人……例2.原串联词:在这春光明媚的4月,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向我们走来了。

启功:巧取妙喻,趣味横生

启功:巧取妙喻,趣味横生

402023年 3月 总期数908口语训营练启功既是书法大家,又是妙语大师,他说话尤其擅长巧取妙喻,趣味横生,令人捧腹。

妙喻,通俗易懂一回,在启功的课堂上,一名学生问:“执笔方法与书法优劣是否有关系呢?”他说:“以执笔法论断抒发孰优孰劣,是最难服人的。

譬如上街买包子,你只看包子质量,管那厨子是站着还是坐着捏,是五指捏还是四指捏的呢?那厨子如果出来说‘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我是用左手三个手指捏的褶儿’,那你还买不买?左手三个手指捏褶的包子立马就不香了吗?咱们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还是吃手艺?四指还是五指执笔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终看的是作品水平。

科学发展了,不定哪天研究出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如何执笔的,如果碰巧不符合你主张的那个执笔法,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从书法史上开除了吧?”听到这样的解释,下面的学生会心一笑,很是佩服。

技法点拨:面对学生的问题,启功在表达出“最难服人”的观点后,然后以上街买包子的这一普通生活场景来譬喻,幽默而风趣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们能够清晰而明了地知晓执笔方法并无优劣,临末更是以从书法史上开除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戏谑之语,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妙喻取譬的方法,不但将问题说得通俗透彻,而且颇具趣味。

现场演练:刘华是新转来的学生,因为他成绩优秀,挑战了不少人的位置,就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孤立和诋毁。

班长陈洁面对此种情况,就对那些同学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不能因为别人的优秀而心生不满。

譬如______________,这条鲇鱼上蹿下跳,激活了沙丁鱼求生的欲望,反倒让它们生命得到了延长。

刘华的到来,是让咱班的成绩更加优秀,而不是让你们变得落后。

”参考答案:在装满沙丁鱼的鱼篓里扔进一条鲇鱼妙喻,深刻透彻有人曾经这样感慨地说:“只有有了上等的纸笔,才能写出好作品,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

”启功却这样言说:“上等纸笔可能会有些帮助,但不绝对。

历史上不少国宝级书画都不是当时青镂麝璧玉楮龙盘写成的。

启功:生病不忘幽默

启功:生病不忘幽默

龙源期刊网
启功:生病不忘幽默
作者:刘春平
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10期
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在晚年时虽被各种病痛困扰,却不忘幽默。

一次,启功颈椎病发作,大夫给他做“牵引”治疗。

这本是件极痛苦的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并写了首《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

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

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练。

《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后来,因血脂高,启功去医院输液,又写下了幽默风趣的《渔家傲》:“眩晕多年真可怕,千般若况难描画。

动脉老年多硬化。

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

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

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


有一段时间,有人向启功推荐气功治疗。

启功把“气功大师”请到家,好茶好饭款待后,气功大师开始发功给他治病。

在离启功十几步的地方,气功大师张开手掌问:“有感觉吗?”启功摇摇头。

气功大师往前走了几步,又问:“这回呢?”启功还是说没有。

气功大师又向前走几步,启功仍说没有。

最后,气功大师用手按着启功的膝盖问:“这回呢?”启功说:“有感觉了。

”气功大师高兴地问:“什么感觉?”启功说:“我感觉,你摸着我的腿了。


有一回,启功路遇几名学生,学生问他最近身体如何,启功慢悠悠地答道:“不好,鸟(呜)呼了!”见学生不解其意,他便笑着解释:“大病一场,差一点乌(呜)呼了,乌字不是和鸟字差一点吗?”引得学生险些笑破肚皮。

启功愉悦尽在言中

启功愉悦尽在言中

启功愉悦尽在言中全国“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虽名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短短几行三字经似的“自撰墓志铭”,把个启功先生自画像推到了我们面前。

