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起源发展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逐渐从城市走向农村,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简要探讨休闲农业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原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的设施、空间、农业景观、农副产品等资源,提供游客休闲、观光、体验、教育等多重功能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融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特点,通过创新和整合,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生态内涵:休闲农业强调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游客在休闲观光过程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与城市的喧嚣截然不同的宁静生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化内涵:农村是传统文化的聚集地,休闲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
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农事活动、民间艺术等,在休闲观光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交内涵: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游客在农村可以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农村文化和生产生活,也可以与来自各地的游客分享旅游心得,增进人际交往。
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旅游体验。
休闲农业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
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文化传承:休闲农业是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农村文化的魅力。
休闲农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农村的对外影响力,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新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例如农家乐、乡村酒店、教育农场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农家乐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
农家乐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融合一、农家乐的起源和发展农家乐起源于中国农村传统,是农民用自家的农田、农舍和农业生产开展农家休闲和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增加,人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加,农家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
二、农家乐的文化传统农家乐在文化传统方面承载着丰富的农村文化。
农民的节日庆典、民俗习惯以及传统饮食、歌舞等元素都成为了农家乐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比如,农村的农耕文化、农事仪式和对土地的崇拜等都通过农家乐得以传承。
三、农家乐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结合农家乐不仅是观光休闲的场所,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创新形式。
现代科技在农家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家乐不仅有农田的美景,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展示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成果。
四、农家乐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农家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农家乐的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理念,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作出了贡献。
五、农家乐的文化创意和传统保护农家乐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农业生产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农家乐中,使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得以保护和传承。
六、农家乐的民间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传承农家乐是农民展示民间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的重要场所,通过表演民间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传承了农民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农家乐还鼓励农民发展手工艺品制作,使得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弘扬。
七、农家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与文化旅游发展密切相关。
农家乐通过提供独特的民俗体验、传统文化参观和手工制作体验等活动,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文化旅游的融合使农家乐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连接点。
八、农家乐的经济效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期末复习题
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1.休闲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之体验的新兴产业。
2.休闲农业是主要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为涵。
3.休闲农业的本质其实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新兴产业。
4.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
于是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5.休闲农业发展背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村资源禀赋和文化要素;城市压力和休闲需求增加6.休闲农业的特性:生产性。
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商品性。
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可持续性。
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充分实现农业的持续协凋发展。
商品性。
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市场性。
休闲农业的消费主流一般是从城市流向农村,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自然性。
休闲农业活动以农业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季节性。
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季节性明显。
7.休闲农业的功能:经济功能。
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功能。
休闲农业为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缩小城乡差距。
休闲观光农业起源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 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亲近自然、放松身 心的需求。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 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品牌建设、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发 展,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 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 融合等方式推动产业的升级 和转型,提高产业的核心竞 争力和附加值。
