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合集下载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安装、焊接、组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研究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研究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研究高等教育在维持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与互动。

一、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课程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提供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体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建设,可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

因此,高校课程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高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推动教育体制的持续发展。

三、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相互影响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高校课程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组织结构和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学改革通过充实和优化课程内容,推动高校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

教学改革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促使高校课程建设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要求。

四、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互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调研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二是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对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是注重创新和实践。

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广教育先进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黄荣怀: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黄荣怀: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13
单一的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讲授均很难适应需求,
真正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学习组织形式是混合式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5
Blended Learning if 29%<rate of online<8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2
教学分析
(学生、知识、环境)
课程计划
(时间、策略、作业)
多种策略
1
7
我的改革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 = 放任学生?
自主学习 = 个人自学?
协作学习 = 小组完成任务?
探究学习 = 上网检索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15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 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 • 在大班级教学中,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
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16
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学习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0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1. 授课清晰
关键 行为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3. 任务导向
4. 引导学生投入学 习
5. 确保学生成功率 辅助 行为
1. 引导学生分享方法与经验 2. 学习组织(大纲、知识过渡、复习) 3. 设置合适的提问 4. 探询(学习状态、情绪、满意度) 5. 发挥教师影响(仪态、行为)
抽象
接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1
1
目前大学教学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向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向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向1.引言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2.强化核心学科核心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石。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核心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和活动。

3.拓展综合素质教育传统的学校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社交技能和实践能力。

这可以通过开设各种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和实践实习来实现。

4.发展STEM教育STEM教育是指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STEM教育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趋势。

学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加强STEM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强化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比赛。

6.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这可以通过设置信息技术课程、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来实现。

7.注重人文社科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注重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

8.关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职业课程和实践实习,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9.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人物。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发展为远程 。多媒体技术综合 了多种 电化教学功能 , 在许多方 面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因而刚崭露头角便 以强大
的功 能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瞩 目, 在全球迅 速发展 , 在美 国被称为教育史 上的 “ 四次革命 ”3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 第 [ 1 。 进一步为精 品课程 提供 了远程教育 的广 阔天地 , 促进 了教学 的开放性 、 交互性 、 共
的教学模式 。同时 , 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 避免 了因用大部分 时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 教学 内容陈 旧。许
多专业的教学 内容不能及时地反映社会科学技术 的进步 , 不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三是忽视方法教育 。 教学是- I艺术 , -' q 灵 活性很大。传统 的教育强调知识传授 , 忽视方法教育 , 这种僵而
课程教学是 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的基本途径 。 程教学质量 课 是直接影 响人才培养质量 的核心要素 [ 1 】 。建设精品课程 的 目的 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 资源来提 高教 育教 学质 量 , 保证人
的模式 , 以课 堂、 教材和教师为 中心 , 以传 授课本 知识 为惟一 目
的, 忽视学生创造能力 的培养 , 忽视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地位 , 忽视学生认 知能力的培养 , 片面地强调知识 的积 累, 只重结果 不讲过程 , 在教学 过程 中过分 重视现成知识 的传授 , 考试 以知 识的记忆 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与今天社会对人才 的要求极不协
才培养 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 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和切人
点,以信息技术 的应用为标志的新的教学手段 的发展使教学方 法产生 了革命性的变化[ 2 1 。

调, 更不 能适应 网络教 学 、 远程教育等新 的教育模式 , 然已不 显 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为此 , 高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已成 为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认识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认识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 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只是侧重 点略有不同。
02
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课程 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
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课程结构
合理规划课程的整体结构,包括课 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安排等,以保 障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 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学科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建 设可以推动学科发展。
课程建设的目标
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完善课程 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系 统性和完整性。
更新教学内容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 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保持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 性。
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利用数字化、网 络化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创新人才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
应对就业挑战
教学改革应关注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其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 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
内容选取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
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 知识融入教学中,保持课程内容
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内容整合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重复 和交叉,提高教学效率。
THANKS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引言教师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师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教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改革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决定了教师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因素,选择并灵活组织课程,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三部分:教材选择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师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适应性进行选择。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等方式进行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以增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部分: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是教师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推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评价、作品展示等,以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

第五部分:师资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是教师课程建设的重要主体,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第六部分: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课程建设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其中包括政策环境、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课程改革方案。

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设计和实施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校课程,以及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高校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育的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在高校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行业的职业要求在不断变化。

因此,高校的课程应该不断更新,与产业发展同步,培养具备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此外,课程建设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而现代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和学生互动,提供更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引言教师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介绍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设计和实施这些方案。

