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共轴系统成像

合集下载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原理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原理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原理
共轴球面系统(Spherical Coordinate Imaging,SCI)是一种用于成像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球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将空间中的点用三个参数(径向距离、角度和极角)来描述,即r(径向距离)、θ(角度)和φ(极角)。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原理如下:
1. 首先,将待成像区域划分为一系列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对应一个球面坐标系上的点。

2. 对于每个小单元,通过探测器阵列采集其反射或散射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3. 将每个小单元对应的球面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点,并将其输入到图像处理系统中。

4. 图像处理系统根据每个坐标点的位置和亮度信息,计算出其在图像中的像素值,并将其输出到显示器上,从而得到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结果。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比传统成像技术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图像信息,特别是在对复杂目标的成像方面具有优势。

此外,
共轴球面系统成像还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和低失真率等优点,因此在医学成像、工业检测、天文观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光学系统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光学系统

nytgU nytgU (10)
此式即为理想光学系统 的拉赫不变量公式。
3.5 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一、垂轴放大率
1.定义:共轭面像高与物高之比
y
y
2.表达式:
根据牛顿公式,得以焦点为原点的放大率公式
y f x (1)
y x f
根据高斯公式,得以主点为原点的放大率公式
fl (2)
f l
根据两焦距的关系,可得 nl (3)
nl
结论:此式与单个折射球面和共轴球面系统的放 大率公式一致。
④当系统处于同一种介质中时
l (4)
l
结论:垂轴放大率随物体位置不同而不同,在不同 共轭面上,垂轴放大率不同;在同一共轭面上, 放大率是一个常数。
二、轴向放大率
1.定义:轴上像点移动微小距离与物点移动的微小 距离之比。 dl dx dl dx
三、由已知共轭面和共轭点确定一切物点的像点 a.已知两对共轭面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
b.已知一对共轭面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以及两对共轭 点的位置
3.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1.物像方焦点、焦平面 2.物像方主点、主平面, 3.物象方焦距 4.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 5.单个折射球面的焦距 6.单个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和焦距
像距:以像方焦点F为原点,到像点的距离(F'A')为像 距,用x’表示。
牛顿公式:
用f和f ' 表示理想光学系统物、象方焦距,用
x和x'表示物体和像位置。
三角形ABF和三角形MHF相似,得:
y f
yx
三角形A’B’F’和三角形H’N’F’相似,得:
y x
y f xx ff
————此式即为牛顿公式。

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和放大率

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和放大率
3a 3a 1 得 P a 1
P 1 3 a 1.5a 2
同理对于第二个透镜,有
a a 1 P2 (3 / 2)a 2a
P2 7a / 5 1.4a
例题: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凹透镜焦距 为4厘米,两个透镜相距12厘米。已知物在凸 透镜左方20厘米处,计算像的位置和横向放大 率并作图。
解:
f1 f 2 20 5 f HF 100cm 1 f1f 2 20 (5) f H F 100cm 1
⑴ f 0, f 0 组合系统是会聚透镜 ⑵ xH 和x 在系 H 在系统前方很远处, f´ 统后不远处,组合系统是一个摄远系统。 ⑶ 只要稍稍改变 d , 即可大大改变 xH
n1 n1 n1 n1 P1 P r1 1


nk nk nk nk Pk Pk rk
两相邻球面顶点的距离为
d 12 P 1 P2
d 23 P2 P3
k
dk 1, k Pk1 Pk
h2 h1
h3 h2
对于两边是同一介质的任意组合的理想 光学系统来说,一个离轴物点发出的许多光 线中,总有一条入射光与其对应的出射光平 行。 这对共轭光线与光轴的交点为一对共轭点 称为节点。物方节点记为 k;像方节点记为 k´ 。

k
1、计算法求物像关系:
NMQ
NHF
N MQ
H M F
QM P FH f MN h h NH h P /( f ) (h h) /(h)
从物方焦平面上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经薄透镜后也出射平行光但它们不平行于光轴而平行于过焦平面上该点与光心的连个折射球面组成一共轴球面系统物体sq经过这个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为系统总的垂轴放大率为各单球面的垂轴放大率之乘积

