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概念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一、重要概念
1. 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2. 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史称“战国时期”。

二、主要内容
1. 春秋时期的开始与结束
春秋时期的开始标志是周平王迁都洛邑,结束标志是三家分晋。

这段时期是周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各诸侯国争霸的时期。

2.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国,被称为“春秋五霸”。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3. 诸侯争霸的原因
各诸侯国争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二是为了争夺霸权,掌握周朝的领导权;三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4. 诸侯争霸的经过
诸侯争霸的经过包括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平之战等。

这些战役的结果往往决定了诸侯国的命运和地位。

5.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这些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同时,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三、关键要点
1. 掌握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背景和主要事件。

2. 了解春秋五霸及其争霸的原因和经过。

3. 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4. 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第六章分配理论1、简释下列概念:要素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与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格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与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为什么?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第六章 证明的概念和对象

第六章 证明的概念和对象

第六章证明及证明对象第一节证明制度概述一、证明的概念证明是指诉讼主体在法庭审理中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己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对于证明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诉讼证明的主体是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即诉讼主体。

2、诉讼证明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诉讼中的争议事实,论证己方的诉讼。

3、诉讼证明只在审判阶段发生,法庭审理前的收集提出证据只是为了法庭上进行诉讼证明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诉讼证明的目标指向是审判人员,即向裁判者证明或证明给裁判者看,以便说服作为裁判者的司法官确认或接受自己的诉讼主张并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程度,最终获得于己方有利的判决。

4、诉讼证明受证明责任的影响或者支配。

也就是法律对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依法承当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未能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证明行为,履行证明责任,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要面临败诉的危险。

5、诉讼证明是一种具体的诉讼行为,直接受各类诉讼法律规范和调整,这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抽象思维活动。

证明与证据存在密切的关系,但也有本质的不同。

1、证据是各种材料、信息的载体,属于“存在”与“物质”的范畴;证明是人的认识,属于“意识”范畴。

2、证据产生于实体过程;证明发生于程序过程。

3、证据是认识的工具;证据是证明的媒介。

总的来说,证据是各种事实赖以确立的手段,而证明是根据这些证据推导出来的结论或结论的过程。

证明与查明的区别和联系。

查明:指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有关事实的真伪,如侦查人员、公诉人员或审判人员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查明的依据:证据;查明的过程:查找证明据,收集证据,使用证据;查明的目的:让查明者自己明白,以便做出某种决定或裁断。

在职权主义模式下,查明一定意义上等同于自向证明。

查明是证明的基础,证明是查明的目的。

区分查明与证明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查明并不等于证明,“自明”不等于“他明”,在解决诉讼纠纷时,“天理良心”也需要证据来证明。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F分布性质2 若X ~t(n),则X2~F(1,n)
例4.设X1,X2, …,Xn是来自正态总体N(0,1) 的样本,试问c=( )统计量
c
2 X i 3 i 1 n
X
i 4
2 i
服从F分布?
抽样分布的分位点
设α为给定的常数,且0<α<1.若存在χα2(n)使
P ( n)
分位点的性质
(1) u1 u (2)
t1 (n) t (n)
1 (3) F (m, n) F1 (n, m)
回顾1. 设X1 ,X2 ,X3, X4是来自总体N(0,4)的简单 随机样本,X=a(X1-2 X2)2+b(3X3 -4X4)2,问当 a,b为何值时,统计量X服从 2分布 .
Max=1572, Min=738, 组数=6 组距=(Max-Min)/6=139140 取a0=735, 则分组区间及相关数据如下
组序 1 2 分区区间 (735,875] (875,1015] 频数 6 8 频率 0.2 0.27 累计频率 0.2 0.47
3
4 5 6 合计
(1015,1155]
2
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 n 的 分布 记为
2
~ (n)
2 2
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2
n x 1 1 n2 x2 e 2 f ( x; n ) 2 ( n 2 ) 0
x0 x0
其中伽玛函数 ( x )通过积分
( x ) e t dt, x 0 0 来定义.
(1155,1295] (1295,1435] (1435,1575]
9
4 2 1 30
0.3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 n 2 S S ( X X ) i n 1 i 1
2
(4) 样本k阶(原点)矩
1 n k Ak X i n i 1
k 1, 2,
k 2,3,
(5) 样本k阶中心矩
1 n Bk ( X i X )k n i 1
§2
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统计量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下面介绍三种由 正态总体演化而来的统计量的分布:
• 从二战后到现在,是统计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是一个在 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和科技的普遍进步,而使这 个学科得到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待 解决的大问题.
学科奠基者



