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包括简单滤纸过滤到高选择性生物膜分离从
膜分离名词解释
膜分离名词解释
膜分离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组分的技术。
在膜分离过程中,通过选择性透过膜的分子或离子选择性地通过膜,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医药制造等领域。
常见的膜分离包括微滤、超滤、纳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等。
微滤是一种通过微孔膜将颗粒物质从液体中分离的技术。
微滤膜通常具有较大的孔径,可以过滤掉较大的悬浮颗粒、细菌等微生物,从而实现液体的净化和杂质的去除。
超滤是一种通过超滤膜将较大分子物质与溶剂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的孔径较微滤膜小,可以分离出溶质、胶体、蛋白质等较大分子物质,从而实现混合物的浓缩和分离。
纳滤是一种通过纳滤膜将溶剂、离子和较小分子物质从液体中分离的技术。
纳滤膜的孔径较超滤膜小,可以选择性地分离离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从而实现混合物的浓缩、回收和分离。
气体分离是一种通过透气膜将不同气体分子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的技术。
透气膜通常具有选择性地透过某种或某几种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气体的纯化、浓缩和分离。
渗透汽化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渗透膜将有机物质与溶剂之间分离的技术。
在渗透汽化过程中,有机物质通过选择性渗透膜逸出
液相形成气态的有机物,从而实现有机物与溶剂的分离和回收。
总之,膜分离是一种基于膜选择性透过性能实现混合物分离的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等。
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回收和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分离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膜分离的概念,原理,分类及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超滤,微滤1 引言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1]。
膜可以是固相、液相、甚至是气相的。
用各种天然或人工材料制造出来的膜品种繁多,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
大多数人会认为,膜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其实不然,膜分离技术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水、果汁、牛奶、保健品、中药、茶食品、饮料、调味品等我们随时可能接触到的,都会用到膜分离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不但会越来越广泛,而且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世界膜和膜组件的销售额已接近80亿美圆,成套设备和膜工程的市场则已达到数百亿美圆,而且每年还在以10%~20%的幅度递增,显示出这一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
2 膜分离技术的简介2.1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2.2膜的性质特点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2],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进行物质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制备纯化工业和生物制药中,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膜,通过选择性透过、排除或吸附的方式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
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分离。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
每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分离机制和应用范围。
•微滤:微滤膜具有较大的孔径,一般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和大分子物质,如悬浮固体和细菌等。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较小,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如蛋白质和胶体等。
•纳滤:纳滤膜的孔径更小,可以分离分子量更小的物质,如盐和有机物等。
•反渗透: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其孔径非常小,可以有效地分离溶质和溶剂。
这种技术常被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气体分离:气体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膜,可以分离不同气体的混合物。
这种技术在天然气加工和二氧化碳捕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应用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生物制药在生物制药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细胞因子和其他生物分子。
通过使用超滤和纳滤等技术,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杂质。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纯度,还可以减少后续步骤的处理量,提高生产效率。
医药膜分离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血液透析和血液净化中,通过使用半透膜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达到治疗和净化的目的。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通过控制药物在膜上的透过性实现持续释放和控制释放。
环境工程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水处理中,可以使用反渗透膜将盐和有机物等溶质从海水或废水中分离出来,实现水的淡化和净化。
生物工艺中的常见膜分离技术
Advancing the Science of Bioseparation! 生物工艺中的常见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是根据尺寸规格对物质进行分离的高通量技术,包括微滤澄清和除菌,以及超滤蛋白浓缩和换液等。
当前膜技术的发展集中于在维持膜高通量特性的同时,增加膜选择性,这对于大剂量长期治疗用重组DNA抗体的经济型纯化工艺尤其重要。
本文将简单介绍直流过滤、切向流微滤、超滤以及病毒过滤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特别关注新型高通量、高选择性膜的发展。
