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资料资料
苏州博物馆详细介绍
苏州博物馆详细介绍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它是一座现
代化的综合类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重点博物馆之一。
苏州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苏州市立图书馆,1937年被日军炸毁。
1953年,苏州市政府决定重新筹建苏州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贝聿铭曾说:“我在西方建筑界受到
许多人的启发,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中国传统建筑带给我的印象。
我希望以中国建筑为载体,用现代手法来诠释传统文化,让古老的苏州展现在世人面前。
”
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有3万余件。
馆藏的古生物化石、古代陶瓷、玉器、吴地土器、书画等精品与吴中文化相融相通。
一进苏州博物馆大门,一组巨大的“玉如意”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它高4米,宽3米,重达1.5吨,象征着吉祥如意。
该馆以“东方之美”为主题,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6年之久。
整个建筑呈“如意”形,又像一座造型优美、具有传统风格的园林建筑。
—— 1 —1 —。
贝聿铭与苏博
• 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 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 理。 •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 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 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 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 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 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 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 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 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延续使用了香山饭店那种具有文人雅士气质又具有现代性的建筑风格融合到他家乡苏州民房的粉墙黛瓦中将苏州千年的文化揉捏到其中将起源于古希腊的博物馆建筑与历经千年的古城苏州融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 最后大师”(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 民初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 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 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 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 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 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 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世界博览会中 华民国馆,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 斯兰艺术博物馆。
光,历来是贝聿铭设计 中的主角,他的设计尤其重视 光与影在空间的变化。 这位光的魔术师,在设 计苏博时,也注重了对光的设 计。苏州博物馆与其他欧洲博 物馆不同,苏博的馆藏不适宜 有大量光线。因此,贝聿铭将 窗户设计在屋顶两边形成着角, 使光以折射的方式进入展厅。 同时,在玻璃下,还有一层木 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对光线进 行了过滤。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由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
主要采用现代钢结构。
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
在空间上,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边使人联想起中国古建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
而这所有的组织,贝先生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
新馆的建筑色彩,沿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的建筑中的“灰和白”为基调。
中国传统建筑的老虎天窗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改他大面积使用了玻璃天棚,观众透过玻璃的折角看到天空,大量采用自然光,且节能环保。
他设计的紫藤园是参观休息的地方,对此贝老做了精心的思考,看,这棵蟠龙般的古紫藤,是从隔壁拙政园文征明亲手所植的紫藤上嫁接而来,它延续了姑苏的文脉气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欣赏: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分析.
博物馆北部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宋画斋(墨戏堂)。 “墨戏”一词起源于宋代,是水墨写意画的别称。
宋画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简单、朴 素、自然”的美丽。庭院中的石桌取 自天然灵璧石,石凳取自天然卵石 。
事实上这 间草堂本 身就成为 一个展品, 展示了中 国传统的 建筑艺术。
同时体现 了贝聿铭 对传统文 化精髓的 向往与尊 重。
贝聿铭创作此景的灵感来自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
夜色下的博物馆主庭院,也 别有一番意境,一些细部比 如灯具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 相协调。
位于西部主展厅 的荷花池。 水在苏州也表示着圣 洁。这是一处可 供欣赏的重要室 内景观。
荷花池旁的水幕墙, 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 理使水流横向拉伸, 流入下方的荷花池中, 形成室内人工“瀑 布” 。
中央大厅屋顶之上,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 情趣与匠心。
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大约占博物馆面积的 五分之一空间,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 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八角凉亭、竹林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直曲小桥
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 央大厅和主庭院; 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 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中轴对称布局方 式,和东侧的忠王 府格局相互映衬。 而庭院以及展厅在 空间序列上沿南北 方向层层递近,也 符合苏州古城民居 的生长规律。
