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骨与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及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骨及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三)实验室检查
可有贫血、白细胞增多及血沉加快。血清乳酸脱氢酶活 性也可增高白细胞常增高达1~3万。由于大量骨膜新生 骨的形成,血清硷性磷酸酶可轻度增高,这对成年人具 有很大诊断意义。肿瘤糖元染色阳性,此与骨网织细胞 肉瘤的糖元染色阴性不同。亦有的资料提及本一周氏试 验阳性对本瘤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2.CT及MRI检查:
能较好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侵犯软组织的情况。MRI 可见瘤体处广泛性骨质破坏,呈软组织肿块影;在T1 加权像上呈均匀的长T1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很长T2 高信号。在CT上显示为源于骨组织的软组织肿块,骨 质广泛破坏。
3.核素骨扫描: 不仅可显示原发病灶的范围,而且还可发现全身其他 病灶。
尤文氏肉瘤
概述
• 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系Ewing (1921年)首先报道,当时取名为“骨的弥漫 性血管内皮瘤”。其后Oberling(1928年)认 为起源于骨髓网状细胞,称之为“网状肉瘤”。 但长久以来,人们对其组织发生意见不统一, 文献中一直以姓氏命名。目前尤文肉瘤已被公 认是一种独立的骨肿瘤,但对其来源和性质仍 存在有不同的意见,如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 等。
➢临床上常用的手术种类是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 肿瘤局部切除术、瘤段整块切除重建术。
(二)放疗 尤文肉瘤对放疗极为敏感,是治疗尤文肉瘤的主要措施 之一。
多数学者主张对于尤文肉瘤放射治疗应该采用早、范围 广,有时尚需做肺、脑预防性照射,因为尤文肉瘤在髓腔 的扩散范围远比X线片所显示的广泛得多。
照射剂量大小因肿瘤部位而异,原发躯干部肿瘤如骨盆、 脊柱照射剂量为50~60Gy。肢体部肿瘤45~60Gy,其中全 骨照射30~40Gy和原发肿瘤部位外加照射10~15Gy。每日 照射2Gy,每周5次,放疗在5~6周内完成。

软组织肿瘤(全套160页PPT课件)

软组织肿瘤(全套160页PPT课件)

11 副神經節瘤
11.1良性 11.1.1副神經節瘤 11.2惡性 11.2.1惡性副神經節
12軟骨和骨腫瘤
12.1良性 12.1.1骨化性脂膜炎 12.1.2骨化性肌炎 12.1.3進行性骨化性纖維
結構不良(肌炎) 12.1.4骨外軟骨瘤或骨軟
骨瘤
12.1.5骨外骨瘤
12.2惡性 12.2.1骨外軟骨肉瘤 12.2.1.1分化良好型 12.2.1.2粘液型 12.2.1.3間葉型 12.2.2骨外骨肉瘤
每一種軟組織腫瘤都有其獨特的組織學特 徵,並且在臨床、X線、影像學及大體標本
的特徵上彼此不同。除此之外,它們還有 許多共同之處。
一、流行病學
軟組織雖然占體重的50% 左右,但其發病 率較其他腫瘤低。其性別分佈男女無顯著
性差異,軟組織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但資料表明,從出生數月到4-5歲為第一個 發病高峰期,以後逐漸下降,從20-50歲出 現第二個發病高峰期。軟組織腫瘤可發生
增生) 6.1.2.5肉芽組織型(化膿性肉
芽腫)
6.1.3淋巴管瘤 6.1.4淋巴管肌瘤和淋巴管肌瘤 6.1.5血管瘤病和淋巴管瘤病 6.2中間性(血管內皮瘤) 6.2.1上皮樣血管內皮瘤 6.2.2梭形細胞血管內皮瘤 6.2.3血管內乳頭狀血管內皮瘤
6.3惡性 6.3.1血管肉瘤(包括淋巴管肉
瘤) 6.3.2 Kaposi肉瘤
10.1.7顆粒細胞瘤 10.1.8黑素性雪旺瘤 l0.1.9神經鞘膜粘液瘤 10.1.10異位腦膜瘤 10.1.11異位室管膜瘤 10.1.12節細胞神經瘤 10.1.13嬰兒色素性神經外胚層瘤(視
網膜始基瘤)
10神經腫瘤
10.2惡性 10.2.1惡性周圍神經鞘膜瘤(MPNST) 10.2.1.1 MPNST伴有橫紋肌肉瘤(惡性蠑螈瘤) 10.2.1.2 MPNST伴有腺體分化 10.2.1.3上皮樣MPNST 10.2.2惡性顆粒細胞瘤 10.2.3透明細胞肉瘤(軟組織惡性黑素瘤) 10.2.4惡性黑素性雪旺瘤 10.2.5成神經細胞瘤. 10.2.6節細胞成神經細胞瘤 10.2.7神經上皮瘤

