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例子
被他人误解的例子
![被他人误解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da1c1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7.png)
被他人误解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被他人误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来自于他人的偏见、误解或者缺乏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被他人误解的情况,而这些误解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伤害。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被他人误解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
小明在学校表现优秀,成绩优秀,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但在家庭中,小明总是遇到困难,他的父母经常认为他懒惰、不听话,甚至怀疑他的学习成绩。
小明感到很沮丧,因为他觉得父母没有理解他,误解了他的真实情况。
无论他怎么解释,父母都不愿意相信他。
最终,小明选择了沉默,他觉得与其被误解,不如保持沉默。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一个名叫小红的女孩。
小红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女孩,她喜欢与人交流,喜欢结交朋友。
她经常被人误解为花瓶,认为她只是一个长得漂亮但没有内涵的女孩。
小红感到很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
她努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却很难改变他人的看法。
小红最终感到很无助,她觉得自己被误解的心情很难得到释放。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一个名叫小刚的男孩。
小刚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他经常主动帮助他人,但是却经常被误解为好奇心过重,打听别人的隐私。
在某一次活动中,小刚不小心听到了同事之间的私人谈话,因此被误解为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小刚感到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并不是有意打听别人的隐私,只是一时的无意间听到。
无论他怎么解释,别人都不相信他。
最终,小刚感到很沮丧,他觉得自己无法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以上的例子只是被他人误解的一种情况,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种类的误解。
无论是因为言行举止引起误解,还是因为个人特质被他人误解,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
在遇到被他人误解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人沟通,尝试解释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我们也应该学会包容他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对他人下定论。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他人误解的情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要条件的例子
![必要条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35f9a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1.png)
必要条件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必要条件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必须具备的条件,缺少这个条件就无法实现相关目标或结果。
必要条件的存在对于完成特定任务或达成特定目标非常重要,因为缺失这些条件将会导致失败或者效果达不到预期。
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必要条件的存在是确保项目或计划成功完成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什么是必要条件以及必要条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要制作一杯咖啡,必要条件包括有咖啡豆、热水、糖和牛奶。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缺失,比如没有咖啡豆,那么就无法制作一杯完整的咖啡。
在这个例子中,咖啡豆、热水、糖和牛奶是制作咖啡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导致任务失败。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公司要推出一款新产品,必要条件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推广等。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不完善,都会严重影响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接受度。
这些必要条件在新产品推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项目中,必要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修建一座大型桥梁的工程中,必要条件包括设计图纸、施工工人、建筑材料等。
如果没有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导致桥梁修建工程无法进行。
这些必要条件是确保工程工程项目圆满完成的前提。
在个人生活中,必要条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必要条件包括学习资料、练习时间、语言环境等。
缺少这些必要条件,就很难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我们要牢记必要条件的重要性,确保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备必要的条件。
第二篇示例:必要条件是指某个事件或结果发生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就无法实现所期望的结果或完成所需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必要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必要条件的例子。
考虑到生活中最为基本的需求,即食物和水。
这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食物和水,人们就无法生存。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如果长期缺乏这些必要条件,就会导致健康问题甚至生命危险。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案例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2f6f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a.png)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愈发复杂,劳动用工关系也日益多元化。
很多企业在运营中不仅需要雇佣正式员工,还需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劳动外包公司等合作,这就导致了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出现。
多重劳动用工关系带来了一系列管理挑战,企业需要谨慎处理各种用工关系,避免法律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多重劳动用工关系的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制造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通过劳务派遣公司雇佣了一批临时工,同时还与劳动外包公司签订了合同,让其负责一部分生产线的运营。
在生产中发现,劳务派遣公司的临时工表现不稳定,经常迟到早退,对产品质量造成了影响。
而劳动外包公司的工人也抱怨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导致产量下降。
企业因此陷入了用工管理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审查与劳务派遣公司、劳动外包公司的合同,查明责任与义务,同时加强对临时工和外包工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技能水平。
企业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用工体系,减少对外部用工的依赖,提高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质量。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餐饮企业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聘用了一批服务员和厨师。
但是外包公司派遣的员工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工作态度消极,服务质量下降。
