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矛盾小说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浅析鲁迅小说的的艺术特性

浅析鲁迅小说的的艺术特性

浅析鲁迅小说的的艺术特点恩格斯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同样,我国的“五四”运动时期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也产生了巨人的时期。

鲁迅就是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巨人之一。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作品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在诗歌、小说、杂文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

本文试从语言、结构、人物形象、题材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简笔传神的语言风格“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固然是一个奇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的。

他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文约意深、简笔传神的风格。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锤炼字句,准确、精炼。

例如《药》中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这一段话用了“掏”、“掏出”、“交给”、“抖抖的”、“装入”、“按了两下”等动词和形容词,形象地描写勤劳俭朴的华老栓夫妇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要拿去买人血馒头治儿子的痨病时小心谨慎地沉重心情。

(二)联辞结采,出神入化。

鲁迅运用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出神入化,耐人寻味。

1.比喻:如《药》中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用提着颈子的鸭来比喻人们踮着脚伸着头,拥挤在刑场周围看斩首的情形,反映了他们愚昧、麻木。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1. 第三种人:指30年代初的苏汶。

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 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

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2. 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

2.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 钱杏邨. 鲁迅. 田汉. 茅盾等。

3.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3. 京派:1.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 废名. 沈从文. 李健吾等。

2.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季刊》. 《大公报文艺》。

4.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4. 新月社:1.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 徐志摩. 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以闻一多. 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5. 乡土小说:在1920年代初. 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 中期,一批寓居北京. 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 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 王鲁彦. 台静农. 彭家煌. 许杰等6.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笔名,在日留学期间,初步形成了立人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1923年15篇小说《呐喊》,1926年11篇小说《彷徨》,1936年8篇小说《故事新编》,另有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2、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和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歧路。

启蒙主义的观点决定了鲁迅在取材上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苦,鲁迅哀其不幸,对他们的病,鲁迅又怒其不争,这些“愚弱的国民”在鲁迅的小说中以两种形式出现着:(1)以单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身份通常是农民(雇工、帮工),如闰土、祥林嫂、阿Q、爱姑;下层市民,如华老栓;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成。

(2)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他们赏玩咀嚼他人的苦痛,与封建权势者一道形成有着荒诞意味的无主名杀人团,如《药》里面的看客,《明天、祝福、孔乙己》中的鲁镇人,示众则集中描绘了看客们的丑恶嘴脸。

启蒙者是铁屋中的少数觉醒者,被愚昧民众视为狂人,其具体身分是革命者、先进知识分子。

封建卫道士形象,如《高老夫子》高尔础、《肥皂》四铭,他们鼓吹封建三纲五堂、三从四德。

封建官僚、地主、乡绅等权势者形象,如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丁举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体现者,以手中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侮辱与迫害。

3、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把农民生活作为表现对象,使鲁迅小说具有了乡土品格。

在小说中,鲁迅不但展示他们外部生活的艰辛与不幸,更揭示出他们精神上的病痛;在表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施加给他们肉体的伤害外,更关注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精神上更严重的侵害。

故乡中的闰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为一个木偶人,生活的艰辛与丑恶给他肉体造成极大的侵蚀,更使他精神麻木,他面对我那一声老爷的称谓,封建等级意识在我和闰土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少年闰土永远消失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7、茅盾处女作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长篇小说三部曲。

二、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

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

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

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左联、1930.3.2,“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主要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洪灵菲等。

理论纲领反封反资反小资的艺术,提倡无阶的艺术。

鲁迅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总结了革命文学提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论语派、得名于1932年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潘光旦等。

后又办《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以刊登小品文为主。

提倡幽默文字,主张“性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京派指30年代在中国京津两地以《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为主要阵地,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形成的作家群。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1.“京派”作家:在小说方面,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凌叔华、后来的汪曾祺等。

在散文方面,主要有废名、何其芳、李广田,还有沈从文、芦焚和后起之秀吴伯萧等。

在诗歌方面,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在戏剧方面,主要有李健吾、林徽因等。

在理论方面,主要有朱光潜和李健吾等。

第十章茅盾小说主要代表作《蚀》、《子夜》家、春、秋、雾雨电社会分析小说社会剖析小说是指在30、40年代,由茅盾开创的新的文学范式。

这些小说具有历史性的巨大内容,注重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戏剧性较强的情节中表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他们的作品严肃、冷静、客观,既有扎实的艺术功力,又有明显的社会分析的色彩。