新 馆 采 用 三 条 轴 线 的 布 局, 与 忠 王 府 格 局 十 分 和 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贝聿铭是美籍华人, 祖籍在苏州,他曾设计的肯尼迪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都已成为世 界公认的经典之作。苏州博物馆于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普利兹克奖大师系列5】 —— 贝聿铭之苏州博物馆2012.01.10
【普里克兹大师系列5】——贝聿铭(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得主)1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东厢艺廊的基地,北侧是宾州大道,这条大道是华府极重要的干道,是最富纪念性的大道,每一任美国总统由白宫赴国会宣誓就职时,行经的就是宾州大道,而国家每有重大庆典活动或游行时,宾州大道就是活动场所,所以全美国人无不对此大道熟悉。
南侧是华府最大的开放空间陌区,东接第三街遥望国会山庄,西侧隔着第四街与国家艺廊本馆——西厢对峙,基地呈现梯形,是陌区碓一空地,这些条件形成基地的特殊意义。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74896平方米,地上15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57.40米。
作为银行办公建筑,无论建筑细节的处理、结构的复杂性,还是建筑楼宇智能化程度,本工程已达到国际最高级别的建筑配置。
共涉及5万平方米的意大利进口凝灰石干挂石材,施工难度大。
大厦曾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美国石材协会2001年度最考究建筑奖。
苏州博物馆以白墙为纸,以水为面,以石为山所形成的立体水墨画是苏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普利兹克大师系列5】——贝聿铭(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得主)2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中国驻美大使馆这个占地约2.3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新馆外墙采用色泽淡雅、质地细腻的中国花岗岩和法国石灰石为材料,与华盛顿地区众多的石灰石传统联邦建筑十分协调。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贝⾀铭:苏州博物馆如果有⼈嚷着出国看⼤师最新作品和设计,那么你就OUT了。
当下最新最棒的⼤师作品,其实都在国内。
今天翡翠为⼤家介绍的是2006年10⽉竣⼯的贝⾀铭的《苏州博物馆》。
如果您没空去⽇本看贝⾀铭的1997年11⽉竣⼯《美秀美术馆》,那么就趁着周末,搭乘⾼铁去趟苏州,看看《苏州博物馆》吧!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拙政园西侧,建筑⾯积 19 , 000 平⽅⽶,总投资 339 ,000 , 000 元⼈民币,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建筑⾯积达到了 26 ,500 平⽅⽶。
作为集中展⽰苏州悠久历史、⽂化底蕴和现代建筑成就的苏博新馆。
继承和创新的采⽤了“中⽽新,苏⽽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不⼤、不突出的原则。
贝⾀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亮点为:⼀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然融合;⼆是空间处理独具匠⼼;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四是最⼤限度地把⾃然光线引⼊到室内。
贝⽼先⽣曾经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
”新馆建筑群座北朝南,分为三⼤区域:中部为⼊⼝、前庭、中央⼤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
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采⽤地下⼀层、地⾯⼀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度控制在6⽶之内,中央⼤厅和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层,⾼度16⽶,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点。
新馆⾊调以传统的粉墙黛⽡为元素,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在建筑构造上,屋⾯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在采光⽅⾯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天光。
新馆园艺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由池塘、假⼭、⼩桥、亭台、⽵林等组成的创意⼭⽔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体。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新、苏⽽新”的设计思想、“不⾼不⼤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绣”艺术作品。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在苏州设计的博物馆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苏州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古城内,是一个展示苏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敬意和独特的理念。
他以苏州园林的风格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整座博物馆采用了传统的园林布局,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呈现出苏州独特的景观美。
设计之初,贝聿铭深入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他通过与当地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合作,深入研究苏州园林的构造、意义和传承。
他还亲自参观了苏州的著名园林,如拙政园和留园,从中汲取灵感。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建筑外观采用了传统园林的瓦片屋顶和雕花窗户,展示了苏州建筑的独特韵味。
内部空间则采用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通过灯光、音响和展览布局,展现了苏州的历史和艺术精髓。
在苏州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到丰富而多样的展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文物和现代艺术作品。
这些展品展示了苏州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繁荣以及艺术的演进。
同时,博物馆也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苏州和中国文化的机会。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建筑设计,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他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苏州的独特之美,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州博物馆成为了苏州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的来说,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建筑艺术的故事。