外包公司还存在管理混乱、沟通不畅等问题,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小的困扰。
案例三:某互联网公司的多重劳动用工关系某互联网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与多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雇佣了大量短期项目员工。
但是这些员工的工作性质复杂多样,不同项目之间存在交叉重叠,导致项目推进困难和沟通不畅。
员工之间也存在竞争和矛盾,影响了团队合作和项目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公司需要优化用工结构,合理规划项目组成员的构成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
企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从简单入手解决数学问题的例子
![从简单入手解决数学问题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abbe8f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c.png)
从简单入手解决数学问题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一群人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握着另一个人的手,问这群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只要从一个人开始思考,就能够得出答案。
假设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要和另一个人握手,所以至少有两人。
然后再考虑第三个人,他要和前两个人握手,那么就至少有三人。
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群人至少有n个人时,才能满足每个人都握着另一个人的手,所以答案是至少有两个人。
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经常会被问题的复杂性吓倒,觉得难以下手。
如果我们能够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逐步扩大问题规模,就能够逐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接着,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问题:有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20米,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是长方形宽的3倍,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从长方形的属性入手,就能够轻松解决。
我们设长方形的长为3x,宽为x,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20米,所以有3x+x+3x+x=20,解方程得到x=2,那么长为6,宽为2,长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米。
这个问题虽然比之前的问题复杂一些,但只要我们将问题简化为基本属性,就能够轻松求解。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或图表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当我们遇到一个代数方程的问题时,可以尝试将代数方程转化为图形表达,通过图形的方式来理解代数方程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让我们考虑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有一辆车从A地出发,以60km/h的速度行驶到B地,然后返回A地的速度为40km/h,求整个往返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将整个往返路程分成两段,就能够轻松解决。
假设整个往返路程为240公里,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我们可以求出往返路程的时间为4小时。
然后根据速度的公式:平均速度=(2ab)/(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两段路程的速度,代入数值计算可得平均速度为48km/h。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171b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4.png)
良好家风,成就个人成长的名人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风,不仅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个人,还能成就他们在社会中的成功和成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因良好家风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例子,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人树立良好的家风。
第一位名人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的父母都是非裔美国人,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但是在家庭中却有着良好的家风。
他的父母非常注重教育,他们教导奥巴马要坚持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奥巴马养成了自信、坚强和乐观的性格,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
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努力,更是源自家庭对他的积极引导和教育。
第二位名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贫苦家庭,但是在家庭中却得到了父母的悉心呵护和教导。
她的父亲对她说:“人的一生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教导让屠呦呦懂得了坚持奋斗、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她在中药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对她的培养和教育,正是良好的家风让她在困难的环境下坚定地走向了科研之路。
第三位名人是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夫·贝索斯。
作为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贝索斯在商界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他的成功也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贝索斯的父母非常看重教育,他们给予孩子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贝索斯养成了坚韧、果断和创新的品质,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企业家。
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财富上,更重要的是他在商界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
以上这些名人例子表明,良好的家风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他们的教导和引导能够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有力。
勤奋正反事例
![勤奋正反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9699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e.png)
勤奋正反事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勤奋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成功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勤奋的人总是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勤奋在很多时候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关键。
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勤奋不懈的努力。
比如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他们都是通过勤奋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勤奋的正面事例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展示。
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比如马云、马化腾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勤奋努力。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初,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而马化腾则是通过不断创新,勤奋努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著名人物。
勤奋带来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勤奋的人总是能够把握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不浪费时间。
