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O
F
COOH
O
F
COOH
N
N
N H3C
O H CH3
H3C
N
N
HN
F
CH3
Levofloxicin
Lomefloxacin
Ofloxacin
O
F
COOH
NNN HN
CH3
Enoxacin
O
F
COOH
F
NNN
H2N
F
H3C
N
HN
F
O COOH
O
F
COOH
N F
F
H
NNN
F
H2N H
F
Tosufloxacin
H3C
N
N
HN
Moxifloxacin
Balofloxacin
Grepafloxacin
二、作用机理
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Gyrase) 和拓扑异构酶IV(Topoisomerase IV)起到抗菌作 用。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抑制DNA的 合成(图19-2),DNA螺旋酶特异性催化改变DNA 拓扑学反应,DNA回旋酶创建负超螺旋,这有助于 在复制过程中稳定DNA的分离、防止过量和非模版 的双连卷曲。细菌DNA 回旋酶由四个亚A亚基,即 两个A和两个B聚体组成,A亚基由基因gyrA 控制, B亚基由基因gyrB 控制
F
OO
Cl OCH2CH3 O CH3
NH2
OO
Cl NH
NaH F
化学结构特征为在分子中的7位引入哌嗪基 团
O
O
COOH
O COOH
N

《喹诺酮类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药物》课件
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是较为严重的过敏反 应,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
01 02 03 04
红斑
皮肤出现红斑也是过敏反应的一 种表现。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极其严重的过敏反 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肝肾功能损伤
肝功能异常
长期或过量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损伤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通常在停药后可恢复。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药物的抗菌活性、安全性、耐受性及降低细菌耐药 性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如何开发出更有效的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喹诺酮类 药物以延缓耐药性的发展,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肌腱炎
肌腱炎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少见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
药物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影与未来 发展
Chapter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与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现状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喹诺酮类药 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以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为代表,在保持强大抗菌活性的同 时,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主要用于治疗 耐药菌感染和重症感染。
02
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Chapter
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与分布
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
喹诺酮类药物的组织分布广泛,包括肺、肝、肾、肌肉 等组织,但脑组织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喹诺酮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较大,表明其在组织中 有较大的储存库。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PPT课件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PPT课件
转换。
抗菌谱同氧氟沙星,但不良反应远低于氧氟沙星。
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
胆道、骨、关节、盆腔、耳鼻喉等部位的感染。
2ml或5ml小容量注射剂中含有助溶剂可能带来安
全风险,慎用。
氟喹诺酮类的药物
左 氧 氟 沙 星 肾功能正常成年患者用药剂量 (肌酐清除率≥50ml/min)
在母核6位上引入F,并在侧链上 引入哌嗪环或甲基噁唑环,血药 浓度增加,T1/2较长。对G-抗菌谱 更广,G+作用增强,对衣原体、 支原体、军团菌有效、对厌氧菌 无效
保留了三代抗G-的活性,对G+的 活性增强,对厌氧菌有效;对目 前耐药最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有非 常好的疗效——呼吸道喹诺酮类 药物
第四代 (1997至今)
肠道感染 腹腔、胆道、盆腔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
基因突变引起细菌DNA螺旋酶A亚基变异——低
浓度耐药 产生保护药物靶点的蛋白质 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
细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作用被激活,将抗菌药排出
菌体外——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大肠埃希菌 的耐药率监测: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剂量
肌酐清除率 10~19ml/min 第一次给药750mg, 此后每48小时500mg 第一次给药750mg, 血液透析或持续性非卧 床腹膜透析(CAPD) 第一次给药750mg, 此后每48小时500mg 第一次给药750mg,
500mg
每24小时250mg
环 丙 沙 星
广泛分布于许多组织或体液中并达有效治疗浓度,以 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有脑膜炎症时也可进入脑脊液。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胃肠道、 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课件
规范建筑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保障建筑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 。
建筑税收制度
对建筑活动征收相关税费,用 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建筑安全与卫生制度
确保建筑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
14
建筑法规的违法行为与处罚
违法行为
包括未取得建筑许可擅自施工、违反 建筑安全卫生规定、偷税漏税等行为 。
处罚措施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可 处以警告、罚款、吊销建筑许可证等 处罚措施。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 能追究刑事责任。
处罚程序
建筑法规执行机构在发现违法行为后 ,应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事实 、证据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相应 的处罚决定。
2024/1/28
15
04
CATALOGUE
建筑法规与建筑业的关系
建筑法规ppt课件
2024/1/28
1
CATALOGUE
目 录
• 建筑法规概述 • 建筑法规的核心内容 • 建筑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 建筑法规与建筑业的关系 • 建筑法规的挑战与前景
2024/1/28
2
2024/1/28
01
CATALOGUE
建筑法规概述
3
建筑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2024/1/28
定义
建筑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机 关、法人、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 、公民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用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保障建筑活 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 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建筑业的 健康发展。
4
建筑法规的体系结构
01
02
03
04
法律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