直流过滤除菌过滤可使用孔径0.2μm的直流过滤器(死端过滤)进行,需对过滤器进行验证以确保微生物的绝对清除。
在特定情况下,某些较小的微生物可能会通过除菌过滤器,所以为保证制药工艺的无菌性,也可以使用0.1μm的过滤器。
直流过滤器可用于清除进料溶液中的颗粒和细菌,降低工艺的总生物负载。
此外,也可用于含胶乳或不溶性亚微米颗粒工艺流体的澄清。
过滤器可与微滤、超滤过滤组件串联使用,以达到预澄清的目的。
对于某些蛋白溶液的除菌过滤,膜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直流过滤的研发主要集中于复合膜结构的改进,以增强颗粒的清除率,同时提高整体通量。
微滤切向流微滤(MF)在由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菌细胞培养的治疗用产物的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于离心、深层过滤或色谱技术的优势。
与离心相比,通过微滤可获得无颗粒的收获液,在后续的纯化前,无需进行额外的澄清操作。
也可使用更大孔径的膜,以增加产物产量和过滤通量,然后再将滤液通过直流过滤器进行澄清。
微滤系统可以恒定的流速或跨膜压条件进行操作,以改善产物产量和通量。
对于高密度细胞培养,亦即存在相应较高的细胞碎片水平,较易引起膜系统污染,开放式流道的中空纤维过滤器会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新微滤膜组件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改善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传递特性,如使用新型改性聚醚砜材质的膜,对于污染的抗性更强,在严苛的清洗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此外,也可对膜组件进行高频率的反冲操作,以降解膜表面的凝胶滤饼层,维持膜的过滤性能。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微滤(MF)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大于1微米不能通过。
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
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
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UF),膜两侧需压力差,膜孔径在0.05um至1nm之间,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nm 之间。
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NF),孔径为几纳米,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产品纯化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产品纯化中的应用1. 膜分离技术的概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作为分离介质的物质分离技术,它通过对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或亲疏水性进行选择性分离,实现物质之间的高效分离纯化。
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操作简便、高效节能、分子量分布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十分适合用于生物产品的纯化。
2.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产品纯化中的应用2.1 膜过滤技术的应用膜过滤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中的一种应用,可用于生物产品的预处理和初步纯化。
在生物制药中,常用的膜过滤技术包括微孔滤膜和超滤膜。
微孔滤膜广泛应用于去除细胞碎片、大分子杂质和悬浮物等,而超滤膜则用于去除低分子量杂质、钠盐和有机溶剂等。
膜过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无毒性等特点,可大幅度提高纯化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电渗析技术是一种电场作用下,将离子或溶液中带电荷的大分子通过膜的选择性排除的技术。
在生物产品的纯化中,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离子、有机酸等带电离子杂质,并实现组分分离纯化。
电渗析技术虽然操作较为复杂且设备昂贵,但是其具有选择性强、水流速度快、不需要再生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产品的纯化。
2.3 膜层析技术的应用膜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膜为固定相的层析分离技术,将样品通过膜的孔径、压力差、流速等控制条件,以理想的分离效果,达到高效纯化。
膜层析技术与普通层析技术相比,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损失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生物产品的纯化中,膜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还原性离子交换、亲疏水分离和分子筛分离等方面。
3. 生物产品纯化中膜分离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前景3.1 局限性膜分离技术在纯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包括:膜的选择性、成本较高、膜的寿命较短、膜纯化效率受样品性质等因素影响。
这些限制了膜分离技术在生物产品纯化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
3.2 前景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在生物产品纯化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新型膜材料的开发使得膜分离技术越来越适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纯化。
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制药工程091 109044013 包海燕一、膜分离技术特点及分类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常温下无相变的高效、节能的分离、提纯、浓缩新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分离膜多数是固体(目前大部分膜材料是有机高分子),也可以是液体。
它们共同之处是对被其分离的体系具有选择性透过的能力。
特点:1、根据膜的种类可分为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透析、电渗析、渗透气化和气体分离。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法和其他分离法相比,能耗要低。
(2)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的物质,假如汁、酶、药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3)膜分离技术不仅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从病毒、细菌到微粒的广泛分离的范围,而且还适用于很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物系的分离等。