他们会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通过勤奋努力,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
勤奋的人总是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勤奋的人会把困难当作挑战,把困难当作机会。
他们会借助困难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不会被困难击倒。
勤奋也有一个负面的一面。
有些人过分勤奋,把工作当作一切,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这种人常常会忽视家庭和朋友。
他们会整天忙于工作,工作之余很少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导致家庭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
有些人虽然勤奋努力,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
他们会一味地努力,但却没有效果。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方向,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一味地努力,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
勤奋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品质,但在追求勤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不要过分追求工作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逻辑矛盾的经典例子
![逻辑矛盾的经典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28a86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8.png)
逻辑矛盾的经典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逻辑矛盾可以说是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思维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
在逻辑学中,矛盾是指两个或多个命题或陈述之间的不一致性或矛盾性。
当我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存在逻辑矛盾,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可能是无法解决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逻辑矛盾的经典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著名的“蒙提霍尔悖论”,也称为巴贝尔塔的悖论。
这个悖论源自古希腊哲学家蒙提霍尔提出的一个问题:“所有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这个命题是真实的,那么所有克里特人都在说谎;但如果他们在说谎,这个命题也就是假的。
这个命题既不可能是真实的,也不可能是假的,形成了逻辑矛盾。
第二个例子是“理发师悖论”。
这个悖论源自奥地利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一个问题:“假设一个村庄中的所有男性都只接受那些不为自己理发的理发师的理发。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产生了一个逻辑矛盾。
因为这个命题要求男性只能让那些不为自己理发的理发师给自己理发,但如果有一个理发师不为自己理发,那么他就符合了这个条件,但他只能为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就是他自己。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推理,无法解决。
第三个例子是“罗素悖论”,也被称为巴克斯悖论。
这个悖论源自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考虑一个集合,其中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集合都属于自己。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也会导致逻辑矛盾。
因为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集合,那么它必然包含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集合,但这样一来,这个集合也应该属于自己。
这种循环推理导致了逻辑矛盾。
以上这些例子只是逻辑矛盾问题中的一部分,但足以说明逻辑矛盾在我们思维中的重要性。
逻辑矛盾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概念,它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在处理逻辑矛盾时,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晰,客观分析,避免陷入无解的困境。
逻辑矛盾虽然很有趣,但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避免它。
逻辑矛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时我们还是需要遵循逻辑规律,保持思维的清晰和连贯。
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的例子
![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465e7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8.png)
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他人进行评价和批评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注意的是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以便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图,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的例子。
小明是班上的一名学生,他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对同学们很友好,是一个颇受同学们喜爱的学生。
最近小明的迟到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老师觉得有必要对小明进行一次严肃的批评,但在批评之前,老师决定先表扬一下小明。
于是,老师在学生集会上表扬了小明,称赞他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并且乐于助人,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好同学。
在表扬的过程中,小明显得很开心,他感到老师对他的认可,也让他更有动力继续努力。
然后,老师开始对小明的迟到问题进行批评。
老师指出,虽然小明在学习上表现很出色,但是迟到会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秩序,也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效果。
老师希望小明能够珍惜时间,做到准时到校。
小明在听完老师的批评后,没有生气也没有抗拒,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意识到自己的迟到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也听明白了老师所说的影响和希望。
他决定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迟到问题,努力做一个准时到校的好学生。
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的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先表扬对方,我们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认可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然后,再进行批评时,对方也会更愿意接受并且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中,都可以通过先表扬再批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和矛盾,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共同解决困难,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结尾】第二篇示例:先表扬对方再批评对方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保持双方关系的和谐,同时有效传达信息。
因小事而失败的例子
![因小事而失败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a53d4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a.png)
因小事而失败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导致失败的因素。
许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遭遇因小事而失败的情况。
