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ee2d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d.png)
孟德尔遗传学原理随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遗传学原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而最早发现遗传学规律的人便是孟德尔,他的遗传学原理被视为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又称孟德尔定律,总结了他在豌豆植物的杂种实验中发现的三个遗传定律。
这三个定律为基因组成和遗传方式提供了基本框架。
以下是对孟德尔三大遗传定律的介绍。
一、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第一个发现的遗传规律。
他发现,如果将纯合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双亲杂交,得到的杂合子(基因型不同)子代会表现出两个亲代的性状。
而这两个亲代的遗传信息,对于每个后代而言,只有一个能够表现出来。
孟德尔将这个过程称为“基因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每个父代个体的两个基因会以等概率分配给它们的子代,这两条基因线路独立地存在。
二、掩盖定律掩盖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规律。
他发现,一个等位基因(同一位置上不同的基因)可以掩盖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即掩盖基因为“显性”,被掩盖基因为“隐性”。
掩盖定律说明,如果一个个体中同时拥有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不同基因,其中一个显性(表现),而另一个隐性(不表现),那么只有显性基因会罢先显露在外。
三、基因独立定律基因独立定律指出,每个基因的性状(表现形式)对于其他基因的表现没有影响。
孟德尔通过实验发现,每个基因都相互独立并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例如,豌豆植物的花色(黄色或绿色) 和豆荚的形状(充盈或收缩),这两个性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者依赖关系。
结论综上所述,孟德尔遗传学原理成功地解释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引领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遗传基本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下一代的性状表现,进而更好地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利益。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本内容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85e53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f.png)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本内容
1. 嘿,你知道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第一条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啊!就好像把一副牌打乱后再分开,原来在一起的“基因牌”会各自走向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在繁殖的时候就会分开来,各自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神奇吧?
2. 哇哦,还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呢!这就好比是一场混乱但又有序的舞蹈,不同的基因可以自由地组合搭配。
就像人类的血型有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这就是基因们自由组合的结果呀,是不是很有趣?
3. 哎呀呀,孟德尔还发现了显性和隐性基因呢!这就好像一个明星和一个幕后工作者,显性基因就是那个耀眼的明星,很容易被看到,而隐性基因就像默默付出的幕后人员。
例如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当有显性基因在的时候,隐性基因就“隐”啦,有意思吧?
4. 嘿,你想过没?基因的遗传还挺有规律的嘞!就如同火车沿着轨道前进一样。
像兔子的毛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呀,这多奇妙!
5. 哇,孟德尔遗传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可大啦!好比是建筑的基石一样重要。
像花朵颜色的遗传,不就是遵循这些规律吗?真的是好神奇呀!
6. 哎呀,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真的是太重要啦!就像是掌握了打开生物奥秘大门的钥匙。
动物的各种特征,植物的各种表现,不都是因为这些规律吗?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啊!
我觉得孟德尔遗传规律真的是生物学中超级重要且神奇的存在,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f625a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3.png)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 引言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由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19世纪提出的,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现在所称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
2.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又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它描述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生物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个等位基因。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特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那么在生殖细胞中,这两个等位基因将会分离,每个配子只传递一个等位基因给后代。
3. 孟德尔第二定律:独立分配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指出,两个或多个特征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特征的遗传不影响其他特征的遗传。
这意味着不同特征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随机组合的。
然而,这一定律不适用于连锁基因,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是相互关联的。
4. 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实验还揭示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
显性等位基因在表型中表现出来,即使只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存在。
隐性等位基因只有在两个隐性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5. 等位基因和表型等位基因是控制同一特征的不同版本的基因。
表型是指生物体的一组可观察特征,结果来自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所有的基因和等位基因。
6. 杂交和测交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产生后代的过程。
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实验,其中一个亲本是纯合子,另一个亲本是杂合子,用于确定某个特征的遗传模式。
7. 孟德尔实验的现代解释现代遗传学通过DNA的结构和功能,对孟德尔的发现进行了解释。
DNA分子中的特定序列(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现在被理解为描述了基因如何在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
8.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遗传咨询、医学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孟德尔 遗传规律 内容
![孟德尔 遗传规律 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6117b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a.png)
孟德尔遗传规律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在19世纪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研究得出的三条遗传规律,被誉为遗传学的三大法则。
这三大法则分别是单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和分离分独立规律。
首先是单因遗传,意思是每个性状只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
等位基因指的是一个基因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对于花色这个性状,红花和白花就是两种等位基因。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色、花型、种子颜色、皮纹等多个性状的遗传研究,发现每个性状只受到一个等位基因的控制。
这种遗传方式极大地简化了基因遗传的研究和理解。
接下来是自由组合规律,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基因在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时是完全独立的。
这意味着每个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双重杂交实验,观察到不同基因的遗传方式是相互独立的。
这种自由组合的遗传方式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后是分离分独立规律,指的是每个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独立表现。