(4)由于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操纵轻易,易自控、维修。
2、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吸收、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高效的分离过程它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级)。
②低能耗因为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
传统的冷冻、萃取和闪蒸等分离过程是发生相的变化,通常需消耗大量的能量。
③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因而膜本身对热过敏物质的处理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
④品质稳定性好膜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工作温度又在室温附近,所以很少需要维护,可靠度很高。
它的操作十分简便,而且从设备开启到得到产品的时间很短,可以在频繁的启、停下工作。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药品制造、化工等领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和特定透过性的材料,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按照其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特性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几种类型。
微滤是通过孔径大小来分离物质的,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等大分子物质;超滤是利用分子大小和孔径大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常用于去除蛋白质、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纳滤则是通过孔径和物质的分子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的,一般用于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逆渗透是利用压力差和膜的透过性来实现分离的,用于去除离子、溶解性有机物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案例1.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例如,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通过逆渗透膜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杂质等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污水、废水,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
2.食品加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乳制品加工中,通过超滤膜可以将牛奶中的蛋白质、乳糖等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乳清。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果汁澄清、酒精浓缩等过程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3.药品制造领域膜分离技术在药品制造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通过超滤膜可以将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等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药物。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纯化、浓缩等过程中,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4.化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有机溶剂回收过程中,通过纳滤膜可以将溶剂中的有机物分离出来,实现溶剂的回收利用。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气体、分离液体混合物等过程中。
膜分离技术简介全
非对称性膜复合膜
*
膜过程
推动力
传递机理
透过物
截留物
膜类型
渗析
浓度差
溶质的扩散传递
低分子量物、离子
溶剂
非对称性膜
电渗析
电位差
电解质离子的
离子交换膜
气体分离
压力差
气体和蒸汽的 扩散渗透
气体或蒸汽
难渗透性气 体或蒸汽
均相膜、复合膜,非对称膜
渗透蒸发
压力差
*
膜的清洗一般选用水、盐溶液、稀酸、稀碱、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氧化剂和酶溶液等为清洗剂。具体用何种清洗剂应根据膜的性质和污染物的性质而决定,使用的清洗剂要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同时又不能损害膜的过滤性能。
*
如果用清水清洗就恢复膜的透过性能,则不需使用其他清洗剂。对于蛋白质的严重吸附所引起的膜污染,用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溶液清洗,效果较好。
*
*
(3)、螺旋卷式(Spiral Wound)膜组件 目前,螺旋卷式膜组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膜分离过程。 膜、料液通道网、以及多孔的膜支撑体等通过适当的方式被组合在一起,然后将其装人能承受压力的外壳中制成膜组件。通过改变料液和过滤液流动通道的形式,这类膜组件的内部结构也可被设计成多种不同的形式。
*
*
(4)、中空纤维(Hollow Fiber)膜组件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最大特点是单位装填膜面积比所有其他组件大, 最高可达到30000m2/m3。中空纤维膜组件也分为外压式和内压式。将大量的中空纤维安装在一个管状容器内,中空纤维的一端以环氧树脂与管外壳壁固封制成膜组件。料液从中空纤维组件的一端流人, 沿纤维外侧平行于纤维束流动,透过液则渗透通过中空纤维壁进入内腔,然后从纤维在环氧树脂的固封头的开端引出,原液则从膜组件的另一端流出。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的交叉结合,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尤其在食品、医药、生化领域发展迅猛。
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
一膜分离技术1.1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种。
1.2特点膜分离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因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2)膜分离过程是在压力驱动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特别适合于对热敏感物质,如酶、果汁、某些药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分离的范围极广,从微粒级到微生物菌体,甚至离子级都有其用武之地,关键在于选择不同的膜类型;(4)膜分离技术以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1.3分类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之间,选择某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膜可以将杂质与目标产物分离。