茅盾小说创作的成就、1、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具有“编年史”特点。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完整版)【名词解释】(鲁迅自考笔记)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茅盾论鲁迅的文学创作

茅盾论鲁迅的文学创作

中国 新文 学 史 上 的霞要 地 位 ,但 也 有 少数 论 者对 鲁 迅 存在 这 怎 样 的感 想 呢 ,现在 已经 不 大记 得 了 ;大 概 当 时亦 未 必发 生
辣 愈爽 快 ’的感 觉 。 ”[笔 者认 为 ,这种 “ 觉 ”其 实 就 是 3 感
喊 》与 《 徨 》 等 文 学 创 作 以 高度 的 , 然 而 却 是 『确 、 公 彷 F
末 编 》等 l 本 杂 文集 。 《 喊》 《 徨 》 等文 学 创 作 出版 以 4 呐 彷
代 就热 情 地 肯定 了 《 人 日记》 的价值 和 意义 ,批 评 了那 些 狂 九 一 年四月的 《 八 新青 年 》 上登 载 了 一篇 小说 模 样 的 文章 ,
它 的题 目, 体裁 ,风 格 , 乃至 里 面 的 思想 ,都 是 极 新 奇可 怪
的基 本 思想 及 其 写作 态 度 。 ” “ 《 人 日记 》是 寓 言式 的 短 狂
《 狂人 日记 》所引发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新、旧精神文化转
型 之初 在 人们 心 中所 引起 的 一种 精神 症 侯 ,是 “ 国人 一 向 中 自诩 的精 神文 明第 一 一次受 到 了最 无 赖 ’的怒 骂 ” [之后 , 4 传 统 的 旧礼 教 的叛 逆 者 所 产 生 的一 种 精 神 效 应 。 《 人 日 狂 记 》发 表3 年后 ,1 4 年 ,茅 盾 又 在 《 鲁迅 的小 说 》一 文 0 98 论 中进 一 步 明确 指 出 : “ 篇划 时 代 的作 品 ,标 志 了中 国近 代 这
《 事 新编 》 。此外 ,鲁 迅还 创作 出版 了散 文诗集 《 故 野 错 洪 的观 点 。 12 年 ,他 在 《 ( 喊 )》一 文 中说 : “ 93 读 呐 一

茅盾

茅盾

(3)在小说的结构方面。 因鲁迅小说都是短篇,故有单纯而严正的 布局,规模不大,人物不多,情节不太曲折, 冲突不太复杂。截取生活横断面。 茅盾小说主要成就在长篇,故其追求宏大 而严谨的布局,人物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 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鲁迅与茅盾各为新文学作出杰出的贡献。
3、茅盾的小说:两大形象系列的 塑造
第 十 章 茅 盾



基本要求:了解茅盾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 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一、茅盾小说的艺术成 就。 二、《子夜》的思想意 蕴、人物形象、艺术特 色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 是发表小说《幻灭》时 用的笔名。 茅盾是在中国内外享有 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 为中国文艺和文化活动 奠定了基础。
《蚀》的价值: 真实、直接、及时而充分地投射出大革命失败前后知
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软弱与追求。作品富有历史感 和时代感,具体说来: (1)从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心路历程的独特视角来透视大革命。 (2)塑造了一批独特的时代女性形象: 遵循个人价值理念,放纵自我,追求个人肉身的愉 悦和精神的瞬间欢畅。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 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3) ‚时代写生‛的多声部结构特色: 《幻灭》的单线结构;《动摇》双线结构;《追求》 多条线平行发展。
茅盾的重要作品:
长篇《子夜》、 《虹》、 《霜叶红似二 月花》、 《腐蚀》;中篇(《蚀》三部曲)《幻 灭》、 《动摇》、《追求》;短篇(农村三部 曲)《春蚕》、 《秋收》、 《残冬》,《林家 铺子》;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生平及文学成就一、生平茅盾(1896-198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生于1896年,1981年逝世,享年86岁,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所用的笔名。

茅盾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的秀才,思想比较开明,注重自然科学,希望儿子学实业,没想到茅盾却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大家闺秀,通文理,有远见,对孩子们要求严格,茅盾称自己的母亲是他"第一个启蒙老师",非常敬佩。