下面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来探讨因小事而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故事一:小事引发重大后果小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他在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生意蒸蒸日上。
在一次商务会议上,小明因为一次不经意的失言,得罪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事后,合作伙伴拒绝继续合作,导致小明的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个小小的失言,让小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故事二:因为小事而犯大错小红是一个平时很细心的人,但有一次在提出一个项目的方案时,她疏忽了一个小细节。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这个小细节成为了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小红的团队因为这个小事而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也因此失去了团队的信任。
故事三:小事暴露了大问题小李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他在一次年度总结会上,因为没有准备充分而被老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次小事暴露了小李在工作中的马虎态度和不负责任的问题,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在公司的晋升机会。
从这几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事并非无关紧要,它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导致失败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因小事而失败呢?要保持细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细节,不要因为小事而疏忽大事。
细心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疏漏。
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避免因小事而失败。
要善待他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多一些耐心和周到,不要因为小事而得罪他人。
与人为善,才能在团队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小事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导致失败的原因。
我们要时刻保持细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善待他人,才能避免因小事而失败,赢得更多的成功。
【字数:509】第二篇示例: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常常会因一点细微的失误而导致事态失控,甚至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
面对选择有责任心事例
![面对选择有责任心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9a8c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d.png)
面对选择有责任心事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面对选择有责任心事例责任心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是指在面对选择时能够思考后果,审慎决定并尽力负责的态度。
在我们生活中,面对各种选择时都需要有责任心,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和周围人的生活。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面对选择有责任心的事例。
事例一:小明的选择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平时成绩一直很好,是班级的学习委员。
有一次,班里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每个同学需要出一份力,小明也很积极参与。
但是在义卖当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邀请。
小明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放弃朋友的生日聚会,坚守自己的义卖承诺。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去,义卖的事情可能就会不了了之,对于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将无法得到回报。
小明在面对选择时,展现了责任心,为他的选择感到骄傲。
小王是一个大学生,每天都有很多课业和社团活动。
有一次,社团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需要到贫困山区为孩子们送去爱心物资。
小王原本是打算参加的,但是在活动前一天,他接到了老师的通知,需要修改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
他犹豫着,最终决定放弃参加志愿者活动,专心完成课程设计。
尽管他感到内疚,但他知道自己的课程设计对于未来的学业也至关重要。
小王在面对选择时,做出了理性而有责任心的决定。
事例三:职场人士的选择在职场上,面对各种选择时也需要有责任心。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有一天他的下属出了一个错误导致项目延迟。
上级领导向小李施压,要求他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小李知道这个问题并非完全是他下属的责任,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承担责任,并积极解决问题。
他明白作为主管,他要为团队的成绩负责任,不能推卸责任。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问题得以解决,项目也及时完成。
小李在面对选择时,表现出了责任心和领导力。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选择有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责任心不仅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做出理性的决定,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对他人也更有担当。
微小改善案例
![微小改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10a2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d.png)
微小改善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微小的不便或者烦恼,如果能够进行一些微小的改善,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微小改善案例的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1. 办公室的布局优化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每天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如果办公室的布局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或者工作效率降低。
对办公室的布局进行一些微小的改善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调整桌椅的位置,改善光线和通风等环境,或者加入一些绿植来提高办公室的舒适度。
2. 交通工具的智能化改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交通工具方面,一些微小的改善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
一些地铁公司在列车上安装了wifi设备,方便乘客在列车上上网和工作;一些公交车公司在车厢内设置了充电设备,方便乘客随时给手机充电。
这些微小的改善可以让人们在出行时感到更加便利和舒适。
3. 家庭生活的便捷化改善在家庭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微小改善的地方。
可以在厨房里安装一个智能垃圾桶,可以自动感应并打开垃圾桶盖,方便人们丢垃圾;可以在卫生间里安装一个智能马桶,可以洗净自己,并且可以根据体温调节水温。
这些微小的改善可以提高家庭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4. 购物体验的个性化改善在购物领域,一些商家也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善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
一些商场会在购物中心内设置导航系统,方便顾客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一些零售店会根据顾客的偏好推荐商品,提高顾客的购买满意度。
这些微小的改善可以让顾客感到被重视,提高品牌的口碑和忠诚度。
5. 社区环境的优化改善在社区环境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微小改善的地方。
可以在小区内建设一个社区运动场所,提供给居民们进行户外运动的场所;可以在社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效率;可以在社区内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提高社区的绿化度和空气质量。
中国的丑小鸭例子