光学(4)—2012.02.27作图法

光学(4)—2012.02.27作图法

说明:
① 任何光学系统中,尽管光阑可能有许多个,但孔径光阑只有一个。这个 光阑可以是某个透镜的边框,也可以是某个有一定形状开孔的屏,对系 统的入射和出射光束起着最终的限制作用。
D L 1 2 3 L 4 5 6
Q1
Q2 D
Q1'
Q2'
Q
Q'
图2.6-2 孔径光阑与物点位置
图2.6-3 孔径光阑与光阑位置
③ 节点相对主点的位置 由横向放大率与角放大率的关系式或拉普拉斯-亥姆霍兹定理: n f n' f' 或 f ≠f '(n' ≠n)时,N与H,N'与H' 不重合。 f = f '(n'=n)时,N与H,N'与H'重合。
2.基面成像
1)作图法:三对共轭光线
• 2)物像关系
• (3)节点和节面
P'
问题的提出: 图中自像方主平面出射的会聚同心
N u a H
a' u N' H' F'
光束中,总存在一条与入射平行光
方向相同的共轭光线a'。
图2.4-4 理想光具组的节点和节平面
节点:主光轴上角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点。
物(像)方节点:位于物(像)空间且联系入(出)射光线的节点N(N')。 物(像)方节平面:过物(像)方节点的垂轴平面。
心所张半角中,入(出)射视场角最小。 说明: ① 一般情况下,光具组成像的空间范围由对轴外光束有遮蔽作用的所有光阑 的总和决定。然而只有视场光阑起着实际限制光具组成像范围的作用。
② 视场光阑分别与入射窗和出射窗相对于视场光阑前、后部分光具组共轭,

L04-C2-3 理想系统成像规律及求解

L04-C2-3 理想系统成像规律及求解
3
Applied optics
3.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1
单个球面的主点与顶点重合
1
置于空气中的系统,节点与 主点重合
(1)F与F’不是共轭点 F ’ 共轭于 轴上无穷远物点 F 共轭于 轴上无穷远像点 (2)焦距的计算
f ' h1 / tan(Uk ') h1 / uk '
f 2 '( f1 ' f 2 ) xH ' xF ' f ' f1 ( f1 ' f 2 ) xH xF f
20
Applied optics
4. 垂轴放大率
H1
A
H1’
H2
H2’
x
F
xF
F1
x1
按牛顿公式

f x' x f'
物点对组合系统的物距-x,对第一光组的物距-x1, 组合系统物 方焦点距第一系统焦点的距离-xF
x x1 xF x1 f1 f1 '

f1 f 2 f1 f1 ' x1
表明,双光组系统(已知各自的焦距)的垂直放大率,可 由物点相对于第一光组物方焦点的距离x1直接求得。
21
Applied optics
例4
• 一组合系统由薄正透镜和薄负透镜组成, 两者的焦距分别为20mm和-20mm,间隔为 10mm;当一物体位于正透镜前方100mm处, 求组合系统的垂轴放大率的像的位置。
i
i 1 k
nl1 ' l2 ' lk ' n ' l1l2 lk
1 2 ... k
n1 1 nk '

应用光学第三章理想光学系统

应用光学第三章理想光学系统

对横向放大率的讨论:
像方焦距与物方焦距之比等于相应介质折射率之比。 相应介质折射率之比。 像方焦距与物方焦距之比 根据β的定义和公式,可以确定物体的成像特性: 正立像; (1)若β>0, 即 y 与 y’ 同号,表示成正立像 反之y 与 y′ 异号,成倒立像 倒立像。 (2)若β>0, 即 l 与 l’ 同号,表示物像同侧, 物像虚实相反; 物像虚实相反 反之l 与 l’ 异号,物像虚实相同 虚实相同。
图3-12 作图法求像
(2)图解法求轴上点的像
(3)轴上点经两个光组的图解法求像
图3-13 作图法求光线
图3-14 轴上点经两个光组成的像
一定要看清楚主点和焦点的位置 注意实物、虚物
一定要看清楚主点和焦点的位置
§3.3.2 解析法求像 知道主平面这一对共轭面、以及无限远物点与像 方焦点和物方焦点与无限远像点这两对共轭点, 则 其它一切物点的像点都可以根据这些已知的共轭 面和共轭点来表示。这就是解析法求像的理论依 据。 (1)牛顿公式 (2)高斯公式
(1)牛顿公式
图3-15 牛顿公式中的符号意义
物和像的位置相对于光学系统的焦点来确定
物距: − x 像距:x'
(2)高斯公式
−l :物距、l':像距
物和像的位置相对于光学系统的主点来确定
x=l− f x ' = l '− f '
ΔABF ~ ΔHMF ΔA ' B ' F ' ~ ΔH ' N ' F '
(2) 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所成的共轭平面像的几何形 状完全与物相似,在整个垂轴物平面上无论那一部 分, 物和像的大小比例等于常数(横向放大率)。

