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溶液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前言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次教学都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善,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本学期的初三下册化学教学中,我在教授溶液相关知识时遇到了一些挑战与问题,本反思旨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体验在教授化学溶液相关知识时,我采用了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溶质、溶剂、溶液等概念,并向学生们展示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浓度的计算方法和化学平衡中溶液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化学溶液相关的知识点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混淆,在理解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偏差有些学生对于液体和溶液的概念易混淆,当我在教授化学溶液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甚至不确定液体和溶液的区别,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缺乏实践体验在学校中,很多化学实验都是在教学场地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学生的实践体验相对较少,导致一些化学现象和变化难以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反而使他们的理解更加模糊。

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对于化学溶液相关的知识点缺乏自学的兴趣和能力,只是单纯听课并记笔记,课后很少有自主思考和探究。

改进措施总结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强化基础理论,理解概念应该在教学初期,对于液体、溶液的定义与特点进行强化,明确学生对于化学溶液前置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更好地理解后续知识点。

提高实践操作环节的质量在化学实验环节中,应该加强实验环境更新,提高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同时增强与实际生活中现象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探究知识,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仔细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总结总之,老师们在教授溶液相关知识时,应该以理论基础为主,在实践操作中提供更好的演示,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哎呀,说到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可得好好反思反思啦!我觉得吧,这堂课一开始进行得还算顺利。

我给同学们讲那些溶液形成的原理啊,化学反应啥的,大家好像听得也挺认真。

可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我讲得有点太快啦,那些反应式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也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真的都跟上了。

我本来想着,用一些实验来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可实际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光顾着看实验的热闹,根本没去思考背后的原理。

这可咋办?难道是我引导得不够?也许是实验做得还不够吸引人?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个同学课后跑来问我:“老师,这溶液形成咋这么复杂啊?我感觉我脑袋都要炸啦!”我当时就笑了,说:“同学啊,学习新知识就像爬山,一开始觉得累,爬上去了你就看到好风景啦!” 我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这堂课上,我还发现有的同学一脸迷茫,可能是我讲的方式不对,没让他们明白。

我就想啊,是不是应该多举点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咱们喝的糖水,不就是溶液嘛。

还有啊,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有的同学不敢回答,是不是我太严肃啦?我是不是应该多鼓励鼓励他们,哪怕答错了也没关系。

哎呀呀,这堂课真是让我又喜又忧。

喜的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积极参与的,忧的是可能还有一些同学没搞懂。

我觉得我以后得更灵活一点,多换换教学方法,不能老是一套路走到底。

你们说,我这样反思对不对?我是不是还得再加点好玩的东西进课堂,让同学们像喜欢玩游戏一样喜欢上化学课?也许下次我可以弄个溶液形成的小竞赛,谁答对得多,就给谁奖励,你们觉得咋样?反正这堂课结束后,我是深刻意识到,教学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得不断琢磨,不断改进。

我可不希望同学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我希望他们是真的对化学感兴趣,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你们说,我能做到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反思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反思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反思
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教态自然大方,处理问题很从容。

2.课堂节奏把握很好,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3.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记忆,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
急于否定,尊重学生。

4.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本节课
的核心内容。

不足:
1.在定容这一操作中的俯视和仰视问题处理欠妥,分析的有点复杂,
学生容易混淆。

2.利用公式计算时,忽略了注明是什么微粒。

3.课件中有一道练习题没有呈现出正确的答案。

改进:
1.误差分析中的笔记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打印出来,节约课堂时间。

2.习题中的操作步骤可以由少到多,不要全部呈现出来,要一个层
层递进的过程。

溶液教学反思

溶液教学反思

溶液教学反思溶液教学反思1 说起溶液,同学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溶液随处可见。

那么在本课的开始,我首先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大致的溶液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溶液的相关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溶液》这一单元,第一节一开始,便道出了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学生们可能已经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溶液形成的原理,却是一窍不通。