PART 05
结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成果总结
休闲观光农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最初 是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融合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多领域 的综合性产业。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农家乐、乡村酒店、农业科技园区、乡村旅 游景区等,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 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科技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休闲观光农业将与科 技深度融合,如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产值和观光体验。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休闲观光农业 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该行业的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挑战与困难
休闲观光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 源环境压力、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 量参差不齐等,需要行业加强自律, 提高整体竞争力。
PART 02
休闲观光农业的起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与休闲观光活动 相结合,通过提供农业体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服务 ,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产 业形态。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中东地区被认为是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地区。山
羊、绵羊的驯化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一般认为 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牛的驯化首先出现与欧 洲或俄罗斯草原。猪的驯化最早出现在中东。驴 子最早于公元前3000年驯化于北非。双峰驼大约 于公元前4000年或5000年驯化于中亚。单峰驼被 驯化于北非和中东地区。马是公元前3000年驯化 于里海东岸的草原上。
(二)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农业劳动基本上是靠体力和经验,依靠畜力和简 单器械,生产方式稳定,变化不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其产量受环 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
事二、三产业的人不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加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一、农业的类型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自给式农业(Subsistence agriculture)
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代表。 游耕是热带森林中极其外围热带草原上落后民族 最普遍的耕作方式。土人在选定的地点上,焚林 取土,故称“火耕” 。周而复始,耕者为工作 方便,家屋常随耕地迁建,是以人称“这种没有 固定的耕地,甚或没有固定的村落,村随地移的 耕作方式”为“游耕”或“移耕” 。 游耕因经营方式简陋,而动员人力少,且使易竭 的土力,能保持自然的均衡。但只能在地广人稀 的地区进行,且单位面积生产量极低是其缺点。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混合农业(Mixed Agriculture)是农场中除种 植作物之外,尚饲养牲畜作物用途。与混做
(Mixed cropping)有别,可以说是纯畜牧业与 纯耕种业的过渡型,纯属于西方形式。 混合农业的农场耕地通常划分成饲料作物区、牧 草区、牧场区及现金作物区等四部分,采取轮种 制度。轮转作物的种类,常包括马铃薯及芜菁、 牧草、牧场及豆科、根茎或谷类作物等,以四年 轮种循环最常见,称之为诺福克(Nolfolk)。 欧洲实行此制度,作物产量、生产价值及牲畜豆 增加许多。 这种农业以欧洲分布最广,西北欧最盛,美国东 部玉米带和南美阿根廷的彭巴区,以及南非等地 均盛行。
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观光农业农业和农 村为载体, 以绿色农产品体验活动为依托 , 集休闲、观光、科普 、示 范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 的六种农业之一 , 是北京市都市 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结合 , 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 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 , 城乡一体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首先 , 北京 观光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 科研机构的 研发育种和土壤栽培中心, 对国 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对社会群体的科学知 识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 ; 其次, 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配套生 态设施的建设在—定程度 匕 缓解北京绿化压力, 构建保护都市的绿色 屏 障, 分解二、三产业生产所形成的排放物给地 区带来的负外部I 生; 最后 , 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加强了 对城市外来务工群体聚集地区的管理, 对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 , 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 0 1 O 年, 北京市拥有农业观光 园1 3 0 3 个, 接待人数 1 7 7 4 . 8 9 万人, 营业收入达 到1 7 . 7 9 亿元( 表1 ) 。 ( 一) 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 : 萌芽探索时期。北京市近郊靠近景区的村庄整修 了闲置的民居 , 用于接待来景区旅游的散客, 形成早期 “ 农家乐”形 式的民俗观光、乡土旅游 。但这时的经营规模 、人数 覆盖 范围非 常有限, 且活动 内容单一、特色不鲜 明,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 的 契约关系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如 : 2 0 世纪8 0 年代 , 在昌平县十三陵旅 游区出现 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 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 促 成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初次结合。 2 . 第二阶段 : 规模发展时期。规模发展时期的前段 , 从旅游市场 需求角度看, 居 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 推动京郊休闲旅游的市场需 求旺盛。从旅游市场供给角度看 , 早期观光农业产业数量和规模进 步扩大 , 部分农业观光园逐渐摆脱依赖景区发展 的模式。如 : 1 9 9 5 年, 以韩村河 、大营等为代表 的、以民俗为主题的郊区旅游项 目的 开发建设 , 打破 了延续多年的l 达岭 、十三 陵等景区观光项 目为 主的郊区旅游市场格局。 规模 } 展时期的后段,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机构的参与 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市周边区县根据农业规划 、区位 条件 、规模大小、经营主体进行辖区内观光园区的建设, 确定园区功 能定位和 内部产业结构。如: 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市 民公园, 进行 了 总体规划、前期策划, 初步实现了 “ 社区支持农业”的功能定位。 3 . 第三阶段 : 稳定前行时期。观光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 借 助国家 “ 三农”优惠政策和地区产业调整 时机 , 整合地方金融融资
休闲农业创意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六美”:色、形、味、质、感、境