肿瘤放射治疗学骨与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学骨与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危险区域达65-70Gy
LOGO
放疗技术
①肢体照射不应包括全周、应保留一定的宽度和 体积不被照射。
不能横贯肢体,尤其下肢,留有2-3cm边界分 级缩野。
②肢体照射可用前后两野或两个侧野照射,但最
好用多野交叉照射。
LOGO
放疗技术
③ 照射野宜超过肿瘤边缘5~10cm,放射 50Gy缩野适当加量。
④髌骨等易碰撞部位尽量避免照射或减少照 射量。
LOGO
病因学
●环境因素
化学物质暴露 辐射 慢性淋巴水肿 慢性感染
●遗传学病因:NF1,Rb1 ●分子病因学
LOGO
总体疗效
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60%—70% 20%的局部复发和40%的远处转移导致死亡
LOGO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
四肢及躯干的软组织肉瘤 后腹膜软组织肉瘤
LOGO
LOGO
LOGO
LOGO
综合治疗原则
❖提高生存率和局控率,尽量保全功能 和减少治疗的并发症
❖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心理影响
❖治疗:手术+局部放疗+多药联合化疗
LOGO
放疗
照射范围:
❖长骨中心、其他骨 受侵骨全长(股骨颈除外)和软组
织肿块
LOGO
LOGO
放疗
照射范围:
❖长骨偏心肿瘤 邻近骨骺端,不包括远侧骨骺端
4500
LOGO
课堂小结
1. 尤文肉瘤临床特点 2. 尤文肉瘤放射治疗 3. 软组织肉瘤临床特点 4. 软组织肉瘤放射治疗 5. 放疗不良反应
LOGO
课后思考题:
❖发生在长骨不同位置尤文肉瘤照射 范围和剂量
❖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适应症和剂量

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软组织肿瘤PPT课件

b)增强可见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 (箭),与胃大弯侧壁分界不清;
c)冠状面重建示肿块生长于胃外,
其内多个低密度坏死区(箭)
.
11
纤维瘤
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 纤维瘤由致密纤维构成 MRI: T1W呈低信号 MRI: T2W信号大部分增高不明显
.
12
纤 维肉瘤
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肿瘤
好发年龄30-50岁中年,好发四肢、躯干
软组织肿块