一、规划课程建设目标规划课程建设目标是教师课程建设的第一步。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内容,还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方案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过程。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法、案例分析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需要涉及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例如PPT、视频、实物模型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丰富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例如,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六、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中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因此,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助力“三教”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助力“三教”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助力“三教”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摘要: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三教”改革的主要体现媒介,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结合精品课程“机械CAD/CAM”的建设实践,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对实现”三教”改革的重要体现,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精品课程;“三教”改革;教学水平教育部实施教学改革中,精品课程项目进行了大力推广与支持。

本文基于机械CAD/CAM这门课程为案例,浅析“精品课程”助力“三教”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其中机械CAD/CAM是一门融合机械工程建模、后置处理等职业基础知识课,主要内容包括CAD/CAM技术概述、CAD/CAM软件开发基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基础、CAD/CAM建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编程和CAD/CAM集成技术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内容。

传统的机械制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手工绘图,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信息技术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出现,机械制图逐渐转为机械CAD制图。

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依托清华在线平台等,实现教学资源的颗粒化,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点。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方便快捷共享等优势,实现网络教学这一非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该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难以把握。

一方面,课程涉及较多、较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不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又不利于以后学习。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推论——善用媒体(relevant media):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同 时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原理4 尝试应用
(Application)
整合
激活
问题
应用
展示
应用阶段: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 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推论——一致练习(practice consistency):当应用(练习)及后测与差不多 陈述或隐含的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10
结论2: 启发、讨论与案例教学等方法得到推广
2017-4-22
11
结论3: 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渐受关注
2017-4-22
12
困惑(课程层面)
“精品课程”与“网络(上)课程(件)”的关系? “共享”什么? 何为“课程特色”?
2017-4-22
13
Implementation
Publishing 500 Courses
推论——匹配一致(match consistency):当教学展示论证与学习目标相一 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1)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2)展 示程序的递进逻辑;3)尽量直观形象地提示出“过程”;4)示范行为样式。
推论——提供指导(learner guidance):当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时, 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1)引导正确方向;2)采用多种呈现表征 的手段;3)对不同的展示论证过程给予明确比较。
16
是教师的特征在影响教学吗?
人格 • 人格测量工具关于鉴别良性的或常态有效教学行为没有帮助。
• 人际交往、情感和处理问题等良性社会行为是有效教学所必须的。(Levis, 1987) 态度 • 教师的态度与其课堂表现行为之间一般来说只有很低的、没有什么意义的相 关。(Jackson,1968; Walberg, 1986) 经验 • 自传材料中的多少年经验、毕业成绩、受训时间等只能说明阅历。 • 在特定年级、课程以及学习者类型等的经验与一特定教学任务的相关更为密 切。 能力倾向/成就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纽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形势,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和变化,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1.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应该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等知识。

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该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把握形势的发展,明确政策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结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结构应该围绕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展开,包括国家政策研究、国际形势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国际法律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体系结构上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形势和政策的发展趋势。

3.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衔接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形成有效的衔接,形成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型课程模式。

比如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法律学等学科形成衔接,构建新型学科体系,让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支持。

1.教学导向改革教学导向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导向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形势与政策的研究和讨论中。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教学内容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及时更新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多篇)

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多篇)

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课程培训心得我在20xx年6月14日至16日参加了《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理科)课程的培训。

按照培训要求,现将三天来对培训的心得整理如下,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六位老师的授课我认为十分精彩的,而且风格各异,具有自己的特点。

我始终认为,培训课也是一种授课,它同样是体现老师教学能力的平台,通过其培训课程的讲授,就可管中窥豹,了解其教学能力的虚实,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深感六位老师,实至名归。

尤其是第一天上午的授课,内容翔实,观点鲜明,案例具体,语言平实,令我受益匪浅。

综合本次培训,我学习并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简述如下:1、大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什么?我以前认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其有兴趣,渴望从其获得知识。

因此,老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渴望。

但是近十年的授课,我越发的感到,这点事不全面,因为,很多学生即使到了大学三年级也不见得在你上课之前就已经对其感兴趣,甚至都不知道你的课将要讲些什么,更可能,根本也不想提前知道你将要讲些什么。

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天下午的女老师和第三天上午的老师在这点上对我很有启发。

其实,我们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相比那两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学生素质差的很远,而且我一直天真的人为,在他们那样的大学中,给学生讲课一定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只讲精髓,绝无赘述,而学生一定是对所学内容了然于胸,批判式的接纳,当了解到老师们在授课中采用了如此多的教学方法,也尽最大努力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时,我明白一个道理,一流的大学的确会吸引一流的学生,但一流的学生更是需要一流的老师来培养,一流的学生遇见一流的老师,才会有一流的大学。