ch1-9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ch1-9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sk sk
rk
各球面半径及球面两侧的折射率已知,对已知s1,方程 数和未知数相等,完全可解像距s’k。
垂轴放大率为 yk
y1
y1 y2, y2 y3,...
yk y1
y1y2 y3...yk y1 y2 y3...yk
1 2 3 k
即:总的垂轴放大率是各球面垂轴放大率的乘积
每一折射球面的成像必遵守拉—亥公式
例1.9-1 有一玻璃半球,折射率为1.5,球面半径为5.0cm, 平面镀银.在球面顶点前方10.0cm处有一小物,用逐次 成像法求这个系统最后的成像。
解:第一步 求物体经凸球面折射
所成的像 s1
n1 n1 n1 n1
s1 s1
r1
Q
P Q s1
表明:物体位于球面镜的物方焦面上物体上各点发出的 光经球面镜折射后以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1.9 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具有多个折射 (反射)球面,所有球面的中心都在一条 直线上——共轴球面系统
主光轴 两种方法
逐次成像法 基点成像法
◆ 逐次成像法 ---k个球面共轴折射系统
PQ—PQ’—PQ’’—…. 各个球面独立对上一级像作 为自身的物再成像——最后的系统成像
Q
y1 u1
P
1
2
M1
Q
u1 P
y3
y2
P y1 y2u2 u2 Q
M2
3
M3
s1 s2 s2 s3
d12
d23
各球面的物像距公式 k 个
相邻球面距离
d12 s1 s2, d23 s2 s3 dk1 k sk1 sk
4
P
y3 y4
Q
n1 n1 n1 n1

3-4.例题( 立体)

3-4.例题( 立体)
b´ a" b" o" c" 1" d" b
步骤: •找全特殊点 •适当的中间点 •光滑连线 •轮廓线 •可见性
1
例2:
c
若截切平面与 轴线成45°,则 椭圆的投影为圆!
45°
多平面截切圆柱体
例1:
p3´
p4´ p3 p2 p1 p4
•那些平面截切立体 •每个截断面的形状 (是否 45°?) •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2. 必须熟悉交线的基本形式
3. 多形体相交
形体分析: 搞清哪些形体相交,交线是什么 两两求交 不完整的交线: 先整体求交,再取局部交线
3.表面交线分析
二次曲面交线的性质分析
一般为四次曲线,其 具有公共对称平面时 投影亦为四次曲线 交线在与对称平面 平行的投影面上的 投影为二次曲线
双曲线
圆球
交线分析 球心 投影分析 交线为空间曲线 投影作图 H、V面投影
求特殊点 均为未知 求中间点 光滑连接曲线 如何选择辅助面? 交线的H投影
辅助球面
归纳 1. 求交线的基本方法
利用积聚性投影 用面上取点的方法求解 辅助面法
辅助平面法 辅助球面法
利用“三面共点”的原理
二回转面的 轴线必须相交
辅助面选择原则 辅助面与二回转面交线的投影 为直线或圆 在何处作辅助面 二回转面的共有部分—交线共有
例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图。
作题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例1:
想清形体的形状 确定形体是如何截切的 判断截交线的边数及形状 利用面形法画图(截切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补全投影图,判断可见性 例2:
5´, 6´
2´ 3´, 4´ 2″ 1″ 2 6 3 4 3″ 4″ 6″ 5″ 7″ p0´ p1´ p2´ p3´ p3 ″

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1.9 共轴球面系统的逐次成像法
重点:主光轴、逐次成像法
∑1 ∑2 ∑3 ∑4
共轴球面折射系统
1.逐次成像法
2.垂轴放大率:m m
m m y y y y y y y y ββββ""⋅⋅=′′′=′=2122111 3.拉-赫公式:m m m u y n u y n ′′′=111
例1.9.1 设空气中两个薄透镜L 1和L 2的光焦度分别为Φ1和Φ2,将它们密切接触,求组合系统的光焦度。

分析:
1.薄透镜密切接触问题
2.f f f ′
=′+′11121 或 Φ=Φ1+Φ2表明: 密接薄透镜组的光焦度等于各透镜的光焦度之和。

3.用逐次成像法可证明,空气中相距为d 的两薄透镜组合的光焦度为 Φ=Φ1+Φ2-d Φ1Φ2厚透镜的光焦度则为:Φ=Φ1+Φ2-(d / n)Φ1Φ2 例1.9-2 有一玻璃半球,折射率为1.5,球面半径为5.0cm ,平面镀银。