能 恶 性 瘤
大于5cm,深部软 组织内,较硬、实 性肿块
临床检查,X 线平片、CT、 B超检查


小于5cm,位

浅表,质软或

囊性。

骨核素扫描,胸片、CT、查有否肺 或骨转移瘤,骨质破坏
不能确 诊
MRI 能确诊为何肌、 局部肌肉、肥 大、脂肪瘤、 腱鞘囊肿等。 囊性病变、血 管瘤、弹力纤 维瘤、确系从 神经长出的神 经瘤。
C T: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确定肿瘤内部结构(脂肪、出血、钙化、骨化)
.
3
良性软组织肿瘤- MRI
病理基础:肿瘤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瘤内实 质均匀,一般无坏死
MRI表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多有
薄层包膜,信号均匀,邻近结构可有推移但不受
侵犯,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均匀强化
MRI病理定性:除脂肪瘤、血管瘤和一些神经源 性肿瘤(信号、血管流空和增强形式)等特征性 改变外,其余不易进一步明确诊断
.
4
恶性软组织肿瘤-- MRI
病理基础:肿瘤侵袭性强、生长速度不均、易坏
死出血、包膜多不完整、向周围组织浸润
MRI表现:可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边界 清晰或模糊,信号多不均匀,可伴有周围结构的 侵犯,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中央强化较差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放射生物学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子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骨肿瘤全套PPT课件

骨肿瘤全套PPT课件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射线进行治疗,如锶-89、钐-153等。
化学治疗
全身化疗
通过静脉注射、口服等途径给予化疗药物,杀死 或抑制肿瘤细胞。
局部化疗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部位或附近,提高局 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动脉灌注化疗
通过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供血动脉, 提高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
优点
对于早期发现骨转移瘤、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肿瘤复发等方面具有 重要价值。
缺点
费用昂贵,辐射剂量较大,检查过程相对复杂。
应用范围
适用于对疑似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以及对于已经确诊的 骨肿瘤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04
实验室检查在骨肿瘤中的应用
血清学检查
碱性磷酸酶(ALP)
成骨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等,ALP 可明显升高。
乳酸脱氢酶(LDH)
与肿瘤负荷成正相关,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和转移。
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可用于 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组织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源自 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和类 型。
免疫组化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组织中的抗原结 合,进行染色和观察,有助于鉴别肿瘤 的组织起源和分化程度。
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采取合理 的药物治疗和疼痛管理措施,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与监测
定期对骨肿瘤患者进行随访和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 等问题,确保患者的长期健康。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 由于骨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易与其他骨骼疾病混淆, 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延误治疗时机。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ppt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ppt课件

技术
• 1、常规放射治疗 •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和调强适形放
疗-IMRT •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4、图像导引放射治疗-IGRT
常规放射治疗
•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在X-线模拟定位下确定 病灶的治疗范围(靶区),通过钴-60治疗机或 直线加速器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已经历了大半 个世纪的临床应用。但是,在X-线模拟定位机 下确定靶区范围有很大的局限,常规放疗技术无 法实施多野非共面聚焦式照射,多数只能采用简 单的单方向照射或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对穿照射, 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在照射范围内,无法提高肿瘤 的控制剂量,使得常规放疗的疗效一直不能提高。
1)止痛 ,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 起的疼痛。
2)缓解压迫, 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系统等的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 。
3)止血, 如宫颈癌出血、肺癌或肺转移病灶 引起的咯血等。
4)促进溃疡癌灶控制 ,如伴有溃疡的大面 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种类
放射治疗装置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人工加速 治疗装置和放射性核素治疗装置两大类; 按照射方式可分为体外远距离用的外照射 治疗机及在人体腔内或肿瘤组织间近距离 照射用的内照射治疗机两大类,在外照射 治疗机中又有新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 外科治疗装置,被称为第三大类。
伽玛(γ)刀和X刀区别
• 放疗常用的射线有γ射线、X射线、β射线 等。γ射线是由放射性元素钴-60(或其他放 射性元素)自发衰败中产生;X射线由加速 器(高速电子撞击钨靶)产生。所以由钴60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称为伽玛(γ) 刀,由加速器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 俗称为X刀。
因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有非常好的精确度和可
靠性,所以X-刀适用于比γ-刀更大的颅内病灶 (γ-刀适用病灶<18mm,X-刀适用病灶<50mm)。 X-刀利用直线加速器作为照射源,不象γ-刀那样 需要定期更换放射物质。X-刀的价格仅为γ-刀的 1/5~1/6,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减少了 治疗费用。1994年中国开始引进X-刀。由于X-刀 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使用钴源,因此它的发展 甚为迅速,已有逐步取代γ-刀的趋势。