当一个杂合子(即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繁殖时,会分离成两个单等位基因的单倍体,这两个单倍体是等价的,而且每个等位基因与其他等位基因的组成组合无关,独立地表现自己的性状。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杂交子代每个性状等位基因的表现与分离是相互独立的,为后来的遗传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孟德尔遗传规律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杂交实验提供了第一次关于基因传递和性状遗传的科学证明。
通过他的实验,我们了解了基因、等位基因、杂交子代等基础概念,而三大法则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基因遗传模型。
这些概念和模型在现代基因学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和发展。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11d5ce4431b90d6c85c7ee.png)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高考生物遗传定律知识点整理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自花或异花传粉、闭花受粉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X表示。
自交是获得纯种系的有效方法,也是鉴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植物。
自由交配:群体中的个体随机地进行交配,包含自交和杂交。
测交:让需要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
用于遗传规律理论假设的验证实验,也用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特别提醒: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是纯合子,自交较简便,测交较科学。
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与母本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
常用来检验某一性状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交配方式为自交。
异花传粉:指不同花朵之间的传粉过程,分同株自花传粉(属自交)和异株异花传粉(属杂交)。
闭花受粉:某些植物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这样的受粉方式为闭花受粉。
2.性状类:性状、相对性状、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如豌豆的一些性状: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茎的高度、种皮的颜色(有些种皮颜色为子叶透过种皮的表现)。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狗的直毛与卷毛。
完全显性: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不完全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如紫茉莉花色。
共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如马的毛色中混毛马、ABO血型中的AB型。
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42097563c1ec5da50e2702e.png)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F2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结合方式有___种 16 9 基因型____种 表现型____种 4 9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 YyRr
传粉
×
(杂交) 矮茎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
♂
F1
高茎
(自交)
×
显性性状
F2
787高茎 277矮茎
3 ∶ 1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 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 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 用来测定F1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若是纯合体,则测交后代有 1 种性状 若是杂合体,则测交后代有 2 种性状
二、基因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导 致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A AA
AAa a BBbb
亲代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在 其上面的等位基因分离
aa
bb
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A
B
B
a
b
a
b
4个配子
AAa a BBbb
亲代细胞
专题十孟德尔遗传规律定律
![专题十孟德尔遗传规律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7a3492e770bf78a64295459.png)
种子(胚珠) 胚(受精卵)
果实(子房)
种皮(珠被)
果皮(子房壁)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受精极核
胚乳 受精卵 胚
果 实 种 子
5. 种子的结构
5. 种子的结构
6. 植物的有性生殖ຫໍສະໝຸດ 发育过程示意图二 相关基础知识
1. 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纯种; ② 具有很多易于区分的性状。
型。 3. 显性性状:杂种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4.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4. 基本概念
基因类 1.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3.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
个体 ④ 杂合子: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
个体
4. 基本概念
方法类 ① 杂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除自交外的一切交配) ② 自交:同一个体之间的交配。 ③ 测交: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 ④ 正交: ⑤ 反交:
三 分离定律
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 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dd
(减数分裂)
配子 D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1fb7a183d049649b665837.png)
F2
F3
红花 CC ↓ 红花
4.花粉鉴定法
F1花粉鉴定法的原理: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 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之中。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 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鉴定进行观察。
例如:玉米、水稻等的子粒有糯性、非糯性两种。
显性基因
Aa
隐性基因
红花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 成。 ■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 的性状。
■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 ■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F2表示子二代
⊗
白花 224 1
♀表示母本
(2)反交
P F1 F2 比例 红花 3 : 白花(♀) × 红花(♂) 红花
⊗
白花 1
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2.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
P F1 F2 比例
白花(♀) × 红花(♂) 红花 红花 3 : 白花 1
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二、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解释
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 黄∶绿=(315+101)∶(108+32)=416∶140=2.97∶1≈3∶1
圆∶皱=(315+108)∶(101+32)=423∶133=3.18∶1≈3∶1
∴ 两对性状是独立互不干扰地遗传给子代 每对性状的F2 分离符合3∶1比例。
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32bf47a1711cc7931b71645.png)
如果把上述结果中的2对性状分别考虑,按一对性状进 行统计分析,可得如下结果: 从子叶颜色看: 黄色 315 +101 = 416 74.8% 3/4 绿色 108 + 32 =140 25.2% 1/4 从粒形看 圆粒 315 + 108 = 423 76.1% 3/4 皱粒 101 + 32 = 133 23.9% 1/4 每一对性状的分离仍然接近3:1。说明在杂交后代中, 各相对性状的分离是独立的,互不干扰,即子叶颜色 的分离和种子形状的分离彼此互不影响,两对相对性 状在F2代中是自由组合的。
验证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是测交法、自交法和F1花 粉鉴定法。
1.测交法 回交:杂种一代(F1)与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称为回 交。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从杂交后代 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推测被测个体是纯合基因型还 是杂合基因型,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测交(test cross)。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实验值(O) 315 101 108 32 理论值(D) 312.75 104.25 104.25 34.75 O-D +2.25 -3.25 +3.75 -2.75 这就是Mendel发现的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二、Mendel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 良种生产中要防止天然杂交而发生分离退化,去杂 去劣及适当隔离繁殖。 4. 利用花粉培育纯合体: 杂种(2n) ↓ 配子(n) ↓加倍 纯合二倍体植株(2n) ↓ 品种
七、显性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