茅盾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因为家里穷中止了学业,同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作编辑。

1920年开始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同年11月接编并且开始着手改革《小说月报》,1920年年底至1921年1月,和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新文学建设理论。

二、文学成就茅盾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新文学理论倡导、新文学创作批评、外国文学介绍和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一)新文学理论建设在1927年茅盾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前,其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新文学理论的建树和批评上。

从"五四"时期提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到1925年之后向前推进,演变为革命现实主义,他都是核心人物之一,可以说,茅盾为我国现代文学中革命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所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对于文学研究会宗旨的形成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茅盾认为:文学的目的,不是高兴时的游戏与失意时的消遣,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

"为人生"这一命题的反命题,不是后来出现的创造社的"为艺术",而是民国初年的通俗小说如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等"全然脱离人生的滥调的中国式的唯美的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及答案参考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及答案参考

第1 页共20 页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参考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单项选择题1.“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C )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9年2.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D ) A.新青年社B.新月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3.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D ) 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B.“五卅”运动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D.北伐大革命失败之后4.田间的《赶车传》是( B ) A.长篇小说B.长篇叙事诗C.多幕话剧D.传记散文5.40年代“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路翎B.张爱玲C.苏青D.徐干6.在左联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批评左联某些领导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存在的错误的是( B ) A.刘少奇B.张闻天C.瞿秋白D.鲁迅7.在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特见解的是( D ) A.郭沫若B.茅盾C.葛一虹D.胡风8.对鲁迅早期思想发生重要影响的是( B ) A.阶级论B.个性主义C.社会主义 D.民主主义9.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作家是(D )A.郁达夫B.叶绍钧C.汪敬熙D.鲁迅10.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是(C ) A.针砭黑暗现实B.批判封建文明C.抒写内心矛盾D.歌颂光明理想11.“五四”时期,以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为鲜明特色的诗集是( A ) A.郭沫若的《女神》B.朱自清的《踪迹》C.闻一多的《红烛》D.徐志摩的《志摩的诗》12.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 D ) A.爱国主义B.舍己为人C.除暴安良D.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13.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B ) A.郁达夫田汉废名 B.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C.郁达夫庐隐许地山 D.郭沫若郭沫若 郁达夫郁达夫 许地山许地山14.《沉思》、《微笑》等王统照早期小说,主要表现( C ) A.北方农民的现实生活B.社会现实的弊端社会现实的弊端C.“爱”与“美”的追求与幻灭D.对“爱的哲学”的歌颂的歌颂15.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象征诗集是( A ) A.《微雨》B.《毁灭》C.《昨日之歌》 D.《为幸福而歌》《为幸福而歌》 16.长篇小说《虹》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B ) A.从辛亥革命到“五四” B.从“五四”到“五卅”C.从“五卅”到大革命 D.从大革命到“九•一八”17.下列属于茅盾《子夜》中的一组人物是( D ) A.吴荪甫吴荪甫 赵伯韬赵伯韬 屠维岳屠维岳 四凤B.赵伯韬屠维岳赵伯韬屠维岳 周朴园周朴园 吴老太爷吴老太爷C.吴荪甫吴荪甫 屠维岳屠维岳 吴老太爷吴老太爷 鲁贵D.吴荪甫屠维岳吴荪甫屠维岳 赵伯韬赵伯韬 冯云卿冯云卿18.老舍以中英两个民族文化心理对比来剖析国民性的小说是( A ) A.《二马》B.《老张的哲学》C.《赵子曰》 D.《离婚》《离婚》19.从作品整体看,贯穿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情节发展主线是( B ) A.虎妞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B.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C.祥子与虎妞的纠葛 D.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20.《四世同堂》中的冠晓荷是( D) A.老派市民的形象老派市民的形象B.革命者的形象C.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 D.民族败类的形象民族败类的形象 21.巴金的《雾》、《雨》、《电》的题材是( D ) 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B.工人生活C.农村生活D.封建家庭生活封建家庭生活22.巴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 C ) A.《家》B.《雾》C.《灭亡》D.《新生》《新生》23.小说《寒夜》的背景是( B ) A.沦陷时期的北平 B.抗战胜利前后的重庆C.孤岛时期的上海D.大革命时期的武汉大革命时期的武汉 24.沈从文批判、嘲讽现代都市文明的短篇小说是( B ) A.《萧萧》B.《菜园》C.《八骏图》 D.《牛》《牛》25.现代作家中,始终称自己是“乡下人”的是( A ) A.赵树理赵树理 B.沈从文C.王鲁彦 D.王统照王统照26.概括沈从文《边城》艺术风格的准确词语是( B ) A.优美的散文B.抒情的诗,浪漫主义的牧歌C.现实主义的图画D.匕首与投枪匕首与投枪27.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是( B ) A.施蛰存 B.穆时英C.刘呐鸥 D.叶灵凤叶灵凤28.丁玲小说《在医院中》中的“医院”指的是( A ) A.延安解放区医院 B.乡村诊所C.教会医院 D.国统区医院国统区医院29.属于田汉早期的代表作品是( A ) A.《获虎之夜》 B.《名优之死》C.《回春之曲》 D.《丽人行》《丽人行》30.“七月”派中创作《饥饿的郭素娥》等小说的作家是(B ) A.绿原 B.路翎C.鲁藜 D.阿垅阿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每组中,人物形象都出自巴金作品的有( ABD ) A. 梅表姐、鸣凤梅表姐、鸣凤B.觉民、瑞珏C.瑞珏、莎菲瑞珏、莎菲D.曾树生、杜大心E.琴、汪文宣琴、汪文宣 32.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 CD ) A.《竹林的故事》 B.《柏子》C.《丈夫》D.《长河》E.《南行记》《南行记》33.下列能够用来描述买办资本家形象赵伯韬性格的词语有( ACD ) A.心狠手辣心狠手辣B.优柔寡断C.专横跋扈 D.骄奢淫逸E.色厉内荏色厉内荏34.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 ABCDE ) A.孙侦探的敲诈 B.祥子的个人奋斗 C.军阀混战中车被乱兵抢走 D.刘四的高利贷剥削刘四的高利贷剥削 E.虎妞的难产死亡虎妞的难产死亡35.鲁迅进化论“思路”轰毁和思想变化的原因有( BE ) A.“四•一二”事变血的教训事变血的教训 B.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习C.与共产党人的联系与共产党人的联系D.赴苏俄参观考察E.严格的自我解剖严格的自我解剖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茅 盾