他通过对苏州园林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打造了一个展示苏州独特魅力的艺术殿堂。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苏州历史和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平台。
苏州博物馆简介和历史
苏州博物馆简介和历史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国内保存完整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由新馆和忠王府(旧馆)两部分组成,新馆内可看到远古到近代的陶器等,忠王府内,能看到苏式彩绘。
馆内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富有苏州特色的常设展览。
此外还有民俗展览供游客了解苏州一带风俗习惯,还可以参观太平天国时古建筑,感受当时的场景。
苏州博物馆历史:
1958年7月:筹备苏州市地质博物馆。
1960年1月,地质博物馆与苏州市国庆十周年展览会合并成立苏州博物馆。
1965年3月,“文革”期间张树谷同志任苏州博物馆馆长。
1998年,苏州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
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2002年4月30日,签订新馆设计协议。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
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
2003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中 的窗有多重 功能。采光 只是它的一 个方面,其 实它还是借 景时裁剪风 景的取景框。 博物馆中菱 形,海棠形, 六方式漏窗 随处可见。
总结:苏博新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 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 座桥梁,更为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新的 一页。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人物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 1917年出生于广州。先后在麻省理工 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3年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 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时已经是 85岁高龄,这也是贝聿铭 封山之作。
1、平面规划: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 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 风格的延伸。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
3、采光自然:窗户开在了屋顶中间部位, 屋顶形成一个折角,光影交错
在回廊上的玻璃顶和金属 遮光条把光线理成一丝丝 撒在地面,犹如阳光的图 画一般美妙自然。
4、“以壁为纸”:
将假山作为一幅水墨 画的元素,用假山片 石在白墙前表现“以 壁为纸”,将石头嵌 入水池的时候,墙壁 上出现了一幅立体的 水墨画图景
5、几何形态从建 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隐 含着苏州古建筑传 统的斜坡屋顶的基 本概念,东西方的 图形自然转换,简 洁、抽象、有力度, 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实现了传统与现代 的转换。
6、传统手法: 一层展厅中, 方形的玻璃 窗后种植的 一小片翠绿 的竹子,随 着微风轻轻 摇曳,和展 厅静谧安置 的文物形成 了动与静, 明与暗自然 活泼与安静 古朴的对比。
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 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 环 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 本身的独立性, 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 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 恰到好处。
最新贝聿铭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资料
贝聿铭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日期:2010-04-08] 来源:家天下作者:发表评论(0) 打印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
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
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今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风格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苏州博物馆赏析
木纹金属遮 光条的广泛 应用,使博 物馆充满温 暖柔和的阳 光。
墙体上,菱形、海 棠形、八边形的漏 窗,如同反复出现 的旋律,不断刺激 着人们的感官,刮 起了一股中国风。
3
走在天窗廊道内,可以看到阳光从 墙上倾注而下。
展厅的构架使人联想起中 国古建筑的语言。
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 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 之中,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
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大约占博物馆面积的 五分之一空间,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 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八角凉亭、竹林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直曲小桥
主庭院北墙与拙政园中的补园相邻,而 水景始于北墙,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出。 北墙下是以山东泰山石为材料的片石假 山。
贝聿铭在空间构造、建 筑材料以及结构细部等 方面有着独特创意。
位于西部主展厅 的荷花池。 水在苏州文化中 占据着重要的位 置,通常是灵气 和文气的象征; 荷花也表示着圣 洁。这是一处可 供欣赏的重要室 内景观。
荷花池旁的水幕墙, 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 理使水流横向拉伸, 流入下方的荷花池中, 形成室内人工“瀑 布” 。
博物馆北部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宋画斋(墨戏堂)。 “墨戏”一词起源于宋代,是水墨写意画的别称。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 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 与相邻的拙政园笔断意连,巧 妙地融为了一体。
灯光照射下的片石假山层层叠叠,此时 假山已不再是假山,更像是自然界中真 实的群山。
贝聿铭创作此景的灵感来自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
夜色下的博物馆主庭院,也 别有一番意境,一些细部比 如灯具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 相协调。
贝律铭的杰作