所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任何层次的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2、大学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发展的方向。

我刚当老师时,学校刚刚为每个教研室买了电脑,3年后为每个教室买了幻灯,从此多媒体教学在我校推广。

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关 键 词 : 精品课程 共享 中图分类号 : G 4 .1 6 24
教学改革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2 2 ( 0 0) 2 0 4 — 3 10 — 4 2 2 1 0 — 0 7 0
Re o m a i n a d Ex l r t n o a h n e h d l g n Ex e ln u s s De e o me t f r t n p o a i f Te c i g M t o o o y i c l t Co r e v l p n o o e
t a v n e e c ig rs uc s fri rvn he q ai oh e c ig a d ae t. nal h p p rea rts t he d a c d ta hn eo re o mpo ig t u lt b t t hn n t nsFi ly te a e lb ae — y a l o h c ne to x eln o re o srcin icu n h p it o t nt n d rn h C 1s c n tu t n n hg e o tn fe c l tc us cn tu t ,n ldig te ons fr at i ui g te O. e o sr ci i i- e o e o t r o
是免费的, 只要遵 守相关 条规, 在不侵犯其 知识产权的前提 下, 以通过 网络直接访 问到精品课程 网站 , 可 并根据 需要 对 课程 内容进行免费 的阅读与 下载 等操作。 20 0 3年启动精 品课程建设之初 ,全国共推荐 2 0所高 6 校 的 4 4门课程 申报 ,最终通过专 家头片评选 出 1 1门国 9 5 家精 品课程, 盖 2 个省 、 自治区,3所高校。 覆 1 市、 8 20 0 9年全 国共有 3 个省 、 1 自治 区、 辖市教育厅和 7 直 7 个本科教学指 导委员会 、7个高职 高专教学指 导委员会及 4 专家组织 、6所现代远程 教育试 点高校 ,推荐 申报 的 19 5 15 门本科 课程 、0 4 8门高职 高专课程 和 18门网络 教育课 程 7 参加了评审。 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 , 产生本年度上网公 示课程 69门。截止 目前 国家精 品课程 网 已经收录的精 品 5 课 程达 1 58门。这一数字充分 体现 了各地对 于精 品课 程 42 建 设的重视和精 品课程建设蓬勃 发展 的现状 。换句 话说精 品课程建设 已经成 为高校 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培养 方案, 跟行业发 展步伐 , 出 高等职业 教育 的特 点, 紧 突

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作为教育的核心,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被提及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方案,为学校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问题的存在目前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一项是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多样性。

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只以传统科目为主,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另外,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灌输,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学校课程建设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课程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是当务之急。

四、打破科目界限的课程设计为了解决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科目的界限,设计更加综合的课程。

例如,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引入现代教学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七、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学生是课程管理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课程设计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决策和设计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八、增加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的传授,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而实践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可以增加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

九、注重综合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考核,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与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封闭,缺乏与时俱进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培养。

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因此,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开展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

以下是一些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

首先,注重全人教育。

传统的教学内容偏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应该注重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其次,注重跨学科融合。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某一学科,缺乏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而在当今社会,跨学科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再次,注重实用性与应用性。

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纸面上,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结合。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议题及演进趋向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议题及演进趋向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议题及演进趋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议题和演进趋向也逐渐展现出来。

一、关键议题1、课程建设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课程建设一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建设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的关键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高校也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实践教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高校教学方法的关键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啄枝式教学:传统的啄枝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热点之一。

(3)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已经开始应用到教学中,高校需要探索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传统的考试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需要引入更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答辩等。

(3)职业能力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高校评价体系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需求。

二、演进趋向1、跨学科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跨学科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的发展方向之一。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教育的改革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学校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当前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当前课程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新。

其次,有些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此外,课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跨学科的融合,难以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面对当前的课程问题,进行改革实乃迫在眉睫。

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重要的是,课程改革能够推动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课程建设的原则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原则来确保质量和效果。

首先,应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其次,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科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

此外,课程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课程目标的制定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课程目标应该与学生的成长目标紧密相连,并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此外,课程目标还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五、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创新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部分。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的合理安排和结构。

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实践性和应用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

此外,还应积极推进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七、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是课程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本文在阐释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基本关系,以期对当前高校进行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标签]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第一作者简介]刘宏岩,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吉林长春130117)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直接影响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如何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分别论述的较多,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阐述较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一、课程建设的内涵一般来说,对课程的认识多从教育哲学层面人手,大致有以下六种认识: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本文所说的课程是指每门具体课程和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而且最主要的是课程教学。