数理统计作为一个进一步完善的数学学科的奠基者是英国人费歇尔。他1909 年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物理专业,三年后毕业。毕业后,他曾去投资办工 厂,又到加拿大农场管过杂务,也当过中学教员。1919年,他开始对生物统 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罗萨姆斯泰德试验站的工作,致力于数理统计 在农业科学和遗传学中(费歇尔1890—1962)的应用研究。 年轻的费歇尔主要的研究工作是用数学将样本的分布给以严格的确定。 在一般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学,常能带给研究者极大的慰藉,费歇尔热衷于 数理统计的研究工作,后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数据信息的测量、压缩数据 而不减少信息、对一个模型的参数估计等。 最使科学家称赞的工作则是试验设计,它将一切科学试验从某一个侧面 “科学化”了,不知节省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提高了若干倍的工效。 费歇尔培养了一个学派,其中有专长纯数学的,有专长应用数学的。在30- 50年代费歇尔是统计学的中心人物。1959年费歇尔退休后在澳大利亚度过了 最后三年。
若 x1 , x2 , , xn 是样本的观察值, 则 g ( x1 , x2 , xn ) 是 g ( X 1 , X 2 , X n )

机械设计基础自测题-第六章概念

机械设计基础自测题-第六章概念

基本概念自测题一、填空题1、蜗杆传动由蜗杆和蜗__________组成,用来传递两__________轴之间的回转运动,两轴线通常成空间__________。

2、蜗杆与__________相仿,蜗轮好像一个特殊形状的__________轮,在主平面上蜗杆蜗轮传动相当于__________传动。

3、蜗杆传动的主平面指通过__________轴线并垂直于__________轴线的平面。

4、在主平面内,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蜗杆齿形是__________线齿廓,蜗轮齿形是__________线齿廓。

5、蜗杆传动的传动比等于蜗杆头数与_______的反比________分度圆直径的反比。

6、蜗杆的头数为z1,模数为m,其分度圆直径d1__________mzl。

7、垂直交错的蜗杆传动必须是蜗杆的__________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蜗轮的__________模数和压力角,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升角与蜗轮__________相等,且蜗杆与蜗轮螺旋方向相___________。

8、蜗杆分度圆的直径等于__________与模数的乘积,国家标准对每一个模数规定有限个蜗杆分度圆直径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数量。

9、与齿轮传动相比,蜗杆传动的传动比__________,效率__________,传动平稳性__________,噪声__________,当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升角小于__________时实现反行程自锁。

10、蜗杆头数为zl,模数为m,分度圆直径为d1,则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升角λ=____________________;当zl、m一定时,λ越大,传动效率越_________,蜗杆强度和刚度越_________。

11、蜗轮的转向取决于蜗杆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蜗杆与蜗轮的相对位置。

12、蜗杆分度圆柱螺旋升角为β,蜗杆啮合节点圆周速度为V1,则齿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V=_________,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发热和啮合处的润滑情况以及损坏_________影响。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6.1基本概念 §6.2样本数字特征一、填空题1. 若12,,n X X X ,为来自总体X 的容量为n 的样本,则样本均值X = ,样本方差2S = ; 2.设总体(4,40)X N , 1210,,X X X ,是X 的简单随机样本,则X 的概率密度()f x = ; .3.某种灯泡的寿命X 服从参数为(0)λλ>的指数分布,12,,n X X X ,是取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则12(,,)n X X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4.设总体2(,2)X N μ ,12,,n X X X ,为取自总体的一个样本,X 为样本均值,要使2()0.1E X μ-≤成立,则样本容量n 至少应取多大 ;.5.设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2(,)N μσ的随机样本,,a b 为常数,且0a b <<,则随机区间222211()(),n n i i i i X X b a μμ==⎛⎫-- ⎪⎝⎭∑∑的长度的数学期望为 。