超滤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
纳滤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提取抗生素,一是用溶剂萃取抗生素后,萃取液用纳滤浓缩,可改善操作环境;二是对未经萃取的抗生素发酵液进行纳滤浓缩,除去水和无机盐,再用萃取剂萃取,可减少萃取剂用量。
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um 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
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分离技术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膜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环保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实现纯化和浓缩。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膜的特殊结构和材料的选择性通透性。
膜通常由聚合物、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成,具有微孔或分子筛的结构,不同孔径的膜可以选择性地通透特定大小、特定性质的分子或离子。
在膜分离过程中,混合物经过膜,根据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特性,被分离出不同的组分,从而实现纯化和浓缩。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种类型。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μm的膜对悬浮固体颗粒和大分子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孔径在0.001-0.1μm的膜对胶体颗粒、蛋白质等进行分离;纳滤是利用孔径在1-100纳米的膜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反渗透则是利用孔径在0.1-1纳米的膜对水和溶质进行分离。
不同类型的膜分离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膜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化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石油精制、酒精提纯、葡萄糖浓缩等过程;在生物工程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制药、生物酶的提取、细胞培养液的浓缩等过程;在环保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污水回收、膜生物反应器等领域。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效、节能、环保的分离和纯化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膜分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膜分离技术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膜分离技术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膜的过滤、分离和浓缩物质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和亲疏水性等特性,通过膜的选择性分离达到分离和纯化目的。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几种膜分离技术。
1. 微滤技术微滤技术是一种通过孔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膜进行过滤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细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常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的前处理过程。
2.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通过孔径在0.001-0.1微米之间的膜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去除溶解物、胶体粒子、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3. 逆渗透技术逆渗透技术是一种通过孔径在0.0001-0.001微米之间的膜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去除溶解盐、重金属离子等小分子物质,常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4. 色谱膜技术色谱膜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特殊分离机制的薄膜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电荷等特性实现高效分离,常用于生物分析、医药制造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5. 气体分离膜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渗透和扩散作用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气体分子的大小、极性和亲疏水性等特性,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常用于天然气净化、气体分离和空气净化等领域。
6.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和离子选择性膜实现离子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离子选择性膜的特性,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排除和富集,常用于废水处理、盐水淡化和电解产氢等领域。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膜分离技术,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膜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膜分离技术有所帮助。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物、食品、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膜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浓缩。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几种主要类型。
微滤是一种通过膜孔的大小排除颗粒物质的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固液分离、除菌、澄清等领域。