在球面顶点前方10.0cm 处有一小物休,用逐次成像法求它经这个系统最后所成的像。

分析:
1.逐次成像法
2.入射反向时的符号法则应用
例1.9-3 一个凹面镜焦距为125mm ,水平放置,凹面向上,并在凹面上注以CS 2液体,液体中心厚度为7mm ,当一个发光点放在光轴上距液面150mm 时,其像点与物点重合,试求CS 2的折射率(图1.9-4)。

分析: 图
1.9-4 1.光的可逆性的应用,仅当物点经平面折射所成的像S 1
S ′在凹面反射镜的曲率中心处时,通过凹面镜反射的光线沿原路返回再经平面折射最后所成的像才
能与物点重合。

C S ′S 2.利用逐次成像法验证。

第3讲 共轴球面系统&球面反射镜

第3讲 共轴球面系统&球面反射镜

xx f 2
2 n r r f 2 r f 2 f 1 f
f n f n
横向放大率
ns ns
l l
例1 设有一半径为3cm的凹球面,球面两侧的折射率分别 为n = 1,n’ = 1.5,一会聚光束入射到界面上,光束的顶 点在球面右侧3cm处。求像的位置。
2)第一面:l1 ,r1 30, 1 1 2 l1 15 l1 30 物像位于反射系统异侧 l 15 1 0 l 物像虚实相反 虚像
1.5 l1 90 3)第一面:l1 , r1 30,n1 1, n1 第二面:d 60, l2 l1 d 30(虚物点), , r2 30 n2 n2 1 1 2 10 l2 30 -30 l2
即: 通过球心的光线被反射镜原路反射回来, 球面反射镜对其曲率中心为等光程面。
r 2.当物在无穷远时,有: l l f 2
3. 对于平面反射镜,有:
1 1 0 l l r l 1 l
10
球面折射和球面反射公式对照表
1
B1 y1
2
u1 y1
3
4
M1
A1
u1
B2
A2
y2u2 M2
u2
y3 2y
B3
A3
M3
B4
y y3 4
l1 l2 l2
l3
A4
4
d12
d 23
1. 共轴球面系统的结构参量: 各球面半径:r1 , r2 …… rk-1 , rk 相邻球面顶点间隔:d1 , d2 …… dk-1 各球面间介质折射率:n1 , n2 …nk-1 , nk ,nk+1

共轴球面系统傍轴成像矩阵方法PPT文档18页

共轴球面系统傍轴成像矩阵方法PPT文档18页

1
A
0
例1.10-1 两薄透镜L1和L2的焦距分别为 f’1=20cm, f’2 = -30cm,它们相距10cm,置于空气中,一高为1cm的 物体在L1前方5.0cm处,用矩阵法求系统所成的像。
解:
S
1 0
2 1
1 d
n
0 1
1 0
1
1
2
1 1 , f2 30
1
1 f1
1, 20
由次可验算所得 S 矩阵元的正确性
◆ 厚透镜的传递矩阵
n
n
n0
O1
d
O2
传递矩阵为:
S R 2T21 R1
1
0
1
2
1 d
n0
0 1
1 0
1
1
1
d n0 d
2
n 0
1
2 1
d n0
d n0
2
1
2
若令d = 0 ---薄透镜传递矩阵
S 10
1 2
1
若 2 0---单折射球面的传递矩阵(折射矩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共轴球面系统傍轴成像矩阵方法
1.10 共轴球面系统傍轴成像的矩阵方法
无像差线性系统——用矩阵运算来追踪光线相继通过 各折射面的路径。
一.状态矩阵 折射矩阵 平移矩阵
n i M n
y y i
u
P O r C P
s s
对M点:
PM入射光线状态 (nu, y) MP’折射光线状态 (nu,y)
1. 折射矩阵
1
2
对于顶物距和顶像距分别为 l 和 l’ 的任一对共轭点, 其物像矩阵为: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象的概念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象的概念