骨及软组织肿瘤课件ppt课件

骨及软组织肿瘤课件ppt课件

骨转移瘤
是原发于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经 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转移到骨骼。放疗有 良好的姑息治疗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为3个月。局部放疗剂量 40~50Gy/4~5周,对个别极晚期、活动不 便者,可予24~30Gy/3~4周,2~3次/周。
放射治疗
(三)放疗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
1. 皮肤反应 应注意保护受照皮肤,保持其清洁 、干燥,可用1﹪薄荷淀粉外敷以减轻皮肤反应 。湿性反应可酌情使用氢地油或其他同类药品 。 2. 放射性骨、关节损伤 重在预防。未成年人因 骨骺未闭合,应尽量避免大照射野和高剂量照 射;不宜应用低能或过高能量X射线;避免多疗 程放疗及放射野重叠;避免受照骨组织感染和 外伤;放疗后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减少纤维化 的发生。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
骨肉瘤
为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恶性度最高。最好的 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加手术切除。对不能手术 和拒绝手术的患者可放疗与化疗合并使用,若 情况允许可同时进行,或先行两个疗程化疗, 然后放疗。一般对受侵骨全部照射50 Gy/5周, 然后缩野至原病变范围,加量至60 Gy以上。
脊索瘤
较少见,好发于骶尾骨和颅底骨。以溶骨性破 坏为主。生长缓慢,较少发生转移,术后极易 复发。治疗为手术为主。由于肿瘤生长部位很 难做到全切,虽然其对射线不敏感,但因射线 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不能手术或术后残 存和复发的患者仍应行放疗,照射野包括全部 肿瘤,剂量65~75Gy,质子治疗优于常规光子 治疗。
诊断要点
(二) 部 位
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好 发于四肢长骨,软骨肉瘤、骨髓瘤、脊索 瘤好发于躯干骨。
诊断要点
(三) 症状和体征
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肿块是常见的 症状,可引起相பைடு நூலகம்的压迫症状及病理性骨 折。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
最大剂量:271cGy 最大剂量点:皮下1.5cm 180cGy剂量线未能包全对侧隐窝 同侧颞颌关节完全受到240cGy照射
28
29
放射生物学
30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展
所需时间
电离辐射
10-16秒
能量吸收
10-5秒
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数秒至数小时
生物高分子变化 生化损伤
生理效应
如果放疗疗程过长、疗程后期的分次剂量效应将由于肿 瘤内存活干细胞已被启动进入快速再群体化而受到损害。
43
二 放射线对正常组织器官作用
正常组织耐受量(5年内) A 最小的器官损伤剂量(TD5/5) B 最大的器官损伤剂量(TD50/5) 早反应组织—快更新组织 α/ β:10 晚反应组织—慢更新组织 α/ β:1-3 区分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有利于临床上改变 分次照射方案的制定。
M期和G2末期敏感
S期敏感性低
G0neration)
M G1 G0
39
①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一a般d将ia细t胞io的n放射d损a伤n概m况a为g3e种)类型
亚致死损伤(sublethal damage):指受照射之后,细胞
的部分靶而不是所有靶内所累积的电离事件,通常指DNA的单 链断裂。它是一种可修复的放射损伤,对细胞死亡影响不大,
光电效应:<35keV低能射线的主要效应
入射光子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轨道电子(主要是内层)
而释放出光电子,导致初级电离,光电子的能量等
于光子的全部能量减去该电子束缚能.它与吸收物
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放射物理学
15
康普顿效应: 0.5MeV-1MeV

