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圆规、多媒体课件。
学生: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等纸片。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何特点?(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
2.导入新课。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圆,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对称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二、探究新知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已准备好的圆对折,多折几次,认真思考。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圆形纸片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2.圆的对称轴。
(1)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2)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发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种图形?我们所学过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这些图形中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画出所学过的图形,并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填表。
图形名称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有几条对称轴4 21(等边三角形3条)1无数……师: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不重合)3.应用圆的对称性。
师:你有办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小组交流反馈:将圆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就是圆心。
(两条折痕就是圆的两条直径,直径均经过圆心,但两条直线只能相交于一点,所以这一点只能是圆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按照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要求,详细介绍《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第二课时将重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以及如何利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思考。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圆形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下列圆形的面积:(1)半径为5cm的圆;(2)直径为10cm的圆;(3)半径为8cm的圆。
答案:(1)25πcm²;(2)25πcm²;(3)50πcm²。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圆第2节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 圆的相识(二)教材5~6页相关内容。
1.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觉圆是轴对称图形,有多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对称性。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直尺、圆规。
1.师:昨天我们刚刚相识了圆,你能说说圆有什么特点吗?圆心O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从圆心到圆上随意一点的线段,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同圆或等圆中,有多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
直径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同圆或等圆中,有多数条直径,直径都相等。
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12,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师:调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一个圆形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你能折出它的半径和直径吗?师:假如让你找出光盘的圆心,你会怎么找呢?1.动手操作,相识圆的轴对称性。
师:请同学们拿出几张圆形纸片,一起折一折,你发觉了什么?与同伴沟通。
学生汇报:生1:我发觉将圆沿直径对折,正好完全重合,所以我猜想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发觉沿着随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2.理解圆的对称性。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先填表再分组探讨,集体沟通。
师: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
师:圆有几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分组探讨,指名学生汇报。
老师指出: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一个圆有多数条直径,所以它有多数条对称轴。
3.利用圆的对称性找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沟通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小组汇报:生1:先把圆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4.画图形的对称轴。
(1)让学生找出教材第5页下面四个图形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圆的基本知识的巩固,又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复合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圆周率的定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是很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
2.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的模型,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比如,讲解自行车轮子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测量一些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解释计算的原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示范教学设 计

第一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知识迁移,学生能更快速掌握圆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通过对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会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师: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很美,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沿着对称轴折叠,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圆的对称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师: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生:对折后,圆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呢?试一试,把刚刚折叠的圆形纸片换一种折叠方式,还能否重合?(小组实际操作并交流)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正方形图形名称有几条对称轴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几种图形,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折一折,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小组分工协作)师引导:数一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生齐声回答: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形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有几条对称轴4 2 3 11无数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

