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高效运行
202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202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读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核心观点新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的灵魂●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点是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赢。
这样一个发展理念,真正树立起来,是革命性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将会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文化,长期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五大发展理念将催生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有着统领发展全局的意义。
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
●协调发展新理念,强调的是全局下和整体中多方面、各层次、全方位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同时,必需着眼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包括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加发展后劲。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化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战略机遇、叠加冲突、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后,慎重宣示:我们要接着集中力气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同时,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各级党委必需深化对发展规律的相识。
新的发展理念,是五中全会给予“十三五”的灵魂。
全会提出必需坚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号召全党同志要充分相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内嵌指南针,共同的事业须要共同的理念所谓理念,我认为有两层内涵:其一,是志向+信念;其二,是建立在理性思索基础上、有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持的正确观念。
两个层次内涵的理念可以各自独立运用,但发展理念必需是两层内涵的有机统一。
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在两层内涵上都有明确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及很多详细目标的表述,就是第一层“志向+信念”发展理念的内涵。
济宁市着力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改革创新
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平台建设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0年,济宁市以山东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组织保障开展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是增强城市发展整体性系统性的坚实基础。
济宁市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准确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探索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治理方式、治理体系变革重塑的新路子。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
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城市运济宁市着力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改革创新文|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王绍雷“新城建”行管理创新三年行动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了实施计划、创新目标和工作任务。
在全国率先推行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成立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调整为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协调省机构编制部门,启动市城市管理局更名为市城市运行管理局工作程序,科学界定城市运行管理的内涵、职能,基本形成“一委一局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上下贯通、高效快捷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二是形成治理合力。
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看待,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是构建城市治理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建立决策指挥体系,实行实体化运作,切实发挥城市运管委在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市政府制定了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和考评办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厘清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定期例会、联系会议、点评、通报制度,凝聚工作合力。
创新管理的目标
创新管理的目标创新管理是指为了推动企业创新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创新管理则是为了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创新管理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提升创新能力是创新管理的核心目标。
通过建立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激励创新行为等方式,促进全员参与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2. 优化创新过程:创新过程是指从创新想法到创新成果的实现的全过程。
优化创新过程可以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使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创新管理需要制定科学的创新流程和方法,建立创新项目管理体系,确保创新过程有序、高效。
3. 鼓励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管理的基础,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
创新思维包括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挑战现有规则和常识、勇于尝试新事物等。
创新管理需要通过激励、培训等方式,鼓励员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
4. 提高创新效果: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创新管理需要关注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和推出,实现商业化运作。
同时,创新管理还需要关注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持续改进,确保创新成果能够持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5.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管理需要注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整合和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企业内部,创新管理需要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外部,创新管理需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
创新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过程、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效果和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
创新管理需要全员参与,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支持,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进。
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安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以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省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任务是:攻克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先进技术和标准,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动力,为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第三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统筹规划、阶段实施、突出重点、政策协同的原则,逐步推进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能够支撑我省制造业强省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建设30个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50个左右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功能与定位第四条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功能:(一)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二)促进科研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三)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四)提供制造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五)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第五条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省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
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为全行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六条省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处管理制度
科技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科技处的管理,提高科技研究和创新能力,确保科技处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结构1. 科技处的组织结构包括院长、副院长、主任和科技人员。
院长负责科技处部门的整体运作,副院长协助院长管理科技处,主任负责具体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工作。
2. 科技处设立多个科室,包括科研科、项目科、创新科和信息科等。
各科室之间合作紧密,协调工作,共同推进科技研究和创新工作。
3. 科技处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制定科技处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监督、检查和评估科技处的工作。
