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大全5篇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由于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节的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

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领悟做预实验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观察“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照教材图3-7,体会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观察预实验的操作。

接受探究实验活动的培训,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的注意事项。

组成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设计探究实验的初步方案,提交给教师。

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药品,制作实验装置,接受教师检查。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

将实验装置带到教室、家庭或自选场所。

注意安全和实验装置的完整。

图形引导,以问题入手,探究“嵌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种资料,提供应用的实例,帮学生理清应用原理。

利用2,4-d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激发探究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兴趣。

演示预实验。

进行本探究实验主要方面的培训,如扦插枝条、沙土筛洗与消毒、扦插枝条制作等。

用提前录制的预实验的主要过程录像,演示探究实验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第一章生物体内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体内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人体内调节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典型的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解释调节系统在维持内部环
境稳定中的作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己身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生物体内调节的基本原理。

2. 人体内调节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1. 生物体内调节的作用机理。

2.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准备阶段: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生物体内为何需要调节,调节的作用是什么。

2.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图像或实验现象,引入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概念,让学生初步
了解它们的作用。

3. 拓展知识:介绍生物体内调节的机制,并详细讲解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引导思考:帮助学生分析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引导他
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践探究: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并探讨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调节系统在不同环境中的应对策略,增强他们对生物体内调节
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份有关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小测验,巩固学生对这两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体内含有的以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1/3)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在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液,共同构成人体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内,组织液分布于之间,淋巴分布于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组织液和淋巴中则很少。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无机物:包括水和(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

2.有机物:(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3.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14.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分析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中的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排出体外。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

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案

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案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基础知识回顾重点难点透析一、正确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除蛋白质含量外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2)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

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45、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俗称浮肿、虚胖。

其可能原因有:(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减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如长期饥饿、大头娃娃现象等(2)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释放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3)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蛋白尿) (4)淋巴结发炎或淋巴结切除: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细胞内液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 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5)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例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例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对于组织细胞来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参与组织pH的调控;组织液中的物质浓度和pH等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组织液回流受阻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1.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能力方面试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模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保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教课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三、教课器具多媒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过程(一)导入:由课本中的问题商讨,让学生察看并议论,经过察看自己可以从图片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是什么细胞 ?请你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二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二)研究活动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的成分阅读教材 P2— P3 内容,并思虑回答:1.体液及其构成(1)体内大批以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含量许多的是。

细胞外液主要由、和三种液体构成。

(2)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种主要液体之间的关系3.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比较存在部位根源生活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间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代谢产生体内绝大部分组织的细胞隙从消化道汲取;从中汲取;在血浆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各样 ________组织液浸透 _________形成;由消化淋巴淋巴管内道汲取而来吞噬细胞和细胞4.内环境的观点5.依据下边血浆的主要成分表示图剖析回答:(1)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和含量邻近,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

(2)血红蛋白、有氧呼吸酶是内环境的构成成分吗?(3)血浆、血清、血液,都属于内环境吗?(三)研究活动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怎样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分类?2.除表中所列成格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那些物质?3.在构成血浆的离子中,那些离子的含量最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HCO3 -、 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5.任选此中一项成分,剖析它的根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那些系统有关?(四)研究活动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浸透压(1)观点:浸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必修 3 第 1 章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a.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b.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试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模型。

3.感情目标a.理解生命系统各成分的互相联系和作用,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b.经过察看人体细胞的液体环境和内环境的不停变化和相对稳固稳固唯心主义思想。

二、教课重点a.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三、教课难点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四教课流程教课教师活动流程环节(一)章导入一:让学生察看章题图,思虑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关系,导入本章课题。

课程(二)节导入导入让学生思虑并回答“问题商讨”的议论题。

议论 1:图 1 和图 2 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议论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二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环节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二:(一)体液构成讲解 1. 怀疑:不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仍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液体中新课的,人体内的细胞能否也生活在液体环境中呢?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体细察看、议论、胞生活的回答。

环境-- 内环境。

回答。

2.成年男性含水 60%,成年女性含水 50%,人体内含水量特其余多,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依据体液散布地点不一样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察看、思虑、举例说明内液和细胞外液。

回答。

体液的组3. 概括体液构成,举例说明血浆、组织液、淋巴,如水泡液体主假如组织液,成。

成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细胞内液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存在于细胞内,约占1/3 )进一步明【典型例题】确体液各水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不行缺乏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