微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地过滤掉悬浮固体颗粒、细菌、胞外聚合物等大分子物质,而较小的溶质和溶剂则可以通过膜孔。
微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超滤是一种分子大小在1000-10000道尔顿之间的物质由膜排除的分离技术,主要用于蛋白质、色素、胶体等大分子的分离和富集。
超滤膜的孔径比微滤膜小,可以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蛋白质等大分子,而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通过膜孔。
超滤技术在生物工程、医药制剂、乳制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滤是一种通过膜的孔径大小排除溶质的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分离蛋白质、有机物等中小分子物质。
纳滤膜的孔径在1-100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大分子物质,而小分子物质和溶剂则可以通过膜孔。
纳滤技术在生物药品制备、饮料加工、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膜对水和溶质进行分离的技术,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1-1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
反渗透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气体分离是一种利用多孔膜对气体分子的大小、形状、亲疏性等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主要用于气体纯化、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等领域。
气体分离膜的孔径通常在0.1-10纳米之间,可以选择性地透过不同大小、性质的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和富集。
气体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气体分离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膜分离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几种主要类型。
膜的分离技术原理应用
膜的分离技术原理应用1. 引言膜的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通过膜对溶液中不同组分的选择性传输,实现物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膜的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膜的分离技术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2. 原理膜的分离技术基于膜的结构和性质,根据溶液中不同组分的大小、电荷、亲疏水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进行分离。
常见的膜的分离技术包括微过滤、超过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
2.1 微过滤微过滤是通过孔径在0.1-10微米范围内的膜对溶液进行分离。
溶液中的大分子、悬浮物、细菌等被截留在膜表面,而溶液中的溶质则在膜上通过。
2.2 超过滤超过滤是通过孔径在0.001-0.1微米范围内的膜进行分离。
超过滤可以去除溶液中的大分子、胶体等,保留小分子溶质。
2.3 反渗透反渗透是通过高压将溶液逆向通过孔径在0.001微米以下的膜,溶液中的溶质被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溶质的纯化。
2.4 气体分离气体分离是通过选择性渗透,根据气体在膜上的渗透速率差异实现气体的分离。
常见的气体分离应用包括空气分离、制备高纯氮气和氧气等。
3. 应用领域膜的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 食品和饮料工业膜的分离技术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常用于悬浮物和微生物的去除、浓缩果汁和合成饮料的制备等。
3.2 生物制药膜的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用于蛋白质的纯化、病毒的去除、分离和浓缩生物制剂等。
3.3 环境保护膜的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膜的分离技术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悬浮物。
3.4 能源领域膜的分离技术在能源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反渗透膜可以制备高纯的淡水,用于供水和农业灌溉;逆向渗透膜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制盐等。
3.5 医药和生物技术膜的分离技术在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用于药物的纯化、血液透析和代谢产物的分离等。
4. 结论膜的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精品】膜分离包括最简单的滤纸过滤到高选择性的生物膜分离从...92
无载体液膜的分离机理 ① 选择性渗透:分离物在液膜中的 溶解度差异 ② 化学反应:为提高富集的效果, 可 使待富集成分在内水相发生化学反应 以降低其浓度, 促使迁移不断进行。 ③ 萃取和吸附
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 酚在油膜中有较大的溶 解度, 选择性地透过膜, 渗透到膜内相生成酚钠。 除酚后的废水即可排放。 膜相和内水相过程乳浊 液经破乳后, 膜相可循 环使用, 而内水相另作 处理。
分离膜种类
阳离子膜
带电膜
阴离子膜
高分子膜
过滤膜
分 离 膜
液体膜
非带电膜
精密过滤膜 超滤膜
纳米滤膜
生物膜
反渗透膜
膜分离的物理化学原理
截流机理和筛孔效应 渗透和渗透压 Donnan效应
机械截留(筛孔效应) 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 架桥作用 网络内部截流
渗透和渗透压
盐溶液 纯水
1885年, Van’t Hoff 渗透压定律:
讨论:阴离子可以进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 脂内部吗?为什么?
膜分离应用特点
➢ 低能耗、低成本和单级效率高 ➢ 室温下,特别适合于热敏物质的分离 ➢ 应用广泛 ➢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
§7.2 静压差膜分离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离类似 于过滤,用以分离含溶解的溶质或悬浮 微粒的液体。
1) 微滤 2) 超滤 3) 纳滤 4)反渗透
1 2 34
1 2 34
1 2 34
MF
UF
RO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的 作用,从水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 带电离子组分的一种电化学分离过程。
用于海水淡化、纯水制备和废水处理。在分 析上可用于无机盐溶液的浓缩或脱盐;溶解的 电离物质和中性物质的分离。
第四章膜分离过程原理(完整版)
4.2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 微滤是指大于0.1μm的颗粒或可溶物 被截流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MF)