喹诺酮类药物幻灯

喹诺酮类药物幻灯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 星 洛美沙星 氟罗沙星
400 400 400 400 500 200 400 400
3~4 7.5~11 3.3~5.8 5~7 3.3~4.9 5.1~7.1 6.8~8.5 9.1~13
(100 139 175 120 307 119 140 80
环丙沙星
有口服和静脉用制剂。 口服制剂的吸收较氧氟沙星差,略优于诺氟沙星。 其抗菌活性、抗菌谱是第三代喹诺酮类中最强、最 广者。 体内分布广,在大多组织体液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包括胆 道)、皮肤与软组织、骨与关节、盆腔、中耳、眼 部感染以及败血症、菌血症等全身多种感染。
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比较
抗菌活性MIC90(mg/L) 阴性细菌 药名 阴沟 杆菌 诺 氟 沙星 环 丙 沙星 氧 氟 沙星 培 氟 沙星 依 诺 沙星 洛 美 沙星 氟 罗 沙星 0.5 0.03 0.5 2 0.5 1.56 0.5 克 雷 白 菌 属 0.25 0.25 0.25 2 0.5 1.56 0.5 绿 脓 杆菌 2 1 2 4 8 12.5 2 流 感 杆菌 0.06 0.015 0.03 0.06 0.06 0.1 0.12 0.1 0.5 淋 球 菌 0.004 0.5 0.06 0.06 金 葡 菌 2 0.25 0.5 0.5 1 3.13 0.5 阳性细菌 链 球 菌属 (100 4 2 2 32 6.25 8 肠 球 菌 4 2 4 8 16 12.5 8 厌氧 菌 脆 弱 拟 杆 菌 128 8 8 32 128 16 4
四.在儿科、孕妇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有时可引起关节痛、肌肉痛和关节炎,发生率 为0.5%~2%。这类反应一般不严重,减少剂量或停药 后可消失。但动物实验中具有软骨损害的作用,故不宜 用于妊娠妇女和骨骼未发育完全的小儿。喹诺酮类可分 泌至乳汁中,乳妇应用时应停止哺乳。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甲氧苄啶(TMP)又称抗菌增效剂
TMP与SMZ合用(1:5)称复方新诺明 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下泌尿道感染,呼 吸道感染,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 链球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TMP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增强其抗凝 作用 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妨碍B族维生 素在肠内的合成。本品若使用一周以上, 应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
孕妇及18岁以下青少年及婴幼儿不宜用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或癫痫史者不用 口服本类药物时避免与制酸剂等含钙、 镁、铝离子的药物合用,以免影响药物 吸收 许多品种与氨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 合用时可使上述药物血药浓度增高,引 起不良反应,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 星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 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及解链酶(拓 扑异构酶Ⅳ),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 的回旋酶和解链酶,阻碍细菌DNA合成, 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 含DNA回旋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选择 性高,不良反应少。
喹诺酮类耐药性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临床病 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已迅速增长,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 淋病萘色球菌和伤害沙门菌耐药性增高 最显著。 喹诺酮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故不能交 替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评价
泌尿生殖系感染,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 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等 下呼吸道感染及军团菌肺炎 感染性腹泻 伤寒和其它沙门菌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及 创面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皮疹及光感皮炎等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素 氮增高 少见(严重反应):神志改变、癫痫样 发作、视力减退、幻觉、跟腱断裂、溶 血尿毒综合征、肝坏死、QT间期延长等, 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结晶尿。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离子络合反应

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镁、 铁、锌等形成螯合物

3,4-位羧基和羰基
R2 R3 R4 X Y R5 N R1 O O OH
临床应用

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 道等感染性疾病
O F HN N N O OH
重点药物 环丙沙星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 -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体内易被代谢,组织浓度低,中 枢毒性较大 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O N N HN N N O OH
O O O N N
O OH
吡哌酸
西洛沙星
O
O OH
吡哌酸
N
N N N

引入碱性的哌嗪基

HN
碱性和水溶性增加,抗菌活性 增加

哌嗪基与DNA促旋酶B亚基作 用,增加药物对DNA促旋酶 的亲和力

离子络合反应
O F N HN N O OH
稳定性
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光照分解(光毒性) 使用前后应避光 脱羧