.二、选择题1. 设(1,4)X N ,12,,n X X X ,为X 的样本,则(C )(A )1~(01)2X N -,; (B )1~(01)4X N -,; (C~(01)N ,; (D~(01)N ,. 2.设12,,n X X X ,是总体X 的样本,则有(D )(A )()X E X =; (B )()X E X ≈; (C )1()X E X n=; (D )以上三种都不对. 3.设总体(2,9)X N , 1210,,X X X ,是X 的样本,则(B )(A )(20,90)X N ; (B )(2,0.9)X N ; (C )(2,9)X N; (D )(20,9)X N .4.设总体2(,)X N μσ , 其中μ已知, 1234,,X X X X ,是X 的样本,则不是统计量的是(C ) (A )145X X +; (B )41i i X μ=-∑; (C )1X σ-; (D )421i i X =∑.5.设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0,1)N ,对给定的(01)αα<<,数a u 满足{}a P X u α>=,若{||}P X x α<=,则x 等于(C )(A )2a u ; (B )12a u-;(C )12a u -; (D )1a u -.6.设12,,n X X X ,是来自正态总体2(,)N μσ的简单随机样本,X 与2S 分别是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则(C )(A )2222()E X S μσ-=-; (B )2222()D X S μσ+=+; (C )22()E X S μσ-=-; (D )22()D X S μσ+=+.三、 计算题5. 设1234,,,X X X X 是取自正态总体2(,)N μσ中的一个大小为4的样本,其中μ已知,但2σ未知,指出下面随机变量中哪些是统计量? (1)1234X X X X +++;(2)42211()ii Xμσ=-∑; (3)12max{,}X X ;(4)4X μ+; (5)141()2X X +; (6X . 其中4114i i X X ==∑.6. 12,,n X X X ,是取自正态总体2(,)N μσ中的一个样本,12, m U X X X =+++12 m m n V X X X ++=+++ ( )n m >.求,U V 的联合密度函数。

第六章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第六章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第六章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内容综述:1.函数的有关概念:一般地,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y叫因变量。

对于函数的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我们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研究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在不同研究过程中,变量与常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常量和变量是对某一过程来说的,是相对的。

(2)对于变量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合在一起组成了x的取值范围。

(3)变量x与y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对于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2.函数值与函数值有关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代数式的值。

二、例题分析:例1.判断y=x与y=是否是同一函数。

解:∵ y==|x|当x≥0时,y=x,当x<0时, y=-x.∴ y=x与y=不是同一函数。

说明:虽然这两个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都是全体实数,但当x<0时,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如当x=-2时,y=x=-2, 而y==2), 所以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

例2.不画图象,求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P,使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

解:当点P在第一,三象限内,依题意,设P(a,a)∴ a=-a+解得:a=1.当点P在第二,四象限内,设P(b,-b)∴ -b=-b+解得:b=-3,∴点P坐标为(1,1)或(-3,3)。

说明:由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知点P在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由于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M(x,y)满足x=y的关系,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N(x,y)满足x=-y的关系,所以可根据点P的位置特点来设点P的坐标,通过此例训练分类讨论思想。

例3.某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接受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3元. 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由一般车辆停放次数x表示变速停放的辆次数,由保管费列出函数关系再化简,但要在函数式后注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1)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1)
(k 1, M1就是X )
XK
1 n
n i 1
X
k i
(4)样本k阶中心矩:
1 n
n i 1
(Xi
X )k
(5)顺序统计量: X(1) X(2) X(n) . 其中 X(k) 为将 X1, X2 , , Xn 从小到大排列第 k 位值.
18 September 20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院数学系
2、离散型 设总体X的分布律为 P{ X x} p( x)
则样本X1, X2 ,的, 联Xn合分布律为 P{ X1 x1, X2 x2 ,, Xn xn } p( x1 ) p{ x2 ) p( xn )
18 September 20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院数学系
样本分布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样本均值:
X
1 n
n i 1
Xi
(2)样本方差:
Sn2
1 n
n
(Xi
i 1
X )2
修正样本方差:
Sn*2
1 n1
n i 1
(Xi
X )2
nSn2 (n 1)Sn*2
18 September 20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院数学系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22页
(3)样本k阶原点矩:
第13页
1、样本的联合分布函数 设总体 X 的分布函数为 FX (., ), (X1, X2 ,
则样本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 Xn ) 为样本.
FX1,X2 , ,Xn ( x1, x2 , , xn ; ) FX ( x1, )FX ( x2 , ) FX ( xn , )

