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设计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地震作用
• 3.1 地震作用的特点 • 3.2 抗震设防准则及基本方法 • 3.3 抗震计算理论 • 3.4 设计反应谱 • 3.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3.6 竖向地震作用 • 3.7 实例 —金茂大厦
2020/6/7
1
• 3.1 地震作用的特点
• 地震波传播产生地面运动,通过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上部结 构产生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 移反应。由于地震作用是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不应称为地 震荷载。
2020/6/7
13
• 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 相同阻尼比ζ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 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
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它是两 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 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 反应加速度反应谱 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 之比)。
• 1.抗震设防的3水准目标
• 我国房屋建筑采用3水准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 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多遇地震;中震是指该地区50 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又称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是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又 称罕遇地震。
2020/6/7
5
• 2.抗震设计的两阶段方法
• 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及技术设计时,就要 按有利于抗震的做法去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然后进行 抗震计算及抗震构造设计。在此阶段,用相应于该地区设防 烈度的小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并进行 结构变形验算,用极限状态方法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按延 性和耗能要求进行截面配筋及构造设计,采取相应的抗震构 造措施。
11
• 3.4 设计反应谱
• 1.反应谱曲线
• 我国制定《抗震规范》规定的反应谱时,收集了国内外不同 场地上255条7度以上(包括少部分6度)的地震加速度记录,
计算得到了不同场地的 谱曲 线,经过处理得到标准 谱曲
线,计入 值后k 形成 谱曲线,即规范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
曲线,如图3-7所示。由图可见,确定结构地震作用大小的
度时程)作为地面运动输入,直接计算并输出结构 随时间而变化的地震反应。它既考虑了地震的振幅、 频率和持续时间3要素,又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 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包括每 一时刻的内力、位移、屈服位置、塑性变形等,也 可以得到反应的最大值,是一种先进的直接动力计 算方法。
2020/6/7
地震影响系数 值分 为4个线段,其直接变量为结构自振周 期 ,T由 计T算 值, 代入下计算地震作用。
F
mSa
x0,max g
Sa mg x0,max
kG
G
2020/6/7
12
α——地震影响系数;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衰减指数; 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2——阻尼调整系数; T——结构自振周期;Tg——场地特征周期。
2020/6/7
3
• 自振周期: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高度 H,宽度B有关。当自振周期与地 震作用的周期接 近时,共振发生,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加大震害。 特征周期:是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抗震规范中 是通过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查表确定的。”
2020/6/7
4
• 3.2 抗震设防准则及基本方法
• 地震波可以分解为6个振动分量:两个水平分量,一个竖向 分量和3个转动分量。
• (1)大多数结构的设计计算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 (2)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
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3)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020/6/7
2
• 建筑本身的动力特性对建筑物是否发生破坏以及破 坏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筑物动力特性是指建筑 物自振周期、振型与阻尼,它们与建筑物的质量和 结构的刚度有关。质量大、刚度大、周期短的建筑 物在地震作用下惯性力较大;刚度小、周期长的建 筑物位移较大,但惯性力较小。特别是当地震波的 卓越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引起类共 振,导致结构的地震反应加剧。
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K ×β (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 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
2020/6/7
14
• 2.影响地震反应系数的因素 • 场地特征周期Tg,与场地类型(土的软硬及覆盖层厚度)
及地震分组(震中距的影响)有关。 • 结构自振周期T由三种方法确定。其中经验法的确定如下图。 • 结构的阻尼比 : 阻尼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是描述结
•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结构,经过第一 阶段的设计后,要求用与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 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检验是否达到了大震不倒的目标。
2020/6/7
6
• 3.抗震设防范围
• 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 定,在基本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内的建筑结构,应当抗 震设防。现行《抗震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 建筑抗震设计。10度地区建筑的抗震设计,按专门规定执行。 我国设防烈度为6度和6度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
构在振动过程中 某种能量耗散的术语 。钢结构的阻尼比一
2020/6/7
7
• 3.3 抗震计算理论
• 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方法 (拟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法)3大类。 我国《抗震规范》要求在设计阶段按照反应谱方法 计算地震作用,少数情况下需要时程分析法进行补 充计算。规范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验算的建筑也是少 数,第二阶段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 析方法。
2020/6/7
8
• 1.反应谱理论
• 反应谱理论是采用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的理论。反应谱是通 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谱曲线。如图3-5 所示的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面加速度运动作用下,质点的 运动方程如下:
2020/6/7
9
2020/6/7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直接动力理论(时程分析法) • 时程分析法是一种动力计算方法,用地震波(加速