O1
O2
O1
O2
2、基本概念
主轴:连接透镜两球面曲率中心的直线; 主截面:包含主轴的任一平面;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
r1
O1
O
r2
O2
2、透镜作用---成像
A
A’
A’点称为物体A通过透镜所成的象点。 A’与A互为物像关系,在几何光学中称为“共轭”。
3、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
P P’
A
O
O’
第六节 光学系统 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林硕 E-mail: linshuo_pv@
一、光学系统
根据一定要求把光学零件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系统, 作用是改变光线传播方向。 1、共轴系统,非共轴系统 共轴系统:系统具有对称轴线
非共轴系统:没有对称轴线
2、球面系统,非球面系统 球面系统:光学系统中各零件表面均为球面(包含平 面,平面可视为 R = ∞ 的球面)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与凹透镜 凸透镜:透镜中央比边缘厚;
O1
O2 O1 O2 O1 O2
双凸
平凸
弯凸
凹透镜:透镜中央比边缘薄;
O1
O2
Hale Waihona Puke O1O2O1
O2
双凹
平凹
弯凹
薄透镜与厚透镜
如果透镜的厚度与其成像性质相关的物理量(例如 曲率半径、焦距、物距、像距)相比小得多,从而可忽 略不计时,称之为薄透镜,否则称为厚透镜。
把直线OO看作入射光线,可以找到它的出射光线QQ。
在直线OO上任意选取一点A, 它的像A’在出射光线QQ上 出射光线QQ是直线OO的像
平面成像为平面
假定物空间两条相交的直线AB和AC确定了一个平面P,根据直线成像仍然 为直线的原理,它们的像A’B’ 和A’C’同样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 A’B’ 和 A’C’二直线在像空间确定了一个平面 P’。 在平面P上取任意一条直线EF,它和AB,AC二直线的交点E,F所成像E’ ,F’; E’ ,F’分别位于直线A’B’和A’C’上。 直线E’F’是直线EF所成的像,位于直线A’B’和A’C’所确定的平面P’上。

成像光学

成像光学

OPTICS
7.2
共轴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
对于薄透镜,只要知道 f , f ,物像关系即可确定 对于理想光具组,物像关系完全由几对特殊点和 面决定——基点、基面 (1)焦点和焦面 (2)主点和主面 横向放大率=1的共轭面叫主面。 物方主面(点) 像方主面(点)
OPTICS
7.2
OPTICS
7.4
理想光具组的联合
f1f 2 f
三角形相似可推出:
f1 f 2 f
f1 f 2 d X H f1 f1
f1 f 2 d X H f 2 f 2
书中还给出了两薄透镜的组合(代入即可)。 例题1、2自学
OPTICS
5.3
傍轴物点成像与横向放大率
y 横向放大率V: V y
在图5.3中s AQ
ns V ns
反射时,
s V s
'
OPTICS
5.4
逐次成像
当为共轭球面组时,可用逐次成像法.如图5-4:
共轴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
如图7-2、7-3所示,对于理想光具组 s, s, f , f 均从主点算起,符号规定与前类似。
图7-2
透镜的主点和主面
OPTICS
7.3
物像关系
给定了主面和焦点,物像关系可用作图法和 公式发确定。见图7-4所示:
PQF ~ RHF PQF ~ M H F
OPTICS
5.2
轴上物点成像、焦距、物像公式
2 2
在图5-1中,MH h
2 , r 2 或:2 , u2 , 2 1 h 对轴上物点,傍轴条件: s , s u
于是,公式5.10中忽略 (零),得: s2 s 2 n n n n 2 2 2 n (s r ) n (s r )2 s s r

光学微分

光学微分

(3-4-1)
图 3-4-1 马赫-曾得干涉仪光路图
图 3-4-2 投射在屏幕上的两束光
图 3-4-3 用透镜估算两束光的会聚角

式中λ为激光束的波长,对于 He-Ne 激光器 =6328 A 。当1 2 而且 (1 2 ) / 2 1 ,
近似有
d


(3-4-2)
在图 3-4-2 中两个相干光束与 P 面法线的交角分别为1 和 2 , 1 2 称为两束光的会
聚角。由杨氏干涉实验的计算得到两束光在 P 面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为
d

1 v

sin1 sin2

2
sin
1Βιβλιοθήκη 2 2 cos

1
2 2

缘轮廓被突出地显现出来。
图 3-4-9 (a) P1 平面上的输入信号 (b) P3 平面上 的复振幅分布 (c) P3 平面上的相应光强分布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所用的仪器装置包括一个防震的工作平台(全息台)、一台输出功率大约为 5- 10mW 的 He-Ne 激光器和上面提到过的各种光学元件。此外,还有用来检验平行光束的平 晶、安装感光底片的底片架和显影、定影等冲洗底片的设备。激光器牢固地固定在平台上, 所有光学元件也都安置在平台上。其中大多数元件根据调节需要都安装在高度和转角连续可 调,而且前后、左右、转角和仰角可以微调的五维调节架上。其中转角调节附有固定螺丝, 松开固定螺丝可以连续自由转动,拧紧螺丝可以进行微调。为避免无意中触动,调节好之后,
图 3-4-4 为相干光学处理系统(也称为 4F 系统)。一束平行光照射透明物体 g (待处理 的图像),物体 g 置于傅氏透镜 L1 的前焦面 P1 处,在 L1 的后焦面上得到物函数 g(x0 , y0 ) 的

