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七版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 食管(总)
【影像学表现】
1.早期食管癌:食管粘膜皱襞迂曲、中断,可见单发或 多发小龛影,局限性充盈缺损,局限性管壁僵硬,钡流速度 减缓或一过性滞留等,均系可疑征象,须进一步作食管镜与 脱落细胞检查。 2.中、晚期食管癌:粘膜皱襞破坏,充盈缺损,管壁僵 硬,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及软组织肿块等。 (1)蕈伞型:以肿瘤向腔内生长为主,呈不规则或菜花 状充盈缺损与偏心性管腔狭窄僵硬,肿瘤区与正常食管分界 清楚,狭窄上方食管扩张。 (2)浸润型:以环形狭窄为主要特点。有时呈漏斗状狭 窄,病变范围短,管壁僵硬,肿瘤区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 上段食管明显扩张。 (3)溃疡型:以长条扁平龛影为主,周围隆起,粘膜皱 襞破坏,管壁僵硬,扩张度差,无明显梗阻。 (4)增生型:病变范围一般较大,管腔内可见显著的充 盈缺损,使管腔闭塞,病变上方食管扩张。X线上见梭形软 组织肿块影。
[食管静脉曲张]
钡餐示食管中 下段串珠状或 蚯蚓状充盈缺 损。
食管静脉曲张
虚线样改变
食管静脉曲张
串珠征
食管静脉曲张
串珠征
食管癌
食管癌X线表现:
1、粘膜破坏 2、管壁僵硬 3、管腔狭窄 4、腔内充盈缺损 5、不规则龛影。
早期食管癌
A B C
食管癌
食 管 中 段 癌
食管癌(蕈伞型)。食管中上 段主动脉水平管腔内有不规则 的菜花状充盈缺损,粘膜破坏。 并有不规则溃疡。
食管癌(溃疡型)。食管前壁见 一腔内扁平龛影,边缘不规则, 周围有不规则的结节状透亮带, 正常粘膜在龛影邻近处中断。
[鉴别诊断] 食管静脉曲张应与中或下段增殖型食管癌鉴别 (l)食管增殖型癌皇息肉状或分叶状充盈缺损,管 壁僵硬,不能扩张,病变范围短并与正常食管分界 清楚。 (2)食管静脉曲张呈广泛的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 缺损,管壁凹凸不平,柔软可扩张。 (3)钡剂检查:食管增殖型癌钡剂通过狭窄段受 阻,其上端食管扩张;食管静脉曲张钡剂通过食管 延缓,无梗阻。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 肺肿瘤
【影像学X线表现】
1. 2. 3. 4.
5. 6. 7.
8.
肿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甚均 匀,边缘不清,极易误诊。 肿瘤早期,瘤体较小,亦可呈小结节状。此阶段难以确认。 若随访结节进行性增大有可能识别。 肿体直径达1~2cm者,边缘多清楚,分叶可不明显,甚至部 分边缘欠清。积极进行多项检查可能确诊。 肿体直径大于3cm者则呈边缘清楚之肿块,密度均匀,无钙 化,呈分叶状。分叶征虽非肺癌独有,但仍不失为有价值之 征象。 肿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毛糙状,以腺癌多见。 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 但也可见壁薄似囊肿者。 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 等。 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 亦可不同型
肺转移瘤
肺转移瘤
【细支气管肺泡癌】
.