1、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紫茉莉花色 白(rr),红色(RR),粉红(Rr) 3、共显性 MN LMLM×LNLN---------LMLN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归纳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c9c30b10661ed9ac51f320.png)
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得知识归纳一、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图解表示如下: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1)适用范围:以染色体为载体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3)提示: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包括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真核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染色体,且不发生减数分裂,其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四、验证孟德尓遗传定律的方法(1)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①测交——后代比例为1∶1;②自交——后代比例为3∶1;③花粉鉴定法——两种类型的花粉比例为1∶1。
(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①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②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3)提示: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是验证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否符合假设。
例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1)根据组别_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85b50cfa7c1cfad6195fa76f.png)
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①在花未成熟前去母本的全部雄蕊②对母本套上纸袋③传粉④套袋(不同植株的花在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时随机的。
本实验分别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①在甲乙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10各。
②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③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④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③重复做50—100次。
Dd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的数目要远远多于雌配子。
只不过是含D的雌配子和含d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含D的雄配子和含d的雄配子比例接近1:1。
例1、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例2.豚鼠的黑体色对白体色是显性。
当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时,产生出生的子代是三白一黑,以下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是A.等位基因没有分离B.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率C.这种杂交的比率是3∶1D.减数分裂时,肯定发生了这对等位基因的互换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而且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解析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d2ddf3ccbff121dc36834e.png)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解析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
(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1.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2.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3.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4.具有易区分的性状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2.不完全显性3.共显性4.镶嵌显性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的表现与一个亲本的性状完全相同。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F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相对应呈1:2:1的比例共显性:一个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的现象人的MN血型系统:L、L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的M、N抗原嵌镶显性: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部分,另一个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隐(或显)性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
如小鼠的AY基因,植物中的隐性白化基因等。
显性致死基因: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
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死基因的作用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时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输血原则1)同血型者可以输血;2)O型血者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个体;3)AB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4)AB型的血液只能输给AB型的人;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Rh血型系统由R和r基因决定RR和Rr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Rh+rr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没有Rh抗原——Rh-Rh阴性个体产生抗体的条件:1、反复接受Rh阳性血液2、Rh阴性母亲怀了Rh阳性的胎儿,分娩时阳性胎儿的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使母体产生对Rh阳性的抗体。
孟德尔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0fe6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3.png)
孟德尔知识点总结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他的实验、观察和研究,揭示了遗传规律,突破了动植物繁殖规律的迷雾。
他的工作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将对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进行总结。
一、孟德尔的生平及研究背景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于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今捷克布鲁米洛夫),是一名奥尔德修会修士、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
孟德尔在布鲁恩(今布尔诺)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并在维也纳大学接受教育。
1851年,他返回修道院,开始了他的遗传学研究。
当时,人们对繁殖规律不甚明了,只知道杂交后的后代表现出混合特征,而二代后代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
孟德尔在修道院的菜园里对豌豆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最终总结出了一套简洁而有力的遗传规律,并发表在1865年的《关于植物杂交的一些实验》一文中。
二、孟德尔的实验及结论1. 孟德尔的实验孟德尔一共进行了29000次的豌豆杂交实验,他选取了豌豆的七个对立性状进行了观察和实验。
这七个对立性状包括:子表面颜色的黄色和绿色、种子的表面的光滑和皱纹、茎的高度的长和短、花的位置的两个对立形式。
孟德尔通过对杂交豌豆的种子和后代的观察,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
他在实验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混合后代的性状与亲本的性状不同,而孟德尔还发现了一些祖父母的性状会在后代中重新出现。
2. 孟德尔的结论经过他的实验和观察,孟德尔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植物杂交的一些实验》的文章,总结出了三条基本遗传规律:(1)单性遗传定律:孟德尔发现了亲代的性状并不是混合在一起,而是以某种方式分开并在子代展现。
而且性状并不会相互影响。
每一个性状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即如果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则表现为显性性状,否则表现为隐性性状。
(2)分离定律:当杂合子代进行自交或互相杂交时,显性和隐性特征会重新按照规律出现在下一代中。