三、职责分工1. 院长负责科技处的整体工作,统筹规划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指导和管理科技处的工作。
2. 副院长协助院长管理科技处,分管具体的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协作。
3. 主任负责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的具体实施,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科技人员负责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的实施工作,承担科研任务,完成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四、工作流程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科技处领导班子成员根据科技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 开展科研项目。
科技处组织科研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审批和实施,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开展创新活动。
科技处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创新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 加强信息化建设。
科技处建立信息化系统,加强科技信息化管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分享和交流。
五、工作机制1. 会议制度。
科技处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问题,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
2. 考核制度。
科技处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按照科技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成绩,进行绩效评价和奖惩。
3. 激励机制。
科技处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4. 监督检查。
科技处领导班子成员对科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科技问题,确保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王梦奎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问题,现在是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农"外找出路,通过"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下一步的经济改革,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国家政策要对解决"三农"问题给予更大支持。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是国家的既定政策。
地区差距不仅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也表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还表现在省、自治区内部地区之间。
地区差距问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许多同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现代化灌区内涵与核心理念
现代化灌区内涵与核心理念现代化灌区是指在农业灌溉领域中,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农田提供高效、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灌溉模式。
现代化灌区作为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科学管理、高效节水、生态环保、整体规划等内容。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管理现代化灌区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现代化灌区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农田得到及时、充足的灌溉水。
现代化灌区还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准浇灌,将水资源用到最佳效益,使得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到每一寸农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农田的产量。
二、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的核心理念还包括高效节水,即在确保农田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
具体来说,现代化灌区要倡导科学耕作和合理施肥,改良土地,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实施精准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并通过节水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田的产量。
三、生态环保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还包括坚持生态环保。
在灌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保护湿地、水源地和生态平衡。
在灌溉方式上,要采用生态友好的灌溉方法,避免过量灌溉和排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保障灌区内的生态系统健康。
四、整体规划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还包括整体规划,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统筹规划各种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灌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以区域发展为目标,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对农业灌溉发展的认识和探索,在科学技术和管理观念上的不断创新。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且写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两万余字,八章,除第一章介绍总体形势、指导思想,第八章强调党的领导外,其余各章围绕5个关键理念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解释“规划建议”与“规划纲要”之间的关系时,说,“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在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等举行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五大理念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走五大路径。
”在此五大路径下,《建议》“提出了50项左右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300项左右重要举措”。
理念一: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确实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
是基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六大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
“六大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作者:沈建来源:《唯实》2016年第07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指引了新航向。
江阴作为全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总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六大战略”,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着力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關键因素。
按照各级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龙头,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抓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条主线,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位居苏南前列。
着力做强实体经济。
江阴强,强在实体经济,强在工业经济。
支持大企业集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国资合作、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进行装备更新、新品开发、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
认真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企业谋发展、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是一个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阴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全市域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引导企业沉下心来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生产制造。
创新思路 精细管理 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创新思路精细管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面发挥创新思路和精细管理的作用,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创新思路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融入创新思路意味着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方法和方式,以应对日益繁杂的城市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创新思路:1.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城市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建立智慧城市平台。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调度,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2.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园区,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引导优质企业入驻,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结合现代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
在精细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数据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分析。
通过数据化管理,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城市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2. 政府服务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建立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府管理的便捷化、高效化。
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增强政府公信力。
3. 城市规划优化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进行规划调整。
强化城市管理规划的前瞻性,有效应对城市面临的各种挑战。
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是城市管理的根本任务。