【两肺血行性转移癌】
原发灶来自肾上腺, 胸片示两侧肺野分布 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影,边界清晰。
【两肺淋巴性转移癌】
胸片:两侧肺门淋巴 结肿大,肺纹理增强, 伴有大量的细条影及 小点结节阴影。
两肺血行性 转移癌。原 发灶来自肾 上腺,胸片 示两侧肺野 分布多个大 小不等的结 节影,边界 清晰。
【影像学X线表现】
{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以癌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多见于胃癌和乳腺癌 淋巴结增大轻微者识别困难。 此外,若肺部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合并淋巴 结炎症性病变着,虽能确定淋巴结增大,但定性 困难。 癌性淋巴管炎为肿瘤在淋巴管内生长,而肺内 淋巴管主要位于小叶中心、小叶间隔。自肺门向 外呈放射状不规则索条状阴影,沿索条影可见细 微的小串珠状致密阴影。
医学影像学总论【41页】
泌尿系统水成像(MRU)
— 15 —
椎管造影(MRM),示神经鞘膜囊肿
内耳造影
— 16 —
4. 直接获取多方位断层图像
横断面
冠状面
矢状面
— 17 —
5. 具有高的组织分辨力
——脂肪抑制像
鉴别脂肪组织
自由水为高信号
特点
脂肪为低信号
将脂肪成分的高信号抑制下去,突出病变信号
— 18 —
6. 受流动效应影响
Ø T2越短,信号越弱(如骨皮质) Ø T2越长,信号越强(如脑脊液)
T1WI
信号强=亮 信号弱=暗
T2WI
— 11 —
3. 具有多种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具体的成像参数不同,图像不同 (重T2WI: MR 水成像)
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好 反转恢复(IR)序列:短反转时间(TI)的IR,抑制脂
彩色编码的FA图
神经束成像图
胼 胝 体
— 26 —
胶质母细胞瘤
纤维样结构
放射冠
胼胝体
胼胝体
肿瘤区呈纤维破坏 表现型表现,提示 为高度恶性肿瘤, 符合胶母细胞瘤。
瘤周水肿区呈纤维 束浸润型表现,提 示有较大量瘤细胞 浸润,符合胶母细 胞瘤。
上纵束
彩色编码的FA图
上纵束
神经束成像图
在彩色编码的FA图和神经束成像图上,肿瘤区神经束完全破坏, 瘤周水肿区显示神经束侵润征象,符合胶母细胞瘤的诊断。
— 4—
宏
观
磁
M=0
化
矢
量
组入 织主 质磁 子场 的前 核后 磁人 状体 态
— 5—
射频脉冲(RF)激发前后磁化矢量变化过程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骨骼系统四精品PPT课件
退行性骨关节病
多见于中、老年。起病缓慢。如 有特殊局部原发病因着,发病年龄可早, 一般常以某一关节,一对关节或一组关节 出现出现症状,表现为病变部位钝痛、刺 痛,关节活动受限。一般没有关节肿胀和 强直现象。好发于髋、膝、脊柱和指间关 节,通常无全身症状。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影像学表现
1、在长骨中溶骨性转移好发于骨干部或近骨干的干骺部。 在松质骨内产生多发或单发的虫蚀样骨质破坏区。随着 病变的进展,破坏区扩大融合,呈大片骨质溶解,骨皮 质亦可被破坏,一般无骨膜增生和周围软组织被侵入。 肾癌的长骨转移,破坏区较完整,有时有轻度膨胀现象, 是其特征。常合并病理骨折。
2、在椎骨内,溶骨性转移易引起椎体的广泛破坏,产生 明显的楔形变,但椎间隙常无明显改变。
3、成骨性转移通常来自前列腺癌,我国鼻咽淋巴上皮癌 亦常见,也可见于生长较慢的乳腺癌,但后者常伴有破 坏区。转移多出现在骨盆及腰椎松质骨内,一般多发, 呈边界不很清楚的结节状、片状或索状致密影,骨皮质 一般完整。40-50岁以上的患者呈恶性骨肿瘤征象,应 多考虑转移瘤。
4、骨肉瘤一般不侵犯关节,在骨骺板未愈合前,肉瘤为软骨所阻, 不侵及骨骺。
5、分化成熟的肉瘤新骨形成明显,骨质破坏较少,成为以骨质增 生为主的成骨型骨肉瘤,其恶性程度一般较低,生长较缓慢。
6、分化原始的肉瘤新骨生长很少,骨质破坏显著,成为以破骨为 主的溶骨型骨肉瘤,其恶性程度一般较高,生长较迅速。实际上, 多数病例为两者的混合型.