第六章共形映射§6.1共形映射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有向连续曲线,若

第六章共形映射§6.1共形映射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有向连续曲线,若

第六章 共形映射§6.1 共形映射的概念z 平面内的一条有向连续曲线():c z z t t αβ=≤≤,若()00,z t t αβ'≠<<,则向量()0z t '与c 相切于点()00z z t =,正方向为曲线的正方向。

规定:①()0arg z t '就是c 上点0z 处的切线的正向与x 轴正向之间的夹角;②相交于一点的两条曲线1c 和2c 正向之间的夹角就是1c 和2c 在交点处的两条切线正向之间的夹角。

1、解析变换的保角性——解析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设()w f z =在区域D 内解析,0z D ∈,在点0z 处有导数()00f z '≠,设c 为z 平面内通过0z 的任一条有向光滑曲线,参数方程为()()()000,,0z z t t z z t z t αβ'=≤≤=≠,0t αβ<<。

映射()w f z =将曲线c 映射成w 平面内通过点0z 的对应点()00w f z =的一条有向光滑曲线Γ,参数方程为:()()()()000,0w f z t w t f z z t '''==≠⎡⎤⎣⎦。

所以在Γ上点0w 处有切线存在,切线的正向与轴正向之间的夹角是()()()000Argw t Arg f z z t '''=⎡⎤⎣⎦()()()()()00000,Argf z Argz t Argw t Argz t Argf z '''''=+-=。

将原来的切线的正向与映射过后的切线的正向之间的夹角理解为曲线c 经过()w f z =映射后在0z 处的转动角或旋转角,即有:①导数()00f z '≠的辐角()0Argf z '是曲线c 经过()w f z =映射后在0z 处的旋转角(辐角几何意义);②旋转角()0Argf z '的大小与方向跟曲线c 的形状与方向无关(所以称这种映射具有旋转角的不变性)。

第六章路径与矢量图形的概念

第六章路径与矢量图形的概念

矢量图
位图
2.路径的创建和编辑
钢笔工具可创建和编辑矢量图形,它是最基本的路径绘制工 具,工具调板中提供了包括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添加锚点 工具、删除锚点工具和转换点工具,如图所示。
钢笔工具
(1)钢笔工具 使用钢笔工具可以勾画出平滑的曲线路径,在缩放或者变形之 后仍能保持平滑效果,钢笔工具提供了最佳的绘图控制和最高的绘 图准确度,其选项栏如下图所示。
多边形工具的选项栏
(5)直线工具 使用直线工具可绘制直线和箭头的路径和形状。通过设置箭头 参数,可以得到箭头图案。
直线工具选项栏
箭头图案
(6)自定形状工具 使用自定形状工具可绘制出多种复杂图案的路径和形状。
自定义形状工具的选项栏
6.上机练习
(1)制作标志
操作步骤:
A.绘制圆形路径
在“工具”调板中选择椭圆工具,按Shift键的同时,在页面上 拖动出一个圆形路径;拖动圆形路径,按Alt键复制出第2个、第3个 和第4个圆形路径,使用路径选择工具,将所有圆形路径选中,将4个 路径进行对齐和平均分布。
(2)自由钢笔工具 使用自由钢笔工具就像使用铅笔在纸上绘画一样随意,绘制 路径时可自动添加锚点,图6-5为自由钢笔工具选项栏。
自由钢笔工具选项栏
在选项栏中点按形状按钮旁边的反向箭头按钮,勾选磁性的复 选框,可绘制与图像中所定义区域的边缘对齐的路径,然后为 “曲线拟合”输入介于0.5~10.0像素之间的值,此值越高,创建 的路径锚点越少,路径越简单。
C.将选区部分进行复制 执行“编辑”→“拷贝”命令,接着执行“编辑→粘贴”命令, 或者在键盘上依次按下Ctrl+C、Ctrl+V组合键,此时图层调板中将新 生成“图层1”。 D.锁定透明像素 选择“图层1”,在图层调板上点按“锁定透明像素”按钮,透 明区域部分将不可编辑。