那么我在讲解溶液的形成时,着重讲解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形成的原理。

在讲解溶液形成的原理时,大部分同学一头雾水,那么此时,我就着重举例,让学生在所举的例子中发现溶液形成的奥秘。

在本节中,还介绍了一个现象—乳化现象,这种现象和溶液的形成颇为类似却又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那么,为了让学生能更简单地区分这两种现象,就要举较多的例子来说明,而且这些例子与生活实际很贴近。

在本节中,最重要的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以及相互转化。

由于还没牵涉到溶解度的概念,所以,在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特别困难,主要是让学生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在本单元的第二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这一节开始了化学中的计算,由于是首次牵涉到化学计算,所以在讲解溶质质量分数这一小节,我着重举例,以使学生能更加快速、更加透彻的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它的计算方法。

在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之后,还要列举一些变式,以让学生融会贯通。

在学生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之后,紧接着是溶液的配制。

由于在溶液的配制中,也需要进行计算,所以,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本小节的内容相得益彰,对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碘酒、石灰水、稀盐酸这个三种溶液的溶质,容易出错;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出对实验本身的兴趣浓厚,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比较薄弱,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它涉及到计算、称量和溶解等多个步骤。

在本次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和操作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错误,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学生在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物质的质量时,对公式的理解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溶液的质量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质量=浓度×体积。

然而,一些学生只知道该公式,而忽略了溶质的摩尔质量对质量的影响。

他们只根据浓度和体积的单位进行计算,而忽略了浓度单位是以物质的摩尔为基础的。

因此,他们在计算时无法正确确定物质的质量,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增加对浓度概念的探讨。

我将重点强调浓度是以物质的摩尔为基础的,强调质量与浓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还会提供更多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其次,学生在称量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准确和粗心大意的问题。

有些学生在称量物质时,没有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具或没有注意读取数字位数,导致称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另外,一些学生也缺乏对实验操作的细致观察和仔细记录的意识。

他们在溶质称量和溶解过程中没有注意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导致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所缺失。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打算在实验前提供更详细的实验指导,包括仔细列出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提供准确度较高的称量器具,并提醒学生注意称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

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便于后续分析和总结。

此外,学生在溶解过程中对溶剂的用量判断不准确。

一些学生在溶解过程中使用的溶剂量过大,导致溶质的质量与目标质量不匹配,进而影响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还有一些学生在溶解过程中没有注意搅拌的时间和强度,导致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进一步影响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准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溶解过程的指导。

我将要求学生在溶解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细节,例如使用适量的溶剂、适度的搅拌时间和强度,并提前对溶液进行准确的酸碱度测试,以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主题三 学生实验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

《主题三 学生实验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溶液浓度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量筒等。

2. 实验试剂:需配制的溶液、基准物质、溶质等。

3. 教学PPT:包含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内容的图片和视频。

4. 小组讨论材料:学生可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发展中与溶液浓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 讲述配制溶液的目的和方法。

2. 任务布置学生预习书本上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分组进行任务。

任务内容:* 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主要仪器,正确选择并进行操作,完成固体溶质溶解和定容等过程;* 了解误差分析,明确实验过程中哪些方面会影响溶液浓度的大小。

3.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强调正确操作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 成果展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实验过程及结果,并讲解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5. 评价与总结(1)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误差的措施。

同时强调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

6. 布置作业(1)熟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加强规范操作训练。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反思物质的量浓度教学反思: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思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精确的定量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误差分析的思维能力。

同时,这也是高中少有的精确实验之一,精确度的问题也会在这一教学实验中体现。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首先讲解实验原理, 再简要介绍操作步骤并分析各步操作的作用, 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讲解操作注意点,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 促使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学生实验巩固实验操作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学生需要记忆的东西过多,在作业反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记不住容量瓶检漏,转移后需要洗涤等操作步骤。

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探索兴趣,缺乏思考,被老师要求强制记忆的东西较多。

然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上面几点问题,在听了我校高一年级老师的关于这堂课的教学之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首先是关于导课的问题,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引入。