读之,俏皮也有;品之,机趣也有。

作为一个集研究与创作于一身、跨学术界与艺术界的两栖式人物,启功的豁达、从容、诙谐与潇洒,不独体现在那些华章美文之中。

也许,平常的言谈里更能将这种品性流泻无遗,让人听来不禁顿生一种参禅悟道般的会心微笑。

特以先生诗词的集句为小标题,与读者共同品味先生言谈中的那拈花一笑似的愉悦吧。

挚友驴马熊。

鄙人驴肝,掏来一样红全国作为饱览名迹、心慧眼疾的一介名士,启功身边自然麇集一大批学人弟子。

在他们面前,先生的那份诚挚,便常常挟裹着对人生的领悟、对生活的信念款款道来,令人忍俊不禁。

一日,张中行先生去启功处,启功竟无事生非地调侃开来:“到我这儿来的都是兽类,有驴,有马,有熊,还有獐——你这个獐可不算在内的哟。

”以兽类谐指人名,可谓自嘲一绝了,由此,仿佛让人窥见“鄙人也有驴肝肺,他时掏来一样红”的人生感悟了。

一友送去新著求教,先生竟如此调侃地赞誉道:“真是摸老虎屁股如摸婴儿肌肤,解剖狮子如同解剖虱子了。

”发出内心的赞赏,偏偏以“不雅”的兽类作比挟带而出,如此透彻而机智之语,不正见启功风格之一斑?善于调侃他人是一种理解,善于调侃自己则是一种豁达。

大凡找启功鉴定字画的人,无不有如此感受。

是精品,他掏心窝子说;是常品,他不疼不痒地说;是赝品,他嘻嘻哈哈地说,末了还敬书“启功拜观”云云,可谓反话正说了。

学者的含蕴调侃也与他人不一般,总是散漫着一股墨香,几缕书韵,鲜活也有蕴藉也有。

一日,某位后学者捧着自己的《作为学者的启功先生》书稿,请求审核。

先生信口读到一段,大意说,启功一生坎坷,倍感人世艰辛世态炎凉,所以才形成开朗乐观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先生诗词论:嘲戏与幽默编者按:今年适逢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先生生前任教的北京师范大学已拟于7月召开纪念会并出版纪念文集。

启先生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不仅在书画艺术上具有极高造诣,在古典文学创作和研究上也造诣精深。

启先生生前关心《学术家园》的工作,曾为本刊题写刊头和栏头。

在启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先生的大弟子赵仁珪先生撰写系列文章,详细论述启功先生的诗词成就,为即将来到的纪念活动献上一瓣心香。

启功先生虽然启先生诗名往往被书名所掩,但作为一位文化大师,“馀事做诗人”,也足以使其诗歌创作成为当代诗词创作之重镇,取得诸多之成就。

如才思敏捷,多有即席之作,且文采斐然;善于写论诗、题画、论书诗,能将诗书画之神采韵味与内涵精髓有机地融为一体;语汇丰富,雅言俚语顺手拈来无不如意;善于写自己真实之生活状况与丰富细腻之情感,个性鲜明等。

然从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着眼,此种种特点之中贡献最大、最应表彰者有三:一是对嘲戏幽默风格的大力发展;二是将典雅寄托的手法臻于极致;三是能写出真性情,体现出大智慧。

而嘲戏与幽默风格的大发展,可代表对传统风格的重大创新;将典雅与寄托手法臻于极致,可代表对传统手法的深入继承,性情与智慧的充分展示则是对诗歌创作功用与本质的深刻体现。

启先生在《启功韵语自序》中曾称自己的诗“绝大部分是论诗、题画、失眠、害病之作,而且常常‘杂以嘲戏’。

”“嘲”者,嘲笑也、讥讽也;“戏”者,游戏也,玩笑也。

正如他在《心脏病突发》诗中嘲讽自己大难不死所云:“游戏人间又一回。

”启先生的嘲戏主要是自嘲,而自嘲是要建立在敢于自我否定基础上的,这需要有大勇气;且内敛于自我的嘲讽,也必然折射出社会因素,因而这样的诗绝不仅仅是自我调侃,而必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种嘲戏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便是幽默(hu-mour)。