材料力学第六章静不定

材料力学第六章静不定

FN2
FN3
(c) F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3
静不定结构的特点(1)
内力按刚度比分配。 思考:静定结构是否也是这样?
B
C
D
B
刚度较大 内力较大

A
F
材料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C
刚度增加 内力不变
A
F
14
静不定结构的特点(2) 配应力
——装
B
C
B
D
C
A
静定结构 ——无装配应力
A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
OAB为刚性梁,①、②两杆材料相同,
EA2=2EA1。求②杆与①杆的应力之比。
解:变形协调关系
O
l2 sin 450

2l1
即 l2 2l1
450


a
A l1
a
l2
B
F
由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考虑对O取矩得平衡方程,联
立求出两杆轴力,再求应力后得结果。
小技巧
l1

FN1
2 3
EA
l ,l2

1F.5NE2lA,l3

FN3
2 3
2EA
l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得补充方程
2FN2 2FN1 FN3
联立平衡方程求得
14 2 3 FN1 23 F 0.76F
FN2 3
3 2 F 0.14F 23
求拉压静 不定结构 注意事项
32 2 3 FN3 23 F 1.24F ()
材料力学
未知力:4个 平衡方程:2个 静不定次数 = 4-2 = 2 需要补充2个方程 此结构可称为2次静不定结构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第六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第六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第六章一、基本概念1. 知识点概述第六章是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材中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讲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2. 思想道德的定义思想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培养的一种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是人的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规范。

3. 法治的定义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公平的社会规范的实现,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来维护社会正义、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种制度和方式。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相互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思想道德的具体体现和保障。

2. 相互作用思想道德对法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思想道德是法治的源泉,思想道德的进步推动了法治的发展。

同时,法治也对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法律的制度和规范,引导人们遵守道德准则。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1. 社会稳定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健全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思想道德能够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法治则通过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促进个人发展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环境能够促进人们的个人发展。

思想道德使人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品质;法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3. 社会进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优秀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法治制度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巩固和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措施为了巩固和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建立健全法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督,提高法治的效果和权威性,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权威。

第六章 数列-6.1 数列的概念

第六章 数列-6.1 数列的概念
摆动数列
任一项的绝对值都小于某一正数的数列称为有界数列,
即∃ ∈ , ≤ ,否则称为无界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
前一项的数列
返回至目录
3.数列的表示法
表示法
定义
列表法
列出表格表示与的对应关系
图象法
,
把点_______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通项公式
返回至目录
【常用结论】
6.累加法与累乘法
(1)已知1 且 − −1 = ≥ 2 ,可以用“累加法”得:
= 1 + 2 + 3 + ⋯ + − 1 + .

−1
(2)已知1 且
= ≥ 2 ,可以用“累乘法”得:
= 1 ⋅ 2 ⋅ 3 ⋅ ⋯ ⋅ − 1 ⋅ .
2.(教材题改编)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A.第4项

2
解:由题意,知 2
+
B.第5项
=
1
,2
10
2
1
,那么
是它的(
2 +
10
C.第6项
( ×)
)
D.第7项
+ = 20,解得 = 4或 = −5(舍去).故选A.
返回至目录
3.在数列{ }中,1 = 1, = 1 +
解: = 2 + ,则−1 = − 1
2
+ − 1 = 2 − ( ≥ 2),所以
= − −1 = 2 ≥ 2 . 1 = 1 = 12 + 1 = 2,符合上式.故 = 2 ∈ ∗ .故

大学物理第六章稳恒磁场重点内容

大学物理第六章稳恒磁场重点内容

第六章稳恒磁场
1、主要的概念:电流强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元,磁感应线,磁通量,磁化和磁介质。