• 超滤是指小于0.1μm大于2nm的颗粒 或可溶物被截流的压力驱动型膜过 程(UF)
• 反渗透是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 压而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RO)
• 纳滤是指小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 截流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nF)
• 超滤的操作模式基本上是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 两种。产物既可以是渗透液,也可以是截留液 或者二者都有。
微孔过滤
用于从气相或液相物质中截留分离微粒、 细菌、污染物等。 1 微过滤膜:孔径0.025 ~ 3m,特种纤维 素酯、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三醋酸酯纤维素 聚四氟乙烯 尼龙-66
亲水型
憎水型 通用型
式中,ci—溶质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n—溶液中的组分数。
对电解质水溶液,常引入渗透压系数来校 正偏离程度,对水溶液中溶质i组分, 其渗透压可用下式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以下简化方程计算
• 4.2.1.2反渗透操作特性参数计算
基于Sourirajan的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溶剂和溶 质通量可用Kimura-Sourirajan模型求算 溶剂通量
盐,氨基酸,糖 的浓缩,淡水 制造
脱盐,除变性剂
脱盐,氨基酸和 有机酸的分离
有机溶剂与水的 分离,共沸物 的分离(如乙 醇浓缩)
4.2.1.1渗透和渗透压 盐溶液 纯水
1885 年 , Van’t Hoff 渗透压定律:
·R·T·Ci 渗透是在膜两边渗透压 差—— 的作用下的溶 剂流动;而反渗透、超 滤是在一外加压力差 P > 的作用下, 溶剂逆 向流动。
膜分离技术——精选推荐
膜分离技术第一节膜分离基本技术膜分离技术发展●20世纪30年代人们利用半透性纤维素膜开创了近代工业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不对称膜制造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透析等的生物技术迅速发展,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膜材料科学和分离技术的进步,像液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萃取技术、纳米分离技术等相继问世。
膜分离与常规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无相变化、能耗低、过程简单、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生物物质、酶制剂及同分异构体等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分类●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透析、超滤、微滤、电渗析、反渗透等。
各种膜分离过程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是静压差、浓度差或者电位差,有的分离过程可能是几种推动力都兼而有之。
膜在分离过程中有三种功能:●物质的识别与透过,这是使混合物各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内在因素●界面作用,以膜为界面将透过液和保留液分为互不混合的两相●反应场作用,膜表面及孔内表面含有与特性溶质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团,通过物理作用、化学反应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速度。
分离膜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好的选择透过性;良好的分离性能(即截留率高,透过率大);理化性能良好;污染小,使用寿命长;价廉易得。
各种分离膜按所使用的材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材料膜和有机材料膜。
●无机材料膜有陶瓷膜和不锈钢膜,●有机膜多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膜,主要有纤维素类、聚矾类、聚烯烃类、聚酞胺类和芳香杂环类等。
分离膜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孔道特征、渗透通量、截留率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等。
孔道特征包括●孔径大小,孔径大小用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来描述●孔径分布,孔径分布指各种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体积分数。
●孔隙率,孔隙率是指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百分数。
分离膜的孔径与种类分离膜的性能参数渗透通量又称透水率或水通量,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之下(一般压力为0.1 MPa,温度为20℃),单位时间透通过单位膜的溶剂体积。
膜分离技术和具体分类
§7.1 概述
膜是什么?有何特性?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
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
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膜的特性:
◆ 不管膜多薄,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
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
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精密过滤膜 超滤膜
纳米滤膜
生物膜
反渗透膜
膜分离的物理化学原理
截流机理和筛孔效应 渗透和渗透压 Donnan效应
机械截留(筛孔效应) 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 架桥作用 网络内部截流
渗透和渗透压
盐溶液 纯水
1885年, Van’t Hoff 渗透压定律:
·R·T·Ci 渗透是在膜两边渗透压 差—— 的作用下的溶 剂流动;而反渗透、超 滤是在一外加压力差 P > 的作用下, 溶剂逆 向流动。
超滤
超滤是在1-10大气压作用下分离分子量约 大于1000的大分子和胶体粒子的方法。超滤 膜是一种微孔结构的膜,分离是依靠孔径的 分布来完成的。
超滤膜对某一溶质的阻止程度可表示为: R = (1-Cp / Cf) × 100
Cp 和Cf分别是溶质在过滤产物中和原料中的 浓度。
纳滤过滤(nanofiltration, NF)
膜分离技术和 具体分类
膜分离包括最简单的滤纸过滤到高选择性的 生物膜分离。从分离科学的角度看, 超滤、渗析、 反渗析、电渗析等位垒分离过程是靠在外力的 推动下各种物质穿过一个有限制作用的界面时 在速度上的差别来进的。
膜分离法一般属于F(=)d分离类型。
膜分离特点
※ 膜的种类、孔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 不管流有多强,膜对于阻止大的粒子或分 子透过的能力是很强的。 ※ 把产物分在两侧,很容易收集样品 ※ 节能、环保
【环保档案】膜分离技术知多少!
