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加了1.3倍;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2)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办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自己的事,乡政府不必介入,因此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不足。(3)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
2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据统计,在贫困农村地区,校舍的危房率竟高达百分之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3辍学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又有所回升。据报道,辽宁省一些农村中小学,以往到初三时辍学率一般为15%,2001年已上升到30%左右,个别乡镇高达50%以上,为近10年来少见。从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实际流失辍学率,甚至比统计数字还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地方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经费的压力部分被转嫁到家长身上,家长们还要应付集资办学和分担教师酬劳等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些费用,不得
已让孩子辍学。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4师资队伍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偏低。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3)师资数量不足。农村教师普遍严重缺编,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师严重短缺。(4)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制度保障。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据统计,该市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300元以下的占37.3%,400元以上的仅占23.4%,其中仅有4.4%的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5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缺乏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3)有的内容已经陈旧,适应化的新内容较少;(4)灵活性不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一直沿用统编教材,而较少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更新,使用自编教材、乡土教材的则极少。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农村中小学一直没能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办学,缺乏农村特色,并且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由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农村要用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毕业后返乡务农的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许多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同经济发展的距离,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这些话对当前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认清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农村基础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科技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需要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出发,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