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理解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4.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4.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讲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2)介绍自然科学的分类,如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实验科学等。

3. 教学环节二: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讲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2)阐述自然科学研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

4. 教学环节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如大气现象、生物进化等。

(2)讲解自然规律,如地球自转、引力定律等。

5. 教学环节四:环保意识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等。

(2)强调环保意识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情况。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5. 案例分析:我国自然科学的进展与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教案4. 案例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引入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a.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讲解自然科学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如实证性、系统性、可重复性等。

b. 自然科学的分类介绍自然科学的主要分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c.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讲解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基本研究方法。

d.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阐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结果等。

3. 案例分析:我国自然科学的进展与成就分享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成果,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稻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板书设计: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定义与特点二、分类三、研究方法四、科学探究过程五、案例分析六、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1. 提问与讨论:在讲解自然科学的分类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自然科学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该领域的重大发现和成就,并向全班展示。

3. 问题解决: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疾病防治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教案三的关键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物质的不同组成,了解基本粒子的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并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物质的重要性,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组成a)集合体和粒子b)物质的分子2.基本粒子的性质a)原子的发现和性质b)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c)基本粒子的性质3.物质的分类a)纯物质和混合物b)纯物质的分类c)混合物的分类4.物质的转化a)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b)物质的状态变化c)物质的能量转化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学生对物质是如何分类的。

b)出示一些物质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判断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进行讨论。

c)引发学生的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基本粒子是什么?物质的转化是如何进行的?2.讲授(25分钟)a)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组成方式:集合体和粒子。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

b)基本粒子的性质-介绍原子的发现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

-通过实验和图示,展示基本粒子的性质,如电荷、质量等。

c)物质的分类-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区分它们的性质和组成方式。

-讲解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讲解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d)物质的转化-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列举例子进行说明。

-介绍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实践探究(30分钟)a)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转化过程,如水的汽化、沉淀反应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b)讨论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

4.拓展延伸(15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就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进行思考和讨论。

大学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模板

大学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3. 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 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自然科学基础》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自然科学领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2. 介绍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讲解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等。

3.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创新思维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如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基因工程等。

2. 探讨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科学素养?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自然科学实验,如光学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

三、讲解实验原理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现象。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案背景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学领域的基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特征;2.掌握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物质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单元二:物质的变化规律1.物质的变化形式和规律;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燃烧和溶解现象。

单元三:实验方法与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室基本常识;2.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技能;3.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基本特征1.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思考。

2.概念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分类。

4.小结:总结物质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规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物质的基本特征。

2.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类型的变化。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

5.小结: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第三课时:实验方法与实践能力培养1.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2.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3.实验技能培养:教授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5.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小结:总结实验方法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

2.学生评估: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学生将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建立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正文:第一节: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意义1.导入:通过展示有关自然科学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思考和疑问。

2.学习目标:介绍自然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3.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科学的定义和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

第二节:观察与提问1.导入: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问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3.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和提问,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第三节:实验探究1.导入:教师介绍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示范。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原则。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第四节:总结与分享1.导入: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制作科学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节:自然科学的应用1.导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自然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职业的兴趣。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应用案例研究,展示自己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系,理解自然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其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自然科学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物质、能量、生命、地球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原理和定律。