理想光具组理论

理想光具组理论

§4 理想光具组理论
第二章 几何光学成像
理想光具组性质:
(1)物方每个点对应像方一个点(共轭点); (2)物方每条直线对应像方一条直线(共轭线);
(3)物方每个平面对应像方一个平面(共轭面);
若理想光具组是轴对称的,则还有:
(4)光轴上任何一点的共轭点仍在光轴上; (5)任何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其共轭面仍与光轴垂直;
§4 理想光具组理论
第二章 几何光学成像
二、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 1、主点和主平面 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面,叫做主面。
① 物、像方主点 H、H′是一对共轭点;
② 物、像方主平面是共轭平面,且面上任一对共轭点到主轴
的距离相等;
M M'
Q
H
H'
Q'
入射到物方主平面上一点M的任一条光线,将从像方 主平面上等高点M′处出射。
图3 图4
K'
H K H'
§4 理想光具组理论
第二章 几何光学成像
三、理想光具组的角放大率
M Qu
H
s
M'
u' Q' H'
s'
W tan u ' s tan u s '
V fs ' f 's
VW f f'
角放大率描述了 光束的会聚比
yn tan u y 'n ' tan u '
傍轴条 件下
ynu y 'n 'u '
§4 理想光具组理论
第二章 几何光学成像
3、节点
① 轴上角放大率 W 1的共轭点
② 从物方节点入射的光线,将从像方节点出射,且传播方向

薄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共轴调节

薄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共轴调节
的左 右上 下可 实 现两 次成 像 的 像 中心重 合 , 透 则 镜无倾 斜 且系统 共 轴 了。若无 法实 现两 次成 像 的
理论计算值由式 () 7计算所得 。 根据 上表 可知 , 透镜倾 斜 角越 大 , 管是理 论 不 计算值还是实验测量值与实际值 的误差都变大。 另外 , 当倾 角 大 于 5时 误 差 较 大 ; 。 当倾 角 小 于 5 。 时误差较小。然而在实际操 作 中, 当倾角大于 5 时, 人眼很容易分辨透镜已发生倾斜 。现在 , 知道 为什么 目前共轴调节从未涉及透镜倾角的细调 , 仅 仅通 过 目测调节 。
倾角 法
0 。
l o
5 。
根据 上述 分析 , 出 了采 用 矩 形 孔作 为 物屏 提
调 节共轴 。像 屏 上贴一 张坐 标纸 。具 体调节 方法
如下 :
调节 物 与屏 之 间 的距 离 大 于 四倍 透 镜 的焦
距, 然后将凸透镜从物屏 向像屏缓慢移动, 观察大 像与小像 的中心是否重合。这里像 的中心是指矩 形孔像的中心即为长宽两条边 的中线的交点 。利 用坐标纸上的方格判断像 的中心 。通过调节透镜
S 一 scs 2  ̄oe
将式 () () 入式 ()得 : 3 、4 带 1
() 4
的像依然可以重合。因此, 目前采用针状物进行 共轴调节无法实现共轴。
由式 ( )得 : 2
, 惫c 一 o s 0
厂一
( 5 )
() 6
()() 相 比较 得 : 5 、6 式
f一 , c s o0 () 7
识不 足 , 导致 目前 的调节 手段无 法实 现共轴 调节 。 目前 主要 采用 针 状 物作 为物 进 行共 轴 调 节 ,