2、主要的了解定律:磁场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推导一些特殊载流导线和运动电荷的B),磁场中的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律。

(了解定理的导出以及其重要的物理意义)
3、主要计算:利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计算一些特殊载流导线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计算;磁介质中的磁化,以及应用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场强度矢量(H)和磁感应强度(B)。

4、重点内容: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力、力矩;磁介质的磁化、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2.磁场方程: 磁场高斯定理:
(表明磁场是无源场)
(表明磁场是有旋场)
掌握推导过程
*通过霍尔电压可以求得磁场和电流大小。

6. 均匀磁化的B 、H 、M 关系及表面磁化电流密度与磁化强度的关系

(M H B 0 +=μ H M m χ= m r 1χμ+=
B 代表 H 代表 M 代表

——m r 0χμμ 4.载流线圈的磁矩 3.电磁相互作用 B
l Id f d ⨯=2)磁场对载流导线的安培力
⎰⨯=l
B
l Id f 3)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力矩 B
m M
⨯=4)5.霍耳电压
1)安培定律。

第六章 线性空间

第六章 线性空间

第六章 线性空间一.内容概述(一) 基本概念⒈线性空间的定义-----两个集合要明确。

两种运算要封闭,八条公理要齐备。

V ,数域F V ∙V →V V ∈∀βα、 使V ∈+βα。

V F ⨯→V ∀k V ∈使k V ∈α。

满足下述八条公理:⑴αββα+=+; ⑵)()(γβαγβα++=++; ⑶对于,V ∈α都有αα=+0,零元素;⑷对于V ∈α,都有0=+βα,称β为α的负元素,记为α-; ⑸βαβαk k k +=+)(;⑹αααl k l k +=+)(;⑺)()(ααl k kl =; ⑻αα=1。

常用的线性空间介绍如下:(ⅰ)2V 、3V 分别表示二维,三维几何空间。

(ⅱ)nF 或nP 表示数域)(P F 上的n 维列向量构成的线性空间。

(ⅲ)[]x F 表示数域上全体多项式组成的线性空间。

[]x F n 表F 上次数不大于n 的多项式集合添上零多项式构成的线性空间。

(ⅳ)()F M n m ⨯表示数域F 上n m ⨯矩阵的集合构成的线性空间。

当n m =时,记为()F M n m ⨯。

(ⅴ)[]b a R ,表示在实闭区间[]b a ,上连续函数的集合组成的线性空间。

⒉基,维数和坐标------刻画线性空间的三个要素。

⑴基 线性空间()F V 的一个基指的是V 中一组向量{}n ααα,,21 满足(ⅰ)n ααα,,21 线性无关;(ⅱ)V 中每一向量都可由n ααα,,21 线性表出。

⑵维数 一个基所含向量的个数,称为维数。

记为V dim 。

⑶坐标 设n ααα,,21 为()F V n 的一个基。

()F V n ∈∀α有n n a a a αααα+++= 2211则称有序数组n a a a ,,21 为α关于基n ααα,,21 的坐标。

记为(n a a a ,,21 )。

⑷过渡矩阵 设()F V n 的二个基n ααα,,21 (ⅰ)n βββ ,,21(ⅱ)且∑==ni iij j a 1αβn j 2,1=则称n 阶矩阵。

弹塑性力学 第六章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弹塑性力学   第六章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理想刚塑形模型???
2、线性硬化模型:硬化阶段曲线为线性
将硬化阶段的曲线简化为一条直线,即连续的应力-应 变关系曲线OAA’C简化为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OAC。 第一条直线OA代表线 弹性变形性质,其斜 率为E ;第二条直线 AC代表强化性质 ,其 斜率为Et。

b B
s
C
s,
s,
• 影响材料性质的其它几个因素: 1. 温度。当温度上升,材料屈服应力降低、塑性变形 能力提高。高温下,会有蠕变、应力松弛现象。 2. 应变速率。如果在实验时加载速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则屈服应力会相应地提高,塑性变形能力会降低。一 般加载速度不考虑这个因素。高速撞击载荷或爆炸载 荷需要考虑。
§6.3 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的简化模型
屈服条件(加载条件)
s
p
A
*
将累积塑性变形量作为内变量
H O E
k ( dε ) 0
p
*
k函数称为硬化函数,初值:
k (0) s
B‘