1/ 10第一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本课时首先,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对称轴必须经过圆心,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梳理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圆形进行比较,深刻认识圆的独特性:只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认识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并通过找圆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普遍化思维策略。
最后,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一定是圆的对称轴,这也是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圆的完美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区别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的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普遍化的思维策略。
2/ 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形,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师: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再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思考。
师:(教师手持圆形卡片)那么我们新认识的伙伴“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这节课我3/ 10一、探究圆的对称性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试一试!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课件展示折叠过程:继续沿着不同的方向折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找一找他们的对称轴。
课件展示: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圆有哪些特性吗?归纳:①圆是轴对称图形;4/ 10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单元第2课,课题是《圆的认识(二)》。
这一课主要讲解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周长公式C=2πr和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个圆形的模型和一个圆形的平面图,学具包括计算器和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这一课的学习,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 讲解: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公式。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4. 合作探究: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一个圆的直径是20厘米,如果把它分成两个半圆,那么每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 请计算一个直径为14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1. 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2. 周长:56.52厘米,面积:200.96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记住圆周率的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2. 学具:每人一个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圆的性质。
2. 新课:介绍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测量不同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讨论圆周率的含义。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3. 圆周率的含义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圆形物品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关于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有所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一、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 = 2πr。
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推导过程。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尝试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结果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推导过程和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圆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圆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理解程度,如圆心、半径、直径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设想活动:使用动画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动画步骤进行推导,加深理解。
4.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设想活动:设计一系列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园的面积、设计圆形图案等,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5.组织课堂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演示:“首先,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在纸上,作为圆心;然后,调整另一只脚的距离,作为半径;最后,旋转圆规,画出完整的圆。”
3.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以及数学学科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圆的部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特点,认识圆的部分(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圆的不同部分,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点、线、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圆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点、圆的部分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圆的部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请举一个你们身边的圆的例子。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带来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
第二环节:讲解圆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个圆形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
2. 教师解释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模型,指着圆心,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模型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
-解释:圆心是圆的中心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示例:教师绘制一个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案的特点。
-解释:学生可以观察到圆形图案没有边界,并且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三环节:认识圆的部分1. 准备一些圆形的卡片或图片,包括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逐个介绍圆的部分,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卡片,画出直径,并解释直径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学习任务单
〔2〕沿着任意一条()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
圆的直径所在的()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有()条对称轴。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总是半径的( ),半径总是直径的( )。
环节三: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1.回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2.折一折、做一做、填一填(表格)
3.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填写、组内交流。
环节四:练习归纳
1.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作业设计4.P6:1、3题整理在数学书上
5.P5:2题实践活动,回家再次测量后完成。
6.按要求画圆。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2)在正方形外画一个圆,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圆上。
学后反思1.我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此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
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其中对称性就是圆的一个重要特性。
教材创设学生做折纸活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心的确定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沿不同的方向把圆对折两次后,就能找到圆心。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操作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圆的对称轴。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讨论等活动,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学生准备:圆纸片、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一)、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谁能告诉我,这几幅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预测: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这几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二)谁能总结一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讨论并汇报:轴对称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的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三)那么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中进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半径或直径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掌握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折纸、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学生回答:需要知道花坛的半径或直径。
(2)教师给出花坛的直径是 10 米,问学生:围栏的长度是多少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公式 C = πd,可得围栏的长度为 3.14×10 = 31.4 米。
(3)教师又问:如果要在花坛里种上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需要知道花坛的面积。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二)”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的重要内容。在 “圆的认识(一)” 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教材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还探讨了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中心对称性。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还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选择
(1)在同一个圆中,半径扩大 3 倍,直径扩大( )倍,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A. 3 B. 6 C. 9
(2)一个圆的半径是 4 厘米,如果半径增加 1 厘米,那么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A. 3.14 B. 12.56 C. 28.26
解决问题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 30 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
3.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圆心角的度数是圆周角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圆的性质,尤其是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尺子、圆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圆规、尺子、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二)》2. 内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性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圆,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而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的认识(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3.提高学生几何图形的抽象与建模能力,能运用圆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索圆的性质,发现圆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容:
1.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周、圆心;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换算;
4.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比较不同圆的周长和面积;
5.探索圆的性质,如: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圆的半径相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周率的理解,我会通过实际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是这两个值的比值。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尺寸车轮的周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半径、直径、圆周和圆心。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几何图形计算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在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圆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
- 使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圆,并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圆的特点。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内容1. 圆的半径和直径:-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2. 圆的性质:-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 圆的半径相等。
3. 画圆:- 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 圆的性质。
2. 难点:- 用圆规画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 圆规- 圆形物品(如硬币、盘子等)2. 学具:- 圆规- 绘图纸- 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 新课导入:- 介绍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 讲解圆的性质。
3. 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性质,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5. 总结与讲解:-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6. 练习:-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内容:-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圆的性质- 画圆的方法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选做题:探索圆的其他性质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建议。
---此文档共计约2000字,涵盖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圆2:圆的认识(二)的全部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能帮助你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学会用圆规画圆,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圆的定义和性质;2. 使用圆规正确画圆;3. 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弧、扇形等。
3. 圆的画法:使用圆规画圆。
4. 圆的应用: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难点:圆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圆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学生分组,使用圆规进行画圆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圆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二)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弧、扇形等。
4. 画法:使用圆规画圆。
5. 应用: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判断题:判断关于圆的命题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计算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
4. 应用题: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够运用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2.掌握圆的性质,如直径、半径、切线等。
3.了解圆与直线的关系,如圆的内切、外切、相交等情况。
4.培养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的性质,如直径、半径、切线等。
2.掌握圆与直线的关系,如圆的内切、外切、相交等情况。
三、教学难点1.圆的中心与半径的概念理解。
2.圆与直线的相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圆的图片,让学生感性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中心与半径,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2. 讲解圆的性质1.直径与半径讲解直径与半径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圆的图形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切线讲解切线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圆的图形说明切线与圆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切线与圆的两个关键性质:切点和垂直。
3. 圆与直线的关系1.内切讲解内切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圆的图形说明它与圆的特殊性质。
2.外切讲解外切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圆的图形说明它与圆的特殊性质。
3.相交讲解相交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圆的图形说明圆与直线的交点情况。
4. 练习与检测1.练习通过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的概念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的理解。
练习题需注重区分不同概念,如分辨圆的半径与直径,判断圆内与圆外的点,绘制切点等等。
2.检测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圆和直线的深层次认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1.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直径、半径、切线3.内切、外切、相交六、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中应当注意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来讲解圆,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本质。
2.本课的难点在于圆的性质和直线的关系,应当把握好细节,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要通过图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3.需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对于圆和直线关系的理解深度,比如图形拼凑、拍照上传等等方式都可以使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最新整理)

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练一练”第3题。
四、课后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板书出来板书设计: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他们的关系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优越性圆的对称性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课后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第二个知识点——圆的认识(二)。
主要涉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
2. 圆的周长:(3) 举例讲解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3. 圆的面积:(3) 举例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C = πd圆的面积:S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圆形直径:10cm答案:周长:31.4cm面积:78.5cm²2. 题目: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圆形半径:4cm答案:周长:25.12cm面积:50.2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了解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很多学生往往只记住公式,却忽略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二)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6页。
教材分析
对称性是圆形的重要性质,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圆上的任意一点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后都在圆上。
“圆的认识(二)”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图形对称性的比较,体会圆所具有的轴对称性。
教材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通过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具学具
教具:教学圆规、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直观操作,观察思考
1.折一折。
请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一张圆形纸片,说一说是用什么物体帮助剪的,现在请把它对折再对折,然后展开,仔细观察这张纸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O。
2.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图形对称轴的条数。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
(3)画出圆的对称轴。
(4)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5)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二、动手操作,分析探究
1.试一试: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2条)
正方形:(4条)
等边三角形:(3条)
等腰三角形:(1条)
圆:(无数条)
2.你有办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
对折,再对折。
3.直径的交点。
请找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与同伴进行交流。
正方形和圆的组合图形,正多边形和圆的组合图形,这些图形怎么找对称轴?
三、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研究,我们知道了圆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一起来说说,看有哪些,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四、旋转对称,拓展提高
剪出和教材第6页第4题中相同的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标出中心点A,并将各个图形沿各自的中心点A转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1)正方形旋转90度与原图形重合。
(2)等边三角形旋转120度与原图形重合。
(3)圆无论旋转多少度都与原图形重合。
(4)圆有很好的旋转对称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
并板书: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与原图形重合,像这样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l、2题。
(学生互相释疑)
2.教材第6页第3题。
(多媒体播放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提示,然后让学生回答)
六、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