茅 盾

3.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 3.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 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
结构方式。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宏大而严谨,适合表现 结构方式。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宏大而严谨,适合表现 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 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 全书 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 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 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 心理描写。不是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时 心理描写。不是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时 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里来进行细致、深 入的刻绘。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不断处在胜利 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 若定,时而急躁不安。毕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茅盾在小说领域建立了全新的“ 茅盾在小说领域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 式: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 以及时代典型的创造。这与写作中的理性指导分不开。 以及时代典型的创造。这与写作中的理性指导分不开。 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 茅盾的“社会科学家气质” 文学与政治的交错。 茅盾的“社会科学家气质”。文学与政治的交错。 文学创作与30 年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文学创作与30 年代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小说 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可能性。 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可能性。 学术界对茅盾小说创作的争议。 学术界对茅盾小说创作的争议。 应将茅盾放到30 年代的历史环境中, 应将茅盾放到30 年代的历史环境中,并从文学史的角 度去评析其贡献与地位。 度去评析其贡献与地位。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茅盾——左翼文学巨匠一、社会剖析小说: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创造时代典型。

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之上,并在理性指导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左翼文学主流。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

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0世纪上半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2、人物形象塑造A、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吴荪甫(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同时写出他的性格复杂性)茅盾的性格塑造能够显现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

B、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塑造。

有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都生活在都市,是30年代都市文学的最早作品)。

3、小说的结构方式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同时呈现一个发展过程:A、《蚀》的三部曲形式,每一部的结构也不同,《幻灭》是以静的经历为主线的单线结构;《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的两条并行线索;《追求》是以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为主的三条并行发展线索。

B、《虹》按梅行素的成都、泸州、上海的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A、B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C、《子夜》则采取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

D、《子夜》后仍在探索,部分短篇采取一种开放性结构,即作者并不交待事件的最后结果,留白。

4、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在社会关系和社会阶级中刻画心理性格。

中国现代三十年文学思考题

中国现代三十年文学思考题

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

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

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

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

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

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

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

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阿Q这一人物形象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他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地位卑微,却又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他政治上受着压迫,经济上受着剥削,他一贫如洗,寄居未庄村头的土谷祠,靠打短工为生,倍受地主豪绅的任意打骂、剥削和未庄一般人等的欺侮。