2.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重要科学家和科学成果,以及当前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3.自然科学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探讨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自然科学原理和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内容系统、难易适中的自然科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物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物理学基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3. 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3. 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概念。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电子教案 绪论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电子教案 绪论
科学素养的内涵概括为: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以及运用科学技 术和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能力。随 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 技术与社会之间的 相互影响也成为科学素养的内涵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 1、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 端正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是衡量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首要标准,
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和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关键。幼儿教师只有具备 端正的科学态度,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地 启发和引领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 2、 科学知识 * 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社会科学基础
知识。
* 3 、科学能力
* 科学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
科学能力,才能将科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当中。
* 1.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
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严
谨的科学态度
*
2、自然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
学前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是从接触具体形象的 事物开始认识周围世界的, 也是通过了解自然中具体的事物来探索世界奥秘的。
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幼儿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和源泉。只要幼 儿身临其境,无论是一朵花、 一棵树、 一只昆虫、 一条鱼,还是一座山、 一 条河、 一只公鸡、 一头牛等,都是幼儿探究与学习的活的教科书,都隐藏着 知识的秘密,蕴藏着教育价值,不断丰富着幼儿的生活。那些经常活跃在大自 然环境中的孩子,视野更加开阔,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丰富,学习与探索欲望 更加强烈。
1. 培养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 提升幼儿科学探究与学习能力
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
*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教案任课教师:李用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2、识记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区别;3、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教学重点:1、新陈代谢相关的多个概念;2、生物的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1、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2、化能合成作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回顾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陈代谢基本代谢的课题二、讲二、板书:1、新陈代谢的概念(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概念和关系(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和关系(3)新陈代谢的意义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的类型〈1〉自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化作用的类型〈1〉需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厌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3)介绍自然界存在的中间代谢类型小结:本节课程详细讲述了生物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与对生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与生物的重要联系,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作业:名词:新陈代谢第二节、酶与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酶的本质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酶制品教学重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的作用机理过程:引入:图片引入(生活中的含酶制品)板书:1、酶的概念与本质(1)酶的概念(2)酶的本质2、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作用条件温和(4)活性可调节(5)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3、生活中含酶制品的使用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重点:1、生物生殖的类型2、生殖的意义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教学难点:1、生殖的类型2、不同生殖方式的对比教学过程:引入:提问:生物通过什么来产生后代,所有的生物生殖方式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有哪些不同呢板书:1、生殖的概念2、生殖的类型3、无性生殖类型(1)分裂生殖(2)出芽生殖(3)孢子生殖(4)营养生殖4、有性生殖类型(1)同配生殖(2)异配生殖5、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6、变态发育7、生殖的意义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生物繁衍的手段—生殖,让学生再一次领略生命的伟大。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案大学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3.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4.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自然科学具有客观性、实验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规律。

-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科学假设。

- 理论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列举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天文学:研究宇宙的结构、演化、组成和现象。

-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结构与功能、生物分类等。

- 化学反应: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2.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医学: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工程技术:运用自然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 环境保护: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一、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分析能力。

3. 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结论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 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和仪器:用于学生进行小实验。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和技巧,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本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邀请科学家或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究经验。

十、教学时间安排: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和实验,第二课时用于讨论和总结。

六、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二章生物科学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标题: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探索自然界的各个方面,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案目标:1.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的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或问题。

- 提出本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自然科学的定义和范围,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 解释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并强调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结论的重要性。

- 介绍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概念,例如力、速度、物质、生态系统等。

3. 实验活动(3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测量物体的重量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提醒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步骤。

-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推理和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知识拓展(15分钟)- 提供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视频或在线资源,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索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科学领域。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新的认识和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通过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的成果评估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组织小测验或问答活动,检查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4.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评估他们对本教案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以拓展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4.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自然科学的定义和分类:–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自然科学的分类及各学科的研究内容。

2.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技巧的培养。

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关系。

4.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解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及影响。

3.实践活动(4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小组实践活动成果评价;2.学生参与度评价;3.学生对科学和技术关系的理解程度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2.实验用具和材料;3.相关教学PPT和图书资料。

六、教学延伸1.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2.推荐相关科学书籍和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提升教学效果。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临安市职业教育中心20 11 至20 12 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任教专业班级111 1教研组物理教师名称尹瑶授课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课时计划巩固练习小结作业Na112 8 1Cl172 8 7小规律:(1)前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遵循2、8、8、2的规律,且仅前面先排。