只有建立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项目投资,实现城市的长期繁荣稳定。
在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物业公司管理理念
物业公司管理理念物业公司管理理念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运营策略,为业主和住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满意度的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公司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品质,追求科学管理,推崇创新发展。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展开,探讨物业公司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是物业公司管理理念的核心。
物业公司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满足业主和住户的需求,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
因此,物业公司应该将业主和住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只有深入了解业主和住户的需求,关心和关爱他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业主关系,提升物业管理的品质。
物业公司要注重服务品质。
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客户满意度。
物业公司应该提供贴心、细致、周到的服务,及时回应业主和住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提供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流程。
同时,物业公司要注重员工的素质培养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高质量的服务。
物业公司要追求科学管理。
物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物业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要求,规范和优化管理流程。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物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物业公司要推崇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物业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物业公司应该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系统,物业公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物业公司还应该积极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内容,保持市场竞争力。
在实施物业公司管理理念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物业公司的管理团队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统筹规划、协调各项工作。
中煤追求(理念部分)
附件:中煤追求(理念部分)一、中煤集团企业性质和主营业务是什么?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
二、中煤集团有多少户子公司?境外机构多少户?参股企业多少户?在册职工多少人?中煤集团现有全资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户,境外机构4户,参股企业11户,在册职工12.1万。
三、中煤集团主要矿区有哪些?资源总储量多少?中煤集团主要矿区有山西平朔、离柳、乡宁矿区,江苏大屯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陕西榆林矿区,黑龙江依兰矿区,在建新疆哈密、准东、伊犁矿区,资源总量超过450亿吨。
四、中煤集团矿井数量及其总产能是多少?选煤厂数量及其总产能是多少?中煤集团现有生产矿井21座,在建矿井24座,总产能超过1.6亿吨;拥有洗煤厂22座,生产能力1.2亿吨。
五、中煤集团发展情况以及在行业内的地位?中煤集团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进出口贸易历史,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
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
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
煤矿建设设计企业承担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千万吨级矿区、千万吨级高产高效矿井、百万吨级矿井和大型洗煤厂的设计建设任务,代表行业最高水平。
六、中煤集团上市情况?2006年8月22日设立了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2月19日中煤能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回归A股。
境内外上市共融资408亿元,为中煤集团搭建了资本运作的平台。
另有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上市。
七、中煤集团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是什么?今后五年中煤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实现“22255”,即: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建成山西、江苏、黑龙江、蒙陕、新疆等5大煤炭产业基地;形成煤炭生产、煤化工、发电、煤机制造、煤矿建设五大主业协同发展格局,进入全球领先煤炭公司行列,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
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新理念
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新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新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深入发展,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了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的新理念,包括空间优先、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公正公平、规划引领等五个方面。
一、空间优先国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基础和前提,空间优先是国土空间管理的新理念。
空间优先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科学利用和保护国土空间资源的战略性举措,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空间优先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体系,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先。
同时,应逐步完善国家战略资源保护定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总量管制、生态空间保护制度等,确保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和谐。
二、分类管理国土空间分类管理是针对不同空间区域和资源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推进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
分类管理的基础是制定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分类管理制度,同时要注重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管理配套制度的衔接。
在分区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分目标、分场景、分对象的分类管理,从而实现优化空间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行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目标。
三、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指依据国土空间资源的实际变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资源及其环境变化进行监测、评估和预测,及时更新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措施,切实增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动态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准确和完整的国土空间监测、评价和预测体系,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工具的国土资源变化监测与评价、空间环境评估与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动态管理机制。
四、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是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要求,是应对治理难题、防范风险因素、增强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
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
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千万工程是指规模达到千万级美元的大型国家级工程项目,其蕴含了许多理念和方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念和方法:一、综合思考:千万工程的规模较大,项目复杂,需要综合思考各种因素和问题。
在项目前期,需要从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关系,统筹考虑不同的要求和需求。
二、科学决策:千万工程需要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科学决策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应用。
科学决策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决策,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的判断。
三、规划导向:千万工程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导向。
规划导向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规划导向需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项工作的顺序和重点,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
四、创新驱动:千万工程需要有创新驱动的理念。
创新驱动是指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应用。
创新驱动需要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支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五、风险管理:千万工程需要有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风险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的预警和应急准备,确保项目不受重大风险的影响。
六、资源整合:千万工程需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
资源整合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和协调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资源整合需要依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统筹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协同效应。
七、信息化应用:千万工程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应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项目管理和决策的效果。
