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4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何以:怎么 异:区分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 挟:挟着 超:跃过 语:告诉 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折枝:按摩肢体
(孟子)说:“用胳膊夹着泰山去跃过渤海,告诉别 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 行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 不是不能做。
是以:所以 远:远离 庖厨:厨房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 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到它 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 心吃它的肉。会把厨房建的远远的。”
文本探究1: 这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以羊易牛”的例子来证明齐 宣王的善心。
《齐桓晋文之诗事卷章》打记门录孟惊子节和序齐宣,王满的盘一次角谈黍话。正齐累国累在威。王(宣王之父)
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齐宣王早 就有以战求霸,君临天下之志。因此,当孟子到齐国后,他就请孟子谈谈齐桓公 晋文公在春秋时候建立霸业的事迹。孟子就利用这一机会,巧妙地阐述了行仁政 而王天下的主张和具体措施。
御:治理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榜样 寡妻:正妻 至于:推广到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 推:推广 保:安抚 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无道:没有谈论,道:谈论 是以:因此
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无传:没有流传 无以:不得已 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说给我 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 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 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桓晋文之事》PPT

《齐桓晋文之事》PPT
内容要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推恩足以保四海。”
引导方法: 引《诗经》 说明“推恩”与“保民” 的关系。
第四步引导: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 而王”并非“不能”而是 “不为” 。
内容要点:“ 姓者今,恩独足何以与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引导方法: 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 折枝”为喻,
说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实“不为”。
第五步引导:指出宣王的 大欲 ,并明言
“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 内容要点: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
侯,然後快于心与?”
“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 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内容要点: “无以,则王乎?”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 统治天下 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 “保民而王” 的条件。
内容要点: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是乃仁术也。”
引导方法:举出 以羊易牛 的事例。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 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
对 反比
诘对 引偶 用排 比比 喻
本 文 主 旨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孟子 通过这次对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 道”,使齐宣王接受了他对观点,并自愿受教, 从而宣扬了他“保民而王”对“仁政”思想。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孟 子
——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14):孟子指出齐桓、晋文之事不足道,通过“以牛易羊”这件事 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 第二部分(15-20):孟子论述齐宣王的“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并进一步说 明“不为”与“不能”的区别。 第三部分(21-33):孟子指出齐宣王的大欲,论证其不可能实现,指出应该反 本行王道。 第四部分(34-35):孟子在齐宣王心动的基础上,为齐宣王阐述了施行王道的 具体办法:“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3.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 才可以称王呢?”
4.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 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注:无以(不得已“以”“已”,止)
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成为霸主,