(2)原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形成稳定的分子。

如氯化钠、氯化氢。

学好化学并不难,本节知识点记住,会给以后学习带来很多便意5个知识点不会的写在作业本上学生写另外18个元素的电子排布式14’5’板书设计课题一、二、三、+11+17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授课班级09幼师小高职授课时间2011-03-28 课型新授课第16课课题卤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卤素结构,认识卤素通性技能培养同学逻辑思维能力情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材分析重点通性难点特性关键分析结构教具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课程导入新授内容问好、点名1、氯的核外电子排布式?2、氯气的化学性质?一、卤素F92 7Cl172 8 7非金属性增强学生寻找规律1’4’10’+9+17巩固练习小结 作业Br 352 8 18 7得电子能力I 53增强2 8 18 18 7规律: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显-1价 二、氟 2F剧毒 最活泼的非金属2H + 2F 低温黑暗/ 2 HF + Q 2O H 2 + 22F = 4HF + 2O 三、溴2Br 、碘2I溴 液态 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 紫黑色固体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P 184---3、4、5本节通过学习认识卤族的性质 P 184---4、5学生与氯气比较学习讨论碘盐起锅时防盐1’8’10’11’板 书 设 计课题一、 二、 三、教 学 总 结 从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来讲解卤素的变化规律,很好接受+35 +53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试09幼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一、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名称或化学符号(1分×17=17分)硫酸烧碱纯碱硫化亚铁铵根氢氧根离子二氧化碳盐酸HNO3Ca(OH)2FeCl3NaHCO3CuSO4NH3·H2O NaClH2CO3CaCO3二、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面碱B、面起子C、烧碱D、漂白粉2、等浓度的下列溶液,导电性能最小的是()A、盐酸B、醋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3、现有Na2CO3、AgNO3、K2SO43种无色溶液,要将它们一次区别开来,可以用()A、BaCl2溶液B、NaOH溶液C、稀HNO3D、稀盐酸。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科学教案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一、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二、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三、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言(5分钟)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和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5分钟)讲解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让学生理解这些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

3.经典力学中的牛顿最重要的成就(20分钟)详细解释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实验和模拟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定律的实质。

4.19世纪的三大发现(20分钟)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分析这些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5.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15分钟)探讨自然科学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种关系如何进一步影响社会和教育。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6.总结和提问(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看法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材料1.教材:《自然科学基础》2.学习指导书:《自然科学基础学习指导》3.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实验演示等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时提交。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任课教师:伊茂明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重点有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一、检查人数二、教学导入本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

以使我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

三、讲授新课本章首先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古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说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然后介绍了自然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总结;最后介绍了科学教育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发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本教材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古代(古代自然科学);②近代(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现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选择一部分重大的、划时代的人物的发明和事件写入教材。

1、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主要选择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主要内容。

1)古希腊的科学建立自然哲学:万物的本源是火(赫拉克利特派);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论派)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选择了一些对科学成果和在科学方面有伟大贡献的标志,从而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继续发展分化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3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14-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任教班级_13幼师1、2、3__教研室__理科组_____教师姓名_xxxxx____教师 xxxx 的课表理科教研组 2014-9-2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师:xxxx 学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幼师年级:13级教学进度表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五、弹力和摩擦力教学设计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07级《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单元一(运动力学)一、填空题1、某物体在受到0.5N作用力时,产生的加速度是0.3m/s2 ;当作用力增加到2.5N时,加速度是。

2、在平稳的列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

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列车在。

3、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是力的作用;箭能从拉弯的弓中射出去,是弓对它的力的作用;皮带运输机能运送货物,是靠皮带对货物的力的作用;4、我们所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

5、一同学沿跑道跑了400米又回到原处,他跑的路程是,位移是。

6、设有两个力,一个是20N,一个是8N,它们的合力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7、增大稳度的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1、、在以速度ν做匀速运动的列车上掉下一个物体,站在地面上的人看这物体是:A、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C、向前做平抛运动,初速度为νD、向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一同学沿300米跑道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处。

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300米,300米B、0,300米C、150米,0D、300米,03、在光滑的水平面和粗糙的水平面上推车,如果所用的推力相等,在小车发生相等位移的过程中,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较大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较大C、一样大D、决定于小车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4、两个鸡蛋从同一高度同时落地,哪种情况先碎()A、掉在软棉花上B、掉在水泥地面上C、都一样5、杂技演员走钢丝是哪种平衡()A、随遇平衡B、稳定平衡C、不稳平衡6、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这对跳远运动员来说()A、地球自转不影响运动员成绩B、运动员向东跳去最有利C、运动员向西跳去最有利D、运动员向南或北跳去最有利三、名词解释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三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科学研究方面把实验方法提高到真正科学的水平,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创立了近代科学方法。

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要求:1、了解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2、掌握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重点)1、重要的成就物理学领域(1)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一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意义:这一定律的发现,把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描述统一了起来,并深刻揭示了其运动规律.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二定律:质量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光的波动理论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3)热力学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4)电磁学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用数学语言概括了全部电磁现象,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化学领域(1)化学科学的确立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强调化学是实验科学(2)燃烧的氧化学说的确立拉瓦锡氧化学说,创立了了化学元素命名方法及质量守恒定律(3)科学原子论的确立道尔顿建立了原子论,提出了第一张原子图象表(4)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俄国门捷列夫、德国迈尔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5)有机化学的建立德国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全盛了有机物尿素2、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重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力学:由研究当时的蒸汽机的效率开始,进而描述热和功的相互转化及其在数量上的关系的规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热、力、电和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和统一性,使自然界的运动形式达到空前的综合和统一。