• (2)随动硬化模型: • 对一些材料有包辛 格效应的材料,应 变硬化提高了材料 的拉伸屈服应力, 在反向加载(压缩) 时,压缩屈服应力 降低。 • 这种硬化特征称为 随动硬化。
6.2 材料实验结果
一、单轴拉伸实验 • 材料塑形变形性质通过试验研究获得。
• 最简单实验是室温单轴拉压实验: •材料:金属多晶体材料 •试件如图
•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定义为
P / A0
A0
l l0 / l0
l0
--材料的单轴拉伸实验曲线有如图所示两种形态。
conditional yield limit 条件屈服极限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第六章分配理论1、简释下列概念:要素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格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为什么?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食品污染是指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

•原因:①人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介质,即水体、大气、土壤等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状况的污染,各种有害污染物被动物或植物吸收、富集、转移,造成食物或食品的污染;②食物在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分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防治:•1)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2)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如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类、新鲜的肉和鱼的后熟、粮食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等;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微生物的作用,如细菌、酵母、霉菌及酶。

•3)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包括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4)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食品腐败变质时,首先使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如刺激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以及组织溃烂、黏液污染等。

其次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不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维生素、无机盐等也有大量破坏和流失。

再者,腐败变质的食品一般都有微生物的严重污染,菌相复杂和菌量增多,因而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至于食品腐败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的直接毒害尚不够明确,但有关不良反应与中毒的报告却越来越多。

•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低温;高温灭菌防腐(了解巴氏消毒法p254);脱水与干燥;提高渗透压(腌渍);提高氢离子浓度;添加化学防腐剂;辐照。

•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其危害:致病菌(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有致病能力的细菌);非致病菌(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以及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合理储藏食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细菌学监测,常监测的指标有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常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表示。

•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防治及其要点:•1)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的是AFB1、其次分别是AFG1、AFM1,粮油中AFB1最常见,作为污染指标;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耐热、加氢氧化钠易水解破坏;易污染的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

①黄曲霉毒素属剧毒性物质,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肝脏毒,慢性中毒包括生长障碍、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致癌性: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

②防治要点:防霉(防植株倒伏、控制粮食安全水分是防霉的关键);去毒(挑出霉粒、研磨加工、加碱破坏、吸附去毒);加强检测、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标准。

•2)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一组由某些镰刀菌种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其基本化学结构是倍半萜烯,该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可溶于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紫外线下不显荧光,耐热,在烹调过程中不易破坏。

该类化合物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及致畸作用,部分有弱的致癌作用。

①主要毒素:T-2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致呕毒素,是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病原物质,病麦发酵制酱油醋,则可较好地去除毒素)。

②防治措施:同黄曲霉毒素(去毒办法:病麦制成油煎薄饼,因其温度高可略微减少毒素含量;病麦发酵制成酱油或醋,则可较好地去除毒素)。

另:展青霉素•农药污染及其防治:•1)农药残留: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存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统称为农药残留。

•2)农药污染途径:①直接污染:污染的程度与农药的性质、剂型、施用方法及浓度和时间有关,气象因素、农作物的品种也有一定影响。

②间接污染:农作物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

•3)农药残留及其毒性:①有机氯农药。

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脂溶性强,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可生物蓄积,三致毒性。

②有机磷农药。

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破坏体内的胆碱酯酶。

③拟除虫菊酯类。

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4)防治措施: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定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有害金属污染及其防治:•1)污染途径:工业三废;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含有有机汞、有机砷等农药或含重金属杂质农药、含金属杂质的食品添加剂等);某些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

•2)汞、镉、铅、砷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①汞。

水产品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形式存在,而植物性食品中的汞则以无机汞为主。

汞的存在形式不同,其毒性亦异,无机汞化物多引起急性中毒,有机汞多引起慢性中毒。

甲基汞可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破坏了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②镉。