创意休闲农业的属性
创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必然具有农业自 然、经济、社会等属性,同时具有文化属性、精神属性、综合发 展属性以及创意核心属性。
自然属性 是农业的固有属性
经济属性 体现在生产功能
社会属性 提供包含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的产品,提供就业岗位, 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创意休闲农业概念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和重要 表现形式,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文化、科技、生产、 生活、生态、景观、信息等手段,在创新性理念和充分的 现代技术、装备支撑下,精心营造的综合性农业生产经营 形态。
创意休闲农业特点
“四高”:文化品位、知识化、盈利性、附加值
“四化”:智能、特色、个性、艺术
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
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欧洲,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如美国、台 湾、香港等地,1989年,台湾大学正式提出了“休闲农业”, 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广州等地兴起,21世纪迅速发展。
创意产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称 为“头脑产业”。强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自主创新对经济 的支持与推动,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将科技 和文化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拓展农业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新型 创意产业分支。
第一节 休闲农业创意的相关概念 及内涵
休闲农业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田原景观、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副 渔等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围绕农 业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和保障农产品质量 安全为基本要求,发展提供自然景观、休闲旅游、消费购物、 农事体验、游乐活动、教育认知、养生度假等多种服务的一种 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形态
人文地理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的特征: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3、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的类型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来源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⑥、农业是出口物质的主要来源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为代表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宴享说-----海登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索尔的推论对最先发生驯化的区域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做推论,提出6条依据: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由旧大陆向北部传播。
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有待证明(二)、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1)气候变化,冰期消失时气候变暖,树木也因而侵入草原生态系统,草原面积减少(2)人口增长和狩猎技术的进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导致食物供应紧张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3、定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猪——中东驴——北非双峰驼——中亚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稻谷——中国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南北美洲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热带地区(二)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农作物的种子多种多样3、土地不断更换,但都在村落附近,定居点不需要搬迁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2、是一种生计农业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4、农民生活贫困(二)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
观光采摘园发展概述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
根据据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和我国的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1)观光农园。
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釆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 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小型的0.3h㎡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 教育农园。
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
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
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种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
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果树树种相结结合;在土地资源利资源利用和空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必要的的景观建筑,在适当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的理想场所。
观光农业发展及案例
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模式
发展阶段
自发式 萌芽阶段
自主式 休闲观光阶段
开发式 度假阶段
旅游主题
主导者
市场
不明确,仅作为关系模糊 2 个人需求导向
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 排
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 营
发展概况 • 1976年,一帧在富田农场拍摄的熏衣草田照片刊在当
时的国铁(即今日的JR)月历,引来全日本游客慕名 涌至。今日,富田农场除有偌大熏衣草田,还有多组 七彩花田,北海道第一花世界美名,实在当之无愧。 • 由JR富良野站乘车约二十分钟或由中富良野站徒步约 三十分钟可达的富田农场,早在1903年由现任农场主 人富田忠雄的父亲富田德马创立,1958年,富田忠雄 因一次偶然机会认识到熏衣草之美,便引进农场内种 植,十多年后,更成为富良野地区最大规模的熏衣草 园,后经国铁月历广泛宣传,富田农场及富良野,便 成为在日本赏熏衣草的代名词。 • 发展至今,富田农场已成为富良野地区,甚至整个北 海道最著名的花卉农场,园内种植的,也由昔日以熏 衣草为主,变成有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打从每年4 月花季开始,直至10月中旬,游人络绎不绝。
生态
生活
生产
规划目标
以生态人文农业为理念,营造“小而精”农业景观环境,同时将生态种(养)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完 美结合,打造高品质、高品味的观光农业项目。
规划理念
自然 环境 与景 观
农业景观
地区 人文 资源
饮食文化
气象景观 茶艺展示
动物景观 酒制品
植物景观 陶艺制作
功能区域设置
➢ 种植、养殖体验区 ➢观光采摘区 ➢ 文创DIY区 ➢度假休闲区
观光农业旅游
四、观光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1、观赏型旅游模式: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 2、实践型旅游模式 这种旅游模式以亲生体验为特点,包括以下几 种形式①品尝型②操作型③学习型