▪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例骨折 ▪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 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 病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新生骨不被破坏
▪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 块其边缘清楚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肺肿瘤课件
诊断准确性: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与肿瘤类 型、分期、位置等因素有关
02
诊断标准: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进行 综合判断
04
诊断流程: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临床症状等
06
诊断意义:影像学诊断是肺肿瘤诊断的重要 依据,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肺肿瘤的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等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 预后评估:根据分期、肿瘤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根据分期和预后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预后管理:定期复查,监测肿瘤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存质量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监测肿瘤变化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减轻患 者心理压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 入,提高免疫力
康复锻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 定合适的康复锻炼计划,提高生活 质量。
心理支持:提供心 理辅导,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
康复计划: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 包括运动、饮食、 睡眠等方面
原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进行代谢显像 优点:能够同时获得解剖和功能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适应症:肺癌、淋巴瘤等肿瘤的诊断和分期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检查后需要多喝水,以加速放射性物质的排出
Part Four
良性肺肿瘤:通常无钙化或 钙化较少,钙化形态规则
恶性肺肿瘤:通常表现为不 规则形,边缘不规则,密度 不均匀,有毛刺或分叶
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在肺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精准诊断: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定量分析等技术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肠道系统ppt课件
肠道系统
.
1
.
2
.
3
.
4
.
5一、肠结核.Fra bibliotek.6
【病因病理】 多继发肺结核,好发青壮年。
【临床表现】
慢性起病,长期低热,有腹痛、 腹泻、消瘦、乏力等症状。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病理分 为溃疡型和增殖型。
增生型结核在右下腹在右下腹 可扪及肿块。
.
7
【钡剂造影表现】 ❖ 以钡餐检查为主,辅以钡灌肠检查
❖ a、小肠完全性肠梗阻 ❖ b、小肠不全性肠梗阻 ❖ c、无肠梗阻 ❖ (2)小肠肠梗阻的部位 ❖ a、高位肠梗阻 ❖ b、低位肠梗阻 ❖ (3)确定肠梗阻的类型:机械性或绞窄性 ❖ (4)肠梗阻的原因
.
37
单纯性肠梗阻X线表现
.
38
单纯性肠梗阻X线表现
.
39
绞榨性肠梗阻X线表现
❖ (1)嵌顿的肠曲呈“C”字形,位置固定 ❖ (2)假肿瘤征。空、回肠换位征,香蕉征 ❖ (3)梗阻近端肠管内有大量液体及液平 ❖ (4)腹腔内游离气体 ❖ (5)结肠内从无气到有气过渡
3、粘膜破坏消失或息肉状充盈缺损。
4、盲肠以狭窄缩短为主,管腔边缘不规则,严重者盲肠可完全不 充盈。
5、回盲瓣常受侵犯,是盲肠内侧. 壁凹陷变形。
11
增殖型肠结核
❖ 盲肠、升结肠狭窄, 僵直、短缩,腔内见的 充盈缺损。回盲瓣及末 断回肠均受累。
.
12
小肠肠结核
.
13
.
14
二、结肠息肉
.
.
15
【病因病理】
结肠息肉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多属单发,也可多发,甚至 许多息肉广泛累及结肠和小肠,称 为息肉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因素, 恶变机会也多。
医学影像学总论- 2014
三、X线检查方法
自然对比
三、X线检查方法
工人对比
三、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用于实时或动态观察 X线摄影(radiography): 用于记录病变特征和空间定位
食管钡餐造影透视
摄影:胸片
透视:心脏搏动
心血管造影透视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体层容积成像
X线机(整机)
X线机(乳腺机)
控制台
CR显示器、影像板
CR的影像板及读取器
DR设备
数字减影血管(DSA成像性能
根据用途有不同的机型 胶片作为载体;胶片管理有诸多不便 空间分辨力较高 密度分辨力较低 图像的灰度不可调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 属于传统血管造影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 用于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专用数字化设备 • 使用数字减影方法除去与血管重叠的骨和软组织,仅保留清 晰的血管。
DSA原理示意图
三、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图像形成的基础
自然对比
称为平片(plain film)
人工对比(对比剂)
称X线造影检查(contrast examination)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基于什么原理?