【环保档案】膜分离技术知多少!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膜分离反渗透纳滤膜分离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的一门分离技术,膜分离主要包括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功能且操作简单、易于操作,因些目前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制药、食品、环保、废品回收、水的淡化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
1、什么是微滤、超滤、纳滤?微滤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利用孔径为0.1~1.5μm的滤膜对水进行过滤,英文是Micro-porous Filration,简称MF。
微滤是一种低压膜滤,进水压力一般小于0.2MPa,过滤精度介于常规过滤和超滤之间,可分离水中直径为0.03~15μm的组分,能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浊度、细菌、病毒、藻类等。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孔径为0.01-0.1μm的滤膜对水进行过滤的方法,英文是Ultra-Filtration,简称UF。
操作压力在0.5MPa以下,过滤精度介于纳滤和超滤之间,可分离水中直径为0.005~10μm、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化合物和胶体,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和部分有机物。
纳滤英文是Nanometer-Filtration,简称NF,其过滤精度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早期又称松散反渗透(Loose RO),操作压力为3MPa以下。
纳滤膜早期又称软化膜,对钙、镁离子具有很高的去除率,能有效去除水中分子量在200以上、分子大小约1nm的可溶性组分。
2、什么是膜通量?什么是膜分离法的回收率?膜通量又称膜的透水量,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通过单位膜面积的产水量,单位是m3/( m2˙h)或m3/(m2.d)。
膜分离法的回收率是供水通过膜分离后的转化率,即透过水量占供水量的百分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 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 ➢ 果汁的高浓度浓缩
多肽和氨基酸的分离
离子与荷电膜之间存在道南(Donnan) 效应,即相同电荷排斥 而相反电荷吸引的作用。氨基酸和多肽在等电点时是中性的, 当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一些纳滤膜带 有静电官能团,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 对离子有一定的截留率, 可 用于分离氨基酸和多肽。纳滤膜对于处于等电点状态的氨基酸 和多肽等溶质的截留率几乎为零, 因为溶质是电中性的并且大 小比所用的膜孔径要小。而对于非等电点状态的氨基酸和多肽 等溶质的截留率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 因为溶质离子与膜之间 产生静电排斥, 即Donnan 效应而被截留。
讨论:阴离子可以进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 脂内部吗?为什么?
膜分离应用特点
➢ 低能耗、低成本和单级效率高 ➢ 室温下,特别适合于热敏物质的分离 ➢ 应用广泛 ➢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
§7.2 静压差膜分离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离类似 于过滤,用以分离含溶解的溶质或悬浮 微粒的液体。
1) 微滤 2) 超滤 3) 纳滤 4)反渗透
膜的特性:
◆ 不管膜多薄,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
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
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选择性透膜
膜上游 透膜 膜下游 膜分离过程原理:以选择性透膜为分离介质, 通过在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 压力差或电压差等)时,使原料侧组分选择 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通常 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透过侧称为膜下游。
微孔过滤
用于从气相或液相物质中截留分离微粒、 细菌、污染物等。 1 微过滤膜:孔径0.025 ~ 3m,特种纤维 素酯、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三醋酸酯纤维素 聚四氟乙烯 尼龙-66
亲水型
憎水型 通用型
水、低级醇 有机溶剂*
滤膜溶解法(Soluble Membrane Filter)
对于微过滤膜富集, 通常采用酸等溶剂将沉 积物溶解进行后续测定。而可溶滤膜法将目 标成分转变为憎水的适应收集的形式;抽滤 于合适的可溶膜上;将滤膜及收集物溶于合 适溶剂中;有机相可直接分光等直接测定。 如用硝化纤维素膜过滤, 可以用甲基溶纤剂和 DMF或浓硫酸溶解, 也可用丙酮、乙腈、THF 等溶解。
反渗透原理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分离过程是使溶 液在一定压力(10-100 atm)下通过一个多孔 膜,在常压和环境温度下收集膜渗透液。溶液中 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在原液中富集,高浓度溶液留 在膜的高压侧。
反 渗 透 膜 (homogeneous membrane or skin–type membrane):反渗透膜可截留0.X 60 nm的粒子, 截留粒子分子量可达500以下。 在分析上, 反渗透膜可用于富集水溶液中微量有 机物。
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的表层孔。
纳滤截留的相对分子量为100-1000其操作压力较低,一般在 0.5-1.5MPa 同时纳滤膜的通量高, 与反渗透相比,纳滤具有能 耗低的优点。因此,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 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量的有机物,透析被反渗透膜所 截留的无机盐。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 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 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90%)以上。
[Na+]Ⅰ= [Na+]Ⅱ [Cl-]Ⅰ = [Cl-]Ⅱ
问题:如果往内相加入大
量的高分子电解质,平衡 时膜两边的Na+和Cl-浓度 还相等吗?
