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坚持家校社协同。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5. 坚持分层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分层分类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自觉的法治意识,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成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4)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5)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一、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通过德育,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二、德育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德育工作:1.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
2.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3.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精神。
4.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5.环境教育: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三、德育方法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开展德育工作:1.教育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播、校刊校报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情感渗透: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
3.实践体验: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4.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师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四、德育评价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1.学校评价:学校将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德育评价,了解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家长评价:学校将定期进行家长调查,了解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3.社会评价:学校将关注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学校将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会议,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将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德育指导,提高家庭德育水平。
2023年中小学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中小学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二是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
3、促进三个提高: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落实四项工作:⑴学校管理规范化。
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⑶提高教学质量。
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一)德育工作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各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通过学习、落实、评议、评奖等步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学校分别与“十一”、“元旦”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文明小学生”标志。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⑴学校少先队要有计划,各班要积极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活动。
⑶十一、元旦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5、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
6、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
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向管理要质量。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做到条例化,制度化,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2、加强常规制度检查落实,做好档案管理。
3、教学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做好记录。
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5篇)
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5篇)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管教并重、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城口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为契机,以“根本扭转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校貌、打造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立足本校的实际,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健康的身心教育、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切入点;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注重管理过程的细化、管理内容的精化、管理结果的量化,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德育工作团队培训和管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
二、工作目标1、一个总目标:促进全校师生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位教职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两个分目标:加强全员管理的体系建设,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进一步完善德育队伍的考核、督查制度,调动德育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力推进德困生和学困生的帮扶工作。
3、两大板块、四个阶段目标: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让全体教师成为遵纪守法、健康生活、真正能为人师表的城中教师。
学生德育目标:初一、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进一步规范行为行为习惯,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学生发展教育为核心,以提升情操、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中心,以健全心理迎考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向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
三、主要抓好的六项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1、加强政教处内部建设,首先明确处室人员的分工,第二对处室人员的要有明确纪律要求,让政教处成为全校德育的典范。
2、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继续坚持“以会代训”的制度,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与评价方案,公正、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班主任队伍。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规则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等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 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德育实施1. 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2.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育人: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作用。
4.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五、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德育成果。
2. 强化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六、组织保障1. 加强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美德和风度。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教育为主,预防为主。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
同时,应该注重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源头上进行干预和引导。
2. 个性化和多元化。
学生是不同的,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德育方案。
3. 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和实践。
德育工作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行动。
4. 责任分明,合力推进。
德育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 品德教育。
通过讲堂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
2. 社交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等社交能力和精神。
3. 学业教育。
以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能力。
4. 生命教育。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积极进取的精神。
5. 文化教育。
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6. 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德育工作的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制定计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人员资源,制定年度、学期或者月度的德育工作计划。
2. 明确目标。
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为实施工作提供指导。
3. 组织开展活动。
根据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汇演、户外拓展等。
4. 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及时纠正不足和改进不足之处。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具体内容:(1)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
(3)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巩固和提升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具体内容:(1)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
(2)进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
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德育目标及内容1.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 深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增强国家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具体内容:(1)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德育教学方法与措施1. 结合学科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德育教育。
2. 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热情。
3. 加强家校合作,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德育评价与反馈1. 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从学生的道德行为、课堂表现、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德育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
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一)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第三节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
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
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
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
三、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_
【考点1】德育的任务
德育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考点2】德育的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考点3】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
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使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具有集体荣誉感。
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特点,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善意待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老实、埋头苦干等优良品质。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7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7篇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目标(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积极推行“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1.加强道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评选各类先进,以点带面,继续推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建设,使广大同学明确道德规范,培养道德行为,增强道德修养,学会道德评价。
2.加强法制纪律安全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做到制度化、阵地化、社会化,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完成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增强育人氛围。
5.在各项德育活动中争先创优,争取优秀成绩。
三、主要措施(一)从常规管理入手,全面推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1、学习并落实规范和守则,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做到:平时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欺侮弱小学生,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学,不乱抛果壳纸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戴首饰,不吸烟喝酒,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不看不听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远离网吧。
在同学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规范检查自身和班内、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意见。
提出具体措施,对普通性问题学校组织集中整顿,同时,树立文明行为示范学生、示范班等榜样,起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监督检查评比机制,平时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文明监督岗,进行值勤,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每日的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检查,评选“卫生红旗班”3、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经常与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制副校长联系,聘请有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报告,组织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