![中国的丑小鸭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2ffeac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7.png)
中国的丑小鸭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会提及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其中不乏关于“丑小鸭”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灵感的来源,启发了他们在逆境中努力不懈,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的“丑小鸭”例子吧。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被誉为“诗仙”,被后人称为“醉翁”。
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饱受困苦的“丑小鸭”。
李白生于一个贫苦的书香世家,父亲早逝,母亲独力支持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从小的李白聪慧过人,擅长诗文,但是由于家境贫困,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培养。
而且由于身材矮小,相貌普通,他被同龄人戏称为“小杰士”。
即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李白依然努力学习,勤奋进取。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赢得了人们的赏识和尊重。
李白在青年时期开始写诗,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李白的诗歌绚烂多彩,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豪情激扬的风格,被誉为“诗仙”。
他开创了诗歌的新风貌,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后来的岁月里,李白闯荡江湖,游历天下,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被誉为“醉翁”,为后人所传诵。
他的诗歌不仅风靡一时,更是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李白的一生,就像那个丑小鸭最终化身为美丽的天鹅,展翅高飞,彰显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除了李白这位“丑小鸭”,在中国历史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比如孔子,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士族家庭,幼年时失去父亲,因此生活艰辛。
然而孔子秉持着“君子不器”的理念,一直追求道德和人格的完善。
他创立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学者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还有像屈原、鲁迅等文化名人,他们也都是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成为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偶像。
屈原在谪居时创作了不朽的辞赋,鲁迅在困顿中奋起反抗,以自己的笔触点燃了一代人的思想和激情。
这些“丑小鸭”在逆境中孕育着自己的才华,最终成就了一番非凡的成就。
会说话成就大事的实例
![会说话成就大事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d9a155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b.png)
会说话成就大事的实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会说话成就大事,这句话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头禅,而是深刻的道理。
在社会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实现各种目标和完成各种任务。
有句老话说得好,“说话是一项技能,说话的人可以让任何事情成为可能。
”在商业领域,会说话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说,一个销售人员如果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能够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那么他就有更大的机会完成销售任务,实现更高的销售额。
一个领导者如果擅长沟通,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景和目标,就能够影响团队的发展方向,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最终实现团队的成功。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不仅是一位技术方面的天才,更是一位极具说服力的演讲者。
他擅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
乔布斯的演讲风格不仅让苹果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更让他成为商业领域中的传奇人物。
另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以其出色的演讲技巧和沟通能力,赢得了亿万美国人的支持,最终成功当选为美国第44届总统。
在任期内,奥巴马用他的演讲才华激励了整个国家,带领美国度过了金融危机和医疗改革等重大挑战,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会说话也能够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说,如果你擅长与他人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就能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朋友和亲人的支持和帮助。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使得生活更加顺利和美好。
会说话成就大事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具有深刻道理的格言。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会说话的能力都能够带来巨大的好处。
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建立更好的联系,共同实现更多的目标和梦想。
【字数不够,请问还需要继续补充吗?】第二篇示例:会说话成就大事,这句话可能有些人觉得听起来像是一句空洞的废话,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会说话的能力确实可以让一个人取得巨大的成功。
类比的通俗例子语文
![类比的通俗例子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dff3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f.png)
类比的通俗例子语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类比例子:学习语文就像修炼武艺一样。
在练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练习基本功,如踢腿、打拳等。
只有通过刻苦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武艺变得更加熟练。
同样地,学习语文也需要不断地积累词汇、积累阅读、提高写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一个常见的类比是:学习语文就像绘画一样。
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仔细描绘,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同样地,学习语文也需要认真阅读、仔细理解,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像画家一样悉心对待,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类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例子: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树根深深扎入土壤中,树干挺拔,树枝栉比。
这个类比告诉我们,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素养,才能在学习中蓬勃发展。
再举一个例子:友谊就像一朵鲜花,需要精心呵护。
如果我们把友谊比作一朵鲜花,就会明白友谊需要细心培养、需要真诚相待,只有如此,才能让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类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帮助我们用更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类比例子,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并运用类比这一修辞手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文章达到了2000字要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规则,让人难以理解和记忆。
而类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类比的通俗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让我们来看看类比的定义。
类比是指通过对比两个对象或概念的相似之处,来表达其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