人构成成体的体液包含()操练作答。

分。

A.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 细胞内液和消化液D. 细胞内液和血液【答案】 A(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动向联系1.让学生察看教材“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表示图”和“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互换表示图”,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比较血浆、淋巴、组察看、阅读、理解血织液三者不一样点,试试成立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动向联系模型,思虑、比较、浆、组织说明细胞外液是一个一致整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1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内容与过程:一、知识结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学习过程总结:图1-1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图1-2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五、典型例题:〖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的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4节免疫调节 (17)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能力方面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2020-2021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002)

2020-2021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1章(002)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 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 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为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 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 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口渴时喝西瓜汁,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小红同学感冒时,口服感冒清胶囊
D.肌肉注射青霉素
D [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A 错误;输卵管直接与外界
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B 错误;服用的感冒清胶囊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是
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进入内环境,C 错误;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组织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 2 大层面 5
项原因,如图所示:
1.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 )
A.①氨基酸
B.②尿素
C.③水
D.④红细胞
D [氨基酸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A 正
确;尿素为小分子代谢废物,可以从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血浆,B 正确;
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因此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D 正确。]
2.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
A.HCO-3
B.HPO24-
C.K+和 Ca2+
D.Na+和 Cl-
D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组刘香梅【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教材铺呈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用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内环境,认识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节是内环境稳态以及稳态调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教材提供了插图、表格数据,应充分利用。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三种细胞外液的相互关系2. 渗透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人体的体温总能保持在37℃左右,为什么呢?2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为什么呢?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得内环境相对稳定,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那么什么是内环境?引入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引出本章引出本节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2.体内细胞呢?2.1出示初中实验,静置的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上层是血浆。

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2.2出示图片,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手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是什么?2.3出示图片,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中。

3 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1)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态度观念方面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能力方面通过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体温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

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

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

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

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

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二、探究指导──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实验的准备(1)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①0.1 mol/L NaOH:将4 g NaOH放在1 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 m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

然后定容至1 000 mL。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设计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三、课前预习:(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熟记)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的,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2.内环境的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 、、。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熟记)1.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约90%)、(约7%~9%)、(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物质----各类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_________含量很少(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和。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______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合作探究】导入: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和的交换。

①生活在水中的草履虫,如何获取养料和氧,并排出废物?②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合作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要求:阅读课本P2-3文字及图1-1,思考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2.细胞外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跟踪练习一:写出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备注: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于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合作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要求:阅读课本P4资料分析,完成思考题。

思考:血浆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与组织液、淋巴成分相比有哪些异同?跟踪练习二: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甲状腺激素、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胆固醇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2、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 氨基酸、甲状腺激素B. O2、尿素C. 纤维蛋白原、抗体D. 呼吸酶、血红蛋白规律总结:如何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成分?合作探究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要求:阅读课本P5,讨论分析下列问题:1. 渗透压:体液①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重点内容是概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功能和理化性质。

本节主要说明: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核心概念;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可用概念图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动态联系 ,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材内容丰富 ,安排了“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着力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但本节课内容比拟抽象 ,概念容易混淆。

2教学策略
教师采取问题驱动和直观教学的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问题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构建模型的要素;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 ,得出内环境的概念;通过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的功能。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理解生命系统中相互作用和联系;
②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4教学重、难点
①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

5教学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稳态与环境》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内容。

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我只选择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讲解。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由浅入深,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体液中细胞外液是重点掌握知识,内环境是本节核心内容,包括概念、组成及其三者间的动态联系,但要在掌握细胞外液概念基础上。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处于心态转变时期,相对高一开始更注重学习,但还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逻辑性。

人体内环境知识较抽象,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依据及空间,对延伸和拓展知识要准确、趣味、生活化。

前概念调查反映90%的学生不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对细胞生活的环境,只知道有血浆,不清楚一些生命现象与内环境稳态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说明体液的组成●描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解释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的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教学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自我介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净.【节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排出体外。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
14.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
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体内含有的以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1/3)淋巴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一个人出现水肿,其可能的原因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10.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2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组织液和淋巴中则很少。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液血浆
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无机物:包括水和(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
()11.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2.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B、NaHCO3——H2CO3
[学案]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血清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Fra bibliotek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
2.有机物:
(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
3.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1
4.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
维生素)等。
★分析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液,共同构成人体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内,
组织液分布于之间,
淋巴分布于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
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
?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3
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Na+、Cl-的作用是维持渗透压。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与血浆是等渗溶液。
2.酸碱度:血浆pH:7.35----7.45。由HPO42-、HCO3-维持平衡。
3.温度: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质食物O2CO2细胞内液
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C、NaOH——HClD、NaHCO3——NaCl
1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
4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篇二:第一章必修三生物电子教案
__高二__年级_____生物____学科教学设计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教案篇三: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体内含有的以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1/3)淋巴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