初中学生学习过质量分数的概念,也学习过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但是液体的物质的量取我们一般不会选用去称取质量,而是量取体积。

那么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试验时就没办法进行定量的分析。

所以我们需要新的物理量,需要去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样可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是被动的去接收学习。

在导课之后,很多教师就直接开始介绍容量瓶的使用,检漏等操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实在初中学生学过溶液的配制,可以让学生利用初中的知识来思考讨论100ml 1.00mol/l nacl的配制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

溶液配制的教学反思

溶液配制的教学反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溶液配制”教学反思
沩山中学陈应强“溶液配制”本人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主线,逐步实现教学过程,其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我的做法如下:
(一)、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要想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即要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二)、基本步骤
(1)、计算各量,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变形,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两个已知条件);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称量溶质一般为固体,用托物天平称量
量取溶剂一般为水,利用体积=质量÷密度,用量筒量其体积
(3)、溶解利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4)、保存备用
(三)、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析:操作过程中哪些错误操作会使得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1)、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实就是在容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溶质
的质量减小了
称量溶质时滤纸上沾有少量食盐,溶解在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减小
称量溶质时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如果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称量物体的质量偏小称量溶质时读游码的时候不是读的左边而是右边,当读右边的时候称量物体的质量也会偏小
(2)、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还可以是在容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溶剂的质量增加了
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可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九年级下册《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主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适合对象:九年级目标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天平、量筒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能够独立的完成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只是对配制实验的操作流程是第一次接触。

本节课对学生而言重点要解决误差分析,以及配制溶液的步骤。

3.教材分析本节课隶属于第九单元最后一节,在此之前教材内容已经涉及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在课题三溶液的浓度介绍了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以及溶液的稀释问题,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点拨,自主分析,能够说出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用品及注意事项。

2.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能够归纳分析配制过程中常见的误差。

3.通过学习配制溶液,初步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定量计算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难点】误差分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讲述】在实际生活中或在实验室里,经常用到一些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医药上所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在农业上常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喷洒农药时,浓度太低,起不到杀虫的效果,浓度过高又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可见,配置溶液在医药、农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分析实验步骤【实验目的】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问题1】1.需要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什么?用到哪些仪器?【学生】积极回答:1.3g氯化钠,47g水(即:47mL水)2.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完成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我们的教学科研意识,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大家应该将教学反思备好,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溶液一单元教案反思

初中溶液一单元教案反思

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一单元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反思,我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首先,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片等,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溶液的概念,从而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溶液的特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如溶解实验、溶液的配制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的学习,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并通过举例、画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溶液的微观机制理解不深。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溶液微观机制的讲解,如溶液的稳定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讲解和示范,并安排更多的实验操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溶液应用的讲解,如溶液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实用性认识。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溶液的配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室、玻璃仪器和药品。

2.黑板、彩笔和相关教学媒体。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溶液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猜测溶液的成分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定义简单介绍溶液的定义: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浓度计算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可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如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3)溶液的配制方法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和浓度法。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一种指定浓度的溶液。

老师提供相关实验操作指导和示范,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5.讨论与总结学生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些指定浓度的溶液,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溶液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初中溶液稀释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溶液稀释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溶液稀释教案教学反思首先,我觉得在溶液稀释的教学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掌握了溶液稀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了溶液稀释的含义,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溶液稀释就是增加溶剂的过程,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

我觉得这一点的教学是成功的,因为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能够正确地应用这个概念。

其次,我感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准备了多种浓度的溶液,让学生亲自进行稀释操作,通过实践,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溶液稀释的过程和技巧。

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有效,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我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总的来说,我在溶液稀释的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稀释的知识。

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努力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教学反思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教学反思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一、本节课的优点:1.教师授课各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完成了实验活动的目标。