贝律铭的杰作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大师的封山之作.本来贝老先生已经退隐,但苏州地方苦苦相求,加之苏州是贝先生的母亲的故乡,是贝先生小时侯成长的地方,故重启宝刀,再度出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边上,外观上,建筑风格秉承明清江南水乡的园林特色,粉墙黛瓦,馆里却是高科技设备林立.自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2002年初接受中国江苏苏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伊始,受到社会媒体、建筑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已正式揭幕开工。
随着破土尘埃落定,近两年的报道风雨似也淅沥入静。
在此期间,作者有幸两度参加专家论证会,得以了解一些情况。
今受《世界建筑》杂志社贾东东女士之邀,并征得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对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前期情况做一报道,希望以客观的事实及陈述以飨读者。
选址的风风雨雨如果说在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建筑设计生涯中,值得特别关注的诸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美国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中国北京香山饭店等建筑的话,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选址,正在兴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建筑等的选址,多和山川形胜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规模估算有关,而如上所述建筑的选址,却均在业已成熟和积淀深厚的城市环境和背景中。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谈论贝先生的这些作品时,限制和约定、格局和肌理等城市要素十分重要。
1970年代末,贝先生建议禁止在紫禁城周围一定范围内建造高层建筑,却接受在城郊建香山饭店,便是出于对历史名城的整体思考[1]。
20年后,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选址在历史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贝先生则欣然接受挑战,同时认为如果博物馆新址择于苏州新区便了无情趣。
这确实耐人寻味。
其实,关于苏州博物馆选址工作,从1999年6月开始,长达近3年方花落伊家。
其间,苏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对:人民路东侧的工人文化宫地块;人民路西侧工人文化宫对面电子市场地块;北寺塔以东、西北街以北地块;潘儒巷以北.临顿路以东地块;园林路以东、潘儒巷以北地块;齐门路以东、东北街以北地块,进行过反复比选,经审慎考虑,最后选定第六地块。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是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贝聿铭设计的,他将现代主义情怀与苏州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
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街区的东北部分,毗邻着建于19世纪的忠王府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建于16世纪的园林建筑-拙政园。
虽然博物馆延续了许多贝聿铭设计中的几何和视觉元素(正方形、长方形和金字塔),但该设计仍借鉴了许多传统的苏州建筑,使用了白色的灰泥墙,深灰色粘土制的瓦片屋顶和错综复杂的花园建筑。
几何图形的起伏折叠与苏州地区常见的色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混合体,代表了建筑师在当代建筑语境中重新构想苏州和中国风土人情的雄心。
在中国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中,有些很多元素是共享的,例如,对称性,几何形状和对线条感的注重。
该建筑的外墙的灰色线条强调并突出显示,这些线条定义了建筑物的形状,就像传统书法一样。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十分的低调,并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容。
此外,博物馆的建筑保持了相当低的高度,以符合并满足周边的历史环境。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前瞻性。
[VIP专享]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1
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关于材料与构造研究姓名:王乐天学号:2011202723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关于材料与构造研究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可说是“园林之城”,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遗产。
可是到了现代,苏州没有一座新园。
而在2006年10月竣工,是由美国华裔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现代苏州唯一的新园。
苏州博物馆新馆两面临街,位于历史保护街区的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
苏州博物馆选址在拙政园、狮子林一带,设计理念体现了“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它既有苏州园林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几何造型,结构精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
苏州博物馆被贝律铭視為「最心爱的小女儿」,博物馆內每扇窗户、每項用材、每一个细节他都仔細斟酌;为了保证內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和谐统一,新博物馆的室內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都由他本人设计。
同时,为求慎重他还聘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陈列专家、建造纽约世贸大楼的结构工程师、法国罗浮宮建筑噪音专家,及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专家做为顾问。
新的苏州博物馆共有各具特色的大小展展厅32间,文物展示面积3600平方米;文物展品超过1160件,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多为历代佳作和精品;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常设展厅。
贝律铭的老家,就是鼎鼎大名的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獅子林」!小时候的回忆就在这里,所以贝老的设计绝对是既符合当地环境需要,又有先进的想法与创新!今年我们有幸参观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此对苏博的材料与结构进行分析。
石材,是新馆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材料,耗用了将近80m³的石材。
新馆建筑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这种花岗石称为中国黑,据说这种石材,晴天为灰色,雨天为黑色,太阳日照下成深灰色,这样能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另外传统的苏州屋顶铺的是小青瓦,但是这种小青瓦容易破碎漏雨,要经常更换。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PPT文档资料
Page
19
谢谢大家!