• 3.1 地震作用的特点 • 3.2 抗震设防准则及基本方法 • 3.3 抗震计算理论 • 3.4 设计反应谱 • 3.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3.6 竖向地震作用 • 3.7 实例 —金茂大厦
2020/6/7
1
• 3.1 地震作用的特点
• 地震波传播产生地面运动,通过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上部结 构产生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 移反应。由于地震作用是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不应称为地 震荷载。
2020/6/7
13
• 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 相同阻尼比ζ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 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
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它是两 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 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 反应加速度反应谱 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 之比)。
• 1.抗震设防的3水准目标
• 我国房屋建筑采用3水准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 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多遇地震;中震是指该地区50 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又称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是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又 称罕遇地震。
2020/6/7
5
• 2.抗震设计的两阶段方法
• 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及技术设计时,就要 按有利于抗震的做法去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然后进行 抗震计算及抗震构造设计。在此阶段,用相应于该地区设防 烈度的小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并进行 结构变形验算,用极限状态方法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按延 性和耗能要求进行截面配筋及构造设计,采取相应的抗震构 造措施。
11
• 3.4 设计反应谱
• 1.反应谱曲线
• 我国制定《抗震规范》规定的反应谱时,收集了国内外不同 场地上255条7度以上(包括少部分6度)的地震加速度记录,
计算得到了不同场地的 谱曲 线,经过处理得到标准 谱曲
线,计入 值后k 形成 谱曲线,即规范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
曲线,如图3-7所示。由图可见,确定结构地震作用大小的
度时程)作为地面运动输入,直接计算并输出结构 随时间而变化的地震反应。它既考虑了地震的振幅、 频率和持续时间3要素,又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 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包括每 一时刻的内力、位移、屈服位置、塑性变形等,也 可以得到反应的最大值,是一种先进的直接动力计 算方法。
2020/6/7
地震影响系数 值分 为4个线段,其直接变量为结构自振周 期 ,T由 计T算 值, 代入下计算地震作用。
F
mSa
x0,max g
Sa mg x0,max
kG
G
2020/6/7
12
α——地震影响系数;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衰减指数; 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2——阻尼调整系数; T——结构自振周期;Tg——场地特征周期。
2020/6/7
3
• 自振周期: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高度 H,宽度B有关。当自振周期与地 震作用的周期接 近时,共振发生,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加大震害。 特征周期:是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抗震规范中 是通过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查表确定的。”
2020/6/7
4
• 3.2 抗震设防准则及基本方法
• 地震波可以分解为6个振动分量:两个水平分量,一个竖向 分量和3个转动分量。
• (1)大多数结构的设计计算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 (2)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
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3)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020/6/7
2
• 建筑本身的动力特性对建筑物是否发生破坏以及破 坏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筑物动力特性是指建筑 物自振周期、振型与阻尼,它们与建筑物的质量和 结构的刚度有关。质量大、刚度大、周期短的建筑 物在地震作用下惯性力较大;刚度小、周期长的建 筑物位移较大,但惯性力较小。特别是当地震波的 卓越周期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引起类共 振,导致结构的地震反应加剧。
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K ×β (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 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
2020/6/7
14
• 2.影响地震反应系数的因素 • 场地特征周期Tg,与场地类型(土的软硬及覆盖层厚度)
及地震分组(震中距的影响)有关。 • 结构自振周期T由三种方法确定。其中经验法的确定如下图。 • 结构的阻尼比 : 阻尼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是描述结
•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结构,经过第一 阶段的设计后,要求用与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 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检验是否达到了大震不倒的目标。
2020/6/7
6
• 3.抗震设防范围
• 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 定,在基本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内的建筑结构,应当抗 震设防。现行《抗震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 建筑抗震设计。10度地区建筑的抗震设计,按专门规定执行。 我国设防烈度为6度和6度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
构在振动过程中 某种能量耗散的术语 。钢结构的阻尼比一
2020/6/7
7
• 3.3 抗震计算理论
• 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方法 (拟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法)3大类。 我国《抗震规范》要求在设计阶段按照反应谱方法 计算地震作用,少数情况下需要时程分析法进行补 充计算。规范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验算的建筑也是少 数,第二阶段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 析方法。
2020/6/7
8
• 1.反应谱理论
• 反应谱理论是采用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的理论。反应谱是通 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谱曲线。如图3-5 所示的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面加速度运动作用下,质点的 运动方程如下:
2020/6/7
9
2020/6/7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直接动力理论(时程分析法) • 时程分析法是一种动力计算方法,用地震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