他因一场“恋爱的悲剧”在未庄无法生存,被迫去城里当了一名小偷;回来后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他又稀里糊涂地闹了一番“革命”,结果被革命后的新县政府诬为抢匪而枪毙!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终其一生,都不敢也不愿正视外来的重重压迫与屈辱,反而以自欺欺人、盲目自大、自轻自贱、以丑为美、健忘、欺凌更弱小者等等畸形的心理与言行,来消解所受的压迫和屈辱,获取精神的自慰,陶醉于物质贫困和精神愚昧的“非人”生活状态。

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 的主要性格特征。

自然,阿Q的性格中还有其他因素,诸如质朴、愚蠢、游手之徒的狡猾,满脑子的封建意识等等。

这些与他的精神胜利法以及特殊的经济、社会地位,构成了阿Q鲜明独特的个性《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答:(1)刻画人物重点在“画眼睛”。

这是鲁迅一贯的艺术主张。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小说与茅盾小说的异同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小说与茅盾小说的异同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小说与茅盾小说的异同[摘要]鲁迅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茅盾是革命文学的代表者。

他们的小说存在着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伴随着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鲁迅小说是这种形态的杰出代表;一种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政治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茅盾小说在这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起了关键作用。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这两种形态小说从来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

本文从题材选择、叙述风格和对理想爱情的认识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两人小说的异同。

[关键词]鲁迅;茅盾;文学革命;革命文学;叙述风格鲁迅和茅盾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他们都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是我国新文学战线上两面光辉的旗帜。

鲁迅和茅盾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都是中国近代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他们写的反映现实的小说各有侧重,又相互交错,共同揭示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小说却奠定了革命文学的基础,他们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两种典型模式,而这两种形态小说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

但它们在思想意义、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上却有着明显差别。

一、题材选择的不同鲁迅和茅盾的小说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具有史诗的性质,都可以作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20世纪30年代在谈及自己的著作时,鲁迅说到:“谈到‘为什么’做小说里,以为必须是‘为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59从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现实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首先,鲁迅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浙东市镇的乡土世界。

他通过《故乡》、《药》、《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描写了润土、阿Q、祥林嫂、爱姑、华老栓等农民形象,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愚昧和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

《药》描写了革命者命运的悲哀和民众的愚昧;《明天》写出了寡妇单四嫂子丧子的悲痛和巨大的空虚以及镇民的冷漠;《离婚》写出了旧的意识形态对女性的伤害和民众产生的无形的精神奴役,而《阿Q正传》则以一个市镇社会的“流浪者”为代表,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总特征。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个人整理)第一小节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1921发起“文学研究会”):《蚀》三部曲:《幻灭》(1927,慧女士、静女士——章静、抱素、强猛)《动摇》(1928,方罗兰、胡国光、李克、孙舞阳)《追求》(1928,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史循)《虹》(1929,梅行素、韦玉、柳遇春、惠师长、梁刚夫)《子夜》(1933,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家赵伯韬、封建地主冯云卿、金融资本家杜竹斋、鹰犬屠维岳、中小资本家朱吟秋、林佩瑶)《林家铺子》(1932,林先生)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老通宝、阿多)《秋收》(1933)《残冬》(1933)《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1935,论文,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时间的记录》(1945,包括《风景谈》[1941,《文艺阵地》])《腐蚀》(1941,赵惠明,以皖南事变为背景,日记体)《见闻杂记》(1941,散文集,包括《白杨礼赞》[1941,《文艺阵地》])《霜叶红于二月花》(1942,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王伯申、封建没落地主赵守义、青年地主钱良材、张婉卿旧式女性的蜕变)《清明前后》(1945,剧作,胡永清,赵自芳女性民族资本家)《锻炼》(1948,严仲平)《多角关系》(唐子嘉)《第一阶段的故事》(何耀先)《当铺前》(王阿大)《水藻行》(财喜、秀生)《大鼻子的故事》(小瘪三)《烟云》《三人行》第二小节概述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这两问是两个考题,答案主要针对第一题)茅盾在小说领域继承了五四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1、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时代典型的创造。

