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立本与郭锡良本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古代汉语教材是古代汉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古代汉语课所讲授的内容来自于古代汉语教材,因此,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众多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开山之作,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则是近年来教材中的优秀之作。对此,我们以这两本教材为例,通过对两家教材的结构、语法和编写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尝试得出当今高校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古代汉语;结构;语法;教材;比较研究
1952年,各大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实施院系调整后,陆续设立了古代汉语课。但是,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而定,随意性大。直到1962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的问世,才结束了古代汉语教学没有教材的历史。此后,很多优秀的教材相继问世,如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1981年版)、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1988年版)、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1992年版)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其中郭锡良先生编写的教材不仅对王力先生所创制的传统古代汉语教材编写体例有所继承,还加入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这部教材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王本包括三个内容: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文选的次序安排,大致是既按时代,又按文体,有的还照顾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释一般采用传统的说法,术语不用文言。总体内容详细具体。
郭本分上下两册,每册分为三个单元,每单元都有文选、古代汉语常识、词义分析举例三部分。文选大体上按体裁编排,上册是各种体裁的散文,下册是先秦诸子和骈文、辞赋、诗词。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和文体的语言特点。同一题材的作品,按时代先后排列。每篇选文前面都有作家或专书的简要介绍以及选文内容的简要说明。同一作家或专书第二次出现时,不再重复介绍。文选的注释力求准确鲜明,通俗易懂,便于自学。除注释词义外,还适当的做了一些串讲和语法分析。注释词义一般是注该词本身固有的意义。
一、排版结构比较
1、文选部分
古代汉语的学习讲求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相结合,感性认识就要依靠大量的文选的学习,因此文选是古代汉语教材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王本选择了247篇文章,郭本比王本少。作为后生教材,这显然违背了以文选为纲的传统教学指导思想。但事实上,就文选的编选而言,郭本包括诗、词、曲在内的文选,涵盖了各种体裁,覆盖了各个历史朝代,而且加入了很多王本所没有触及的典籍文章。数量的差距就在于王本选择了更多的诗词曲。
事实上,除诗词曲外,郭本其他类型的文章比王本多,拓宽了文选的范围。郭本收录的文选将时间提前到远古时期,增加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这样编选的原因在于甲骨卜辞、钟鼎铭文等是用远古文字写成的,远古文字是古汉语的源。另外,郭本还选择了较
难的《周易》、《尚书》,二者皆是儒家的经典,也是古汉语的源。我们学习古汉语,要从源头学起,不能舍本逐末。此外,“春秋三传”中,王本只选择了《左传》中的篇目,《公羊传》、《毂梁传》没有涉及,造成了一种误区,抬高了《左传》的地位。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典型的古注,且注的方式自成一家,它的影响已达数千年之久却遭到忽视。因而,郭本从《公羊传》、《榖梁传》中各选了几篇文章,又增加了《国语》、《孝经》、《孙子兵法》、《晏子春秋》、《列子》、《后汉书》、《新序》、《说苑》、《三国志》、《水经注》、《资治通鉴》等典籍中的文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古籍的面貌。古白话部分,郭本增加了《世说新语》和佛经译文《百喻经》,加入了对联,涉及到了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贺联、励志联、行业联等。最为重要的是,郭本增加了应用文部分。
郭本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为“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和根据格律写作诗、词、曲、联以及写作应用文言文的能力”。原因在于文言文写作在知识分子中还是很普遍的,提高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文言文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阅读古代书籍能力的提高。郭本应用文言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实际出发,具有实用性。此外,郭本在文选编排形式上也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古注文选,就是把古人对古书的注解原封不动地选入教材”。古注文选较难,因此,选用的文章均出自中学文言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还有利于看懂古注;“标点文选”,即是把古文加上现代标点而无注解,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郭本也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选用的文章短而有趣,使学生不至于因枯燥无味而厌烦学习。而白文,则是古籍的原貌,是否能看懂白文,是衡量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标准。白文的增加,虽然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但也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古籍原貌。而且编者在每篇文章前面加上了说明,其中,对生僻字进行了注音、对难词进行了解释,这样为文选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2、常识部分
王本将这部分称为古代汉语通论,共31个通论,分附在14个单元的结尾部分。郭本的常识部分,6个单元,共6小节。二者均涉及了辞书及辞书的查检、汉字的结构、词的本义及引申义、古今词义异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体、骈体文、辞赋、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曲律等方面的知识。而郭本教材的常识部分较以往的古代汉语教材更具系统性、科学性。
文字部分增加了汉字的产生、形体演变。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古书用字等内容。虽然与现代汉语中的知识有所重复,但经重新梳理后,可以使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古代文字的发展。
词汇部分包括词汇和词义的继承和发展、词的构成、词的本意引申义假借义、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词义的理解与训释。这些内容虽然在王本中也有所介绍,但郭本更为细致、全面、简明,条理也更为清晰。此外,郭本语法部分所举的例子均出自于中学文言文和文选,这样的例子不生僻,也有出处,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更易于学生理解。
语法部分向来争议较大,词类的划分、词类活用等都有待商榷。郭本大体上继承了王本的知识体系,增加了新的学术成果。
古代文化常识郭本只介绍了历法、官职、地理、姓氏等;而王本更为全面地讲解了古代乐律、天文、科举、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古代文体部分讲解了骈体文和辞赋等特点,从句式、节奏、平仄、用典、藻饰等方面介绍了骈体文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骈体文的常识,有助于对文选中骈体文的理解,而且郭本内容更为明确,知识体系更加合理。在王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音韵学的介绍、古书的读音、上古音说略、中古音说略和联律联律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创作对联,有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