号令诸侯,最终统一天下——霸道

宣 王
用“仁”治国,以“民”为先,保民而

王,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王道
两个精神世界的人,如何统一思想?
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 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子。(照此理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诗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
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兼词, 弟,来治理好家国。’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施加它们到
11.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 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 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 易之也。\
12.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 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3.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 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 爱也。”
1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 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 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 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 因此用羊去替换它。” 12.(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以小的动物替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 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 什么区别呢?” 13. 齐宣王笑着说:“这当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的确) 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用羊替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 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14.(孟子)说:“没有关系,这就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 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 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 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通过特洛伊战争等故事,展现了 古希腊时期的权力争夺和英雄主 义。
02
中世纪欧洲的王位 争夺战
如英法百年战争等,反映了欧洲 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 盾。
03
日本战国时代的权 力斗争
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物为 代表,展现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政 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跨文化交流中的启示和思考
0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权 力斗争具有普遍性
详细介绍两位君主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如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晋文公的“和戎政策 ”等,并分析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及反馈收集
1 2 3
学生课堂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小组 活动等,以及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 指导和补充。
作品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 借鉴和启示,对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作为一部反映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齐桓公与晋文公简介 • 文章内容分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评析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主张仁政、民本思 想。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 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 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 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 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 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 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 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桓晋文之事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 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 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 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
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
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2021/6/3
5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的思想
1、王道: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孟平过子盛了提世,出 的 有3同、了 理 什,性一 想 么他善幅 图 比主:君景百张孟民。姓人子同这归性的乐对附本哲、于,善学仁王国,人义者力进格来强并而也说盛施十与,更的分他自 令王强人然 他道调不是 们乐最 满土好 意和不 的太 呢?对于个老人百修姓养来,说提,出也了是“如穷此则,独有善谁其不身乐,意做太平 盛世的人达呢则?兼济天下”的封建士大夫的出世 2、民本进:退孟准子则的。“王道”思想,宣传仁政,还提出 “民为贵4、,轻社视稷体次力之劳,动君和为体轻力”劳的动民者本:思想,这充分 体现了社“会无的君民子主莫和治文野明人的,正无当野的人进莫步养趋君势,反映了
*注解: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
仉:zh宫ǎ旁n边g。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
朔:shu入ò,文夏庙历,每行月礼初跪一拜日,揖让进退,孟子见 揖:yī,拱了居手,住礼一的一地记方住。。”孟就母在想这:里定“居这下才了是。孩子
2021/6/3
2
齐桓晋文之事
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 杀曰之东豚;教加“何也豚为。肉吾评年身?今以怀论孟教世食娠”:子,有之是母孟的以知,子曰影 自母而明,:响己不欺不席“,的仅之欺不欲而一重,也正啖且言视是不汝。十一客教坐。分行观之;”注,环不割其重 一境信不母言举对也正自传一少。不悔食而”,言乃胎,买 他的译母文亲:动的说孟来故:子启事"东少发,家年教 讲为时育的什,孟就有么子是一杀。孟次猪母“东?如买"家孟何肉邻母以啖居说自子杀:"己”要猪给,孟你子吃问 肉。"孟的母言后行来对后孟悔子了施,说以:"诚我实怀不着欺这的个品孩德子时,席子 摆得不正教,育我的不故坐事;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 (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 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 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1.转移话题,掌握主动
孟子是知道“齐桓晋文之事”的,却说不知道, 而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 而谈论王道。
2.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逻辑上十分严密, 一环扣一环,表面上散漫无纪,实则始终 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 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 道是不为,而非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 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孟子才展开仁政蓝图,令 齐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 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水到渠成,顺 理成章。
必背知识归纳总结
名句背诵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 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习总书记
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也有类似的观点:
“王道”和“霸道” 致是乐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 免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量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 道的方向前进的,凡事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 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当世之时,秦用商 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 之徒,而诸供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用正反对比突出事理。
(1)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2)以“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