信息化应用可以通过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方法,提高项目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加强项目的监控和控制。
八、合作共赢:千万工程需要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目标;下面是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观点,欢迎参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市教育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激发教育活力;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教育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拓展教育资源;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教育公平,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以五大理念引领济源教育未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教育活力。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积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督导,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以制度创新和特色发展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途经,完善学校特色建设激励机制,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健全校本教研体系,推进教育观念、学校制度、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鼓励支持学校以及校长、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
2016年,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适度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严格落实“免试、划片、相对就近”的入学政策,合理控制班额,落实均衡编班。
王翠娟 一位杰出校长的教育梦
王翠娟一位杰出校长的教育梦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5期来到北京中杉学校,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热心教育、潜心治学的优秀校长,她就是中杉学校的校长——王翠娟。
1999年,王翠娟来到中关村三小,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她全心致力于学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质量,培养青年后备力量,学校多人在全国各类评优课一等奖,其中10人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多人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在王翠娟的带领下,中关村三小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校两址、师生人数达到7000人的大校,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教育质量卓越,学校社团被命名为北京市金帆合唱团、金帆舞蹈团、金帆管乐团,学校也被先后为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科技艺术示范校、北京市体育传统校,成为海淀教育的金色品牌,在海淀、北京、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教育影响力。
多年的办学经验使王翠娟逐渐成长为一名教育名家。
面对往日的种种成就,王翠娟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名校长办学的契机到来时,王翠娟抓住机遇,带领中关村三小的精英团队着手创建了北京中杉学校,秉承育林教育理念,继续行走在追求立身树人教育理想的道路上。
2014年9月1日,在石景区教委支持下,北京中杉学校正式开学。
面对新的局面,王翠娟充分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文件,积极沟通教育部门领导,带领学校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专注于办最好的教育。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从无到有,踏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办学影响力逐渐到受认可,优质的教育品牌效应初见端倪。
这些,都是对王翠娟多年努力的认可。
先进理念立根本根据以往的教育管理经验,王翠娟意识到,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要在北京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崭露头角,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绝不可能的。
为了将中杉学校的发展引入正轨,王翠娟身先士卒,带领团队统筹规划,引领发展,最终确定了以先进理念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抓好学校管理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推动学校发展走上轨道。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作者:李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9期中图分类号:D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90-0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本质上决定着发展成效。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灵魂和主线,就要在深刻认识新的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同时,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即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要着力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当前,从国际形势看,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最为关键,决定着速度变化和结构优化的进程和质量。
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
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作者:侯欣彤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4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篇的思想红线,也是《建议》布局的逻辑线索,为我国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的指南。
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论述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理念不能空对空,发展理念是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正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理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会一劳永逸,从2000 年到今天,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阶段,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布阵筑基的阶段,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以适应这种变化。
五大发展理念依据的是中国现今的实际和实践,解决的是中国到2020 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问题,既不是中国20 世纪的发展理念,更不是西方的发展理念;展示的是一个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新格局,一个全国人民可感知、可享受的全面小康社会新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理念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高效运行――财经、信息类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我们迎来了徐州市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评估验收专家视导组。
首先,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这次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现场评估和考察,对我校来说,又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是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引领,我们更会高度重视各位专家在评审和视导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具体指导和热情帮助!下面,我就学校财经、信息类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创建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等向各位领导、专家作如下汇报: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是江苏省财政厅主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于1964年,已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建有以会计为核心的财经类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商贸类专业群、以软件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等三个专业群,共设有12个高职专业、10个中专专业。
会计、会计与审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会计、电子商务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
我校现有占地面积203亩,教学设备总值4126万元,生均实验实训设备5797元;在校生人数7118人,其中五年制高职在校生4703人;现有专任教师30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9.1%,“双师型”占91.18%。
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教名师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2人、教授1人,副教授119人,学院专业带头人9人。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围绕财经、商贸、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了“省级示范性财经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商贸物流服务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等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并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财经类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高质量、高标准的实训基地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促进了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财经、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发展与现状要办好一流专业,必须有一流的实训基地予以支撑。
2007年,我校的“江苏省示范性财经商贸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立项建设,历经一年,两个实训基地投入了1200余万元,2008年9月建设完成。
近几年随着专业群的不断扩充,学校紧紧围绕财经、商贸、信息技术三个专业群的发展,又在两个实训基地基础上投资了专项资金,扩建了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改建了信息技术类实训基地、新建了商贸类实训基地,至此,与三个专业群相适应的专业实训基地格局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撑了我校专业建设的发展。