3、综合型旅游模式 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 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方式,以获得在城市中 体会不到的乐趣。
日本岩水县小井农场是一个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民间 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 先后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设有动物农场,可以观赏 到各种家畜在自然怀抱中的憨态,又能增加动物学的知 识;牧场馆,每天定时挤牛奶表演和定时看奶油的加工 过程,观赏之余,可以购买到各种包装精美而新鲜的奶 制品;别具一格的农具展览馆,陈设有各式各样新奇古 怪的农用机械,有的是现代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 们可以藉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农场旁边, 是由废机车改装成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思旧和青年人 的欢迎。
起源
关于观光农业的起源在我国存在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从1987年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发 展中国最早的“农家乐”旅游开始;一种说法认为是萌芽与 20世纪50年代,出于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石家庄率先展 开乡村旅游;
目前国内学者较统一的认识是我国乡村旅游 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发 展
初始阶段:上世纪80年代
德国——市民农园
始于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 了一小块荒丘用作自家的小菜园 ;19世纪 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 制 ;目前,市民农园的承租者己超过80万 人。
澳大利亚——牧场旅游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在全国旅游业总 收入中,牧场和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2006年国家 旅游局确定该 年度宣传主题 为“2006中国 乡村游”,提 出了“新农村、 新旅游、新体 验、新风尚” 的发展口号。
观光农业发展情况及策略
观光农业发展情况及策略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观光农业发展的策略•观光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融入旅游元素,通过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概念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科普性等特点。
特点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全球发展状况观光农业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之后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观光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融合化的趋势。
中国发展状况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观光农业,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和旅游景区周边。
目前,中国观光农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成为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意义观光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作用观光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经济互动,推动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观光农业的意义与作用02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城市农业”为重点,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如农业科技园区、市民农园、民俗旅游等。
各地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北京以“浦东模式”为代表,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度假村。
上海以“深圳模式”为代表,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公园。
广东农家乐以农家乐为载体,发展农村旅游和体验式农业旅游。
旅游景区将观光农业与旅游景区相结合,形成旅游景区和农业观光区互动发展的格局。
农业节庆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如农产品采摘节、农民庆丰收等,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情况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下游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配送服务。
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摘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
在论述休闲观光农业的内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嘉善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优势;对策;浙江嘉善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1],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1休闲观光农业综述1.1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休闲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关于其内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过探讨和界定。
笔者认为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定义为: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空间、自然景观及各种农业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使其发挥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观赏、游乐、体验、科考、度假等活动场所,增进游客对农业文明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当地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2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休闲观光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以欧美、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最为盛行[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集观光、休闲、餐饮、购物、教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区和为休闲农业服务的从业人员,休闲观光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规模并得到蓬勃发展。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发展最早的地区。
目前,台湾地区已拥有1 000多家休闲农园,其经验对大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大陆也取得了初步发展,以北京、广州起步较早,后在长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旅游的发展,例如,1998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旅游主题是“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口号;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
休闲观光农业起源发展
(二)观光农业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大的市场机遇
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 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现代人的 追求与时尚。
讲课完毕 谢谢大家!