生活中勇气和智慧的例子
![生活中勇气和智慧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b2f6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a.png)
生活中勇气和智慧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生活中,勇气和智慧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勇气让我们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智慧则指引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中勇气和智慧的例子,希望能够激励大家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时,勇敢地迎接挑战,用智慧前行。
例子一:勇气和智慧驾驭人生乔布斯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创办苹果公司时展现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
在经历过公司的磨难后,乔布斯决定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将公司再次带领到巅峰。
他敢于冒险、敢于创新,而且他拥有超凡的智慧,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正是因为他的勇气和智慧,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乔布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勇气和智慧,才能够成功驾驭人生。
例子二:勇气和智慧战胜疾病小明是一位患有罕见病的患者,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在接受了数次手术和治疗后,小明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去抗击疾病。
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小明也不断学习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知识,用智慧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
最终,小明成功战胜了疾病,并且成为了一个健康的人。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例子三:勇气和智慧创造奇迹李娜是中国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她在职业生涯中曾经面临过无数次的挑战和困难。
李娜从不退缩,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不仅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对对手,还用智慧分析对手的战术,找到对付对方的方法。
最终,李娜不仅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网球选手,还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比赛奇迹。
李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气和智慧并重,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生活中,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品质。
勇气让我们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智慧指引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只有勇气和智慧并重,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智慧,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士为知己者死的例子
![士为知己者死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ef874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2.png)
士为知己者死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在《孟子·告子》中提出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意指愿为知己而战,甚至献出生命。
这种信念强调了忠诚、义气和友谊的价值,被奉为高尚的美德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士为知己者死的真实故事,其中一些至今仍被传颂。
一位著名的例子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次,梁启超被清政府通缉,他藏身在朋友家中。
清政府得知他的藏身之处,前来逮捕他。
在那危急时刻,梁启超的朋友拼命保护他,最终不幸丧命。
梁启超得以幸免,但他深感朋友之义,从此更加珍视友情,视之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另一个例子是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岳飞是宋朝抗金名将,秦桧是宋朝权臣,两人在政治立场上对立。
岳飞忠诚于宋朝,秉持忠君爱国之心,他多次力主抵抗金兵入侵。
秦桧却在幕后挑起了对岳飞的进攻,导致岳飞最终被秦桧所害。
岳飞壮烈牺牲,但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被后世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还有一则故事是关公与周瑜的传说。
关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周瑜是东吴的名将,两人在官场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一次对外战争中,关公率领蜀汉军队前去支援东吴,但被周瑜误解为叛变,最终被斩首。
周瑜得知真相后悔不已,因为关公对他的忠诚和信任。
他为关公的死感到悔恨,最终也因此病逝。
这个故事深刻地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体现,也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中有所体现。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了复仇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带领美国独立军队与英军浴血奋战,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人际关系中,真挚的友情和忠诚的义气是珍贵的财富,有时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应该坚守。
因为冒险而失败的例子
![因为冒险而失败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ec172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8.png)
因为冒险而失败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冒险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词汇。
冒险可以让我们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有时候冒险也会带来意外的失败和挫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因为冒险而失败的一些例子吧。
1. 失业冒险小明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但渐渐感到自己陷入了工作的怠惰中,生活没有了激情和乐趣。
于是,小明决定辞去工作,去环游世界寻找真正的人生意义。
他的冒险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旅途中的花费超出了他的预算,最终导致他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公司重新求职。
2. 投资冒险小红是一个有着商业头脑的女性,她曾经听说某家公司正在发展一个新型的智能手机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于是,她决定投资一部分积蓄进入这家公司。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成功,最终导致小红的投资付之东流,损失惨重。
3. 恋爱冒险小花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生,她曾经爱上一个风度翩翩的男生,两人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花发现这个男生并不是她想要的那个人,两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
最终,他们以分手收场,小花为这段恋情的失败感到伤心和失望。
4. 创业冒险小李是一个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他曾经和几个好友一起创立了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希望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公司管理不善,这家公司很快就面临了资金短缺和运营困难。
最终,公司不得不宣告破产,小李和他的朋友们也陷入了经济困境。
5. 冒险旅行小王是一个热爱旅行的年轻人,他曾经听说一个偏远而神秘的地方,决定一个人去那里探险。
由于该地区的交通和安全条件较差,小王遇到了很多麻烦和危险。
最终,他在一个山洞里迷路了几天,差点丧命。