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ppt

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ppt

04 放射治疗的效果与副作用
治疗效果与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是软组织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延长生存期。
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年龄等。
常见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皮肤反应
放射治疗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红肿、 脱屑等症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阳光直射和摩擦。
01
02
03
放射免疫治疗
利用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 体定向攻击肿瘤细胞,提 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放射基因治疗
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因 导入肿瘤细胞,通过基因 表达抑制肿瘤生长或诱导 细胞凋亡。
放射纳米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载体, 将放射性物质精准传递至 肿瘤部位,降低对正常组 织的损伤。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图像引导放疗
在放疗过程中,通过影像技术 实时监测肿瘤位置和形态的变 化,调整照射计划以确保精确
照射。
03 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方 法
常规放疗
定义
注意事项
常规放疗是软组织肿瘤常用的放射治 疗方法,通过大面积照射肿瘤部位, 杀灭肿瘤细胞。
常规放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可能引 起局部皮肤损伤、疲劳、恶心等症状 ,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照射范围。
放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定义
放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是指将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免疫 治疗等)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组织肿瘤,特别是对多发或转移的肿瘤。
注意事项
联合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与软组 织肿瘤
Bone & soft-tissue Sarcoma
1
尤文肉瘤
2
尤文肉瘤家族肿瘤
包括: ❖典型的未分化尤文肉瘤 ❖非典型的分化差的尤文肉瘤 ❖分化好的PNET(具有明显神经外胚层分化)
. LOGO
概述
❖高度恶性小圆型细胞肿瘤 ❖起源于骨髓未成熟网状细胞的骨附属
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 ❖男性多于女性 ❖最常见部位:股骨
. LOGO
病理
病理:高度恶性小圆型细胞肿瘤
. LOGO
6
. LOGO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局部疼痛,局部肿胀 ❖体征:局部体征
血行转移 双肺——肺功能不全 椎体骨——截瘫
. LOGO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X线,胸片 • CT/MRI • SPECT • 血清乳酸脱氢酶——预后指标
❖鉴别诊断
①肿瘤体积较大(>15cm)或分化程度差; ② 术前估计肿瘤难以彻底切除; ③需要截肢才能获得手术阴性切缘者。
. LOGO
术后放疗
放疗方案有充分的临床依据 照射范围大 放疗敏感性受影响 伤口延迟愈合,延误放疗时机
38
. LOGO
术后放疗
❖适应症
①局部肿瘤切除后不准备扩大切除者;
② 估计手术切除可能不彻底者;
次复发考虑化疗+广切+放疗
临床ⅡC-Ⅲ期考虑新辅助化疗消灭隐匿转移灶
Ⅰ-ⅡB期不考虑化疗 34
. LOGO
放射治疗
35
. LOGO
术前放疗理论依据
在高分级,大肿瘤患者中可能意义更大 提高完整切除可能性 降低活力,减少种植和播散可能 照射范围必须广泛,包括所有亚临床病灶
36
. LOGO
术前放疗
❖适应症
18
. LOGO
组织学分类