齐桓晋文之事PPT

齐桓晋文之事PPT
整顿军队
齐桓公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的崛起
流亡经历
晋文公在位之前曾流亡国外,积累了 丰富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经验,为其 日后统治打下了基础。
重振晋国
晋文公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重振晋国国力,使得国家逐渐摆 脱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整顿内政
二人都具有强烈的改革精神,敢于打破旧 有的制度束缚,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 展的改革措施。
军事才能
外交手腕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能够领导军队取得胜利,为国家拓展疆土 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人都具有高超的外交手腕,能够与其他 国家进行灵活的外交周旋,为国家争取利 益和地位。
03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统治策略
晋文公推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加强 中央集权,抑制卿大夫势力,使得国 家政治逐渐稳定。
发展经济
晋文公鼓励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加强国内市场和货币体系的统一,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人的共同点
政治才能
改革精神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 眼光,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制定 出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和政策。
05
总结
对齐桓晋文之事的评价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 两位霸主,他们的事迹在历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齐桓公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经 济、强化军事等手段,成功地 提升了国家的实力和地位,成
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则通过实行“尊王”政 策和“修文教、定军令”等措 施,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霸权地 位。
然而,他们的统治也存在一些 问题和不足,如对人民的剥削 和压迫、对其他诸侯国的侵略 和战争等。
背景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孟子反对武力征服,主张推行王道,而王道的关键在于先解决 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
先“足民“后”礼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比论证 论点:制民之产
今也制民之产(今时——反面)
的必要性
五亩之宅……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制民之产——富民——“仰事俯畜“无虞——王道之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谨庠序之教——教民——民知孝悌之义——王道之成
行王道 而统一天下
本段核心内容: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即富民和教民。
时代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整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③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 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 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春秋五霸,成就霸业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霸主。 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 王道是两个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 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王道”思想是极其困难的。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 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 “王道”。
“教之。
——《论语》
孟子的民本思想
农业时代的国家,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越多,劳力越多, 产品越多,税收越多,兵源越多,人才越多……农业时代的国家要发 展就需要扩大人口,而扩大人口一般就两条路:等待人口自然繁衍, 和掠夺别国人口。通过战争来扩大土地、掠夺人口的方式会使得天下 各国陷入无限战争中,最终使得天下总人口下降。抢来的人口如果不 善待他们,他们也无法安心生产、繁衍,反而可能会流亡到别的国家, 或者成为本国的不稳定因素。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基础知识
疏通文意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 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 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他曾游魏,说惠王,惠王不能用。于是他去齐 国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很尊敬他,但终不得重 用。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 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孟子谈问题时,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先隐主旨不谈,从侧面、反面入手,逐渐引 向主题。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 起伏,毫不板滞。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 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 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 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 “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 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 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 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 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 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 子)说:“(假如)有人禀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 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尖端,却看不到整车的柴 火。’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介绍——视频播放
《孟子》是记录_孟__子__言__行_的著作,一 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 人共同编著的,现存七篇。内容涉及孟 子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 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致意。《孟 子》属于以为_记__言_主的对话体_散__文_,其 编纂沿袭了《论语》的体裁,其主要特 点是多_比__喻__论__证_,气势磅礴,逻__辑__性__强__, 既尖锐机智,又从容舒缓,对后世的散 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 《告子》《尽心》每篇各分上下两卷,共十四卷。
忖度:揣测,估量
复:禀告
生的细毛
乃:这样
钧:30斤为一钧
舆薪:整车的柴
戚戚:有所领悟
而:表转折
则:那么
所以....者: ...的原因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许:赞同,认可
第二部分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 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 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第一部分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 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告诉,名作动
20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
挟着(夹在腋下) 相当于“而”,表修饰
通“肢”肢体。折肢,对长辈弯腰作揖
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
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这类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道路 9.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11.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肥甘:形容词做名词, 肥美的食物
轻暖:形容词做名词,轻暖的衣服
抑:还是
采:通“彩”
声音:指音乐 便嬖:左右的宠臣
27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8王曰:“若是其甚与?”
29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主谓倒装句
1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
其 没有妨碍 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吃,动 因此 远:远离,形作动 ;厨房
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深刻寓意和启示意义探讨
01
雄心壮志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齐桓公和晋文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具
有远大的志向和雄心壮志。这启示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
坚定的目标和强烈的动力。
02
包容心态有助于成就伟大事业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包容心态使得他们能够吸引和容纳各种人才和资源,
从而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事业。这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想取得成
比较分析
两者在社会治理上存在差异,但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整体和谐,但可能忽 视个体权利;西方古代社会治理模式强调个体自由,但可能导致社会分裂。
东西方古代政治智慧互鉴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西方古代政治智慧
互鉴意义
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 派,强调仁爱、礼法、无为而治等理 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山国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位于河北中部。中 山国虽然曾一度强盛,但在战国后期逐渐衰落。由于地处中 原地区,中山国经常受到周边大国的侵略和吞并。
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政治交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经常进行政治联姻、会盟等活动。这些活 动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秦国
位于西部,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利 优势和强大的兵力进行东扩。在战国后期,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始 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弱小国家生存现状描述
卫国
卫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河南北部。由于国力弱小 ,卫国经常受到周边大国的侵扰和威胁。为了生存,卫国不 得不采取依附强国的策略,同时尽量避免卷入大国之间的战 争。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 语:告诉
➢ 老:形作动,敬爱
➢ 折枝:弯腰行礼/折取树枝, ➢ 老:形作名,老人
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 ➢ 枝:同“肢”,肢体
➢ 以:表递进,进而 ➢ 及:到 ➢ 幼:形作动,爱护
➢ 幼:形作名,小孩
➢ 天下可运于掌: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 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 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 心为甚。王请度之!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 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宣王) 说:“ 有这件事。” (孟子) 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惜(一 头牛),而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 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有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 地狭小,我又何至于吝惜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没有罪 过却要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 说:通“悦”,高兴 ➢ 忖度:揣测 ➢ 夫子之谓:宾前 ➢ 乃:这样 ➢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 所以…者: …的原因
➢ 复:禀报 ➢ 钧:30斤为一钧 ➢ 而:表转折 ➢ 明:形作名,视力
思考:孟子引用“刑于寡妻请输,入至标于题兄弟,以御于家邦”,旨在 说明什么?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文言知识
【通假字】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 “矣”,语气词,相当于“了”,表示陈述) 7.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同“返”,回、 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 9.是罔民也(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头发花白)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然后从而刑之(古义:接着就。今义:连词,上 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 就。) 7.吾悟,不能进于是矣(古义:到这一步。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事,后一事往往是由 前一事引起的。)
中心思想
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 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集中阐述了他的仁 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 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保 民而王”。
艺术特色
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巧设比喻,说理生动。 3.句式整齐,气势充沛。
艺术特色
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上看,纵横恣肆, 似乎散漫无羁,而实际上紧扣论题,层层 深入,层次井然。文章的主旨是“保民而 王”,有些文字似乎与此无关,实际上是 有的从侧面讲,有的从远处讲,有的巧设 比喻,以造成波澜起伏的文势,引人入胜。
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亲身经历说 起,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之事,别具眼光地指出 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 “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而且,孟子的这一番言说, 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王说孟子是“他人有心,子 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
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
为什么齐宣王一见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是怎样回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齐恒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对话体议论文
2、在文章中孟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一:论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 是不为。 1、引入话题。 2、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及论述其前提。 3、论述“保民而王”要有推恩于民的具体 行动。 二:强调只有进行王道才是前途光明的。 三: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感到奇怪/对
您不要对老百姓认为您是吝啬而感到奇怪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作动,远离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会远离厨房。
将以衅钟 用,介词
将要用它来取血涂钟行祭。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应当,无怪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啊。
是乃仁术也 这
这正是行仁政的途径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助词,的
(我的)视力足够来看清楚秋天里刚换过的 鸟兽毛的末端。
故王之不王,非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太山以超北海之类
“这”,指示代词
连词, 表修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及到(尊奉)别人的长 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及到(爱抚)别人 家的孩子。
连及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 已矣。
7、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 下两篇。
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 广
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推恩”的最终目的: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 邦”
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第三步引导:
为齐宣王说明没有实行“保民而王”并非 “不能”而是“不为”。
引导方法:
以“一羽”“與薪”“挟泰山以超北 海”“为长者折枝”为喻,说明民之 不保,“非不能”,实为“不为”。
巧妙回避,弃异求同
第一步引导: 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 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 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 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 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
中其“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 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 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 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 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 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 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 心人了。
古代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有别 的,善于推广他所做的好事罢了。
齐宣王是个很可爱的家伙,他向管仲诉苦: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管仲很坦然回答:“这 没什么不好呀,我也好色呢,可是条件还不具备。”
管仲接着告诉齐宣王,男人爱女人很好嘛,但 男人不能只爱女人,还应该爱点其它什么的。齐宣 王听得是热泪盈眶,把大腿都拍红了。
后来齐宣王娶了天底下最丑的女人阿春(钟离 春)小姐做大老婆(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皇后之说), 并封她为无盐君。齐宣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 这个丑婆娘时刻提醒自己,爱女人是不够的,还必 须爱点其它什么的。
保民而王
使……安定