这次冒险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他明白了冒险的背后所隐藏的危险。
以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冒险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但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自作聪明的例子写出了两个故事的名字
![自作聪明的例子写出了两个故事的名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3b79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1.png)
自作聪明的例子写出了两个故事的名字第一篇:老鼠一生干尽了坏事,为了让自己死后灵魂也能进入天堂,就闭着眼睛对上帝发誓说:“假如现在给我两个鸡蛋,那么我也决不会去伤害它。
”上帝为了检验老鼠是否真心,就在它窝里放了两个鸡蛋。
老鼠发誓完后睁开眼,立刻兴奋地跳了起来,它想到自己刚刚对上帝发过的誓言,似乎还有点犹豫。
可老鼠又太聪明了,它马上就对身旁的一块石头说:“石头石头,你能比过鸡蛋吗?”见石头坚定地点了点头,它便又讥笑道,“可鸡蛋说它要比你强大一百倍呢!”石头一听怒不可遏,对着鸡蛋狠狠碰了过去……事情的结果在老鼠的.意料之中,它一边品尝着鲜美的鸡蛋,一边装模作样地赞美着石头。
老鼠吃完一个鸡蛋,见剩下的另一个孤零零地躺在窝里,本想也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吃掉,转念又一想:不行!我要是把鸡蛋吃光了,那么仁慈的上帝还会再送给我鸡蛋吗?要知道我们鼠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
鸡能生蛋,蛋能孵鸡的道理傻瓜都懂啊!于是,老鼠放弃了吃掉鸡蛋的念头,心安理得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也不知是老鼠的诚心还是上帝的慈悲,生命艰巨地酝酿、颤动,直到痛苦而又顽强地破壳而出,小鸡终于向世界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石头目睹了一个新鲜生命诞生的全部过程,它被深深震撼了,懂得了最弱小的生命也是最强大的道理。
它再也无法忍受老鼠过去对自己的愚弄,扑过去狠狠一下子就把那只聪明的老鼠给砸死了。
从此以后,石头拥有了一个真理:面对邪恶,上帝是不会伸出高尚的手,一切全靠自己!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哪怕粉身碎骨,石头只要握在人的手里,它都会毫不留情地砸向聪明的老鼠。
第二篇:海里有一种长得的动物,它的名字叫作墨鱼。
墨鱼每天在海里游来游去,常常会遇见敌人。
有一次,它撞上了一条正在觅食的大鲨鱼。
大鲨鱼正饿得发慌,一见了这肥美的墨鱼,不禁喜从心起,它露出一口锋利的白牙齿,气势汹汹地向墨鱼直冲过来,要是真的打起来,墨鱼哪里是鲨鱼的对手,可就是想逃,它也游不过鲨鱼,怎么办呢?墨鱼自有它的一套本领。
优秀人物例子
![优秀人物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3aad5b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c.png)
优秀人物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优秀人物是社会中的光荣和楷模,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品质影响和激励着他人。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艺术领域、商业领域还是慈善领域,优秀人物都展现着非凡的能力和品质,成为大家学习、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以下就是一些优秀人物的例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在商业领域,我们不得不提到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作为世界首富之一,贝索斯以其创新精神和商业智慧成为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他创建的亚马逊公司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还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贝索斯的成功故事鼓舞着无数年轻人勇敢创业,他成为了商界的灯塔和引路人。
除了在科学和商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还有一些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展现出色的人物,比如莎士比亚和蒙娜·里萨。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和传颂。
莎士比亚的才华和智慧永远闪耀在文学史的光芒中。
蒙娜·里萨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的主角,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杰作。
蒙娜·里萨的微笑是艺术史上最为神秘和动人的微笑之一,她的画作被誉为视觉艺术的杰作之一。
蒙娜·里萨的作品启发了无数艺术家和观众,她的形象成为了全世界文化传统中不朽的符号。
她的作品也展示了女性的美丽和力量,成为了现代女性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篇示例:优秀的人物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品质、品行和行为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
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出色表现,更在为人处事上展现出卓越的品质和风范。
以下是几个优秀人物的例子,展现了他们的卓越之处。
第一个例子是乔布斯。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前CEO,乔布斯以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闻名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案例相对主义诡辩论1——禅宗故事:一书生拜见方丈,被拒。
有倾,县官至,方丈出迎。
事毕,书生质问方丈何故厚彼薄此。
答曰:不招待即招待,招待即不招待。
书生听罢,挥拳便打方丈。
方丈问:何故打我?书生曰:打即不打,不打即打。
相对主义诡辩论2——《庄子》在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相对主义最为出色。
《齐物论》:“既使我与若辨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邪?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若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下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客观条件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军犬“反坦克连队”1942年,德国法西斯为求速胜,集中兵力,向苏联发动了猖狂进攻。
他们每天派出上千架次的飞机,轮番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
轰炸刚一停止,成群结队的坦克,就向苏军阵地发动猛烈的冲锋。
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一条条勇猛的军犬从炸坏的楼房废墟中冲出,闪电般冲向迎面驶来的德军坦克,“轰隆隆”一声声巨响,军犬与坦克同归于尽!原来,德国为迅速攻下斯大林格勒,调集了“A”、“B”两个集团军共50个师的兵力来进攻。
而当时死守这座城市的苏军,既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更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坦克进行防御。
在危急关头,苏军警大学校及时提供了500多条军犬——这批军犬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自带炸药,去对付敌人的坦克。
朱可夫将这批军犬作为反坦克的秘密武器,组成四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126条军犬。
在当时,这个军犬反坦克连队,共炸毁德军坦克300多辆,约占整个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击毁的德军坦克的1/3,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斗勇斗智,是智慧和武装力量的大比拼。
在这个战例中,苏军元帅朱可夫利用军犬,组成反坦克敢死队,是高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在战争中组织“敢死队”,是一种通常的做法。
然而,这支敢死队由军犬去担任,的确是一种创举。
既减少了我方的伤亡,又可给敌方以重创,是一个高招!虽然,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客观条件与意识的能动作用——鱼雷击中不炸与误中自己的鱼雷1939年9月3日,英德宣战。
邱吉尔当时再次担任英国海军大臣。
很有讽刺意义的是,在他任职的当天晚上,德国潜艇就击沉了英国吨位最大、也是最豪华的客轮“雅典娜”号。
以后1个月内,德国潜艇又击沉了英国商船40余艘,达15万多吨,这一切为他的复出蒙上了一层阴影。
深感德国潜艇的严重威胁的邱吉尔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英国重要的海军基地斯卡帕进行视察,了解基地防潜设施状况。
他乘“纳尔逊”号战列舰察看了海湾出入口处和航道上的防潜栅、防潜沉船和水雷等设施。
当发现“纳尔逊”号战列舰出海没有驱逐舰护航时,他指示,“一艘战列舰至少要有两艘驱逐舰护送,才能驶出大海。
”10月14日,德国U-47号游艇偷袭了斯卡帕海军基地,击沉了“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邱吉尔大为震惊,不顾德国潜艇的威胁立即前往斯卡帕,研究基地防卫问题。