●广义:骨肉瘤和骨周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肉瘤分类: 内脏(胃肠和泌尿生殖系统) 非内脏(头颈、躯干、四肢的肌肉,筋膜, 脂肪,胸膜,滑膜和结缔组织等)
19
. LOGO
病因学
●环境因素
化学物质暴露 辐射 慢性淋巴水肿 慢性感染
●遗传学病因:NF1,Rb1 ●分子病因学
20
. LOGO
T分期
❖T1 肿瘤最大径≤5cm T1a 浅部肿瘤 T1b 深部肿瘤
❖T2 肿瘤最大径>5cm T2a 浅部肿瘤 T2b 深部肿瘤
. LOGO
30
. LOGO
治疗
外科手术
外科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
化疗(晚期、巨块等高危因素)
31. LOGO手来自治疗单纯局部手术:复发率60%-90% 广泛局部切除术:复发率25%-50% 根治性手术:复发率15%-20% 截肢术:复发率5%-15% 治疗模式转化:从根治策略向保存肢体联 合以计划性放疗和化疗的方向转换
③广泛性切除术后仍有残留者;
④计划以广泛性切除术代替截肢术或半骨盆切 除术者;
⑤多次术后复发,有复发倾向者。
. LOGO
近距离照射
术中定位靶区更精确 对于肿瘤负荷大,乏氧可能的区域剂量高 靶区外剂量迅速跌落
40
. LOGO
放疗剂量
术前放疗
DT40~50Gy/4-5周,2-3周后手术
术后放疗
DT50~70Gy/5-7周,伤口愈合后即开始(3-6周) 大野剂量需50Gy,缩野瘤床60-62Gy,高复发
32
. LOGO
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
疗效提高 70年代初期,生存率25%-30% —单纯手术 近10年,5年局控率80%-90%,生存率60%80% —手术+放疗+化疗
33
. LOGO
化疗
化疗没有成为局部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但关系 远处转移
辅助化疗尚不是标准治疗的部分
大肿瘤,高分级,深部位(躯干)不能切除,首
• 急性骨髓炎、骨淋巴瘤、转移瘤等
鉴别,依靠病理
. LOGO
综合治疗原则
❖提高生存率和局控率,尽量保全功能 和减少治疗的并发症
❖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心理影响
❖治疗:手术+局部放疗+多药联合化疗
. LOGO
放疗
照射范围:
❖长骨中心、其他骨 受侵骨全长(股骨颈除外)和软组
织肿块
. LOGO
11
放疗
照射技术:
❖四肢肿瘤 ❖表浅部位肿瘤
❖盆腔肿瘤 ❖椎体肿瘤
前后对穿野照射 高能x线和电子线混合 照射 注意保护直肠、膀胱 整个椎体,保护脊髓
. LOGO
软组织肉瘤
17
概述
起源于胚胎中胚层的机体间质组织
局部侵袭性生长,易发生血行转移
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儿童恶性肿瘤 的15%
种类繁多,超过100种
危险区域达65-70Gy
. LOGO
放疗技术
①肢体照射不应包括全周、应保留一定的宽度和 体积不被照射。
不能横贯肢体,尤其下肢,留有2-3cm边界分 级缩野。
②肢体照射可用前后两野或两个侧野照射,但最
好用多野交叉照射。
. LOGO
放疗技术
③ 照射野宜超过肿瘤边缘5~10cm,放射 50Gy缩野适当加量。
. LOGO
放疗
照射范围:
❖长骨偏心肿瘤 邻近骨骺端,不包括远侧骨骺端
. LOGO
13
. LOGO
放疗
照射范围:
❖瘤床外放1.5~2cm ❖残留需包括整个手术切口 ❖残留局部推量
. LOGO
放疗
剂量:
常规分割 ❖GTV DT60Gy ❖CTV DT50Gy ❖椎体肿瘤, DT45Gy
. LOGO
26
. LOGO
诊断程序
早期诊断的概率:四肢躯干>外周神经和植物
神经肉瘤>腹膜后肉瘤>胸腔内肉瘤
组织学依据(活检)
肢体肉瘤首选MRI
腹膜后或腹腔内:CT
G1/G2, <5cm者胸片
G3或>5cm者胸部CT
27
. LOGO
组织学分级
❖GX 分级未能评价 ❖G1 良好分化 ❖G2 中等分化 ❖G3 不良分化 ❖G4 未分化
④髌骨等易碰撞部位尽量避免照射或减少照 射量。
⑤关节区的照射量适当减少。
. LOGO
骶骨骨肉瘤治疗计划
. LOGO
. LOGO
. LOGO
急性反应
❖皮肤反应: 放疗随后应用更生霉素或阿霉素, 容易出现回忆性的皮肤反应。
❖ 严重骨髓抑制: 放疗与化疗同时应用; 放疗照射野覆盖大面积骨髓。
. LOGO
. LOGO
总体疗效
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60%—70% 20%的局部复发和40%的远处转移导致死亡
21
. LOGO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
四肢及躯干的软组织肉瘤 后腹膜软组织肉瘤
22
. LOGO
23
. LOGO
24
. LOGO
25
. LOGO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的特征,从局部肿块到相应的压迫 症状 一般不发生区域淋巴结的侵犯 血行转移多见,肺转移最常见,80%发生于 诊断后2-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