幽默绝非仅是插科打诨,更非是无厘头之“耍贫嘴”,以之入诗,亦非仅是“打油”“顺口溜”,仅凭俗谚、俚语、大白话以媚俗。

它与中国传统所提倡的“诙谐”“戏谑”最相近,即语言是浅易风趣的,但内涵却是意味深长的,虽可笑,却含蓄,在耐人寻味中体现出人生的机敏与智慧,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讽刺,在会心一笑中暗藏着深刻的生活体验与感慨。

故它是一种崇高之品格和深邃之哲思,是一种高雅之气质与健康之感情。

即如前举的“游戏人间又一回”,不是在看似旷达乐观的口吻中蕴含着人生的艰辛吗?而嘲戏与幽默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通俗易懂、口语化的,很难想象用艰涩深奥的语言能取得诙谐的效果。

而语言越是通俗浅易,其幽默的力量越被反衬得强烈深沉,这也是幽默入诗特殊的美学效果。

严格说来,幽默是中国人的弱项,亦是中国诗歌之短板。

读中国诗歌史,我们可从历代民歌中读到些许幽默之作。

而文人之作,似乎只有到宋代之苏东坡、辛弃疾、杨万里方略具规模。

而散曲中幽默之作相对较多,究其原因,恐怕仍与它接近民间有关。

总之在中国诗歌史上,幽默仍为有待填补、开发的领域。

启先生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成就。

其条件、原因有二:一是具有敏锐之悟性及聪明之天赋。

启先生天生就是一个诙谐幽默之人,风趣之谈吐,机智之隽语,幽默之调侃,张口即来,以之入诗,自然而然。

二是深刻了解诗歌发展的动向,有意为之。

笔者曾问及他幽默风格的形成都受过谁的影响,他曾举出很少为人所知的清人易顺鼎;笔者还问及要开创幽默风格关键何在,他回答说“勇气和胆量”,不要怕人讥为“不庄不雅”;而在其诗作中又经常提及充满幽默智慧的禅家偈语及善于作通脱诗歌的“豁达李老”等民间诗人,足见其意识之主动、行为之自觉。

试举几例。

如年轻时所写的《止酒》:三十不自立,狂妄近旨酒。

量仄气偏豪,叫嚣如虎吼。

一盏才入唇,朋侪翕相诱。

宿醉怯馀酲,峻拒将返走。

欢笑逾三巡,技痒旋自取。

蚁穴溃堤防,长城失其守。

舌本忘醇醨,甘辛同入口。

席终顾四坐,名姓误谁某。

踯躅出门去,团圞堕车右。

行路讶来扶,不复辨肩肘。

明日一弹冠,始知泥在首。

醒眼冷相看,赧颜徒自厚。

贱体素尪羸,殷忧贻我母。

披诚对皎日,撞破杯与斗。

沉湎如履霜,坚冰在其后。

戒慎始几微,匡直望师友。

全诗充满了漫画式的细节描写。

“量仄气偏豪”是酒量小但偏要逞能的生动写照。

“宿醉”四句是醉酒后立志戒酒,但遇酒又禁不住诱惑的生动写照。

“席终顾四坐,名姓误谁某”,写出醉酒者之窘态,令人忍俊不禁。

“踯躅出门去,团圞堕车右”——醉得居然成了一个肉团儿,从人力车上滚将下来。

“行路讶来扶,不复辨肩肘”——路人过来帮忙,居然分不出肩肘而无从下手。

“明日一弹冠,始知泥在首”,尴尬仍继续——第二天掸帽子,才知昨天摔得满脸是泥。

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没有举重若轻、任意挥洒的文字技巧,如何能写出如此之多、且又如此风趣幽默之细节?而“醒眼”以下之议论又从看似滑稽的情节中得出深刻之教训:杜绝放纵,自勉互勉,于幽默之中见出哲理。