并且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并在完成实验之后集体进行总结。

2.课堂气氛良好,大部分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中表现出很好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学生基本掌握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3.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将教材中的实验2——用质量分数6%的NaCl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临时取消,而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做就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1——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那么学生对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掌握的更好。

二、教学中的不足:1.教师在实验前包办的太多,几乎是将实验讲了才让学生动手操作,此处可以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出该实验的步骤。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不到位。

3.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没有严格要求,监控不力。

在课堂中表现出学生对实验的陌生,并且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不规范。

三、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不够好,如不能自如地应用物理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天平不会调节平衡,游码不会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不会使用胶头滴管,不能正确的读数,溶解过程中不会正确使用玻璃棒,缺乏耐心等。

3.分析能力较弱。

实验探究报告中的最后一题“分析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小于实验要求的浓度,分析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哪些?”从上交的作业中反应出学生的分析得不够深入,甚至有些学生不会分析。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5篇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5篇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5篇1.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篇一我觉得在本节课设计上的成功之处是: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

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现“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理念,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学以“问题—实验探究—结论—应用”为结构,引领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展开实验探究,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主线,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运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动画展示洗涤剂去污原理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乳化现象的本质。

当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初三下册化学溶液教学反思篇二本周我们完成了一测前的最后一个单元《溶液》,学习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浓度》。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有实验的知识理解和接受都比较容易。

对于抽象一点的或者计算量大一点的,接收比较慢。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溶液的浓度》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案与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案与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通过新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

1.按配制溶液的步骤配制一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在实验中探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实验的乐趣。

2.通过自己的努力配制好一瓶溶液使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蒸馏水。

合作探究探究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提出问题怎样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了解配制溶液的操作。

探究实验【实验活动】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计算: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水的质量为50g-3g=47g,利用密度公式将水的质量转化为体积47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g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47mL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3%=m×6%,m=25g,溶液的体积为25g1.04g/cm3≈24mL;水的质量为50g-25g=25g,即25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24mL氯化钠溶液和25mL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归纳总结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或混匀;④装瓶贴标签。

溶液的配制 反思

溶液的配制 反思

☆基本信息题目《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作者及工作单位张建东山西省中阳县第一中学☆反思要求:1.学完本门学科课程后,选择本课程相关模块的某一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中要体现自己学习前后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不少于400字)。

2.简单描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3.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4.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5.反思自己在学完本门学科课程后对该节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有哪些理念、方式或方法上的改变?《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反思中阳一中张建东这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核心价值内容是:初步了解科研的步骤,理论指导——实际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做实验应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并要节约实验用品的意识等。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那么如何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呢?学生回答预习情况。

提问并讲解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具体操作步骤有哪些呢?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1) 称量固体质量例如称量一定量的NaCl,如何称量?为什么要在天平两个托盘放两块大小相同的纸?2)溶解……学生活动学生具体操作,老师指导:例如,学生在做溶解的操作时,用力太大就会将烧瓶搅碎了,所以老师要强调搅拌是玻璃棒不要碰住杯壁和杯底。

师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及实验误差: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说明自己认为自己的实验操作哪些地方时成功的,哪些地方不足,有哪些疑问等等。

然后老师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想到的地方,实验操作中需要改进之处。

实验教学功能的体现:1.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主题三学生实验二溶液的稀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通用类

《主题三学生实验二溶液的稀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通用类

《溶液的稀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稀释的概念,掌握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正确地测量溶液的浓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溶质的质量不变原理。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的误差控制和数据分析,以及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试剂瓶等。

2. 准备实验试剂:已知浓度的溶液、水、待测浓度的试剂。

3. 准备教案、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4. 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5. 确定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安全、卫生、舒适。

6. 通知学生实验时间和地点,确保所有学生按时到达实验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将已知浓度的溶液倒入实验容器中,加入适量待测浓度的试剂,确保充分混合。

2. 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或试剂,测定混合后的溶液浓度。

3. 记录实验数据在表格中,包括试剂体积、溶液体积、混合后溶液体积等。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向学生解释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同时,也会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流程和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操作,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实验室工作人员咨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溶液稀释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稀释的目的和方法。