Page 20
Page
21
Page
22
Page
23
Page
24
Page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 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 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 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 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 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 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 程。
Page
3
贝老是现代派的建筑设计大师,从来没有设计过中国 古典建筑。 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博物馆新 馆的选址又坐落在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在这块 被贝老称为“圣地”的地方设计博物馆,贝老认为很难很难 。 他说:“既要有传统的东西,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 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 新的东西要运用新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好看,有吸 引力,”“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由于年事已高,贝老曾 经打消为苏州设计博物馆的念头,但经不住故乡人的热情 邀请,加上贝家祠堂就在即将建造的博物馆的附近,贝老 最终还是接受了邀请,在苏州留下自己的“封刀之作”。博 物馆的每扇窗户、每项用材,贝老都亲自过问。
Page
10
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 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 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 释。
Page
11
首先,新馆设计注重与周 围环境的协调,整个外观 完全具有苏州特色,博物 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 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为 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 贝老把古苏州千篇一律的 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改 成灰色的花岗岩。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 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 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 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 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展厅内部采光的示意图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展厅内部采光的示意图
三、总结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 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 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 能与周围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
二、关于博物馆
1.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世 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占地面积 15000平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2019年始 建,2019年中秋节开馆,历经三年。它的建成弥补了苏 州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 不实风范现代感的建筑。
府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
求。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平面分析
●合院呼应
从总平面上看,苏州博物馆的空间组织是“回”字形的, 其中,有一段要靠园子里水上的桥来完成。 在东侧的 “紫藤园”、西北角 “宋画斋”这样露天天井的周围, 在西南角两个带着封闭中庭的周围围合着若干小尺度的 展室。
二、关于博物馆
2.博物馆场地地点
新馆的所在地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文 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 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Add the title here Add the title here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 南,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和东 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 衬,十分和谐。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二、总平面图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 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做好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认识
院空间串联,由经纶廊开始将寺院空间等级由低向高逐步推进,最后到全寺院最重要的大经堂为止,形成了由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的空间感受。
拉卜楞寺空间布局有以下特点:第一,寺院依山傍水而建,建筑布局体现出了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及使用要求择地自由分散建立。第二,建筑空间以封闭空间为主,充分体现厂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第三,建筑空间整体统一协调,又主次分明。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处理,划分出建筑等级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第四,寺院空间通过环寺路网来组织,不刻意强调中轴线,建筑空间成连续线性分布。