不似鲁迅的“历史视角”,而采用“现代视角”,反映重大题材,反映“时代性”与“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

鲁迅与茅盾历史小说的叙事学比较

鲁迅与茅盾历史小说的叙事学比较

鲁迅与茅盾历史小说的叙事学比较作者:李雪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05期摘要:鲁迅的《铸剑》与茅盾的《豹子头林冲》均属于短篇历史小说,学界对于二者的比较,主要是有关思想主张和文学主张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对其艺术技巧尤其是叙述技巧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憾。

因此,本文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下《铸剑》与《豹子头林冲》。

关键词:历史小说比较《铸剑》《豹子头林冲》叙事学引言茅盾在《故事新编》出版后不久指出:鲁迅是“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恨与应爱”[1],其实这也是他自己创作历史小说的出发点。

鲁迅从1922年创作第一篇历史小说《补天》开始,直到1935年共13年的时间仅创作了8篇历史小说,并于1936年集结成册出版。

茅盾的历史小说相较于鲁迅则更为稀少,仅有3篇,即《大泽乡》《豹子头林冲》《石谒》,均创作于1930年。

他们的历史小说,虽然在他们整个的创作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都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为创作宗旨,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而在创作过程中,二人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创作方法。

《铸剑》取材于《列异传》和《搜神记》,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原文未曾出现的细节和改动,如为了表达主题,增加了黑衣人这一人物。

其中,主人公眉间尺是一位具有犹豫、怯懦与果断、残忍的双重性格的人物。

《豹子头林冲》取材于《水浒传》,情节也是有所改动的。

如作者改写、虚构了林冲的出身,将林冲的出身改写为一个农家子弟。

因而林冲被塑造成了“具有农民的忍耐安分的性格,然而也有农民所有的原始的反抗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发现这两部小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将二者加以对照。

但对二者的比较,关于其思想主张和文学主张的研究多于对其艺术技巧尤其是叙述技巧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憾。

因此,本文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下《铸剑》与《豹子头林冲》。

一、叙事时序(一)关于叙事时序“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而已集》D、《坟》答案:B2.《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答案:D3.《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是()。

A、深谋远虑B、忧愤深广C、明亮欢快D、平静如水答案:B4.《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巴金D、老舍答案:B5.《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答案:√6.《呐喊》、《彷徨》未能体现反封建思想革命的追求。

()答案:X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A、《药》B、《在酒楼上》C、《伤逝》D、《祝福》答案:C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答案:D3.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答案:A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答案:√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答案:√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B、《狂人日记》C、《伤逝》D、《风波》答案:D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答案:B3.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答案:C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5.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最新]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0五、论述题0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0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0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0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0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0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0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0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0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0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0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0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0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0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0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0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0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0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0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0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

(15分)0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10分)0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文学大师茅盾的翻译事业与成就

文学大师茅盾的翻译事业与成就

: 3 余年 的译述活动中 ,茅盾的翻译 译者的外语水平相 当有限, 长达 0 因此许多翻译过 文学原著 中 ,有许多是描写底层人物 如水 翻译的取 手 、 夫 、 氓形 象 的基 本 生 活 情 景 的 , 农 流 由于 : 品包括小说 、 诗歌 、 戏剧 、 散文 , 涉及 政 来 的作品水平是不敢令人恭维的 , 还 f 、 哲学 、 科普 、 社会 、 问题等诸多题材 , 舍泥沙俱下 , 女性 通常带有极大的幼稚 I 生和盲 目 这 些 底 层人 物 的 言语 非 常特 别 , 多 译 者 难 许 对 伺 跨度由古希腊罗马到二 战之后 , 地域跨 性 ,特别是 缺乏对西 方一 流作 家作 品的介 以运用汉语来 准确表 达原作 中的含 义 , 他 . 、 西欧 东欧 、 以及中东地 区, 美洲 近两百万 绍。对此 , 为了充当读者们了解西方文学的 此 ,茅盾倡导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和挖掘 ,

翻译了大量优秀外文作品
茅盾不是一位坐而论道 的空谈者 , 而是 之交开始 , 由于当时国人 的思想尚未摆脱 但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的固有思维观念 , 译 于从 日常语言和传统汉语 中提炼和挖掘适 位 追求个人理想的身体力行者 。 从早期 的 “