中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5篇)
中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四、具体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____《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四)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教导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要求,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摆在首位,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6. 坚持依法治教。
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国中小学应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健康心理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团结友善、敬老尊贤等优良品质。
(2)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3)健康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法治观念,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备法治素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引言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实施方案,帮助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道德、法律、社会公德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包括自律、勤奋、团结、守纪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是常用的德育内容与方法:1. 德育内容1.1 道德知识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教育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醒学生正确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如国际友人、社会名人等。
1.2 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如班级组织的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合作能力。
1.3 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如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等。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整理书包、爱护校园环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德育方法2.1 示范引导法•教师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对象。
•组织学生观摩、模仿、学习品德高尚的榜样人物。
2.2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真实的社会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道德决策和行为表达。
2.3 亲子教育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推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德育成果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评价应本着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概述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本指南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内容1. 道德教育:1.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2 传授传统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2. 心理教育:2.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自身心理问题;2.2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2.3 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社会实践:3.1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2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3.3 发展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德育管理:4.1 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4.2 加强德育巡查和评估,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4.3 建立学生的行为档案,记录学生的品德表现。
四、德育实施方法1. 教育引导:1.1 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1.2 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1.3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2. 规范引导:2.1 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引导;2.2 加强学校纪律教育,建立严格的纪律执行机制;2.3 健全学生奖惩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3. 实践体验:3.1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2 创设德育实践平台,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3.3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与反思。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第一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总体目标与原则一、总体目标本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具备以下德育素养: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3. 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尊重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具有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4.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5.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工作原则1. 系统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涵盖中小学生的全学段,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针对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协同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5.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6. 持续性原则:德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指南内容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一、主要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国家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
- 开展国家安全、国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 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与内容小学德育目标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
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
(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2、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3、心理素质目标。
(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
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
(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
(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
(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4、思想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
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
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智并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精心组织,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升华青少年学生精神品格各学校要结合课程学习,培养国家意识,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培养文化认同,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
(三)持之以恒,加强以校风建设为重点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注重与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式和内容,以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为重点,使德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全员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强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
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全面结合,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中小学2024年班级德育活动计划(七篇)
中小学2024年班级德育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进一步____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开展不同课型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班队设计课,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特别是开学之初,班主任要靠上抓,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
在班级要开展自评、组评、师评等活动,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建立“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
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
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
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
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
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
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
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
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
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
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掉队生”再度分化,出现“问题学生”,甚至辍学失学现象以及其他严重违纪现象。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我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中小学处于相同的学习、生活空间,作息时间也基本一致。
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由郭校长统一领导。
这些为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下面分别从德育体系、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1、加强中小学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有特点。
这就决定了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教育阶段应有各自的教育内容。
但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系统论告诉我们: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只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这就要求我校德育工作要对不同阶段的德育进行全面的规划,各阶段的德育既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内容,又要考虑到中小学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便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改变过去那种“你敲你的锣,我擂我的鼓”的现象,加强初中部与小学部之间的沟通,建立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2、系统设计德育目标,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
德育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素质的规格、标准,是德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制约着德育各方面的工作。
我校初中部和小学部是各具独立性又密切联系的教育整体,可以根据整体性原则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组合。
建立一体化的德育目标,大体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纪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在实施中需明确中小学各应达到的程度。
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以“我是中国人”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小学以培养小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一代小公民为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中学以培养中学生成为肩负历史使命又有民族意识和为国效劳好思想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
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爱的情感逐步升华到中学的民族意识、历史使命、祖国前途上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
在道德法纪教育方面,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定势,中学则偏重于认知和评价,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的能力。
在心理教育方面,着重从悦已、焦虑、交往和情感四个方面开展探索,让学生以崭新的自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按照重点性、层次性、阶段循环性、整体性的原则,应配置各分段的德育内容重点。
如小学六年级重点是:在坚持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与民主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以热爱祖国为动力的学习理想及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教育。
初中一年级重点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做好中小衔接,进一步奠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操作的。
但要转变观念,讲求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1、遵循学生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
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
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
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
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
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
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
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
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