O F O OH N N HN
在2mol/L盐酸中回流50小时,可生 成69%脱羧物
光照分解产物
O F H2N N H N O F N HN N O OH F H2N N O O OH
O F N N
O OH O HN F N
O
O OH
N
环丙沙星
O F HN N N
O OH O H N F N
O
O OH
N O O OH N
H2N H2N
F N
沙星类似物
O F O F OH N F 洛美沙星 O F O OH N N N 依洛沙星 培氟沙星 F N 氟罗沙星 O O OH N N N F O O OH N HN

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

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在无害的阳光照射剂量下产生的异常皮肤损害 反应(皮肤潮红和肿痛),通常发生在裸露皮肤, 但有时覆盖部位也可发生类似反应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光照处皮肤瘙痒性红
斑,重者糜烂、脱落,停药可恢复。
发生率:洛美、氟罗>司帕>依诺>克林>曲伐>加替>莫西>
氧氟、环丙、诺氟
与剂量密切相关,还与8位取代基、紫外光照射强度和时间及
DNA回旋酶使DNA保持高度卷紧状态,G-菌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V
拓扑异构酶IV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G+菌
其它
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 诱导菌体 DNA错误复制,抗菌后效应(PAE)
氟喹喏酮的作用机理
莫西沙星
拓扑异构酶 IV (parC, parE)
氟喹喏酮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拓扑异构酶 II (gyrA, gyrB)
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甲基哌嗪环(氧氟、左氧) F、中枢渗透性
哌嗪环(环丙) 抗菌活性(铜绿、金葡)
R7
X8
N R1
1
甲氧基(莫西、加替) 抗菌活性(厌氧菌)
环丙基(环丙、莫西、加替) 抗菌活性(非典型病原体)
主要喹诺酮结构式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合成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I(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构效关系
基本结构: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母 核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R5 O
F
6
5
4 3
COOH R2
R7
X8
N R1
1
发展史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萘啶酸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四、代表药物
• 1.诺氟沙星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 羧酸(1-Ethyl-6-fluoro-4-oxo-1,4-dihydro-7-(1-piperazinyl)-3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 )
结构特点: , 为为羧基和酮羰基 为为羧基和酮羰基, 结构特点: 3,4为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
按抗菌作用活性分: 按抗菌作用活性分: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年发现第一个,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1960年发现第一个,合成氯喹衍生物分离出的副产 年发现第一个 包含于萘啶酸的结构类似物,用喹诺酮核替代了萘啶酮核。 物,包含于萘啶酸的结构类似物,用喹诺酮核替代了萘啶酮核。 抗菌谱: 抗菌谱: 对大多数G-起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对大多数 起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起作用 化学结构特征: 化学结构特征 氮杂萘核-4-酮 羧酸 氮杂萘核 酮-3-羧酸 药物动力学特征: 药物动力学特征: 口服吸收好,易代谢失活,在泌尿道、胆道和肠道浓度高。 口服吸收好,易代谢失活,在泌尿道、胆道和肠道浓度高。
合成方法
用 3-氯 -4-氟苯胺和乙氧甲烯基丙二酸二乙 氯 氟苯胺和乙氧甲烯基丙二酸二乙 酯在120-130℃ 缩合得缩合物 , 形成喹诺酮 酯在 ℃ 缩合得缩合物, 酸环。在液体石蜡存在下150℃环合,形成 酸环。 在液体石蜡存在下 ℃ 环合, 哌嗪环。 将产物在DMF中用硫酸二乙酯进 哌嗪环 。 将产物在 中用硫酸二乙酯进 行N-乙基化反应。在2mol/LNaOH下水解, 乙基化反应。 下水解, 乙基化反应 下水解 后与哌嗪缩合而得诺氟沙星。 后与哌嗪缩合而得诺氟沙星。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已经成为仅次于头孢菌素的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后已出现细菌耐药性,其机制主
要是染色体突变,不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耐药机制: 有3种机制并存 • 细菌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扑异构酶变异,亲和力下降 • 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使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减少 • 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 •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大都相同,因此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 作用机制 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
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
• PAE较长 •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 不良反应较小
8
抗菌作用(第三代)
• 抗菌谱广 • G-菌: 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 金葡、链球——敏感 • 分枝: (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避免同服
•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CNS兴奋、惊厥的发
生率
• 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 避免
合用
19
常用药物特点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 血浓度较低 • 主要用于肠道、尿路感染, 亦可用于呼吸道、
二氢叶酸 FH2还原酶 四氢叶酸
– COOH
谷氨酸
H2N
SO2NH2
磺胺类 砜类