这次,他乘“纳尔逊”号战列舰出海,有10艘驱逐舰为其护航,组成严密的对潜防御。
此时,德国U—56号潜艇正在斯卡帕附近海域巡航,发现了邱吉尔的“纳尔逊”号战列舰和警戒的驱逐舰,德国潜艇艇长察思海军上尉决定对这艘战列舰进行攻击。
在这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潜艇艇长的指挥下,德国潜艇顺利地越过了英国10艘驱逐舰的警戒圈,占领了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
察思艇长立即下达发射鱼雷的命令,U—56号潜艇一连向“纳尔逊”号发射了3枚鱼雷。
然而,德国潜艇声纳员全神贯注地跟踪收听鱼雷攻击情况,一分钟后听到鱼雷击中“纳尔逊”号舰的声响,但鱼雷却没有爆炸!德国潜艇返航后经过调查,才知道发射的鱼雷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没能爆炸!如果3枚鱼雷爆炸,那么,英国的战列舰和在该舰上的邱吉尔将是在劫难逃了!当德国海军舰艇司令邓尼兹得知德国海军潜艇已经命中邱吉尔的军舰,只是由于鱼雷没有爆炸时,他认为U-56号潜艇攻击行动失利是“军事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如果说,邱吉尔是幸运的,那么,美国的潜艇却是倒了大霉的。
它是误中了自己发射的鱼雷——真是太不幸了!1944年9月,美国“唐格”号潜艇奉命封锁台湾海峡北口,伏击过往的日本舰船。
接连几次出击,该艇均获全胜。
10月24日晚,“唐格”号仅剩两枚鱼雷。
艇长奥里恩决定用它去消灭一艘受伤的运输船,然后,返回基地。
不料,这最后的攻击,却给“唐格”号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其中一枚鱼雷准确地命中了运输船,然而,最后一枚鱼雷却在发射后不久,掉转头直扑“唐格”号,艇长连忙下令回避,可是,为时已晚。
鱼雷击中了潜艇尾部,发生猛烈爆炸,把艇长和艇桥上的人都抛入海中,潜艇也大量进水,急骤下沉,大部分官兵丧生,艇长奥里恩及其幸存者成了日本的“阶下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鱼雷击中目标不炸与误中自己发射的鱼雷,这两起在世界游艇战上的败迹,应该说都与对规律和条件的认识和利用有关系。
比如说,鱼雷在什么条件下会爆炸,在什么条件下不会爆炸,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回头”,对这些都要做充分的研究并做出应急的准备——以做到万无一失!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这两个战例中,我们或许可以把其看作是一种偶然性与特殊性,然而,这样的偶然性与特殊性迫使人们做进一步的反思,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对物质认识的演进——泰利斯、洛克、恩格斯材料1:泰利斯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
因此他们认为,既然那样一种本体是常存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了……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利斯就把水看成本原(因而宣称地浮在水上)。
他得到这个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万物从而产生的东西,就是万物的本原)。
他得到这个看法可能是以此为依据,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①材料2:洛克所以物体中的性质,如果正确地加以考察,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物体的各个占体积的部分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
这些性质,不论我们知觉到它们与否,都在物体里面;如果它们大到足以被我们发现,我们就能借它们获得了事物本身的观念;在人工制造的东西方面,这是很显然的。
这些性质我们称为第一性的质。
第二种是一个物体里面那种根据它的不可感觉的第一性的质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从而在我们心中产生一些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的不同的观念的能力。
这些性质通常称为可感觉的性质。
第三种是一个物体里面那种借自己的第一性的质的特殊构造而改变另一物体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使它以不同于以前的方式作用于我们感官的能力。
例如,太阳有使蜡变白的能力,火有使铅熔化的能力。
这些性质通常成为能力。
②材料3: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①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多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
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
②思考与讨论:(1)从材料1亚里士多德对泰利斯哲学思想的转述中,您是怎样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所谓的“本原”的?泰利斯把水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根据是什么?您认为这样的根据可靠吗?为什么?(2)在材料2中,洛克概括了物质的三种不同性质,请谈谈洛克的这种概括是否揭示出了所有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共性?(3)比较材料1和材料2,您认为泰利斯和洛克对物质的认识是否存在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对物质的认识上他们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4)阅读材料3,谈谈应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讲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这些论述?(5)比较材料1、2和3,您认为恩格斯所讲的物质和泰利斯、洛克所讲的物质是一回事吗?恩格斯对物质的界定在思想方法上与泰利斯、亚里士多德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6)不同历史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存在明显区别,这一现象说明什么?您认为我们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根据您掌握的哲学知识和具体科学知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作一简要评价。
您认为它是否还能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赫拉克利特、芝诺、恩格斯材料1:赫拉克利特:“一切皆变”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河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
①材料2:芝诺:“飞矢不动”飞着的箭是静止的。
因为,如果每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飞着的东西在任何一定的瞬间总是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那么它就不能动了。
②材料3:恩格斯:“运动即矛盾”当我们把事物看作是静止而没有生命的,各自独立、相互并列或先后相继的时候,我们在事物中确实碰不到任何矛盾。
……但是一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彼此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事物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在这里我们立刻陷入了矛盾。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
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⑧思考与讨论:(1)怎样理解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这一格言?后来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克拉底鲁把这一格言发挥成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否有区别?请具体说明。
(2)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这一命题与人们观察到的客观现实相悖,您认为他对此所作的论证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3)细读材料2,芝诺说,一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这里的“静止”应作何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它就不能动了”?(4)比较材料1和材料2,赫拉克利特和芝诺对事物存在状况的看法截然不同,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哲学观点?(5)材料3中,恩格斯提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里的“矛盾”具体指的是什么?(6)比较材料3和材料2,恩格斯和芝诺都谈到了机械运动,但观点根本对立,请谈谈他们分歧的焦点何在?我们是否能用恩格斯的观点解开芝诺悖论之“谜”?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甚理想?《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5日2003年4月初,中国教育部公布了其直属高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全国74所部属高校根据就业率的高低被划分为6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