△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
△ 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自然状态下的差异(固有的)
病变状态下的差异(构成疾病诊断的原理)
影像密度
人体组织结构X线像上依密度不同而分三大类:
1 高密度:骨、钙化.
2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 体液等. 3 低密度:脂肪、气体等.
医学影像学名解总结(第7版)
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
平片:依靠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的摄影图像,常称之为平片。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对比剂:人工对比引入的物质。
原称造影剂。
体素: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像素:将扫面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图像单元,称之为像素。
CT值: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间接反映被检测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
对比增强:(CE)检查时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再进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增强检察。
超声(ultrasound):指物体(声源)的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所产生的超过人儿听觉范围的声波。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
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值的差异。
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值的差异。
衰减(attenuation):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声能逐渐减少. 声影:(acoustic shadow)超声通过液体时几乎无衰减,而通过骨质或钙质时,则明显衰减,致其后方回升减弱,乃至消失而形成声影。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指超声遇到运动的介质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即产生频移现象。
机械指数:(MI)指超声在弛张期负压峰值与换能器中心频率的平方根之比值。
热指数:(TI)实际照射到某声学界面所产生的温升与使其升高1℃超声能量比值。
肺野:(lung field)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影像影像学总论,第七版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X线 1%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热能 99%
(二)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范围 为0.0006—50nm。目前X线诊断常用的X线 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时)。在电磁辐射谱中,居γ射线与 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肉 眼看不见。
穿透性特点:
波长越短 物质密度越低 物质厚度越薄
穿透性愈大 愈易穿透 愈易穿透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 酸钙等),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 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 成波长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 。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 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 银中的银离子(Ag+ )被还原成金属银(Ag) ,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 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及 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 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 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感光效应是X 线成像的基础。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 然被阻止时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必须 具备3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3、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具体说,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 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总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重点教材
按照第七版教材的页码。
补充:1、结核病分类标准。
P1212、肺脓肿的诊断与鉴别。
P1203、肝细胞癌的诊断依据.P1864、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P1995、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影像学表现(阳性结石)P2276、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P2307、Colles骨折P2878、骨巨细胞瘤P2989、骨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1、X线的成像原理: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放射治疗、放射防护)人体组织结构之间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2.(1)体素和象素:CT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图像。
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象素。
象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
象素是一个二维的概念,体素是一个三维的概念。
(2)矩阵: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将受检层面分割为无数小立方体.这些小立方体就是体素。
当图像面积为一固定值时,象素尺寸越小,组成CT图像矩阵越大,图像清晰度越高。
反之亦然。
(3)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指在图像中可辨认的相邻物体空间几何尺寸的最小极限,即对影像细微结构的分辨力。
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前提下,显示待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
(4)密度分辨率:又称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辨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
CT的密度分辨力较普通X线高10~20倍。
(5)CT值:X线穿过人体的过程中,计算出每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亦称衰减系数μ值)。
将μ值换算成CT值,以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最高为1000HU,空气最低为-1000HU,人体中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的CT值在-1000~+1000HU的2000个分度之间。
(6)窗宽与窗位窗宽(window width):人体组织CT值范围有2000个分度,将不同灰度在荧屏上表示,由于灰度差别小,人的肉眼仅能分辨16个灰度,即16个灰阶。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2)
医学影像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包括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材
本课程的教材为《医学影像学第七版》(作者:周南元、吴传时),该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基础。
课程安排
第一周
课程内容
•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和分类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与发展