又如中年所写的《卓锥》(寄居小乘巷,寓舍两间,各方一丈。

南临煤铺,时病头眩,每见摇煤,有幌动乾坤之感): 卓锥有地自逍遥。

室比维摩已倍饶。

片瓦遮天裁薜荔,方床容膝卧僬侥。

蝇头榜字危梯写,棘刺榱题阔斧雕。

只怕篩煤邻店客,眼花撮起一齐摇。

写自己在立锥之地艰难而达观的生活状况,最后写一见摇煤球就觉得自己跟着头晕眼眩,风趣之极,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是令人想起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风亮节吗?又如《转》:别肠如车轮,一日一万周。

昌黎有妙喻,恰似老夫头。

法轮亦常转,佛法号难求。

如何我脑壳,妄与法轮侔。

秋波只一转,张生得好逑。

我眼日日转,不获一雎鸠。

日月当中天,倏阅五大洲。

自转与公转,纵横一何稠。

团圞开笑口,不见颜色愁。

转来亿万载,曾未一作呕。

车轮转有数,吾头转无休。

久病且自勉,安心学地球。

几乎想遍了和旋转有关的事物来与自己的眩晕症相比,每举一种,旋即风趣幽默地将自己之“转”奚落一番。

和韩愈的车轮之喻相比,说它“恰似老夫头”。

和“法轮”相比,说即使法轮长转,也未必真能求得佛法,何况自己的“贱恙”。

和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相比,自己只有忍受“眼球”“日日转”带来的震颤眩晕之苦,而无福得到一个莺莺般的“好逑”。

和日月地球的公转、自转相比,说它们整天张着笑脸,绝不会像我这样因旋转而呕吐。

最后只好归结为“久病且自勉,安心学地球”了。

如果说把“转”比喻成车轮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但让其出自韩愈之口,并使其巧妙地由咏叹离别变成咏叹眩晕,则非一般人所能。

如果说把“转”比喻成车轮、法轮、日月、地球还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那么联想到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则是令人匪夷所思、为之捧腹的神来之笔了。

但理智的读者都会感到,启先生的这种戏谑,绝不仅是一味地油腔滑调,而是包含了很多病痛的辛酸和化解这种辛酸的达观态度与人生智慧: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随之。

随谁?随自然,所以安心学地球乃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再如《鹧鸪天八首·乘公共交通车》,写等车、上车、挤车、下车等一系列乘车的过程,其中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描写。

如写车不来则已,来则一串;来一串,自然要“运动”群众往后跑,但跑过去看到的却是“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的冷漠。

又如写终于挤上一辆车,但“有穷弹力无穷挤”令你不知如何措手足,于是恨不得变成“驴皮影戏人”。

再如写“上车时难下亦难”,当“背腹”皆为“城墙”之际,任你怎么喊“借光”,也无济于事,只好像杨四郎一样地感慨“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了。

最生动的是写总算挤到车门,谁知下车的人流又太猛,致使被搡出车门,重重地摔倒在站台,连眼镜都摔飞了。

“近视先生看草根”,活画出启先生在草窠中找眼镜的窘相。

八首词合成一组绝妙的社会生活的连环漫画,将幽默之风格推向极致。

而晚年所作的《自撰墓志铭》则可视为幽默风格之代表作: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诗是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三言诗之一。

全诗仅用72字,即概括了自己一生之主要经历、生存状态、事业成败。

较之其它的幽默诗,它更为含蓄;而越如此,越具深情。

“文革”后,很多人恨不将长期的积怨一吐为快,但启先生仍保持一贯之风格,不去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嘲讽。

此诗中只有“派曾右”一句多少有些直抒胸臆之味道,是其一生中少见的不平之鸣。

但和“瘫趋左”相对仗,又淡化了这种情绪,似乎仅是一句不经意的客观叙述。

而“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面微圆,皮欠厚”等,在幽默的语句之后透露的却是自诩之意和兀傲之情。

而“计平生”四句,自谥为“陋”,在自我嘲讽中又包含了多少辛酸坎坷。

敢于自我嘲讽是需要足够勇气的,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力,才敢于在自我否定中张扬出自我。

也正因为此,启先生的这首《自撰墓志铭》才能以其独具的风格和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自撰墓志铭”相媲美;了解启先生的老朋友才纷纷称赞道:“这样的诗,只有启元白才能写得出。

”(赵仁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