(一)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效性,提高农民 收入; 第二: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与 自身经济效益低的矛盾,加快科学技术的传 播和运用 ; 第三: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第四: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第五: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缓解二元经济 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的矛盾; 第六:防止城市无限制膨胀,或为未来都市 的发展留出预备地。
三、国内观光农业的概况
我国的观光农业普遍发展始于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主要分布于台湾、北京、 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 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 我国目前的观光农业以经济发达省份 居多。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实践。
四、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机遇
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游览调剂性劳动学习及享用新鲜食物的一种农业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 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或称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 为基础,把农园观光、农艺展示、农产品提 供与农村空间的出让等生产、经营赋予旅游 的内涵。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旅游活 动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 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达到美化景观,保护 环境,提供观光游览、调剂性劳动、学习及 享用新鲜食物的一种农业。
科普教育
科技示范
生态旅游
观赏
二、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20世 纪末的时尚。世界范围兴起于20 世纪中后期,而在我国则从20世 纪90年代开始。 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农业旅 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 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距今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观光农业》课件
观光农业可以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环境
观光农业可以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如餐饮、住 宿、交通等
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起源:20世纪60 年代,欧美国家开 始发展观光农业
发展:20世纪80 年代,日本、韩国 等亚洲国家也开始 发展观光农业
推广:20世纪90 年代,观光农业在 全球范围内得到推 广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观光农 业资源进行生态修复
保护措施:制定严格的保护 政策,加强监管力度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观光 农业资源保护的意识,提高
公众参与度
观光农业的市 场分析
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
家庭亲子游的需求
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趋 势
观光农业的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其他观光农业项目、传 统农业项目、旅游项目等
创新旅游产品:开 发具有特色的旅游 项目,如采摘、体 验农活等
观光农业的规 划与设计
观光农业的规划理念
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地域特色:突出当地特色,展现地方文化 游客体验:注重游客体验,提供多样化的观光活动 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提高农业附加值
观光农业的规划内容
确定观光农业的主 题和特色
观光农业的服务质量
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 设施维护:保持设施的整洁、安全和舒适 游客体验:提供丰富的体验项目和活动 投诉处理: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建议,提高游客满意度
观光农业的营销策略
定位目标市场: 明确目标客户 群体,如家庭、 情侣、学生等
制定营销计划: 包括宣传推广、 活动策划、价
启示: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 作,提高农民收入
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特色, 打造独特的观光农业品牌
休闲农业概论培训知识
@园林与景观是两个不太能分得开的概念,存在很多模糊和争议。国内 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
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程
1858 1899 1901 1909 1958
景观设计学定义
“景观设计”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定义的。也就 是说,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 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 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 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关注人的使用,即作为自然 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景观设计,不仅仅 只是视觉景象的设计,更多的是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与追求, 是对中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与反映
厌倦
快节奏,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
喜好
田园生活的幽静,乡村田野的宁静
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休闲农业大事记 100多年前始于欧洲 1855年,巴黎贵族组织到乡村度假旅游 1865年,意大利制定“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二战后城市化加快,乡村休闲需求急增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创世界乡村旅游先河 20世纪80年代,出现多功能休闲农场、市民农
(2)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带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促 进农业标准在休闲农业生产基地的贯彻落实,提升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助于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改 变农业生产规模小、格局散的情况,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有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 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而促进农业装备科技化、生产设施智能化和管理运营 现代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休 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产业 的转变。
各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
各国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休闲农业一词来源于休闲产业,是休闲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其根本目的是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休闲需求,并获得经济利益。
由于收益效果普遍优于单纯的农业生产,而游玩形式又更贴合淳朴原始的乡村生活,更能唤起现代都市人群对本源生存方式的回忆,因此休闲农业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客源市场。
休闲农业首先起源于19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但国际上并未对休闲农业的概念达成共识,各地区因发展的侧重面不同而称呼各异,常用的讲法有Rural tourism、Agritourism、Agrotourism、Farm tourism、Entertainment farming、Village tourism、Green tourism 等。
1、休闲农业发展历经的阶段自19 世纪60 年代休闲农业出现起,至今已有140 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扩展阶段。
1.1 萌芽阶段即开始出现观光农业旅游活动,但只是城市居民到乡村去欣赏自然风光。
19 世纪初,农业蕴含的观光旅游价值逐步显现出来。
19 世纪30 年代,农业旅游就出现在了欧洲大陆,1865 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休闲农业的产生。
当时的协会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去体味农野间的趣味,他们与农民一起吃饭,一同劳作,搭建帐篷野营,或直接在农民家中留宿。
1.2 发展阶段即具有观光职能的专类农园开始出现,逐步替代仅对大田景观的观赏。