臣闻之胡龁曰
代词,“这件事”
牛何之
动词,“到”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彼恶知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代词,“这件事”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识有诸
兼词,“之乎”
不知道有这件事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认为/是
老百姓都认为国君是吝啬啊! 吾何爱一牛 怎么/吝啬
第四步引导:
区别了“不能”与“不为”后,引经据典,说 明“王道”的最基本的做法,为齐宣王指明 了努力的方向。
推恩以保民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助词,“的”
2、臣未之闻也
代词,这些事
3、莫之能御也
代词,“他”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没有谈论
是以后世无传焉
因此/语气助词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如何”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 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 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 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 便取得胜利。
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齐桓晋文之 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 章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 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 之闻也”呢?圣人也会说谎么?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反映孟 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 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 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 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 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1、无以,则王乎 wàng 2、胡龁 hé
3、衅钟 xìn
4、觳觫 húsù
第二步引导: 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
的条件。 引导方法:
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
民,现依据孟子的论述谈一下“推
恩”。 “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
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
“推恩”的基础:
国君具有“不忍之心”;
“推恩”的做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
5、褊小 biǎn
6、忖 cǔn duó
7、彼恶知之 wū
8、舆薪 yú
9、莅中国 lì
10、便嬖 pián bì
11、商贾 gǔ
12、愬于王 sù
13、吾惛 hūn
14、罔民 wǎng
15、不赡 shàn
16、衣帛 yì
17、孝悌 tì
18、豚、彘 tún zhì
19、庠序 xiáng
20、畜妻子 xù
1、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3、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4、五十步笑百步 5、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 而无父曰孤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