平衡时 [Na+]Ⅰ[Cl-]Ⅰ = [Na+]Ⅱ[Cl-]Ⅱ 电中性条件
[Na+]Ⅰ= [Cl-]Ⅰ +[X-]Ⅰ [Na+]Ⅱ= [Cl-]Ⅱ 代入,得 [Cl-]2Ⅱ = [Cl-]2 Ⅰ+[Cl-]Ⅰ·[X-]Ⅰ
纳滤过滤是上世纪80 年代末问世的新型膜分 离技术 。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 膜(RO)和超滤膜(UF)之间,因此称为“纳 滤”。纳滤膜能够截留分子量为几百的物质, 对NaCl的截留率为50%-70%,对某些低分子 有机物的截留率可达90%。
纳滤膜的表层较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UF 膜的要致密得多。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
超滤
超滤是在1-10大气压作用下分离分子量约 大于1000的大分子和胶体粒子的方法。超滤 膜是一种微孔结构的膜,分离是依靠孔径的 分布来完成的。
超滤膜对某一溶质的阻止程度可表示为: R = (1-Cp / Cf) × 100
Cp 和Cf分别是溶质在过滤产物中和原料中的 浓度。
纳滤过滤(nanofiltration, NF)
膜分离特点
※ 膜止大的粒子或分 子透过的能力是很强的。 ※ 把产物分在两侧,很容易收集样品 ※ 节能、环保
§7.1 概述
膜是什么?有何特性?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
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
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即 [Cl-]Ⅱ > [Cl-]Ⅰ
“NaCl”浓缩倍数为: (CNaClⅡ / CNaClⅠ) = 1+(CNaXⅠ/ CNaClⅠ)
内相Ⅰ 外相Ⅱ
H20
H20
Na+
Na+
Cl-
Cl-
X-
火胶棉
结论: ➢ 平衡时,膜两边的Cl-的浓度不相等 ➢ 在一相中加大不扩散离子的浓度能防 止可扩散离子渗入该相
分离膜种类
阳离子膜
带电膜
阴离子膜
高分子膜
过滤膜
分 离 膜
液体膜
非带电膜
精密过滤膜 超滤膜
纳米滤膜
生物膜
反渗透膜
膜分离的物理化学原理
截流机理和筛孔效应 渗透和渗透压 Donnan效应
机械截留(筛孔效应) 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 架桥作用 网络内部截流
渗透和渗透压
盐溶液 纯水
1885 年 , Van’t Hoff 渗透压定律:
·R·T·Ci 渗透是在膜两边渗透压 差—— 的作用下的溶 剂流动;而反渗透、超 滤是在一外加压力差 P > 的作用下, 溶剂逆 向流动。
H2O
渗 透
P >
反渗透
Donnan 效应
内相Ⅰ 外相Ⅱ
H20
Na+
Na+
Cl-
Cl-
允许小分子、离子自 由通过,但不允许大 分子离子通过
不管初始时两边的盐浓 度是否相等,平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