1背景
众所周知,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的一个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就是今天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现象。
创立一种崭新的中国本土风格,香山饭店是一个开端。贝聿铭,他是极少数在近30年的时光中始终保持着要表达中国精神信念的建筑师。在香山饭店中,贝聿铭认为除了庭院的布置还不错以外,建筑的尺度还是过大了,而且有些零碎,不够整体。所以设计苏州博物馆时,对于如何体现现代中国,现代苏州的新生活面貌的问题,并且还要融入古代苏州的生活传统文化,他提出了“苏而新,中而新”,这一等式的寓言就是:
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代=苏而新,中国+现代=审而新。
2.1融合,把握场所精神
融合,意即设计中的场所精神,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融:即交融;合:即和谐。它反映在建筑设计这一专业领域内,交融则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特征的关系,而和谐则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各视觉元素之间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所拥,南与苏州民俗博物馆以及狮子林隔路相望(见图1)。与此厚重的历史沉淀比肩相邻,如何解决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衔接和过渡问题,是个难题。贝聿铭在整个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新馆与忠王府、拙政园等相邻周围环境的关系,承袭了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运用母体莺现,协调色彩统一,保留了与临近建筑的统一色彩,塑造与周边环境相一
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摘要:通过丰富的图例,从场所精神、创新、细节等方面对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最后指出抓住中国精神,运用现代的科技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关键词:现代建筑,博物馆,中国精神,现代技术中图分类号:
3.3拉卜楞寺建筑布局与中原汉地佛教建筑布局的比较
寺庙建筑就其性质而言,它是进行宗教礼仪活动的场所,要求气氛神圣、肃穆,与中原汉地佛教建筑相比,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中威严、神秘的宗教气氛要更加浓厚,不但讲求体现心灵自在灵性的空间与淡漠物欲的净化空间之意境,更注重当头棒喝的心灵震撼。故在建筑布局空间上多采用各种空间布局手法来强调藏传佛教的理念,如拉卜楞寺的道路大多为5m左右的窄道且贴近建筑,这样营造效果使人们在观察寺院建筑时只能仰视,强化了建筑的高大雄伟,增强了宗教氛围,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2.2地域性材料与高技术
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贝聿铭对儿子说,就地取材,用最经济的办法做最好的文章,的确就地取材的建筑很好的强调了地域性的同时,还可以做到节约经济。
新馆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屋面上一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取代了传统的灰瓦,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r雨是黑色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灰色,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大面积的玻璃天棚与黑石屋顶相互映衬,以现代开放式钢结构取代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而传统的木作构架在现代玻璃屋顶和金属遮阳片衬托下,成为一种怀旧的装饰。这种现代几何构架与苏州占典建筑形式的组合传递着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营造和谐相融的情景。
设计中还有一片竹林,贝聿铭亲自爬山选树,虽然树不多,可是个个都足精品。贝聿铭审视裁好的竹林。感觉竹林的株行过于稠密,过于规整,他要求竹林重新梳理,疏密要有变化,要有自然形态,要能透过竹林隐约看到西部建筑的门洞,让游客知道对面还有展馆,而且将来人们走过竹林,还会听到清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声”。太阳的光线还能将树枝投影到墙壁上,那又是一幅以壁为纸的画。创新,体现了对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正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允满了因地制宜的睿智。进行中国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时,要有创新的精神,这才是民族的进步。2.5
4结语
拉b楞寺空间布局是藏传佛教典型的自由布局模式,与中原佛教寺院轴线布局模式有着明显区别,但同样通过各种布局空间手法来营造出寺院建筑的等级,烘托寺院的宗教氛围,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寺院是宗教思想与使用功能完美的结合,体现出高超的空间营造理念。参考文献:
致的苏州民居风格。考虑到周围建筑的高度,贝聿铭还将此建筑的高度控制在4层以内,做到“不高,不大,不突出”,目的都是为了融合。博物馆不会与苏州的传统风貌比高低,而是融人古城风貌,它无论在高度,色彩,体量,风格上都与古典园林相得益彰。
细观这一座新馆建筑以现代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阚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的一个折角,呈现H{优美的i维造型效果,不仅在视觉造型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在功能卜也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和展区,符合了功能需要(见图2)。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信息,又可确保整座建筑永不变形,永不虫蛀。
拉卜楞寺建筑布局没有汉地佛寺建筑明确的中轴线,而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分散布置,不依托中轴线来强调其宗教的庄严神圣,通过对空间的细部处理,强化中心建筑空间,营造浓厚宗教氛围。如通过空间大小的对比,衬托广场空间的重要性,人们在长时间经过狭小空间,突然间过渡到豁然开朗的J“场空间,见到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对心灵产生强烈震撼,达到整个朝拜历程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