二战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的污染,加之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都使得人们倍感疲倦。
而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郊野、农场等资源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放松身心的渴望,于是,具有观光职能的农园开始大量涌现。
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结合游、食、住、购等多种方式,同时还产生了相应的专职服务人员,这标志着休闲农业打破传统农业的束缚,成为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型产业。
观光农业
农村农业设施
“农村风情”
Company Logo
乡村旅游
农业生 产
Company Logo
2、观光休闲农业的内涵
(1)农业属性:业态仍以农业为基础,功能与服务更加多样
(2)观光与休闲的同质性: 从定义字眼上可从“休闲”和“观光农业”两个关键词上结合理解 。休闲是对于旅游者方面的理解的,观光农业则是对于从业经营者方面 理解。这两者是密切结合,相互依存的科学的有机概念。关于“休闲”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认为,休闲就 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 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 创造力,是随心所欲的总称。
因此,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 观光休闲农业是指旅游者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事务中解脱 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而到农村、农业基 地去,利用当地农村农业相关设备、资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自然
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当地设备、资源拥有者和提供者获得一定
收益的新型农业类型的总称。
(5)特点: 在特点上看,休闲观光农业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在布局上注重绿 色生态框架;在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共同繁荣;在功能定位上重 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注重改造生产功能;在要素整合上,重视产品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乡土素材;从生产组织上看
,表现为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Company Logo
概念综合理解:
观光休闲农业是包括广泛利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 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 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农村特色 的新业态。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即:人口增长
食物短缺
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三) “最佳觅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往往需要 寻 找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取食物维持自身存在,即去获取 那些 花费最少力气或时间而能获得做高回报的食物。 这与加拿大考古学家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 增加美食的种类
二.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约翰.杜能) Johann Heinrich von Thijnen 1783-1850,德 国经济学家,曾就读于格廷根大学,边际生产 率说的前驱,被认为是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 创始人。在其著作《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农 业区位论。
(一)提出的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19世纪德国(普鲁士)特殊社会 经济背景条件下的产物。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 度的改革,于是出现了有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 农业企业式经营。 (二)提出的目的:探求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 配置原则 即研究距离及运费会对农业生产布局产生什么影响。
C.O.索尔的推论: 植物的驯化的最初中心在 东南亚,在旧大陆向北传播。 考古学目前资料证据: 植物的驯化大体与动物的 驯化同时进行。
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第二节
一、 农业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二、 农业形成和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一.
(一) (二) (三)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3)地中海农业: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的地 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 干热,冬季温暖多雨。 (4)游牧业: 干旱地区放养食草动物 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分布于副热带和 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 地区。
(三)
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专业的课程
休闲农业专业的课程
1. 农业休闲观光发展史:掌握休闲农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国内外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2. 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学习休闲农业旅游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案例,掌握景区规划和开发的技能。
3. 农业观光产品技术与开发:了解农业观光产业中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方法,掌握农业观光产品的制作技术和销售策略。
4. 农业体验活动策划与管理:学习农业体验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方法,掌握活动策划流程、营销、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5. 农业生态旅游宣传与营销:研究如何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特色,制定相关的宣传策略与推广计划。
学习市场营销理论,掌握现代营销的新方法。
6. 农业观光产业商业模式:了解农业观光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学习农业旅游的管理和经营技巧,提升产业效益。
7. 休闲农业文化与传承:掌握休闲农业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传承,学习如何发挥土地、历史、文化和社区等资源优势,为农业休闲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观光农业面临极大的市场机遇
现代旅游已从时尚。
讲课完毕 谢谢大家!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 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或称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 为基础,把农园观光、农艺展示、农产品提 供与农村空间的出让等生产、经营赋予旅游 的内涵。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旅游活 动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 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达到美化景观,保护 环境,提供观光游览、调剂性劳动、学习及 享用新鲜食物的一种农业。
三、国内观光农业的概况
我国的观光农业普遍发展始于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主要分布于台湾、北京、 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 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 我国目前的观光农业以经济发达省份 居多。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实践。
四、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与机遇
科普教育
科技示范
生态旅游
观赏
二、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20世 纪末的时尚。世界范围兴起于20 世纪中后期,而在我国则从20世 纪90年代开始。 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农业旅 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 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距今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的农业观光的雏形——周 朝的苑、圃中,也栽有大量的桃、 梅、木瓜等农作物。 今天,农业观光、农业旅游 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