在专业范围内,根据教学需要,将知识体系按照学科内在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每个具体的知识体系即课程。

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其载体是教材,若干门有内在联系的课程组合形成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建设。

教学内容是体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随着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建设包括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即以何种方式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以及教育思想、教学目的和能力培养目标等。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中起先导作用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以及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基本素质和具体教学团队的发展趋势等。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教师课程建设方面。

教师课程建设是指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质量,达到提升教育水平的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教师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课程建设的关键。

首先,学校应从教育本身的要求出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提升其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给教师上课,借鉴其成功经验,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最后,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二、优化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教师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

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

其次,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应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并设计相应的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成绩,容易造成教育的功利化。

因此,教师应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成绩、作品评价、综合素养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五、强化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对于教师课程建设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教研组或教研课题来开展合作研究,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
门数
151
299
298
360
660
649
648
725
其中:本
科课程数 127
248
239
254
411
400
404
442
评选“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
一流教学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
1 教学队伍
6 课程特色
课程评审指标
2 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讨论法
案例研究
实验法
模拟演示 教具演示
讲授法
练习法
具体-接受类 抽象-接受类
抽象
接受
11
目前大学教学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13
挑战1:教学方法急需改 革和改善: 信息量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
教学的信息量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13
挑战2:大班教学带来 新的问题: 双向活动 学生实践 ......
23
课程设计要点
1. 规划单元: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 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完成。
2. 设计策略: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 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探究”、“体验”、“问题 解决”等。
3. 设计活动: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学习活动设计,形成课程的 学习活动序列。
1. 授课清晰
关键 行为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3. 任务导向
4. 引导学生投入学 习
5. 确保学生成功率 辅助 行为
1. 引导学生分享方法与经验 2. 学习组织(大纲、知识过渡、复习) 3. 设置合适的提问 4. 探询(学习状态、情绪、满意度) 5. 发挥教师影响(仪态、行为)
——[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3
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策略: 传授知识 转变?? 组织学习
13
单一的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讲授均很难适应需求, 真正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学习组织形式是混合式的。
25
Blended Learning if 29%<rate of online<80%
22
教学分析
(学生、知识、环境)
课程计划
(时间、策略、作业)
17
教学创新的内涵
教学创新是不坚守传统或原来的教学方式,教 师以新颖或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时因 地制宜。
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3) 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2
创新教师是关键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强调三种创造力:
1) 综合能力:学术、技术、方法 2) 分析能力:学生差异、学习成就、教学环境 3) 实践能力:行动力、执行力
5 教学效果
4 教学条件
主要影响
1. 高校重视教学工作,教授回归教学“本位”, 建立了一大批优质课程。
2. 有效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 3. 形成了讨论高校课程质量的“话语”体系。 4. 优秀课程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推广。 5. 数字教学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5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是否也在改变我们学与教的方式?
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接受型教学, “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吗?
6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 (知识或活动或经验) 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 (教授或对话或导游)
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2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
2006年 评价指标
2003-05年 评价指标
具体
探究
具体-探究类 抽象-探究类
问题解决 实习法
游戏竞赛 现场参观
启发式 讨论法
案例研究
实验法
模拟演示 教具演示
讲授法
练习法
具体-接受类 抽象-接受类
接受
抽象
9
有6种教学方法呈明显增长趋势!
教学方法在从“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习法
游戏竞赛 现场参观
4. 收集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 5. 设计评价:设计学习评价,包括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如作业、各活
动及期末考试的方法和成绩比例。
24
混合学习的过程模型
——Huang, R. H., Ma, D. & Zhang, H. S., Towards a Design Theory of Blended Learning Curriculum, ICHL2008, Hong Kong
15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 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 • 在大班级教学中,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
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
16
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学习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
20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多种策略
(讲授、自学、探 究、体验、问题解
决)
活动设计
(绩效、组织、产出)
资源准备
(内容、案例、呈现)
教学评价
(过程、考核、总结)
——Huang, R. H, & Zhou, Y. L. (2005). Designing Blended Learning Focused on Knowledge Category and Learning Activities---Case Studie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urtis Bonk (Ed.),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pp. 296-310).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14
挑战3: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 存在误区和障碍:
多媒体变单媒体 教师缺乏相关技能
15
挑战4:教师素养需 要提高:
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驾驭能力 教学基本功
16
挑战5: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问题
17
我的改革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 = 放任学生? 自主学习 = 个人自学? 协作学习 = 小组完成任务? 探究学习 = 上网检索资料?
高校课程建设 与教学方法改革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研室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概述
2
课程建设
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 划”(OCW)
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年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