目前,我校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了14610平方米,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126.5万元,财经类专业生均设备值为5102元,信息技术专业生均值为6175元。
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3526平方米,配有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余台(套),由展示中心、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了会计文化展示厅、货币票据陈列室;实训中心包括了ERP沙盘、纳税申报、审计实务、用友金蝶软件、模拟企业经营、模拟银行等实训系统;配备了金蝶ERP、出纳实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等会计教学、实训、考证系列平台。
达到仿真与全真结合,实训与实用并举,实地与远程共用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江苏省技能大赛研究基地的申报评审中,我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财会类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成为首批15家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4944平方米,配有计算机1530余台(套)以及多种类齐全的网络实训设备与多媒体技术处理实训设备。
建立了集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展示性、产学研相结合、多项目实训于一体的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软件&NIIT设计中心、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所、教师工作室,充分满足了专业实训、职业鉴定与培训、兄弟院校资源共享的需要。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一)准确定位基地建设目标实训基地的建设首要回答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基地?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基地?为满意的回答问题,学校专门成立了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调研论证小组,2008年4月、5月基地项目建设调研论证小组成员两次外出,赴武汉、北京、包头、龙岩以及苏南等地的财经商贸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参观、学习、取经,并多次邀请财经、商贸、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进行座谈、研讨、征求意见,形成了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目标和建设设计方案。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确立了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突出高水平、职业性、仿真性综合实训特色,对接财经类、信息技术类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服务专业群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实训、科研、职业资格鉴定、校企合作提供保障服务。
(二)精心对基地进行规划设计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按照财经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对基地进行了精心的规划。
财经类专业构建了集文化展示、教学研究、技能实训、职业资格鉴定的“四位一体”现代化一流水平、仿真实用性高、组合立体性强的财经实训基地;信息技术类专业搭建了一个实训管理平台与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软件&NIIT、多媒体技术四个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平台,四中心”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教学实训基地框架。
(三)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全方位建设建设过程中,学校在做好实训设备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实训基地全方位建设水平,将基地建设与专业文化、教师发展、教学资源、技能鉴定有效融为一体。
浓郁的专业文化氛围。
财经实训基地会计文化展示厅概括了会计专业的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构建了会计文化较为完整的体系;货币票据陈列室展示了中外古今各类货币与票据,配备实训式教学软件,使学生认识和学习货币发展的过程;先进一流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与教学软件资源。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了专业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求,购置了先进一流的专业实训仪器设备,如锐捷网络、证券实训室等;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想接近的实训环境,如模拟银行、ERP沙盘、软件&NIIT等实训室;配备了与实训内容相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如金蝶、用友等会计电算化系统、模拟ERP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银行业务系统等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系统。
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除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外,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与管理工作,锻炼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弥补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缺失,真正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双师素质。
通过“教授工作室”带动了教学团队的成长,在2012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中,我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凭借过硬的实力,双双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标志着我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又跃升一个新的台阶。
(四)促进了基地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了校系二级实训管理体制。
学校建立了在分管校长领导下的校系二级实训管理体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全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使用、管理工作进行协调、指导与考核;专业系部负责对本系部所属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建设、管理。
资源使用上采取系部优先、学校统筹调配的机制。
既保证了各专业实训基地的统一规划,也使各专业实训基地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形成特色。
加强了实训管理制度建设和实训过程的管理。
制定和完善了《实训教学工作规范》、《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考核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操作规程》、《实训室管理员工作职责》等多项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并汇编成《教学设备管理文件专辑》,设计了《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手册》。
重视顶岗实习和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及过程管理,确定专门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保障了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了实训教学管理的计划性、规范性。
实习实训教学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
建立了“实训项目申报-教务审批-系部组织实施-督导监控”的四级实践教学管理、监控体系。
我校实训基地各专业实训开出率均为100%。
四、实训基地的特色、创新与效益(一)体现了实训基地的“五个特色”,即实践的应用性、功能的先进性、完整的系统性、良好的辐射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实践的应用性:基地建设跟踪了我国目前财经、信息技术行业领域技术应用,与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同步。
功能的先进性:一是目前国内经财政部等部门批准的财经行业领域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如金蝶、用友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等;二是目前先进的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如ERP沙盘系统、审计之星系统、等;三是目前国内使用的职业资格考证系统;如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电子商务师考证系统等;四是目前社会上开发的先进的课程教学软件系统,如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等。
完整的系统性:具有教学、实训、职业资格考核、科研一体化的功能,形成了财经类专业能力训练项目体系;达到了仿真与全真结合,实训与实用并举,教学与考核相结合、实地与远程共用。
良好的辐射性:建立了专业教师实践研发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社会继续教育中心、技能大赛赛场等,为徐州地区乃至全省的财经职业类学校、企业、行业提供服务。
发展的持续性:基地中所配置的软件系统都与供应商签订了后续升级的合同内容,保证了基地先进性的发展和提升(二)形成了基地建设与应用的四个创新亮点创新了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建实训基地的新机制。
以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系部专业教师、专家参与实验基地的建设模式促使了本次基地高水平的建设。
创新开发设计了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项目。
学校针对财经、商贸类课程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实训项目:会计文化认知实训、点钞及真假币识别实训、模拟企业经营实训、模拟银行业务实训、社会审计实训、ERP沙盘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实训、手工会计处理实训、会计考证实训等。
针对信息技术类专业设计了网络综合布线、常用软件测试、企业网站建设、服务器配置、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CAD设计、电子设备检测等多个项目的综合实训。
创新探索了实训基地的教师工作室模式。
结合基地建设的教师工作室模式,使得学校的教学实训与企业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
建立了会计专业的“教授工作室”、信息技术的“天行健网络软件工作室”、“VIS 设计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工作室,将工作室业务的开展和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工作室平台机制和公司接轨,积极承接对外项目的制作,提高专业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构建了开放型的“大实训”环境。
实训基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格局,把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将教室与“工作场所”融为一体,通过仿真的专业环境,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真正实现“七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