§3.4 轴外物点的成像的条件及共轴光具组

§3.4 轴外物点的成像的条件及共轴光具组

第二步:近似 (1) 近轴光线
u,
2 h h r x r r 2 h 2 2r (2)近轴物,即 y<<s 有 y h x - s
- y h x - s
就可利用二项式定理将上式展开,且可略去展开式中所有高次 项。此条件合称为近轴条件,它是一级近似条件。
Q 作直线段 QP 也垂直于主轴令:
OP s, OP s, AA h
图4.1轴外物点球面反射成像
OA x, PQ y, QP y
从Q沿任一光线 QA Q 的光程为:
(QAQ) QA AQ ( x s)2 ( y h)2 ( x s)2 ( y h)2
2 2
与h无关的条件为:
n n n - n 0 s s r ny ny 0 s s
(6)
2、物像公式:(6)的第一式即为主轴外物点的物像公式即:
n n n - n n n n - n 0 s s r s s r n n r r f f n n n n 1 1 s s s s
(QAQ) ( s x) 2 ( y h) 2 ( s x) 2 ( y h) 2 ( y h) 2 (h y ) 2 ( x s ) 1 ( x s) 1 2 2 2( x s ) 2( x s ) ( y h) 2 (h y ) 2 ( x s) ( x s) 2s 2 s
(1)
第三步:成像公式:要使光程相等,必须满足上式与 h无关:即:
1 1 2 0 s s r
2、物像公式:
y y 0 s s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共轴系统成像
第3章 几何光学 共轴球面系统:由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或 更多球面构成的光学系统.
主光轴:诸球面中心所在同一直线.
成像:在近轴区域,只要物空间是单心光束, 则经共轴球面系统成像后仍为单心光束.即共轴球面 系统对近轴区域的物能成完善的像. 一 焦点 主平面 成像公式 1、焦点:物空间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像空间
i i 有 LN RN P R3 P2 R2 P R1 L1 A L1 3 1
其中;A—称为系统矩阵.(可用矩阵乘法计算)
a11 a12 11 12 11 12 aij i1 1 j i 2 2 j a a 21 22 21 22 21 22 i = 1 , 2 j = 1 , 2
S’k
-sk-1
nk 1
dk
S’k-1
sk
nk 1 nk 1 yk 1 ( ) yk 1 k 1 sk 1 sk 1
nk 1uk 1 nk 1uk 1 yk 1 k 1
yk 1 0 yk 1
1 0 k 1 1
因为两空间主平面是共扼的,所以系统的垂直 放大率 β = 1 .
3-4 共轴系统成像
证明:如图
M
第3章 几何光学
M’
h h h h F’ H H’ h s F h’ h’ h’ f tan -x -f f’ x’ x tan( ) -s s’ f (此系统的原点必需以两个主 x 若物点在主平面上, 平面为原点.)
从几何光学角度,共轴球面光学系统成像,不 过是光在光学系统的各面上折(反)射的结果.如果 能确定各面上折(反)射的光路,最终可得光学系 统的成像性质.光路计算方法很多,逐面计算加上相 邻面过渡条件的方法,思路简单,但在用计算机进 行光学系统设计中不甚方便.利用矩阵代数计算光路 为共轴球面光学系统计算机设计提供了途径. 设;共轴球面光学系统有 N 个折(反)射面, 如图. 计算在系统中任意两个相邻面上光线的折射.
yk 1 0 yk 1
R 0 1
nk 1u k 1 1 k 1 nk 1u k 1 y y 0 1 k 1 k 1 nk uk nk 1uk 1 0
-f
-s
s’
x’
f f x x
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完全可以用在球面系统折 射成像中,系统的原点必需以两个主点为原点.
3-4 共轴系统成像
第3章 几何光学
例1 在空气中有一透镜组,焦距为ƒ´,两个主点 间距为d,求垂直放大率 β = -1 的共扼点的间距.
解;如图
A
M
M’
L s d s
M F H H’ F’ M’
3-4 共轴系统成像
同理;可得像空间主平面 (第二主平面M’H’). **主平面的意义:成像系统 对从物空间的主焦点 F 发出 的光线所产生的偏折,等效 与物空间主平面对同一光线 所产生的偏折.
第3章 几何光学
M’
H’
F’
[系统主点: H、H’]
注意;成像系统确定后,其两个主平面是唯一的!
a22 )
都是由系统的折射率、厚度和光焦度构成.
3-4 共轴系统成像
示例分析——厚透镜 透镜:由两个共轴球面 光学折射系统组成. 厚透镜:透镜厚度 d~ ƒ . *系统矩阵 A = ?
第3章 几何光学
n1 1 n1 n2 n n2 1
F1
o1
F1 F2
o2
F2
H1 ( H1)
(a22 1)n N 联立可得主平面位置: x H a12
由图,同样可得:
n h N ………. 主焦点位置: f u a12 N
n1
F
(1 a11 )n1 xH a12 n1 f a12
M
-u
y1 0 H
h
xH
注意:系统矩阵A中的各元素 (a11
a12
a21
折射矩阵
nk 1 yk d k 1uk 1 ( ) yk 1 nk 1
1 0 P d / n 1 k 1 k 1
1 0 nk 1u k 1 nk u k y d / n y 1 k 1 k k 1 k 1
d 1 2 n d n 1 2 1 2 d n 1d 1 n
3-4 共轴系统成像
2d 1 n A d n
第3章 几何光学
1 2 d 1 2 n 1 d 1 n
n1 1 f f a12 1 2
1 1 ( n 1)( ) r1 r2
3-4 共轴系统成像
第3章 几何光学
例1 用矩阵法求半径为27mm,折射率为1.54的 玻璃球的焦距和主平面的位置.
解;已知 n1 1.0
n1 n2 r
n1 n2 1.54
的交点—像空间的主焦点.
像空间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物空间
的交点—物空间的主焦点.
3-4 共轴系统成像
第3章 几何光学
2、主焦平面:通过物、像空间的主焦点并垂直 与主光轴的平面. 分别称为第一、
二主焦平面.
3、主平面:作物空间的主焦点 F 发出的光线的延 长线,并将像空间的相应的平行光线向反向延长, 于是两延长线交于 M 点,过 M 点向光轴作垂轴平 面 MH,此平面叫物空间主平面(第一主平面).
则;x = -f .
1
两个主焦点 F 、F’和两个主点 H、H’是表示系统性质的必要 的基点.
3-4 共轴系统成像
4、成像公式 如图所示;
h
F H A M
第3章 几何光学
M’
h h’
h h’
H’ f’
s AMN与FHN
F’
h’
-x -f 为相似形. N -s f h s h h f h f f h h 同理; 1 s h h s s h h
引入; 2 2 折射矩阵
3-4 共轴系统成像
对光线在第 k-1到第k个折射 s 面传播关系 , 有;
yk 1 yk 1
uk 1
第3章 几何光学
k-1 k
yk yk
uk 1
S’
1 引入; 2 2传播矩阵: d / n k 1 k 1
-s nk uk nk 1uk 1 0 nk 1 yk d k 1uk 1 ( ) yk 1 nk 1
H 2 (H 2 )
1 0 1 1 1 2 1 1 2 1 A 0 1 d / n 1 0 1 0 1 d / n 1 d / n 1
例2 有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ƒ´=100毫米,调焦 在无限远,现在要对镜头前2米处的人拍照,问在像 面位置不变的条件下,镜头要移动多少? 解;如图的光路.
S
H H’ H H’ S’ M M’ M M’
2000mm