这是继牛顿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最大成就。

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小室)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施旺把这一学说扩大到动物学界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单位,有机体的发育,就是细胞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

意义:证明了有机体在结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综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前提:18—19世纪的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是生物进化论产生的科学前提。

核心思想: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重要意义: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生物科学史上的大事件,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空前的综合,是生物科学的里程碑。

恩格斯把它们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一起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

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物理学领域: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体系等化学领域:对物质的化学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建立起分子工程学这门新学科生物学领域:揭示了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遗传工程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将发挥更巨大的作用.科学走向新的综合人们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扩大10万倍以上,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学结合得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重大科技成果,都将是综合研究的结果。

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进入20世纪后,科技对生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对人类历史发展和国家兴衰起着决定作用。

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延长,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节内容分析]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观察和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一、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知道自然科学研究经历几个过程1)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2)制订进行研究的计划;3)选择观察实验方法;4)将得到的结果分析归纳作出解释.这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进行选题?制订实验计划的基本程序:确定实验目的,明确指导理论,选定实验方法步骤,,配备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结果处理。

二、观察和实验方法要求:1、了解观察和实验的联系与区别2、了解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优点和缺点3、了解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区别和联系1、观察和实验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都是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区别: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

实验可以能够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具有可重复性。

分类:根据获取观察对象的方式:直接观察;间接观察根据获取观察对象的要求:定性观察;定量观察..概念:是考察自然界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

特点:获得的有关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是大致的、不确定的、粗略的定量观察概念:是借助科学仪器来测量观察对象的各种数量关系,刻划对象数量特征,因而定量观察又称为观测或测量。

特点:获得的有关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是确定的、定量的.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特点:是观察者用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形成直接经验知识。

存在问题:存在局限性,有时还有错觉(受感官的局限性影响)间接观察:特点:使用观测仪器对进行观察优越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实验存在问题:1.不如直接观察生动、简便易行2.仪器发生问题,可能导致观察失误3.观察不能改变或控制对象分类: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直接实验概念:实验者用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决定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实施阶段,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模拟实验概念:实验者的实验手段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拟对象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

作用:用于那些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实验的对象,尝试用与原来对象相似的某个对象(替代物)作为实验的对象模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实验者运用实验工具实行实际变革的对象;另一方面它只是客观原型的替代物,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

分类:自然模型——是从自然界已有的事物中选择出来的替代物,如医学上、生物学上用的模型人造模型——按照原型先人为制造一个模型,用以代替原型进行一些性能测试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模型,且要求实验在与原型所处的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进行,才能使实验获得的信息可靠,才能有效地类推到原型上去。

实验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的特点:可以纯化研究对象: 实验可将对象置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外界等因素的干扰,便于提示客观规律可以强化实验对象: 为了揭示某些变化的规律或本质,要把某些条件强化,在强化的条件下研究对象可以加速、再现或模拟自然过程: 模拟实验可以缩短自然现象的周期三、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要求:1).逻辑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比较-分类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3).直觉和灵感4).数学方法5).假说及其检验假说既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假说检验方法:理性认识(科学理论)利用逻辑分析法、实验检验法自然科学发展途径:自然科学就是沿着以下发展途径,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

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第三节内容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的内涵一、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要求:了解STS的内涵、基本精神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涵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精神: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

二、科学、科学教育科学活动三要素:探索——对人类生存的宇宙的探索;解释——对探索过程中各种事物所做的解释;检验——对所作解释的检验。

内涵: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课后小结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观察和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教育的内涵课堂自测1、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是:2、假说的基征:3、科学活动三个基本要求是:4、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A。

牛顿B。

伽利略C。

哥白尼D。

道尔顿5、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是:()A。

准备阶段B。

实施阶段C。

结果处理阶段 D。

提出假说阶段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一节知识点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行星、银河系、太阳及九大行星(重点)地球及其圈层结构:形状、大小、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重点)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十分渺小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组成: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是物质世界,包括天体和弥漫物质(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慧星、流星等天体类型)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环绕旋转,形成了不同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1、恒星与行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特点:飞快地运动着、一般能发光发热行星是环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有大行星和小行星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