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如:溶液稀释时浓度如何变化?稀释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液稀释的过程,了解稀释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方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进行溶液的稀释?在稀释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可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过程变为枯燥无的单纯知识传授,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本节课是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定量实验。

提供这样一个实验情景,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会操作方法上,而还要能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的不同,帮助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定性转入定量,从而学会具备解决其他定量实验的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分析教材与学生情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个教学内容从难度和定量实验的特征上,适合作为学生初次接触定量实验的素材。

学生初中掌握了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可以作为一个迁移知识,而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后,这个相对较直接的实验原理,学生也比较容易感知到。

同时这个实验中要确定的量以及计量关系比较明确,还能够通过围绕如何精确测定,展开对定量实验区别与定性实验的不同层次的讨论。

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对整个实验难点分析是重中之重,在此进行探讨。

(1)从化学定量实验思维来看:难点——学生能否认识到定量的依据是公式;(2)从实现实验原理操作来看:难点——如何确定溶液体积;(3)从定量实验特征实现来看:难点——如何精确而方便的确定溶液体积;(4)从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来看:难点——引导学生为什么需要步骤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步骤;通过教学设计中适当运用情景设置来化解这些教学中的难点,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教学素材。

1、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类比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配制,来破解难点(1),在类比过程中,不能仅落在步骤上,而是要提取出这些步骤所实现的原理,从而让学生形成原理来源于定义式的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后记
这是我在白云中学上的第一节化学课,属实验课,配置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去备课,于是我模仿了她的将实验与生活联系的方法在导入时联系了学生生活中的类似配液的操作。

听了老师的课才发现,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联系学生初中的配置一定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初中用质量分数来表征溶液中溶质的量的多少,高中呢,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来表征,这是新的知识。

进而也可以由精度要求不同,仪器不同,溶质的计算方法不同步骤不同来开展这对比讲解。

这个方法比单纯的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更有益于学生理解仪器和精度的不同。

接着是介绍容量瓶,考虑到学生之前做过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我提到了分液漏斗的检漏,在讲课时有学生还自己回忆到分液漏斗下方的活塞要检查两个方向,自然就得出容量瓶也要讲瓶塞转180度再检漏,但上平行课的时候就有学生无法一下子理解过来,所以我自然地让他们回忆了分液漏斗的检漏。

对于容量瓶的使用中要使容量瓶溶剂大于或等于欲配置溶液体积,我认为可用90mL溶液的配置来进行设问。

但在我上完课后观摩指导老师的课时,我发现她采用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设了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如果要配置200mL溶液呢,采用一个250mL容量瓶还是2个100mL容量瓶,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用2个100mL容量瓶,而没考虑到两次配液会造成更大的误差。

老师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利用好这个冲突,展开误差的累计的和容量瓶的规格选用的知识教授,实在是太妙了。

容量瓶的介绍不应该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听了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可以将容量瓶的介绍放到转移的步骤来讲,即用到容量瓶的时候讲。

而检漏老师则是很灵活地放到了摇匀时发现漏水的处理处讲。

摇匀时才发现容量瓶漏水,要重新实验,所以检漏的必要性很自然地被强化了。

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演示实验,但是没有利用好实验时的空隙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尤其是溶解和洗涤时的用水的注意事项。

溶解时用的是适量水,适量这个词是很关键的,既要保证溶解得快,也要保证不能太多。

由于备课时没有意识到这个字眼的重要性,我没有进行展开分析。

洗涤时用的是少量水,少量也是需要强调的字眼。

这个小细节就体现出自己备课并没有详细的剖析实验步骤的缺点了,所以讲完实验后,学生还是会犯溶解加水过多的错误。

此外,对于实验步骤的强化我做的只是让学生课本的图下面把相应步骤补充完整,并没有让学生将实验步骤中的诸如适量,少量,2-3次,1-2cm等次圈出来,而老师在上课时都采用了这些强化的方法,并走下讲台反复强调(用粤语),并在学生实验开始前提及高二要进行操作考试,并布置了做完定容要将溶液给老师检查了才进行摇匀,听到此话,我就像是醍醐灌顶,又一次感叹老师的教育智慧,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质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午上实验两个班都有打烂容量瓶或者玻璃棒的情况,下午上课前老师是进行了实验仪器保管的教育,不是指责粗心,而是很人性化地说为了让其他班的同学有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不要打破仪器。