孟德尔遗传定律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87a8f104a1b0717fd5dd7e.png)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958c3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d.png)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知识点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两个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等部分,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详情如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两个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1)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如图: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特别提醒:基因的行为并不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并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并不是真核生物中所有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基因都不遵循。
(3)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072ad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7.png)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 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规律7: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或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同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AaBb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5: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子:由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1.(2008上海)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HH B.AAHh C.AAHH D.aaHh2.(2015年江苏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5.(2014新课标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单个个体间的配子结合。
运算方法:自交可以直接使用分离定律的常见分离比,而自由交配遵循基本运算公式(p+q)2,其中p 和q分别代表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1:2:1 C.3:5:1 D.4:4:12.(2008年新课标卷)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白花植株,假定剩余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1/4B.1/6C.1/8D.1/163.(2010江苏单科)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 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要产生三种配子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4.(2013山东理综)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 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 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5.(2012安徽理综)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4/81 D.1/8三、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①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②双亲具有的相对性状,在全部子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③一代个体中约占1/4的性状。
注意:②、③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为前提下使用。
(2)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①显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 (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②隐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③显性纯合子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3)定基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①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
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现,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②表现型分离比法A、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如双亲为Aa×Aa,后代显性个体中AA占1/3,Aa占2/3.B、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双亲中显性个体基因型必然为Aa。
(4)求概率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1.(2009北京理综,29,18分)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 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
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⑴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色是显性性状。
⑵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现象,比例都接近。
⑶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该杂交称为,用于检验。
⑷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鸭群混有杂合子。
⑸运用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2.(2008北京)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 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3.(2007四川)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1)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2)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四、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将自有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即利用分解组合法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既可以化繁为简,又不易出错,它主要可用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例1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后代基因型为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解析此题用分解组合法来解的步骤:第一步:分解并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Aa×aa→有2种表现型 (短,长),比例为1:1;2种基因型(Aa ,aa),比例为1:1Bb×Bb→有2种表现型 (直,弯),比例为3:1;3种基因型(BB,Bb,bb),比例为1:2:1Cc×CC→有1种表现型(黑);2种基因型(CC,Cc),比例为1:1第二步:组合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种类为:2×2×1=4(种),类型是:短直黑:短弯黑:长直黑:长弯黑,比例为:(1:1)(3:1)=3:1:3:1基因型种类为:2×3×2=12(种),类型是:(Aa+aa)(BB+Bb+bb)(CC+Cc) 展开后即得,比例为:(1:1)(1:2:1)(1:1),按乘法分配率展开。
二、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亲代产生的配子种类或概率例2 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
解析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1)分解:Aa→1/2A,1/2a; Bb→1/2B,1/2b;CC→1C2)组合: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2×2×1=4种;配子类型有:(A:a)×(B:b) ×C=ABC+AbC+aBC+abC ;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C=1/4AbC三、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某特定个体出现的概率例3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1)分解:Aa×Aa→3/4A(短),1/2Aa;Bb×Bb→3/4B(直),1/2Bb;Cc×Cc→1/4c(白),1/4CC;2)组合: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1/4=9/64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四、已知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在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学题中,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可以看作为(3:1) (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每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自交;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可以看作为(3: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另一对相对性状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