进入人体的镉以消化道摄入为主,低蛋白、低钙和低铁的膳食有利于镉的吸收,维生素D也可促进镉的吸收。

吸收的镉一部分与红细胞结合,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的镉主要分布于肾与肝。

镉能选择性蓄积在肾近曲小管处。

因此,肾脏是慢性镉中毒的靶器官。

体内的镉半衰期为15~30年。

镉对体内巯基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长期摄入镉可引起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导致骨质疏松症,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公害病。

摄入过多的镉还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贫血等。

如摄入锌过多,能抵抗镉的毒性作用。

③铅。

据国外报道,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的大约有400μg,估计目前人体内铅的总量是古代人的100倍。

进入消化道的铅有5%~10%被吸收,吸收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吸收率受食物中蛋白质、钙、植酸等影响。

体内铅主要经过肾和肠道排出。

铅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故可长期在体内蓄积。

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

食物铅污染所致的中毒主要是慢性损害作用,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铅中毒性脑病。

儿童摄入过量铅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下降。

④砷。

食品中的砷有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类。

一般情况下,三价砷的毒性大于五价砷,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

砷化物是一种原浆毒,对体内蛋白质有很强的亲和力。

砷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与多种含巯基的酶结合,使之失去活性,抑制细胞的正常代谢,引发一系列症状。

长期摄入砷化物可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腹泻、便秘、食欲减退、消瘦等。

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手掌和足底过度角化。

血管受累时呈肢体末梢坏疽,即所谓慢性砷中毒黑脚病。

无机砷化合物与人类的皮肤癌和肺癌的发生有关。

•防治措施:消除污染源;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

据环保总局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1)食品的污染来源:施用硝酸盐化肥可使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蔬菜腌渍时,因时间、盐分不够,蔬菜容易腐败变质,腐败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食物在烹调、烟熏、制罐过程中可使仲胺含量增高,食物霉变后,仲胺含量可增高数十倍至数百倍。

肉、鱼类食品加工时,常用硝酸盐做防腐剂、发色剂。

仲胺和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体内,也可在体外合成亚硝胺。

有些加工食品,如熏鱼、腌肉、酱油、酸渍菜、腌菜、发酵食品、啤酒以及油煎咸肉均含有一定量的N-亚硝基化合物。

•2)对人体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我国林县食管癌高发与亚硝胺检出率较高有关。

•3)防治措施: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阻断亚硝胺合成(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大蒜及大蒜素、茶叶、猕猴桃、沙棘果汁);施用钼肥。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1)食品污染来源:熏烤类食物污染;油墨污染;沥青污染;石蜡油污染;环境污染。

•2)对人体的危害: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后,在肠道被吸收,入血后很快分布于全身,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遗传毒性、致癌、致突变。

•3)防治措施:减少污染(改进食品的烤熏工艺;使用纯净的食品用石蜡做包装材料,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减少多环芳烃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限制食品中苯并芘B(α)P的含量。

•1)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防治:①污染途径:生产时的污染、食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意外污染;掺杂掺假。

②防治措施:加强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的监督管理,把住产品的质量关,执行良好的生产规范;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验设备,如筛选、磁选和风选去石,清除有毒的杂草子及泥沙石灰等异物,定期清洗专用池、槽,防尘、防蝇、防鼠、防虫,采用食品小包装;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如(GB1355小麦粉)中规定了磁性金属物的限量;坚持不懈地打击掺杂掺假行为。

•2)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①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及污染来源:C14、H3、S35、铀系等放射性核素。

②来源:大气核爆炸试验;核废物排放不当;意外事故核泄漏。

③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放射性核素有Sr90、Cs137、I131等。

④防治措施:加强卫生防护和食品卫生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妥善保管食品。

二节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粮豆类食品卫生问题和卫生要求:•1)主要卫生问题:①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

在农田生产期、收获及储藏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污染。

常见污染粮豆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根霉和镰刀菌等。

②农药残留。

粮豆中农药残留可来自防治病虫害和除草时直接施用的农药和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将环境中污染的农药吸收、进入粮豆作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