学生实验结束之后的小结点评也是实验课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是要指出操作错误和误差分析。

但是我由于没有掌握好时间,有一个班的小结之后只留了一道仰视俯视的误差分析思考题。

而老师上课时在实验讲解部分介绍得很仔细,但由于做好了实验质量把关,学生的实验时间不长,做得很顺利,最后她还有时间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因此,一节好的实验可以一定要保证到学生的实验质量,前提是你把实验的步骤讲透并强化好,让学生很清晰地知道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
原因,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很顺利地把实验做好,并留给老师时间来进行实验小结和点评。

通过这次的备课,上课,听课,总结,我收获实在是很大很大,总结经验和教训如下:
1.备课时要将工作做细:要仔细掂量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话,要充分挖掘学生已经有的知识,这个我花心思做了,专研了很多教案也思考了教学知识的国度连接,但还很不够,这次暴露出来的是对初中知识不熟悉,很感概以前的时间都用来干嘛了)肖老师强调我们写详案也是这个原因。

只有教学经验丰富才有资格不备详案,但是学生在变,我以后就算教了很多年也绝不会偷懒的,要将备课做好!
2.上课时要将知识强化:这是作为新老师很缺乏的。

其实听了那么多节指导老师的课,我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强化的方法了,如果是概念的话,是进行练习和辨析,公式是要学生将文字公式写在旁边加联系巩固,对于一些步骤类的或者是概念的知识点,则要让学生把关键词或句子画出来,如果是常考考点,还要让学生读多几遍。

可是我课是听了,却没能很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课里面。

强化方面老师做的很有特色的还有一点,走到学生中用粤语的一些幽默话语进行强调,进而用会普通话反复强调两次。

当然还可以在课件和板书方面来进行强化,课件中用有色的或者小动画(我就有很多小动画图标,但大部分都起了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了,此点自己要强烈反省)将关键的字或注意事项标出,板书则是着重板出在要学生做好笔记的归纳性的知识。

3.听课不是机械地记录,而是智慧地吸收:在云中指导老师真的很好,给我很大的自由备课和上课,上完课之后给我修改意见再让我上一节平行课,这是我进行调整和“赎罪”的机会,然后才是去听她的课来学习一些更好的处理方式。

在水荫路校区时,我听了很多的课,由于练过速记,真的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了,写听课记录是完完全全写了,造成工作簿的听课记录纸不够写。

现在想想是很愚蠢的做法。

听课不是盲目地把知道老师的话记录下来,而是要看老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处理教学顺序,如何进行强化,如何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进度,并吸纳好的类比的例子和练习题等等。

4.总结与反思一定要及时做好:总结的第一步是写教学后记,回忆上课的情景,充分挖掘自己备课和上课的优缺点,做出科学评价。

然后是结合指导老师的课进行学习,当然就像我们不能全盘西化一样,作为一个实习生,不可以完全照搬老师的讲课再去给学生上课,而是吸取指导老师的优点在进行教案设计(如果上完课了就是进行教案的修改调整)。

这样才有益于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很遗憾,我现在才发现,以前总是把时间浪费在盲目的备课上,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所以常犯的错误如强化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的缺点,还是继续犯。

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时间一溜烟地走了,没有机会讲新课了,所以,所以,告诫后来人,总结与反思一定要及时做好,要不然就是教育界的“重犯”了。

祖国的花朵交到我们的手中,作为准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