介科普读物到后期的译介苏俄文学作品 , 者对外国文学的认识还属井底之蛙 , 再加上 合表达西方文学作品的词句 。比如, 在西方


文 师 盾 生

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 印
茅盾也是主张直译 而反对意译的 , 他 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 茅盾 的文学 翻译注意力转 向了苏俄文学 和 导者 , 先后翻译大量有关世界民族 认为汉语存在一些语言组织上 的缺 陷和不 作, 随着 “ 四” 五 运动及 弱小民族文学 , 新 文化运 动 的兴起 , 他 的文学作 品, 比如《 百货商店》 《 、战争 中的威 足 ,很有 必要 吸引和借鉴 印欧语 系的句法 致力于 向中国民众翻译 尔珂》《 、工人绥惠略夫》《 、世界的火灾》 《 、医 形态 。 但是 , 茅盾认为直译并非简单机 械的 和介绍优秀 的外国文学 生 》涉及 的作家包括左拉 、 , 安徒生 、 梅特林 “ 字对 字” 句 对句” 而是 应该 根据汉语 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现代小说的成熟的标志,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要求,而且还在于它将西方小说的手法技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题材上的突破。

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

然而,鲁迅的小说,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的。

《狂人日记》写的是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来披露。

《孔乙己》写的是造成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屈辱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危害,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

《药》写的是启蒙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剧,讲的也仅仅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

《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辫子的风波”。

《阿Q正传》写的是中国人的灵魂,讲的也只是一个乡村流浪汉的生与死。

小说题材的变化反映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变化,而在五四时期,鲁迅将小说的题材集中于主要承担启蒙任务的知识分子和长期处于愚昧状态的农民,则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众多取材于普通人生的小说中一枝独秀,则在于它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并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在《祝福》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故事。

一个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女人“祥林嫂”,丈夫祥林去世后,婆婆却行使“家长”的权利,逼她改嫁。

经中人介绍,祥林嫂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可还是被婆婆卖到了贺家。

然而,她第二个丈夫也去世了,惟一的一个孩子也被山里的狼叼了去,她又回到了鲁四老爷家,可她却成了大家眼中的“瘟神”,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祝福”都不再让她沾边,她只能求助于神,在庙里捐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以赎自己再嫁的罪过。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鲁家的宽恕,最后,她带着对灵魂是否存在的怀疑,在热烈的爆竹声中静静地死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祥林嫂”的故事,而且,更看到了她无论怎样反抗、挣扎,也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她的第一任丈夫小她11岁,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可婆婆要她再嫁时,她却逃跑、以死相抗,她不愿违背“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

她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暂时做稳了奴隶,所以,不久脸色就红润了起来。

可她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却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

一个寻常故事,经过鲁迅的讲述,却总是让人沉思,让人不安,甚至让人震惊。

鲁迅的小说常常让人震惊,不是因为它在题材上有所突破,也不是因为它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有多么细腻,而是通过心理描写配合言行描写“画”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

《药》中的华老栓的愚昧,是通过他去杀人现场买人血馒头的过程,特别是他用手摸藏在内衣口袋里的“硬硬的”银元和在现场专注在馒头上的眼神表现出来的。

《肥皂》中的四铭封建道学家的虚伪脸嘴,也主要是通过他与妻子和几位同道的对话表现出来的。

然而,在这些人的话语和行为中,越是具有生活阅历的人,就越是能读出更多更丰富的“潜台词”,读出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

这被后人们看作是中国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他在小说体式和语言上的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小说是在文人的史传文学和勾栏瓦舍里的说书艺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既重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也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鲁迅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优点,却打破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到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打破时
空的顺序,而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并借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了种种不同的小说体式,如抒情诗式的《伤逝》,散文式的《故乡》,独幕剧式的《孔乙己》等。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

中国传统小说中,大多是笔记体和章回体,并多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作品中的语言,小序是标准的文言文,正文却是标准的白话文,其白话文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又绝不亚于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

《狂人日记》虽然从题目和体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识,创造出了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而且,鲁迅小说在体式上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正如茅盾在1923年的《读〈呐喊〉》中说的:“至于青年方面,《狂人日记》的最大影响却在体裁上;因为这分明给青年们一个暗示,使他们抛弃了…旧酒瓶‟,努力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许多人们上去试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