ƒ´
照相机镜头系统在空气中;ƒ´= -ƒ,
1 1 1 s s f
1 1 1 f 2 x x f s f s f
k1
nk 1
d k 1 d k
nk 1 nk
nk
S’k
sk
S’k-1
0 1
式中:nk 1
uk 1 等都是参变量.
将光线折射、传播写成矩阵关系式,得;
3-4 共轴系统成像 第3章 几何光学 nk 1uk 1 nk 1uk 1 yk 1 k 1 1 k 1
3-4 共轴系统成像
对光线在第(k-1) 个折射面 ,有; s nk 1 nk 1
yk 1 yk 1
uk 1
第3章 几何光学
k-1 k
n n 由: s s
uk 1
S’
sk 1

sk 1
k 1
yk yk
nk 1 nk nk
对于空气中的 透镜组有;
h
h
h h’
H’ f’
s -x
F’
F
H
h’
N
h’
n n 1 ns 和 1 ns
f f 1 s s
-f -s
d
L
s’
x’
s s
L d 2s
s 2 f
L d 4 f
3-4 共轴系光学
对薄透镜组成共轴球面光学折射系统. 其中;d = 0 .
2d 1 n A d n 1 2 d 1 2 n 1 d 1 n

(1 a11 )n1 xH =0 a12 (a22 1)n N x =0 H a12
若系统在空气中;ƒ´= -ƒ,
s’
x’
f f 1 s s
1 1 1 s s f
说明球面系统和单 球面的折射成像具有相 同的形式.
3-4 共轴系统成像
牛顿公式;
SAF与FHN h
A M
第3章 几何光学
M’
h
h h’
H’ f’
为相似形.
s -x
F’
F
H
h’
N
h’
f h x h f h 同理; x h
0
n N
F’
n
1
a12h u , y a22h N N n N y h h y u x x N N N H H u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