TMP 乙氨嘧啶 甲氨蝶呤
嘌呤 嘧啶
合成 蛋白质
35
根据作用原理, 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 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 不能
自己合成,
• 亲和力低5000-25000倍 • 同一机制 4.耐•药耐性药(性交叉)? • 酶提高识别力, 与磺胺亲和力 , 提高对PABA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于1999 年批准用于临床,有文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体内分布较环丙沙星广,t1/2 为12~15 h。对多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作用明显强于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超过司氟沙星。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少,至今未见严重过敏反应,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药理作用
喹诺酮类药是杀菌剂,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无法检测水平,仍在2~6 h 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后效应。
第一代抗菌作用弱,已被淘汰。
第二代抗菌谱窄,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低,口服易吸收,但血药浓度低,尿中浓度高,可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
② 在革兰阳性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在革兰阴性菌中主要影响DNA 回旋酶。
③ 另有研究认为喹诺酮类还可能与抑制细菌RNA 和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 错误复制等有关。
耐药性
细菌对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该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耐药性与gyr A 基因突变导致DNA 回旋酶A 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有关。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味觉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常与剂量有关。
2.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或NSAID 合用易出现,产生机制可能与喹诺酮类抑制中枢抑制介质GABA 与其受体结合有关,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 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概述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及抗菌谱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典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介绍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 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定义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 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性机制研究
药物安全性研究
研究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耐 药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 禁忌症等,提高用药安全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效果评估
联合用药方案设计
氟喹诺酮类是最新的一 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 星、氧氟沙星等。
氧氟沙星类主要包括氧 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 星等。
培氟沙星类主要包括培 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 沙星等。
芦氟沙星类主要包括芦 氟沙星、盐酸抱歉,您 的文本不完整,因此我 无法提供相应的扩展内 容。您需要继续完善文 本内容,或者重新输入 完整的大纲,以便我为 您提供更好的扩展服务 。
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细菌的DNA回旋酶 为靶酶的抗菌药。
2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DNA回旋酶的活性,阻碍细 菌DNA的正常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对多种细 菌具有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01
02
03
04
05
根据药物的结构和抗菌 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可以分为四类:氟喹诺 酮类、氧氟沙星类、培 氟沙星类和芦氟沙星类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莫西沙星
拜复乐
片剂 (400mg) 89.5元/3 片(乙)
商品名
剂型及 规格 价格
针剂 片剂(0.5g) (2ml:0.1g) 56.8/4支 (乙) 62元/4片 (乙)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菌)、肺炎球菌(包括青霉素和大环 内酯类耐药菌株)、A组化脓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包括:嗜血流感杆 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嗜血副流感杆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氏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 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结核杆菌。
临床适应症
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肺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骨及关节感染等 肠道感染和伤寒 志贺菌引起的菌疾,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成人患者首选喹诺酮 胃肠炎 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

本院喹诺酮制剂
通用名 环丙沙 星
西普乐
针剂 (200mg/1 00ml) 84.6元/ 瓶(甲)
环丙沙 星
奎诺仙
片剂 (250mg) 1.73元/盒 (甲)
左氧氟沙 星
可乐必妥
针剂 (0.5g/100 ml) 156元/瓶 (乙)
左氧氟沙 左氧氟沙 星 星
左克 可乐必妥
莫西沙星
拜复乐
针剂 (400mg/25 0ml) 331元/瓶 (乙)
喹诺酮在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不良反应
全球近20年撤出市场的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 上市时间及国家 撤市时间 1992 1995 撤市原因 溶血性贫血,低血 糖,肾衰 严重的光毒性 替马沙星 1992,美国 司帕沙星 1993,日本

喹诺酮类抗生素ppt课件

喹诺酮类抗生素ppt课件

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抗菌 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 皮葡萄球菌等。
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
下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社 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加重等下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
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急性肾 盂肾炎等尿路感染。
肠道感染
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 疾等肠道感染。
疗效
联合用药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表现出优于单一用药的疗效,如肺部感染、泌尿 系统感染等。
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可能导致某些不良反应叠加,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神经系统反 应等。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未来发展 与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进展
新型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
03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随着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对其产 生耐药性。
传播方式
耐药性可以通过细菌之间的基因交换、质粒传递等方式传播 ,导致多重耐药性的出现。
耐药性的机制与类型
靶位改变
细菌通过改变DNA旋转酶和拓扑 异构酶的靶位,降低与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亲和力,从而产生耐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的差异 ,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分为四代, 包括萘啶酸、吡哌酸、氟喹诺酮 和噁喹酸等。
发现与发展历程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萘啶酸和吡哌 酸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主要用 于治疗尿路感染。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噁喹酸于20世 纪80年代被发现,其抗菌谱进一步扩 大,可用于治疗肺炎、胃肠道感染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