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食品污染是指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

•原因:①人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介质,即水体、大气、土壤等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状况的污染,各种有害污染物被动物或植物吸收、富集、转移,造成食物或食品

的污染;②食物在生产、种植、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分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防治:

•1)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2)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如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类、新鲜的肉和鱼的后熟、粮食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等;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微生物的作用,如细菌、酵母、霉菌及酶。

•3)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包括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4)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食品腐败变质时,首先使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如刺激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以及组织溃烂、黏液污染等。其次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不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维生素、无机盐等也有大量破坏和流失。再者,腐败变质的食品一般都有微生物的严重污染,菌相复杂和菌量增多,因而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至于食品腐败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的直接毒害尚不够明确,但有关不良反应与中毒的报告却越来越多。

•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低温;高温灭菌防腐

(了解巴氏消毒法p254);脱水与干燥;提高渗透压

(腌渍);提高氢离子浓度;添加化学防腐剂;辐照。

•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

•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其危害:致病菌(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才有致病能力的细菌);非致病菌(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以及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合理储藏食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细菌学监测,常监测的指标有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常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表示。

•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防治及其要点:

•1)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的是AFB1、其次分别是AFG1、AFM1,粮油中AFB1最常见,作为污染指标;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耐热、加氢氧化钠易水解破坏;易污染的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

①黄曲霉毒素属剧毒性物质,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肝脏毒,慢性中毒包括生长障碍、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致癌性: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

②防治要点:防霉(防植株倒伏、控制粮食安全水分是防霉的关键);去毒(挑出霉粒、研磨加工、加碱破坏、吸附去毒);加强检测、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标准。

•2)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一组由某些镰刀菌种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

毒代谢产物,其基本化学结构是倍半萜烯,该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可溶于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紫外线下不显荧光,耐热,在烹调过程中不易破坏。

该类化合物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及致畸作用,部分有弱的致癌作用。

①主要毒素:T-2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致呕毒素,是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病原物质,病麦发酵制酱油醋,则可较好地去除毒素)。

②防治措施:同黄曲霉毒素(去毒办法:病麦制成油煎薄饼,因其温度高可略微减少毒素含量;病麦发酵制成酱油或醋,则可较好地去除毒素)。

另:展青霉素

•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1)农药残留: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存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统称为农药残留。

•2)农药污染途径:①直接污染:污染的程度与农药的性质、剂型、施用方法及浓度和时间有关,气象因素、农作物的品种也有一定影响。②间接污染:农作物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

•3)农药残留及其毒性:①有机氯农药。主要有六六六及DDT等,在环境中稳定性强,不易降解,脂溶性强,多数属于中等毒或低毒,可生物蓄积,三致毒性。②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引起急性中毒,破坏体内的胆碱酯酶。③拟除虫菊酯类。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的特点。

•4)防治措施: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定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有害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1)污染途径:工业三废;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含有有机汞、有机砷等农药或含重金属杂质农药、含金属杂质的食品添加剂等);某些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

•2)汞、镉、铅、砷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①汞。水产品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形式存在,而植物性食品中的汞则以无机汞为主。汞的存在形式不同,其毒性亦异,无机汞化物多引起急性中毒,有机汞多引起慢性中毒。甲基汞可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破坏了细胞的代谢和功能。②镉。进入人体的镉以消化道摄入为主,低蛋白、低钙和低铁的膳食有利于镉的吸收,维生素D也可促进镉的吸收。吸收的镉一部分与红细胞结合,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的镉主要分布于肾与肝。镉能选择性蓄积在肾近曲小管处。因此,肾脏是慢性镉中毒的靶器官。体内的镉半衰期为15~30年。镉对体内巯基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摄入镉可引起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导致骨质疏松症,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公害病。摄入过多的镉还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贫血等。如摄入锌过多,能抵抗镉的毒性作用。③铅。据国外报道,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的大约有400μg,估计目前人体内铅的总量是古代人的100倍。进入消化道的铅有5%~10%被吸收,吸收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吸收率受食物中蛋白质、钙、植酸等影响。体内铅主要经过肾和肠道排出。铅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故可长期在体内蓄积。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食物铅污染所致的中毒主要是慢性损害作用,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铅中毒性脑病。儿童摄入过量铅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下降。④砷。食品中的砷有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类。一般情况下,三价砷的毒性大于五价砷,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砷化物是一种原浆毒,对体内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