学习任务
•阅读《医学影像学第七版》第一章内容,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和分类。
•搜集医学影像学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二周
课程内容
•X线摄影技术及其应用
•CT技术及其应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慨念
• 疾病诊断 • 介入微创诊断 • 介入治疗
医学影像学范畴
放射诊断学
常规 X 线检查 数字化检查技术 CR DR DSA CT MRI
介入放射学 超声医学 核医学
X
USG
CT
MRI
DSA
PET
医学影像学
放射 X- ray
超声 US
胰腺
计算机体层摄影
C T
磁共振成像 MRI
含气组织、脂肪、软组织(包括液体 )、骨骼
穿透性特点:
波长越短 物质密度越低 物质厚度越薄
穿透性愈大 愈易穿透 愈易穿透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 酸钙等),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即X 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 成波长长的荧光,这种转换叫做荧光效应 。这个特性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 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 银中的银离子(Ag+ )被还原成金属银(Ag) ,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 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及 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 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 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感光效应是X 线成像的基础。
核医学
PET
介入放射 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右侧肾脏包膜下血肿穿
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借助影像明确诊断 • 排除或确定疑似诊断 • 对确诊病例明确范围、类型、分期 • 治疗后复查 • 高危人群体检 • 普通人群体检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 然被阻止时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必须 具备3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3、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具体说,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 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总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X线管球结构
※ X线机的类型虽不同,但基本
(三)X线影像的形成
•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 像,因为其具备了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这样才能穿透被照射的 组织
• 被照射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差异 这样在 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才会有差别
• 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必须经过 显像过程
X线图象的形成
X线
几个概念
1 物质密度:取决与物质的性质,与 其本身比重呈正比。
术语:用密度的高、低来表达 影像的白与黑。
2 人体密度:由高到低: 骨骼 软组织(含液体) 脂肪 气体四类。
3 影像密度:受物质密度+被照器 官与组织的厚度影响
由于人体的密度不同,X线穿透人体各 种组织结构时,其穿透程度由强到弱的 次序是: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X线的产生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具有很高 能量,肉眼看不见,但能穿透不同物质,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的射线。因为当时对这个射线的 性质还不了解,因此称之为X射线。为纪念发 现者,后来也称为伦琴射线,现简称X线(Xray)。
1895年 德国伦琴(Röentgen)发现X线 1896年 X线始用于临床医学 1901年 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构造则不外X线管、变压器和控 制器三部分。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X线 1%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热能 99%(二)X线来自特性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范围 为0.0006—50nm。目前X线诊断常用的X线 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时)。在电磁辐射谱中,居γ射线与 紫外线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肉 眼看不见。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X线检查方法 四、X线检查安全性 五、X线图像特点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CT)成像 第三节:超声成像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 第五节: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 • 第六节:图像观察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 第七节:影像诊断申请与诊断报告的应用 • 第八节:PACS与信息放射学 • 第九节:分子影像学
X线除上述一般物理性质外,X线还具有 以下几方面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1、穿透性 2、荧光效应 3、感光效应 4、电离效应
穿透性
• 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 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 并在穿透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 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电压愈高 ,所产生的X线的波长愈短,穿透力也 愈强; 反之,电压低,所产生的X线波长愈长,其穿 透力也弱。另一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 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 基础。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价值
• 不适合内、外科治疗的疾病治疗 • 不愿意接受外科治疗的疾病治疗 • 二期手术前治疗 • 某些疾病介入治疗优于内外科治疗 • 某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 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介入治疗限度
• 恶性肿瘤不能彻底治疗 • 血管性疾病的再狭窄 • 某些恶性肿瘤仅能进行姑息治疗,对原发
病不能治疗
学习方法与运用--医学影像学
• 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优势与不足 •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图像特点 •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正常与异常表现 • 依据影像表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
学习方法与运用--介入放射学
• 基本概念与原理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并发症与疗效 • 科学选择介入治疗方法
电离效应
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经 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产生抑制、损伤、 甚至坏死。因此X线电离效应对人体有损 伤的一面,在正常使用X线时,应注意适 当的防护,另一方面电离效应可以应用于 肿瘤的放射治疗。
小结
X线特性:
X线是波长短的电磁波。
X线成像波长0.008~0.031nm
1.穿透性 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 透视基础 3.摄影效应 摄影成像基础 4.电离效应 放疗和防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